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10 探究散文意蕴
高三作文:散文的探究意蕴意图之答案版
文学里文本散文阅读之六:探究意蕴意图【知识储备库】一、思维建模二、意蕴探究1.物象意蕴探究物象意蕴探究题的基本方法同前面分析形象特点、作用中的物象特点、作用一样,只不过它要综合全文,把特点与作用联系起来,由表及里,由实及虚。
重点看其主旨意蕴、象征意蕴和结构意蕴三方面。
2.标题意蕴探究标题意蕴探究题的基本方法同前面理解词句内涵中的标题含义和作用差不多。
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在全面把握文章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切入:3.情感意蕴探究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
它不同于思想意蕴,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是作品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探究散文的情感意蕴,要重点抓住以下几点:(1)抓住文中“情语”。
要捕捉文中断断续续、或显或隐的情感语言,从而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
尤其要抓住文眼句、议论抒情句这些能直接、鲜明地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2)抓住文中众多不同的材料,挖掘作者对它们的不同情感态度。
“不同的材料”在文中主要指不同的人、物、景、事等。
(3)学会转换视角,挖掘深层情感。
(4)答案表述必须有情感术语。
如赞扬、担忧、期待、希望、不满、无奈等。
4.句子意蕴探究其方法同理解句子含意差不多,或者说它要以理解句子含意为基础,善于抓住句子的具体特征,从关键词语、内部结构、表达特点等入手。
但是,它与理解句子含意毕竟不在一个能力层级,它是“探究”层级,其难度与广度均超过“理解”层级中的句子含意。
探究所选择的句子位置(靠后,多是文末句),内涵深厚,是要从全文乃至文外的角度来探究的。
具体说来有:(1)看看该句与主旨之间的关系。
探究所给句子都是与全文主旨相联系的,所以,在弄清句子的具体含意后,还要看看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关系,或者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主旨。
联系主旨探究句子,一定能探究出句外意蕴、更深层的意蕴。
在联系主旨这一点上还可以再深入挖掘。
看该句是否体现了“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看看该句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探究主旨意蕴》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常见类型,掌握散文主旨意蕴的内涵。
2、学习通过分析散文的题目、关键语句、写作背景等要素来探究主旨意蕴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准确、深入地理解散文的主旨意蕴,并能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分析散文主旨意蕴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结合具体散文文本,准确理解其主旨意蕴。
2、难点(1)如何从看似零散的散文内容中提炼出核心的主旨意蕴。
(2)理解主旨意蕴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避免片面和肤浅的解读。
三、知识链接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往往通过作者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的描述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见解。
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形式多样,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2、主旨意蕴的内涵主旨意蕴指的是散文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倾向、价值观念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等。
它是散文的灵魂所在,是作者通过文字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以下几篇散文,概括其主要内容:(1)《荷塘月色》(2)《故都的秋》(3)《我与地坛》2、思考:散文的题目与主旨意蕴有怎样的关系?(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在散文中,哪些语句往往能够揭示主旨意蕴?举例说明。
2、分析以下散文的写作背景,探讨写作背景对理解主旨意蕴的作用:(1)《白杨礼赞》(2)《记念刘和珍君》(三)方法总结1、总结通过题目分析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2、总结通过关键语句分析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3、总结通过写作背景分析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1、阅读散文《目送》,运用所学方法探究其主旨意蕴。
2、阅读散文《一碗阳春面》,小组交流各自对主旨意蕴的理解,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课堂检测1、阅读散文《听听那冷雨》,回答问题:(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得出这一主旨的?2、分析散文《父亲的玳瑁》的主旨意蕴,并写出你的分析过程。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7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目标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发表评价等。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在散文文本中,设题角度主要有:探究标题内涵、探究情感意蕴。
二题点必备知识1. 探究标题内涵标题是散文的眼睛,对标题的探究,首先要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的特点与作用如下: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①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散文主题;③起线索作用、设置悬念的作用。
以物件为题①作为结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以人物为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叙事内容;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形象特征为题①铺开内容,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以事件为题①突出主要事件;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探究标题内涵“五角度”【题型对点】(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
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
经典: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的解答指导
2012年浙江卷
《母亲的中药铺》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 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013年浙江卷
《牛铃叮当》
15.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
7
探究角度 探究原则
8
2012年浙江卷
《母亲的中药铺》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5分)
外面正下着雨,空气中有一层薄薄的湿。坐在堂屋的门槛上,透过一条摇晃着的狗尾巴, 我看见父亲把浸湿的被面轻轻盖在那堆海椒上,明早要运进城的。够不着的地方,父亲跪下 双腿,探着身子,伸长手臂把它盖上。半夜的时候,门吱呀一声开启。父亲打好包,插上扁 担,扛上肩膀,挑到村子外面的公路上等进城的车,目光徘徊在车子远来的途中。他一直希 望有一辆自己的三轮车。那些似睡非醒的半夜,父亲的心事如海椒肚内的籽粒,鼓胀着熟透 在每场蒙蒙细雨中。我总是梦见父亲跪着的样子。
正午的时候,太阳直射进院落,白花花地乱颤。我坐在门槛上为屋前屋后一些脱水的植 物浇水。一只蜜蜂带着别人的花粉和自己的声音独自离开,而我在幻想阵阵蝉鸣滴落成片片 雨声。树荫下,一只黑猫忍不住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整个村子在正午时的懒懒睡意似乎就 从那个哈欠开始传染。我甚至能听见更多人如歌如诉的鼾声,看见如丝如缕的口涎,还有酣 畅的睡姿。父亲在地里。太阳很毒,他没处乘凉,影子矮小而孤独,重重跌倒在庄稼的叶片 上。终有一天,会有一口井能让父亲在草木和庄稼的根须下乘凉。我们摸着麦穗和豆秧在无 助地痛泣,又是一个丰收年。也许父亲看见的与我们在地上看见的是同一场丰收。想着这些 的时候,太阳正刺痛我的双眼,差一点滚出泪来。
①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②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 伤害。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探究文本意蕴
