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高中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常识对于理解和解读文言文文本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常识。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配偶;“卑鄙”古代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常见的有“说”通“悦”,“有”通“又”等。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比如,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这里用作动词“驻军”;形容词作名词,“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分别指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是“使……活”的意思。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有重要作用。

1、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如“敏而好学”中是并列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中是转折关系;“温故而知新”中是承接关系。

2、之“之”的用法有很多,如作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作代词,代指人、事、物,“渔人甚异之”;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是“到、去”的意思。

3、以“以”可以作介词,表示凭借、因为、用等,也可以作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如“以勇气闻于诸侯”中是凭借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是因为的意思;“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是用的意思。

4、于“于”作介词,可表示在、到、向、对于等。

如“战于长勺”是在的意思;“皆朝于齐”是到的意思;“胡不见我于王”是向的意思。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者,……”等。

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词的基本知识,如虚词、实词、虚词的句法功能等;2. 词类的词性、词义、构词法等;3. 词法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4. 文句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插句等;5. 文句的结构和句法,如主谓宾、并列等;6. 文言文的基本作文技巧,如演绎推理论述、论证方法等。

二、现代文知识点:1. 词类的基本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 词法的基本知识,如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3. 句法的基本知识,如主谓宾、定状补等;4. 现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如议论文、应用文等。

三、文学常识:1. 文学的基本定义和分类,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2. 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3. 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背景和内容,如杜甫、李白、苏秦等;4. 文学批评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文学语言、艺术形式等。

四、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的比较来产生新的意义;2.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达到修辞的目的;3. 对偶:通过对两个相对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对立的排列来表达意义;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对的词句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或并列关系;5. 并列:通过并列使用一系列相同的词句来强调它们的重要性或平等关系;6. 比拟:通过较为恰当的类比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性质;7. 借代:通过用某个普通的词语来指代某个专有的名词来达到修辞效果;8. 押韵:通过相同或相近的音韵组织词句来达到修辞目的;9. 反复:通过反复出现同一个词句或意象来强调和加强修辞效果;10. 感叹:通过加强语气和语调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五、古代文化常识:1. 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如汉武帝、汉文帝等;3.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成就,如曹操、司马迁等;4. 唐宋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化盛世,如杜甫、李白、苏秦等;5. 古代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如孝道、礼法等。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在高二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必背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是对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现象,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例如,在《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在《逍遥游》里,“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二、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的重要考点。

如《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赤壁赋》中“白露横江”,“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三、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以“假”为例,在《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意为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假”则是借的意思。

再如“道”,在《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指风尚;“会天大雨,道不通”里是道路之意。

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作状语,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

名词用作动词,《鸿门宴》中“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动词的使动用法,《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形容词用作名词,《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才;“少”“长”,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何以知之”,正常语序应为“以何知之”。

2、定语后置《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状语后置《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4、被动句《六国论》“洎牧以谗诛”,“诛”,被诛杀。

六、重要实词实词的理解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比如《陈情表》中的“险衅”,指艰难祸患;“见背”,指背弃我。

《滕王阁序》里的“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高中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掌握了文言文基本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常见的文言词语1. 常见的谦词和敬词:谦词:臣,下官,草民,弱冠,微躯,寒门,愚兄,拙士,敝人,不才等。

敬词:皇上,圣人,御驾亲征,旨意垂询,诏曰,恩典等。

2. 常见的动词:行、止、去、来、见、言、问、答、与、共、多、少、示、闻、读、思、怒、笑、哭等。

3. 常见的名词:天、地、人、日、月、星、风、雨、云、山、水、花、草、木、禽、兽、鱼、虫等。

4. 常见的形容词:明、暗、高、低、长、短、厚、薄、重、轻、新、旧、近、远、急、缓、好、恶等。

5. 常见的副词:已、曾、往、来、今、昔、犹、尚、亦、亦已、必、方、徐、忽、全、皆、尽、常、久、终、始等。

二、文言语法基本知识1. 代词的使用在文言文中,代词的使用非常频繁,代词的种类和用法也非常多。

文言代词的种类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等。

代词的用法则包括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例如:余自江南来,特来谒明主。

余母方患疾,不忍远离。

(《岳阳楼记》)在这个句子中,余就是人称代词,代表作者自己;母则是物主代词,代表作者的母亲。

2. 动词的使用文言文中动词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系动词则表示主谓之间的关系。

