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数学公开课教案
六下百分数的认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下百分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百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并能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百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1. 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
2. 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如:班级有80名学生,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请问男生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通过举例解释百分数的概念,如将2/5表示为百分数,首先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100,得到40/100,然后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即为40%,并举例说明其他分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步骤。
3. 计算方法讲解(10分钟)分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乘以100再除以分母。
示范讲解:将4/5转化为百分数,解答过程为:4/5 × 100 = 80。
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示范讲解:将0.6转化为百分数,解答过程为:0.6 ×100 = 60。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将生活实际问题应用到练习题中,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将原价120元的商品打折20%,请问促销价是多少元?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进一步让学生探究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某年级有40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45%,请问男生有多少人?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6. 总结与归纳(5分钟)在本节课结束前,对已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与运用。
五、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与运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圆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3.课件演示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二、操作中认识圆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2.学生画圆,师巡视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圆规画的实投展示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学生动手折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三、交流探究圆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策略3. 数学思维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反思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 板书内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思维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成数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成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成数的概念。
- 能够运用成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对成数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成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成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 成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教具(如计算器、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分数、小数等概念。
-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成数吗?”2. 新课导入:- 讲解成数的定义和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成数的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 举例说明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成数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成数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成数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成数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 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课堂讲解”部分,特别是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个细节对于学生理解成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意义感和兴趣。
详细补充和说明: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商业交易中的应用:成数在商业交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打折、提价等。
例如,一件商品原价为100元,商家进行打折,打8折,即商品的售价为原价的80%。
互动授课,轻松学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
互动授课,轻松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极为热门的一个话题。
而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也出现了许多互动授课的案例。
其中,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教案2.1,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通过互动授课的方式,让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主题为“面积的认识和计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并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随后,教师通过板书、投影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
同时,教师还使用了动画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计算过程。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互动授课的优势1.提高学生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
在互动授课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学知识,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参与感,提高学生兴趣。
2.促进学生思维互动授课可以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通过互动授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提高教学效果由于互动授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互动授课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解决。
三、补充建议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意识”,即学生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探究数学应用的实际意义。
2.科技支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在互动授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教育技术工具,例如电子教案、动画、视频、智能教具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3.发挥“学习三叶草”的作用相信大家都听过“学习三叶草”的说法,即校内学习、家庭学习和社会学习互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补充。
在互动授课中,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习三叶草”的作用,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下数学爱迪生求灯泡的容积的故事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
爱迪生求灯泡的容积的故事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
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
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
一个钟头过去了。
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
“正算到一半。
”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
“才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
“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容积。
”“哦!”阿普顿恍然大悟。
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
2.掌握自行车齿轮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3.了解自行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的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自行车齿轮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2.自行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1.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自行车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括自行车构造图、齿轮示意图等。
2.实验器材:自行车、尺子、速度计等。
3.教学辅助工具:白板、彩色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行车齿轮的作用1.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齿轮的构造和作用。
2.老师演示如何调整齿轮,让学生进行操作。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自行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老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计算自行车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
3.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自行车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自行车速度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学生小结自行车数学问题的应用,展示实验成果。
五、课堂讨论与总结1.学生进行自行车数学问题的讨论与总结,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拨错误,总结本次教学。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
2.各小组制定自行车数学问题的研究计划。
七、教学反思1.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2.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详绤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
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预设:0不能做除数。
