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认识其性质,理解其看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比较、剖析、概括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运用课本理论来解说平时现象。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提升抽象思想的能力,浸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一、【实验预习】 1 、分子的性质( 1)科学事实:书49 页图 3-2 、图 3-3 说明物质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大批齐集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等?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 计)中约有 1.67 ×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2)达成书 48 页实验 3-1 对照品红分别在凉水与热水中扩散;察看现象。
实验现象对照:说明分子老是在不断地_________;温度高升,分子运动速率(3)实验:①利用注射器吸入空气,堵紧张口后再使劲推活塞压缩空气,而后松开,察看现象。
②再注射器中换为水,试一试。
说明:分子间有必定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渐渐变,热胀冷缩的原由:温度高升,分子间隔越分子间隔越。
;温度降低,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1)物理变化——比如水蒸发变为水蒸汽的过程中,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种类没变,不过水间距离变大了。
从微观角度来看,物理变化前后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不过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已。
(2)化学变化——比如(书 50 页图 3-5 分子模型;图 3-6 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变化中,能够分红,又能够从头结合成新。
可见化学变化前后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的种类没有改变,的数量没有增减。
4、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样物质的分子性质同样;不一样物质的分子5、原子是性质不一样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二、【课内研究】:依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3)同样点:①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体积都②都在不断地③微粒间都有④同种微粒性质,不一样种微粒性质⑤分子、原子都能够齐集构成。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认知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性质。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三、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品:无色的酚酞试液、氨水、蒸馏水、品红、氯化钠烧杯、滴管、研钵、玻璃棒、塑料瓶、药匙六、教学流程片断1、新课导入(师)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世界里,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看课件中物质的图片)想象一下,假如你能看见这些物质里面的样子,你猜想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撕纸比赛,要尽可能将纸分的最小并要均分。
当学生感到很难再分割下去时,追问还能分得更小吗?(师)展示氯化钠晶体,想一想能否将它分成更小的颗粒(生)可用研钵实验:用研钵研磨氯化钠晶体。
(师)已经研磨后的氯化钠粉末还可用什么方法将它分的更小(生)可用水学生实验:氯化钠粉末中加水的实验(学生活动)从有关现象分析得出氯化钠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师)事实上,不仅是氯化钠,任何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几种,分子和原子是其中的两种,今天我们将学习课题2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片断2 图片,感知(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实验推断出物质由微粒构成,我们有没有办法观察到微粒的存在,答案是可以的。
我们可借助先进的仪器观测到微粒。
课件:苯分子的图,硅原子的图(师)左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右图出现的字迹是研究人员用超真空隧道显微镜的手段,通过使用探针将硅晶体表面的一些硅原子移走,从而形成了字迹,通过这些图说明微粒是真实存在的。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1.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讲义【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分子的性质,科学探究的意义。
3、通过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一些化学现象。
预习导航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体会到分子的性质。
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预习检测】1、有些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_____直接构成的,如汞。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__,液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___。
3“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导学案:探究题型:分子性质考查知识点归纳:1、粒子用肉眼看不见,但通过先进的仪器,我们能清楚地见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如这是在扫描遂道显微镜下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这是通过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1.67×1021这个数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
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实验分子运动实验:(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____浓氨水什么气味? ____表明氨分子的运动比较____,比酚酞更容易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人2~3滴酚酞试液,震荡,观察溶液为____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为___色。
因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
(2)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烧杯B与A 作为_______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或直观教具展示),了解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现象了解分子的本质,使学生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分子、原子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获得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辨证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难点: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1、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分子的特性:(1)分子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化学上常用图像表示模拟的分子。
(画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图示)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物质不变,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改变,构成物质的粒子改变。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四、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物质的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课时

《3. 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子的三大特点。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学案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自学教材“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部分(P48页,5分钟):自学过程中,弄清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上划记号或作标注。
(此处不必作答,只需带着问题在课本中作好标记)1.物质都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2.分子都有哪些性质?(1) 分子____________。
(2) 分子,且温度越高,速率_____。
(3) 分子:分子之间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和温度的影响①同一物质的状态:_____> _____> _____②温度:温度升高,分子间__________2.自学微课(5分钟),注意对微观粒子的性质做好笔记,并且可以反复观看。
练一练(3分钟):1.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A.冰水混合物B.纯净物 C.混合物 D.糖水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端午节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液氢和氢气都可以燃烧,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间隔3.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发生了变化(二)自学归纳你能说出微观粒子的三大特点吗?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1.在线测学(时间:5分钟):请你在平台上完成本节自学检测作业。
2.总结反思(时间:2-3分钟):把你在本次课程学习中的困惑与建议如实写在下面,拍照上传到讨论区,课后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训练展示学案三、自展提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学情反馈(时间:5分钟):根据自学检测分析统计结果,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共性问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新版)新
人教版
导学及探究过程性质。
分子是最小粒子:前提是,离开该前提就是错误的。
4、演示实验3—2:在静止的水中品红扩散说明。
5、现在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
6、思考: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3)、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1.67×1021个),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需要数三万多年才能数完.