在用动词时,一定要注意时态、语气和措辞。

例如:曾几何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张维屏》)在这个句子中,“曾几何时”中的“曾”是助动词,“存”是实义动词,表示“记忆”之意,而“知己”则是系动词,表示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3.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非常丰富,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也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需要注意在句中的位置和修饰的对象。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一词多义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2、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3、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②此得之(正确)③诚不得已(办法)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4、相: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5、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②其势弱于秦(形势)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2文学常识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

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风沉郁顿挫。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

有《李义山诗集》。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小编为了正在苦恼的你整理了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希望能给予你帮助!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_,但微颔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沛的精⼒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忧考⾼⼆频道为你整理了《⾼⼆语⽂⽂⾔⽂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篇⼀】⾼⼆语⽂⽂⾔⽂知识点整理 《氓》 ——诗经 1、通假字: ⼠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桑葚!(于,通吁,叹息。

⽆,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不是) 将⼦⽆怒(⽆通⽏,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涕) 三岁⾷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涉淇(⼦:古:你今:孩⼦) 将⼦⽆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于顿丘(⾄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事,要说另⼀事时⽤⾄于) 3、词类活⽤: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篇⼆】⾼⼆语⽂⽂⾔⽂知识点整理 《离骚》 ⼀、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替(谏争) 3.替:謇朝谇⽽⼣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未悔(纵然,即使) 5.众⼥:众⼥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 6.蛾眉:众⼥嫉余之蛾眉兮(喻指⾼尚德⾏)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攘诟(罪过) 13.伏:伏清⽩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迷之未远(趁着) 16.⽌息:驰椒丘且焉⽌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服,⽐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余冠之岌岌兮(⾼耸的样⼦) 19.游⽬:忽反顾以游⽬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改错(通“措”,措施) 2.⾢:忳(tún)郁⾢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词多义 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擅长) 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兮(⽤……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谣诼谓余以善*(动作名,XX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以死直兮(为动⽤法,为……⽽死) 5.屈、抑:屈⼼⽽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 7.⾼:⾼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高二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古诗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总结高二语文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古诗文言文知识点。

一、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诗文是古代文人用汉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 艺术性强:古诗文追求意境的准确表达,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意境的营造,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2. 简练精炼:古诗文注重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文字精炼,意境深远。

3. 韵律优美:古诗文以严密的韵律和格律为基础,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使整篇诗文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古诗的类型和体裁古诗是古代文人用五言、七言等词牌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常见的古诗体裁有:1. 五言绝句:四句组成的五言短诗,每句五个字,是古代最常见的古诗形式。

2. 七言绝句:四句组成的七言短诗,每句七个字,比五言绝句更长,更显庄重。

3. 律诗:以韵律为定型的古代诗歌形式,如七言律诗、五言律诗等。

三、古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古文是古代文人用文言文字表达思想的文学形式,常见的古文结构有:1. 论述文:以说明和阐述为主要目的的古文形式,分为议论文、说明文等。

2. 描写文:以描述人物、景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古文形式,如写景文、写人文等。

3. 记叙文:以叙述故事、事实为主要内容的古文形式,如小说、传记等。

修辞手法是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共同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个事物。

2. 比拟:通过将某个事物与其他类似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3. 对偶: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意思的对立进行修辞,以达到表达的艺术效果。

4.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或相似意义的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四、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阅读古文时,除了理解文字的基本含义外,还需要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1. 通读全文: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个句子的结构和篇章的脉络。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6、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二】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听:听臣微志(准许)(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2、通假字(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3、一词多义(1)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2)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3)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4、词类活用(1)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3)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5)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5、古今异义的词(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团聚,欢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别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索,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则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遇)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袤而壮大)偭规则而改错(改错,古义变更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境况窘况,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难或政治缘由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调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擅长投机取巧今:技艺奇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许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妙)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妙)《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伤(“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吩咐“)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怜悯,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一再嘱咐)叶叶相交通(古义:交织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见;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学问)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支配;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惩罚确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便利)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说;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知,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每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愿(“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劝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说;动词)④若今若谴此妇(假如;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照旧故作不良计:故,有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胜利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相互)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与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原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别句式:(1)推断句1、汝是大家子(推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游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伤(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别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与其所之即倦(V.憧憬,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 介词,把。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高二年级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归纳

