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管理制度与流程
医嘱执行与监督管理制度

医嘱执行与监督管理制度第二章医嘱执行管理第三条医嘱执行流程1.医生开具医嘱: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开具符合规范要求的医嘱,明确医嘱内容和执行要求。
2.护士接受医嘱:护士收到医生开具的医嘱后,应及时认真阅读,了解医嘱的内容和执行要求。
3.医嘱核对和布置:护士在执行前,应与患者核对姓名、住院号等身份信息,再与医嘱内容和执行要求核对无误后,准备执行。
4.医嘱执行:护士依据医嘱的执行要求,在规定的执行时间内,准确、安全、有效地执行医嘱。
5.医嘱记录:护士执行完医嘱后,应及时将执行情况记录在病例中,包含执行时间、剂量、途径等信息。
6.异常医嘱处理:对于存在疑问或异常的医嘱,护士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核实医嘱要求。
第四条医嘱执行监督1.监督方式:医院设立医嘱执行监督小组,由院内资深医生和护士构成,定期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抽查制度:医嘱执行监督小组依照肯定的比例和随机原则,对科室内的医嘱执行进行抽查。
3.不合格处理:对于医嘱执行存在问题的科室,医嘱执行监督小组将进行认真核查,并及时通知科室负责人,要求整改和改进。
4.巡查制度:医院还设立医嘱执行监督巡查小组,定期对各临床科室的医嘱执行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条医嘱执行的安全措施1.药品管理:医院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包含采购、配送、贮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2.手卫生措施: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在执行医嘱前进行规范的手卫生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身份确认: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务必与患者核对身份信息,确保医嘱执行对象正确。
4.剂量核对:护士在执行医嘱前,要认真核对药物剂量、频次等信息,避开错误发生。
5.医疗器械管理:医院要求科室做好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有效。
第六条培训和考核1.培训要求:医院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嘱执行技能和相关知识,强化操作规范。
2.考核机制:医院设立医嘱执行考核小组,对医护人员的医嘱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订立相应的改进计划。
医嘱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嘱管理制度及流程一、概述医嘱是医生开具的治疗、用药或护理等医疗指示,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
医嘱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严谨的医嘱管理制度及流程对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嘱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嘱管理制度,包括医嘱的开具、执行、审核、调整等各个环节,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二)医嘱管理制度应遵循“五权分离”的原则,即医生开具医嘱,护士执行医嘱,药师审核医嘱并提供药物服务,医务管理人员和质控人员对医嘱进行管理和审核,医疗技术人员协助医疗服务,各自负责,相互配合。
(三)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医嘱管理决策委员会,对医嘱管理的实施进行规范和监督。
(四)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嘱管理制度的评估,及时调整医嘱管理制度,确保医嘱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医嘱管理流程(一)医生开具医嘱1. 医生应严格遵循临床实践指南和规范,合理、科学地开具医疗医嘱,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医生应认真填写医嘱单,清晰表达医疗指示,以及对于过敏史、用药史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二)护士执行医嘱1.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首先核对患者的身份,确认患者的医疗信息。
2. 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的内容和要求执行医疗指示,并及时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
(三)药师审核医嘱1. 药师对医生开具的药物相关医嘱进行审核,包括药物的适宜性、剂量、用药间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2. 药师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对于不合理的药物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医务管理人员和质控人员进行管理和审核1. 医务管理人员和质控人员应对医嘱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对医嘱的执行情况、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2. 医务管理人员和质控人员对医嘱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并对医嘱管理的流程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五)医疗技术人员协助医疗服务1. 医疗技术人员应根据医嘱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医疗技术支持服务,确保医嘱的有效执行。
医嘱管理制度

医嘱管理制度1.医嘱查对(1)处理医嘱应做到双人查对,护士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医嘱。
(2)取消医嘱必须由医生执行和签名。
(3)护士根据医嘱单执行各项医嘱,并签名。
(4)处理电话医嘱时,接听护士先记录医嘱内容并复读,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诵一遍,经下达医嘱的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用过的安薇,必须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5)护士每班查对医嘱(包括医嘱种类、医嘱内容、起始时间、给药方式、给药频率等。
