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

合集下载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采取不当手段,故意扭曲或隐瞒财务信息,以达到自身利益或误导他人的目的。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为了预防和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下面将就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收入和利润的虚增1. 销售收入的虚增:企业可能通过提前收入确认、虚构销售合同、通过虚构销售渠道等手段来夸大销售收入。

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识别政策,严格按照收入发生原则进行确认,加强对销售合同和销售过程的审查,确保销售合同真实有效。

2. 利润的虚增:企业可能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减少费用支出或资产减值准备,以及通过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来夸大利润数额。

对策: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费用支出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审查,确保费用支出和资产减值准备合理合规。

加强对投资收益的核查,确保投资收益真实有效。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失真1. 资产负债表失真:企业可能通过虚构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来夸大自身财务状况。

对策: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和负债的核查。

加强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和比对,确保资产负债表真实有效。

2. 所有者权益的失真:企业可能通过虚构资本金、通过虚增利润和留存收益等手段来夸大所有者权益。

对策:加强对资本金的核查,确保资本金真实有效。

加强对利润和留存收益的核查,确保利润和留存收益真实有效。

三、现金流量表的虚假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或隐瞒现金流量信息,以达到虚增或隐瞒现金流量的目的。

对策: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核查,确保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有效。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测和管理。

四、内部控制的缺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容易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和财务造假的发生。

对策: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预防和防治财务造假行为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对策。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许多企业采用不诚实的方式来操作财务数据,这会极大地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以下将对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销售收入虚报企业可以通过虚报销售收入来伪造收入增长和利润水平。

虚报销售收入的常见手段包括虚报销售数量和虚报销售价格。

虚报销售数量可以通过将未出售的库存数据记录为销售收入来实现。

虚报销售价格可以通过将销售价格高估来实现。

防范措施:1.建立全面有效的销售管理制度,以控制并审查销售管理程序。

2.增加对销售人员的监督,防止他们设法虚报销售数量和价格。

3.加强库存管理,确保库存数据准确记录。

二、成本虚报虚报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净收入和税收负担。

常见的虚报成本手段包括虚构成本支出、隐瞒成本支出、将个人消费列为业务成本等。

企业可能会通过整合销售报表和成本报表来伪造成本。

1.实施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确保成本支出得到充分的审查。

2.确保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独立管理,并加强内部审计程序。

3.建立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以确保成本的记录和报告过程遵循财务管理原则。

三、现金流量虚报虚报现金流量可以通过误报收支项目、隐瞒资金流动、伪造银行账户信息、做出虚假的现金交易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企业可能会虚报现金流量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1.加强内部审计程序,建立有效的损失防范机制。

2.加强现金管理,监督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过程。

3.制定制度控制信用卡、支票、现金、电子转账和其他现金交易方式,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完整且及时。

四、资产负债表虚报资产负债表虚报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虚报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导致虚构资本规模、伪造偿债能力和资产负债表不平衡。

企业可能采用虚构的资产价值、伪造资产负债表信息、虚构资产购买价格等方法来虚报资产负债表。

1.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程序,对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应更加严密,以保障真实和准确。

2.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管理过程严谨、规范,建立资产分类和清单以帮助审计。

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

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

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中一种目的,通过虚假的财务信息来误导投资者、伪装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

造假行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股价、融资等,但一旦被揭露,将给企业及其股东、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和方法的分析,以及如何防范和监测这些行为,对于保护投资者和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漏洞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部控制缺陷: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如果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例如职责划分不清,授权不明确等,就容易为财务造假提供机会。

例如,财务部门人员可以通过伪造凭证、虚构交易等手段来改变公司财务数据,而内部控制薄弱或监督不严的情况下,这些造假行为很可能不被发现。

2.财务报表披露不透明:一些公司可能通过财务报表披露不透明来掩盖实际的财务状况。

例如,虚增收入、推迟成本支出、将非经常性损益列为常规项目等手段,都有可能用于美化公司财务数据,掩盖实际经营情况。

另外,通过融资手段,如通过对外拆借资金进行变相的财务协议或合同进行隐藏,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3.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解释往往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进行财务造假。

