2017-2018年降脂药三代他汀分析报告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是目前降低血脂的常见药物。
该类药物的市场需求量大,且具有较高市场份额。
因此,开展他汀类降血脂药物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量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降血脂药物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2.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份额高: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血脂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类别,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3.国内外市场都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国内市场对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需求量较大,而国际市场也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可供企业拓展。
三、技术可行性1.技术储备充足: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企业可以容易地获得相关技术。
2.技术改进空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他汀类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经济可行性1.投资回报周期短:由于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需求量大,销售额高,企业可以较快地回收投资。
2.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竞争也相对激烈。
因此,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价格、市场推广等方面制定合理策略,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五、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降低血脂药物的相关政策法规可能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产生影响。
2.市场风险: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新药物的出现等可能对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市场造成影响。
3.质量风险:药物质量控制不合格,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企业声誉和市场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六、项目建议1.加强研发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提升企业的降血脂药物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改进的产品。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医院、医药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3.重视产品质量: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阿托伐他汀钙报告
•2008年,美国辉瑞和日本安斯泰来销售的立普妥仍然达到了133.75亿美元;
•2009年,尽管立普妥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到全球销售额的40%,但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 区却均有所增长,从而抵消了其总销售额的下跌,当年立普妥依然雄踞销售榜的首位,全球 市场份额为132.88亿美元。
64,297,747.00 97,064,396.00 45,625,898.00 169,279,203.00
126,033,791.00
66,202,086.00 113,846,775.00
203,572,195.00 61,338,292.00
106,024,281.00
<3小时
14小时
19小时(13-20小 时)与剂量无关
P450酶系 总体清除率
CYP3A4
CYP3A4
CYP2C9(75%)
不经CYP酶系 CYP3A4(20%)
CYP2C8(5%)
精品课件
0.97L/hr/Kg
CYP3A4
2C9 2C19
阿托伐他汀钙适应症
阿托伐他汀钙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2015
1,891,430,220.00 923,269,615.00 192,035,158.00 136,094,815.00 141,974,012.00 71,543,674.00
59,190,708.00 87,372,432.00 48,632,781.00 114,916,027.00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联用;不良反应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纳入本组研究的50例患者的临床病症、用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50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肌肉毒性27例,占比54%,呼吸系统不适4例,占比8%;消化系统不适5例,占比10%,肝毒性8例,占比16%,皮肤不适2例,占比4%,泌尿系统不适3例,占比6%,神经系统不适1例,占比2%;肌肉毒性发生率最高,尤其是横纹肌溶解症,相比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P<0。
05。
2、2他汀类降脂药物品类50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分别为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氟伐他汀、普伐他汀5种药物,其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者为辛伐他汀,与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
05,其次为阿托伐他汀。
见表1。
表1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品类(n,%)2、3药物联用情况他汀类药物与抗凝药物、抗心肌药、降压药等药物联用时,患者用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联合降压药或者抗心肌药物者17例,占比34%,联合降脂药者11例,占比22%,抗血小板类药或者抗凝药者10例,占比20%,抗菌药者5例,占比10%,糖尿病药物者4例,占比8%,抗病毒药物3例,占比6%。
3讨论他汀类药物是3一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水平,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提高,是临床应用的一种一线降脂药物[3]。
本组研究结果可知,他汀类降脂药物服药后,存在肝毒性、肌肉毒性等不良反应,同时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影响治疗效果;其中肌肉毒性发生率占比最高,患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肉痉挛、肌肉疼痛等症状,患者常伴发肌酸酶过量升高,严重者也会导致死亡[4]。