散文阅读之探究文本意蕴“探究”有三个小考点,探究重点放在第一个小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很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张丽钧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
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
——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
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
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
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
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
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
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意蕴探究的5个方面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意蕴探究的5个方面1.语句(1)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
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2)隐喻意义: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时含意。
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系来进行。
2.标题(1)标题内涵探究。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
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设计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
理解标题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中带有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文章内容所蕴含的哲理美。
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3)标题替换与否探究。
“某某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对于这类题的解答要严谨。
散文阅读第6讲:探究散文意蕴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
21.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 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 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 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 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 缸的好奇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 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 引读者兴趣。
题型篇
第6讲 探究散文意蕴
题型一 探究语句意蕴 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或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或
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关联着现实,或映射着历史。所以对散文关键语句的品读, 要透过表层现象,发掘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 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 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 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 行探究:
[答案] ①对插队那一段艰苦而纯真的青年岁月的真切缅怀。那时虽然生活 艰苦,但是有着青年男女对纯洁美好心灵的追求。②对于发自内心的民歌的 肯定与赞美。优美而滋润心灵的外国名歌,回肠荡气率真自然的陕北民歌发 自心灵,与天地构成和谐的形式,带给人们慰藉与希望。③对当下流行歌曲的 忧虑与反思。经典民歌的魅力是源于生命的,现代流行歌曲往往长于技术短 于心灵,过于商业。④对后代能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文艺形式的真挚 祝福。
现代文阅读指导|探究散文的意蕴
现代文阅读指导|探究散文的意蕴【文章意蕴】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蕴、道德意蕴、政治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等多种内容。
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
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
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文学作品中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
探究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这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作者;②读者;③作品中的人,有内涵的景、物;④作品表面;⑤作品内涵;⑥作品背景。
这类探究题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高度精练地进行语言概括。
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作答,答题组织由“依据+结论”构成,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
【探究方法】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与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答题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只是前者在选取句子上不同,它一定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探究,不像后者可以选取一些关涉局部文字的句子。
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为它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
一般而言,第一个点是该句的表层意思,第二个点是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点是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第四个点可能是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
这类题探究多在“材料——意义——情感”层面内展开,也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材料,如不同的人、事、物、景,这些材料蕴含了哪些不同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并不是一回事。
虽说有时是相通的,但答思想意蕴,诸如社会、自然、人生方面的哲理,重在答出其思想意义或道理;答情感意蕴题一般要带有明显的情感态度词,如热情、反对、期望等。
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
第二问: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 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 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3.《背水的日子》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 深地眷念,请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6分)
【学习目标】 1、熟悉探究题型。 2、学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学习重点】 学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明确:探究深刻意蕴就是 看文本中选取了哪些不同 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 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 材料背后的时代、社会、 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 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 性等深刻的东西。情感取 向是指作者对文中不同的 人、事的不同的态度。这 些态度或明或隐、或直或 曲,都能从文本中提取出 来。作答时一般要用一些 情感词语,如赞美、批评、 忧虑等。
(3)对立统 一法
要善于从对立统一 的角度去探究文本 深意。如文章论古, 探究就要想到它的 对立面——今;文 章写的是对某类现 象的忧思,探究则 要想到它的对立 面——呼唤或追求。
(4)“内 引外联” 法
