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评估的过程与模式PPT课件( 16页)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评估模型——第四代评估
二、第四代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回应—— 第四代评价的出发点
库巴和林肯认为,第四代评价为了打破以往评价中“管理主 义的倾向” ,使评价成为各有关方面形成“共同的心理建构”,评价 的起点就应该是对有关方面评价要求的“回应”
回应对象
三种利益相关人: 代理人 受益人 受害人
回应内容
回应的焦点: 主张 焦虑 争议
公共政策评估模型——第四代评估
Summary
Part 1 理论的提出背景 Part 2 第四代评估的主要内容 Part 3 建构主义者的研究方法 Part 4 政策评估流程
目
录 CONTENTS
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阶段划分
在《第四代评估》这 本书中,作者古贝(Guba) 和林肯(Lincoln)为代表的 第四代评价者认为,在第四代 评价提出之前, 政策评估的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三 代: 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和 判断时代。尽管每一代评价 理论都力图克服前一代的不 足, 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新 要求,但是前三代理论仍存在 很多不足。
二、第四代评估的主要内容
二、共同建构——第四代评价的本质
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就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共同建构的过程, 亦即参与评价及与评价有关的人或团体基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通过不断的 协商、对话和交流,不断协调教育价值观,缩短关于评价结果意见分歧,而 整合成的一种共同的、一致的看法。参与评价的所有的人,特别是评价者与 其对象双方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统一观点的过程。评价结果也是这些人交互 作用的共同“建构物”
同时, 科学方法过分强调对真理的追求, 使评价工作忽视了对价值方面的追 求, 尤其是在评价对象道德义务方面的追求。
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三、第四代评估理论
《政策评估》课件 (2)
《政策评估》PPT课件 (2)
今天,我们将探讨《政策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方法。了解政策评估的意 义,对于推动更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背景与意义
政策评估是为了评判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帮助决策者及时纠正政策缺陷, 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
政策评估的定义
政策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用于评估政府政策的成效、效率和公正 性。
1
数据收集
确保收集到充足和准确的数据,以支持评估的可靠性。
2
评估期限
合理规划评估的时间安排,避免评估过长或过短。
3
利益平衡
需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权益,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案例分析和结论
案例一
通过定量分析评估某市教育政策 的效果和公平性。
案例二
对某国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定性研 究,分析其实施的问题和改进方 向。
结论
政策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 考,促进政策的改进和发展。
政策评估的重要性
决策支持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以支持决策。
资源优化
帮助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效益。
民众参与
促进民众参与政策制定和评估,增强民主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政策评估的目的和目标
1 评估政策成效
判断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2 评估政策效率
评估政策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3 评估政策公正性
评估政策对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是否公正。
常用的政策评估方法
定性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等方 法,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定量分析
使用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工具, 对政策实施的结果进行定量评 估。
对比分析
今天,我们将探讨《政策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方法。了解政策评估的意 义,对于推动更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背景与意义
政策评估是为了评判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帮助决策者及时纠正政策缺陷, 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
政策评估的定义
政策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用于评估政府政策的成效、效率和公正 性。
1
数据收集
确保收集到充足和准确的数据,以支持评估的可靠性。
2
评估期限
合理规划评估的时间安排,避免评估过长或过短。
3
利益平衡
需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权益,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案例分析和结论
案例一
通过定量分析评估某市教育政策 的效果和公平性。
案例二
对某国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定性研 究,分析其实施的问题和改进方 向。
结论
政策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 考,促进政策的改进和发展。
政策评估的重要性
决策支持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以支持决策。
资源优化
帮助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效益。
民众参与
促进民众参与政策制定和评估,增强民主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政策评估的目的和目标
1 评估政策成效
判断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2 评估政策效率
评估政策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3 评估政策公正性
评估政策对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是否公正。
常用的政策评估方法
定性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等方 法,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定量分析
使用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工具, 对政策实施的结果进行定量评 估。
对比分析
第六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混合扫描模型要求决策者将这“两种摄像机” 结合起来使用。
(四)政治系统模型
1.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同样也被应用于公共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指政治系统。政 治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全部特征,同时又有其
特殊性。
2.戴维·伊斯顿提出、阐释和完善了政治系统分析 框架。当它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学时就被称作决 策的政治系统模型。
4.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 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这个 假定可以分解成如下一组命题:
(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 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 程。
