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16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2024, Vol.22, No.2 Total No.172【通讯作者】张斌青,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肌系统影像诊断。
E-mail:**************Imaging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16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2月 第22卷 第2期 总第172期0.5mm,矩阵320×256,根据病变部位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M R I 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 剂量按0.2mL/kg计算。
1.2.4 全身骨扫描及SPECT/CT图像融合:99mTc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MDP 由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原制药厂生产,静脉注射药物99mTc-MDP 740~1110 Mbq 约3~4h后进行图像,骨扫描所用仪器采用SIEMENS公司Symbia-T6 SPECT/CT仪(德国)。
2 结 果2.1 病变部位 25例患者病变部位分别为:颈椎4例(颈2、颈4、颈6、颈7),占16%;胸椎8例(胸4-5、胸82例、胸92例、胸11、胸122例),占32%;腰椎9例(腰1、腰22例、腰32例、腰42例、腰5),占36%;骶椎4例,占16%。
骶椎以外1例(1/21,4.8%)累及相邻两个胸椎(胸4-5)(图1),余20例(20/21,95.2%)均为单椎体发生。
最大病灶位于骶椎,最大径为10.7cm,累及骶1-5;4例骶椎病灶体积均较大,最大径约为7.6~10.7cm。
骶椎以外21例(21/21)病灶均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其中5例(5/21,23.8%)病灶中心位于附件(图1),16例(16/21,76.2%)病灶中心位于椎体,且其中13例(13/16,81.3%)呈偏心性生长。
2.2 影像表现2.2.1 DR表现:本组22例行DR检查,19例(19/22)显示病变区为低密度影(图1A,图2A,图3A);9例(9/22)见骨质膨胀,其中3例(3/9,33.3%)(胸9、腰1、骶椎)可见“皂泡”样改变,13例(13/22)无明显骨质膨胀;14例(14/22,63.6%)单侧椎弓根环不完整或消失,1例(1/22,4.5%)双侧椎弓根环消失;5例(5/22,22.7%)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减低,其中1例(1/5,20%)合并颈4-5椎体间Ⅱ度滑脱(图3A);本组中3例(腰椎2例、骶椎1例)(3/22,13.6%)未见椎体及附件明显骨质密度异常及形态异常,DR诊断中漏诊。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s u i t s :I n t h e 1 1 c a s e s , 2 we r e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c e r v i c a l v e te r b r a , 4 i n t h e t h o r a c i c v e r t e b r a , 2 i n t h e l u mb a r v e r t e b r a , 3 i n t h e s a c r a l v e r t e — b r a . T h r e e o f t h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a s e s we r e r e c u r r e n c e a n d t h r e e h a d a n e u r y s m b o n e c y s t . On X— r a y a n d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i ma g e s ,
t h e um o t r s s h o we d e x p a n d i n g b o n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u n i f o r m d e n s i t y i n l e s i o n. Pa t h o l o g i c a l f r a c t u r e o c c a s e s . I ma g i n g
s t u d y . Me t h o d s : W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 h e i m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o f 1 1 c a s e s g i a n t c e l l u mo t r o f t h e s p i n e c o n i f r me d b y p a t h o l o g y .Re -
可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常见及少见影像表现分析
可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常见及少见影像表现分析张立华;袁慧书【摘要】目的:探讨可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及少见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62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可动脊柱GCT影像表现,分析总结其常见及少见表现.结果:62例GCT中主体位于椎体的48例(77.4%),主体位于附件的14例(22.60%);肿瘤分别位于颈椎(21例)、颈胸椎(4例)、胸椎(25例)、腰椎(12例);8例(12.9%)肿瘤连续累及3个椎体水平;34例呈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2例(19.35%)可见硬化边,23例(37.1%)可见残存骨嵴,6例肿瘤边缘可见钙化或骨化,8例肿瘤表现为椎旁巨大软组织肿块.T2WI呈等或低信号(34例),混杂信号(23例)或高信号(3例),11例伴液-液平面形成.62例行CT及MRI增强检查,明显强化45例,占72.6%;中等及轻度强化的分别为6例和11例,分别占9.7%和17.7%;均匀强化的为23例,占37.1%.结论:可动脊柱GCT位于附件、累及多个椎体的少见;肿瘤周围硬化边及合并钙化骨化少见;表现为椎旁巨大软组织肿块,与骨破坏程度不成比例的少见;T2WI呈等低或混杂信号多见,表现为高信号的少见;GCT血供相对丰富,增强扫描中等或明显强化多见,轻度强化少见.【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6(027)002【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骨肿瘤;巨细胞瘤,骨;脊柱;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张立华;袁慧书【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R730.262;R814.42;R445.2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发生于骶骨以上,即可动脊柱的GCT,临床相对少见,典型的表现为椎体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读片时间】第1031期:脊椎骨巨细胞瘤
