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死要面子)心理学解读
中国人为何“死要面子”?
中国人为何“死要面子”?为了能够说得过去的一点虚荣心,为了并无实际意义的一点自尊心。
中国人常常不得不委屈退让,忍辱求全,不得不低声下气,甘受作践。
面子很重要,中国人特别在意这一点,遂有了死要面子这一说。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落魄得很,但坚持穿长衫。
那长衫很脏,很破,也不肯脱下来。
因为这件长衫,攸关面子问题。
在旧时代,劳动人民都是短打,只有读书人才着长衫。
穿短打,为的是劳动时的方便,外国有" 短裤党"" 蓝领" 这一说,工人阶级的代名词。
穿长衫,潇洒是有了,风度是够了,但要从事体力活的话,会很碍事,动作不能过大,走路不能太快。
孔乙己先生其实相当穷困,那一件长衫不知穿了几多年头,可这是他的一张证书,证明他曾经是读书之人、进学之人、斯文之人,说不定还是曾参加过科举之人。
就像如今很多并不写作文学作品的人,非要参加作家协会,做一名会员的虚荣心,有点近似。
为了这份进过学、读过书的面子,他说死了也不肯脱下这件长衫,而改着短打的。
可他无业,无业也就无钱,无钱就得找点营生,赚两个小钱糊口。
可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替有钱人家抄书。
于是,抄书之余,免不了偶然做些鼠盗狗窃的事,也就免不了挨打。
这也是中国人对于小偷小摸的常规惩罚,而被打者通常也只护着自己的脸。
所谓" 打人莫打脸",就是说,你打我哪里都可以,独独别打脸。
脸,即脸面,对特别在乎面子的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有一次,他腿裹着蒲包,用手扶地,几乎是爬来酒店沽酒喝,掌柜见他如此行状;" 你又偷了东西了!" 他也不作分辩,单说了一句" 不要取笑!" 掌柜的反问:" 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他低声解释:" 跌断,跌,跌…… " 他的眼神,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这就是民间谚语" 死要面子活受罪" 的典型写照。
如何应对青少年爱面子心理问题
如何应对青少年爱面子心理问题在处理青少年爱面子心理问题时,父母和教育者不可忽视的是该问题对青少年的社交和心理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应对青少年爱面子心理问题,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第一部分:了解青少年爱面子心理问题的原因青少年爱面子的心理问题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社会、家庭和个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包括:1. 社会压力:青少年处在一个注重形象和评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担心被别人看作是失败或不合格的。
2. 自我认同: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和认可,因此很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
3. 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会对青少年的面子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积极引导青少年应对面子心理问题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青少年建立亲密的关系,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以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 培养积极心态:鼓励青少年尝试新的事物,并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3. 增强自信:通过赞美、关注和支持,帮助青少年发展自信心,并鼓励他们接受失败和挫折。
4. 培养社交技巧:提供社交培训和机会,帮助青少年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倡导身体积极健康: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自信心。
第三部分:帮助青少年处理面子心理问题的具体实践1. 倾听和理解:在青少年表达面子心理问题时,要耐心倾听并理解他们的困扰和焦虑,以避免对问题的轻视或无视。
2. 鼓励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引导青少年批判地思考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完美,更加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 应对挑战和失败:教育青少年面对挑战和失败时如何积极应对,借助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4. 培养合理的自尊心:鼓励青少年寻找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优点,避免过分追求外界评价。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所谓面子也即脸面,是一个人被周围社会认可、接受的一种标志。
有的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
他们甚至宁可不讲法律、法规、不讲纪律、制度,不讲诚信、道德,也要讲究面子。
俗话说,面子大如天,面子无小事;死要面子活受罪;骂人别揭短,打人别抓脸;人要一张脸,树要一张皮;而一个人一旦失了面子就会被人耻笑,被人瞧不起。
失去面子的一方也会从此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心存芥蒂。
中国人眼里的面子,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一是涉及个人的尊严问题;二是涉及个人的人格问题;三是涉及家族以及身后的社会背景问题;四是涉及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地位、成绩的认可问题。
因此,在古老的中国,在传统观念面前,面子是相当重要的,个别时候甚至高于生命的价值。
比如,张三殴打了李四,李四到有关部门状告张三,于是张三和李四开始了调动身后的社会关系。
张三找了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李四找了在省城工作的姑姑。
张三的叔叔通过关系给派出所所长打了电话,李四的姑姑通过关系给公安局的副局长打了电话。