(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着的集团 之间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每一政策都是集团 间妥协的产物。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 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策科学中建构 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 论本质;另一部分则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 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 本质。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还是在主客观条 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客观规律 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渐进的从相对 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第二阶段:决策中。内含: ①细分资源; ②建立配合优先顺序的动作目标; ③建立一套 配合优先顺序的其他重大价值; ④准备一套主 要的政策方案 ; ⑤对于各种不同方案利益与 成本进行可靠的预测;⑥在比较预测的成果后, 建立各种不同方案所可能得到的利益需要的成 本,并择定最佳方案; ⑦估定最佳方案的成本
7.经过对理性主义模型进行批评和改进,形成了 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政策制定的 科学程序。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 分析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手段与方法,进行 科学决策。
(四)政治系统模型
1.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同样也被应用于公共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指政治系统。政 治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全部特征,同时又有其
特殊性。
2.戴维·伊斯顿提出、阐释和完善了政治系统分析 框架。当它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学时就被称作决 策的政治系统模型。
4.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 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这个 假定可以分解成如下一组命题:
(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 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 程。
(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着的集团 之间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每一政策都是集团 间妥协的产物。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 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策科学中建构 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 论本质;另一部分则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 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 本质。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还是在主客观条 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客观规律 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渐进的从相对 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第二阶段:决策中。内含: ①细分资源; ②建立配合优先顺序的动作目标; ③建立一套 配合优先顺序的其他重大价值; ④准备一套主 要的政策方案 ; ⑤对于各种不同方案利益与 成本进行可靠的预测;⑥在比较预测的成果后, 建立各种不同方案所可能得到的利益需要的成 本,并择定最佳方案; ⑦估定最佳方案的成本
7.经过对理性主义模型进行批评和改进,形成了 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政策制定的 科学程序。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 分析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手段与方法,进行 科学决策。
《政策结果评估》PPT课件
第一节 和作用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主体、内容、类型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评估的模式、方法及技术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主体、内容、类型 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评估含义 对于政策评估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各持不同观点,大多数学者把这些观点 分为四大类。 一是认为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换句 话说也就是评估政策,目的在于分析、比较各种政策 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相对的优缺点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 只要是正规的、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都要经过准备、 实施和结束3个阶段。
(一)评估准备
1.确立评估对象 2.制定评估方案 3.挑选和培训人员
(二)评估实施
1.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政策影响和政策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2.综合分析政策信息。就是要在收集信息的 基础上对那些有关政策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资料 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3.综合运用适合的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 估,得出评估结论。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评 估者应该坚持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具体分析的 科学性两个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政策的 实际效果。
(三)评估总结
结束阶段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的阶段 评估报告除了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对政策进行 价值判断、提出政策建议以外,还包括对评估过程、 评估方法和评估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必要说明,对评 估工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为提高今后政策活动水平 服务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公共政策评估》PPT课件
h
28
四、政策评估研究的设计(怎么进行评 估?)
1、前实验设计(pre-experimental designs)——政治科学最普通的研究设计
(1)单次个案研究(one-shot case study)
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及执行后发生的一切 进行的透彻分析,力图确定人们的行为或 社会环境有否任何改变
h
40
政策评估模式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目标
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
结果—无目标评估模式
效果模式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
顾客的关心—顾客导向模式
评估模式
经济模式
利益相关者模式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等 (北美)
政策委员会(瑞典)
生产率模式-生产率模式
效率模式
成本-利益分析 成本-效能分析
职业化模式-同行评议
h
பைடு நூலகம்
41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模式
一、目标达成模式
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1)目标达成评价。关注的是结果与由政策达成 的目标之间是否一致。
(2)影响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不是由政策所造 成的。
该模式是以预定的政策(目标)作为评估的标准 和组织者,评估的主要任务是判断预定的政策目 标是否已经实现,以及政策再多大程度上有利于 目标的实现。
h
29
(2)事前事后研究(Before-and-after studies)
比较同一项目两个时间点上的结果—— 一个在执行前,一个在执行后。这项研究 通常在目标群体中进行。
其困难在于很难确定目标群体发生的变 化就是政策或项目本身的结果?