【读片时间】第1031期:脊椎骨巨细胞瘤女性,24岁。
腰痛多年,伴右下肢不适。
PE:L4-5、L5-S1棘突压痛,右侧直腿抬高50°阳性。
A.T1WI矢状面;B.T2WI矢状面;C.压脂T2WI矢状面;D.T2WI 横断面;E.HE×100影像学表现:骨巨细胞瘤。
图A:T1WI矢状位,图B:T2WI矢状位,图C:T2WI 压脂增强。
图D:T2WI平扫横断面。
S1-2椎体呈膨胀性骨质破坏,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以稍高信号,病灶信号较均匀,T2WI 压脂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低信号。
病灶边界清晰,大小约7.3cm×3.3cm×4.5cm,椎弓亦见受累。
相应位置椎管变窄。
术中所见:S1-2椎体骨质破坏,见膨胀性肿块,质脆、易碎,包膜尚完整。
病理结果:(骶骨)送检6cm×4cm×2cm碎组织,切面灰白,质软,带部分骨组织。
镜下:短梭形细胞构成的肿瘤,瘤细胞排列密集,伴轻度异型,核分裂象约10个/10HPF;瘤组织内散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并见少量多核巨细胞,小灶反应性骨组织形成。
形态学考虑为骨巨细胞瘤Ⅲ级(图E)。
分析与讨论:骨巨细胞瘤的发病高峰年龄是20~40岁。
没有性别倾向,但脊椎的骨巨细胞瘤好发于女性,尤其是骶骨,以S1-2椎体为多,脊柱其他部位较少见。
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
理论上是肿瘤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可侵犯整个椎体至骨皮质,但一般不会穿破骨膜。
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的脊柱病变。
MR表现信号不均匀的多房囊性肿块。
因肿瘤经常含有血液的降解成分和(或)密集的细胞成分,在T2WI上为低信号。
椎体骨巨细胞瘤不完全切除可导致恶变,部分病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鉴别诊断:①脊索瘤:发病高峰在50~60岁,病变部位以骶尾部为好发。
肿瘤内含有液性或凝胶状黏液样物质(与新旧出血相关)及坏死区。
因含多种成分,大多数病变MR表现为不均匀信号。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来源于多核巨细胞,发生在骨的任何部位,尤其是长骨的骨髓腔内。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
1、X线表现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呈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和瘤周反应,破坏区边缘模糊或毛糙,瘤周反应范围广泛,可有明显的半月形透亮区出现,被称为Shaefer征象。
还可出现气体或液体平片征象,如钙化或出血。
在长骨骨干上,病变可引起骨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甚至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2、CT表现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X线表现相似,但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
病变呈现为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可有坏死囊肿区和骨小梁被破坏的表现。
CT还可以检测到骨膜下垂直粘膜面生长的情况,提示可能的恶性转化。
3、MRI表现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是研究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骨髓内的病变。
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
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和积血可表现为低信号,液体坏死区则呈高信号。
MRI能够确定病变的分界线和侵犯情况,也可以预测病变的活动程度。
4、骨扫描表现骨巨细胞瘤在骨显像中呈现为局部放射性浓聚区,与其他骨肿瘤的放射性浓聚区不同,其形状不规则而且病变区域较大。
放射性浓聚区的形状和分布可在正位放射仪和侧位放射仪上观察到。
5、诊断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结合X线、CT、MRI、骨扫描等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X线和CT可作为首选方法,MRI可更好地显示软组织情况和病变的活动状态。
骨扫描可以发现较小的病变和转移灶。
另外,病理学检查也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
6、结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方法,以便于早期确诊和治疗。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应仔细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注意鉴别诊断。
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病例交流,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水平。
椎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概述脊椎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少见,约占2.5%- 5.6%以骶椎最为好发,其次是胸椎、颈椎、腰椎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见临床表现:疼痛、肢体无力、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等治疗:手术切除;术前靶血管栓塞预后:术后易复发病理起源:骨髓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细胞肉眼观:切面灰红灰黄,内可见碎骨组织、出血、坏死、囊变光镜下:主要由决定其生物活性的基质细胞及散在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肿瘤的部位及范围•脊椎GCT多局限在一个椎体,也可累及临近的椎体•多数肿瘤起源于椎体,继而向椎弓根发展•少数肿瘤中心位于附件,继而累及椎体•如果病变起源于椎体,可呈中心性分布或偏心性分布,病灶较大一般位于中央•软组织肿块向椎体周围及椎管生长,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肿瘤的部位及范围脊椎GCT比四肢骨GCT影像表现更具侵袭性:可通过椎间关节、肋椎关节、骶髂关节、椎间盘、临近椎体蔓延椎间盘受累可以出现,但不常见膨胀性、溶骨性病变病灶常导致椎体塌陷,从轻微塌陷到完全塌陷呈哑铃状病灶处皮质显示不清或缺损,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椭圆形的椎弓根变形或破坏消失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钙化,密度可不均(出血、坏死、囊变等)骨质破坏区皮质变薄、缺损或消失,伴软组织肿块形成肿瘤边缘硬化边少见(如果病变呈偏心分布,如偏左,则硬化边通常出现在肿瘤的右侧缘,与偏心侧相反。