他们都希望派出所能够倾向自己的一方,能够对自己关照的人网开一面。
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就觉得失了面子,从此心中结下梁子。
比如,王五的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为了上重点高中,就通过关系找到了文教局局长,局长给重点高中的校长打了电话。
如果校长没有给面子,那问题(加微信号tydhl4为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料。
)就大了,以后,校长再找局长办事,嘴都张不开。
所以聪明的校长都会给自己留着一些名额、指标,专门等着面子大的人来说情。
比如,农民丁一要在县城买房子,就找到了在城建局当副局长的老乡。
老乡副局长给开发商打了一个电话,一般的开发商都会给个面子,少则一套房便宜了一、二万,多的能够便宜个三、五万。
如果有那个开发商不给这个面子,那以后有什么事儿也必定疙里疙瘩。
如果给了这个副局长面子,没有给那个副局长面子,更要得罪人。
比如,派出所抓到了一个嫖客,拟定罚款3000元,当事人就开始四处找关系,先是找乡长,派出所民警天天在乡政府吃饭,所长无奈只好给了500元的面子,罚款降至2500元;当事人又找了公安局的副局长,没办法只好又降了500元,罚款改成2000元;万万没有想到当事人又找了一名副县长,再降500元,罚款只好改成1500元。
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之“面子”理论
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之“面子”理论作者:韩萍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4期摘要:“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一个中国本土的社会心理概念。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面子”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理论研究中的不足。
关键词:面子;理论;现状;不足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4-0043-03收稿日期:2010-09-30作者简介:韩萍(1980-),女,安徽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On the “face”theory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studiesHAN P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232001, China)Abstract:“Face” is a typical soci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produced in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of Chinese people, and a social psychological concept in local China. As a unique Chines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t is frequently used in people ’s daily life, and as occupying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in Chinese’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t is the most indispensable medium in such communications and exerts enormous influence on peoples’ daily social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fac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proposes the insuf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research.Key words: face; theory; current situation; insufficiency对于面子问题的探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西方学者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讲真,死要面子的人真可怕的人生感悟
讲真,死要面子的人真可怕的人生感悟讲真,死要面子的人真可怕的人生感悟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所认同,希望自己展现在他人面前的是最好的一面。
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滴水不漏,事事完美的不是人生。
要面子的初衷是维护尊严,但倘若发展到只求光鲜,死要面子,那就只能活受罪了。
讲真,死要面子的人真可怕1.父亲是个瘸子,在村里地位很低。
芳姐是瘸子的女儿,每次被人欺辱,她都会大哭一场。
父亲告诉她,要努力,将来考上大学,给他长脸。
事实上她很听话,一直勤奋努力,最终考入省师范。
那个夏天,父亲拄着拐杖,趾高气昂地吹起口哨逛遍全村,逢人便絮叨一遍,别人都羡慕瘸子家出了只金凤凰。
芳姐见父亲开心,让他享饱脸面,突然间如释重负。
毕业那年,芳姐跟公司的老板结婚。
婚礼办得异常风光,几十辆轿车接亲将村子堵得水泄不通。
但是越是那样,瘸子越是开心。
别人都说,这个女儿抵得上十个儿子,养得值。
之后,瘸子换了一根镀金拐杖。
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努力,往往是因为自卑,渴望得到别人认可。
但如果过分执着于别人的认同,那很可能容易迷失自我。
渐渐地,女儿回家时经常打扮得珠光宝气,凡事都讲排场,四处找机会显摆,趾高气昂。
瘸子有时感觉她很过分,有好几次把他当成木偶,极不情愿地被她打扮得洋气十足,拉到别人家里窜门,向别人挑衅:你瞧,瘸子现在比你们过得要光鲜。
讲真,这样的人虽然很励志,但同样也很无知。
财富渐增,涵养却无寸进。
金钱虽然修饰面子,但掩饰不了你内心的卑琐。
讲真,死要面子的人真可怕2.她陪他度过那段筚路蓝缕的时光。
在他四十岁那年,公司由亏转盈。
生意火了,应酬自然多了。
他经常赴外地出差,而她呢,自盈利后便退居幕后,偶尔去趟公司。
更多的时候,她跟着街坊搓麻将。
起初,“麻友”们夸她老公能干,赚了好多钱。
人嘛,都这样,被人一夸心就飘飘然,连走路都带风。
老公很牛,她觉得很自豪。
