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型分配阀结构原理图

合集下载

车辆制动装置-第五章 104阀

车辆制动装置-第五章 104阀

17
高铁学院
二、104型分配阀作用原理
1.104阀的作用
充气缓解、制动、制动保压三个作用
1)充气缓解作用的形成
容积室压缩空气 ——大气; 作用活塞5下移—— 制动缸排气——大 气。
18
高铁学院
二、104型分配阀作用原理
1.104阀的作用
充气缓解、制动、制动保压三个作用
1)充气缓解作用的形成
副风缸充气速度由压力 风缸的充气速度通过充 气部的动作来控制, 制动缸压力的缓解作用 是由容积室的缓解作用 通过均衡部动作来控制 的。
作用部
中间体
充气部
104分配阀
主阀
均衡部
紧急阀
局减部
紧急增压阀
27
高铁学院
一、104型分配阀组成
中间体 紧急阀
28
主阀
高铁学院
中间体
一、104型分配阀组成
螺堵 主阀垫
紧急阀
紧急阀垫 双头螺柱
29
滤尘器
主阀
高铁学院
1.铸铁、长方体、4个吊耳 2.三个气室+若干通路
二、中间体
G——压力风缸,(φ19) L——列车管,(φ25)
制动缸的增压制动是由容积室的增压制动通过均衡部动作来
控制的。
22
高铁学院
二、104型分配阀作用原理
2)制动保压作用 两部分:作用部保压,均衡部保压
制动管停止充气——主 活塞自重下移——切断 压力风缸——容积室— —作用部保压
23
高铁学院
二、104型分配阀作用原理
2)制动保压作用 两部分:作用部保压,均衡部保压
容积室停止充气—— 作用活塞下移——切 断副风缸——制动缸 停止充气——均衡部 保压

6第3讲104空气制动

6第3讲104空气制动

(二)104阀作用原理
104型制动机有四个作用位置:充气缓解位、常 用制动位、制动中立位和紧急制动位。
1、充气缓解位(产生三个大动作)
初充气缓解时,列车管压力空气经由截断塞门、远 心集尘器进入中间体内后分为两路: 一路经滑阀气孔向压力风缸(也称工作风缸)充气; 一路经充气活塞向副风缸充气。 同时,由于容积室压力减小,制动缸压力推动均衡 部活塞下移,制动缸放气缓解。
3、制动保压作用
(1)由于制动管与滑阀室压力平衡,截断 了压力风缸向容积室的充气。
(2)由于压力平衡,均衡部关闭了副风缸 向制动缸的气体通路,制动缸保压。
制动管保压 主阀上下压力平衡;容积室风压 工作风缸平衡 容积室 制动缸平衡
(3)自动补风作用:
当制动缸因漏泄等原因压力下降时,均衡活 塞上侧的压力下降,均衡活塞两侧作用力失 去保压位的平衡,均衡活塞下侧的容积室压 力推均衡活塞上移,重新顶开均衡阀使副风 缸向制动缸充气。当制动缸压力恢复到与容 积室压力的重新平衡,均衡阀再—次关闭, 实现了制动力不衰减的性能。
电空制动采用五线制,即常用制动线、缓解线、保压线(备与 104电空混编时用) 、紧急制动线、负线.
图1-3 F8型电空制动机的接线
(三)F8型空气分配阀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制动、缓解特性: 减少制动时列车纵向冲动:
列车制动时,前后部车辆可达到同步作用,不受空 气制动波速传递时间的限制,因此,大大减少了制动时 的列车纵向冲动,特别是紧急制动时的列车纵向冲动 较空气制动减少了27%以上,列车纵向冲击加速度减 少到与常用制动时相同的水平,对改善列车平稳性发 挥了重要作用.
1.1.2.保压作用 (1)制动保压
列车管停止减压后,制动缸压强上升到工作风缸作用 于主活塞的向上的力与列车管及制动缸压强产生的向下的 力三者平衡(即P制+ P列=P工)时,在平衡阀弹簧7的作用下, 平衡阀下移,关闭阀口,停止了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使制动 缸压强保持一定值,主阀即处于制动保压状态.

104型分配阀结构原理图

104型分配阀结构原理图

104型分配阀一、构造(一)中间体铸铁制成的安装座,吊装在车体底架上。

外有四个安装面,有三个室。

三室容积:管径:L-φ25;F、Z、G-φ19。

1、作用部用途:根据L与G的气压差,推动主活塞上下移动,使分配阀产生充气缓解、制动、保压等动作。

组成:主活塞、滑阀、节制阀、主阀体等。

组成:压板(上鞲鞴)、膜板、活塞(下鞲鞴)、活塞杆、稳定杆、稳定弹簧等。

主活塞上下受L、G气压作用。

根据二者的压力差,带动滑阀、节制阀一起移动,形成各个作用位置。

稳定弹簧,使滑阀动作稳定,保证制动机“稳定性”良好。

(2)节制阀局减联络沟l10(3)滑阀①顶面4孔②底面6孔1沟(103型8孔1沟)充气限制孔g1 充气孔l5 与g1暗通局减孔l6 局减孔l6 上下贯通局减室入孔l7 局减室入孔l7 上下贯通制动孔r1 制动孔r1 上下贯通局减阀孔l8 与l9通局减阀入孔l9 与l8通缓解联络沟d1③滑阀座顶面6孔制动管充气孔l2 制动管局减孔l3 局减室孔ju1局减阀孔z1 缓解孔d2 容积室孔r22、充气部用途:保证G与F能同步增压。