--这种矛盾的表现有助于诊断GCT)骨嵴:从病灶边缘延伸到内部,与骨皮质相连,特别是与偏心侧相对的位置短的骨嵴--锯齿状,较长的骨嵴--棘状(可能是由于溶骨过程中骨质破坏的代偿性反应,导致残存骨小梁增厚。
如果病变进展,残存的骨性间隔会进一步破坏)X线表现为“肥皂泡”样外观影像表现——MRIT1WI等或低信号,T2WI信号混杂T2WI:实性成分--低-中等信号(高胶原含量和含血铁血黄素沉积)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节状、带状、旋涡状或弥漫性低信号影像表现——MRIT1WI、T2WI线样低信号--增厚的小梁、纤维间隔或含铁血黄素沉积囊变常见出血:T1WI、T2WI高信号或表现为液液平(ABC也可)有时可以在肿瘤边缘看到低信号带--硬化边或肿瘤的纤维包膜影像表现明显强化(血供丰富)CASE 1男,27岁,胸背疼痛4月,加重2周CASE 2女,23岁,反复腰背痛伴后凸畸形3个月CASE 3男,25岁;颈部活动受限2年,加重伴疼痛、双上肢麻木2月鉴别诊断—脊椎单发转移瘤年龄较大,有原发肿瘤病史虫蚀样骨质破坏,边界不清,无膨胀性形态改变,无骨嵴软组织肿块一般不明显增强血供不如GCT丰富男,57岁,腰部疼痛3周余,伴左大腿麻木3天鉴别诊断—脊椎脊索瘤骶尾部多见,约占55%,多位于S3以下;颈、胸、腰椎约占10%;好发于50~70岁,男性较多见CT:非或轻度膨胀性破坏,边缘无或少有硬化,骶骨破坏均伴有骶前软组织肿块,密度多均匀,钙化常见,坏死囊变少见MR:T1WI低、等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中度或明显强化女,63岁鉴别诊断—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腰椎,起于附件,向椎体后方发展膨胀性骨破坏,界清,缺乏骨嵴,骨皮质变薄,也可断裂,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周围可见新生骨包壳CT或MRI可见液-液平面小结脊椎GCT少见,多起源于椎体,向附件发展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钙化,硬化边少见T2WI低-中等混杂信号,出血、囊变常见,可见液液平骨嵴(CT)及线样低信号(MR)是特征性的表现。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医学影像学杂志3014年第28卷第8期JMedlmagingVol. 28 N。
. 8 2018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 T及M$表现高志翔,周旭峰,何莎莎,李华丽(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对比,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影像及病理结果。
结果脊柱骨巨细胞瘤以骶椎发生率最高,病变可侵犯单一或多个椎体,骶椎病变均侵犯多椎体。
CT可见椎体呈中心性骨质破坏10例,偏心性骨质破坏8例,8例病变内可见骨嵴或骨性间隔。
12例伴有软组织肿物,合并椎体压缩骨折10例,4例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强化。
MRI扫描显示病变QWI呈等低信号,T2W I 呈等低信号或混杂为主,STIR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
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与MRI有 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巨细胞瘤;骨;脊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R739.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 (2018 )08-1352-03CT and MRI Anding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spineGAOZhixiang,ZHOUXufeng,HEShasha,LI HualiDepartment of Radiology,Luo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of Zhengzhou University,Luoyang471000,P. R.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 o co m p a re CTand M R I fin d in gs w ith p ath o lo g y o n g ian t cell tu m o r of spineand to im p ro v e theac-q u ain tan ce of d iagn osis.Methods W e retro sp ectively an alyzed C T a n d M R I fin d in gs of18cases co n firm e d b y p ath o lo gy.Results T h e in cid en ce of sp in al G C T B in th e sa cru m w a s highest,L esio n s can lo cate in sin gle o r m o re verteb ra l bodies,C T sh o w e d10 cases w ith cen tral verteb ra l d estru ction,8cases w ith eccen tric verteb ra l d estru ction,8cases w ith b oa n d12 cases w ith so ft tissu e m ass.C o mb in ed th e verteb ra l com p ression,fractu res w ere fo u n d in10 cases.L esio n s ex a m in ed w ithM R I sh o w e d lo w sign al o n T WI,su ch a s lo w sign al o r m ix e d sign al o n T2W I,u n even h i clusion G ia n t cell tu m o r of sp in e s h o w s certain ch aracteristics fin d in gs.C T a n d M R I h ave im p o rta n t d iagn o stic value.【Key words】G ia n t cell tu m o r; Bone;Spine;T om ograp h a,X-ray com p u ted;M a g n etic reso n an ce im a g in g骨巨细胞瘤(giant-cell tumor,GCT)是一种起 源不明的原发性骨肿瘤,是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好发 于20 ~ 40岁的长骨骨端,尤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桡骨远端多见[1],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一般 诊断不难。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崔晓荣S杨彬2,张玉芹1(1.赣州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西赣州341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B)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 别诊断能力。