高二年级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归纳1.高二年级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归纳篇一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高二年级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归纳篇二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人教版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课文知识点
1. 文言文基础知识
2. 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词语搭配、句式结构、虚实结合等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句子、段落、篇章
5.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理解句意、准确表达
二、现代文课文知识点
1. 现代文基础知识
2. 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常用词汇、常用句型、长句短句结合
3. 现代文的表达技巧:描写、叙述、论述等
4. 现代文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比等
5.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理解作者意图、分析文本结构
6. 现代文的写作技巧: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三、文学常识知识点
1. 古代文学:古代诗词、文言小说、戏曲等
2. 现代文学:现代诗歌、小说、戏剧等
3. 文学批评方法:鉴赏、解读、评价等
四、写作技巧知识点
1. 写作基础知识:字词搭配、句式运用、段落结构等
2. 写作素材:提炼主题、积累素材、选择观点等
3. 写作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排比、对比、夸张等
4. 写作的结构和逻辑:开头导入、主题阐述、结尾总结等
5. 写作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抒情激情等
五、阅读技巧知识点
1. 阅读理解技巧:确定主题、把握要点、分析细节等
2. 阅读速度和效率: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
3. 阅读方法:先读题后读文、读文后选题等
4. 阅读态度和情感:积极参与、善于思考、感受文学魅力等
六、常识知识点
1. 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历史、社会文化等
2. 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社会问题、科技发展等
3. 科学知识:地理、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文言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文言文知识11.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

三、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四、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

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2.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中文言文知识2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诗经》两首】《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_首.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大乐歌.《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及赋(铺陈).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字音字节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将(q 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士贰(èr)其行——咥(_ì)其笑矣淇则有岸(qí)——隰(_í)则有泮(pàn)于(_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实词解释下列加线实词1.氓之蚩蚩(蚩蚩:忠厚的样子)2.匪我愆期(愆:拖延)3.将子无怒(将:愿,请)4.乘彼垝垣(垝:毁坏,倒塌;垣:矮墙)5.体无咎言(咎:灾祸)6.无与士耽(耽:沉溺)7.女也不爽(爽:过错)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词类活用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通假字1.匪来贸丝(匪,通〝非〞)2.犹可说也(说,通〝脱〞)3.于嗟鸠兮(于,通〝吁〞)4.岁亦莫止(莫,通〝暮〞)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论语》十则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归仁焉.为仁由己,而有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0.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文学常识】1.吴强与《养马的人》登上《堡垒》,观看东方的《红日》,在兴奋中,《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枪》.2.徐迟是《我们这时代的人》,在《庆功宴》上,面对《地质之光》,提出了《哥德尼赫猜想》.3.茅盾在《子夜》里到《林家铺子》去养《春蚕》,《春蚕》蛀《蚀》了白杨树,茅盾便写了篇《白杨礼赞》.4.闻一多先生的手中擎着一支《红烛》,照亮了《死水》.5.老舍与《骆驼祥子》是《四世同堂》,他俩一起到《龙须沟》的《茶馆》里喝茶.6.赵树理到《三里湾》《登记》,去听《李有才板话》,板话说的是《李家庄变迁》.7.艾青在《春天》完成了到《南美州的旅行》,在《海岬上》看见《宝石的红星》,他唱起了光的赞歌》,经过《大西洋》,《在浪尖上》捉住一条《黑鳗》,他高兴了,著《欢呼集》,唱起《归来的歌》,又写出《彩色的诗》.8.郭小川在《团泊洼的秋天》,唱着《秋歌》,与《平原老人》一道《投入火热的斗争》,他们穿过了《甘蔗林——青纱帐》,《鹏程万里》,经过《昆仑行》到了《雪与山谷》的《月下集》,歌唱《将军三部曲》和《两都颂》.9.杜鹏程与《年青的朋友》《在和平的日子里》,踏上《光辉的里程》,为了《保卫延安》,留下《历史的脚步声》.10.曲波在《林海雪原》的《山呼海啸》中,奏响《狂飙曲》,树起《戎萼碑》. _.冰心是个《超人》,她站在《春水边》上,面对满天的《繁星》,《笑》了.她把感想写了本《小说集》,《寄小读者》._.但丁经《地狱》.《炼狱》到《天堂》,一路上奏响《神曲》,歌唱《新生》. _.伏尔泰是个《天真汉》,他介绍《老实人》《查第格》与《奥尔良少女》结了婚._.司汤达在《巴马修道院》讲《红与黑》和《红与白》._.左拉在《妇女乐园》,因为《金钱》的《萌芽》,与《娜娜》的关系《崩溃》了.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5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导语】由于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1.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阿房宫赋》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后指全国各地。