组成:充气活塞、充气阀、充气止回阀等。

(1)充气活塞、充气阀充气中,气压G>F时,充气活塞上移,顶开充气阀,使L向F充气;当气压G=F=L时,弹簧作用,关闭充气阀,L停止向F充气。

(2)充气止回阀防止F的气,向L逆流。

3、均衡部用途:根据R气压的变化,作用活塞上下移动,再通过作用阀,控制Z产生制动或缓解动作。

(作用活塞、作用阀,旧称:均衡活塞、均衡阀)组成:作用阀、作用活塞、缩孔堵Ⅱ。

用途:制动开始时,在第一阶段局减的基础上,形成第二阶段局减通路,使L 的部分气进入Z(50~70kPa),Z得到一个的跃升初压,提高列车的制动波速。

组成:阀杆、膜板、活塞、压圈、弹簧、阀盖等。

局减活塞:通Z,外通D。

局减阀杆:有轴向孔和两个φ3径向孔,与Z连通。

局减阀套:有八个φ1径向小孔。

制动初期,L部分气,由径向小孔进入Z,产生局减作用。

6第3讲104空气制动(新)

6第3讲104空气制动(新)
1.1.2.保压作用 (1)制动保压
列车管停止减压后,制动缸压强上升到工作风缸作用 于主活塞的向上的力与列车管及制动缸压强产生的向下的 力三者平衡(即P制+ P列=P工)时,在平衡阀弹簧7的作用下, 平衡阀下移,关闭阀口,停止了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使制动 缸压强保持一定值,主阀即处于制动保压状态.
(2)缓解保压
(一)104型客车空气分配阀
(一) 构造
104分配阀由中间体、主阀和紧急阀三部分组 成。
中间体用螺栓吊装在车辆底架上,外形呈长方体 形,外部四个立面分别作为主阀、紧急阀安装 座和制动管、工作风缸管、副风缸管、制动缸 管的管座,内部为三个独立的空腔经通道与主 阀座或紧急阀座相关孔连通。只在厂修和必须 更换时才卸下。
四、F8型电空制动机
制动控制系统与指令方式相适应 1、自动空气制动机以制动管减压量作为指令
对应的制动控制部分,只能采用能够感受空 气压力差的制动阀 2、采用电气指令方式的制动控制系统,只能采 用能够识别电气信号的控制装置
3、在自动空气制动机的基础上增加电气指令 控制系统对列车管压力的控制,使各车辆的 列车管的减压增压,各车辆同时动作,加快 列车整体的制动及缓解速度。
产生三个大动作:
由于容积室压力空气排入大气,均 衡活塞下移,均衡活塞杆中心孔顶部 阀口开放,才有制动缸压力空气排入 大气。所以说,制动缸压力受容积室 压力的控制。
2、减压制动作用
(1)压力风缸(工作风缸)空气推动主活 塞上移,压力风缸空气经滑阀孔进入容 积室;
(2)容积室增压,推动均衡部活塞上移, 使副风缸压力空气进入制动缸。
1.2 充气部
作用:充气时根据作用部控制的工作风缸的充气速 度实现控制副风缸的充气速度,也即协调副风缸与 作用部控制的工作风缸的充气速度的一致性。

客车104型空气制动机—客车104型分配阀作用原理

客车104型空气制动机—客车104型分配阀作用原理
紧急活塞被压到上方极限位,使活塞杆顶部密封 圈与紧急阀上盖密贴,制动管压力空气只能经紧 急活塞杆轴向孔缩孔Ⅲ、径向孔缩孔IV向紧急室 充气。缩孔Ⅳ限制了向紧急室的充气速度,防止 了紧急室的过充气。制动管的压力空气同时进入 放风阀弹簧室,抵消安定弹簧室压力空气作用在 放风阀上方的压力,则放风阀依靠放风阀弹簧作 用与放风阀座气:容积室压力空气经滑阀座容积室孔r2、滑 阀缓解联络槽d1及滑阀座缓解孔d2排向大气d3,容积室压力 下降到零。 (4)制动缸排气:容积室排气引起均衡活塞下方的压力下 降。均衡活塞上下侧压力差推均衡活塞下移,使均衡活塞杆 上端口脱离均衡阀,制动缸压力空气→均衡活塞杆轴向孔→ 径向孔d 5→均衡部排气口 d 6→大气,制动缸开始缓解,可 见容积室缓解控制制动缸的缓解。
初充气时,上述缓解气路存在,但因各容器无压力空气,故 排气口均无排气现象。由于104分配阀为二压力机构,所以 只要制动管增压,主活塞均下移至充气缓解位,容积室压力 空气就会排完,制动缸压力空气也随着排完。所以104分配 阀只能一次缓解(直接缓解),而无阶段缓解。
充分缓解位
2.紧急阀作用 在安定弹簧和制动管压力空气共同作用下,
充分缓解位
充分缓解位
制动管充气增压时,压力空气进入中间体后—路经滤尘器进人主阀, 另—路经滤尘网进人紧急阀。
1.主阀作用 制动管压力空气充入主活塞的上腔,主活塞上侧压力增大,主活塞在两 侧压力差的作用下带动节制阀、滑阀下移,到达下方的极端位置,即为 充气缓解位。 (1)工作风缸充气:制动管压力空气经滑阀座上的制动管充气孔、滑 阀上的充气孔,向工作风缸充气,同时到达充气部充气活塞的下方,顶 起充气活塞,通过充气活塞顶杆将充气阀“顶开”。 (2)副风缸充气:制动管压力空气经“吹开”的充气止回阀、“顶开” 的充气阀向副风缸充气。工作风缸的充气通过充气部间接地控制实现了 副风缸的充气。当副风缸压力与工作风缸压力接近平衡时,在充气阀弹 簧作用下,充气阀下移关闭,也就停止了向副风缸充气。增压阀套径向 孔f 5与副风缸相通,作好了紧急增压作用的准备。

