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四)斯坦福监狱实验

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四)我们阴暗的内心:斯坦福监狱实验“最卑劣的行为就像有毒的杂草一样繁茂地生长在监狱的空气里”——Oscar Wilde。
最好的心理学实验总是问着关于人性的永恒的问题,例如,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得邪恶?一个好人也可以犯下恶行吗?如果可以,是什么让人们越过那条界线?有没有一个临界点,当它被跨过之后就会释放出邪恶?又或者是人们所处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本文中这个被提名为最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验是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它有力地论证了处境的作用(Zimbardo, 1971)。
不仅如此,而且这个实验还为一本小说、两部电影、无数电视节目,甚至一个乐队提供了灵感,就连法律都为此做出了修改。
这些我们过会儿再说,先来看看这个实验。
囚犯和狱警实验的思路很简单:看看被挑选出来的最健康、最“正常”的普通人如何应对自己正常身份的彻底改变。
被试中一半作为狱警,另一半作为囚犯。
在本次实验中没有折衷办法,因为为了使实验有好的效果,必须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中囚犯和狱警的经历。
这些被试要迎接生命中的全新体验。
“囚犯”们像平时一样一大早出门的时候被哀号着警报的警车“逮捕”。
然后他们被采集指纹、蒙上眼、关进监狱。
接着被剥光衣服、搜身、去虱子、理发、拿到囚服、得到一个号码,并在一只脚上拴上链子。
另外的被试变成了身穿警服、手持木棍的狱警。
斯坦福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被伪装成了一座监狱。
于是,实验开始了。
反抗被镇压一开始一切都很正常,可是到了第二天,“囚犯”们对于被监禁做出了反抗。
狱警们迅速而残忍地采取了报复。
他们把囚犯全身扒光,搬走了囚犯的床,把这次反抗的头目拉去关了禁闭,并且开始骚扰“囚犯”。
不久之后“囚犯”们开始无条件地服从狱警。
经过了仅仅几天逼真的角色扮演之后,被试报告说他们之前的身份似乎已经完全被抹去了。
他们成为了自己在监狱中的号码。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推动人类认知进步的关键步伐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其实验研究方法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的心理学实验中,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在研究方法、设计、结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们揭示了人类心理的许多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著名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的贡献和启示。
一、实验名称:斯坦福监狱实验主旨:研究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对囚犯行为的影响。
设计者和执行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监狱实验,由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们进行。
结果及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对囚犯行为有显著影响。
在权力不平衡的情况下,狱警可能滥用权力,导致囚犯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虐待。
该实验对揭示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对政治和社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实验类型这些著名心理实验在方法、设计、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采用模拟监狱环境进行实验,以观察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米尔格拉姆实验则通过电击实验来研究服从和权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这些实验都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对心理学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具有启示意义。
三、实验过程与结论斯坦福监狱实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囚犯和狱警角色,并模拟监狱生活。
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扮演囚犯或狱警角色时,他们的行为会受到角色和情境的影响。
该实验引发了对囚犯和狱警之间权力关系的深入思考,揭示了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米尔格拉姆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对另一个假定的参与者进行电击,以观察他们在权威压力下的行为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权威面前容易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更容易屈从于权威。
该实验揭示了权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对二战后的道德和伦理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持续发展影响这些著名心理实验在之后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新突破。
例如,后续研究对权力、权威、服从等方面的探讨使得这些主题在政治、社会、商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40一41光环效应

【精选】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一)光环效应: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1: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一)光环效应: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
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
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
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
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
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
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
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视频。
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
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
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
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
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
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
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
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
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
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
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概述“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
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The Halo Effect: When Your Own Mind is a Mystery1. 晕轮效应:当你的思想还是个迷晕轮效应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发现。