方法对6例脊柱GCTB患者均行MSCT及M RI检查,观察6例患者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
结果6例患者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2例,骶椎2例。
2例单椎体受累,分别为累及胸12椎体与腰4 椎体,其中胸12椎体处肿瘤侵及椎弓附件及左侧第12肋骨头,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
4例多椎体受累,分别为胸 7〜8椎体、腰4〜5椎体、骶2〜4椎体、骶1〜3椎体,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不同程度受累。
MSCT显示为 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壁变薄,并显示软组织密度影,其中4例突破骨皮质向外生长,边缘见骨包壳形成;3例见不规则骨嵴,2例骶骨病变位于骶骨中线两侧未侵及髂骨。
MSCT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较明显强化。
M RI显示2例单椎体受累者表现为T1W 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多椎体受累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表现为T1W I及T2W I均呈混杂信号,病灶占据椎体大部,软组织肿块内可见囊性坏死区;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不均勻强化。
结论脊柱GCTB的MSCT及M RI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手术或放、化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关键词:脊柱;骨巨细胞瘤;多层螺旋C T;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81; R738. 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 —8194(2017)01 —0071 —03DOI;10. 13764/j. cnki. lcsy. 2017. 01. 028Imaging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Spinal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CUI Xiao-rong1 ,YANG Bin2, ZHANG Yu-qin1(1. Department o f Radiology ^Ganzhou Hospital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zhou341000 ? C/izna ;2. Department o f Radiology ^the A f f iliated Hospital o 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 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 ulti-slice com puted tom ography (M SC T) and m agnetic resonance im aging(M R I) m anifestations of spinal giant cell tum or of bone(G C TB) for im 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inal GCTB. Methods M SCT and M RI w ere perform ed in 6 patients w ith spinal GCTB. T he distribution,size, shape and image perform ance of lesions w 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6 p atien ts, GCTB occurred in thoracic spine in 2, in lum bar spine in 2,and in sacral spine in 2. In addition,the tum or involved a single vertebral body in 2 patients(T12 and L4, respectively). In the T12 vertebral body, the tum or involved vertebral arch accessories and left 12th rib head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 ation of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mass. Four patients had m ultiple vertebral body involvem ent (T7-8 , L4-5 , S2-4 and Sl-3 , respectively) w ith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m ass form ation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involvem ent. M SCT showed eccentric,sw elling and osteolytic bone destruction w ith thin bone wall and soft tissue density shadow. F urtherm ore, cortical breakthrough w ith m arginal form ation of bone shell was observed in 4 p atien ts, irregular bone ridge in 3 patients, and sacral lesions which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central line and did not invade the iliac crest in 2 patients. Soft tissue m asses m anifested收稿日期:2016-10-19作者简介:崔晓荣(1982—),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的研究。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