例如,利用会计准则中计入收入和费用的时机、确定收益和成本的方法等。

此外,企业可能还会利用不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财务造假,例如通过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会计处理方法来实现个别财务指标的改变,从而误导投资者。

其次,从防范和监测的角度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例如,对公司财务部门人员加强审计,实行双人操作原则,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及时发现异常交易、收支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漏洞被滥用。

2.加强财务报表披露透明度:依法依规披露财务信息,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报告(3篇)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国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现象,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等,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企业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条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财务审批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利益驱动因素(1)企业为了上市、再融资等目的,通过财务造假美化财务报表,提高公司估值。

(2)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处罚等,通过财务造假隐瞒真实经营状况。

(3)企业为了获得信贷、担保等金融支持,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资产、利润等指标。

4. 人员素质因素(1)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了个人利益或迎合企业领导要求,参与财务造假。

(2)企业管理层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层缺乏财务知识,对财务造假行为认识不足,难以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

5. 社会文化因素(1)利益驱动观念。

部分企业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2)监管宽容文化。

部分企业认为监管力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财务造假难以被发现。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环境建设(1)提高监管力度。

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二、事件背景1. 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夸大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

经监管部门调查,该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责令改正,并处以巨额罚款。

2. 事件影响(1)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资本市场信誉受损:事件曝光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监管机构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财务造假事件频发。

三、事件原因分析1. 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财务造假。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提高业绩,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3)会计准则不完善:部分会计准则存在模糊地带,为企业进行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事件影响分析1. 对投资者的影响(1)投资决策失误: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信心受损: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市场恐慌。

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1)市场秩序混乱:财务造假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2)监管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监管公信力下降。

3. 对社会的影响(1)诚信缺失: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损害了社会道德风尚。

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3篇)

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文件,是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通过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来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本文将深入剖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1. 收入确认造假: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或虚构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2. 成本费用虚减:企业通过虚减成本费用,如虚构成本、低估费用、提前摊销等手段,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3. 资产评估虚增:企业通过高估资产价值,如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虚增企业资产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4. 负债评估虚减:企业通过低估负债,如虚减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虚减企业负债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5. 信息披露不实: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三、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上市、融资、获得政府补贴等,不惜采取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手段。

2. 监管缺失: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内部控制薄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条件。

4. 企业文化缺失: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内部存在不正当竞争、利益输送等现象,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土壤。

四、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报告分析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 扰乱市场秩序: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扭曲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3. 损害企业形象: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

4. 影响宏观经济:财务报告分析造假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失真,影响政府决策和宏观经济调控。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故意通过不正当手段来编造财务数据,以达到虚增盈利、隐匿亏损、掩盖财务风险等目的的行为。

财务造假手段多种多样,下面将针对常见的几种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 收入确认方面的造假手段:- 随意延长销售周期:企业可能会将原本已经发生的销售收入延后确认,以将亏损或低盈利掩盖。

- 归属非实际购买方的销售:企业可能编造销售合同,使销售额体现在非实际购买方的名下。

对策: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规范的销售确认程序,确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进行销售合同的审核和核实,确保销售额归属的准确性。

2. 资产价值估计方面的造假手段:- 高估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夸大资产的价值来虚增净资产规模。

- 虚构无效资产:企业可能编造不存在或无效的资产项目,以膨胀企业规模。

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估值方法,进行定期的资产评估和核查。

加强对资产项目的审计工作,核实资产的存在和有效性。

3. 费用转移方面的造假手段:- 将费用转移至后期:企业可能将本期应该发生的费用推迟到后期确认,以提高当期的净利润。

- 将费用转移至他项:企业可能将本应属于某项费用的支出记入其他费用科目,以掩盖费用的真实情况。

对策:加强对费用的核算和跟踪,确保费用的准确发生和准确确认。

加强预算控制和费用审批等管理制度,限制费用的滥用和虚增。

4. 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造假手段:- 不按规定披露:企业可能故意隐瞒、粉饰实际的财务信息,不按照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披露。

