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牙克石市中小学幼儿园治安防范管理制度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 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页脚内容1。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文(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文(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文为规范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交叉感染,保陣医疗安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___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介入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各区域划分明确,人物和洁污流向符合要求,标志清楚。

二、医务人员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

三、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干手用品和速干手消毒剂,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入介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更衣、更鞋、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眾;参与介入手术的工作人员应实施外科刷手和手消毒,刷手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手术器械、物品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可复用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无菌物品严格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导管由医学装备部统一采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与高压灭菌包应分柜放置。

五、一次性使用导管等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做到一人一用一登记:介入诊疗器械须符合法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被淘汰的器械。

六、加强对植入物管理,手术中应内详细记录植入物的名称、规格、型号、使用数量,按要求保存。

七、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加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损伤,进行介入手术时,穿铅衣用后及时清洁消毒。

八、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在介入手术或诊疗前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的检测,并有详细记录。

九、介入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等每季度监测一次,并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监测结果不达标者应追踪监测,直至达标。

十、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监测。

十一、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处理。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介入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介入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介入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在科学仪器、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设备的使用、操作和处理过程中,为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意义、制度的组成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设备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和危害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的发生。

其次,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和原则。

明确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遵循尽量减少辐射危害的原则,合理使用和管理放射性物质和设备。

2.组织架构和职责。

明确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包括领导责任、防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等各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3.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制定科放射防护安全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放射性物质的采购和管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所有过程都符合安全要求。

4.安全培训和考核。

制定科放射防护安全的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遵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5.监测和评估。

建立科放射防护安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评估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和环境的辐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序、全面进行。

1.制定制度文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组织编写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的文件,并进行内外部的征求意见和审查。

2.宣传和培训。

通过会议、培训、宣传和资料分发等形式,向工作人员宣传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内容,并进行相关培训。

3.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将科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

dsa手术室工作制度

dsa手术室工作制度

DSA手术室工作制度一、总则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室是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重要场所,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DSA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二、工作准备1. 环境准备:保持手术室清洁、安静、舒适,温度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40%-60%。

2. 设备准备:确保DSA设备、心血管介入手术相关设备及器械功能正常,备用抢救药品和器械。

3. 人员准备: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4. 患者准备:患者术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好术前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三、工作规程1. 手术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合理安排手术顺序和时间。

2. 术前讨论: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讨论手术方案、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3. 术中操作:(1)医生:严格执行手术步骤,注意操作技巧,确保患者安全。

(2)护士: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护理工作。

(3)技术人员:操作DSA设备,确保图像质量,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4. 术后处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2)做好术后器械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3)填写手术记录,及时上报手术情况。

四、工作纪律1.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4. 保守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保密制度。

5.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 加强防火、防盗、防爆、防意外事故的安全措施。

3. 确保医疗设备、器械安全使用,定期检查、维护。

4.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质控管理1. 严格执行手术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手术安全。

2. 定期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样本(三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样本(三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样本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____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介入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治疗放射防护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使用放射线诊断、治疗、研究等各个环节中,对医务人员、患者及一般公众进行保护的一套管理制度。

放射线的应用在医疗领域中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建立适当的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对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应包括适当的培训和教育。

所有负责使用放射线设备的医务人员都应接受专门的放射防护培训,包括对辐射学知识的了解、防护措施的执行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医务人员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教育课程,以便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治疗放射防护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还应明确放射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要求。

放射线设备必须定期接受检测和校准,确保其输出剂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

同时,设备的使用也应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严禁未经许可的操作和修改设备设置。

另外,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还应规定各个环节中的个人防护要求。

医务人员在进行放射线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等。

患者也应在接受放射线检查或治疗前,接受专业人员的解释和引导,了解放射线操作的相关风险和防护措施。

一般公众也应接受相关教育,了解放射线的基本知识和防护常识。

此外,治疗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还应具备事故应急预案和管理机制。

针对放射线事故的可能风险和影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措施。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随时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事故,防止事态扩大。

事故的处理和后续工作也应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并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以提高管理和防护水平。

最后,治疗放射防护管理还应与其他管理制度相互配合。

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等都应与治疗放射防护管理相互协调。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加强协作,共同推动放射防护工作的开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标准。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____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模板(二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模板(二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模板为规范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交叉感染,保陣医疗安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___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介入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各区域划分明确,人物和洁污流向符合要求,标志清楚。

二、医务人员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

三、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干手用品和速干手消毒剂,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入介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更衣、更鞋、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眾;参与介入手术的工作人员应实施外科刷手和手消毒,刷手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手术器械、物品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可复用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无菌物品严格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导管由医学装备部统一采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与高压灭菌包应分柜放置。

五、一次性使用导管等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做到一人一用一登记:介入诊疗器械须符合法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被淘汰的器械。

六、加强对植入物管理,手术中应内详细记录植入物的名称、规格、型号、使用数量,按要求保存。

七、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加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损伤,进行介入手术时,穿铅衣用后及时清洁消毒。