2.医嘱执行(1)及时查询接收电脑医嘱信息,护士对医师开具的医嘱执行前要先核对医嘱种类、医嘱内容、起始时间、停止时间、给药方式、给药频率、药物浓度等,有疑问时及时澄清,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2)医嘱处理遵循先临时医嘱,后长期医嘱的原则。
每班确认所有医嘱在本班内处理完毕。
(3)护士执行临时医嘱后需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
对辅助检查检验等或应由医生执行完成的医嘱内容,护士不需要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出院/转科/死亡应记录时间并签名。
(4)长期医嘱根据医嘱频率按时执行。
长期备用医嘱(Prn)执行后,在电脑内录入临时医嘱,护士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名。
(5)口头医嘱:①口头医嘱仅在病情紧急需即刻处理和/或抢救时才允许。
②护士接收口头医嘱即刻复诵医嘱内容,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需与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以确保用药安全。
用过的安甄,必须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弃去,事后补记医嘱内容。
③在接获电话医嘱时,接听护士需对记录嘱内容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两名护士一起执行。
④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置的内容和时间,事后进行确认并记入护理记录单。
⑤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即刻(6小时内)据实补录医嘱,护士录入实际执行时间并签名。
(6)自动停止的医嘱包括手术/录执行时间并签名。
(8)护士执行输血医嘱时需在输血通知单、医嘱单、血交叉单上双签名,无其他护士时可由在岗医生协助核对并双签名。
医嘱管理制度: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

医嘱管理制度: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1. 引言医嘱是医生对患者诊疗和护理的指示,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医嘱的准确性和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为了规范术前术后医嘱的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制定医嘱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术前医嘱操作流程术前医嘱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手术安排、患者准备和手术风险评估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2.1 手术安排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确定手术日期和手术类型。
2. 医生将手术信息录入医院信息系统,并手术通知单。
3. 手术科室收到手术通知单后,安排手术室、手术器械和术前准备等工作。
2.2 患者准备1. 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确认手术日期和时间,并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事项。
2. 患者按照护士的指导,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饮和清洗等。
3.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
4. 护士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风险评估,确定手术可行性和注意事项。
2.3 手术风险评估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2. 手术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质、合并症、手术难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3. 医生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和注意事项。
3. 术后医嘱操作流程术后医嘱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术后护理、用药指导和康复指导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3.1 术后护理1. 手术结束后,护士接管患者并进行术后护理工作。
2. 护士根据医嘱内容,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等。
3. 护士记录术后护理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3.2 用药指导1. 医生根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用药医嘱。
2. 护士按照医嘱内容,向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
3. 护士记录用药指导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3.3 康复指导1. 医生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康复需要,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医嘱管理制度流程

医嘱管理制度流程1.医嘱的开立医嘱的开立是由医生完成的。
医生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将治疗方案中的医嘱录入计算机系统。
医嘱包括用药、治疗、饮食、护理等内容。
2.医嘱的审核医嘱开立后,需要经过护士的审核。
护士主要负责检查医嘱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包括用药剂量是否正确、是否与患者的病情相符等。
如果发现问题,护士将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要求修改。
3.医嘱的执行医嘱的执行由护士负责。
护士根据医嘱的要求,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接受医嘱中的治疗或护理措施。