性 分 析 经 手 术 和 病 理 证 实的 1 6 例脊椎 G C T的 x线 片、 C T 及 MR 资 料 , 分析肿 瘤的部位 、 大小、 形 态、 边缘 、 X线片和 C T 密度 或 MR信 号及 强 化 形 式 。 结 果 肿 瘤 位 于 颈 椎 4例 , 胸 椎 8例 , 腰 椎 4例 ; 其 中 6例 仅 累 及 椎 体 , 1 0例 累及 椎 体 和 附 件 ; 8例 侵 犯 相
邻 2个椎 体 , 8例只 累及 1个椎体 ; 1 6例均 突入椎管 、 压 迫脊 髓 。x线片和 C T表 现为椎 体和 ( 或) 附件 偏心性 、 溶 骨性 、 膨胀性 骨
质 破 坏 。MR 表 现 为 T wI 等或稍低信号 , T WI 等 或 稍 高信 号 。增 强 扫描 1 6例 病 变 的 实性 部 分 全 部 呈 明 显 不 均 匀 强 化 。结 论 脊 椎 GC T 具 有 一 定 的 影 像 学特 征 , C T 和 MR 检 查 可 以准 确 显 示 病 变 及 肿 瘤 累及 的 范 围 , 为 临 床 制 定 治 疗 策 略 提 供 更 准 确 的
t h e l o c a t i o n, s i z e , mo r p h o l o g y , ma r g i n, CT d e n s i t y / M R s i g n a l i n t e n s i t y a n d e n h a n c e me n t p a t t e r n . Re s u l t s 4 c a s e s l o c a t e d i n c e r v i c a l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引言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特点
骨巨细胞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畸形骨质破坏,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颗粒状骨质,广泛存在条索状钙化,以及软组织肿块。
在X线检查中,骨巨细胞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呈分叶状或辐射状,并可见围骨硬化。
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钙化情况。
MRI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软组织部分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三、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⒈骨肉瘤:骨肉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伴有软组织肿块,还可见新生骨形成及骨膜反应。
⒉骨转移瘤:骨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多发骨转移,病灶边界不规则,可以出现骨皮质破坏及硬化,影像学上与骨巨细胞瘤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鉴别诊断仍需结合临床资料。
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常见于长骨,表现为
斑点状、细网状或片状骨质破坏,并可见斑片状骨钙化或骨囊肿。
⒋骨囊肿:骨囊肿表现为骨质破坏,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液
化区域,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和相关病例资料。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骨巨细胞瘤: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以瘤内大量多核
巨细胞为特征。
医学影像-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女,41 岁。T12骨巨细胞瘤。T12椎体膨胀、上下缘轻度压缩,T1WI呈等 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椎体内可见纵形线样低信号,后上缘见片状长T2 高信号。增强扫描矢状位及冠状位示T12呈明显强化,内可见多发强化减低 区,对应肿瘤内部囊变及坏死
男, 45 岁。T9骨巨细胞瘤。T1WI示T9椎体呈混杂信号,内可见低信号, 椎体后上缘见短T1高信号( 对应肿瘤内部的少量出血) ; T2WI示T9椎体呈 混杂偏低信号,内可见多发长T2高信号( 对应肿瘤内部囊变) 及线状低信号 ( 对应增粗的骨小梁、纤维分隔) ; 脂肪抑制序列肿瘤信号未见明显进一步 增加; 增强扫描矢状位T9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冠状位示T9椎体及椎旁软组织 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病例随访
病例随访
女, 37岁, L5骨 巨细 胞瘤 并椎 体压 缩
35岁,男,T1、2 骨巨细胞瘤
23岁,女,L3椎体骨 巨细胞瘤
23岁,L3椎体骨巨细胞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男, 24 岁。C2骨巨细胞瘤。C2椎体及齿状突膨胀,T1WI呈等 信号,T2WI 呈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C2信号未见明显增高仍呈 低信号,增强扫描C2明显均匀强化
医学影像学: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
医学影像学: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之间充质的肿瘤。
我们总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内容如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l)X线平片:长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多较典型,常侵犯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
多数为偏侧性破坏,边界清楚。
瘤区X 线表现可有两种类型,较多的病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嵴,X线上可见似有分隔,成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称为分房型。
少数病例破坏区内无骨嵴,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
病变局部骨骼常呈偏侧性膨大,骨皮质变薄,肿瘤明显膨胀时,周围只留一薄层骨性包壳。
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边缘亦无骨硬化带,如不并发骨折也不出现骨膜增生。
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并于周围软组织中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