h
30
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前后对比法
(1) 前---后 政策执行后
政府绩效管理PPT课件
对政府部门按其提供公共服务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设置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
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以需科学地界定政府及其各 职能部门的职责,科学地限定行政权力特别是行政 许可权的范围。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业绩、效率、效能、成本
1、业绩指标
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 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 公共管理的效益 公民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持续的绩效沟通
正式沟通:书面报告、定期面谈、会议、咨询、进展回顾等; 非正式沟通:工作空闲时进行地非正式交谈。
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指系统收集有关员工、工作活动和组织等方面的绩效信息并对 些进行科学分析。
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 员工因工作或其他行为受表扬或批评的情况 证明工作绩效突出或低下所需要的具体依据 对管理者或员工找出问题有帮助的数据 管理者同员工就绩效问题进行谈话的记录
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
•
——党的十七大《报告》
• “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 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 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1 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危机
意识,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成为民众满意的政府; 2 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外部评价,对公民负责,这是由
其目标的公共性决定的; 3 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合理、精细的指标设计,能较好
地满足不同民众的多方面要求;
三、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
4 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吸引广泛的公民参与; 5 企业绩效评估的一般原则是“目标导向、结果为本”,
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以需科学地界定政府及其各 职能部门的职责,科学地限定行政权力特别是行政 许可权的范围。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业绩、效率、效能、成本
1、业绩指标
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 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 公共管理的效益 公民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持续的绩效沟通
正式沟通:书面报告、定期面谈、会议、咨询、进展回顾等; 非正式沟通:工作空闲时进行地非正式交谈。
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指系统收集有关员工、工作活动和组织等方面的绩效信息并对 些进行科学分析。
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 员工因工作或其他行为受表扬或批评的情况 证明工作绩效突出或低下所需要的具体依据 对管理者或员工找出问题有帮助的数据 管理者同员工就绩效问题进行谈话的记录
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
•
——党的十七大《报告》
• “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 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 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1 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危机
意识,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成为民众满意的政府; 2 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外部评价,对公民负责,这是由
其目标的公共性决定的; 3 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合理、精细的指标设计,能较好
地满足不同民众的多方面要求;
三、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
4 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吸引广泛的公民参与; 5 企业绩效评估的一般原则是“目标导向、结果为本”,
《公共政策过程》课件
3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分析政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关系。
成功案例分析
可持续城市政策
通过限制排放、推动可再生能 源使用和提倡绿色建筑,实现 城市可持续发展。
教育政策
医疗保健政策
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 质量,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
提供普惠的医疗保健服务,保 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参与者及其角色
政府官员
参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拥有决策权。
研究人员
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和分析报 告。
社区居民
通过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来表达 关切和需求。
商界代表
向政府提供实施政策所需的资 源和建议。
政策分析方法
1 SWOT 分析
2 成本效益分析
分析政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评估政策实施所需的成本和预期的效益。
《公共政策过程》PPT课件
什么是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过程是指制定、实施和评估政府政策的全过程。它涵盖了政策制定 的阶段、政策实施的阶段和政策评估的阶段。
政策制定的阶段
1
议程设置
2
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政策议案。
3
问题识别
发现社会问题,引发政策需求。
决策制定
政策的具体制定,包括政策目标和措 施。
政策实施的阶段
资源配置
分配资源以支持政策实施。
监测评估
监测政策实施的效果,并进行评估。
组织动员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推进政策实施。
调整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并进行改进。
政策评估的阶段
1
目标评估
评估政策是否达到预策实施的情况和效果。
3
影响评估
评估政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CIPP评价模式》课件
CIPP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了解如何在案例中应用CIPP评价模式的各个阶段,包括收集意见、设置评价标准和分析数 据。
结果和解释
分析评价数据,提供结果和解释,并讨论如何通过改善方案来提高项目的质量。
总结
CIPP评价模式的优点
CIPP评价模式提供了一个 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可以 帮助评估者全面了解项目 和政策,并提出具体的改 善方案。
思考题
在使用CIPP评价模式时, 你认为最困难的一步是什 么?为什么?
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阶段
1
上下文阶段(Context)
在这个阶段,评价者需要分析需求和
入侵阶段(Input)
2
目标、组织和社会背景、权力和利益 相关者,以及环境因素。
在入侵阶段,评价者收集参与不足
尽管CIPP评价模式有很多 优点,但也可能面临一些 局限,如评价过程中的时 间和资源限制。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 进一步改进CIPP评价模式, 以适应不同领域和项目的 需求。
参考文献
- Stufflebeam, D. L. (2001). Evaluation models. In Handbook of practical program evaluation (pp. 33-66). Jossey-Bass.
《CIPP评价模式》PPT课 件
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用于评估项目和政策的综合性方法。它包括上下文、入 侵、过程和产品四个阶段,帮助评估者全面了解评价对象并提出改善方案。
什么是CIPP评价模式
意义和背景
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综合 性评价方法,用于评估项 目和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 性。
构成要素
CIPP评价模式由上下文、 入侵、过程和产品四个阶 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特 定的目标和方法。
了解如何在案例中应用CIPP评价模式的各个阶段,包括收集意见、设置评价标准和分析数 据。
结果和解释
分析评价数据,提供结果和解释,并讨论如何通过改善方案来提高项目的质量。
总结
CIPP评价模式的优点
CIPP评价模式提供了一个 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可以 帮助评估者全面了解项目 和政策,并提出具体的改 善方案。
思考题
在使用CIPP评价模式时, 你认为最困难的一步是什 么?为什么?
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阶段
1
上下文阶段(Context)
在这个阶段,评价者需要分析需求和
入侵阶段(Input)
2
目标、组织和社会背景、权力和利益 相关者,以及环境因素。
在入侵阶段,评价者收集参与不足
尽管CIPP评价模式有很多 优点,但也可能面临一些 局限,如评价过程中的时 间和资源限制。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 进一步改进CIPP评价模式, 以适应不同领域和项目的 需求。
参考文献
- Stufflebeam, D. L. (2001). Evaluation models. In Handbook of practical program evaluation (pp. 33-66). Jossey-Bass.