与她们聊着聊着,“麻友”们暧昧地碎嘴,她老公可能出轨了。
尽管了解自家男人,但禁不住她们抽丝剥茧地分析,她也感觉句句在理。
基于社会心理学谈面子心理成因及自我调节方式
基于社会心理学谈面子心理成因及自我调节方式资源提供:大学生教育资源【摘要】‚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里一个古老的概念,熟悉得以至于让人熟视无睹。
近些年来,港台、大陆心理学者把面子、人情、关系等中国社会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在抽象化层次上提炼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式。
本文将对面子心理的研究进行初步的回顾和梳理。
【关键词】面子自尊人情关系社会心理林语堂认为,‚这就是三个不变的中国法则,比罗马天主教的教义还要永恒,比美国的宪法还要权威。
它们是正在统治着中国的三位女神,不是蒋介石,也不是汪精卫。
它们的名字是面子、命运和恩惠。
这三位姐妹过去统治着中国,现在也如是。
‛ [1]。
第一位研究中国人‚面子‛现象的是1894来华的美国传教士—Arthur Smith着有《中国人的性格》,此后鲁迅、林语堂、费孝通、费正清等文学家、社会学家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到它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深层意象。
众多大陆、港台心理学者整合各种心理学方向的面子研究资料及相关理论,融汇儒家思想和心理科学,对中国人的面子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范式。
本文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等方面,对有关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梳理。
一、面子概念的界定面子与脸:辞源学路径的探讨‚面‛由辞源学来看,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是指人的五官等所构成的脸。
脸字出现于元朝的北方。
二者原本都是一种生理上的指标。
后来‚面‛上加‚子‛成为带词尾的衍声复词的‚面子‛,演化为心理及社会意义的价值象征。
鲁迅曾从社会学角度说‚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是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
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
但是胡先缙(1944) 认为中国社会将个人行为的标准分为两类:面子代表因达成社会认可的实质成就而获得的声誉,是属于社会地位的拥有;‚脸‛则代表个人在道德规范履行上的名誉。
一个人有‚面子‛不能保证一定有‚脸‛,反之亦然。
朱瑞玲191认为,若把面子视为社会地位即个人成就的同义词,则完全否定了其心理与行为的活动。
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的解读
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的解读作者:刘乔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27期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进行了解读。
即:(1)面子心理的由来。
当代中国人的面子心理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存在,其起源和由来必定相当深远。
主要从传统文化、社会形态和人情社会三个角度加以总结;(2)当代社会面子的功能。
面子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明显的作用,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流行的水平。
面子在中国社会之流行,主要是因为它有许多实际功用,主要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实际作用:缓冲人际交往矛盾、表现和宣泄自我、成为社会互动资源、关系网络自治。
面子心理对中国人的生活贡献了不少,不失为一种“黏合剂”;(3)对面子心理的发展和展望。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面子心理的影响根深蒂固,潜移默化。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面子心理人际交往社会互动资源关系网络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每当谈及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时,中国华人的面子心理总是不可避免地被提及,中国社会的面子心理现象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近代文学家鲁迅一生中多次谈到面子问题,“它像是有好几种,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其文化影响深远,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封建等级制度以及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
”林语堂认为面子是一种可以“得到”,可以“丢弃”,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的心像,并将“面”与“命”、“恩”结合称为三个不变的中国法则,认为它们是中国的社会行为规范。
并肯定地断言,除非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丢掉自己的面子,否则中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由此可见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文化影响深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的面子心理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其起源必定古老而深远。
1面子心理的由来1.1传统文化1.1.1礼文化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世俗礼仪。
儒家思想主张“不知礼,无以立”,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其行事作风必然要受到社会礼仪的指引和约束,如君臣之礼,父子之礼。
丢面子是否会导致人们不敢正视问题?
