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 口 普 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 口 普 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关注人口问题;(3)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人口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2)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封面,引出本课课题《人口普查》;(2)教师简要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人口普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人口普查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进行人口普查实践,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2)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成果,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3)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提高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总结延伸(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2)布置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个人口普查方案;(3)预告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人口普查方案,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分享实践心得,评价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主要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图来展示人口数据。

本单元内容包括:人口普查的定义、人口普查的方法、人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及解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和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人口普查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学会利用统计图来展示人口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定义、方法和过程。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解读技巧。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普查的定义、方法和过程。

2.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人口普查的兴趣。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究人口普查的方法和统计图的绘制。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口普查的相关案例和数据。

2.准备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人口普查的定义、方法、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提问: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人口普查?2.呈现(10分钟)呈现人口普查的相关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方法和过程。

提问:人口普查有哪些方法?是如何进行的?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并绘制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统计图,并解读图表所反映的人口数据。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人口普查》。

本单元主要围绕亿以内的数进行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并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人口普查这一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亿以内的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教学难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2)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认识更大的数的第3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亿以内的数,并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写法。

但是,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并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张表格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让学生思考人口普查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说出亿以内的数,并强调亿以内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亿以内的数,例如100000000,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数方法,逐步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3 人口普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2.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3.能够查找并计算人口普查表格内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2.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

三、教学难点1.能够查找并计算人口普查表格内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人口普查。

那么,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呢?2. 知识讲解1.什么是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国家周期性地对其人口、家庭、房屋、经济活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普遍调查和统计。

2.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1)政府了解人口、家庭、房屋及经济活动等的基本情况(2)政府用于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并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数据(3)数据会被用于编制国家发展计划、统计国家人口结构、估算消费能力和旅游需求。

3.人口普查表格的填写方法在人口普查表格上,我们要填写以下信息:(1)姓名(2)性别(3)年龄(4)出生地(5)是否为户主(6)每户人口数3. 拓展练习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下面的人口普查表格,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是否为户主每户人口数小明男8北京是3小红女7上海否4小刚男8广州否4小芳女7深圳否31.这一表格中共有几个人?本表格中共有4个人。

2.这一表格中有几户人家?共有3户人家,分别为小明一家、小红一家和小刚、小芳一家。

3.这一表格中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本表格中共有2个男孩,2个女孩。

4.每户人口数的平均值是多少?本表格中每户人口数的平均值是3.3人。

4. 练习册上的练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完成本章练习册上15页的练习。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人口普查的总结,要求包括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以及人口普查表格的填写方法。

2.完成本章练习册上15页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能够正确填写人口普查表格。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人口普查这一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利用统计图来表示和解释数据。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的人口普查数据到复杂的人口统计图,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和信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统计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对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统计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知道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解释统计图中的信息。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解释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人口普查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统计知识。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人口普查的相关课件,展示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人口普查数据表格和相关问题。

3.统计图模板:为学生准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模板。

4.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于人口普查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目的和意义,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2.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目的和意义,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2.难点: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实际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口普查的相关案例和数据。

2.准备人口普查的工具和材料,如问卷、记录本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人口普查吗?人口普查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进行人口普查?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人口普查的相关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人口普查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口普查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人口普查的模拟操作。

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社区,让学生扮演普查员的角色,进行实地。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如何进行数据记录等。

4.巩固(5分钟)通过对模拟操作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人口普查》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关于人口普查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它的意义是什么?”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3. 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口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人口普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普查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合作探究环节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例”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教案一、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十万”这个新的计数单位,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在计数器上拨数的过程来体会大数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且结合生活实际从而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掌握含三级的数位顺序表,感受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三级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明确各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图片展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片以及数据,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都是比十万大的数。

师: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大数,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有哪些吗?(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问题)生:比如太平洋的面积、地球上的树木的数量这些都是很大的数。

师:很棒,那我们看一下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大数呢?师:想知道更大的数都包括哪些吗?那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吧!(教师板书:认识更大的数)设计意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大数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更大的数。

出示问题:想一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认识百万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万”这个新的计数单位,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跟老师一起来拨一拨。

(小组合作:先在计数器上拨出十万)师:十万十万地数,在计数器上拨出“900000”。

师:此时十万位再添一个变成了几个十万呢?生:10个十万。

师:十万位上满十应该怎么办呢?生:向百万位进“1”。

师:所以10个十万是多少呢?生:10个十万是一百万。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发现了什么呢?师:十万位左边第一个数位是()位;对应的计数单位是“()”,10个十万是()。

