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认识论基础知识巩固清单素材 人教版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认识论基础知识巩固清单素材 人教版

高二哲学常识认识论基础知识巩固清单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主干知识〔必背〕★★★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⑴原理内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发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说的“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⑵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原理⑴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⑵分一: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原理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此点可分为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两个要点来运用〕⑶分二: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逐步增强,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包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

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我们应当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取得更大的成绩。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此原理亦为唯物论原理〕⑴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认识论.doc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认识论.doc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认识论g第}二O教育_资-源网z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认识论(旧人教版)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3)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懂得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理解)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真理(理解)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尤其是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②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就形成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4、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理解)条件:(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

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5、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理解)•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一个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⑴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1)认识要不断深化。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 人教版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 人教版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一、认识1、认识的根本任务(1)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答:(注意: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或低级层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或高级层次。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注意:①这与根本目的是不同的。

)(3)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答:(注意:①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②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性的认识;③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们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或指导作用;④错误的认识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它会使我们的实践更加盲目。

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尤其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⑤一般说来,正确的认识比错误的认识更能指导实践。

)(4)为什么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答:①一个事物的现象、一个规律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变的。

正确的感性认识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此片断,因而这种认识的可靠性和正确性程度就低了;②而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性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它才能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

(5)为什么说“理解要比感觉深刻得多”?答:因为现象是本质和规律的外在表现,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抓住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抓住诸多现象的根据,反过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

所以,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理解比感觉要深刻得多。

(注意:①上述两题答案有一致性,前者侧重于更正确更可靠,后者侧重于更深刻;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如用来分析腐败现象时,不要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这显然把本质搞错了。

又如在分析雷锋精神时,要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否则如果把雷锋精神的实质看成雷锋的某些先进事迹,就不会学好雷锋,还可能认为其已过时了。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人教版)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人教版)

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I.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方法论:要重视精神力量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方法论:要重视规律,按规律办事二、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归宿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真理与谬论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1、对未来充满信心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③事物的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方法论:1、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是不可取的2、坚持适度原则3、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4、重视量的积累(三)矛盾的观点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3、主次矛盾关系(中心、中点、关键、首要、核心、突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4、主次方面关系(性质、本质、主流、大局、方向、分析形势)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四)创新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方法论:1、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II.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⑵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二)人生观、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⑶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哲学认识论主干知识点

哲学认识论主干知识点

哲学认识论主干知识点哲学相识论主干学问点一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实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相识世界的实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根底上能动地相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力以及人们在相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们要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相识本质和规律。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意人的须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缔造美妙的生活。

③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势必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短暂的失败,这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须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制困难,战胜挫折。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为所欲为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实力、方法和身心安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需从客观条件启程,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处理好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敬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需在事物的开展改变中详细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须要必须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相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以敬重客观规律为根底,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驾驭程度。

只有敬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

敬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复习提纲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任务:a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地更好的艺术。

b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思想。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1)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个性);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非总和或简单相加或科学之科学)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不能否认哲学的的指导作用)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 )(1)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非辩证关系)(2)两方面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12页word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12页word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与我们的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人都有,自发形成)哲学是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通过主观努力而形成的)(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用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形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是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这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和),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是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思想(2)*理论(3)“三个代表”【第二单元】★★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6、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怎么做:(1)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专题十三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一)考纲要求1.哲学的内涵;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4.哲学与时代精神5.哲学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7.世界的物质性;8.物质与运动、静止;9.物质运动的规律;10.意识的本质;11.意识的能动作用;1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5.真理及其特点;(二)命题规律考情分析:从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的高频考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认识过程等。

本专题往往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结合在一起命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1)以名人名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素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2)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探索等材料,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以我国航天技术、世界医学重大突破、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背景,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及认识发展的过程等(4)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事例,留意现实生活中认识发展的具体事例。

【例1】(2017·全国Ⅰ卷)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2016·全国Ⅱ卷)在长征途中,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认识论》默写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认识论》默写提纲

世界观 真理的客观性
方法论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努力学习和发展科学 作用。(或认识对实践 理论,充分发挥真理、 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 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 合的原则 活动引入歧途
原理
2、真理 的பைடு நூலகம்性 (特点)
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条件性 坚持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真理的具体性 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 的特点 认识具有无限性 新,在实践中认识 (追求 和发现真理,在实 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的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过程) 理
认识论原理
归纳: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 (或实践决定认识) 与认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识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关系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人教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人教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人教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新人教必修四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2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1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高中政治:主要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主要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必修4

主要哲学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②意识能动性原理: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又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错误意识会阻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从事物的固有联系出发,人们还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二轮复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1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二轮复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教1

考点2、透过现象看本质
1、现象与本质 (1)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个别的、多 变的东西;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事物的 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 东西;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联系: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 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分)马寅初经过 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随着人日形势的发展,实 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 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我 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 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取得成功的实践,只要人们能 够正确对待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够推进认识和实 践的深入发展。(3分)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成功的实践是在无 数次失败的基础上获得的。
因此,笼统地说没有成功的实践是毫无意义的是不科学的。 (1分)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 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 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 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 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 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 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 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 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 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 的历史性转变。

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人教版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人教版第一章自我认识的哲学一、什么是人的自我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是人对自身存在、本质和意义的认识。

它是人类思想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唯物主义的自我认识观唯物主义的自我认识观认为,人的自我认识是建立在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人对自身的认识是通过对外界物质世界的感知、思维和实践活动的反映来实现的。