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 “出入法”,既要深入 文本,读出自己的体会, 又要联系生活、社会及 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所拓 展,有所联系,有所发 现。此法多用在“谈谈 你的看法或理解”或 “联系生活(社会)谈谈你 的看法”这类探究题中。
体 而悲伤; 验 ③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
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效益、追逐热闹的行 为的否定和批判; ④“一个人的仪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如何准 确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探究散文意蕴的层面和角度
二、角度和层面
所谓“角度”,是指看事情、问题的立足点或出发点。总的角 度便是读者的角度。较具体说,散文有具体材料、结构和情感 角度等。 所谓“层面”,是指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它与“角度”有交 叉、包含关系。例如,时代背景层面(角度)、细节描写层面(角 度),语言表达层面(角度)等。 概括地说,角度和层面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为表达此内容而 选用的艺术手法,即“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在这两大 方面内,又包括较多的具体的角度和层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本文以“一个人的仪式”为题,请探究其中蕴涵的深意。
一个人的仪式
夏立君
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均有问题,请指出问题所 在并修改为满分答案。
现场答案 1
问题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第①点是浅层次的,不合乎题干“深意”的要求;第②点 涉及两个角度,即对英雄和对人们的两个角度,“尊敬”“痛 心”,答出了两个关键词,还有一个更深的角度未答出。况且, 每一角度表述不完备,答题也不规范:只说探究结论,不说探究 依据。
2.答题的一般思路 明确观点——陈述理由——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 说明:(1)“结合文本分析”一定要看清题干的具体要求 (是结合文本还是内外结合),(2)“陈述理由”与“结合文 本分析”在部分题型中可以合二为一。
3.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高考题的答案特别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切入,一般不能单 角度、单层次地答题。
谢谢!
探究散文意蕴的层面和角度
高考探究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应运而生的题型,是 新课标卷命题的着力点和亮点。
1.探究形式有明探究(题干直接出现“探究”字 样)和暗探究(题干不出现“探究”字样)两种,大 多采用“明探究”命题方式。
高考语文复习:《探究散文作品的意蕴之美》教学设计
探究散文作品的意蕴之美——《一个消逝的山村》《我与地坛(节选)》群文阅读复习课标要求:从语言、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选用评论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丰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专题考点:理解作品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究作品的意蕴。
整合篇目:《一个消逝的山村》《我与地坛(节选)》课时安排:2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分析散文景物的特征,探究其蕴含的感性情趣与理性哲思。
2.以撰写文学评论的方式,提高对散文景情理的审美鉴赏能力。
复习过程任务一: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活动1:课前自读,回顾旧知(一)作者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
作为诗人的冯至,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大家。
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朱自清曾以其“诗里耐人沉思的理,和情景交融成一片的理”,对他的《十四行集》做出了很好的总结。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十年诗抄》,散文集《山水》,学术著作《杜甫传》《诗与遗产》,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等。
(二)题目解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冯至散文集《山水》中的一篇,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
文章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哲思,字里行间寄托着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
(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初在昆明近郊森林一所孤独的小茅屋里创作的。
林场茅屋的生使冯至零距离的接触了自然和山水。
冯至在1985年写作的《昆明往事》中这样谈及这一“林中小屋”时期:“我在40年代初期写的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里个别的篇章,以及历史故事《伍子胥》都或多或少与林场茅屋的生活有关。
换句话说,若是没有那段生活,这三部作品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甚至有一部分写不出来。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之探究文本意蕴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之探究文本意蕴探究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研究,有所发现、创新的学习方式。
1.探究类试题的特点(1)宏观层面设题,微观层面作答。
从文本宏观层面设计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类题目客观上要求从文本微观层面作答,要求我们立足文本,吃透文本,从文本中找寻证明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和依据。
(2)紧扣文本特点设题,吃透文本写作技巧作答。
关注不同类型文本的写作特点,由形式层面切入文本内容层面,深刻挖掘文本的内蕴,是探究类题目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3)多角度评议中设题,立足文本原点作答。
如新课程标准考纲高考调研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狼情》设置的探究类题目:“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用有情有义的狼,对比无情无义的人,深刻。
但也有人质疑,赞美狼何必作践人,人捕杀狼无情,狼捕杀羊就有情?还有人质疑,文章开头结尾都说到自然生态,生态平衡是情感问题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显然,该题围绕着文本主旨“狼情”列出了三种不同的解读观点,以引发我们对文本意蕴的深层次探究。
我们作答时,应依据自己对文本主旨的分析、归纳,对每一种解读观点提出或“肯定”或“否定”或“修正”的意见,并作相应的分析。
2.探究类试题的规范答案——小论文的构思与设计组织探究类试题规范答案的关键是依据题目的意图,构思、设计、创作出一篇“小论文”。
“小论文”的构思思路:提出观点论据采集精要分析其中“论据采集”中的“论据”应该主要来自文本中与探究类试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要分析时,应该将探究类试题的要求、文本主旨与意图、自我对多元解读的评判等连缀起来,形成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的小文章。
答题策略: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技巧和思路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探究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文本。
散文10探究散文意蕴
第六讲探究散文意蕴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散文阅读的“探究文本意蕴”角度大致有以下几种:1。
探究文本关键字词、句子和标题的丰富意蕴做这种探究文本关键字词、句子和标题的内涵的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含义、句子含意题有相通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选择的词、句是关涉全文意蕴的,换言之,透过这些词、句、标题,体悟作品重要、深刻的意蕴。
因此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词、句在文中出现之处,注意文中点明标题之处。
除了这些地方的内容,还要联系全文主旨加以分析。
2。
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和情感态度深刻意蕴与情感不是一回事,虽说有些地方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探究深刻意蕴就是看作品中选取了哪些不同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材料所体现的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