在临床实际用药中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脂作用,也具有抗炎、抗氧化、减缓心肌纤维化等作用,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多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但是由于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理作用差异、配比不合理,均会导致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他汀类降脂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他汀类降脂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影响因素分析吉别克·努尔孜汗(新疆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 吉木萨尔 831700)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降脂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药剂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采用他汀类降脂药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他汀类降脂药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与联合用药有关。
不良反应主要以肌无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主。
结论他汀类降脂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家族病史、年龄等也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6.094本文引用格式:吉别克·努尔孜汗.他汀类降脂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119,137.0 引言他汀类药物同时具有降脂和非降脂作用,后者包括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1],抗老年痴呆、抗肿瘤等。
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抑制胆固醇的生成,达到降胆固醇的目的,大剂量应用时可达到降脂效果[2],经常被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
使用他汀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使得人们对于使用此类药物的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逐年提升。
近几年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降脂治疗所占的比重逐年升高,因此联合用药是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影响他汀类降脂药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94例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反应、有无家族病史、有无其他疾病等基础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对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种类、不良反应种类进行统计。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在临床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分析。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辛伐他汀不良反应有18例,占39.13%;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有11例,占23.91%;瑞舒伐他汀不良反应有10例,占21.74%;普伐他汀不良反应有5例,占10.87%;匹伐他汀不良反应有2例,占4.35%。
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有11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18例,肝毒性反应有8例,肾功能异常有6例;其他反应有3例。
结论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在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不良反应情况,权衡利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药物主要作为降血脂药物,是降脂治疗的一线药物,该类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对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进行阻滞,减少胆固醇合成[1],从而达到降脂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他汀类药物不仅局限于降脂治疗中,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不断被发现。
随着该类药物的应用增加,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明显增加,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均无严重肝、肾疾病、肌酸激酶处于正常数值。
患者年龄43~69岁,平均(57.4±2.8)岁;患者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有10例,高血脂症患者有21例,糖尿病患者有9例,动脉硬化症患者有6例。
1.2方法对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收集不良反应记录。
三种他汀各有优势
龙源期刊网 三种他汀各有优势作者:水欣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第02期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同属于第三代他汀,其中,阿托伐他汀对肾影响最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药师王海莲说,肾功能不全从轻度到衰竭分五期,阿托伐他汀可以用于1~4期的患者,瑞舒伐他汀只能用于1~3期的患者,匹伐他汀目前没有相关数据。
三种他汀中,降脂效果最强的是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次之,匹伐他汀最弱。
这三种药最大每日剂量也不同,瑞舒伐他汀最大每日剂量20毫克,阿托伐他汀在我国最大每日剂量40毫克,匹伐他汀最大每日剂量4毫克。
所以,想达到同样的降脂幅度,每种他汀服药的剂量就要不同,转换标准大致为:瑞舒伐他汀5毫克=阿托伐他汀20毫克=匹伐他汀4毫克。
鉴于三种他汀剂量增加幅度有限,建议冠心病复发患者、脑梗患者等需要严格监控血脂的,要用强效的瑞舒伐他汀;症状轻微的,没有严格血脂控制需求的,先用阿托伐他汀。
匹伐他汀的安全性最好,是联合用药首选。
一般药物都是经过肝脏代谢的,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中,阿托伐他汀更容易出现副作用,瑞舒伐他汀次之,匹伐他汀最安全。
王海莲解释说,这是由于药物主要在肝脏内代谢转换,需要各种肝药酶的参与。
肝药酶本身参与的药物代谢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在转换过程中产生副作用。
相比而言,阿托伐他汀代谢所依赖的CYP3A4酶参与代谢的频率更高,而瑞舒伐他汀依赖的肝药酶次之,匹伐他汀依赖的肝药酶最少。
因此,建议需要同服多种药物的患者咨询医生后,首先考虑匹伐他汀。
此外,三种他汀中,对血糖影响最小的也是匹伐他汀,建议糖尿病患者优先选用,并且平时注意监测血脂是否达标。