- 误导性披露:企业可能采用迷惑性语言、模糊性表述等方式,混淆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

对策: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过程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明确披露责任,并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核实。

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是防止财务造假的根本对策。

应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审计和监督,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故意虚假地描写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等,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或其他利益相关方。

财务造假手段各种各样,常见的包括收入虚增、费用掩盖、资产贬值掩盖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及对策分析。

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等方式,使企业的收入看起来更高。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看起来更好,以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融资。

对策分析:-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完善的销售业务审核流程,确保每笔销售收入都有明确的业务流程和相关凭证。

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风险意识。

- 开展外部审计:企业应请独立的外部审计师对销售收入进行审计,以验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提高公开透明度: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应对销售收入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同时及时披露任何可能对收入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2. 费用掩盖企业通过虚增费用或转移费用等方式,使企业的利润看起来较低。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纳税或满足特定的经济利益。

对策分析:- 建立费用预算控制系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费用预算控制系统,明确费用的发生方式、限额和审批流程。

对超出预算的费用应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 强化内部审计:企业应对费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审计,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企业应加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角色和功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止利益相关方滥用企业资源。

3. 资产贬值掩盖企业通过缩小资产贬值准备、虚增资产价值等方式,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信用评级、增加股东权益或提高企业的估值。

对策分析:- 严格财务会计准则:企业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财务会计准则,明确资产贬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和程序。

- 加强内控审核:企业应加强对资产评估的内部控制,确保资产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 开展独立评估:企业应请独立的评估师对重要的资产进行评估,以验证资产价值的准确性。

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

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

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一,财务造假(一)操纵收入1、虚构收入:虚假交易、虚增成交金额、将非营利交易确认收入、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2、借助一次性行为夸大收入(1)将出售业务部门或资产所得转化为营业收入第一步:将出售业务部门或资产低价出售第二步:由买家将成交价与公允价格之间的差额,购买上市公司产品或服务,或者买家低价向上司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目的:增加营业收入或降低营业成本(2)将收购支出转化为营业收入第一步:上市公司高价收购其他公司的业务部门或资产第二步:卖家将超过公允价格的部分,用来采购上市公司产品或服务,或者卖家低价向上司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目的:增加营业收入或降低营业成本(3)将亏损打包进一个子公司或部门,然后出售第一步:将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亏损集中在一个子公司或部门第二步:高价出售该子公司或部门第三步:上市公司通过借款、担保、项目合作、并购费用等补偿买家付出的高价(4)进行互换贸易,夸大收入高价出售商品或服务的同时,高价收购对方的商品或服务3、提前确认收入(1)确认尚未开始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收入a、以优惠价格要求客户一次性购买多年服务,将总额确认为当年的营业收入中;b、年底前签合同收款,在合同约定义务尚未履行前将合同款项确认为当年收入;c、房地产公司以工程完工验收、收到房款确认收入。

(2)买家没有明确承担付款义务时确认收入a、向客户发错的货;b、向没有要求的客户发货;c、答应客户可以无条件退货情况下,在退货期限内确认收入;d、向根本没有付款能力的客户大幅延长信用期的情况下发货。

