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PPT

合集下载

高三教材文言文复习 之劝学知识点梳理 ppt课件

高三教材文言文复习 之劝学知识点梳理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学习程序
• 2.5-10分钟完全自主地梳理《劝学》中出现 的实词、词类活用及句式等文言知识。
• 3.在测试中查漏补缺,将自己不熟悉的知识 点在小册子上做标记,留待复习。
• 4.延伸拓展,博采其长。
停止
从 表转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


符合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词类活用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 用心一也 5.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 故木受绳则直 9.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殊句式
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 輮以为轮/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 ,处之安乎?(通假字、实词理解、特殊句式)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实词理解) 8.(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词类活用、虚词)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常见实词)
涉及知识点集中在《五三》P106-P136共七个知识 清单。
学习目标
• 1.将课内重点文言文中分散的基础知识前后勾 连,连点成线,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 2.在复习中,自觉探索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等规律,熟悉常见实词、双音节词 、通假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鱼我所欲也 《孟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鱼我所欲也 《孟子》
4.对如何践行“义”,孟子主张舍生取义、保持本心。墨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加以概括。(2分)
【链接材料】 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①者实壤,能欣②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选自《墨子·耕柱》)【注】 ①实壤:填充泥土。②欣:同“睎”,望,测量。
[答案] 要务实,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意思对即可。2分)
【参考译文】【链接材料】子硕问墨子说:“做仁义的事,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墨子说:“就好像筑墙一样,能筑墙的就筑墙,能填土的就填土,能测量的就测量,这样墙才可以筑成。做仁义的事也是这样,能谈论辩说的就谈论辩说,能解释经书典籍的就解释经书典籍,能做事的就做事,这样仁义的事才可以做成。”
[答案] 这种做法不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2020河南B卷]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共10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二者不可<zzd>得兼</zzd> 得兼:__________
同时得到
(2)<zzd>乡</zzd>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是心:这种心。⑮丧:丧失。⑯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⑰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⑱呼:没有礼貌地吆喝。⑲尔:用作后缀。⑳蹴(cù):踩踏。
㉑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㉒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㉓辩:同“辨”,辨别。㉔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㉕为:为了。㉖奉:侍奉。㉗得:同“德”,感恩、感激。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问题探究
统编教材思考题
1.[“思考探究”第一题]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答案] 第1段,首先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㉑寓:寄托。㉒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 开,散开。㉓归:聚拢。㉔暝(míng):昏暗。
㉕芳:花。㉖发:开放。㉗秀:茂盛。
㉘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㉙出:出现,显露。㉚四时:四季。 ㉛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㉜休:休息。
㉝伛偻(yǔ 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㉞绝:断绝。㉟临:临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㊱洌(liè):清。 ㊲山肴野蔌(sù):野味野菜。蔌,菜蔬。
㊳杂:错杂,交错。 ㊴陈:陈列,摆开。 ㊵酣:尽兴地喝酒。㊶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㊷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㊸弈(yì):下棋。
㊹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交错,交互错杂。㊺苍颜:苍老的容颜。㊻颓然:倒下的样子。㊼已而:随即,不久。㊽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㊾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环:环绕,围绕。
②诸:众多,各。
③壑:山谷。
④尤:尤其,特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爱莲说 〔宋〕周敦颐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爱莲说 〔宋〕周敦颐
2.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
[答案]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语段(一)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以来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吴中的梅花,玄墓和光复两座山的最出名;刚进入春天游人便会聚集在一起,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山的梅花并不比玄墓山和光复山的逊色,但是在偏僻荒远的太湖之中,游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我近年来常常舍弃玄墓山和光复山,而到洞庭山(赏梅花)。
2.[“思考探究”第三题]《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即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即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夸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即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即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是说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被环境影响,保持清白、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值得每个人学习和追求的人生境界。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蕃(fán):多。
②独:只。
③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④染:沾染(污秽)。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课件(127张)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课件(127张)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于晋无礼)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C.佚之狐言于郑伯 (佚之狐于郑伯言) D.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2021/9/132021/9/132021/9/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32021/9/13September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 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 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 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 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上 枢密韩太尉书>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14)、其……乎 译为:难道……吗 例:其孰能讥之乎?(15)、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 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7)、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18)、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9)、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岂有成名者?(20)、……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啊 例:闻道百,以为莫几若者,我之谓也。(21)、孰与、与……孰…… 译为:和……比较,哪个…… 例: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吾与徐公孰美?
6、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如:故人之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例如: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唯利是图 c、惟命是从
表因果:故、以、则
表假设:倘、设、如、使、若、则、而
表让步:虽、纵
表修饰与被修饰:而、以
(6)、连词
二、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
(一)、常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定义: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
(2)、判断句的类型:
①……者……也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者…… 例如:柳敬亭者,扬州泰州人。③……,……也 例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④从语气中判断(无标志)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⑤为表判断 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⑥有判断词(乃、及、则、皆、必、非)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⑦以“是”为标志 例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名
耶 ye
特别关注:
虚词的分类 及作用
指代作用: 如:“之” “其” 组合作用: “如何:”“以” “于” 连接作用: “如为:”“而” “则”
语助作用: 如“:乃“”也” “乎”
“焉”
译文:每天坐下休息,躺着睡觉都要尝尝苦胆,吃饭
喝水前也要尝尝苦胆的滋味。常对自己说:“难道你
忘记会稽受的耻辱了吗?”
知识点二:句子中没有实词意义的词应删去。 虚词有实词意义时(有单独意义时)才需
“删” 要翻译。
译文:于是就每天焦虑思索着,把一个苦胆放在座位上。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坐 卧 即 仰 胆 也,饮 食 亦 尝 胆 也。
动词
虚词 语气助词
虚词
曰:“女 忘 会 稽 之 耻 邪?”
反——返
振——赈
女——汝
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 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 也,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 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 劳。
一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是谁的故事? • 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 他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二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代表文章主要
三.所翻译的成分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词句) 实词就是有实在意义的词。 包括名词,东西,形容词,数词,
量词。每个实词都要必须翻译
词 虚词,为实词造句的词。
语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副词,语气词,代词和兼词