情感取向是指对文中不同的人、事的不同的态度。
这些态度或明或暗、或曲或直,都能从作品中提取出来。
作答时一般要用一些情感词语,如赞美、批评、忧虑等.一、强化方法1.探究重要句子意蕴题:所选择的句子一定是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涉及文章多数内容的句子.探究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强调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分析文章重要句子选取的是涉及文章局部文字的句子,表现力较强的句子.2.探究标题意蕴题:①标题自身义(表层义);②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③主旨(情感)义.3。
探究文本思想情感意蕴题:看散文写了哪些材料,如不同的人、事、物、景,这些材料蕴涵了哪些不同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4。
探究阅读启示题:按题目上设置的要求,从作品中抽取语句,提炼认识和启示。
二、规范要求1。
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一通.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会断章取义。
2。
探究散文深层意蕴教案
研究散文深层意蕴教学设计【篇一:研究散文深层意蕴教学设计】祖屋农人祖屋,是我心里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风雨的侵害,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
在我心中,她由高大到矮小,由绚丽到简单,由喧哗到沉静,到此后向来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珠。
正屋用细泥糊就的外墙面,被风雨侵害,一条条的细槽沟和窄缝遍布其上,斑驳着光阴的手艺。
祖屋中,正正当当稳扎稳打地摆着一张八仙桌。
记事起,就感觉爷爷除掉到院里乘凉、到地里干活以外,素来没有走开过这桌子右侧——也被我们称为“上首”——他那把椅子。
每年大年夜,老是这样一幅场景:爷爷稳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和堂弟则围桌而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
小学时,有一次下学回来,我同繁忙着的燕子有过一次对话,刚才北归的它,身上还附着南方的暖意。
那时候,不论上学仍是上班,在外面游荡累了,总要回祖屋住上几天。
每到清早,爷爷奶奶便会在院子里提及话来。
有时是催我们起床,有时则是云彩啦天气啦一些没关紧急的事情——本来他们不过需要一个话头来打破这农家院的沉静罢了。
清晨飘扬在祖屋院里或高或低的说话声,或许是我所有对于故土的记忆中最难割舍的情素。
没有悬念,全部都抵抗不了光阴的磨洗。
我的祖屋,固然拼死挣扎着力争站直身子,拼死挣扎着不被风雨剥去最后一层外套,拼死挣扎着给这个院落和世界留下最后一点记忆,但在一个风雨之夜,最终仍是砰然倒下——这自然是父亲此后告诉我的。
若干年下来,我感觉那砰然倒下的身影,向来实实在在地压在我心上。
此刻,站在已无往日印迹的祖屋的院子里,思路纷扬。
一阵从光阴深处的角落里吹来的风,抚着我的耳朵,轻轻告诉我:“她也经【篇二:研究散文深层意蕴教学设计】以2014年苏锡常镇第二次调研考试一试题《垂向大地的杨柳》为例,最后一道题目即是标题丰富意蕴题。
依据以上研究标题意蕴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目可做以下思虑。
第一抓住标题中的要点字词“杨柳”,自然“垂向大地”也得关注,这是如何的“杨柳”,是“垂向大地”的“杨柳”。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是要求考生对一篇散文作品的主题、情感、意
义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的题目。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文章
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够准确、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以下是解题
思路和技巧的具体指导。
一、认真阅读和理解文章
二、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三、归纳总结文章的意蕴
四、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证
在解答题目时,要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可以引用文章中的具体语句、描写细节、对话对白等,来展示自己对文章
的深入理解。
同时,可以借助其他作品、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提供更
多的论证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据和例证要具体、有力,能够达到说
服读者的目的。
五、善用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
六、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
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言要简洁明了,句子结构要清晰连贯,不含有模糊、歧义的表达。
同时,要注意逻辑推理
的严密性和连贯性,确保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是有逻辑关系的,能够使读者
理解和接受。
最后,解答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需要考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两
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能力。
平时要多进行文章的读解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
力;同时要勤于积累和运用文学常识,提高写作表达的水平。
只有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都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做到深入思考、准确表达。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探究主旨意蕴》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阅读中探究主旨意蕴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准确理解散文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3、提高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2)分析散文的写作背景和文化语境对主旨的影响。
2、难点(1)如何从看似零散的散文内容中提炼出统一的主旨。
(2)分辨散文中主旨的多层含义和深层意蕴。
三、知识链接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形式自由、题材广泛、个性鲜明的文学体裁。
它往往通过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
2、主旨意蕴的含义主旨指的是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意蕴则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包括情感、哲理、文化等方面。
四、学习过程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散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标记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如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2、分析题目,把握方向题目往往能够透露文章的主旨或关键信息。
仔细研究题目,思考题目所暗示的主题和写作重点。
3、关注作者的情感倾向(1)注意作者在文中使用的情感词汇,如喜爱、赞美、批判、悲伤等。
(2)分析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
4、结合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时代等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5、分析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散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明月”象征团圆、“梅花”象征坚韧等,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6、品味语言特色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也能反映出文章的主旨。
例如,简洁明快的语言可能表达的是直抒胸臆的情感,而含蓄委婉的语言则可能蕴含着更深层的思考。
7、比较阅读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发现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倾向,从而更好地把握散文的主旨意蕴。
五、实例分析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1、初读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文章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别儿子时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2020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探究文本意蕴