(二)操纵费用1、将本期费用推至未来(1)延长折旧摊销年限(2)漠视已经形成损失的坏账(3)不适当使用费用资本化手段(4)不对受损资产或过时存货提取减值准备(5)将费用暂时挂在应收账款或预付款科目(6)推迟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甚至将日常费用收入在建工程(7)通过临时资金冲抵,将长时间坏账化妆成刚形成的应收款2、掩盖成本货亏损(1)多计收入(2)少计原材料成本(3)少记财务费用(4)少记销、管费用3、洗大澡——利用财务技巧,有意将公司经营和资产情况恶化(1)方法a、注销资产或存货,以减抵未来折旧或增加未来盘盈b、大额计提应收账款或存货差值损失,以便于未来转回c、将经常性费用归为一次性费用计提以减少未来费用(2)目的a、为了把以前虚增的利润冲掉——按需要发生b、为了未来报表好看——通常发生在公司被收购后或管理层更换时;在公司遭遇经营困难时,把不好业绩做的更差(三)操纵现金流1、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1)收购公司,让收购者付清应付款、制造应收款,从而获得收购对象的经营性现金流入;(2)出售子公司或部门,作价的总额分为首付款和未来收入分账,收入分账部分将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3)出售子公司或部门,剥离并保留应收账款;(4)先销售存货给出借方(银行或财务公司),到期再加价回购,创造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5)互换贸易,我买入你的设备,你买入我的产品;(6)你买入我的产品,我帮你担保融资贷款。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当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虚构,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监管和制定有效对策来防范和打击。

下面将分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最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它通过虚构销售交易或抬高销售价格等方式,使企业的收入呈现出高于实际情况的状态。

对策:1.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报表编制流程,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2.加大对企业的全面审计力度。

审计师应有独立性,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并揭示虚增收入的行为。

3.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

各级监管部门应建立投诉渠道,鼓励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积极监督企业财务报表,及时发现并举报虚增收入等财务造假行为。

二、虚假支出虚假支出是指企业通过虚构支出项目或夸大支出金额等手段,降低企业的盈利情况,以逃避税收和其他经济责任。

对策:1.加强税务监管。

税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税收申报和纳税核算的审核力度,发现并查处通过虚假支出逃避税款的行为。

2.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发现并纠正虚假支出的行为。

3.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加强企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减少虚假支出的发生。

三、资产负债表的造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或负债,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指标,从而虚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判断和决策。

对策:1.加强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

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应严格规范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指标的计算和披露,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

审计机构应加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力度,及时揭示和纠正由于资产负债表造假而导致的财务信息错误。

3.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核和监督制度,对虚报资产负债表等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 措施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财务造假手段 • 财务造假动机 • 财务造假识别方法 • 财务造假防范措施
01
财务造假手段
虚增收入
虚构交易
通过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不存在的交易,从 而虚增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
将未来的收入提前确认,以达到虚增本期收入的目的 。
债务重组
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将原本的负债转为权益 ,从而避免负债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担保事项隐瞒
对公司的担保事项进行隐瞒,以达到隐瞒负债的目的。
隐瞒重要事项
隐瞒重大诉讼
对公司涉及的重大诉讼进行隐瞒,避免对财 务报表产生影响。
隐瞒关联方交易
对与关联方的交易进行隐瞒,避免在财务报 表中体现。
隐瞒其他重要事项
对公司涉及的其他重要事项进行隐瞒,如环 保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
02
财务造假动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联交易
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将本应属于关联方的收入计 入公司财务报表。
虚增资产
虚构资产
未及时处理资产减值
通过伪造资产证明、评估报告等手段 ,虚构不存在的资产。
对资产减值不及时处理,导致资产价 值虚增。
高估资产价值
对资产进行高估,以达到虚增资产价 值的目的。
隐瞒负债
隐瞒债务
通过隐瞒债务的方式,避免负债在财务报表中 体现。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篡改或隐瞒账目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监管机构等目的。

这种行为无论对企业、投资者还是整个市场都是非常严重的损害,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务造假的分析和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或服务收入,增加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2.隐瞒成本和费用:企业通过隐瞒成本和费用,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费用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3.阻止资产减值:企业通过虚构资产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4.设立关联公司: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5.资产转移:企业将资产转移到他人名下或关联公司名下,以隐瞒财务状况和财产的真实价值。

二、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2.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第三方审计:企业应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4.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数据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