对于需要用药的医嘱,护士要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4.医嘱的撤销当医生认为原有的医嘱不再适用或需要修改时,可以撤销或更改医嘱。
医嘱的撤销需由医生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并通知护士。
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医嘱的撤销或修改信息,并相应调整患者的护理措施。
5.医嘱的停止当患者的病情好转或需要转院时,医生可以停止原有的医嘱。
医嘱的停止需由医生完成,并及时通知护士。
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医嘱的停止信息,并停止相应的护理措施。
6.医嘱的转交当患者需要转院或转科时,原科室的医护人员需将患者的相关医嘱和病历资料及时转交给目标科室。
目标科室的医护人员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患者的医嘱,确保顺利进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
7.医嘱的记录医嘱的执行和操作都需要进行记录。
护士要在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上准确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对医嘱的反馈。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的后续诊断和治疗决策非常重要。
8.医嘱的评估和反馈医嘱的执行完成后,医护人员要对医嘱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如果医嘱的效果不佳或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商,以便进行后续的调整和修改。
以上就是医嘱管理制度的主要流程。
通过建立健全医嘱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医院内部的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门诊医嘱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门诊医嘱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医院门诊医嘱管理制度医院门诊医嘱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对门诊患者进行诊疗的指导性文件,是门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程序。
医院门诊医嘱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门诊医嘱的开立、审核、执行、监督和评估等内容,旨在确保门诊医生对患者的诊疗行为符合医疗规范和伦理要求,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门诊医嘱的开立(1)开立医嘱的主体:医院门诊医嘱的开立应由经医院认证的执业医师完成,门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检查结果等综合信息,按照医学指南和规范开出适当的医嘱。
(2)医嘱的填写要求:医院门诊医嘱应采用电子病历系统或书写规范的纸质医嘱单进行填写,必须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码、病情诊断、具体医嘱内容、开立医生签名、开嘱日期等必要信息。
(3)医嘱的执行时间:医院门诊医嘱应明确执行时间和用药方式,避免因不明确引起患者用药错乱或错过用药时间。
2.医嘱的审核(1)医嘱的审核主体:医院门诊医嘱审核主要由药师、护士和医院管理人员共同完成,确保医嘱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审核医嘱的内容:医院门诊医嘱审核应重点审查医嘱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医嘱应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或拒绝执行。
3.医嘱的执行(1)医嘱的执行方式:医院门诊医嘱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指导护士、药师或患者本人执行,确保医嘱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医嘱执行记录:医院门诊医嘱的执行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包括用药时间、剂量、途径、频次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便于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4.医嘱的监督(1)医嘱的监督主体:医院门诊医嘱的监督主要由医院管理人员和质控部门进行,对医生、护士和药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医嘱的执行符合规范和标准。
(2)医嘱的质控:医院门诊医嘱质控应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错误,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二、医院门诊医嘱管理流程医院门诊医嘱管理流程是医院门诊医嘱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包括医嘱的开立、审核、执行、监督和评估等具体步骤。
执行医嘱管理制度

执行医嘱管理制度一、执行医嘱的原则1. 依法依规。
医院必须依法依规执行医嘱,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行事,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合规。
2. 诊断优先。
医护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当首先确保医生诊断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诊误治。
3. 安全第一。
医院应当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控制药品和治疗操作风险,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4. 协作配合。
医护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当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确保患者得到综合的医疗服务。
5. 记录完整。
医护人员在执行医嘱后,要及时做好书面记录,保留数据和医疗记录,方便患者的治疗跟踪和医疗质量的评估。
二、执行医嘱管理流程1. 医生开立医嘱。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开立医嘱,包括药品、治疗等内容,并签字确认。
2. 护士接诊核对。