说的是我们可能通过对一个人的一般印象,就去判断他们的某一些具体特征。
比如她很可爱,你就会觉得她会很聪明。
好莱坞的明星们完美的阐释了这一效应。
因为他们通常很可爱而且极具吸引力,我们自然的就猜测他们聪明,友好,判断力好...等等。
2.How and Why We Lie to Ourselves: Cognitive Dissonance2.为什么要对自己撒谎:认知失调Festinger和Carlsmith指导的这项极具开创性的社会心理试验(1959)深刻的洞悉了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试验充满了各种独创性的花招,所以理解它的最好方式就是想像你自己也参与其中。
所以,坐下来,放松,开始一段回忆过去的旅程:时间在1959年,你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3.War, Peace and the Role of Power in Sherif's Robbers Cave Experiment3.Sherif 的RobbersCave实验中战争,和平以及权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偏见和冲突的经典研究,Roberts Cave 实验至少有一个被隐藏了的来历。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十)阿希实验

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十)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人云亦云这项由Solomon Asch为我们带来的入选十大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表明:我们当中很多人都会为了迎合他人而否定自己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天生的喜欢人云亦云——我们时常不假思索地相互模仿对方穿衣的品味、谈话的口吻和态度。
但是这种人云亦云究竟到达了什么地步?你是否认为自己可能会在模糊不清的时候否决自己的看法,而去附和别人呢?看看下面的图形。
比较左边图中的线段和右边图中的三条线段:A、B和C。
这三条线段中哪一条和左边的这条一样长?很显然答案是C。
然而在一项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中,76%的人至少一次地否定了自己的看法,而选择了A或者B。
到底是什么策略施加了强暴的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这项实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者,著名的心理学家Solomon Asch设法证明了刚好相反的结论。
之前Muzafer Sherif的实验(参见他著名的Robbers Cave实验)发现了当人们面对判断模棱两可的测验时,他们用别人的判断作为参考标准。
这非常合情合理。
如果我对于某事不确定,我会去询问别人。
但这只是发生在我不确定的情况下。
而在我确信无疑的时候情况就颇为不同了,例如当我清楚答案是什么的时候。
那时别人的判断就没有影响了——或者至少Asch是这么想的。
实验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带来了一些男大学生,每次带一个人进入一个房间,和其他8个假冒的被试一起(Asch, 1951)。
然后,他们看了和上面的两幅图类似的图形,并作比较。
被试被要求说出A、B和C中哪一条线和那条参考线一样长。
这个过程重复了12次,期间被试观察了以上图片的改进版。
被试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其他坐在桌子边的八个人是在玩一个游戏。
他们都是同伙,之前被实验者嘱咐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
在一半的实验中他们给出偏短的线段作为答案,而在另一半实验中他们则给出偏长的线段作为答案。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出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介绍十大经典的心理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该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扎尼(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并进行。
实验模拟了一所监狱,将一组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观察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暴力和服从等行为。
2. 权威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设计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给予电击,观察他们是否会服从指令。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遵循指令,甚至在被试者出现痛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给予电击,揭示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强烈服从倾向。
3. 空间不一致实验(Ponzo Illusion)该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马里奥·庞佐(Mario Ponzo)于1913年设计。
实验通过绘制两条等长直线,但在两条直线的顶端分别绘制不同大小的斜线,使得上方的线条看起来更长。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的视觉错觉,即我们在处理空间关系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批量同化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索洛蒙·阿什(Solomon Asch)于1951年进行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在面对集体压力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者让被试者在一组明显错误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结果显示,当其他人都选择错误答案时,被试者往往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答案,揭示出人类的从众心理。
5. 权衡选择实验(Tversky and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错误。
十大经典社会学实验

十大经典社会学实验尊敬的用户,以下是十个经典的社会学实验,我将依序回答您的问题并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它们。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提曼于1971年设计的。
该实验旨在探究社会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实验中,参与者被分配为监狱狱警或囚犯,结果展现了狱警对囚犯的残酷行为和囚犯对狱警的抵抗行为。
这个实验引发了对道德、权力和集体行为的讨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米尔格拉姆实验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1年设计。
该实验探究了个体在权威压力下的顺从程度。
参与者被告知参与一项学习实验,但实际上是在执行一系列可能伤害他人的电击任务。
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在被权威人士指示下,愿意继续给予电击,这引发了对道德和个体责任的深思。
3. 阿西奥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阿西奥实验由社会心理学家索洛蒙·阿西奥于1951年设计。
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在一个视觉任务中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选项,尽管他们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
结果表明,大多数参与者会选择与他人一致,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对社会压力的顺从和群体影响的力量。
4. 小红帽实验(Little Red Riding Hood Experiment)小红帽实验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爱丽丝·伊内斯·斯科特于1980年设计的。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讲述童话故事《小红帽》。