生:是百万位;百万;一百万。

(2)认识千万。

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万。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够建立数学基础,较好地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能够较好地选择误差较小的数据来反映实际情况。

3.能够使用图表等工具,对人口普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得到相应的结论,并展示到分享中。

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人口普查》。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了解人口普查概念、意义以及制作人口普查表的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学习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到相应的结论,并将其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过程
自我导入 (5分钟)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本次课程内容。

学习内容 (30分钟)
1.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10分钟)
通过比较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并明白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制作人口普查表 (15分钟)
引导学生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并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演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3.数据分析和分享 (5分钟)
安排学生对制作好的人口普查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分享方式让学生将所得到的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

总结 (5分钟)
通过对本次课程所学习内容的回顾,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拓展实践
在课后或是下次课程中,可以补充练习,加深学生对人口普查的理解,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评估
可以分别从人口普查概念和使用图示法制作人口普查表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反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本教案是针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人口普查”这一章节所编写的,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该章节内容,让学生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普查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流程;3.能够根据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4.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白板;2.人口普查调查问卷及统计表;3.调查类数据图表。

教学内容和方法1. 引入(5分钟)老师介绍人口普查的概念和作用,例如:人口普查是国家对本国公民人口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指标数据进行的一次全面普查统计,是为制定国家计划、进行社会管理、推进现代化建设等提供重要依据。

2. 呈现数据(10分钟)老师呈现一份关于某城市人口普查数据的调查表,让同学们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给出的数据分析下列问题:1.该城市总人口数是多少?2.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3.18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4.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4. 小结(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分析结果,老师在汇报过程中进行点拨、补充和归纳总结。

5. 练习(20分钟)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巩固本节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运算能力。

课后作业1.阅读数学教材中有关人口普查的内容,总结出人口普查的作用和调查方法;2.根据身边的调查数据(例如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出生地点等),开展一次简单的调查,并用图表展示数据和结论;3.跟随老师的示范,做完教材中与人口普查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此次课堂针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人口普查这一章节展开,通过课前引入、数据呈现、小组讨论、小结和课后练习,全方位展示了人口普查调查方法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方式,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且在小组活动中摸索出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掌握制作条形图和饼图的方法,学会用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
(3)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举例:
-通过实际的人口普查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强调数据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口普查》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数据观念:通过人口普查实例,让学生感悟数据的现实意义,形成数据观念;2.探索能力:在整理和分析数据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3.逻辑思维:通过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4.应用意识:将所学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对应章节为《数据处理》单元中的“人口普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口普查的意义,学会通过简单的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作用;2.学习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和饼图来展示数据;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如何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班级或家庭的人口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人口普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口数据,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计算;3.学生能够通过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解释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教授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3.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将演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介绍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普查?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3.我们在人口普查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步骤二:教授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板书上简单地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统计等。

然后给学生一个实际的例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得出人口普查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步骤三:练习题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题,供他们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如下:假设一个城市共有10000人,其中年龄0-6岁的人有1500人,7-12岁的人有2000人,13-18岁的人有2500人,19-35岁的人有3000人,36岁及以上的人有1000人,那么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有年龄段人口之和为多少?2.19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有多少?3.12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有多少?4.不足19岁的人口数量有多少?5.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分别是多少?步骤四:总结教师在板书上总结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2.在人口普查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口普查?教学评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普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

-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普查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对真实世界的关注。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难点:- 对复杂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

-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 讲解:对统计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

- 练习: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和巩固。

-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学步骤1. 导入: 5分钟- 展示一张人口普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

- 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人口普查的概念。

2. 探究: 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收集和整理一个特定区域的人口数据。

- 学生通过访问家庭、社区等,收集数据。

-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统计表。

3. 讲解: 10分钟- 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

- 演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练习: 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 学生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并讨论其意义。

5. 总结: 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 强调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课后作业-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家庭成员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 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篇1说课内容:《国土面积》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第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三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学习万以上的大数。

《人口普查》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的基础上学习大数的读写。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2.情感与态度:经历自主探索大叔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的能力。

3.解决问题: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的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书的良好习惯。

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我综合运用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x;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掌握人口普查的相关概念;2.学会读写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3.能够正确运用“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进行练习;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2.大数的读写;3.“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练习。