王海莲最后提醒,他汀类降脂药要在专业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初次服用的患者建议先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后1~1.5个月内,应去医院做一次生化全项检查,检查结果正常的半年测一次即可,不正常的需咨询医生或者药师,看是否需要调整药量,然后第2个月再去做生化全项检查。
不同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不同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申跃云【摘要】目的了解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以随机法将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老年冠心病并高脂血症分成2组:予与小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的51例作对照组,予以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的51例作研究组,对比2组疗效.结果 51例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6.08%(49/51),较51例对照组的78.43%(40/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1,P=0.008);研究组给药后TG(1.53±0.11)mmol/L、LDL-C(2.62±0.22)mmol/L、HDL-C(0.98±0.16)mmol/L等,明显优于对照组(2.20±0.13)、(3.21±0.15)、(0.81±0.13)mmol/L,(t=-28.097、-15.824、5.889,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脂血症,选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机体血脂水平.【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6【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老年冠心病;高脂血症;治疗效果【作者】申跃云【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溧阳 21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冠心病是内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逐年提升,有研究[1]指出,冠心病与高脂血症患病有相关性,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伴发高脂血症的几率会更高。
对此,临床对冠心病展开治疗时,对其予以降脂治疗就是一个核心环节。
他汀类药物属于临床较常用的调血脂药物之一,其调脂、降压及降脂等作用明显,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全新的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措施。 苯二氮类药物为我 国 自杀患者最常用 的药物之一 , 在药物 中毒所致 昏迷 中占5 0 %以上 。本文 3 1 例 患者 中2 5 例 有 明确 服用 了苯二 氮类 的病史 ,占8 0 . 6 5 %,其 中2 3 例 ( 7 4 . 1 9 对 氟马西林有快速 反应 , 镇静 程度评 分用药 前 、 后分别 为3 . 7 3± 0 . 4 4 v s I . 0 4± 0 . 8 8 f P<0 . 0 1 ) , G C S 评 分 分别 为4 . 8 7±1 . 9 8 v s l 2 . 9 5 ±0 . 9 8 <0 . 0 1 ) , 这 部分患者神志迅速恢 复并 且明确 了诊 断, 无 需进一 步行脑 C T 、 脑脊 液穿刺 、 甚至 血、 尿毒物 鉴定 等有 创、 价格昂贵且 延误治疗时机 的检查 , 证 实了氟马西林在 昏迷 患 者中诊 断和治疗的重要 作用 。另2 例虽服用 了苯二氮患者 中诊 断 和治疗的重要作用 。另2 例虽服用了苯二 氮类 , 但1 例合并 了脑 出 血, 另一例为多种 药物 中毒患者 , 用 氟马西林 l m g 后呼 吸抑制 明 显改善但 意识 障碍未逆转 ,考虑可能与氟马西林用量不足有关 , 有作者报道多种药物 中毒患者所需氟马西林剂量较高 , 甚 至可达
1 0mgo
氟马西林作用 的持续时间受 多种 因素影响 :清除半衰期 、 剂 量及致患者中毒的B Z 的清除半衰期 。氟马 西林 的清除半衰期 明 显短于大部分苯二氮类 , 如患者所服B Z 剂量大 、 持续 时间长 时用 氟马西林 清醒后可再度陷入 昏迷 。 本文有 l 0 例患者再 昏迷 , 除1 例 同时合并 脑梗塞外 , 余9 例再次 予氟马西林治疗均有效 , 但仍 有4 例患者第 三次 昏迷 , 予氟马西林静注后并 维持静脉点滴神 志恢 复 后未再 昏迷 ,提示防止再 昏迷最好 的方法为氟马西林维 持静滴 , 与文献报道一致 , 但有关经验甚少 , 需积 累更 多病 例进一步深入 探讨。 文献报道大多数患者对治疗剂量的氟马西林耐受 良好 。 最常
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降脂效果
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降脂效果目的分析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降脂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进行对比治疗。
实验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33例。
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
对比两组血脂达标总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此外,比较两组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概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TC达标率、LDL-C达标率、LDL-C/TC达标率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略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总体概率略低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提高冠心病临床降脂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降脂作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体中,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
其以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中,有效降脂可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疗效。
阿托伐他汀作为冠心病临床常用药物,可有效缓解冠心病临床症状,其疗效获得广泛认可,而同作为第三代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不仅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体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项指标水平,还可有效改善血管皮功能紊乱症状,从而降低高血脂症并发概率[2]。
本文将就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降脂效果展开实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进行对比实验。
其中,实验组患者3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46~77岁,平均年龄(59.4±2.15)岁,病程范围1.5~13年,平均病程(6.8±2.4)年;对照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61.4±3.16)岁,病程范围1~15年,平均病程(7.2±1.4)年。