高考—散文阅读之探究文本意蕴“探究”有三个小考点,探究重点放在第一个小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很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张丽钧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
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
——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
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
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
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
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
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
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探究主旨意蕴》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阅读中探究主旨意蕴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准确理解散文作品的深层含义,提升对散文主旨的把握能力。
3、培养对散文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主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2)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2、难点(1)如何在阅读中敏锐地捕捉关键信息,深入挖掘散文的主旨。
(2)怎样突破表面文字,理解作者隐晦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知识链接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抒情、叙事、写景、议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散文往往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人物经历、自然景观等的描绘,传达作者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2、主旨意蕴的内涵主旨指的是文章的主要思想或核心观点,而意蕴则包括了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文化内涵、情感价值等。
探究散文的主旨意蕴,就是要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以及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
四、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1)快速浏览散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标记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段落,如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2、分析题目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能够透露一定的主旨信息。
思考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揣摩作者命题的意图。
3、关注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主旨意蕴。
4、抓关键语句(1)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是探究主旨的重要线索。
(2)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也可能暗示着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5、分析人物形象如果散文中有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命运遭遇等,可以折射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6、研究写作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会对作者的创作产生影响,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准确把握散文的主旨。
7、思考象征手法散文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要注意挖掘其象征意义。
8、整合归纳将从各个角度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出散文的主旨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探究散文意蕴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散文阅读的“探究文本意蕴”角度大致有以下几种:1.探究文本关键字词、句子和标题的丰富意蕴做这种探究文本关键字词、句子和标题的内涵的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含义、句子含意题有相通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选择的词、句是关涉全文意蕴的,换言之,透过这些词、句、标题,体悟作品重要、深刻的意蕴。
因此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词、句在文中出现之处,注意文中点明标题之处。
除了这些地方的内容,还要联系全文主旨加以分析。
2.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和情感态度深刻意蕴与情感不是一回事,虽说有些地方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探究深刻意蕴就是看作品中选取了哪些不同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材料所体现的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
情感取向是指对文中不同的人、事的不同的态度。
这些态度或明或暗、或曲或直,都能从作品中提取出来。
作答时一般要用一些情感词语,如赞美、批评、忧虑等。
一、强化方法1.探究重要句子意蕴题:所选择的句子一定是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涉及文章多数内容的句子。
探究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强调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
分析文章重要句子选取的是涉及文章局部文字的句子,表现力较强的句子。
2.探究标题意蕴题:①标题自身义(表层义);②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③主旨(情感)义。
3.探究文本思想情感意蕴题:看散文写了哪些材料,如不同的人、事、物、景,这些材料蕴涵了哪些不同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4.探究阅读启示题:按题目上设置的要求,从作品中抽取语句,提炼认识和启示。
二、规范要求1.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一通。
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会断章取义。
2.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性并不是完全的开放。
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紧扣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依据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有所发现。
附表:探究文本意蕴综合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灵魂的巢冯骥才①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
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
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
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字,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
②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愈来愈近。
一次一位生活杂志的记者要我为“家庭”下一个定义。
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静谧而安详。
我不禁说:“家庭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③我的故乡给了我一切。
④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
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
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
当然,它也给了我人生的另一面。