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侵犯软组织出现明确肿块者,则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肿瘤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但偶可发生,甚至越过关节侵犯邻近骨骼。
(2)CT检查:骨巨细胞瘤在CT平扫表现为位于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壳基本完整,但多数可有小范围的间断。
骨破坏与正常骨小梁的交界部多无骨增生硬化带。
骨壳外缘基本光滑,内缘多呈波浪状为骨壳内面的骨嵴所致,一般无真性骨性间隔,平片上所见的分房征象实为骨壳内面骨嵴的投影。
骨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钙化和骨化影,如肿瘤出现坏死液化则可见更低密度区。
囊变区内偶尔可见液-液平面,即两种不同性质液体的水平界面,通常下部液体较上部液体密度高,并随体位而改变。
其成因可能是坏死组织碎屑或血细胞的沉积。
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巨细胞瘤的骨壳往往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影。
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有较明显的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3)MRI检查:肿瘤在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 上多为高信号。
坏死整变区在T1WI上信号较低而在T2WI呈高信号。
肿瘤内出血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20-40岁的年轻人身上。
它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并且很难通过临床检查来确定诊断。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对其他常见骨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诊断方法X线照片骨巨细胞瘤的X线照片通常呈现为一种有特征性的外观,表现为明显的骨质破坏区域,周围有骨皮质增厚。
破坏区域一般为囊样或薄壁化,病灶内有明显的骨质松解现象。
尽管X线照片对于骨巨细胞瘤的初步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它在确定病变的边界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病变的精细结构信息,包括病变的大小、边界、骨膜反应和内部钙化情况等。
,CT扫描还能够准确评估病变的骨皮质完整性和邻近结构的受累情况,对于手术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扫描显示病变的软组织部分和骨髓部分,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体积、边界和邻近结构的关系。
MRI扫描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对于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有价值。
骨显像骨显像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不可或缺。
骨显像可以显示病变的全身分布情况,包括原发病灶和可能的转移病灶。
对于大的或多灶性的骨巨细胞瘤,骨显像可以帮助确定病灶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助于外科手术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鉴别诊断除了骨巨细胞瘤以外,骨肿瘤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需要与其他骨肿瘤进行鉴别。
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与骨巨细胞瘤在X线照片上有类似的表现,但通常表现为更明显的骨质破坏、骨皮质的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的形成。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 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为治疗和预 防提供更多依据。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 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病,以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有望为骨巨细胞瘤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骨巨细胞瘤在MRI上通常表 现为低信号强度病灶,T1加 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
上呈高信号。
增强MRI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的 强化程度和范围。
Part
03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与骨囊肿的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通常在骨干部位发病,而骨囊肿多见于干骺端;骨巨细胞瘤的骨壳较厚且完 整,而骨囊肿的骨壳较薄且易碎。
线表现。
CT表现
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 的边界和内部结构,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囊 状破坏、皂泡状阴影以及骨膜 反应等征象。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肿瘤与正常组织。
MRI表现
MRI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 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
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等,核染色质少,核分裂像 少。
肿瘤组织中常有大量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灶。
病理诊断标准
肿瘤组织中必须同时存在良性成 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且良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
量必须明显多于纤维母细胞。
肿瘤组织中必须无核分裂像增多、 核沟、核沟内含物等恶性特征。
