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牙克石市中小学幼儿园治安防范管理制度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 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页脚内容1。
医院放射科介入治疗室管理制度
医院放射科介入治疗室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DSA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必须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3.技术操作参数,如造影程序、对比剂的总量、每秒的流量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由技师记录。
4,DSA机器未经操作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5.DSA机器每周保养1次,做到干净。
清洁、卫生。
6.介入室的工作人员,均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7.进入介入室见习,参观的人员,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在房间内不得随意游走和出入。
8.进入介入室所有人员均需要戴口罩、帽子,穿洗手衣裤。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____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DSA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科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惊醒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剂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9、放射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实行轮休、疗养等。
dsa手术室工作制度
DSA手术室工作制度一、总则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室是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重要场所,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DSA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二、工作准备1. 环境准备:保持手术室清洁、安静、舒适,温度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40%-60%。
2. 设备准备:确保DSA设备、心血管介入手术相关设备及器械功能正常,备用抢救药品和器械。
3. 人员准备: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4. 患者准备: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好术前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三、工作规程1. 手术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合理安排手术顺序和时间。
2. 术前讨论: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讨论手术方案、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3. 术中操作:(1)医生:严格执行手术步骤,注意操作技巧,确保患者安全。
(2)护士: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护理工作。
(3)技术人员:操作DSA设备,确保图像质量,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4. 术后处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2)做好术后器械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3)填写手术记录,及时上报手术情况。
四、工作纪律1.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4. 保守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保密制度。
5.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 加强防火、防盗、防爆、防意外事故的安全措施。
3. 确保医疗设备、器械安全使用,定期检查、维护。
4.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质控管理1. 严格执行手术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手术安全。
2. 定期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介入工作人员防护制度范本
介入工作人员防护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介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护,降低因放射线等原因造成的健康风险,提高介入诊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介入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介入放射学、介入心脏病学、介入神经学、介入肿瘤学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三、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介入工作人员应根据放射线剂量和作业环境,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铅围裙、铅颈套、铅眼镜、铅手套、防护服等。
个人防护装备应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其防护效果。
2. 严格操作规程介入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介入诊疗技术,遵循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缩短患者暴露时间,提高操作准确性。
3. 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介入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工作人员应对放射防护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技巧。
4. 环境防护医院应加强介入诊疗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建设,确保介入诊疗工作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辐射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健康监测医院应定期对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放射线暴露的监测。
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健康。
6. 辐射防护用品管理医院应建立辐射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明确辐射防护用品的采购、分发、使用、更换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确保辐射防护用品的质量,保障工作人员的防护需求。
四、违规处理1. 对未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或佩戴放射防护用品的工作人员,医院应给予警告并督促其改正。
2. 对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患者和工作人员受到辐射伤害的工作人员,医院应严肃处理,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3. 对不配合健康监测,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的工作人员,医院应停止其相关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为介入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他们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7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放射防护制度
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放射防护制度
1.导管室内外各种放射警示标志齐全、醒目。
2.当导管室工作间警示灯照明时,非工作人员或未进行放射防护的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辐射区。
3.在工作间操作时,注意紧闭射线防护门窗,防止意外照射。
4.导管室要有铅屏、铅衣、铅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和放射线剂量计等防护用品,同时也应备有患者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围脖等,对 20岁以下患者加强防护。
5.进入工作间操作和学习,要穿铅衣、铅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和放射线剂量计等防护用品。
6.在工作间操作、学习或参观人员尽量远离X 线球管,减少散射线照射。
7.定期向相关部门申请测量介入手术间内外散射线剂量,向相关部门报告。
8.心导管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并配合相关部门检测,建立剂量档案。
9.放射剂量计在非使用时,不得存放在操作间,避免错误记录。
佩戴时将个人剂量计佩戴在铅衣外侧(锁骨处),防止监测失效。
10.心导管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应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11.心导管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及学习相关
法规、文件。
上岗前要获得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证书。
12.在不影响诊疗效果的同时,注意患者进行放射防护。
-次性照射达到或超过放射防护标准时,要告知工作人员。
13.在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科室内部放射防护小组,建立放射管理实施细节、相关工作流程和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职责。
DSA介入手术室项目的辐射防护原理分析与要求
DSA介入手术室项目的辐射防护原理分析与要求一、DSA工作原理: DSA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一般采用床下球管,X射线由诊断床下方向上投照透过病人由影像增强器或平板探测器接收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形成图像显示。
X射线管由阴极和阳极组成。
阴极通常是装在聚焦杯下的钨灯丝,阳极靶则根据应用的需要,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各种形状,一般用高原子序数的金属(如钨、铂、金等)制成。
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则从阴极逸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焦成束,直接轰击金属阳极中的靶体。
高电压加在X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时被靶突然阻挡,由于轫致辐射而会产生X射线。
管电压越高,电子流速度亦随之越大,产生X射线的能量也越高。
二、DSA工作流程:介入放射学隔室操作流程图介入放射学同室操作流程图三、辐射来源和种类:DSA在运行过程中,由球管源组件释出的X射线通常分为二类:一类为有用线束(又称初级辐射),是直接由X射线管出射口经过限束装置准直能使患者受照部位成像的一种辐射束;另一类为次级辐射,包括有用线束照射到患者或其他物体时的散射辐射和球管源组件泄漏辐射。
有用线束能量相对较高,剂量较大,而泄漏辐射的剂量相对较小。
DSA涉及同室近台操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受照的辐射来源均为放射诊断装置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在同室近台操作时,机房内人员可能受到有用线束辐射、散射辐射和泄漏辐射,机房外人员主要可能受到来自有用线束辐射、散射辐射泄漏至屏蔽体外X射线的照射;射线装置异常或发生事故时,辐射来源于辐射装置,为X射线电离辐射危害,工作人员和公众均可能受到来自泄漏辐射的照射。
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在X射线透视下站在诊视床边进行手术操作,距患者照射区不足0.5m,其全身暴露于大量X射线散射线的辐射场内,既无法进行隔室操作,又无法进行远距离操作。