《CIPP评价模式》PPT课 件
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用于评估项目和政策的综合性方法。它包括上下文、入 侵、过程和产品四个阶段,帮助评估者全面了解评价对象并提出改善方案。
什么是CIPP评价模式
意义和背景
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综合 性评价方法,用于评估项 目和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 性。
构成要素
CIPP评价模式由上下文、 入侵、过程和产品四个阶 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特 定的目标和方法。
农村公共政策过程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教学幻灯片PPT
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可以使有关机构及早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 当的措施,保证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政策评估的内容
效果评估
政策的有效性,政策实施后实现其预定目标的 程度
政策的效率,相对于其实施所需要的成本,政 策取得的成果如何
政策实施后所带来的利益或损害在相关群体中 的分配是否公平
政策评估的内容
政策评估的功能
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为避免政策实 施的盲目性;
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 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政策评估的内容
需求评估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一个社会或一个社区有什 么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来解决
一个社会或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怎样 某个群体在哪个方面的需求未被满足或存在哪些需
2. 政府议程: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开始议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在公众议程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就很难进 入政府议程。
什么样社会问题才能转化成政策问题
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 至少为公众所感觉;
多数人认为有必要对该问题采取行动;
公众普遍认为,该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 围内的事务。
评价的类型,是项目前评价、过程评价还是后 评价?是社会评价、环境评价还是其它?
评价方,即谁来进行评价? 评价的时间,即什么时候开展评价? 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评价的对象,即要对哪些相关群体进行评价 。
评估准备阶段
了解政策基本内容及相关背景,
确定政策利益相关者,
根据所掌握的背景目标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界定政策目标 及评估范围,
政策执行阶段
(2)执行过程-不是一个线性过程
可以使有关机构及早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 当的措施,保证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政策评估的内容
效果评估
政策的有效性,政策实施后实现其预定目标的 程度
政策的效率,相对于其实施所需要的成本,政 策取得的成果如何
政策实施后所带来的利益或损害在相关群体中 的分配是否公平
政策评估的内容
政策评估的功能
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为避免政策实 施的盲目性;
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 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政策评估的内容
需求评估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一个社会或一个社区有什 么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来解决
一个社会或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怎样 某个群体在哪个方面的需求未被满足或存在哪些需
2. 政府议程: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开始议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在公众议程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就很难进 入政府议程。
什么样社会问题才能转化成政策问题
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 至少为公众所感觉;
多数人认为有必要对该问题采取行动;
公众普遍认为,该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 围内的事务。
评价的类型,是项目前评价、过程评价还是后 评价?是社会评价、环境评价还是其它?
评价方,即谁来进行评价? 评价的时间,即什么时候开展评价? 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评价的对象,即要对哪些相关群体进行评价 。
评估准备阶段
了解政策基本内容及相关背景,
确定政策利益相关者,
根据所掌握的背景目标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界定政策目标 及评估范围,
政策执行阶段
(2)执行过程-不是一个线性过程
专题政策过程阶段论概念PPT学习教案
过程上。
第16页/共21页
三、政策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为阶段途径辩护
尽管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及其局限性受到众多的批评,政策分 析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新的概念框架。
但迄今为止,阶段途径仍然是一种整合政策科学知识特别是政 策过程知识的方便框架,其他途径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取代阶段 途径而成为新的支配性“范式”。
第3页/共21页
(二)阶段途径的成就
作为一种最早的和较为成熟的政策过程模式,阶段途径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1)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将涉及众多因素和活动的政策过程分解 成若干阶段或环节,并对每一阶段加以解剖和分析,这是了解政策 过程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2)它带来了众多的关于政策过程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 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的理论。特别是20世纪70、80年 代,它引发了对政策议程、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的深入 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
并且已经被应用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上。 它是目前政策过程的新理论框架中较为成熟和较具有影响力的途径。
第11页/共21页
(二)多源流框架
(the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
该框架是由金登在《议程、备选方案和公共政策》一书中根据科恩、马奇和奥尔森等人的有 关组织行为的“垃圾桶模式”而提出的。
这是由萨巴提尔和詹金斯史密斯在《政策变化和政策取向的学习》(1988)和《政策变化和学习》 (1993)等论著中提出来的。
它主要关注政策次属系统中辩护联盟——每个联盟来自不同机构的享有共同政策信念的行动者所构 成——的相互作用。
这种框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描绘政策精英的信念系统,并分析那些可能出现的跨联盟政策取向学习的 条件。
第16页/共21页
三、政策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为阶段途径辩护
尽管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及其局限性受到众多的批评,政策分 析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新的概念框架。