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以及意外的灾难。
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
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
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
我还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但如有神助一般,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
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都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作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作贵人。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
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
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
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
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⑤……⑥因为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
一处街角,一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
使我陡然“看见”昨日的影像。
它常常叫我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
而我的人生全装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⑦……⑧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马赛。
中国驻马赛的领事对我说,这儿有位姓屈的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
待与屈先生一见,情不自禁说出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唯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劲儿扑上心头。
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一路上,说得净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
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亲热与忘情?⑨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
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特的文化。
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
它精神的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
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的缘故。
我把它们看作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决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⑩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
今后我是否还一直生活在这里尚不得知。
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
不仅因为天津是我的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还是灵魂的巢。
(选自《大家文丛·冯骥才》,有删改)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天津是我的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还是灵魂的巢”,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重要句子的意蕴一般是涉及到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多数内容的句子。
分析的时候,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
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
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到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等。
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
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
①表现了家乡孕育着人、人与家乡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②故乡诞生了作者的生命,故乡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在物质上哺育了作者。
③作者在家乡经历的一切,包括童年、写作,甚至是不幸的遭遇,使他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
④故乡的个性、城市的文化造就了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的个性,在人的内心深处镌刻出深刻的乡土烙印,二者共生共长、水乳交融,而这些是融于血液的文化认同感。
⑤故乡让作者心中充溢着踏实、温情和彻底的放松,让作者的灵魂得以休憩。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绝唱严阵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
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看它。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
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
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枯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本文有删改)本文以“绝唱”为题,内涵相当丰富,请简要分析。
标题深层意蕴题,要从全文出发,在深入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三个角度:①标题自身义(表层义);②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③主旨(情感)义。
①描绘了圆明园的残荷饱受摧折,枯败残破的景象,但它呈现给人最后的姿态依然是自信、孤傲的。
②绝唱是听到残荷的心声,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③“绝唱”体现了作者对残荷的赞美以及给予人们的一种启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金色的飘落毛时安①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
早上,起风了。
我和妻子一起推着婴儿车,带着快满周岁的外孙去街上散步。
②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
铺天盖地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扑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的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
这是银杏树的落叶,它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枯萎的落叶沙沙的碎裂声。
它很厚实,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
婴儿车推过去,就像踱步在一片委婉抒情的黄地毯上。
落叶的黄同样的耀眼夺目,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
有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的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
外孙睁大了新生儿才有的雪山海子般清澈明亮的眸子,眸子里也倒映着诗一般的金黄。
③外孙来到这世界不久。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天底下有这么多树叶在眼前这么灵动而壮观地飞扬过、舞蹈过。
他没法理解落叶的意义,但出于本能,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能听懂自然、生命和季节的语言。
一双肥肥嘟嘟的小手像枝丫一般伸向蓝天,不断地比画着,挥舞着。
小嘴不停地“吼吼”地叫着,……这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给新生儿的无言的童话。
(2011年3月7日《新民晚报》,有删改)请联系全文,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文中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哪几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