丢面子是否会导致人们不敢正视问题?导语:在社会文化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很多人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敢正视现实中的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探讨丢面子是否会导致人们不敢正视问题。
一、社会文化角度1. 对于中国人而言,面子是重要的社会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要有面子",也注重面子的维护和保持。
因此,面子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丧失面子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
2. 在面子文化影响下,人们希望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往往避免正视问题。
人们担心丢失面子会被他人看轻、嘲笑或评价。
这种担忧使得人们在问题面前选择回避,否认或逃避,而不是积极解决问题。
二、心理学角度1. 面子问题与自尊心有密切关系。
正视问题可能需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这会对人们的自尊心造成打击。
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人们可能会避免正视问题,而选择掩饰或逃避。
2. 面子问题也与焦虑和恐惧有关。
对于某些人来说,正视问题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恐惧情绪的增加。
他们担心问题无法解决,担心自己无法面对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为了避免这种情绪的产生,他们会选择不敢或不愿正视问题。
三、社会心理学角度1. 面子问题也与社会评价和认同有关。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社会评价和认同时,往往会采取回避和逃避策略。
他们担心面对问题会被他人认为是失败者或无能者,从而影响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2. 面子问题还与社会群体压力有关。
人们往往在群体中感受到更强的压力和期望,他们希望保持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和地位。
因此,当面对问题时,他们不敢正视问题,也是害怕被群体排斥和边缘化。
结语:丢面子是否会导致人们不敢正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面子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逃避和回避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唯有勇敢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积极的心态,为自己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心理学面子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面子名词解释
1. 面子(Mianzi)-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了个人形象、尊严、荣誉等各方面。
维护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无论个人或团体,在各种情境下,不失面子是一个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良好形象。
2. 面子威胁(Mianzi wei'tuo)- 面子威胁是指个体面对对面的人或群体时,由于对方的言语、行为等导致自己感到尊严受到挑战或受到侮辱,从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
3. 面子攻击(Mianzi gongji)- 面子攻击是指有意或无意的言行举止,损害对方的个人形象和尊严,从而让对方失去面子。
4. 面子文化(Mianzi wenhua)- 面子文化是指一种面向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体系,这种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尊严保护,也具有礼仪、谦让、和谐等特点。
5. 面子管理(Mianzi guanli)- 面子管理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面子,或通过让对方失去面子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6. 面子观念(Mianzi guannian)- 面子观念是指人们在各种情境下对面子的认知、价值评价和情感反应等综合体现。
面子观念对于个体的自我评价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
做人处世之道之【死要面子】
做人处世之道--不要死要面子爱面子,几乎是从古至今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态。
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
死要而子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己荣誉以及社会地位的欲望。
死要面子的人往往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炫耀、显示自己。
借此博取他人的称赞和羡慕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值得炫耀的密本。
其实.这是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也谈论过“面子”问题,“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
