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讲授的新知识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作业小结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自然灾害场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防灾减灾的方案设计;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实践性、互动性、启发性、反馈性和人文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能够深刻认识到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反思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和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尊重自然、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其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未来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基础。

4.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差异性,理解其在区域防灾减灾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重点•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及效果分析。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地理信息技术概念与实际防灾减灾工作相结合,理解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地理信息技术介绍、应用案例视频、图表等)。

•相关新闻报道、研究报告、技术手册等阅读材料。

•GIS软件演示或模拟操作平台(如条件允许)。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灾害监测和救援的新闻报道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提问:“这段视频中,地理信息技术是如何帮助进行灾害监测和救援的?你还知道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教学1.地理信息技术概述•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图表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些技术的运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灾害监测:利用RS技术进行灾害前兆监测,如地震前的地壳形变、洪水前的地表积水等。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本案例以真实的自然灾害案例为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灾害发生的过程和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现实意义。这种情景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成员负责不同任务,共同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适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2.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GIS)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灾害防范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关爱受灾群众,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2.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3.通过对灾害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案例分析:以2013年我国四川芦山地震为例,详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灾害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该案例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
2.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案例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提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强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认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实际防灾减灾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三是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案例分析。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2013年我国四川芦山地震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增强学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明白科技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要注重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六章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信息技术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学校、社区等实际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5.教学关注点: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
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较浓,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原创,切勿抄袭。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灾害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实时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过程。
-预警预报:利用GIS分析历史灾害数据,为政府部门提供预警信息。
-灾害评估:利用GIS分析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

2. 掌握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能够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理解其技术原理和作用机制。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准备相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实物模型或教具。

3. 准备防灾减灾的相关资料,包括灾害类型、灾害影响等。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现场图片和视频,引出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进而引出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2. 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GIS、RS、GP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3. 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

4. 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如何利用卫星遥感、气象数据等,提前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6. 知识应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如加强家庭防灾设施建设、学习基本的灾害应对技能等。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更多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案例和应用,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遥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了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4.掌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6.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合思维: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自然灾害信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

本节要点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自主梳理·探新知一、遥感技术1.定义: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优点:探测范围#### 大!!!!,获取信息速度#### 快!!!!、周期短、信息量#### 大!!!!,受地面条件限制#### 少!!!!等,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防灾减灾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 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 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 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定义:是一种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组成: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组成。

3.应用和特点:(1)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速度和#### 时间 !!!!。

(2)具有#### 全球性 !!!!、#### 全天候 !!!!、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4.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中国:#### 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5.防灾减灾应用:精确定位,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提醒学生关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意识。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这些技术时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你对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有何期待?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选取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 GIS、RS、GPS在防灾减灾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b.这些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c.你认为这些技术在未来的防灾减灾中还会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2.各小组讨论完毕后,进行汇报和分享,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提供一组地震灾害遥感影像,要求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完成以下任务:
a.确定地震灾害范围。
b.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c.制定救援计划。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兴趣。
4.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参与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影响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探索欲望。然而,由于地理信息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深入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字数不少于1200字。
4.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如何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效果?
-讨论结束后,每组提交一份总结报告。
5.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的演示或实践活动,进行课堂展示。要求如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重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
-解决策略: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实物模型展示和实际操作演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
-重难点:利用遥感、GIS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3. 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创新应用。

3. 准备教学PPT,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4.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2. 展示一些因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图片或视频3.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二)新课教学1. 讲授GIS在灾前预警中的应用(包括洪水、地震、台风等的预警)*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预警案例* 互动环节:请学生讨论预警的重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2. 讲授GIS在灾后救援中的应用(包括人员搜救、物资调配等)*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救援案例* 互动环节:请学生讨论救援的难点及可能的解决方案3. 讲授RS在灾后评估中的应用(包括受灾面积、人员伤亡评估等)*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评估案例* 互动环节:请学生讨论评估的难点及可能的改进方向4. 讲授GNSS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包括定位、导航、授时等)* 互动环节:请学生讨论GNSS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5. 讲授大数据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包括数据开掘、预计模型等)* 互动环节:请学生讨论大数据技术对防灾减灾的帮助及可能存在的问题6. 总结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内地防灾减灾中,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综合思维)2.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实践力)3.结合实例,提出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防灾减灾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遥感技术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① 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② 电子设备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③ 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特别提醒遥感工作流程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④ 快、周期短、信息量⑤ 大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应用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⑥ 预报、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⑦ 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⑧ 定位、导航。