护士接到医生开立的医嘱后,要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和医嘱内容,确保无误后才能进行执行。
3. 护士执行医嘱。
护士根据医生开立的医嘱内容,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来执行,保证规范、准确。
4. 护士记录并报告。
护士在执行完医嘱后,要及时做好书面记录,保留医疗记录,同时将执行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
5. 医生复核确认。
医生接到护士的汇报后,要及时复核医嘱执行情况,并签字确认,保障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6. 审核监督。
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医嘱执行的审核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三、执行医嘱管理制度的内容1. 医院管理层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执行医嘱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医嘱执行流程。
2. 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执行医嘱的认识和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院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 医院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建立科室之间的工作合作机制,减少信息传递的滞后和失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医院要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参考。
医嘱管理制度

医嘱管理制度1. 引言医嘱管理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效果和医疗安全。
为了规范医嘱的开具、执行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错误发生,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嘱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通过详细阐述医嘱管理的流程、要求以及相关责任制,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医嘱管理制度。
2. 医嘱管理流程医嘱管理流程包括医生开具医嘱、护士执行医嘱、药房发药以及医嘱审核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2.1 医生开具医嘱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准确地开具医嘱。
医嘱应包括内容: -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 医嘱类别:包括药物医嘱、检查医嘱、治疗医嘱等。
- 医嘱内容:清晰、易懂地描述医嘱的具体内容。
- 开嘱日期和时间:记录医嘱的开嘱日期和时间。
2.2 护士执行医嘱护士应按照医生开具的医嘱进行执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执行医嘱时,护士应注意事项: - 仔细核对医嘱的内容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执行正确的医嘱。
- 遵循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及时记录医嘱的执行结果和患者的反应情况,并将记录及时报告给医生。
2.3 药房发药根据医嘱的内容,药房应准确发药并记录相关信息。
药房发药时应注意事项:- 检查医嘱的内容和患者的身份,确保发放正确的药物。
- 遵循药品管理规定,确保药物的存储和发放安全。
- 记录发药信息,包括药物名称、数量、患者信息等。
2.4 医嘱审核医嘱审核环节是为了确保医嘱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嘱审核应包括内容: - 医生对医嘱的审核:医生应仔细审核医嘱的内容,确保医嘱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药师对药物医嘱的审核:药师对药物医嘱进行审核,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
3. 医嘱管理要求为了提高医嘱管理的质量,减少错误发生,是医嘱管理的基本要求:3.1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医嘱医嘱执行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执行,确保医嘱的准确、及时和安全执行。
3.2 医嘱执行记录的完整和准确护士应及时、完整地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包括医嘱执行结果以及患者的反应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护理部医嘱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

护理部医嘱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一、相关制度:1.护理部医嘱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护理部门对医嘱的执行过程和要求,包括医嘱的审核、传达、执行和记录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
该制度还规定医嘱的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流程,以及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方式。
2.护理部医嘱执行评价制度:该制度规定了护理部门对医嘱执行情况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并建立相应的纠错机制。
通过定期的医嘱执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医疗质量。
3.医嘱异常处理制度:该制度明确处理医嘱异常情况的步骤和流程。
当医嘱存在疑问、错误或者不适当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将问题报告给护士长或相关负责人,在得到解决之前不能随意更改医嘱执行。
二、工作流程:护士长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查看医生下达的医嘱,对医嘱进行审核。
审核包括:医嘱执行时间是否合理、医嘱内容是否明确、医嘱与患者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等。