铁路客车104型空气分配阀

铁路客车104型空气分配阀

铁路客车104型空气分配阀作者 王乐雨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铁路客车104型空气分配阀构造、作用原理及其维护,重点介绍了104型空气分配阀构造和作用原理,对104型空气分配阀的学习了解将有积极的帮助。

※ ※ ※1概述我国自1865年开始创办铁路以来,在解放以前使用的机车、车辆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制动机是车辆上比较精密的部件,在解放前,非但制动机的设计和制造被认为很神秘而不敢问津,就是维修保养方面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制度和办法;更换用的配件也多依赖进口。

车辆制动机来自各个国家,均为二十年代及二十年代以前的产品,制动机的形式落后而复杂,存在制动波速低,制动灵敏度差,紧急制动作用不可靠,制动力弱,在检修方面需要研磨的金属零件多,检修周期短,并且检修技术要求高等缺点。

解放后,我国铁路科学技术人员虽然对旧型制动机进行了不少的技术改造(如研制成功GK型和GL3型三通阀),但基本性能未变,存在的上述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能满足我国铁路运输迅速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变我国车辆制动机的落好面貌,铁道部在1962年提出研制任务,1965年组织科研、制造、运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始设计并试制103型货车空气分配阀,在1966年至1968年间作完室内静止试验后装车,进行了单车鉴定,耐寒、耐热性能试验,专列和混编试验,以及平道和坡道上运行试验等一系列的专项试验与运行试验,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果。

在这个基础上,紧接着又进行设计和试制104型客车空气分配阀,并在上海、广州两局装车作运用试验。

1973年铁道部在上海召开104型空气分配阀扩大运用会议后,在上海等八局的十七列旅客列车上装用104型分配阀,经过进一步的试验,根据制造、试验、运用中发现的问题,于1974又作了局部修改。

改进后,不仅保留了原结构的优良性能,而且装车检修也比较方便,制造工艺也很大的改进,阀的总重量也大大地减轻了。

铁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机车车辆局和工业局在1975年11月召开会议,对改进后的104型空气分配阀进行了技术鉴定,并经铁道部批准定型生产,在旅客列车上推广使用。

104型分配阀结构原理图概要

104型分配阀结构原理图概要

104型分配阀一、构造(一)中间体铸铁制成的安装座,吊装在车体底架上。

外有四个安装面,内有三个室。

三室容积:管径:L-φ25;F、Z、G-φ19。

1、作用部用途:根据L与G的气压差,推动主活塞上下移动,使分配阀产生充气缓解、制动、保压等动作。

组成:主活塞、滑阀、节制阀、主阀体等。

组成:压板(上鞲鞴)、膜板、活塞(下鞲鞴)、活塞杆、稳定杆、稳定弹簧等。

主活塞上下受L、G气压作用。

根据二者的压力差,带动滑阀、节制阀一起移动,形成各个作用位置。

稳定弹簧,使滑阀动作稳定,保证制动机“稳定性”良好。

(2)节制阀局减联络沟l10(3)滑阀①顶面4孔②底面6孔1沟(103型8孔1沟)充气限制孔g1 充气孔l5 与g1暗通局减孔l6 局减孔l6 上下贯通局减室入孔l7 局减室入孔l7 上下贯通制动孔r1 制动孔r1 上下贯通局减阀孔l8 与l9内通局减阀入孔l9 与l8内通缓解联络沟d1③滑阀座顶面6孔制动管充气孔l2 制动管局减孔l3 局减室孔ju1局减阀孔z1 缓解孔d2 容积室孔r22、充气部用途:保证G与F能同步增压。