因此,单靠时间和距离防护是有一定限度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做介入手术时,需使用辅助防护设施(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和移动铅防护屏风等)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铅防护衣、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防护眼镜、铅橡胶手套等)。
DSA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科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
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
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
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
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
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
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
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
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
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
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受孕后8
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
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惊醒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
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剂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9、放射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实行轮休、疗养等。
介入手术室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上墙)
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和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DSA机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技术操作参数,如造影程序,对比剂的总量,每秒的流量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技师负责记录。
3、DSA机未经操作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上级及维修人员:临床其他科室人员参与手术时必须接受本科技师指导。
4、DSA机定期保养,做到干净,清洁,室温相对恒温,严禁吸烟,以保机器安全使用。
5、在介入手术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其他无关人员不准入内。
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6、医院各科室利用DSA机进行手术时,须提前联系,并开具申请单、交费、由介入手术室统一安排。
急症手术通知由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申请。
7、介入科的药品、器材、辅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器和氧气设备应该常规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麻醉药品和剧毒药品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8、安排手术原则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手术前后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材料、辅料等数目,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辅料。
9、介入科实行24小时急诊手术响应流程,以便进行各种急诊介入手术。
10.介入科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协同有关科室预防医院感染和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11、接手术病人时,病人要穿宽松衣服进入介入手术室,要带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手术名称和部位,防止差错。
12、进入导管室见习,参观人员,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在房间内不得随意游走和出入。
13、入室人员均需戴口罩、帽子、穿本室工作衣、裤,室内套鞋套或室内鞋。
参加手术者按规定更换本室所备刷手衣、裤。
按刷手规则刷手,手术毕将衣、裤、鞋帽放回指定地点。
介入放射科DSA室工作制度
介入放射科DSA室工作制度
DSA室工作人员在科主任领导下工作,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内的一切规章制度。
DSA必须由专职技师操作,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通知维修人员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
本院其它人员在DSA室做检查时,必须在介入科专职技术人员操作监护下进行工作。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衣帽拖鞋。
每次手术完毕后进行机房清扫,紫外线消毒,每周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机房清扫和机器维护工作。
下班要及时关机,关闭电源、水源,认真检查机器及辅助设备。
非本科室工作人员及病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房间。
10. 定期(每日每月)检查消毒药品是否过期。
11. 定期(每日每月)检查和清点抢救药品。
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____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放射介入科辐射防护制度
医院放射介入科辐射防护制度一、背景与目的放射介入科作为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科室,经常需要进行介入性放射诊疗,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充分了解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因此,医院放射介入科需要制定相关的辐射防护制度,以确保工作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介入科的一切工作人员和患者。
三、工作职责1.科室负责人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辐射防护制度的落实。
2.辐射安全员负责辐射防护培训、设备监测和事故报告等工作。
3.工作人员要求按照相关要求参加辐射防护培训、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材,并积极配合辐射安全员的监督工作。
四、安全措施1.根据辐射源的不同,确定辐射危害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在放射介入手术时,必须有专门的辐射防护设施,包括铅板、铅手套、防护眼镜等。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材。
3.对放射源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并记录检查结果。
4.对放射剂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5.对患者应用辐射诊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并告知患者辐射的危害。
6.放射源与人员的距离应尽量增加,防止过于接近引发放射源的辐射。
7.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辐射防护培训,了解最新的防护知识和技术,并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五、应急处理1.如果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并尽快报告相关部门。
2.及时清理辐射源泄漏的区域,并进行辐射监测,确保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
六、责任追究1.对未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器材、未进行定期培训或违反辐射防护措施的工作人员,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2.对于严重违反辐射防护制度的行为,禁止相关人员进入放射介入科,并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七、制度宣传和监督1.科室负责人要定期组织辐射防护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辐射安全员要定期检查各项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
DSA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目录1. DSA室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2. DSA一次性器材管理制度3. DSA消毒隔离制度4. DSA放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5. DSA设备使用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6. DSA医疗废物管理制度7. DSA介入诊疗护理工作制度8. DSA导管室护士职责9. DSA室岗位职责10.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1. 大型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12. 电除颤护理常规操作流程13. 心肺复苏急救流程14. 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15. 介入术后股动脉拔鞘配合流程16.设备故障应急流程17. 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护理配合流程18. 射频消融术护理配合流程19.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配合流程20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配合流程DSA室管理制度1。
严格遵守和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除参加手术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
2.进入检查室人员均须按规定换室内鞋或穿室内套鞋套或、戴口罩、帽子、参观衣裤。
离室室更换外出衣、鞋。
3.严格限制导管室内人数;进入导管室见习、参观人员,须经科室批准,人数不超过4人,并作好防护;在房间内不得随意走动和出入,肃静和整洁。
4.DSA导管室内的设备及物品不得随意外借,特殊情况须经科主任允许并按时归还;急救药品物品及时补充5,DSA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必须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未经操作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6。
检查或治疗申请单应于前一天上午送到导管室,因故改变应事先与导管室联系。
7.检查治疗操作应认真负责。
手术人员应提前进入检查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术前确认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查或治疗部位、造影剂过敏试验结果并进行器械的准备。
8.检查的技术参数,如造影检查程序,造影剂的用量、流速、压力等须由医生与技术员共同确定,并作记录。
9.导管室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室内各种物品的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
急救药品、器械必须处于备用状态。
10.手术用过的器械、物品应及时做清洁和消毒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手术室D S 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