一个人所持有的“面子"观念,往往是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职业相匹配的。
打个比方,我们可能都知道,从古至今中国的读书人就很看不起那些爱面子的商人.读书人的面子只是与学问连在一起,而作为商人,他们的面子恐怕要跟“财富"番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在心里,对自己都有一种自我形象的定位,一旦在现实中出现了与这种形象不相称的行为,他们就会认为“丢脸”了,相反,假如有些东西令这种形象更加伟岸和富有光彩,他们就会觉得“很有面子”有一个商人由于经营不青,做生意赔了很多钱,甚至已经到了倾家资产的地步。
但是,他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生怕别人看出他的失意和落魄。
为了能东山再起,这个商人经常请人吃饭,拉拢关系。
宴请宾客时,他就租用豪华的车子带着家人一起去接客人,并请了两个漂亮的钟点工扮成女佣。
当佳肴一道道地端上来时,他身边的孩子已经受不住诱惑了,毕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这么丰盛的酒席了。
但是,为了不让客人看穿孩子嘴馋,他就拼命地向孩子使眼色,以制止他去抢菜。
虽然前一瓶酒还没有喝完,但这个商人已经很爽快地打开了柜中最后一瓶酒。
就这样,当那些心知肚明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流露出同情的目光。
最后,这个可怜的商人非但没有得到客人的任何帮助,反倒花光了积蓄,欠了一屁股的债。
在这里,我们不能说这个商人就不懂得做人之道,他希望用自己表面上的大方和豪爽,以求得客人的相助,从而达到重新开始的目的。
社会化视角下对“面子”问题的认知
社会化视角下对“面子”问题的认知“面子”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有的概念,中国人普遍都比较“好面子”,每个人都尽心竭力维护自己着的“面子”,认为“丢面子”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情,“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好面子”实质上是一种寻求外界对自己认可的行为,借助他人好的看法及评价来体现自身价值,进而得到心理满足。
“面子”是基于外界评价产生的,对“面子”的追求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社会化是在社会的影响下,接受学习社会群体的价值规范,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过程。
当个体做出与社会价值规范相符的行为时,会得到来自社会的正反馈,违反社会价值规范会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惩罚。
个体为了得到群体的接纳认可,会努力做出符合群体规范、对群体有价值的行为,这个过程便是一个追求“面子”的过程。
但对于“面子”的过度追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却是一种过度社会化的体现。
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而一味压抑自己的个性,导致个体特性逐渐丧失,是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的结果。
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界的评价反馈,外界的评价反馈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都将谦虚视为一种美德,倡导每个人都应谦虚,这造成了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下意识贬低自己。
在青少年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国父母总是不自觉地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习惯性否定自己的孩子。
孩子将外部父母对自己无意的评价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评价,进而产生轻视自己的自卑情绪,导致孩子对自我的不满意、不接纳。
由此,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完善受到阻碍,自我认知系统出现偏差,对自我评价过低,难以做到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可,因而极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寻求外界认同以求获得心理安慰,平衡自己的认知系统。
面对这种自我意识偏差,我们应该重视个人自身感受,不刻意追求他人认可,学会审视自己的自我认知系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正确对自我能力做出评判,充分接纳和认可自己,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完善。
死要面子是性格上的一个缺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死要面子是性格上的一个缺陷
导语:小毛大学毕业后,找了很多单位都觉得不太称心,但由于没有任何背景,加上工作阅历又十分有限,所以至今只能在一家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公司里委
小毛大学毕业后,找了很多单位都觉得不太称心,但由于没有任何背景,加上工作阅历又十分有限,所以至今只能在一家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公司里委屈地当一个小小的文书。
一次,小毛偶然遇到了大学的同学张声,一阵寒喧后小毛才知道,原来张声如今已经是一家着名大型网络公司的执行总裁了。
张声对小毛说:“凭你的专业知识,在别人那里当小文书简直就是莫大的浪费,到我们公司来吧,我们正缺一位负责软件开发的业务经理,你一定能胜任。