5.加强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性管理,杜绝财务造假行为。

6.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总结起来,防范财务造假需要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信息披露、合规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伪造财务数据、虚报或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实质性损失,甚至影响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

及早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各方对财务造假的预防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一、财务造假手段1. 虚报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或未实际发生的销售交易来夸大收入规模,以美化业绩。

虚报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往往会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2. 虚假支出:企业通过虚构支出、夸大成本等手段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纳税或规避盈利分成等责任,或者为了获取政府补贴和其他利益。

该类财务造假手段也是造成企业财务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

3. 虚增资产:企业通过对资产进行伪造或虚增,夸大企业实际资产规模,以获取更多的贷款、融资或投资,或者掩盖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情况。

4. 会计政策选择:企业通过变换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以及其他会计手段来规避或掩盖某些业务的真实财务状况,以夸大盈利或掩盖亏损。

5.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力,造成对账目记录和财务报告的不准确性,给财务造假借口和便利。

二、财务造假的对策分析1.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等方面。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执行力度,提高整体风险管控能力。

2. 加强审计监督:企业应定期邀请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范围和管理权限,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减少管理人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4.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和防范不正常的财务变动和行为。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有意地对其经济状况、经营成果、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进行虚假陈述的行为。

财务造假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例如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弥补亏损、抬高资产价值等,以达到误导投资者、博取高估价值、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对财务造假手段的分析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拟销售、蒙骗审计师等手段,将本不存在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假记账、虚开发票等方式。

2. 虚减费用:虚减费用是指企业通过滥用费用预提、虚报存货损失、虚报应付款项等手段,将应计费用减少或转移至其他期间,以减少当期费用支出。

3. 弥补亏损: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虚减费用,以弥补实际亏损或者使利润看起来更高。

4. 抬高资产价值: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报资产减值损失、虚增无形资产等手段,使企业的净资产看起来更高,给投资者造成假象。

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合理的会计制度、严格的预算管理、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等,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造假的风险认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3. 增强企业治理:健全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监督和约束力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评价,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财务报表的操纵空间。

4. 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增加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调查力度,发现和揭示财务造假行为。

5. 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防止财务造假行为。

财务造假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带来巨大风险和损失,因此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企业治理,加强审计监督,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以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以此欺骗投资者、股东、债权人或监管机构。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会给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对财务造假的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企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 虚报收入和利润:企业可以通过夸大销售收入、低估成本和费用等方式来虚报收入和利润,从而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夸大资产价值:企业可能通过高估资产价值或采取虚假的资产重估、折旧摊销政策等手段,来夸大企业的净资产价值,以此掩盖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情况。

3. 虚增贷款和应收账款:企业可以通过虚假的贷款和应收账款来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而达到掩盖负债水平的目的。

4. 缩减负债和税赋:企业可能采取恶意迟延计提应付款项或逃避税赋等手段,来减少企业的债务负担和税负。

二、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预防财务造假的基础。

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2. 增强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当加强对外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积极接受外部审计和评估,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3. 强化管理层监督和约束:企业管理层应当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和真实的披露,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和诚信。

4. 增加独立审计和评估:企业应当积极接受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和评估机构的审计和评估,以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培养企业诚信文化:企业应当倡导诚信、诚实和守法的企业文化,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在实施上述防范措施的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素养,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管理和监督,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在防范财务造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审计和评估机构的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诚信、透明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对整个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企业而言,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造假的防范工作,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透明度,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就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或收入确认凭证,以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与客户合谋,虚假签订销售合同,或者通过向客户提供巨额折扣来获取虚增的收入。

2. 减少成本减少成本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假报销、转移费用或者延后成本确认等方式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企业可能会将非生产性支出转移至生产成本,或者将部分费用转移至后期确认,以减少当期的成本支出。

3. 虚增资产价值虚增资产价值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虚构资产、夸大资产价值或者重新确认资产价值等方式来提高资产价值,从而夸大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通过购买虚假资产、夸大资产价值或者通过内部交易等手段来达到虚增资产价值的目的。