审核合格的医嘱可以传达给护理人员。
2.医嘱传达:护士长将审核通过的医嘱传达给具体的护理人员。
护士长会将患者相关的信息(如患者姓名、床号、过敏史等)以及医嘱内容告知护理人员,并确认护理人员是否理解并接受任务。
3.医嘱执行: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的要求和时间节点进行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认真对待,保证医嘱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遇到不适当或有疑问的医嘱,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报告。
4.医嘱记录:护理人员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执行时间、执行阳性、不良反应等信息。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感觉变化等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随时调整医疗计划。
5.异常医嘱处理:如果在医嘱执行过程中发现医嘱存在问题或异常,护理人员需要立即与医生沟通并报告异常情况。
在得到医生的指示前,不能更改医嘱执行。
6.医嘱执行评价:护理部门定期对医嘱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护理人员对医嘱的理解程度以及医嘱执行中的问题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改进医嘱管理制度和提高医疗质量。
医嘱管理制度

医嘱管理制度
医嘱管理制度是指医院或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防止因医嘱的错误或不规范造成患者的伤害。
1. 医嘱开具和执行:明确医嘱的开具和执行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医生开具医嘱的时间、方式等,以及护士执行医嘱的要求、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医嘱审核和核对:规定医嘱审核和核对的程序和环节,包括医生对自己开具的医嘱进行审核和核对,以及其他医生或护士对医嘱进行审核和核对的要求。
3. 医嘱传达和沟通:规定医嘱的传达和沟通方式,确保医嘱能够准确传达给执行医生或护士,并且能够及时沟通医嘱的细节和相关注意事项。
4. 医嘱执行的记录和追踪:要求护士在执行医嘱后及时记录执
行情况,并建立医嘱执行的追踪机制,确保医嘱的执行情况能够得
到监控和追溯。
5. 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规定医嘱执行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
报告和处理程序,包括如何识别、记录和报告不良事件,以及如何
进行事故调查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医嘱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降低医疗
事故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也能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的信誉和竞争力。
医嘱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医
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制度要求,要不断加强对制度的培训和宣传,
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医嘱管理制度: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

医嘱管理制度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1. 引言医嘱管理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医嘱管理制度中,规范术前术后医嘱操作流程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2. 术前医嘱操作流程2.1 患者信息确认在开始术前医嘱操作前,首先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等。
确保患者的身份正确,以避免出现患者信息混淆带来的医疗风险。
2.2 术前准备医嘱录入根据术前准备的具体要求,录入相应的医嘱。
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清洁肠道、静脉抗生素预防等医嘱。
在录入过程中,要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医嘱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3 医嘱审核和审批录入医嘱后,需要经过医嘱审核和审批流程。
医嘱审核由医生负责,核对医嘱内容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
审批则由主治医生最终确认,确保医嘱操作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4 医嘱执行和记录医嘱执行是医嘱操作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医护人员按照医嘱的要求给予患者相应的术前准备,包括通知患者禁食禁水的时间、清洁肠道的操作等。
在执行过程中,要仔细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包括患者的反应和相关的观察结果。
3. 术后医嘱操作流程3.1 术后护理计划制定在术后医嘱操作前,需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饮食指导等。
护理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护理。
3.2 术后医嘱录入和审核根据护理计划的要求,录入相应的术后医嘱。
在录入过程中,需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其准确和合理。
3.3 医嘱执行和记录术后医嘱的执行和记录同样十分重要。
医护人员应按照医嘱要求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反应和观察结果。
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医嘱操作的注意事项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手术类型,避免信息混淆导致医疗风险。
经过核对的医嘱,应进行相应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核心医疗制度 4 医嘱制度