组成:充气活塞、充气阀、充气止回阀等。

(1)充气活塞、充气阀充气中,气压G>F时,充气活塞上移,顶开充气阀,使L向F充气;当气压G=F=L时,弹簧作用,关闭充气阀,L停止向F充气。

(2)充气止回阀防止F内的气,向L逆流。

3、均衡部用途:根据R气压的变化,作用活塞上下移动,再通过作用阀,控制Z产生制动或缓解动作。

(作用活塞、作用阀,旧称:均衡活塞、均衡阀)组成:作用阀、作用活塞、缩孔堵Ⅱ。

用途:制动开始时,在第一阶段局减的基础上,形成第二阶段局减通路,使L 的部分气进入Z(50~70kPa),Z得到一个的跃升初压,提高列车的制动波速。

组成:阀杆、膜板、活塞、压圈、弹簧、阀盖等。

局减活塞:内通Z,外通D。

局减阀杆:有轴向孔和两个φ3径向孔,与Z连通。

局减阀套:有八个φ1径向小孔。

制动初期,L部分气,由径向小孔进入Z,产生局减作用。

103型及104型分配阀

103型及104型分配阀
紧急制动排气作用制动管紧急减压紧急活塞下方安定弹簧室压力迅速下降紧急室压缩空气经限孔l1向制动管逆流速度远小于制动管减压速度紧急活塞稍压缩安定弹簧下移紧急活塞杆顶部密封圈离开紧急阀上盖使紧急室压缩空气经紧急活塞杆顶部密封圈与阀盖的大间隙一l1向制动管逆流该逆流量仍远不能补偿制动管的减压量故在紧急活塞上下两侧迅速形成压力差紧急活塞压缩安定弹簧下移使紧急活塞杆底端面与放风阀接触此时紧急室只能经l1l1向制动管逆流
(4)局减阀 (4)局减阀 其功用是在第二段局部减压时,将制动管的部分压缩空气送 其功用是在第二段局部减压时,将制动管的部分压缩空气送
人制动缸,使制动管产生局部减压,确保后部车辆迅速产生 人制动缸,使制动管产生局部减压,确保后部车辆迅速产生 制动作用,以提高制动波速,缓和列车纵向冲动,改善制动 制动作用,以提高制动波速,缓和列车纵向冲动,改善制动 性能,并缩短制动距离。 性能,并缩短制动距离。
(1)作用部 (1)作用部 其功用是根据制动管与压力风缸之间产生的不同的空气压 力差,产生相应的动作,实现制动机产生充气、局部减压、 力差,产生相应的动作,实现制动机产生充气、局部减压、 制动、保压、缓解等作用。 制动、保压、缓解等作用。 作用部构造由主活塞压板螺母、主活塞压板、主活塞膜板、 作用部构造由主活塞压板螺母、主活塞压板、 主活塞膜板、 密封圈、主活塞、滑阀、滑阀弹簧及滑阀弹簧销、节制阀、 密封圈、主活塞、滑阀、滑阀弹簧及滑阀弹簧销、节制阀、 节制阀弹簧、主活塞杆、稳定杆、稳定弹簧、稳定弹簧座、 节制阀弹簧、主活塞杆、稳定杆、稳定弹簧、稳定弹簧座、 挡圈、滑阀座等组成. 挡圈、滑阀座等组成.
(7)减速部(103型) (7)减速部(103型 减速部(103 安设在主阀下盖内,其功用是根据制动管增压速度的不同, 安设在主阀下盖内,其功用是根据制动管增压速度的不同, 控制主活塞下移的行程,产生不同的充气缓解作用。减速部 控制主活塞下移的行程,产生不同的充气缓解作用。减速部 由减速弹簧、减速弹簧套、主阀下盖及密封圈等组成。 由减速弹簧、减速弹簧套、主阀下盖及密封圈等组成。 (8)空重车调整部(103型) (8)空重车调整部(103型 空重车调整部(103 空重车调整部的功用是利用人工调整其空重车位置,使得重 空重车调整部的功用是利用人工调整其空重车位置,使得重 车位得到较大的制动缸压力,具有足够的制动力;而空车位 车位得到较大的制动缸压力,具有足够的制动力;而空车位 得到较小的制动缸压力,防止空车滑行而影响制动效果,擦 得到较小的制动缸压力,防止空车滑行而影响制动效果, 伤车轮踏面,并减轻列车纵向冲击力。 伤车轮踏面,并减轻列车纵向冲击力。

104型分配阀

104型分配阀


2、结构:由紧急阀上盖、紧急活塞杆、密封圈、紧急活塞、
紧急活塞膜板、紧急活塞压板、密封圈、压板螺母、安定弹簧、
放风阀座、紧急阀体、排气保护罩、排气垫铆钉、滤尘网、放风
阀、放风阀弹簧、放风阀导向杆、密封圈、放风阀套、密封圈、
紧急阀下盖等组成。
▪ 限孔Ⅲ--限制紧急室向列车管的逆流速度。
▪ 限孔Ⅳ--限制紧急室的充气速度。
▪ g1一充气限孔,与l4、l5相通。
▪ C、滑阀座:
▪ l2——制动管充气用孔,通制动管L。 ▪ l3——制动管局部减压用孔,通制动管L。 ▪ r2——容积室孔。 ▪ Ju1——局减室孔,通局减室。 ▪ Z1——局减阀孔,通局减阀。 ▪ d2——缓解孔,通大气。


2、充气部
▪ (1)用途:其功用是充气时根据作用部控制的压力风缸的充气速 度实现控制副风缸的充气速度,也即协调副风缸与作用部控制的 压力风缸的充气速度的一致性。
▪ 第六章
104型分配阀
▪ 第一节 104型分配阀结构特点及作用原理
▪ 一、103型及104型分配阀的结构特点
▪ 1、间接作用方式

增设压力风缸、容积室、均衡部和充气部,由压力风缸控制
副风缸的充气,由容积室控制制动缸的充、排气。
▪ 2、两种压力控制的膜板滑阀结构

采用制动管与压力风缸两种压力控制主活塞,便于与三通阀
▪ 4、局减阀
▪ (1)用途:其功用是在第二段局部减压时,将制动管的部分压 缩空气送入制动缸,使制动管产生局部减压。
▪ (2)结构:由局减阀套、局减阀、密封圈、局减膜板、局减活 塞、压圈、局减活塞螺母、局减阀弹簧、局减阀弹簧垫、毛毡、 局减阀盖等组成。
▪ 5、紧急增压阀

104型分配阀结构原理图

104型分配阀结构原理图

104型分配阀一、构造(一)中间体铸铁制成的安装座,吊装在车体底架上。

外有四个安装面,内有三个室。

三室容积:(二)主阀1、作用部用途:根据1与6的气压差,推动主活塞上下移动,使分配阀产生充气缓解、制动、保压等动作。

组成:主活塞、滑阀、节制阀、主阀体等。

2-紧各心阀(1)主活塞组成:压板(上鞲鞴)、膜板、活塞(下鞲鞴)、活塞杆、稳定杆、稳定弹簧等。

主活塞上下受L、G气压作用。

根据二者的压力差,带动滑阀、节制阀一起移动,形成各个作用位置。

稳定弹簧,使滑阀动作稳定,保证制动机“稳定性”良好。

局减联络沟110②底面6孔1沟充气孔15局减孔16局减室入孔17上下贯通制动孔ri局减阀孔18局减阀入孔19(2)节制阀 ⑶滑阀①顶面4孔 充气限制孔g1 局减孔16 局减室入孔17 制动孔ri (103型8孔1沟) 与g1暗通 上下贯通 上下贯通 与19内通与18内通 -1缓解联络沟di③滑阀座顶面6孔制动管充气孔12 制动管局减孔13 局减室孔ju1局减阀孔zi 缓解孔d2 容积室孔r22、充气部用途:保证G与F能同步增压。