4. 虚假披露虚假披露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或者欺骗性的披露信息,以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隐瞒重大事实、虚假陈述或者编造虚假的情况说明,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二、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预防财务造假的关键环节。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审计,有效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

企业还应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异常情况。

2. 提高财务透明度提高财务透明度是预防财务造假的有效手段。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报业绩、隐瞒负债情况等手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假合同、不存在的销售订单等手段,编造虚假收入来提高业绩。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销售合同的审计、核实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虚减成本:企业通过虚假报销、操纵采购价格等手段,虚减成本,增加利润。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和采购价的审查,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报销流程,防范虚假报销。

3. 资产估值夸大:企业可能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坏账准备等手段,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资产评估的审计,确保固定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加强对坏账准备的审计。

4. 隐瞒负债:企业可能通过隐瞒借款、未计提应付账款等手段,掩盖公司实际的负债情况。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负债的审计,确保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应付账款的跟踪和核实。

5. 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金转移、虚构收付款等手段,控制现金流量,使财务报表呈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审计和核查。

6. 异常波动: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纵业绩或财务数据,制造业绩异常波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业绩数据的监控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业绩波动的审计。

7. 虚构盈余: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收入、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虚构盈余,吸引投资者。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审查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盈余的审计和核查。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核,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

企业财务造假案分析报告(3篇)

企业财务造假案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企业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影响了社会稳定。

本报告以某知名企业财务造假案为例,深入分析其造假手段、动机、影响及防范措施,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一、案件背景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被曝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巨大。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

二、造假手段及动机1. 虚构销售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将应收账款虚增,从而虚增销售收入。

具体操作如下:(1)虚构销售合同:与关联方签订虚假销售合同,将销售收入计入当期,但实际上并未发生实际交易。

(2)虚开发票:与关联方合作,虚开发票,将销售收入计入当期,但实际交易并未发生。

2. 虚增资产该公司通过虚增存货、固定资产等手段,虚增资产总额。

具体操作如下:(1)虚增存货:将已售出的产品计入存货,虚增存货价值。

(2)虚增固定资产:将已报废或处置的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虚增固定资产价值。

3. 隐瞒负债该公司通过隐瞒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手段,隐瞒负债。

具体操作如下:(1)隐瞒应付账款:将应付款项推迟支付,将应付账款计入下期。

(2)隐瞒短期借款:将短期借款计入长期借款,隐瞒负债。

动机分析:(1)业绩压力:该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面临业绩压力,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2)高管利益:部分高管为了获得高额奖金,推动公司财务造假。

三、案件影响1. 投资者利益受损:该公司财务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2. 市场秩序混乱:该公司财务造假,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

3. 社会信任度下降:该公司财务造假,损害了社会信任度,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防止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伪造或篡改数据以达到欺骗投资者、降低税务负担、获取不当利益等目的的行为。

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或规避风险,企业可能会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的分析与防范措施。

一、收入和利润的虚增:1. 销售收入虚增:企业可能通过虚构销售、伪造销售合同或虚假代理商来虚增销售收入。

企业还可以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推迟确认成本来实现虚增销售收入。

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销售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确保销售合同与实际交易一致。

加强股票、存货、应收账款等相关风险的审计与监督,确保财务报表反映真实情况。

2. 利润虚增:企业可能通过虚增营业外收入、掩盖费用、放宽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来虚增利润。

防范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加强财务人员和管理层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财务伦理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伪装:1. 资产伪升:企业可能通过虚增固定资产价值、虚假资本化和隐藏负债等方式来虚增企业资产。

防范措施:加强资产管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控制度,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和评估。

加强财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作,确保资产估值的准确性。

2. 负债伪升:企业可能通过虚增应付账款、虚增短期负债或将长期负债划归为短期负债等方式来虚增企业负债。

防范措施:加强财务人员对负债的核实和监督,确保负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流程,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三、现金流量的误导:1. 操作性现金流量误导:企业可能通过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将非经营性现金流量归类为经营性现金流量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