但迄今为止,阶段途径仍然是一种整合政策科学知识特别是政 策过程知识的方便框架,其他途径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取代阶段 途径而成为新的支配性“范式”。
第3页/共21页
(二)阶段途径的成就
作为一种最早的和较为成熟的政策过程模式,阶段途径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1)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将涉及众多因素和活动的政策过程分解 成若干阶段或环节,并对每一阶段加以解剖和分析,这是了解政策 过程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2)它带来了众多的关于政策过程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 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的理论。特别是20世纪70、80年 代,它引发了对政策议程、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的深入 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
并且已经被应用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上。 它是目前政策过程的新理论框架中较为成熟和较具有影响力的途径。
第11页/共21页
(二)多源流框架
(the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
该框架是由金登在《议程、备选方案和公共政策》一书中根据科恩、马奇和奥尔森等人的有 关组织行为的“垃圾桶模式”而提出的。
这是由萨巴提尔和詹金斯史密斯在《政策变化和政策取向的学习》(1988)和《政策变化和学习》 (1993)等论著中提出来的。
它主要关注政策次属系统中辩护联盟——每个联盟来自不同机构的享有共同政策信念的行动者所构 成——的相互作用。
这种框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描绘政策精英的信念系统,并分析那些可能出现的跨联盟政策取向学习的 条件。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与定量定性结 合评估方法
1、定量评估方法 (1) 指标法
政策指标法是一种将公共统计数值用于评估 公共政策的衡量工具。 (2) 一元回归分析 (3) 多元回归分析 (4) 实验法 (5) 成本收益分析 (6)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7) 对比序列分析
的基本前提;
三、公共政策评估主体
在政策评估活动中,作用最突出的主体是政 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大众传 播媒体。 (一)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作的政策评 估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 政策调查报告。 (2) 政府工作报告。 (3) 公民意见和投诉。 (4) 政策听证会。 (5) 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对象:广义上是各级政府组织和公务员,狭 义上是从事某一政策过程的某一环节的活动的个 人和组织。
(二) 政策内容评估
政策内容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本身 的正确性,即对“政策是否能做正确的 事”做出评判。
(三) 政策过程评估 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就
是过程评估,它涉及政策制定过程、 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
(四) 政策产出评估
政策结果评估是对政策实施以后所产生 的全部效果做出考察和评判,回答的问题是 从客观效果来看“政策是否做了正确的事,它 实际上做了哪些事”。
(二) 专业机构和人员 专业机构和人员是指具备政策评估的专门理
论、知识与技术,专职从事政策评估的机构和 人员。
(三) 大众传播媒体
四、政策评估的类型
(一)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1、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
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 定的评估程序而对相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 估。
第三,构建定性评估的网络与方法。 第四,寻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平衡点。
1、定量评估方法 (1) 指标法
政策指标法是一种将公共统计数值用于评估 公共政策的衡量工具。 (2) 一元回归分析 (3) 多元回归分析 (4) 实验法 (5) 成本收益分析 (6)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7) 对比序列分析
的基本前提;
三、公共政策评估主体
在政策评估活动中,作用最突出的主体是政 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大众传 播媒体。 (一)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作的政策评 估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 政策调查报告。 (2) 政府工作报告。 (3) 公民意见和投诉。 (4) 政策听证会。 (5) 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对象:广义上是各级政府组织和公务员,狭 义上是从事某一政策过程的某一环节的活动的个 人和组织。
(二) 政策内容评估
政策内容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本身 的正确性,即对“政策是否能做正确的 事”做出评判。
(三) 政策过程评估 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就
是过程评估,它涉及政策制定过程、 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
(四) 政策产出评估
政策结果评估是对政策实施以后所产生 的全部效果做出考察和评判,回答的问题是 从客观效果来看“政策是否做了正确的事,它 实际上做了哪些事”。
(二) 专业机构和人员 专业机构和人员是指具备政策评估的专门理
论、知识与技术,专职从事政策评估的机构和 人员。
(三) 大众传播媒体
四、政策评估的类型
(一)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1、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
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 定的评估程序而对相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 估。
第三,构建定性评估的网络与方法。 第四,寻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平衡点。
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简介PPT课件
14
政策评估的意义
1. 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的基本途径
2. 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 政策继续、政策调整、 • 政策终结(成功、/失败
3. 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4. 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由之路
15
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
政策评估目标的不确定性
目标不能量化 多重目标 目标的变更 界定不清的目标
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
26
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
评估模式
效果模式
目标 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
结果—无目标评估模式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 顾客的关心—顾客导向模式
利益相关者模式(北美)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等
政策委员会(瑞典)
生产率模式—生产率模式 经济模式
成本—利益分析
效率模式
职业模式
成本—效能分析
畸化分配模式,加大贫富差别 诱导粗放型发展模式
48
我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评估者的主管误区 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方法以定性为主 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