组成:充气活塞、充气阀、充气止回阀等。

(1)充气活塞、充气阀充气中,气压6>尸时,充气活塞上移,顶开充气阀,使L向尸充气;当气压G = F = L时,弹簧作用,关闭充气阀,L停止向尸充气。

, (2)充气止回阀防止尸内的气,向L逆流。

图5 -8 1。

4 .型分配阀充气部1 一•充气阀体内一充气浏弹簧;3—充气冏(425橡胶夹心阀)必一充气阀座户一加5密局圈;6一充气活塞顶杆)-充气活塞然一充气膜根25S}:9一膜板垫;10一取5密封圈;11一•主阔上盖;1之一充气自可假盍:13—树0室划圈;14一充气止回阀弹黑45一充气上回阀{奴5栋胶夹心圈);16―充G止回周居.% 3、均衡部用途:根据区气压的变化,作用活塞上下移动,再通过作用阀,控制2产生制动或缓解动作。

(作用活塞、作用阀,旧称:均衡活塞、均衡阀)组成:作用阀、作用活塞、缩孔堵II。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

第五章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103型及104型分配阀是我国于1965年开始,针对三通阀的结构和性能不能适应铁路运输的发展需要,由铁道郡科学研究院与齐齐哈尔车辆工厂研制的新型货车、客车车辆制动分配阀。

以其结构性能的较先进性作为三通阀的取代品。

第一节 104型、103型分配阀结构特点及作用原理104型及103型分配阀分别于1975年和1978年先后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并批准定型生产。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新造客货车辆或改造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均由分配阀取代了三通阀。

一、103型及104型分配阀的作用、结构特点(一)二种压力控制:为了适应与旧型制动机无条件混编,采用压力风缸及制动管的两种压力控制作用,以相当于三通阀的副风缸及制动管的两种压力控制。

即依靠制动管压力变化引起与压力风缸的压力差来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制动机的充气缓解、减速充气和减速缓解、常用制动、制动保压和紧急制动等基本作用,便于司机按传统习惯进行列车制动机各作用性能的操纵,并满足在考虑提高性能的同时能使各作用压力、时间参数等方面巧三通阀相协调,以保证与旧型制动机的混编。

(二)间接作用方式:三通阀采用直接作用方式,这样的结构比较简单,缺点是一种型号的三通阀只能与固定尺寸的制动缸和副风缸配套使用,且无自动补风作用。

分配阀采用了间接作用方式,即在结构上增设了压力风缸、容积室和均衡部,在作用上用制动缸的压力变化控制分配阀的作用。

充气时,由压力风缸的压力控制副风缸的充气,制动时,压力风缸压缩空气进入有固定容积的容积室,再通过均衡部由容积室的压力控制制动缸的压力。

(三)采用分部作用方式:常用制动与紧急制动作用分开,专设一紧急阀控制紧急制动作用。

(四)采用膜板——滑阀结构:1、客车104型和货车103型分配阀各零部件尽量地做到了统一互换,通用件多,减少了零件的规格,使制造和检修均较方便。

2、除采用S形和其他形式的橡胶膜板代替金属活塞环结构以外,大量采用橡胶夹心阀和各种0形橡胶密封圈来代替金属密封件,从而减少了工作阻力,并减小了金属件的磨耗,减轻了研磨工作量。

车辆制动2(104,103,F8)

车辆制动2(104,103,F8)

2015-1-13
一. 103型分配阀的组成 1.减速部 2.空重车调整部 3.紧急二段阀
第二章 客货车辆空气制动机 第四节 103型空气制动机
2015-1-13
二. 103型分配阀的作用原理 第二章 客货车辆空气制动机 1.减速充气缓解位 第四节 103型空气制动机 ①L→l12→l2→l4→g1→G、充气膜板下方; ②L→l11→顶开止回阀→打开的充气阀→F、均衡鞲鞴上侧、增压阀四周; ③L→紧急鞲鞴下侧→Ⅲ→Ⅳ→紧急室 ④L→紧急鞲鞴下侧→放风阀导向套下方 ⑤R→r→紧急二段阀→r2→d1→Ф 1.0→d4→d2→d3→Ex ⑥均衡鞲鞴下方→r4→r5→R→⑤ ⑦Z→z→z3→d5→d6→EX ⑧L→l12→l3→l6 ⑨l7→ju1→Ju、Ⅰ
2015-1-13
二. 103型分配阀的作用原理 5.紧急制动位 ⑶紧急二段 ②G→r1→r2→紧急二段阀 →r6→r→R→r5→r4→均衡鞲鞴下 方; ③F→打开的均衡阀→z3→Z、z4、Ⅱ→ 均衡鞲鞴上侧 ④紧急室→Ⅲ→Ⅴ→打开的放风阀→大 气
第二章 客货车辆空气制动机 第四节 103型空气制动机
第二章 客货车辆空气制动机 第五节 F8型空气制动机
2015-1-13
三. F8型分配阀的工作原理 4.阶段缓解保压位
第二章 客货车辆空气制动机 第五节 F8型空气制动机
2015-1-13
三. F8型分配阀的工作原理 5.紧急制动位
第二章 客货车辆空气制动机 第五节 F8型空气制动机
2015-1-13
2015-1-13
二. 104型分配阀的作用原理 第二章 客货车辆空气制动机 4.紧急制动位 第三节 104型空气制动机 ⑴第一阶段局减 ①L→l12→l3→l6→l10→l7→ju1→Ju、Ⅰ ⑵第二阶段局减 ①L→l12→l3→l8→l9→z1→z2→局减阀套四周8个径向小孔→局 减杆上两个径向孔→局减阀中心孔→制动缸; ②G→r1→r2→r3→R→r5→r4→均衡鞲鞴下方; ③F→打开的均衡阀→z3→Z、z4、Ⅱ→均衡鞲鞴上侧 ④F→增压阀→r3→r→R→r5→均衡鞲鞴下方 ⑤紧急室→Ⅲ→Ⅴ→打开的放风阀→大气