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减少、结构模糊,骨皮质变 薄、髓腔增宽,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而骨巨细胞瘤则表 现为骨质破坏伴有皂泡状阴影。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CT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1 男 42岁
左膝疼痛3月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2 24岁
摔伤左肩疼痛1天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3 女 51岁
右足跟包块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 4 女 34岁
颈5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5 女 21岁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良性?恶性? 原发?转移?
MRI 表现
在T1WI 多为均匀的低信号或中等信号, 在T2WI 上常信号不均(出血、坏死), 多呈低、等、高 混杂信号, 病变的边缘显示比较清楚。 MRI 更易发现ABC的液- 液平面。 约63% 的骨巨细胞瘤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着, T1WI 、 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溶骨型
良恶性判断上必须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三方面考 虑。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从形态学上可分为以溶骨改变 为主的溶骨型和以皂泡样变为主的皂泡型。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典型表现:
长管状骨骨端的偏心性的溶骨性或膨胀性、皂泡样骨破坏,多为单发, 有横向生长的趋势。
周围无明显骨质硬化,可有纤细的骨嵴。骨破坏可向关节侧侵犯达软 骨下骨性关节面。
当肿瘤较大并有侵袭性者, 可侵破骨皮质并形成周围软组织肿块。 很少有骨膜反应,一般认为GCT不会出现成骨、钙化。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常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约 30%), 当GCT合并ABC,肿瘤内部可见多个 大小不等“阶梯状”排列的液-液平面,CT及 MR有助于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软骨母细胞瘤: 多发生在10-20 岁,病灶多位于骨骺,轻
活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 摘 要 ] 目的 : 探 讨 活 动脊 柱 骨 巨 细 胞 瘤 ( g i a n t — c e l l t u mo r , G C T ) 的影 像 学 表 现 及 鉴 别 特点 。 方 法 : 回顾 性 分 析 经 手术 病 理 证 实的 1 6例 活 动 脊 柱 G C T 的影 像 学 表 现 , 患者 均行 x线及 C T检 查 , 1 l 例行 M R I 平 扫及增 强扫描 , 5例 行 全 身 骨 显 像 及 局 部 S P E C T — C T检 查 . 对 其 影像 学 表现 与病 理 结 果 进 行 对 照 。 结果 : 本组 1 6例 . 病 变 位 于 颈椎 4例 , 胸 椎 7例 , 腰 椎 5例 。 x线及 C T表
I ma g i ng a ppe a ra nc e s o f g i a nt c e l l t u m or s i n t he m o bi l e s pi ne Ll P e i l i n g, ZHA NG Gu o qi n g, GUO S hu n on g, ZHA 0 ri n g,
Z H A N G B i n q i n g , Y E Y a n j u n , G U O H u i l i .I ma g i n g C e n t e r , L u o y a n g O r t h o p e d i c — T r a u m a t o l o i c a l H o s p i t a l ,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a l O r —
i c f e a t u r e a n d di f f e r e n t i a l di ag n o s i s .M e t ho ds: I ma g i n g a pp e a r a nc e s o f 1 6 c a s e s o f g i a n t c e l l t un l o r o f mo bi l e s pi n e pr o v e d by o p e r a t i o n a nd p at ho l o g y we r e r e t r o s p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s e d. Al l pa t i e nt s we r e e xa mi n e d wi t h X— Ra y, 1 1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MRI s c ̄ t n, 5
骨巨细胞瘤骨髓瘤影像诊断
男性,67岁,右髋部、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
男性,67岁,右髋部、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
男性,67岁,右髋部、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
女性,55岁,反复腰背痛1年余。
男性,66岁,左髋部疼痛10余天。
预后
男性,66岁,左髋部疼痛10余天。
男,71岁,腰腿痛5余年,加重14天 18.03.23
➢ 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可见纤细骨嵴或皂泡状外观; ➢ 偏心生长,附件易受累 ➢ 病灶常导致椎体塌陷,从轻微塌陷到完全塌陷呈哑铃状
女,26岁,腰痛 6月余,加重伴 腰背麻木3天
女,32岁, 反复腰骶部 疼痛伴双下 肢麻痛3月 余
侵袭性骨巨 细胞瘤,侵 及周围纤维 脂肪组织
男,26岁,胸背痛6月余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骨骼损害(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 2、感染 3、
贫血 4、高钙血症 5、肾功能损害 6、高粘滞综合征 7、 出血倾向 8、 髓外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神经损害等等) ➢实验室检查:
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高蛋白血症,高血钙, Bence-Jones蛋白尿,骨髓涂片可找到骨髓瘤细胞。
男,13岁,左膝疼痛伴肿胀半年
鉴别诊断(孤立性浆细胞瘤)
4、孤立性浆细胞瘤: ➢ 即单发骨髓瘤,为发生在骨组织的单一的浆细胞病灶 ➢ 男女约为2:1,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左右 ➢ X线及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松质骨内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破坏