”真是天赐良机!小毛激动得心理砰砰直跳。
但是转念一想,在大学里张声的成绩远不如自己,现在却要到他手下做工作,今后见到大学的同学们,那该多么的丢脸!想来想去,最终小毛还是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如今仍旧心不甘情不愿的当着他的小文书。
如今的社会是“能力+机遇”的社会,张声虽然在大学里的成绩不怎么样,但是事实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
而小毛虽然有某方面的才华,却一直缺乏机遇,这个时候对小毛来说,一次难得的机遇比什么动重要,可他居然会因为怕早同学面前丢脸(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丢脸的)而放弃已经来到面前的机遇,这并不能算是什么骨气,只能算是死要面子,这种性格上的问题无疑会让成功一次次地从他面前溜走。
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的解读
加 以总结 ; ( 2 ) 当 代 社会 面子 的功能。面子在 当今社会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明显的作用 , 可以说达到 了一种流行 的
水平。 面子在 中国社会之流行, 主要是 因为它有许 多实际功用, 主要总结 了四个方面的实际作用 : 缓冲人 际交往矛盾、 表现和宣泄 自我、 成为社会互动资源 、 关系 网络 自治。面子心理对 中国人的生活贡献 了不少 , 不失为一种 “ 黏合剂” ; ( 3 ) 对面子心理 的发展和展望。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 面子心理 的影响根 深蒂固, 潜移默化。在未来的社会发展 中,
与西方社会所倡导的平等 、自由、 竞争的文化环境不 同,
中 国古 代 强 调 个 人 必 须服 从 于 社 会 和 群体 的利 益 ,不 提 倡 个 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有所联系, 所以不可避免地与关系网内他人 很 多 时候 中国人 的矛 盾 处理 方 式 看似 是 回避 , 然 则 体 独 立 意识 , 强 调群 体 利 益 高 于 个 人利 益 , 注 重群 体 合 作 , 个 产 生矛 盾 , 人 没 有 面子 就 会 给 群 体 丢 面 子 。 1 - 3人 情 社 会 是“ 有 所 失必 有 所 得” , 其 内涵符 合 中国 文化 “ 和” 的取 向 。
在当代方社会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竞争的文化环境不同这样一个由关系主导的社会相互都存在资源入与人之间不中国古代强调个人必须服从于社会和群体的利益不提倡个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有所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关系网内他人体独立意识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群体合作个产生矛盾很多时候中国入的矛盾处理方式看似是回避然则人没有面子就会给群体丢面子
面子 , 其 文化 影 响深 远 , 主 要 起 源 于 中国 古代 家 族 制 度 、 封 建 程 度 上 可 以称 现在 的社 会 为 儒 教 社会 。 另一 方 面 ,在社 会 生
论面子的社会心理学内涵
2011级新闻一班张颖(201121020152)论面子的社会心理学内涵对中国人而言,面子是一个含义丰富、使用广泛的日常用语;它对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至深,因此引起了学者们的探究兴趣。
然而就是给这么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下定义,以准确界定它的内涵,却成了研究者最为困难的工作。
当人们用这个概念来表达的时候,无论是言者还是听者,都非常清楚它指的是什么,完全可以意会;但深究其内涵,却发现面子含义之广,面子现象之复杂,足以让人“横看成岭侧成峰”,以至于面子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甚至催生了一些重要理论,如印象管理理论;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也就是对面子的定义,却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有不可言传的意味。
对面子定义的无法统一,表面上看是学者们研究视角的不同导致的分歧,实际上是因为面子的实质、内涵、结构及结构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太过复杂,研究分析难免顾此失彼而导致的。
近年来,中国大陆及港台学者逐渐倾向于面子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取向,有望成为全面认识面子实质与内涵的突破口。
一、学术界面子定义的回顾回顾已有的面子定义,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定义侧重面子的心理学意义,从而将其看作是个人心理内部的一种自我意象;另一类定义侧重面子的社会学价值,将其看作是一种尊严或地位的象征。
这两类定义分别从两个角度探讨了面子的实质与内涵,尽管都有盲人摸象之感,但也为探索全面把握面子实质提供了方向。
心理学取向的面子定义以陈之昭为代表,他认为面子是在“在自我或自我涉入的对象所具有且为自我所重视的属性上,当事人认知到重要他人对该属性之评价后,所形成之具有社会意义或人际意义的自我心像。
”陈的定义描述了面子形成的心理过程,认为面子是个体的自我心像,也就意味着,面子是个体自我意识的一个部分,尽管它的形成与他人有关,但形成之后却是仅仅存在于本人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定义强调了面子是一个心理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解释面子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却忽视了面子的社会属性,不能解释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对象产生的影响和其互动功能;换句话说,可以这样质疑:某一个体的面子仅仅是存在于其本人的意识中,还是同时也存在于与其交往的他人心目中?个体的面子只对他本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还是同时影响了与其交往和具有人际关系的人?答案是明显的,也就暴露了陈氏定义的不足。