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制度,明确现金流量的定义和核算方法,加强现金流量的监控和分析。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人员的滥用职权和财务欺诈行为。

针对财务造假的手段,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和管理层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财务伦理和风险防范的认识。

公司财务十大漏洞分析报告(3篇)

公司财务十大漏洞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现实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存在诸多漏洞,这些漏洞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资金流失严重、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报告将对公司财务十大漏洞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公司财务十大漏洞分析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导致财务工作混乱无序,难以有效监督和制约。

具体表现为:-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针对性;- 财务审批流程不规范,权限划分不明确;- 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岗位职责和权限;- 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加强审批权限管理;- 加强财务报表编制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薄弱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等问题。

-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执行力;- 内部审计不到位,难以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 岗位职责不明确,存在交叉管理现象。

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执行力;- 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开展财务检查;- 明确岗位职责,避免交叉管理。

3. 资金管理不善资金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

资金管理不善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 资金预算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回笼不及时,资金周转困难;- 资金去向不透明,存在违规使用现象。

防范措施:- 合理编制资金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资金回笼管理,确保资金周转顺畅;- 加强资金去向监管,杜绝违规使用现象。

4. 成本控制不力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

成本控制不力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 成本核算不准确,成本信息失真;- 成本控制措施不到位,成本浪费现象严重;- 成本分析不足,难以发现成本控制漏洞。

防范措施:- 严格成本核算,确保成本信息真实准确;- 加强成本控制措施,减少成本浪费;-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控制漏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分析与方法
一,财务造假
(一)操纵收入
1、虚构收入:虚假交易、虚增成交金额、将非营利交易确认收入、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2、借助一次性行为夸大收入
( 1 )将出售业务部门或资产所得转化为营业收入
第一步:将出售业务部门或资产低价出售
第二步:由买家将成交价与公允价格之间的差额,购买上市公司产品或服务,或者买家低价向上司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
目的:增加营业收入或降低营业成本
( 2 )将收购支出转化为营业收入
第一步:上市公司高价收购其他公司的业务部门或资产
第二步:卖家将超过公允价格的部分,用来采购上市公司产品或服务,或者卖家低价向上司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
目的:增加营业收入或降低营业成本
3)将亏损打包进一个子公司或部门,然后出售
第一步:将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亏损集中在一个子公司或部门
第二步:高价出售该子公司或部门
第三步:上市公司通过借款、担保、项目合作、并购费用等补偿买家付出的高价
4)进行互换贸易,夸大收入
高价出售商品或服务的同时,高价收购对方的商品或服务
3、提前确认收入
1)确认尚未开始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收入 a、以优惠价格要求客户一次性购买多年服务,将总额确认为当年的营业收入中; b 、年底前签合同收款,在合同约定义务尚未履行前将合同款项确认为当年收入; c、房地产公司以工程完工验收、收到房款确认收入。

2)买家没有明确承担付款义务时确认收入 a、向客户发错的货;
b 、向没有要求的客户发货;
c、答应客户可以无条件退货情况下,在退货期限内确认收入; d 、向根本没有付款能力的客户大幅延长信用期的情况下发货。