响的评估 资料和经费欠缺 公众参与匮乏
49
政策评估的方法
模型 系统分析 行为目标
主要对象 一致意见 (评估者)(评估目
42
防治经费三级跳
➢ 199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拨付“艾滋病防 治专项经费”。2003年12月发布的《中国 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
1996年首批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为500万元人 民币;
1998年—2000年,每年投入1500万元人民币; 2001年—2003年,经费额度增加到了每年1亿
21
公共政策评估的步骤
选择评估对象 建立评估机构 制定评估程序 收集必要资料 分析已获资料 写出评估报告
政策评估的意义
1. 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的基本途径
2. 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 政策继续、政策调整、 • 政策终结(成功、/失败
3. 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4. 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由之路
15
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
政策评估目标的不确定性
目标不能量化 多重目标 目标的变更 界定不清的目标
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
26
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
评估模式
效果模式
目标 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
结果—无目标评估模式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 顾客的关心—顾客导向模式
利益相关者模式(北美)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等
政策委员会(瑞典)
生产率模式—生产率模式 经济模式
成本—利益分析
效率模式
职业模式
成本—效能分析
畸化分配模式,加大贫富差别 诱导粗放型发展模式
48
我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评估者的主管误区 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方法以定性为主 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
响的评估 资料和经费欠缺 公众参与匮乏
49
政策评估的方法
模型 系统分析 行为目标
主要对象 一致意见 (评估者)(评估目
42
防治经费三级跳
➢ 199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拨付“艾滋病防 治专项经费”。2003年12月发布的《中国 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
1996年首批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为500万元人 民币;
1998年—2000年,每年投入1500万元人民币; 2001年—2003年,经费额度增加到了每年1亿
21
公共政策评估的步骤
选择评估对象 建立评估机构 制定评估程序 收集必要资料 分析已获资料 写出评估报告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一) 理性主义模型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 决策,即他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 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 设构成的一个分析路径,就被叫作理性决策模 型或者决策的理性主义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经历了一个从广博理性模型 (rational comprehensive model)到有限理性 模型(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或满意决 策模型(satisfying decision‐making model) 的演变过程。
第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帮 助他们观察现实世界和系统地获取有关影响 政策过程的各种因素的信息的指南。
第五,政策过程理论可以分为描述模型 与规范模型,前者用于描述和说明具体的、 个别的政策运作过程。;后者用于限定分析 要素。
3、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
德洛尔认为政策模型应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在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发展的历史 上,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变 :第一次是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被逻辑实证主 义所取代,第二次是包括后实证主义在内的后 现代主义的崛起及其对逻辑实证主义的主导地 位的强烈冲击。
从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广博理性模型, 到逻辑实证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有限理性模型、 渐进调适(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 综合扫描模型,再到随着后实证主义的崛起而 形成的垃圾桶模型。
(1) 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 持续。
(2) 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 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三) 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
1、规范最佳模型
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佳或规 范最适模型(normative optimum mo Nhomakorabeael) 。
第六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ppt课件
从图2看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波动相当大。但是 从1954年到1955年死亡人数的上升是明显的,而 1956年,这种急剧上升的势头确实得到了收敛。 里比科夫州长将其作为政策介入的结果,而其他 人则认为他是牵强附会和贪天之功。那么我们应 该如何进行政策评估,或者说,如何做才能比较 准确地测定政策介入的效果?
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
适当性
投入工作量
公平性
Text
绩效
充分性
效率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供求不平衡的矛盾,从供 求两个方面来协调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是必然的选 择。交通拥挤收费是一项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 段,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城市采用后,能够促进 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交通效率。
案例:手机实名制的政策效果
泉州是国内第一个实行手机实名制试点的城市, 规定必须先检查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才能入网。然而, 调查发现,用户不需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只要 在登记簿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与身份证号,就可 以购买到手机号,实行手机实名制在这些经销点有名 无实,核对登记身份证的规定形同虚设。 泉州实施手机实名制以来,运营成本增加、业务 量直线下降等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各通信运营商 颇感无奈。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④政策监督维度,主要是对交通组织和管理者的 能力和效率方面。主要评估标准有交通使用费计 量是否标准、收取是否方便、是否存在“寻租” 行为等。
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