三、唯心主义的自我认识观唯心主义的自我认识观认为,人的自我认识是建立在主观意识的基础上的。

人的主观意识能够直接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身的精神活动。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自我认识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我认识观认为,人的自我认识既有物质基础,又有主观意识的活动。

人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不断认识自己的精神活动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与变化。

第二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社会意识包括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二、社会存在的内在联系社会存在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意识的特点社会意识的特点主要包括反映性、理论性、指导性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对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的能力。

第三章人的历史地位与社会发展一、人的历史地位的哲学思考人的历史地位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中所占的特殊地位。

人类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二、人的历史地位的哲学评价人的历史地位是正面的,因为人类拥有理性、创造力和自由意志等独特的特征。

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三、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趋势,其中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则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则等。

高二政治哲学下册复习 认识论 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下册复习 认识论 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下册复习认识论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哲学下册复习——认识论二. 具体内容:认识论部分概述:认识论与唯物论、辩证法相比,后者着重讲整个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当然,它的普通原理也适用于对人的认识,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而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着重讲人,哲学要从总体上说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就不能不在这一关系中研究人。

而研究人,首先要明确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与物的区别,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而主观能动性是从哲学高度抓住了人与物的区别,可归纳为“想”和“做”。

人应该怎样正确“做”,不仅要立足于对外部世界的正确了解(世界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也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地把握,人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其中就认识世界而言,根本任务为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从认识的总体来说,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还需要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把认识不断地向前推移,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在了解现象进而分析本质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比如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并且“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就认识的全过程而言,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到底怎样产生,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还需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它是“哲学常识”课教学的归宿,因为前面我们讲述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以及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都以实践为基础的。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目的就是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实践不仅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而且对社会发展也起决定作用,那么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所以知识青年只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哲学常识复习提纲.doc

哲学常识复习提纲.doc

哲学常识复习提纲•、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H寸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C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为什么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答:①一个事物的现象、一个规律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变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此片断,因而这种认识的可靠性和正确性程度就低了;
②而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性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它才能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
3、科学的思维方法
(10)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答:
(注意:①概念、判断、推移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形式,不是思维方法,但要获得概念、判断和进行推理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方法。)
(11)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
答:①运用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
②因为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结而构成的过程,所以,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
答:
(注意:①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②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性的认识;③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们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或指导作用;④错误的认识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它会使我们的实践更加盲目。而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尤其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⑤一般说来,正确的认识比错误的认识更能指导实践。)
(20)践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注意:①由于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所以实践是客观的;②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造房子时“先有设计图,然后再施工”就说明这一点;③这两个特征是统一的,说到底,实践是有意识指导的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沟通了客观和主观的活动;④实践的社会性就是指实践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⑤实践的历史性就是指实践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认识的发展
(7)认识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答:
(注意:①第一次飞跃是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第二次飞跃是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
(8)认识是如何发展的?
答: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认识才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即发展),这是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注意:要与量变质变、普遍性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
(15)什么是合理的科学的想象?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答:
(注意:①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则人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②在思维过程中,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在做题时,无须把两者区分开来,但还是要注意教材两者的典型例子,如仿生学、伽利略的思想实验等就是合理想象的表现,如“一国两制”的提出、司马光砸缸等是逆向思维的表现,所以就是创造性思维;③创新思维也可作创新意识。)
(5)为什么说“理解要比感觉深刻得多”?
答:因为现象是本质和规律的外在表现,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抓住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抓住诸多现象的根据,反过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所以,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理解比感觉要深刻得多。
(注意:①上述两题答案有一致性,前者侧重于更正确更可靠,后者侧重于更深刻;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如用来分析腐败现象时,不要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这显然把本质搞错了。又如在分析雷锋精神时,要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否则如果把雷锋精神的实质看成雷锋的某些先进事迹,就不会学好雷锋,还可能认为其已过时了。)
③扩展是从广度上讲的。由于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整个世界或广度上也是无限的,所以,认识应不断扩展,去认识新的类型、新的领域的事物;
④推移是从进程上讲的。由于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
⑤在做题时,一般无须把它们区分开来,尤其是主观题。但做选择题时,有可能要区分。一般来说,深化往往是对同一领域的认识,而扩展往往是对不同领域的认识,而推移往往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引起人的认识的发展。准确理解它们的差异,就能把它们区分出来。
(9)如何理解认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答:①三者都是认识发展的表现,无论是哪个表现,都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②深化是从深度上讲的。因为复杂事物包含若干个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由于受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每一正确的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所以认识总是一步一步深入下去;
(12)什么是分析?为什么要分析?怎样分析?
答:
(注意:①分析时不能“只分不联”。)
(13)什么是综合?为什么要综合?怎样综合?
答:
(注意:①系统综合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其实是树立全局观念,统筹研究。)
(14)如何把分析和综合统一起来?
答:
(注意:①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但无论怎样,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辩证法,把矛盾分析法作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哲学“认识论”复习提纲
一、认识
1、认识的根本任务
(1)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
答:
(注意: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或低级层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或高级层次。)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注意:①这与根本目的是不同的。)
(3)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6)知识经济朝代,创造能力包括什么?
答:
(17)什么是知识创新?为何要进行知识创新?
答:
(18)如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答:
(注意:①用此内容在回答问题时可结合自己实际来分析。)
二、实践
1、实践的内涵
(19)什么是实践?
答:
(注意:①实践是人特有的;②实践是指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③是指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主观世界。)
(6)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答:
(注意:①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③运用科学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关键;④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也就是“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现象和创造性思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