分配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解析

分配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解析

分配阀根据列车管内的压力变化来控XXX用风缸的充气和排气,并通过变向阀,作用阀的作用来实现机车的制动,保压或缓解。

分配阀在空气制动机中的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一样,如果一旦发生故障,则整个车辆空气制动机的作用就会完全失效,行车安全就没有保证。

分配阀(图1)分配阀的构造104 型空气分配阀由主阀、紧急阀和中间体三部分组成,主阀和紧急阀都是用螺栓与中间体连接。

中间体用螺栓安装在车底架上。

中间体中间体用铸铁铸成,外形呈长方体形,外部四个立面分别作为主阀、紧急阀安装座和制动管、工作风缸管、副风缸管、制动缸管的管座,内部为三个独立的空腔经通道与主阀座或紧急阀座相关孔连通。

中间体上紧急阀安装座在靠车体的外侧面,与紧急阀安装座相邻的右侧面为主阀安装座,与紧急阀安装座相邻的左侧面上方管座为工作风缸连接管座,下方为制动管连接管座,另一个侧面上方管座为副风缸连接管座,下方为制动缸连接管座。

中间体内有三个空腔,靠紧急阀安装座侧的上角部为1.5L的紧急室,下角部为0.6L的局减室,另有占中间体很大容积(3.8L)的容积室。

中间体主阀安装座面的列车管通路L上设有过滤性能、机械性能优越的杯形滤尘器。

中间体各通路及外形图(图2)主阀主阀是分配阀的心脏部件,它根据制动管不同的压力变化,控制制动机实现充气、缓解、制动、保压等作用。

主阀由作用部、充气部、均衡部、局减阀部、增压阀部等五部分组成。

主阀分解结构外形图(图3)紧急阀紧急阀是专为改善列车紧急制动性能而独立设置的。

动作、作用不受主阀部的牵制和影响。

紧急阀的功用是在紧急制动减压时,产生强烈的制动管紧急局部减压,加快制动管的排气速度,提高列车制动机紧急制动的灵敏度及可靠性,提高紧急制动波速,改善紧急制动性能。

紧急阀由紧急阀上盖、紧急活塞杆、密封圈、紧急活塞、紧急活塞膜板、紧急活塞压板、压板螺母、安定弹簧、放风阀座、紧急阀体、排气保护罩垫、排气垫铆钉、滤尘网、放风阀(橡胶夹心阀)、放风阀弹簧、放风阀导向杆、放风阀套、紧急阀下盖等组成。

104型分配阀主阀作用原理

104型分配阀主阀作用原理

104型分配阀主阀作用原理初充气在车辆各风缸都没有压力空气的时候,通过列车管给工作风缸和副风缸充气,叫初充气。

列车管压力空气通过中间体进入主阀L孔,到达增压阀上腔L12,L12处有三个空气通路。

一路经阀体暗道进入滑阀座L2孔;第二路经阀体暗道进入滑阀座L3孔;第三路经阀体暗道进入主阀与上盖安装面的L1孔,再经过上盖暗道到达主活塞上腔,使主活塞下移,直至主活塞下压板贴紧在阀体上,之后压力空气经上盖暗道、上盖与充气部接触面的L11孔、充气部暗道到达止回阀下部。

主活塞的移动带动节制阀、滑阀移动,使滑阀上的L5孔对正滑阀座上的L2孔,L6孔对正滑阀座上的L3孔,节制阀与滑阀上表面节制阀座G1孔露出,与作用部腔体相通,L6孔与L7孔被节制阀遮盖,这样,到达滑阀座L3孔的压力空气进入滑阀L6孔被节制阀遮盖,为第一阶段局部减压做好准备。

到达滑阀座L2孔的压力空气进入滑阀L5孔,经阀体暗道到达滑阀上表面节制阀座的G1孔,进入作用部腔体,再经作用部腔内G2孔进入阀体暗道,在阀体内分为两路。

一路经过主阀安装面的G孔,给工作风缸充气;一路经阀体与上盖安装面的G3孔进入充气膜板下部。

当压力达到一定后,推动充气膜板变形,充气膜板推动充气活塞克服充气弹簧弹力,顶开充气阀。

前期到达止回阀下部的空气在压力达到一定后,克服止回阀弹簧弹力,顶开止回阀,进入止回阀上侧F1孔,再经充气部暗道,到达充气阀上侧F2孔,沿打开的充气阀与充气阀座间隙进入充气膜板上侧,再经充气部暗道,主阀上盖暗道,主阀与上盖面的F3孔进入阀体暗道,在阀体内分为三路。