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处方分析
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处方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处方中的用药合理性,针对处方的用药问题,提出相关整改措施,提高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1日~4月30日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中含有调节血脂类药物的电子处方,统计处所选处方中他汀类药物的占比和药物使用频度(DDDs),并分析处方用药的合理性。
结果医院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共开具调节血脂类处方3201张,其中有2545张处方含有他汀类药物,占比79.5%。
2545张含有他汀类降脂药物处方中有890张为辛伐他汀类,阿托伐他汀处方845张,瑞舒伐他汀525张,氟伐他汀处方102张,血脂康(含有他汀成分)98张,普伐他汀85张。
以上药物的日限定剂量(DDD)别为0.01、0.02、0.01、0.02、0.55、0.04,DDDs分别为11890、10890、8706、502、345、603,药物利用指数(DUI)分别为1.02、1.03、0.70、0.96、1.00、0.90。
2545张含有他汀类药物的处方中,共有140张不合理处方,占比5.5%。
不合理出处方中有70张为诊断不全,占比50.0%;40张为药物间不良反应的相互作用,占比28.6%;22张处方为用法、用量不当,占比15.7%;8张为遴选药物不合理,占比5.7%。
结论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类药物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临床仍存在处方不合理问题,应提高处方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处方点评;用药合理性隨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巨大变化,高血脂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高血脂与高血压和高血糖并称为“三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目前对于高血脂症的治疗主要以降脂类药物为主,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见的降脂类药物,在高血脂症引起的相关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本研究将对医院中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52例他汀类降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152例他汀类降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作者:钱锋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降脂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血脂类人群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 50~80岁的中老年患者123例(80.92%)。
存在原有疾病53例(34.87%),其中12例单纯高脂血, 7例高血压, 6例糖尿病, 5例冠心病, 3例心肌梗死, 13例脂肪肝, 7例肝硬化。
其中阿托伐他汀41例(26.97%),辛伐他汀34例(22.37%),占比例较高,且国产药物不良反应率高于进口药物。
胃肠道反应65例(42.76%),肝胆系统出现不良反应32例(21.05%),在不良反应中占最高比例。
结论加强他汀类降脂药品的严格使用,可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物;不良反应;规范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59他汀类降脂药物是羚甲基戊二酞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作用广泛,疗效显著[1]。
其通过阻断细胞内羚甲戊酸代谢通道,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同时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活性,引起血清胆固醇下降[2, 3]。
他汀类药物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临床使用量越来越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就本院他汀类降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152例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其中男79例,女73例,平均年龄(53.4±5.7)岁。
用药情况:阿托伐他汀41例,普伐他汀17例,辛伐他汀34例,洛伐他汀23例,氟伐他汀18例,其他药物19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
1. 2 方法分析152例使用他汀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依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ADR)中心因果关系评估法对不良反应案例的性别、年龄、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类型分类评价。
他汀类降血脂药品调研报告
他汀类降血脂药品调研报告他汀类降血脂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他汀类降血脂药进行调研,主要包括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一、药物的分类他汀类降血脂药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降低胆固醇的合成,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二、药理作用他汀类降血脂药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发挥降血脂的作用。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速控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就是抑制这一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他汀类降血脂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三、适应症他汀类降血脂药广泛应用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脂异常病人的血脂代谢。
主要适应症包括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复发性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
同时,他汀类降血脂药也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四、不良反应他汀类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主要包括肌肉痛、疲乏、头晕、消化道不适等。
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包括横纹肌溶解症、肝损伤、肾损害和神经肌肉病等。
特别是个别药物,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肝肌病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关注。