核心医疗制度 4 医嘱制度核心医疗制度 - 医嘱制度一、概述医嘱制度是核心医疗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疗机构内部规范医务人员开具医嘱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医嘱是医生对患者诊疗过程中所需的医疗措施和药品的书面指示,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
二、医嘱的种类1. 诊疗医嘱:包括检查、化验、影像学等医技检查的开单、拍片、检验等医嘱。
2. 药品医嘱:包括西药、中药、营养药品等的开具、调配、配药等医嘱。
3. 护理医嘱:包括病房护理、特殊护理等的护理操作和护理技术的医嘱。
4. 营养医嘱:包括饮食、营养补充等的饮食和营养调整的医嘱。
5. 康复医嘱:包括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的康复操作和康复技术的医嘱。
三、医嘱的开具和执行流程1. 患者就诊: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经过初步诊断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开具相应的医嘱。
2. 医嘱开具:医生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书写医嘱单,包括医嘱的种类、剂量、频次、用法等详细信息。
3. 医嘱审核:医嘱在开具后需要经过医院的医嘱审核部门进行审核,确保医嘱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医嘱执行:审核通过的医嘱交给护士执行,护士根据医嘱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给药、检查、护理等。
5. 医嘱反馈:护士在执行医嘱后,需要将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包括患者的反应、药物的效果等。
6. 医嘱停止: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可以随时停止或修改医嘱,护士需要及时执行停止或修改后的医嘱。
四、医嘱的管理和监督1. 医嘱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嘱管理系统,包括电子医嘱、纸质医嘱等形式,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医嘱执行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嘱执行监督机制,包括护士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医嘱的及时有效执行。
3. 医嘱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医嘱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4. 医嘱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嘱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嘱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医嘱管理制度-流程

医嘱管理制度一、政策由临床医生为病人下达医嘱,必须遵循的制度。
二、目的对临床医务人员在医嘱下达和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标准1、医嘱必须由获得本院处方权的职业医生在其范围内下达,只有经医务部核准,有处方权资格的医生才可以下达电子医嘱或手写(必要时)医嘱。
没有处方权的医生只能在带教医生指导下开医嘱,并由带教医生审核签名后方可发送,医嘱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带教医生承担.医院不允许无处方权的医生在没有带教医生的指导下开出医嘱.2、医嘱分为长期医嘱、临时医嘱(24小时以内的医嘱,或者只执行一次,但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医嘱, 化疗泵给药)、口头医嘱.住院病人的所有医嘱都要记录在病历中固定的记录单,如医嘱单、麻醉记录单。
医嘱单包括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和口头医嘱单。
药学人员、护理人员执行电子医嘱,特殊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或手写医嘱。
在病区抢救时或手术中所用的口头医嘱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或手术结束时补录医嘱。
门诊病人的所有医嘱要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获得病人医嘱的方式有两种:电子医嘱在HIS系统中可查询;纸质医嘱在病历中可获得。
住院病人医嘱由医生下达,药物治疗医嘱由药学人员核对、其他医嘱由护士双人核对后执行.3、新入院病人、转科、手术后病人的医嘱应在病人达到病房后2小时内开出,急诊病人、危重病人一般要求在半小时内开出。
每天例行查房的医嘱要求在上午11时以前开出,但病情变化可以随时开出医嘱。
4、医嘱原则上要求层次分明,入院病人的长期医嘱先后顺序要符合医院要求。
下达医嘱的时间要精确到分.5、药物医嘱需写明药物的通用名称、用量、用法、数量。
静脉输液超过一组应分组列出配方及使用顺序.静脉滴注药物的一般输液速度按标准医嘱执行:为20~40滴/分钟,需要超过此范围时医生要注明每分钟的滴速或毫升数.用药途径(如:口服)、药物单位(如:克)等内容都不可以省略。
⑴特殊药物的使用要求:抗生素、抗凝药、止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环孢霉素A等药物必须按Q×h给药,如Q6h、Q8h、Q12h。
医嘱制度(医院管理制度)

医嘱制度(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嘱制度是医院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医疗质量的保障以及医院的规范管理。
本文将从医嘱制度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流程、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嘱制度的定义1.1 医嘱的概念:医嘱是医生向患者提供的关于诊疗、治疗、护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1.2 医嘱的种类:医嘱可以分为药物医嘱、治疗医嘱、护理医嘱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1.3 医嘱的要求:医嘱应当准确、明确、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二、医嘱制度的重要性2.1 患者安全保障:医嘱制度能够确保医生的指导能够准确传达给患者,避免因误解或错误操作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2.2 医疗质量提升:医嘱制度能够规范医生的行为,保证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医疗质量。