区内常见残存骨嵴,可见轻度的压缩性骨折 ➢ 在MR上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在周围残留骨嵴衬托下类似脑回,呈浆细胞骨
CT为液性密度,无强化 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骨折后碎片掉入腔内,形成典型的“骨片陷落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
女,41 岁。T12骨巨细胞瘤。T12椎体膨胀、上下缘轻度压缩,T1WI呈等 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椎体内可见纵形线样低信号,后上缘见片状长T2 高信号。增强扫描矢状位及冠状位示T12呈明显强化,内可见多发强化减低 区,对应肿瘤内部囊变及坏死
MRI
男, 45 岁。T9骨巨细胞瘤。T1WI示T9椎体呈混杂信号,内可见低信号, 椎体后上缘见短T1高信号( 对应肿瘤内部的少量出血) ; T2WI示T9椎体呈 混杂偏低信号,内可见多发长T2高信号( 对应肿瘤内部囊变) 及线状低信号 ( 对应增粗的骨小梁、纤维分隔) ; 脂肪抑制序列肿瘤信号未见明显进一步 增加; 增强扫描矢状位T9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冠状位示T9椎体及椎旁软组织 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
5、L3甲状腺癌转移
鉴别诊断
6、61岁,男, L3肝癌转移
鉴别诊断
3、脊柱转移瘤
有原发肿瘤病史
常多发,单发相对少见, 无膨胀性形态改变,转
移瘤边缘无硬化
转移瘤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血供不如骨巨细胞瘤
丰富
小结
理解骨巨细胞瘤病理特点 结合其发病年龄及病史 脊柱骨巨细胞瘤具有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影 像学特点 膨胀偏心溶骨性,先破坏椎体,常累及附 件
病理
2002年WHO提出将骨巨细胞瘤分为两种: 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组织形态为 良性,但局部侵袭性生长,少数也可以发 生远处转移,但死亡率低
恶性巨细胞瘤(Malignancy in giant cell
tumor),组织学为恶性,预后相对于高恶
性级别的肉瘤
X线平片
小结
破坏区无骨化和钙化,周围骨皮质无骨质 硬化 生长活跃的肿瘤可突破骨皮质长入椎旁或 椎管内 病变椎体较易发生压缩,形成压缩型骨巨 细胞瘤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少数 强化不明显
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高,单纯刮除术后复
发率达35%,无论分级高低,都可发生转移
,以肺转移多(1%-6%)
病理
肉眼观,肿瘤多偏心性,破坏骨质,或穿 破骨皮质,可以侵蚀关节软骨下骨质,但 极少穿过软骨,较大的肿瘤常伴坏死、出 血、囊性变和血腔形成
瘤周常有一薄层反应性骨壳,其外围有薄 层纤维组织,严重时侵及周围软组织
MRI
T2WI 骨巨细胞瘤与其他肿瘤偏高信号不同,中 等或偏低信号是脊柱骨巨细胞瘤相对特征性的表 现,据文献报道高达63%-96%
瘤周边可见T1WI、T2WI均呈低信号的线样影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少数强化不 明显
MRI
23岁,L3椎体骨巨细胞瘤
病理诊断
MRI
男, 24 岁。C2骨巨细胞瘤。C2椎体及齿状突膨胀,T1WI呈等 信号,T2WI 呈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C2信号未见明显增高仍呈 低信号,增强扫描C2明显均匀强化
女, 37岁, L5骨 巨细 胞瘤 并椎 体压 缩
CT
35岁,男,T1、2 骨巨细胞瘤
CT
CT
23岁,女,L3椎体骨 巨细胞瘤
MRI
T1WI大多数瘤体呈均匀低或中等信号 T2WI肿瘤多呈混杂信号,肿瘤实质和间质比例及 组成成分的多样性是导致骨巨细胞瘤信号多样的 重要因素
细胞成分为主的肿瘤呈稍高信号,内部骨嵴、含 铁血黄素及含纤维成分呈稍低信号
一般先破坏椎体,可累及椎弓及周围软组 织,少数病例可越过椎间盘累及邻近椎体
临床
我国统计资料中患者男女差别不大,而国 外女性较男性多见
多见于20-40岁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一般都有疼痛,可
以表现为神经根症状或不同级别的瘫痪
病理
骨巨细胞瘤是溶骨性肿瘤,肿瘤中的单核 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对骨质都有强烈的 吸收能力
鉴别诊断
3、7岁,男,右肱骨干骺端动脉瘤样骨囊肿
鉴别诊断
4、13岁,男,右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CT0166928
鉴别诊断
2、动脉瘤样骨囊肿
小于20岁占80%,好发长骨干骺端、椎体、附件
呈显著膨胀的囊状透亮区,见液-液平面
囊内有或粗或细的骨小梁状分隔或骨嵴
间隔可见钙化或骨化,增强间隔强化显示清楚
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临床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又称破骨细胞瘤,常好发于四肢长骨骨 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 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但发生于脊椎少见,约占全部骨巨细胞瘤的 3%-7%
临床
文献报道脊椎GCT以骶椎最多见, 其后依次
为胸椎、颈椎、腰椎
病理
镜下,肿瘤性圆形至短梭型单核基质细胞 呈片状排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中见均匀分布的破骨样多 核巨细胞
肿瘤继发性改变,可见泡沫细胞、含铁血
黄素细胞、纤维化和小灶性成骨,也可合
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理
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侵及周围软组织,脉管内查见瘤栓,灶区可见成 片的骨样及软骨样基质,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伴反应性新生骨。
鉴别诊断
1、70岁,女,骶尾部脊索瘤,CT0219628
鉴别诊断
2、60岁,CT0317516,颈椎下咽部脊索瘤
鉴别诊断
1、骶骨脊索瘤 好发50-60岁,多位于骶骨中线,呈中心性骨质破 坏,边界多不清楚,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骨膨 胀扩张一般较轻,无典型的泡沫样改变 轻度膨胀性骨破坏与骨髓腔内浸润相结合是脊索 瘤表现 内有多发纤维分隔,有的部位呈胶冻样或粘液样 变
膨胀性、偏心性的溶骨性破坏区,受累椎体大多 变扁,发生病理骨折
CT
软组织密度,其内夹杂囊性低密度灶 大部分病灶边界较清晰,少数病变呈“虫蚀状” 破坏,边界不清,提示病变有恶变倾向
病灶内无明显钙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及新生骨 病变椎体压缩呈“哑铃状”,椎体前后缘、左右 缘呈球形膨胀性改变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