教师明确: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画一画》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3课时画一画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并借助直观图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教材创设了“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促进学生读图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读图,认识正比例图象及其特征的情境,并精心设计了问题串,明确可以用图的形式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促进对正比例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反比例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计算出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 7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根据一个变量的值计算与它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过程:(板书课题:画一画)1.通过简单问题初步探究师:给出一个数,求出它的5倍,并填写下表。
生:2/ 7师:根据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
师: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师:利用图中规律填表。
2.深入探究,促进理解全班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如下表。
师:把上表填写完整,并判断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是否成正比例。
师:根据上表,可以描出图中的点,说说(2,4)是如何得到的,(8,16)呢?生:0的5倍是0;1的5倍是5……生:我发现所描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生:生:人数扩大2倍,票费也扩大2倍。
生:票费与人数的比的比值都是2,所以成正比例。
生:(2,4)这个点要先看横轴上的2,再看纵轴上的4,它们的交叉点就是(2,4),表示2人看电影要付4元。
生:(8,16)这个点要先看横轴上的8,再看纵轴上的16,它们的交叉点就是(8,16),表示8人看电影要付16元。
3/ 7师:连接图上各点,你发现了什么?师:点A是直线上一点,这一点表示什么含义?小明说点(100,200)也在这条直线上,你认为他说的对吗?3.画一画师:上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吗?你能根据上表描点4/ 7吗?师:上表的总价与质量成正比例吗?你能根据上表描点吗?师: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吗?1.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如下表。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
2. 掌握小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
3.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运算。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大小比较与运算规则。
2. 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
3. 小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小数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
2.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购物、运输等来引入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小数大小比较与运算规则(20分钟)(1)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通过数轴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进行实际练习。
(2)小数的运算规则: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操作。
教师可通过填空、解答题目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则,并进行相关练习。
3. 学习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20分钟)(1)小数转分数:教师可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转分数的方法,并进行实际练习。
(2)分数转小数:教师可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转小数的方法,并进行实际练习。
4. 小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5分钟)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小数运算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思考并写出一道小数运算的应用题,并解答。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和提问法,增强了学生对小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4课时 式与方程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解题指导】打九六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96%,比原价便宜了 (1-96%),设原价是x元,根据等量关系“原价×(1-96%)= 便宜的钱数”列方程求解。
4.甲、乙两地相距783 km,货车每小时行78 km,客 车每小时行96 km,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 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列方程解答)
1 5
,第二天生产了总
数的45%,两天共生产N95口罩5200箱。这批N95口罩有
多少箱?(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批N95口罩有x箱。
1 5
x+45%x=5200 x=8000
【解题指导】根据题意可知,本题的等量关系是“第一天生产 N95口罩的箱数+第二天生产N95口罩的箱数=5200箱”,设这批 N根9据5口上罩面有的x等箱量,关则系第列一方天程生求产解了。15 x箱,第二天生产了45%x箱,
);
当a=15,b=8时,6a-5b=( 50 );6a+5b=( 130 )。
(2)樱桃树的寿命是a年,榆树的寿命比樱桃树寿命 的5倍还多400年,榆树的寿命是( 5a+400 )年; 当a=30时,榆树的寿命是( 550 )年。 (3)用小棒摆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①像这样摆下去,摆a个三角形需要( 2a+1 )根小棒。 ②摆31个三角形需要( 63 )根小棒。
你能推翻这个结论吗?大家可以再试着放一放。
要推翻这个结论,就要想办法让其中一个盒子不装或者只装一支,但是这个盒子里不 装时,就得把剩下的3支都装到另一只盒子里,那么这样一来,虽然第一个盒子的情 况推翻了上面的结论,但是第二个盒子却符合上面的结论,所以一个盒子不装时,不 能推翻上面的结论;那么在一个盒子里装一个呢?这个盒子看起来也好像是推翻了上 面的结论,但是剩下的两支铅笔又要装到第二个盒子里,所以第二个盒子的情况又符 合上面的结论,所以这种放法也不能推翻上面的结论。如果第一个盒子直接放2支或 者3支,那就直接符合上面的结论了,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 笔。
六年级数学比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表示方式;2.掌握比例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及性质;2. 比例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案、黑板、白板、粉笔;学生:课本、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与学生讨论何为比例,并举一些例子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向学生解释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要提醒学生注意比例中的两个量是同类量。
3. 比例的表示方式(10分钟)介绍比例的常见表示方式,包括用两个数的比表示为 a:b 或者a/b 的形式。
4. 比例的计算方法(15分钟)(1)比例的计算方法:a. 如果两个比例相等,我们可以用乘法运算得到相等关系;b. 如果比例中有一个未知数,可以通过求等比例的方法求解;(2)比例的常见求解方法:a.已知两个比例相等,求解另一个未知量;b.已知有两个比例的值,求解比例的未知量。
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比例计算的理解。
5.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几个人同时耕地所需时间的比例、图书展览的参观人数与门票收入的比例等,引导学生使用比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解答。
7. 小结与作业(5分钟)复习学习内容,概括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应用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比例的概念、表示方式和计算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练习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总复习:线和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总复习:线和角》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总复习:线和角》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小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中有关线和角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以及线和角的关系。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一些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细节知识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细节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讲解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PPT;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实例和练习题;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
例如,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线段的性质,或者通过实际测量角的大小,让学生复习角的度量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并进行详细讲解。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关于线和角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过程。
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线和角的性质和运用方法。
六年级下《美丽的图案》公开课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下《美丽的图案》公开课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班级下《美丽的图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美丽的图案”是北师大版,六班级数学(下册)第32
-33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熟悉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预备:课件、学具盒。
同学状况分析:
从年龄上说,大局部同学都在十二岁左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探求学问的乐观性较高;从学习力量方面而言,无论是动手力量、分析力量,还是概括力量都相对高。
教学目标:了解并会画简洁分形图形,会计算周长。
学问方面:利用对称原理画图。
力量方面:同学常常在电脑上用Flash画图,有肯定的绘画基础。
让同学在操作中加深对分形图形的`熟悉,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逐步培育同学主动争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量;并通过课件演示和观看,使同学感受分形图形的对称之美,感悟数学学问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指导本节课教学,六年同学学习力量较高,将学具盒
中供应的资料文件资料融入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使同学学问、技能、情感等目标较好的履行。
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关心同学把握一些方法,增加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你都宠爱绘画吗?