三、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人口普查数据、读数码表、写数码表的教学PPT;3.课堂设备:投影仪、黑板、白板,笔、书,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课堂氛围缓和,问候学生;2.引向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呈现(20分钟)1.讲授“人口普查”的概念,教师出示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所涉及的内容和数据的数量;2.讲授“大数的读写”方法,听写读一些大数让学生加深对读大数的记忆;3.通过“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练习,巩固大数读写;4.教师板书总结,让学生掌握课堂要点。

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计算纸上练习写一些大数;2.让学生跟着教师读数码表,加深记忆;3.让学生在计算纸上练习“写数码表”。

总结(5分钟)1.问答:掌握本节目标的学生自评;2.意义:总结“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知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上教学时长在预计时间内,学生掌握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学会了读写各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能够运用“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进行大数的读写。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对大数读写还不是很熟练,导致练习环节的时间略有偏短,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重点巩固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人口普查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人口普查”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进行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数据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掌握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来展示和分析数据,提高图表阅读和解读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实施
(1)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3)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7.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宣传片,引发学生对人口普查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展示和分析数据,以及运用加减法计算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实践操作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人口普查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口普查》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的定义、人口普查的方法、人口普查的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数据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方法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定义、方法,学会整理和分析人口普查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口普查的定义、方法,数据整理和分析。

2.难点: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实际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普查数据材料,如我国近年来的人口普查数据报告。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展示人口普查数据。

3.准备纸质的人口普查,让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近年来的人口普查数据报告,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普查?为什么需要进行人口普查?2.呈现(10分钟)介绍人口普查的定义、方法,以及人口普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过程。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实际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发纸质的人口普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1)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一、学情分析大数的读写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的大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充分发挥数位顺序表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数位顺序表和分级,对大数进行分析。

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数的存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借助数位顺序表,探究大数的读写方法。

2.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数级...... ___级___级___级...... 千亿位千万位百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亿千万百万万千百十一(个)2.读一读,写一写。

(1)读一读。

4600 ……读作:70010 ……读作:师:说一说,万以内的数怎么读?万以内数的读法:1.在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读一读,写一写。

(2)写一写。

五万零六十……写作:三千九百六十……写作:师:万以内的数怎么写呢?万以内数的写法:1.在写数时,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师:想一想,万以上的数如何来读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数级...... 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2.(1)四千六百;七万零一十(2)50060;3960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授课本例题(1)2010年我明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面部分的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口普查》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方法。

本章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的概念、人口普查表的填写、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人口普查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此外,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知道人口普查的目的。

2.学会填写人口普查表,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2.人口普查表的填写方法。

3.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过程。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写人口普查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人口普查实例,让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如人口普查表、人口普查数据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小组讨论的场地和环境,便于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普查的宣传短片,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核心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小型的人口普查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更大的数---人口普查
【学习主题】掌握亿及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

课堂元素
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表现·环节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例题导析与方法探究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今天我们就
开看看全国各个城市的人口吧。

【主题一:大数的读写】
➢读大数
➢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
➢写大数
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主题二:大发现】
我发现:
读数:
写数:
自学评价:
()☆
师友小对子:
交流与分享
·自学成果等级认

·帮扶检测:
会正确读写大数。

检测型展示
导师就两人小对子
的交流合作成果,进行
双基检效性展示。

☆结合实例读写大
数。

学习共同体
分工与预展
科研组长就本组学
情将本组分为:
板书组:结合展示
方案,规划版面。

预展组:针对规划
的板书内容做好组
内小展示。

过关组:过关“双
基”内容。

方式与方法:
1、在组长的主持下
确定好需要展示的
题目;
2、确定好本组所拓
展的题目;
3、进行展示任务
分工,做好展示前
主题型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
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
倾听,及时补充纠正。

主题:大发现
内容:读法、写法
方法与形式:
1.你是怎么读数
的?
2.你是怎么写数
的?
的准备。

当堂反馈总结归纳环节潜能生暴露—优生修正帮扶—教师点化提升
反馈型展示:填空
0读作:(),读作:()
三千零二十八万六千六百写作:(),五十三万零三十写作:()
一个多位数,它的最高位千万位上是3,十万位是6,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三层级能力达标反馈题自评:师评
基础题:发展题:
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5个千万、5个百万、5个万和5个一。

(2)8个千万、4个万和3个百。

3、试一试,我会读。

(先用竖线分级,再读出来)683596读作:
3598840读作:
9168553读作:
读作:
读作:
读作:提高题:
请你用4个5和3个0,按下面的要求分别组成7位数。

A.三个零都不读。

B.只读一个零。

C.只读两个零。

D.三个零都读出来。

【培辅课】(附培辅单)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反思课】: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