2.组成: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⑨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3.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⑩ 精确定位 ,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⑪求救信号 ,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对⑫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空间查询与分析,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3.防灾减灾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⑬预报预警 ,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以致用,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4.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4.掌握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通过课堂讲解、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相关软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拓展思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防灾减灾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GIS技术:详细讲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功能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如灾情分析、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等。
4.实际案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成功案例,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3.案例展示: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实际案例,如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GIS在洪水预警系统中的作用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1.定义: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 (1)探测范围大。

(2)猎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4)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难的形成过程,进行精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难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难救援等工作供应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定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和导航。

2.组成⎩⎪⎨⎪⎧卫星星座——空间局部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掌握局部信号接收系统——用户局部3.特点(1)供应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2)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关心用户在遭受自然灾难或面临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准时报告位置和受灾状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三、地理信息系统1.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应用(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依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2)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供应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难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状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难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供应依据。

一、推断题1.遥感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2.遥感技术不能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难的影响范围。

()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4.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依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5.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难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供应依据。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1.地理信息技术的类型学生不熟悉。

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只有碎片化的了解。

如生活中的汽车、手机导航,电影中的卫星定位,并不了解具体类型。

2.三类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比较专业,学生不好理解。

3.三类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涉及较多的物理知识,跨学科综合性强,学生难懂,直接影响三类技术的应用。

4.地理信息技术多新技术应用,学生兴趣浓厚,可以充分利用。

三、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或功能。

2.掌握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2019年夏季,“利奇马”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在灾情预警和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设问、激疑)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直接展示,给学生明确答案)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指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分钟)找出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遥感概念理解,特点分析,3分钟)(一)遥感1. 概念: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根据工作原理理解特点,2分钟)2.遥感特点:“广、大、快、好、强”——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

(根据特点确定应用3分钟)3.遥感技术的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报、预警。

(2)识别地震、滑坡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

(3)广泛应用于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等。

(小结)(巩固练习,2分钟)(略)(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培养兴趣,1分钟)介绍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培养爱国精神,1分钟)介绍北斗系统(与遥感的概念对比找差异,1分钟)1.概念:是一种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第4节教学设计第6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遥感技术探究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探究三: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 自然灾害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通过不同案例,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

2.通过图文材料,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二、必备知识 (一)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

3.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遥感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②遥感技术不能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

(×)③遥感能发现突发性自然灾害。

(√)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含义: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系统组成⎩⎪⎨⎪⎧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3.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及主要工作过程6.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灾情进行评估。

(×) (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3.应用: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局限性。此外,我还将强调以下几点:
1.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提高自身防灾减灾意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和遥感图像进行灾害分析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结合实际地形图和遥感数据,进行灾害风险模拟和分析。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设计模拟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
-通过模拟灾害救援行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快速响应和决策的能力。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GIS、RS和GPS的核心功能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地理信息数据,如卫星图像、地形图和灾害分布图。
7.评价多元化,鼓励创新: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小组报告、个人作业、操作考试等,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台风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接着,我会提出问题:“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如何提前预警、有效监测和及时救援?”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4.倡导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增进学生对国家防灾减灾政策的理解,提高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安全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对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影响有初步了解。然而,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学生的认识尚浅。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学情: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原理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自然灾害案例,运用GIS、RS、GPS等技术,设计一份针对该灾害的防灾减灾方案。要求方案内容包括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等环节,并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撰写一篇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小论文,不少于800字。论文内容需包括: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作技能。
2.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范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然灾害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应用。
4.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小论文,提高其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 GIS: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重点讲解其在灾害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方面的作用。
- RS: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何通过遥感图像获取灾害信息,分析灾害影响范围。
- GPS:讲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在防灾减灾中实现精确定位。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灾害案例,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方法。
3.能够运用GPS确定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灾害成因及影响范围。
4.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和救灾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法。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了解我国防灾减灾政策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组织学生参加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实践体验。
-教学案例:以我国某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灾情监测、预警、救援等环节的应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任务:利用GIS软件分析某地区的灾害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方法。
2.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够利用遥感图像识别灾害隐患区域。

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热点链接】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发生森林火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安排多颗高分辨率卫星对灾区进行监测,并调取多幅卫星影像,服务于救灾工作。

火灾发生后,基于北斗的手持机第一时间驰援森林灭火,部分志愿者配备了北斗手持终端支援救灾现场,确保救灾工作有序、高效。

此次救灾利用了什么地理信息技术?提示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水平1: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及组成。

水平2:主要地理信息技术的组成。

水平3: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水平4:能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设计防灾、救灾方案。

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合思维: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能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自然灾害信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

一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01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优点:02大,获取信息速度快、03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04少等,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05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06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利用01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02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组成(1)卫星星座(空间部分)。

(2)03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

(3)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

3.主要功能:提供精密的04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4.主要特点:全球性、05全天候、连续性和06实时性。

5.主要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07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0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6.应用:进行精确定位,发出求救信号,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