在奇异的数学王国里呆板的线段,生硬的铁架图形经过处置也可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看:一个线段变成了一片美丽树叶。
小三角变成了晶莹,雪白的雪花。
一个圆,变成了美丽的雏菊。
课件配乐动态显示依次消逝轴对称图形对折---打开的画面。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郑健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2个简单物体组成的复合物体的形状。
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的面。
教具:大药箱、圆柱体、球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幻灯)2、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3、这幅呢?这幅呢?4、肯定认识它吧,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这幅呢?这幅呢?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物体,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6、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例1教学1、出示大药箱。
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可以同时看到箱子的哪几个面?2、总结: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如果我从药箱的正上方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4、如果我从药箱的左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5、如果我从药箱的正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6、总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长方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与图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1、把4本数学课本叠起来,也可以当作长方体,四人小组合作,分别说一说从上面、左面、正面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和什么图案?并画出简单示意图?2、交流汇报。
四、巩固拓展1、出示圆柱体,想一想,从圆柱体的正上方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动画演示。
2、左面和正面呢?动画演示。
3、再出示球体,想一想,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4、交流汇报。
5、动画演示。
6、从三个方向去观察物体可以正确的认识该物体,如果只是从1个方向观察物体就可能发生偏差。
7、动画演示“从正面看到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怎样的物体?(正方体、长方体、方锥)五、总结1、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应用。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2、初步培育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
(课件出示)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⑴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
(出示算式:3.6×2.8=)(二)引导探究1、根据算式,请你估量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量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
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量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
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
复习表面积和体积(3)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复习表面积和体积(3)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设计不同的长方体选配方案及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方案,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2.在探索不同方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长方体选配方案及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方案。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组配方案或包装方案。
设计理念: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安排了有一定难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主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宣布活动内容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复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你们有信心吗?二、组织实践活动。
(一)选一选,填一填1.出示问题(一)仓库里以下四种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铁皮各有若干张。
①长0.6米,宽0.4米②长0.6米,宽0.5米③长0.5米,宽0.4米④边长0.4米张师傅从中选5张铁皮,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水箱,可以选哪几种规格的铁皮,各要选几张?你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在表格中填一填。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1)“每种规格的铁皮各有若干张”这条信息给我们什么提示?(2)为什么只要选5张铁皮?3.请大家根据要求,分组进行设计,并把不同的选法填在表格里。
教师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参与个别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帮助。
4.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交流:(1)选出的铁皮最多有几种规格?至少呢?为什么?(2)你们找到了哪些选法?你们是怎样考虑的?怎样才能知道每种选法对不对呢?(引导学生画图检验)(3)比一比不同的选法,你发现了什么?(若选择了正方形的铁皮作为底面,其余4个面为相同的长方形;最多只能选择2张正方形的铁皮;不能选择5块相同的长方形;……) 5.提问:刚刚体验了一次设计师的角色,你有什么体会?(熟练掌握特征,学会空间想象……)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在表格中做好记录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口答小结活动体会(二)画一画,选一选1.某香皂厂打算邀请你们参加香皂包装箱设计方案的比赛,想不想试一试?2.出示:24块香皂装一箱,设计一款包装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五一中心小学余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2)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1:
28÷8×10
=3.5×10
=35(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预设2:
10÷8×28
=1.25×28
=35(元)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3.激励引新。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 ,说说变化情况。
(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
(3)用关系式表示是()。
(4)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
教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反馈学生解题情况。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 :8 =x:10 或 ()
8x=28×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教师: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的水费为3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7)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是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此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
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变式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比较一下此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概括总结。
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它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4)最后解比例。
(5)检验作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善于归纳总结方法。
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围绕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让学生经历“尝试──理解──总结”的全过程,从而理解、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提升。
(三)巩固练习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1)小兰的身高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是4米,这棵树有多高?
(2)小红计划每天跳绳600下,2分钟跳了240下,照这样计算,还要跳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即时练习巩固,增强学生对具体情境中成正比例的量作出
判断和解释的能力,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谁来说说,上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每节课的收获,整理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起总结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