一路经阀体暗道到达主阀安装面的F孔,给副风缸充气;第二路经阀体暗道到达均衡部腔内,均衡阀与均衡阀密封圈之间F4;第三路经阀体暗道到达增压阀套外侧环形间隙F5,再经增压阀套8个镜像小孔进入增压阀套腔内,增压阀两个密封圈之间。

这样,副风缸和工作风缸都开始充气,在一定的时间后,工作风缸和副风缸都充至定压后,止回阀上下压差失去,止回阀被止回阀弹簧压回到止回阀座上,充气膜板上下压差失去,充气活塞受重力作用回落到初始位置,充气阀被充气弹簧压回到充气阀座上,关闭了列车管到副风缸的通路,充气结束。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文档资料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文档资料
向中心孔。 ②制动缸→作用活塞杆上轴向及径向中心孔→大气,使制动机缓解。 综上所述: 副风缸充气速度由压力风缸的充气速度通过充气部动作来控制;制动缸压力的缓解作
用是由容积室的缓解作用通过均衡部动作来控制实现的。
4
(b)104/103型分配阀减压制动 位示意图
1-主活塞 2-滑阀 3-节制阀 4-作用阀 5-作用活塞 6-充气膜板 7-充气活塞 8-充气阀
104/103分配阀制动缸可实现自动补风作用,实现了制动力
不衰减等能.103分配阀设有空重车调整部.
1
104型、103型分配阀结构特点
(三)采用分部作用形式 104/103分配阀设有专门紧急阀控制紧急制动作用,而
常用制动时靠主阀动作来实现.怎样提高了紧急制动波速, 改善了紧急制动性能. (四)膜板滑阀结构
下移,到达充气缓解位,形成充气通路。 2.通路 (1)充气通路 ①制动管→滑阀充气孔→压力风缸。 压力风缸空气进入充气膜板下方,推动充气膜板和充气活塞上移打开充气阀。 ②制动管→顶开充气止回阀→副风缸。 (2)缓解通路 ①容积室→滑阀、滑阀座孔路→大气。 容积室压力下降后,作用活塞被制动缸压力推动向下移,露出作用活塞杆上轴向及径
9-充气止回阀 10-作用阀弹簧
5
(二)制动作用[参见图5-1(b)]
1.形成 制动时,制动管减压,压力风缸压力空气推动主活塞1带动节制阀3、滑 阀2上移,到达制动作用位,形成制动通路。 2.通路
(1)压力风缸→滑阀制动孔、滑阀座容积室孔→容积窒。 压力风缸的压力空气推动推动作用活塞上移,推开作用阀。 (2)副风缸→作用阀与座的间隙→制动缸,形成制动作用。 综上所述: 制动缸的增压制动是由容积室的增压制动通过均衡部动作来控制实现的。
6

第五章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 ppt课件

第五章  104型及103型分配阀  ppt课件

PPT课件
17
作用部分解
PPT课件
18
104型分配阀、滑阀座、节制阀上的孔路
滑阀由滑阀弹簧压紧
在滑阀座上,并嵌入于
主活塞杆上、下两肩
之间,滑阀与主活塞两肩
之间有4MM间隙 ,滑 阀与主活塞单向行程

相差4MM,主活塞带动
滑阀上下移动,配合节制
阀实现:充气、缓解、局
部减压和制动作用.
滑阀、滑阀座、节制 阀上的气路孔代号书 112页说明,请同学们 看一下,记一下.
L→l→l3→l8→l9→z1→z2→z3→z→Z.
当Z压力达50~70kpa时,二段局部减压结束.
(3)容积室充气
G→g→g2→r1→r2→紧急增压阀下部r3→r→R→r5→r4→顶起作用活塞推开作 用阀.
(4)制动缸充气

↗→z→Z
F→f→f4→作用阀口→z3→z4

↘→缩孔Ⅱ→作用活塞上部
PPT课件
19
2. 104分配阀充气部
充气阀部由:充气阀弹簧2.充气阀3.(Φ25橡胶夹心阀).充气活塞7.充气膜板 8.(Φ58).膜板垫9.充气阀体1.主阀上盖11等组成.用途是:充气时根据作用部 控制的压力风缸的充气速度控制制动管向副风缸充气的充气速度,即协调 副风缸与作用部控制的压力风缸充气速度的一致性.
PPT课件
39
PPT课件
40
(二)作用部第一阶段局部减压通路
L→l→l3→l6→l10 →l7→ju1→ju→Ju→ju→缩孔Ⅰ → D(列车管风压排大气)
PPT课件
41
第一阶段 局部减压
PPT课件
42
(三)作用部制动及第二阶段局部减压通路

挂网104型分配阀充气缓解作用(精)

挂网104型分配阀充气缓解作用(精)