八、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在介入手术或诊疗前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的检测,并有详细记录。

九、介入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等每季度监测一次,并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监测结果不达标者应追踪监测,直至达标。

十、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监测。

十一、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处理。

医院DSA、CT、放射防护管现制度

医院DSA、CT、放射防护管现制度

XX医院DSA、CT、放射防护管现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放射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定期健
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和防护知识培调持《放射工作人员证》、《CT上岗证上岗》、DSA技术人员上岗证。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业务技术,提高放射防护意识,严
格掌握治疗及检查适应症,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三、检查中,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机房。

当受检查者确需他人扶携
时,除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外,还要对被检查者的非透视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四、严格控制孕妇及婴幼儿的检查适应症。

非特殊需要,不得进
行孕妇的下腹部检查。

五、放射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机器,工作指示灯等设备,使其处
于最佳工作状态,机房里严禁堆入与诊断无关的杂物。

六、放射防护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对射线装置使用维护监督监测
等档案。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7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7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平安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平安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防止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DSA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DSA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科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制定兼职
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
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
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
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
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
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
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
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
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
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受孕后8
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
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惊醒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
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剂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9、放射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实行轮休、疗养等。

介入手术室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2024年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文为确保介入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合规,防范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本院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___版)等业内规定,结合实际运营情况,特制定以下规程:一、介入手术室的建筑设计应遵循功能流程,确保各区域划分清晰,人员及物品的洁污流向符合标准,同时需设置明确的标识。

二、所有医务人员需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减少不必要的流动。

三、手术室需配备充足的非接触式洗手设施、干手用品和速干手消毒剂,确保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需按流程更换衣物、鞋子,佩戴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

参与手术的工作人员需进行外科刷手和手消毒,刷手刷需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手术器械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复用器械及物品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

无菌物品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用品由医学装备部统一采购,与高压灭菌包分开存放。

五、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导管等不得重复使用,确保一人一用一登记。

介入诊疗器械须符合法定技术、质量及安全标准,严禁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器械。

六、强化植入物管理,手术中详细记录植入物信息,并按要求保存。

七、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升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损伤。

介入手术时,医务人员需穿铅衣,手术后及时清洁消毒。

八、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需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相关检测,并记录详细信息。

九、介入手术间需严格执行终末消毒,每季度对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对监测不合格的情况进行追踪监测,直至达标。

十、若出现医院感染暴发的疑虑,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专项监测。

十一、手术后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和处理。

十二、如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操作,并按规定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介入放射科DSA室工作制度

介入放射科DSA室工作制度

介入放射科DSA室工作制度
DSA室工作人员在科主任领导下工作,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内的一切规章制度。

DSA必须由专职技师操作,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通知维修人员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

本院其它人员在DSA室做检查时,必须在介入科专职技术人员操作监护下进行工作。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更换衣帽拖鞋。

每次手术完毕后进行机房清扫,紫外线消毒,每周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机房清扫和机器维护工作。

下班要及时关机,关闭电源、水源,认真检查机器及辅助设备。

非本科室工作人员及病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房间。

10. 定期(每日每月)检查消毒药品是否过期。

11. 定期(每日每月)检查和清点抢救药品。

介入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介入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预防和控制介入室内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介入室内的所有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以及与介入手术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三、组织架构1. 介入室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介入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2. 介入室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介入室安全防护管理工作。

四、安全防护措施1. 人员管理(1)所有进入介入室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了解介入室的安全防护知识。

(2)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3)患者及其家属应遵守介入室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

2. 环境管理(1)介入室应保持整洁、干净、无尘、无血迹,定期进行消毒。

(2)介入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消防器材等,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3)介入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和使用中消毒剂应定期进行监测。

3. 仪器设备管理(1)介入室内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医护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4. 无菌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2)手术人员应进行外科手消毒,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5. 医疗废物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2)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复用,用过的一次性使用导管经初步毁形后严格按医废处置。

五、安全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新入职医护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监督与考核1. 介入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介入室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介入室安全。

3. 定期对介入室安全防护工作进行考核,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七、附则本制度由介入室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2篇)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一、放射科介入室安全管理要求1、机房防护必须达到国家防护要求,并经有关放射防护检测部门检测认可。

2、诊断和技术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二、介入室设备安全管理要求1、必须保证机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下。

2、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4、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科机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机器接地可靠性以防电击。

三、介入室人员要求:1、从事介入放射医师必须接受介入放射学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介入放射医师必须遵循各种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操作常规,熟知血管造影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技术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机械的性能及必要的维修。

4、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5、专人负责造影室的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造影室的清洁卫生及常规消毒。

6、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的各项上作,术前材料准备要完备、充分,包括引导导管、导丝、微导管、微导丝及各类型规格的栓塞材料。

四、病人安全管理要求:1、严格控制适应症。

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

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

介____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

2、碘造影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严格控制用量,遇有不良反应时介入放射医师和工作人员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配合抢救。

3、介入室备有抢救药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气、吸引器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严防检查操作不慎或机器故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五、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