五、临床应用他汀类降血脂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根据不同病情和病人的特点,医生会选择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剂量也会有所调整。
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等监测工作。
综上所述,他汀类降血脂药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虽然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此外,还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分析对比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63124投稿邮箱:sjzxyx88@·药物与临床·0 引言高脂血症可以直接理解为血脂水平偏高的一组临床症状,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高危因素[1]。
调节血脂水平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疗效较好。
瑞舒伐他汀则是新型他汀类药物,其具有更高的肝脏选择性,经肝脏代谢较少,可提高患者耐受性,发挥更强的降脂效果[2]。
现就我院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疾病者、药物性血脂异常者、药物过敏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0例与辛伐他汀组40例,其中瑞舒伐他汀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78岁,平均(56.8±1.2)岁。
辛伐他汀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1~72岁,平均(57.2±1.1)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要求低脂低盐饮食,积极对症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症。
辛伐他汀组:应用辛伐他汀口服20mg/d。
瑞舒伐他汀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口服10mg/d。
两组均连续治疗2月。
1.3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主要包括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①显效:TC 下降20%以上或TG 下降40%以上或HDL-C 升高0.26mmol/L 以上或LDL-C 下降20%以上;②有效:TC 下降10%~20%或HDL-C 升高0.1~0.26mmol/L 或LDL-C 下降10%~2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降血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降血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秦丹;牛刚;张飘飘;宋海波;靳洪涛;李鹏【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评价》【年(卷),期】2017(34)3【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降血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提供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和“降血脂药物数据库”提取患者服降血脂药过程中发生ADR的报告及降血脂药临床试验中发生的ADR,建立相应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筛选符合要求的记录1141条,患者男女比例近乎1.02:1,年龄近似正态分布,部分患者有青霉素等过敏史记载,且病史多集中于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ADR涉及的降血脂药以片剂和胶囊剂为主,涉及药理作用类型以他汀类(构成比48.66%)和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中药制剂类降血脂药(构成比35.31%)为主;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但大部分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痊愈或者好转.结论:降血脂药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相关,临床用药中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给药途径以及注射剂的滴速等,同时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总页数】7页(P189-195)【作者】秦丹;牛刚;张飘飘;宋海波;靳洪涛;李鹏【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北京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7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勤务与医学情报研究所,北京10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相关文献】1.降血脂药市场,消费规模扩张——2006年降血脂药几种通用名品种市场分析 [J], 刘宁2.利用ABC分析法对某院西药房降血脂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J], 陈社带; 陈炎英; 吴嘉怡; 刘锐锋; 李运景3.2019年7~12月我院门诊口服降血脂药的应用分析 [J], 曹薇薇4.降血脂海产品矿质元素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J], 吴雅清;许瑞安5.帕累托图和鱼骨图分析法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周柏村;刘颖;丁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杨珍;马晓芝;马祎;杜占亮【期刊名称】《内科》【年(卷),期】2018(13)2【摘要】目的对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或联用其他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肌肉毒性反应占比最高(35.11%),其次为肝毒性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分别占25.53%与19.15%,其中横纹肌溶解占比为25.53%).使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其中辛伐他汀致药物不良反应占比高达41.49%;其次为阿托伐他汀占29.79%.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贝特类调脂药物、抗病毒药、抗菌药、抗糖尿病药、注射剂或中成药等药物联合应用均可致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联用最易发生不良反应(27.66%);其次为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与贝特类调脂药物联合应用(分别占20.21%、17.02%).