93- 3
二、104型分配阀的作用(一)充气缓解位
(3)向J充气(单车,35~55秒)
L增压→中间体→紧急阀→缩孔Ⅲ→缩孔Ⅳ→J。 └→放风阀导向杆下方, 协助关闭放风阀。
93-R缓解
R气→增压阀下方→滑阀上缓解联络沟→R排气口→D;
同时,作用活塞下方气→回流R→沿着R缓解通路→D。 作用活塞下移复位,为Z缓解做准备。
L增压→中间体→主阀→ ┌→顶起充气止回阀。 增压阀上方→主活塞上方→压下主活塞,形成充缓位。 └→滑阀→滑阀室→充气活塞下方,顶起充气阀。 (充气孔l5) └→中间体→G
93- 2
二、104型分配阀的作用(一)充气缓解位
(2)向F充气(单车,比G慢10~20秒)
L增压→中间体→主活塞上方→充气止回阀→充气阀 ┌→中间体→F。 →主阀体→作用阀上方,等待制动作用。 └→增压阀套外侧,等待紧急制动作用。
93- 5
二、104型分配阀的作用(一)充气缓解位
作用阀杆上方的气→┒ Z的气→均衡部→作用阀下方→作用活塞杆轴向孔→ 作用活塞上方气→缩孔堵Ⅱ→┚ 径向孔→Z排气口→D。
(5)Z缓解
93- 6
二、104型分配阀的作用
(一)充气缓解位 1、初充气
L增压,向“全空”的F、G、J充气。
2、再充气
制动后,L增压,向“不满”的F、G、 J 充气。同时,R、Z缓解。
L的气→中间体→主阀→···→G、F └→紧急阀 →J
93- 1
二、104型分配阀的作用(一)充气缓解位
(1)向G充气(单车,60~100秒,可达480k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型分配阀
一、构造
(一)中间体
铸铁制成的安装座,吊装在车体底架上。

外有四个安装面,内有三个室。

三室容积:
管径:L-φ25;F、Z、G-φ19。

(二)主阀
1、作用部
用途:根据L与G的气压差,推动主活塞上下移动,使分配阀产生充气缓解、制动、保压等动作。

组成:主活塞、滑阀、节制阀、主阀体等。

(1)主活塞
组成:压板(上鞲鞴)、膜板、活塞(下鞲鞴)、活塞杆、稳定杆、稳定弹簧等。

主活塞上下受L、G气压作用。

根据二者的压力差,带动滑阀、节制阀一起移动,形成各个作用位置。

稳定弹簧,使滑阀动作稳定,保证制动机“稳定性”良好。

(2)节制阀局减联络沟l10
(3)滑阀
①顶面4孔②底面6孔1沟(103型8孔1沟)充气限制孔g1 充气孔l5 与g1暗通
局减孔l6 局减孔l6 上下贯通
局减室入孔l7 局减室入孔l7 上下贯通
制动孔r1 制动孔r1 上下贯通
局减阀孔l8 与l9内通
局减阀入孔l9 与l8内通
缓解联络沟d1
③滑阀座顶面6孔
制动管充气孔l2 制动管局减孔l3 局减室孔ju1
局减阀孔z1 缓解孔d2 容积室孔r2
2、充气部
用途:保证G与F能同步增压。

组成:充气活塞、充气阀、充气止回阀等。

(1)充气活塞、充气阀
充气中,气压G>F时,充气活塞上移,顶开充气阀,使L向F充气;
当气压G=F=L时,弹簧作用,关闭充气阀,L停止向F充气。

(2)充气止回阀
防止F内的气,向L逆流。

3、均衡部
用途:根据R气压的变化,作用活塞上下移动,再通过作用阀,控制Z产生制动或缓解动作。

(作用活塞、作用阀,旧称:均衡活塞、均衡阀)组成:作用阀、作用活塞、缩孔堵Ⅱ。

4、局减阀
用途:制动开始时,在第一阶段局减的基础上,形成第二阶段局减通路,使L 的部分气进入Z(50~ 70kPa),Z得到一个的跃升初压,提高列车的制动波速。

组成:阀杆、膜板、活塞、压圈、弹簧、阀盖等。

局减活塞:内通Z,外通D。

局减阀杆:有轴向孔和两个φ3径向孔,与Z连通。

局减阀套:有八个φ1径向小孔。

制动初期,L部分气,由径向小孔进入Z,产生局减作用。

5、增压阀
用途:紧急制动时上移,使F的部分气直接进入R,增大了R的压力,从而增加了Z的压力。

(可增加Z压力10~15%。


组成:增压阀杆、阀弹簧、阀盖等。

原理:L气压下降→阀杆上移;F与R相通,则F的部分气→R;R气压上升→作用活塞下方气压上升→Z气压上升。

Z压力上升较大,车辆踏面擦伤多,已停用此功能。

(三)紧急阀
用途:紧急制动时,协助加快L排气速度,使紧急制动动作快速、灵敏、可靠。

组成:紧急活塞、安定弹簧、放风阀(阀座、导向杆、弹簧)等。

1、紧急活塞
上通J,下通L。

当二者压力差较大时,下移打开放风阀,使制动机紧急制动。

由活塞杆、活塞、膜板、压板及螺母等组成。

2、安定弹簧
常用制动时,限制紧急活塞下移,保证制动机的安定性良好。

3、放风阀
紧急制动时,将L的气排向D,产生强烈局减。

由阀、阀座、导向杆、弹簧、阀套组成。

4、紧急活塞杆上的三个限速缩孔
(1)轴向中心缩孔Ⅲ,φ1.6 制动时,限制J的气向紧急活塞下方的逆流速度,使常用制动、紧急制动稳定可靠。

缩孔过大,紧急制动不动作;
缩孔过小,制动灵敏度大——安定性不良。

(2)上端径向缩孔Ⅳ,φ0.5
充气时,限制L的气向J的充气速度,防止因过充而发生意外紧急制动。

(3)下部径向缩孔Ⅴ,φ1.2
紧急制动后,限制J的气向D的排放速度,使紧急制动作用安全可靠。

(要求紧急制动后,15秒左右结束排气。

缩孔过大,紧制不彻底,充气缓解纵向冲击过大,易发生断钩;过小,影响再充气时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