《赤壁赋》1、既望:过了望日。

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所以“既望”指小月十六,大月十七。

2、美人:古人常用来指有才德的人。

3、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XX到极致。

跳诞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羽化。

4、无尽藏:佛教语,意谓包罗万有。

《项脊轩志》1、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

2、先妣:已去世的母亲。

3、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外家省亲。

《与妻书》1、卿卿: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

2、如晤:古代书信誉语,如同面对面。

3、司马青衫:白居易贬至至江州,其《琵琶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太上忘情:古人传说到达境域就可以忘却人的情感。

《消遥游》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兰亭集序》1、修禊:一种排除不洁的祭礼。

古人习俗,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饮酒游戏。

曹魏后固定在三月三日。

2、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

2.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曲折)(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聪明)(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天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由于今:集中注意力;用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曲折)(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曲折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逐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尽力,将就)(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期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个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定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定)(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定)(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定)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3.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道; 坑
5.蹶(jué)泥则没足灭跗 踏 6.擅一壑之水 占有,据有 7.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绊 8.逡[qūn]巡而却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பைடு நூலகம்不前;退
9.举其大;极其深
14.跐(cǐ)黄泉而登大皇
全,尽; 穷尽 10.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雨水盛大的样子;更加;增加 11.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减少 12.不为顷久推移
一、名词作状语 1.郢人垩漫其鼻端
2.日凿一窍 每天 3.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二、使动用法 尽垩而鼻不伤
2.措杯水其肘上,发之。
3.揖御寇而进之 使……进 4.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使……觉悟 使……跟从
5.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 使……破、溃 6.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 哉? 使……活 三、名词做动词 1.履危石,
• 8.夫子:古代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夫子。 • 9.士,狱官之长。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高的官职,掌军政
大权。 • 10.六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种禽畜。泛指家禽。 • 11.白,一解释为告诉,二解释为显著。 • 12.木,一为草木的根。二为草木的叶子或茎。三指农业。 • 13.丈夫:指男子。 • 14.恶:对对方的敬称。
踩,踏;天 15.奭(shì)然四解 消散的样子 16.规规然而求之以察 浅陋拘泥的样子 17.是直用管窥天
变化,发展
仅仅,只不过
13.適適(ti)然惊,规规然自失 18.口呿[qū]而不合,乃逸而走。
也。
张开;逃走;奔跑
恐惧的样子;
惘然自失的样子
特殊句式 1.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 zhou)之崖 状语后置句 2.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 状语后置句 3.学行于邯郸 状语后置句 4.莫吾能若 宾语前置句 5.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 省略句.不知论之不及(之)与,知之 弗若(之)与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传,是指古代解释经书的书籍。书,这里指《六经》,即《易》《诗 》《书》《礼》《乐》《春秋》。 ​2.卜筮,古代用龟甲占卜吉凶叫卜,用蓍草占卜吉凶叫筮。 3.庄子书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寓言假托的性质。 4.七窍指一口两耳,两眼睛两鼻孔。用来看听饮食呼吸。 5.古代的小说是指偏颇琐碎的言论。 6.邑,封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7.金,指货币单位。
活用 1.然不然,可不可 意动 2.汒然异之 意动 3.合同异,离坚白 使动 4.舌举而不下 名作动, 放下
• 1、庄子,姓庄,名周,( )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 ( )家学派代表 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 ) 并称“老庄”.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文王康之
四、名词作动词
使……安乐
1.风雨之不时
3.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 刮风下雨