2.3 医院管理规范:医嘱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
三、医嘱制度的实施流程3.1 医生制定医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相应的医嘱,并在患者病历中进行记录。
3.2 护士执行医嘱:护士按照医生的医嘱内容,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护理等服务,并在执行后进行记录。
3.3 监督和评估:医院管理人员对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医嘱制度存在的问题4.1 沟通不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医嘱内容理解不清,执行不准确。
4.2 医嘱错误:医生在制定医嘱时存在疏忽或错误,导致患者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4.3 医嘱执行不到位: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存在疏漏或不规范操作,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五、医嘱制度的改进措施5.1 加强沟通培训:医院应加强医生和护士的沟通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确保医嘱的准确传达。
5.2 制定规范标准:医院应制定医嘱制度的规范标准,明确医嘱的内容和格式,减少医嘱错误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医嘱管理制度

医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嘱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嘱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嘱管理组织,负责医嘱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医嘱的下达与执行第五条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下达医嘱。
第六条医嘱应当明确、具体、易懂,包括治疗、检查、化验、用药、护理等内容。
第七条护士接到医嘱后,应当认真核对待执行的医嘱,确认无误后及时执行。
第八条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当严格遵守药物使用原则、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九条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第十条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当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嘱执行的跟踪和反馈机制,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
第三章医嘱的变更与撤销第十二条医嘱在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或撤销的,医生应当重新下达医嘱。
第十三条变更或撤销医嘱时,医生应当注明变更或撤销的原因、时间、签名等。
第十四条护士在执行变更或撤销的医嘱时,应当注明执行时间、执行人签名等。
第四章医嘱的记录与归档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嘱记录制度,护士应当在执行医嘱后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医嘱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医嘱记录应当使用规范的医疗术语,字迹清楚、工整,不得随意涂改。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医嘱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五章医嘱管理的监督与责任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嘱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生的医嘱管理水平。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的医嘱执行能力。
第二十一条医生、护士在医嘱管理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本制度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嘱执行制度及流程

医嘱执行制度及流程
1.医嘱必须经过医生签名后方可执行。
•般情况下医生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或手术过程中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执行护士应先复诵--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事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
用过的安甑保留一定时间,须经两人核对后再丢弃。
2.处理医嘱时应先急后缓,即先执行临时医嘱,再执行长期医嘱。
处理医嘱时做到认真、准确、及时、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3.护士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及时向医生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也不可擅自更改医嘱,必须校对清楚方可执行。
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生提出,必要时应向该医生的上级医生报告或者科室负责人报告。
4.医嘱需每班核对,每日核对,每周护士长总查对,查对后做好登记并签全名。
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认真交班,并在护士交班记录上注明。
5.凡已写在医嘱单上而又不需执行的医嘱,不得贴盖、涂改,应由医生在该项医嘱上使用红色笔标注“取消”,并在医嘱后用红钢笔签全名。
若为电子医嘱应在相应档内请医生及时开具停止日期、时间、停止医生。
6.计算机医嘱查对时遵循“每班查对、每日核对、每周总查对”的原则。
计算机医嘱处理的监控,在医嘱录入、核对、汇总、生成、总查、删除等每一个处理环节中,实行操作码管理。
操作码与操作人员一一对应,由操作人员自行管理,操作人员只有凭借操作码才能进入计算机医嘱处理系统,操作人员的姓名可在总台显示。