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弹性 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 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 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 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
由于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高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 种粮效益明显下降,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
适当性
投入工作量
公平性
Text
绩效
充分性
效率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供求不平衡的矛盾,从供 求两个方面来协调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是必然的选 择。交通拥挤收费是一项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 段,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城市采用后,能够促进 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交通效率。
案例:手机实名制的政策效果
泉州是国内第一个实行手机实名制试点的城市, 规定必须先检查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才能入网。然而, 调查发现,用户不需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只要 在登记簿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与身份证号,就可 以购买到手机号,实行手机实名制在这些经销点有名 无实,核对登记身份证的规定形同虚设。 泉州实施手机实名制以来,运营成本增加、业务 量直线下降等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各通信运营商 颇感无奈。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④政策监督维度,主要是对交通组织和管理者的 能力和效率方面。主要评估标准有交通使用费计 量是否标准、收取是否方便、是否存在“寻租” 行为等。
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
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弹性 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 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 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 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
由于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高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 种粮效益明显下降,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标达成模式 2、附带效果模式 3、无目标模式 4、综合模式 5、顾客导向模式 6、利益相关是模式 7、经济模式 8、职业化模式
二、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结束阶段
三、为何政策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政策评估过程中,除了客观评述成功的政策外,分析政 策失败的原因,从反面吸取教训,发现问题,减少政策失误, 本身就是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一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或对它意在解决的问题没有发生作用,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案例
2004.05.13出台《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正式) 背景:
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 建设的通知》中要求采取扶持政策,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 房,以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大多数人住房的政策导向
案例
1、过于宽泛的条件使经济适用房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北京 市就曾出现三天三夜排队购买经济房的现象
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各城市仍有大量住房困难家庭和无房 家庭,经济房的供应对象应当定位于中等偏下居民而不是 目前的中等偏上家庭。同时经济房的建设也应当以保障基 本住房需求、解决住房困难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改善住 房条件为目标,因此,对购买对象应该进行严格的限定和 审查
案例
出现:
1、有个别资金实力不雄厚的开发商,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 大做文章,把经济适用房变成攥黑心钱的途径,或以次充 好,或趋向豪华,变相提高投资回报率,经济适用房成为 老百姓的“闹心房”。
案例
但也有些城市在申购对象范围的控制方面做得比较好。福 州、厦门就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建立 住房档案,以需定产,严格申购审批,并对申购设置了较 高的门槛:必须是人均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2人 以上(含2人),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由居委会、 街道办事处和单位对是否符合条件盖章;由房产局开具住 房状况证明;由市住宅办统一评分、登报公示后,方可办 理手续,从而保证经济房的公平公正。
政策评估模式的分类
目标 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
结果——无目标模式
评
效果模式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
估
顾客的关心——顾客导向评估模式
模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 利益相关模式(北美)
式பைடு நூலகம்
政策委员会(瑞典)
经济模式 生产模式——生产率模式
效率模式 成本——利益分析
成本—— 效能分析
职业化模式——同行评议
政策评估的模式
政策评估的模式
韦唐从政府干预的实质结果入手,按“组织者”的不同, 将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效果模式(effectiveness models)、经济模式economic models)和职业化模式 (professional models)。效果模式由一个相当大的、各不 相同的团体组成。除了传统的“目标达成评估”(goalattainment evaluation)外,效果模式还包括附带效果模 式(side-effects evaluation)、无目标评估(goal-freee valuation)、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顾 客导向评估(client-oriented evaluation)和利益相关者 模式(stakeh Hermodel)。经济模式与效果模式的不同在于 前者总是关心成本,而后者是忽略成本的。经济模式的两 个基本变种是生产力模式(productivity model)和效率模 式(efficiency model)。职业化模式并不直截了当地关心 评估的内容,因为它把重点放在了执行评估的人身上。
(1)策投入不够;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缺乏称职 的执行人员,监督人员,让一些开发商和住,投机经济适 用房的富人钻了空子。
案例
(2)政策对象(目标群体)不配合;刚刚拿到手的经适房 就出租,不排除三种情况。一是确实符合申购条件但迫于 生活压力而冒险出租,有的经适房业主没有收入来源,于 是自己在经适房附近花100多元的月租金租农民的房子住, 现有的房子每月以三四百元的价格出租,这样来赚取些差 价补贴家用。二是当时确实符合申购条件,但现在家庭收 入又增加了,已另购住房的;三是确实隐瞒了真实情况的。
2、工薪阶层望房兴叹.经济适用房在一些开发商的“运作” 下渐渐呈现出三种趋势:建设“别墅”化,买者“富人” 化,监督管理“失控化”。应该享用经济适用住房的中低 收入家庭因此而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另一方面却出现了 大批经济适用住房积压现象。
案例