(4)、50万到100万水分子,一个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头发丝的直径长。
以上事实说明分子的体积,质量。
7、活动与探究:
实验现象A
B
C
实验结论
8、实验探究: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体积(大于、小于、等于)100ml。
说明,且。
9、深入思考:碘和碘酒都能使淀粉变蓝。
说明。
拓三、总结: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
..............
①.②.
③.④.
四、大家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五、知识应用:
(1)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学生活动
.。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及分子原子的性质,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识图获取信息,运用想像类比分析,讨论,归纳推理等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探究的意思,初步树立微观意识。
【重点难点】分子原子性质,能运用微观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法指导】分组合作,注重实验,讨论。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自主检测: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构成水和氧气的最小微粒分别是什么?2、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3、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4、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实验3—1说明了什么?2、教材是如何说明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3、p50实验探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填写下表和讨论。
烧杯A 烧杯B现象解释讨论(1)此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2)湿衣服为何在太阳下比阴凉出易干?(3)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气体易压缩又是为何呢?(4)气体的水和液体的水化学性质相同吗?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吗?【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B、1L 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C、走近花园,闻到花香D、2L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2、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阅读教材P48到P49完成,并找出自己的疑惑。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3,教材P52第二题【总结提炼,知识升华】一:本节课我们应该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的性质有:二: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新)第3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精品导学案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4、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1、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学习用品】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和水【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教师导,学生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等。
2、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3、分子总是不断地,温度升高,运动速率。
4、分子间有,温度升高,间隔。
二、合作学习(一)分子的基本性质探究1、P48实验3–1:品红的扩散(观看演示实验)现象:;结论:。
讨论:(1)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2)当整个烧杯中的水的颜色一致时,分子是否停止了运动?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子有何特点?A、分子的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P49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做氨水的扩散实验小组讨论:为什么A杯中的溶液很快变红了?讨论:(1)步骤一中向20ml蒸馏水中加5-6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步骤二你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小组总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
该实验说明了:B、分子在不停地。
小组讨论: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怎样? 举例子?3、分子间有间隔的探究小组讨论:(1)100ml酒精与100ml水的混合,思考为什么混合后体积不为100ml呢?(2)为什么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夏天自行车的气能打得太足吗?(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对吗?小结:C、分子间有。
小组讨论: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自主检测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化镁D.液氧2、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对此现象的解释最科学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水结成冰是( )A.分子变大了B.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D.物质种类变了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化镁D.液氧6、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7、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总是在,分子间有一定的。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教学准备: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创设情境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A)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实验3—2: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

学习过程
备注
创
设
情
境
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
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
【探究活动一】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小结收获
交流体会
代表发言
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
2、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在远处就知道不是雪,请用分子的性质解释()
A、分子的体积很大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的质量很大
5、现在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
6、思考: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3)、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1.67×1021个),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需要数三万多年才能数完.
(4)、50万到100万水分子,一个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头发丝的直径长。
(1)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②水受热时蒸发加快。
(2)下列事实说明分子的那些基本性质。
①室外开花室内香。
②湿衣服变干。
③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体积100ml。
④气体容易被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
六、达标训练:
1、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3、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A.酒精挥发了
B.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
学生活动
课
堂
达
标
训
练
C.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小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4、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是()
D.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见了,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脱离了糖块而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的缘故
6、看谁连的快
现象解释要点
(1)墙内开花墙外香A.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以上事实说明分子的体积,质量。
7、活动与探究:
实验现象A
B
C
实验结论
8、实验探究: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体积(大于、小于、等于)100ml。说明,且。
9、深入思考:碘和碘酒都能使淀粉变蓝。说明
。
拓
展
延
伸
三、总结: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
①②
③④
四、大家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五、知识应用: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分子和原子(1)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内容
学生活动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3、会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生产的一些现象。
重点
1、分子概念的形成。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预
习
指
导
一、我们常见下列现象,你能用原来所学知识解释吗?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不见了?
3、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
二、导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一杯水可以分为二分之一杯、四分之一杯、八分之一杯-------,这样能无限分下去吗?再分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2、分组讨论、交流。
3、小结:
(1)、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的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例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
(2)、分子(定义)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
集体备课内容
学生活动
导
学
及
探
究
过
程
性质。分子是最小粒子:前提是,离开该前提就是错误的。
4、演示实验3—2:在静止的水中品红扩散说明。
反
思
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B.1升芝蔴和1升绿豆混合体积小于2升
C.走进花园,闻到花香D.2升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升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B.空气里的氧气分子与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分子和氧分子都发生变化,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