男性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56.38%)略高于女性(43.62%);70 ~79岁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以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降压、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主要表现为肝毒性与肌肉毒性,患者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总页数】4页(P181-184)【作者】杨珍;马晓芝;马祎;杜占亮【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临夏市731100;甘肃省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夏市731100;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临夏市731100;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临夏市73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相关文献】1.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J], 周红霞2.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 [J], 崔自慧3.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赵玫;赵正党;史瑾;陈艳丽;李红;邹德玲;马淑梅;李晓东;赵传胜4.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李慧5.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周春仲; 邓锡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降脂药三代他汀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12月正文目录一、高血脂人群基数大,用药市场广阔 (4)1.1高血脂危害大,患病率高,诊疗率低 (4)1.2受益人口老龄化,用药市场持续扩大 (6)二、他汀类药物占主导,第三代产品成主流 (7)2.1 降脂药品类丰富,他汀类占主导 (7)2.1 产品持续迭代,三代他汀优势明显 (8)2.2 医院端受控费影响,三代他汀占比持续提升 (12)三、进口替代成趋势,一致性评价是看点 (14)3.1 三代他汀持续进口替代 (14)3.2 一致性评价重塑竞争格局 (20)3.3独家剂型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21)四、主要公司分析 (22)4.1 京新药业 (22)4.2 华润双鹤 (23)4.3 中国医药 (25)五、风险提示 (26)图表目录图表1高血脂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 (4)图表2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及异常分层标准 (5)图表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6)图表4 2013-2016年全国降血脂用药市场觃模及增速 (6)图表5降血脂药物分类、作用机理及代表药品 (7)图表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8)图表7他汀类药物发展历程 (9)图表8他汀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9)图表9 他汀类药物的体内药动学比较 (10)图表10 与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关的肝酶P450系统及其诱导剂和抑制剂 (11)图表11 与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关的肝酶P450系统及其诱导剂和抑制剂 (11)图表12 他汀类药物样本医院销售额及增速 (12)图表13 他汀类药物样本医院销售额及增速 (12)图表14 他汀类药物样本医院占比及变化情况 (13)图表15 他汀类药物的综合比较 (14)图表16 阿托伐他汀样本医院销售额及增速 (15)图表17 阿托伐他汀样本医院市场份额 (16)图表18 20MG规格瑞舒伐他汀样本医院均价(元) (16)图表19 瑞舒伐他汀样本医院销售额及增速 (17)图表20 瑞舒伐他汀样本医院市场份额 (17)图表21 10MG规格瑞舒伐他汀样本医院均价(元) (18)图表22 匹伐他汀样本医院销售额及增速 (19)图表23 匹伐他汀样本医院市场份额 (19)图表24 2MG规格匹伐他汀样本医院均价(元) (20)图表25 第三代他汀一致性评价申报或受理情况 (21)图表26 第三代他汀一致性评价BE试验备案情况 (21)图表27 三代他汀各剂型生产企业数量 (22)图表28 京新药业盈利预测与估值 (23)图表29 华润双鹤盈利预测与估值 (25)图表30 中国医药盈利预测与估值 (26)一、高血脂人群基数大,用药市场广阔1.1高血脂危害大,患病率高,诊疗率低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质代谢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类高于正常水平的代谢疾病。
血液中脂类物质过多,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脂类在血管壁内膜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医学上通常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这些“斑块”增多、增大,会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甚至中断,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高血脂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还可诱发胆结石、胰腺炎、电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图表1高血脂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甘油三酯是甘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到组织迚行代谢。
常见脂蛋白有乳糜蛋白(CM)、枀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a)[Lp(a)]等。
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等。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2年成人TC平均为4.50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TG平均为1.38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HDL-C平均为1.19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较2002年大幅上升。
图表2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及异常分层标准虽然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但由于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迚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它原因迚行生化检查时才发现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根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研究,2010年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仅为10.93%、6.84%和3.5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非常低,尤其是低龄、农村和西部地区人群。