造成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 建设的通知》中要求采取扶持政策,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 房,以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大多数人住房的政策导向偏离原 因概括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
2、北京市从2001年开始对购买对象进行控制,规定家庭 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未购买福利房或已购买但住房尚未 达标的城镇居民家庭。调查人员指出,对于北京市这样的 经济发达地区,此类条件明显过于宽泛。有些城市甚至对 购买对象根本不做规定,实行敞开供应。
3、经济房购买对象太过宽泛导致供求矛盾突出。由于经济房 的申购对象的审定比较困难,特别是收入界定难以把握。 目前在国家收入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只能靠出具证 明这种做法来核实收入,很容易造成一些实际不符合条件 的家庭住进经济房。
政策评估的过程及模式
厦门大学2003MPA税务班 王峰
本专题课件选自:
厦门大学2003级MPA 税务班 ——李子飞
一、政策评估的模式
在西方政策评估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如何对这些 模式进行分类,这是政策评估学者一直研究的问题。有些 学者,如古巴(Guba)和林肯(Lincoln),提出以“组织 者”(organizer作为焦点来进行分类。通常,所选择的价 值标准就是评估的“组织者”,这样根据“组织者”的不 同就形成不同的评估模式(evaluation model)。以古巴和 林肯的观点为基础,德国学者韦唐(Evert Vedung)在《公 共政策和项目评估》(1997)一书中,从更广阔的社会科学 视角出发,赋予了“组织者”以更抽象的含义,从而提出 了一个关于政策评估模式的系统分类框架。
二、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结束阶段
三、为何政策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政策评估过程中,除了客观评述成功的政策外,分析政 策失败的原因,从反面吸取教训,发现问题,减少政策失误, 本身就是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一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或对它意在解决的问题没有发生作用,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案例
2004.05.13出台《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正式) 背景:
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 建设的通知》中要求采取扶持政策,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 房,以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大多数人住房的政策导向
案例
1、过于宽泛的条件使经济适用房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北京 市就曾出现三天三夜排队购买经济房的现象
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各城市仍有大量住房困难家庭和无房 家庭,经济房的供应对象应当定位于中等偏下居民而不是 目前的中等偏上家庭。同时经济房的建设也应当以保障基 本住房需求、解决住房困难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改善住 房条件为目标,因此,对购买对象应该进行严格的限定和 审查
案例
出现:
1、有个别资金实力不雄厚的开发商,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 大做文章,把经济适用房变成攥黑心钱的途径,或以次充 好,或趋向豪华,变相提高投资回报率,经济适用房成为 老百姓的“闹心房”。
案例
但也有些城市在申购对象范围的控制方面做得比较好。福 州、厦门就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建立 住房档案,以需定产,严格申购审批,并对申购设置了较 高的门槛:必须是人均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2人 以上(含2人),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由居委会、 街道办事处和单位对是否符合条件盖章;由房产局开具住 房状况证明;由市住宅办统一评分、登报公示后,方可办 理手续,从而保证经济房的公平公正。
政策评估模式的分类
目标 目标达成模式
附带效果模式
结果——无目标模式
评
效果模式 系统单元——综合评估模式
估
顾客的关心——顾客导向评估模式
模
利益相关者的关心 利益相关模式(北美)
式பைடு நூலகம்
政策委员会(瑞典)
经济模式 生产模式——生产率模式
效率模式 成本——利益分析
成本—— 效能分析
职业化模式——同行评议
政策评估的模式
政策评估的模式
韦唐从政府干预的实质结果入手,按“组织者”的不同, 将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效果模式(effectiveness models)、经济模式economic models)和职业化模式 (professional models)。效果模式由一个相当大的、各不 相同的团体组成。除了传统的“目标达成评估”(goalattainment evaluation)外,效果模式还包括附带效果模 式(side-effects evaluation)、无目标评估(goal-freee valuation)、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顾 客导向评估(client-oriented evaluation)和利益相关者 模式(stakeh Hermodel)。经济模式与效果模式的不同在于 前者总是关心成本,而后者是忽略成本的。经济模式的两 个基本变种是生产力模式(productivity model)和效率模 式(efficiency model)。职业化模式并不直截了当地关心 评估的内容,因为它把重点放在了执行评估的人身上。
(1)策投入不够;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缺乏称职 的执行人员,监督人员,让一些开发商和住,投机经济适 用房的富人钻了空子。
案例
(2)政策对象(目标群体)不配合;刚刚拿到手的经适房 就出租,不排除三种情况。一是确实符合申购条件但迫于 生活压力而冒险出租,有的经适房业主没有收入来源,于 是自己在经适房附近花100多元的月租金租农民的房子住, 现有的房子每月以三四百元的价格出租,这样来赚取些差 价补贴家用。二是当时确实符合申购条件,但现在家庭收 入又增加了,已另购住房的;三是确实隐瞒了真实情况的。
2、工薪阶层望房兴叹.经济适用房在一些开发商的“运作” 下渐渐呈现出三种趋势:建设“别墅”化,买者“富人” 化,监督管理“失控化”。应该享用经济适用住房的中低 收入家庭因此而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另一方面却出现了 大批经济适用住房积压现象。
案例
造成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 建设的通知》中要求采取扶持政策,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 房,以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大多数人住房的政策导向偏离原 因概括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
2、北京市从2001年开始对购买对象进行控制,规定家庭 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未购买福利房或已购买但住房尚未 达标的城镇居民家庭。调查人员指出,对于北京市这样的 经济发达地区,此类条件明显过于宽泛。有些城市甚至对 购买对象根本不做规定,实行敞开供应。
3、经济房购买对象太过宽泛导致供求矛盾突出。由于经济房 的申购对象的审定比较困难,特别是收入界定难以把握。 目前在国家收入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只能靠出具证 明这种做法来核实收入,很容易造成一些实际不符合条件 的家庭住进经济房。
政策评估的过程及模式
厦门大学2003MPA税务班 王峰
本专题课件选自:
厦门大学2003级MPA 税务班 ——李子飞
一、政策评估的模式
在西方政策评估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如何对这些 模式进行分类,这是政策评估学者一直研究的问题。有些 学者,如古巴(Guba)和林肯(Lincoln),提出以“组织 者”(organizer作为焦点来进行分类。通常,所选择的价 值标准就是评估的“组织者”,这样根据“组织者”的不 同就形成不同的评估模式(evaluation model)。以古巴和 林肯的观点为基础,德国学者韦唐(Evert Vedung)在《公 共政策和项目评估》(1997)一书中,从更广阔的社会科学 视角出发,赋予了“组织者”以更抽象的含义,从而提出 了一个关于政策评估模式的系统分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