二)操纵费用
1、将本期费用推至未来
1)延长折旧摊销年限
2)漠视已经形成损失的坏账
3)不适当使用费用资本化手段
4)不对受损资产或过时存货提取减值准备
5)将费用暂时挂在应收账款或预付款科目
6)推迟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甚至将日常费用收入在建工程7)通过临时资金冲抵,将长时间坏账化妆成刚形成的应收款2、掩盖成本货亏损
1)多计收入
2)少计原材料成本
( 3 )少记财务费用
( 4 )少记销、管费用
3、洗大澡——利用财务技巧,有意将公司经营和资产情况恶化(1)方法
a、注销资产或存货,以减抵未来折旧或增加未来盘盈
b 、大额计提应收账款或存货差值损失,以便于未来转回
c、将经常性费用归为一次性费用计提以减少未来费用
(2)目的
a、为了把以前虚增的利润冲掉——按需要发生
b 、为了未来报表好看——通常发生在公司被收购后或管理层更换时;在公司遭遇经营困难时,把不好业绩做的更差
(三)操纵现金流
1、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
(1 )收购公司,让收购者付清应付款、制造应收款,从而获得收购对象的经营性现金流入;
( 2 )出售子公司或部门,作价的总额分为首付款和未来收入分账,收入分账部分将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
3)出售子公司或部门,剥离并保留应收账款;
( 4 )先销售存货给出借方(银行或财务公司),到期再加价回购,创造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5)互换贸易,我买入你的设备,你买入我的产品;
6)你买入我的产品,我帮你担保融资贷款。

2、减少经营活动流出
( 1 )将某些经营活动现金支出归入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购买电影电视版权、租入网络宽带、以融资租赁代替租赁;
( 2 )以承兑汇票采购,减少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到期偿还时,记录为债务偿还,归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3、一次性行为美化经营活动现金净额
( 1 )通过银行保理业务打折出售应收款,甚至伪造应收款出售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夸大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2 )给出高额折扣,刺激客户或在账期末到期付清应收款,或提供付款采购;
3)拖欠供货商货款或减少正常采购,增加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二、财报被操纵的痕迹
(一)利润表
1、营业收入
( 1 )高毛利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公司正常产品销售结构扭曲,导致毛利率显著
提升;
( 2 )销售以往没有生产或经销的产品;
( 3 )与某个以往财报中不存在的大客户进行大额交易,交易对该客户不具有合理用
途,或者交易价格明显偏离正常价格;
( 4 )运费或装卸费增长比例显著低于销售收入增长比例;
(5 )公司出口收入与海关费用之间变化趋势为反向变动;
(二)现金流量表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 )持续优于同行,投资活动现金净额持续为大额负数;
2 )持续多年为负。

2、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应该偏小,突然增大,没有合理解释
3、筹资活动现金流中的利息支出
1 )借债利率比较高;
2 )高息借来债务,只是在银行存款或理财等明显低于借债利率的使用上;
3)财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充足,又在高息借债。

三)资产负债表
1、应收账款
1 )大幅增长,增幅超过同期收入增幅;
2 )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水平,且呈明显下降趋势。

2、其他应收款:这个科目大的公司,先把它当做坏人
3、预付账款
1 )大幅增加,尤其是预付工程款或预付专利或非专利技术的采购款大幅增加;
2 )预付账款挂帐时间长,超过一年。

4、应收账款和应付票据——科目数额增大说明公司在商业链条上的地位更加强势或者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拖欠供应商货款了
5、存货
( 1 )数量和价值不易确定的存货大幅增加,且增长幅度超过同期营业
成本的增长;
( 2 )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水平,并呈下降趋势;
( 3 )存货周转率明显下降,却同时伴生着毛利率显著上升。

6、在建工程
( 1 )在建工程大幅增加,尤其是和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不相适应的大幅增加;
( 2 )在建工程迟迟不转固定资产;
( 3 )不断追加资金;
(4 )刚转固定资产不久,又需要大修或技改。

7、长期待摊费用——该科目大增,是不恰当使用费用资本化手段的信号
8、无形资产和商誉
( 1 )如专利或非专利采购的数额较大,需要确认技术是否与公司生产经营紧密相关;
( 2 )如公司经常进行收购活动并产生大额商誉,有必要将商誉还原成资产,按照资产折旧规则,重新考虑公司价值。

9、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波动较大,递延所得税资产数额增加大,说明税务局不认可这笔职工薪酬
10 、坏账准备
( 1 )计提比例显著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
( 2 )不考虑账龄因素、不公布账龄结构,统一按固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