根据时辰
使……增加
2.举措不时
使……变化
合时宜
4.思物而物之
3.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使……成为自己的物
修饰,文饰
4.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之,
二、名词作动词 1.楚王后车千乘 跟在后面
重法爱民而霸 统治 称王
五、形容词做动词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之 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六、意动用法 1.物之罕至者也,怪之。 认为……奇怪 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 制之 认为……大 七、名词做状语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 制之 像物一样
夷之义者
被动句
形容词意动,认为……很少, 认为……很轻
7.受气于阴阳 状后 8.又奚以自多
宾前
东海之大乐第二则 重点实词 1.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穷尽 2.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 嘴; 道理 3.公子牟隐机大息 隐:凭 ,靠着 机:通几 几案,小桌子 大息:太息 ,叹息 4.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
活用
1使王天下 名作动,称王 2号之曰有巢氏 名作动,取名号 3不法常可 名作动,效法 4夜书,火不明 名作状,在夜里 5云而过书 名作状,错误地 6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名作动,以女嫁人 7以娱其意 使动,使……欢乐
8天雨,墙坏;天雨,解素衣 名作动,下雨 9其家甚 智 其子 意动,以……为智 10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 名作动, 穿 11民多疾病 名作动,生病 12子岂能毋怪哉! 意动,认为……奇怪 13而民悦之: 形容词活用动词,喜欢
14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赠送 15夜书,火不明,
晚上写信 16”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白:告诉,禀告 治:治理的好 17郑人有且买履者, 将要 18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19至之市,而忘操之。 带,拿 20吾忘持度。 尺码 21反归取之 反通返,返回
22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 送 23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 连吃带喝 24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因为 原因 25乐羊罢中山 回来 26孟孙猎得麑 幼鹿 27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不忍心 28孟孙适至而求麑 刚到
郑人有且买履者
实词总结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不堪
2有圣人作, 产生,兴起
3构木为巢, 架屋,营造
4而民悦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里意思 是喜欢、拥戴 5以化腥臊,
消除,化掉 6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疏通河道。渎,大川
7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 禹笑矣; 今:假设,如果 为: 被 8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 当今之世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 9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修古: 遵行古道 常可:成规,旧例 10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于是,就 冀: 希望
郑人买履 商太宰
句式活用
句式
1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省略句 使(之)王天下 2令如故裤 省略句 令(之)如故裤 3复召以为其子傅 省略句 ,复召以(之)为其子傅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何不试之以足 因问于群臣
状语后置
3必为新圣笑矣
被动句 4而身为宋国笑 被动句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同“悬”,指有较大的悬殊或 差距 本事不理,勉力不时 指农事,本,指农业生产 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 以文之也 动词,修饰,文饰 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 光明,显耀
一、使动用法
三、数词做动词
1.禹以治,桀以乱
1.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
使天下安定
之所以日退,一也。
使天下混乱
是一样的
词类活用
重点句式
1.秋水时至 名作状 按时令
1.以为莫己若者 宾前 2.我之谓也
2.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宾前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东西 3.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顺流而东行 名词作状语 向东
判断句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状后
4.东面而视
5.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名作状 向东面
被动句
5.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6.比形于天地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 使……痛苦 使……劳累 使……饿 使……穷困 3.所以动心忍性。 使……惊动 使……坚韧
四、名词作状语 1.入无法家拂士 在内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外
无端崖之辞
1.尽垩而鼻不伤 被动句 2.措杯水其肘上 省略+状后 3.揖御寇而进之 省略+状后 4.五十犗以为饵 宾语前置 5.蹲乎会稽 状语后置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到 入无法家拂士 守法的大臣;通弼,辅助 国恒亡 常常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今日病矣 心有事焉,而勿正 往送之门,戒之曰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意动用法 1.以其外之也
二、名词作动词 1.丈夫之冠也
2.人恒过 犯过错
三、使动用法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6.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状语后置 7.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 者 定语后置 8.子何为者耶 宾语前置 9.我,东海之波臣也 判断句
郢人垩漫其鼻端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贷粟于监河侯
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 贷子三百金
揖御寇而进之,汗流至踵
鲋鱼来
声侔鬼神
索我于枯鱼之肆
莫不厌若鱼者
4.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
豆类的总称
第六则 1鲁人身善织屦 自己;麻鞋 2妻善织缟, 擅长;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 3屦为履之也 鞋,这里用作动词,穿鞋 4而越人跣行; 赤脚 5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同“披”,披散
6陈轸(贵)于魏王: 器重 7必善(事)左右: 侍奉 8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 毋生杨。 假如,如果;无,没有 9而不(胜)一人者: 禁得起 10子虽(工)自树于王: 善于
29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 也? 驾驶马车的人 过去 治罪
30乐羊以有功见疑, 被
31秦古巴以有罪益信。 更加 32卫人嫁其子而教之 女儿
33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用来 34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怪罪 错误
35昔者郑武公欲伐胡 攻打 36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故意 以女嫁人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实词总结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则塞于天地之间 状语后置 2.行有不慊于心 定语后置 3.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判断句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判断句 5.舜发于畎亩之中 状语后置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状语后置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状语后置
以其外之也
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茫茫然归
岂不诚大丈夫哉
2.馅没而下
3.离而腊之
4.惠子相梁,欲代子相 做相
东海之大乐
东海之大乐第一则 重点实词 1.百川灌河 黄河 2.两涘渚崖之间 涘,水边 渚,水中陆地。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