姓名可在总台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株洲恺德医院)
医嘱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目的
对临床医务人员在医嘱下达和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标准
1、医嘱必须由获得本院处方权的职业医生在其范围内下达,只有经医务部核准,有处方权资格的医生才可以下达电子医嘱或手写医嘱。
没有处方权的医生只能在带教医生指导下开医嘱,并由带教医生审核签名后方可发送,医嘱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带教医生承担。
2、医嘱分为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口头医嘱。
住院病人的所有医嘱都要记录在病历中固定的记录单,如医嘱单、麻醉记录单。
医嘱单包括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和口头医嘱单。
药学人员、护理人员执行电子医嘱或手写医嘱,特殊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
在病区抢救时或手术中所用的口头医嘱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或手术结束时补录医嘱。
门诊病人的所有医嘱要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住院病人医嘱在非紧急情况下由医生书面下达,药物治疗医嘱由药学人员核对、其他医嘱由护士核对后执行。
3、新入院病人、转科、手术后病人的医嘱应在病人达到病房后2小时内开出,急诊病人、危重病人一般要求在半小时内开出。
每天例行查房的医嘱要求在上午11时以前开出,但病情变化可以随时开出医嘱。
4、医嘱原则上要求层次分明,入院病人的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先后顺序要符合要求。
下达医嘱的时间要精确到分。
5、药物医嘱需写明药物的通用名称、用量、用法、数量。
静脉输液超过一组应分组列出配方及使用顺序。
静脉滴注药物的一般输液速度按标准医嘱执行:为20~40滴/分钟,需要超过此范围时医生要注
明每分钟的滴速或毫升数。
用药途径(如:口服)、药物单位(如:克)等内容都不可以省略。
6、医生下达医嘱后,由护士逐项核对、执行并在分类执行单上签全名及执行时间。
7、医生下达检验医嘱后所有检验标本采集前由护士贴上条码标签,条码标签上应有病人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标本名称、检验项目,检验科工作人员及病区工作人员在核对标本时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相互沟通和联系、核实。
8、医生在开出所有申请临床物理检查(如放射、超声、心电图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医嘱或医生认为有沟通必要的临床检验医嘱时,要在申请单或医嘱说明中注明有价值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资料,以利于检查科室的医生或其他有资格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信息资料给出正确的检查报告。
开单医生同时对申请某些重要临床检验及物理检查的原因、目的、结果及分析、评估、处理意见要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9、长期医嘱:内容包括专科护理常规、护理级别、特别护理、特殊体位、病重、饮食、陪伴人员、药物使用、约束、隔离等。
10、临时医嘱的书写顺序:一般先写三大常规、肝功能等诊断性医嘱,然后再写用药、处置等治疗性医嘱。
11、病人出院时必须开出院医嘱,包括出院带药。
12、医生开出医嘱后要自查一遍,确认无错误、遗漏、重复。
开出需紧急执行的医嘱时必须向当班护士做特别交待。
护士应及时查对、执行医嘱。
13、对明显违反诊疗常规的错误医嘱,药学人员、护士有责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改。
对有疑问或模糊不清的医嘱,按如下流程执行或澄清:首先向开出医嘱医生查询确认,如仍有疑问或模糊不清的应向科室负责人(甚至医务部)报告,直至确认无疑后执行。
14、如本班护士未能执行的医嘱,必须向下一班护士口头交班并在护士交班本上注明。
15、护士根据医生的医嘱对病人进行处理,没有医生的医嘱,护士不得给病人进行处理。
但在抢救病人生命的情况下,护士有权根据心肺复苏抢救程序等护理规范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报告医生。
所有需要在医院内由医护人员执行的药物医嘱执行后必须记录且保存在病历中。
16、口头医嘱:只有在抢救、手术等紧急情况下医生、麻醉师可以下达口头医嘱,其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医生不能够立即到达现场而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执行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不允许使用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
护士在执行口头或电话医嘱时要确定医嘱者姓名、医嘱内容并复述医嘱内容,经开医嘱医生确认及双人核查无误后主方可执行,执行后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
在抢救或手术结束后6小时内由下达口头医嘱的医生补开医嘱内容。
17、病人术后,应停止术前医嘱,重开术后医嘱。
开术后医嘱时,必须在长期医嘱中写明“术后医嘱”,术后医嘱开出后,术前医嘱自动停止。
18、如果临时医嘱开出后发现需要更改,护士未执行的情况下,医生可在医嘱单写“取消”,并签全名和时间。
已经执行过的临时医嘱不能再取消,也不准自行销毁原有医嘱。
长期医嘱已生效但没有执行需要取消则按照长期医嘱的停止进行操作。
19、如果医嘱更改过多,须重整医嘱。
20、由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的一组医嘱,如果需要停止或取消其中一种药物时,则需要停止或取消整组,然后重新开出整组医嘱,不允许只取消或停止其中的某一药物。
21、医嘱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科室要进行登记、上报、总结、分析,以便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医嘱单是医疗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也是医疗护理过程中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文件,任何人不准私自藏匿、销毁、涂改。
当病人住院时间太长,病历太厚时,经主管
医生及科室主任同意,可以将部分医嘱单收藏,交护士长保管,但在病历中尽量保留一个月以内的记录,在病人出院时要将病人的全部医嘱整理好放入病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