面子的心理学研究述评
面子的心理学研究述评一、面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面子这一概念最早由威廉·詹姆斯在20世纪初提出,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由于社会角色、社会期望、个体自我认同等因素而形成的一定形式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形象,是个体与社会的联系点。
面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面子的成就因素,即个体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经验和成就;另一个是面子的承认因素,即个体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支持和信任的程度。
面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面子的概念、形成、意义和影响;面子威胁及其应对策略;面子修复及其机制;面子和认同的关系;面子和自我概念的关系等。
二、面子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现1. 面子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近期一些研究发现,个体的面子感和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联系,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关注自己的面子,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
2. 面子和刻板印象的关系。
一些新的研究指出,个体的面子感受与其对他人的刻板印象有关。
个体的面子感受可能使其更容易接受或强化他人的刻板印象。
3. 面子威胁的形成机制。
近些年的研究指出,面子威胁的产生是由社会比较、社会期望和社会规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差距问题。
4. 面子修复的影响因素。
面子修复不仅取决于事件的性质和面子受损程度,还受到个体因素、情感因素、受众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5. 面子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最新的研究指出,面子感受程度越高的个体,其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也越高,因为他们更能成功地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网络。
面子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本质、阐明人类身份认同的机制、推动文化交流和个体心理健康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然而,目前面子心理学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在逐渐发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子感受在其定位和表达方式上也可能出现差异,此时对其研究的前提和方法也需要随之改变。
【心理学科】我们为什么「要面子」?
【心理学科】我们为什么「要面子」?让知识回家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心理学科】我们为什么「要面子」?本文围绕着“面子”谈起,引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开篇:“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
”——出自鲁迅的文章《说面子》,收录于《且介亭杂文》—01—什么是“面子”?先举几个列子:同学聚会的时候,你请大家在高档餐厅吃饭,感觉很有“面子”;同事一起开会的时候,领导因为一件小事,当众对你进行批评,感觉很没有“面子”;分手后,尽管有一段时间,自己过得很糟,也许偶尔失眠,也许偶尔黯然落泪,但在前任面前,为了“要面子”,会努力表现出坚强,露出一切都很好的微笑。
作家林语堂曾说:“中国人的面子很容易举例,但很难下定义。
”有很多学者都曾经尝试过给“面子”下定义,社会心理学者翟学伟认为“面子是个体根据他人的正反评价而形成的自我感受和认定”,心理咨询学者曾奇峰认为“面子包含了精神分析所说的“自恋”全部的内涵和外延”。
“面子”是自我在人际间的复合体验。
当有面子时,会体验到喜悦、满足、自豪、被尊重;当丢面子时,会体验到悲伤、羞耻、自卑、被轻视。
有时为了维持“要面子”这种体验,会伪装自己,甚至会难为自己。
—02—“要面子”的成因适度的要面子是合理的追求。
要面子的成因,在人本的视角下,要面子是满足社交和尊重的需要;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要面子遵循超我原则,满足超我的需要。
面子是在人际间的自我,有追求良好体验的动力。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俗语讲的是过度“要面子”给自己带来了困扰,例如拿所有生活费买了一部最新款手机,之后可能靠吃方便面度日;通过小额贷款买了一套轻奢的化妆品,之后可能要拆了东墙补西墙。
