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4月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体现“体面的生活”“体面的工资”和“体面的工作”,又不 损害受助者的自尊和自信的措施有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推行“以工代赈”的制度,故②③正确;整 顿银行和放弃金本位制属于金融措施,不涉及谋生和尊严,故①错误;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属于调整 农业的措施,也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 C 项,ABD 错误。
明清时期
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 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响。
时段一: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时段二: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60 分)
13.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 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
制度
西周时期
“谷出不过籍”,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劳役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状况分等征税。鲁国“初税亩”,按照土 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9.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40 分) 本部分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 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 准则。这说明 A. 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 B. 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 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D. 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代以来的“引经决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影响到司法决断,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 合,故 B 项正确;“引经决狱”是用儒家思想解释法律条文。不是取代,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故 C 项错误;心学理论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南宋,故 D 项错误。 2.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 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 A. 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 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 C. 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 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 故 C 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故 A 项错误;B 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合史实, 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 D 项错误。 3.宋末元初时人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杭州时说:“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
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 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这表明宋朝 A. 朝廷采取多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B. 城乡普遍建立社会救济保障体系 C. 地主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D. 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南宋都城杭州的市民“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 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这说明南宋重视都城民众的民 生问题,采取多种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的是南宋都城的社会救济保障体系, 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贫富分化严重,故 C 项错误;两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故 D 项错误。 4.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 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 A. 奏章票拟,掌握最高决策大权 B. 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 C. 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D. 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 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地位尊崇, 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故 C 项正确;皇帝掌握最高决策大权,故 A 项错误;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此时已 无相权,排除 B 项;内阁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没有监察权,排除 D 项。 5.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 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 以上变化说明 A. 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 C.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
两汉时期
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税,数量较多。
十六国至北朝前
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控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

缴纳。
北朝至唐中朝
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 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中后期
实行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D. 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人对洋货倾销经历了“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到“利源”(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而提出 “商战”,这一变化说明了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经济逐步解 体,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和近代商办企业兴起,故 CD 错误。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一种腐败的制度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 败的东西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东西腐败。”上述观点所指的史实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清末新政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一种腐败的制度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败的东西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东西腐败” 指的是腐朽的政权学习部分新事物不能挽救其命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是腐朽的清政府为了挽 救统治危机,移植了部分西方文明,最终失败,故 C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对清政府的运动, 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 动者主张全盘学习西方文明,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项错误。 7.1949 年 4 月 2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布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没收官 僚资本;保护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等 等。由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 A. 筹划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B. 注重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 C. 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D. 命令解放军肃清西南的残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学校、医院等公益事 业;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反映的是城市工作,这说明中共注重将 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故 B 项正确;材料和长江防线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中共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
A. 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 B.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 C. 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 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中所示可知,英国的城市化在 15 世纪中期超过法国,在 17 世纪中叶超过意大利并远远领先 于欧洲大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英国早期殖民活动和工业革命,故 D 项正确;由图示可知,新 航路开辟时期,意大利城市化在不断下降,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和大革命时期的动荡导 致法国城市化缓慢,故 B 项不符合史实;由图示可知,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不断下降,故 C 项错误。 11.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结构呈三层金字塔形。底层是帝国议会,中间层是联邦议会,皇帝、宰 相和内阁大臣等高级官员居于金字塔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 宰相主持内阁并对议会负责 C. 联邦议会负责各邦立法工作 D. 帝国议会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 1871 年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拥有绝对实权,故 A 项 正确;宰相主持内阁并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向议会负责,故 B 项错误;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共同行使,故 C 项不符合史实;帝国议会权力很小,不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故 D 项错误。 12.“新政”时期,罗斯福曾多次提到,要让美国人有“体面的生活”“体面的工资”和“体面的工作”, 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谋生问题,还涉及人的尊严和价值,而“救济”损害了受助者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 感觉并不“体面”。因此,罗斯福政府 ①整顿银行和放弃金本位制 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③推行“以工代赈”的制度 ④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
济繁荣。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
决战是在 1948 年,故 C 项错误;1950 年中共命令解放军肃清西南的残敌,故 D 项错误。 8.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认为,对公民资格的严格限制,导致了希腊的衰落;罗马人则因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 征服地区的人,稳定了强大的帝国。罗马的做法反映在法律上是 A. 制定《十二铜表法》 B. 汇编成《民法大全》 C. 法律适用于一切自由民 D. 形成了制订法律的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罗马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从而稳定了强大的帝国,这一做法体现了法律适用 于一切自由民,故 C 项正确; 罗马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体现的是万民法,而《十二铜表法》 是公民法,故 A 项错误;《民法大全》和材料信息无关,故 B 项错误;罗马制订法律的理论是自然法,和 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 9.在中世纪、绘画、雕塑通常被视为实用性和技术性的体力活动,艺术家也被看作手艺人。到文艺复兴时 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这种变化表明 A. 艺术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得到彰显 B. 艺术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艺术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基本丧失 D. 艺术创作与传统宗教题材相分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这说明艺术的思想性和创造 性得到重视和彰显,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实 用性和技术性依然存在,故 C 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艺术创作与传统宗教题材相分离,故 D 项错误。 10.下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 年~1900 年)。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
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
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 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 75%,而 1989
年则降到 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 4000 万贫穷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