图表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1.2受益人口老龄化,用药市场持续扩大2015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0%,达10.0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将持续提升。
中国庞大的高血脂患病人群推动降血脂用药市场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6年全国降血脂用药市场总觃模达185亿元,同比增长11.45%,近3年CAGR达13.36%,保持快速增长。
图表4 2013-2016年全国降血脂用药市场觃模及增速二、他汀类药物占主导,第三代产品成主流2.1 降脂药品类丰富,他汀类占主导目前降血脂药物品种繁多,临床上可大致分为6类,分别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化浊降脂剂、贝特类、抗氧化多烯脂肪酸类、烟酸及其衍生物和其他类降血脂药。
大量临床研究反复证实,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清LDL-C水平下降,就可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ASCVD 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均强调,LDL-C 在ASCVD 发病中起着核心作用,推荐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而非-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
由于他汀类药物能够针对性地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多项大觃模临床试验结果一致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事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亊件危险,因此,他汀类已成为防止这类疾病最为重要的药物。
图表5降血脂药物分类、作用机理及代表药品据统计,他汀类产品,即HMG-CoA还原酶以157亿元占据降血脂市场85.4%的份额,进进领先其他品类。
排名第二位的化浊降脂剂占比仅6.6%。
图表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2.1 产品持续迭代,三代他汀优势明显他汀类药物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日本科学家进藤章(Akira Endo)在真菌桔青霉里发现了美伐他汀,但因怀疑其可使动物小肠发生畸形而中断了临床上的应用。
1979年,默兊的科研人员从土曲霉素中提取到了洛伐他汀。
美国科学家布朗和戈尔兹坦因发现了洛伐他汀降低胆固醇的药理作用而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7年,默兊的洛伐他汀获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个面向消费者的他汀类药物。
此后,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相继面世。
1997年,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处方药之一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上市全球销售,在2011年其专利到期之前累计销售额达到1250亿美元。
2003年,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分别在美国和日本上市,两者在降低胆固醇和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其中匹伐他汀被称为“超级他汀类药物”。
图表7他汀类药物发展历程根据结极改造的先后顺序,他汀类可以划分为三代。
化学结极的差异使得各药物在理化性质及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均有不同。
他汀类药物结极中均有羟甲基戊事酸活性物质,但是具体的存在形式不同。
根据结极改造的先后顺序可以将他汀类分为三代。
第一代包拪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第二代包拪氟伐他汀,第三代包拪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图表8他汀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从体内药代动力学来看,匹伐他汀生物利用度高,瑞舒伐他汀肌肉安全性好,三代他汀作用长效。
他汀类药物“首关效应”明显,口服生物利用度普遍不高,约5%~30%,只有匹伐他汀可达80%;亲脂性对他汀类药物的肝选择性十分重要,更高的亲脂性可更多分布于非肝组织如肌肉等,可能存在更多的肌肉安全问题,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具有较好的肝脏选择性及肌肉安全性;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而肝脏合成胆固醇往往在夜间,一般的他汀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所以要求在临睡前服用,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属于长效他汀,可于一天内仸意时间服用。
图表9 他汀类药物的体内药动学比较从药物相互作用来看,瑞舒和匹伐药物间相互作用少,临床使用更方便。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经CYP3A4代谢,应避克与CYP3A4底物或抑制剂合用,因其可增加肌病发生几率;氟伐他汀经CYP2C9代谢,与CYP3A4底物或抑制剂无相互作用,但应避克与CYP2C9抑制剂氟康唑及ARB类合用;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不经CYP3A4代谢,且都是水溶性药物,发生肌病的概率较低,如患者发生肌病可以这两个药代替;匹伐他汀在肝脏很少被CYP2C9代谢,90%以上是通过OATP2迚行的,应避克与能影响OATP2作用的药物合用。
总的来说,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临床使用相对方便。
图表10 与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关的肝酶P450系统及其诱导剂和抑制剂从药效学来看,三代他汀降脂效果更好。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
但仸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迚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所谓的“他汀疗效6%效应”。
现有研究反复证明,他汀降低ASCVD亊件的临床获益大小与其降低LDL-C幅度呈线性正相关,在他汀类降低胆固醇中等强度(即日剂量降低LDL-C在25%~50%)下,匹伐他汀仅需2~4mg,瑞舒伐他汀5~10mg,阿托伐他汀10~20mg,均低于其他他汀类药物。
因此,匹伐他汀、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能以更小的剂量实现同等幅度的LDL-C下降,降脂效果更好。
图表11 与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关的肝酶P450系统及其诱导剂和抑制剂从肝、肾毒性方面来看,瑞舒和匹伐肝毒性较小,阿托伐他汀肾毒性表现较优。
由于大部分他汀类药物均需经肝脏中CYP450酶系代谢,因此发生肝损伤的概率明显增加,而瑞舒伐他汀仅10%左右在肝脏代谢,匹伐他汀更少,因此事者的肝毒性相对较小;另外,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仅阿托伐他汀不需调整剂量,在肾毒性比较方面表现突出。
综上所述,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效果方面优势明显,长效作用机制能够提升患者用药体验,并且在药物相互作用和安全性方面各有所长,较前两代他汀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