过度要面子的成因,是这种“有面子”的感觉对自己太重要了,以至于脱离现实,脱离自己能承担的能力。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种可能是想要奋力逃避“丢面子”的痛苦,相比这种心理上的痛苦,更愿意承受现实的痛苦,例如靠方便面度日;另一种可能是,对“有面子”的极度渴望,自我的价值过分依赖于别人的评价,例如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觉得天天吃面也值了。
为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
为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于身边的朋友,或工作上的同事提出的问题,尽管自己无能为力,不过实在抹不开面子,硬是将事情包揽下来。
大事还是小事,只要别人对自己开口,尽管内心是非常不情愿的,不过他脱口而出依然是“可以”。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作“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说,人们往往可以为了面子而忍辱负重,宁愿自己吃大亏、吃闷亏也要在面子上过得去。
似乎自己有面子了,才被人看得起。
实际上、这样决定的结果往往会促使自己放弃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坚守的原则,而所谓失去了原则,得到的面子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面子,所以明明可以说不,但往往被迫同意对方的请求,宁愿竭尽全力赴约或帮忙,即便自己没有时间或能力,这是何苦呢?小梦是家里的长女,她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小梦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她们只好与妈妈、奶奶相依为命。
妈妈作为这个家庭的支柱,需要工作挣钱糊口,奶奶就负责小梦三姐弟。
在小梦很小时候,她就学会了帮助妈妈和奶奶干活,照顾弟弟妹妹。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小梦习惯了对弟弟妹妹的照顾,更习惯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弟弟妹妹上大学的时候,小梦正在攻读研究生,自己也没什么钱,不过只要弟弟妹妹跟自己开口说:“姐姐,我没钱了。
”这时小梦就赶紧把钱给他们送过去,她宁愿自己少吃少穿,也不愿意弟弟和妹妹挨饿。
毕业之后,不仅仅是家人,连身边的朋友、同事,他们对小梦提出的要求,她都难以拒绝,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所以工作之后,小梦所受到的压力比以前更多。
在公司上班,领导经常把不该小梦做的工作分配给她,小梦本来是很不愿意的,非常想拒绝的,不过脱口而出的却是“好”。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休息,朋友说,想一起去公园走走。
小梦正在感冒,很不愿意去,不过又怕扫朋友的兴,就答应了。
结果下午从公园准备回家,一个同学打电话喊她去逛街,尽管小梦感到非常累,不过脱口而出却是:“好啊。
”说完这句话,小梦真后悔。
因为不懂拒绝,小梦的时间、计划经常被打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死要面子的心理学解读解读
大家经常会说:死要面子,活受罪。
虽然都知道这个理,但是依然有不少人还是那么死要面子。
中国也常说,树要皮,人要脸。
面子固然重要,但不可死要面子,也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再说死要面子并不等于尊严。
什么算是死要面子呢?就是对一些本不必在意的事过分在意了,在一些需要弯腰的时候宁折不弯,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要死撑下去……
这对自己没有半点好处,往往弄得心力交瘁。
尽管后果严重,还是有人要较这个劲,而且会振振有词地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如果我不坚持,那面子往哪儿摆?”
这就触碰到了问题的实质,之所以放不下面子,是因为这些人把面子和尊严画上了等号。
面子是尊严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当你过分在意面子时,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把自己逼到角落里,退不出来也走不下去,尴尬又痛苦地戳在那里。
而从别人眼里看来,你绝不是高大威武的形象,反而更像被围观的小丑。
就比如我们身边好多人,每天穿的那么好,什么都要名牌,每次出去和人一起吃饭,都是高档,结果每天却只能自己在宿舍吃泡面,甚至问人借钱,难道这就有面子么?恰恰相反,他们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还有就是我们周围也有不少这样的人,找出各种借口,硬说自己是对的,或者把错误推给别人。
面对这些人,我们可能会劝道:“算了吧,认个错又何妨?不会少一块肉的。
”如果对方不肯,我们多半
会摇摇头,暗自笑他太较真,不知所谓。
可是当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情况可完全不同了,很少会有人大大方方地认错。
这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星云大师说:“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无、能高能低,如果一句话他就放不下、一件事他也放不下,甚至为一个人而放不下,又如何承载更大的责任呢?”
的确如此。
不能松开手,就抓不住更多的东西。
其实,保住面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平心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错了就认就改,能力不足就多去学习,这样才能赢得轻松好心态。
不只是错误,还包括你所执着的东西,都令人难以放下。
可如果不放下,你就得不到更多的东西。
有些人懂得放下,但只是放下表面的一些东西,一旦触及到灵魂,触及到所执著的东西,就很难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