指代作用:如:“之” “其” “何” 虚词的分类 组合作用:如:“以” “于” “为”
内容的词。
卧薪尝胆
特别关注:标题中包含文章主要内容。
问疾尝便
同学们你们猜猜勾践 最后成功了吗?
穿越回来途中。。。
小结:
句 子 翻 译 技 巧
特别关注
一 .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 等专用名词不用解释
书名,国名
二. 句子中没有实词意义的词应删去。 虚词有实词意义时(有单独意义时)才需要翻译。
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 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 也,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 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 劳。
文章解析
吴 既 赦 越, 越 王 勾 践 反 国。
吴国 地名
越国 地名
越国君主
人名
知识点一: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留” 国名等专用名词不用解释。
身 自 耕 作,夫 人 自 织;
亲自
勾践的妻子
食 不 加 肉,衣 不 重 采;
吃饭
穿衣
色彩
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译文:勾践 亲自到田里种地, 他 夫人穿自己织的布 做的衣服,吃的饭没有肉,穿的衣服没有颜色鲜艳 的色彩。
知识点三: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 “补” 的成分增补出来。 (词句)。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授课教师:曾老师
《卧 薪 尝 胆》
穿越中。。。
什么叫做文言文? 与古诗词和白话文的区别

美好的意思。

表述,记载等意思。
美好的语言文章

作品,文章等意思。
古诗文:字少意大,无对话情节,严格的字数与韵律的要求。 白话文:口头语言做的文章
看文章回答问题
一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 他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实词就是有实在意义的词。 特别关注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每个实词都要必须翻译(保留)。
译文:吴王已经赦免越王,越王勾践返回自己的国家。
乃 苦 身 焦 思,置 胆 于 坐,
于是,就 虚词 连接作用
焦虑思索
虚词 座位 Biblioteka 合作用 名词做动词(词类活用)特别关注:
虚词,为实词造句的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副词,语气词,代词和兼词。
折 节 下 贤 人,厚 遇 宾 客;
降低身份
优厚 对待
振 贫 吊 死,与 百 姓 同 其 劳。
赈济
安慰
劳动
译文:降低身份对待有贤能的人,优厚的对待宾客; 赈济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一起劳动。
特别关注:通假字,就是古人的别字。(用一个读音相同或
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本文通假字: 坐——座
采——彩
译 及作用
连接作用:如:“而” “则” “乃”

语助作用:如:“也” “乎” “焉”
巧 通假字,就是古人的别字。(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子
来代替另一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