实验者修改了故事的结局,使其更加积极或消极。
结果显示,故事的结局影响了参与者对事件的解释和记忆,揭示了我们对信息加工的偏差和记忆的可塑性。
5. 罗宾汉效应实验(Robin Hood Effect Experiment)罗宾汉效应实验由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于1976年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
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
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
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
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
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
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
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
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
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
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
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视频。
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
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
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
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在每组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甚至还有他的口音(特殊语言习惯在两段视频中是一样的)打分。
与光环效应相一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生认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语言习惯更令人喜爱,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
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支持了之前关于光环效应的研究。
无意识判断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给了他们很多机会,学生们还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给讲师打高分。
研究结束后,学生们被暗示自己对讲师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评价。
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说通过讲师说话的内容产生的对他的喜爱程度完全没有影响到自己给讲师个人特征的打分。
对于那些看了讲师不好的一面的学生结果更糟——他们完全搞反了。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给讲师的个人特征打分影响了他们对于其喜爱程度的总体评价。
在这之后,实验者并不感到满意。
他们再次采访学生,问他们是否有可能对讲师的总体评价影响了自己给其特征的打分。
学生们仍然说没有影响。
他们确信自己在没有考虑讲师是否令人喜爱的情况下对他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和口音做出了评价。
光环效应的日常用途光环效应本身很吸引人,它现在在商业中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根据John Marconi 的“名声销售(Reputation Marketing)”,封面上写有“哈弗名著”的书可以比没有这几个字的同样一本书要价高出一倍。
这在时装业也是一样的。
一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的名字可以让一条普通的牛仔裤的价格极端地膨胀。
但是上面这个实验所证明的是,虽然我们在智力上可以理解光环效应,但是我们通常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在起作用。
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它对于商人和政治家如此有用。
我们时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了实验中所证明的那种调整。
而且,即使这点被别人指出,我们可能仍然会否认。
所以,下一次你给一位政治家投票的时候,你考虑买一条大设计师设计的牛仔裤的时候,或者你决定是否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问问自己光环效应是否在起作用。
你评价某个人或某样产品的特性的时候,你是否真的是在评价他们本身?或者说,一些总体面貌有没有狭隘地被你的某些对于具体方面的评价所取代?这种简单的检查可以防止你给错误的人投票,浪费钱,或者拒绝一个忠诚的朋友。
又或者,即使你做了这种检查,你也不知道究竟会怎么样……2、认知失调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认知失调1959年的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
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很好地解释了我们内在动机的阴暗世界。
这个无比创新的实验是由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负责的。
人们总是试图解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这个实验正是提供了对于这种自我解释的重要而深刻的理解。
实验中充满了巧妙的骗术,所以对它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想象自己正身临其境。
那么请坐好,放松,让我们回到过去。
现在的时间是1959年,而你是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作为你课程的一部分,你同意参加一项“表现衡量”的实验。
你被告知这个实验需要两个小时。
由于你原本每年就需要作为被试参加一定数量的实验,所以这次只是多了两个小时而已。
你并不知道,这个实验会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经典。
在你看来似乎是实验者造成的意外事故实际上都是被小心控制的骗局的一部分。
不过就目前来看,你是无辜的。
准备进了实验室,他们告诉你实验是关于你的预期如何影响你在一个任务中的实际经历的。
很显然,被试被分为两组。
而在另外一组中,被试被告知了一个特殊的关于这次研究的预期结果。
为了清楚地灌输这个预期结果,一个显然刚刚完成这项任务的学生正在给另一组被试作非正式的简要介绍。
不过,在你的这组里,被试不会被告知预期结果。
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要告诉你所有这些东西。
虽然如此,这样看起来似乎更加刺激,因为你现在知道了一些这个实验的背后过程。
于是你开始着手于第一个任务,不过很快又发现它无比地无聊。
头半个小时里,你被要求将一些线轴放到一个箱子里。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你又被要求将一些钉子放在一块木板旁边。
说实话,相比这个,你宁愿看着油漆变干。
在任务的结尾,实验员感谢你的参与,并告诉你很多其他被试发现这个任务非常有趣。
这有点令人困惑——这个任务明明很无聊。
管他呢,你就这么让它过去了。
实验的疏忽然后那个实验者看上去有一点尴尬,他开始吞吞吐吐地解释说出现了一点小差错。
他说他们需要你的帮助。
在你之后的那个被试是属于在任务开始前就知道预期结果的那一组的。
这个预期结果就是任务很有趣。
不幸的是,通常负责告诉别人预期结果的那个人没来。
所以,他们问你是否愿意代劳。
不但如此,他们还提出会为此付给你1美元。
因为这是在1959年,而且你是个学生,所以对于这么一点小事这1美元的酬劳也不算完全微不足道。
并且,他们告诉你将来可能还会用的到你。
这钱听起来很容易赚,于是你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这真不错——起初这个实验只是作为为了完成课程的一个部分,现在倒让你捡到了一点现钱。
你很快被介绍给了下一位被试,她将要去做你刚刚完成的那个任务。
按照指示你告诉她,她将要做的任务非常有趣。
突然间你因为给了她太高期望而感到一阵后悔。
这时,实验者回来了。
他再一次对你表示感谢,而且又一次告诉你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任务很有趣,也希望你同样这么认为。
然后你被引导进入另一间房间,在那里你接受了关于刚才那个实验的采访。
其中一个问题问你,刚才那个任务是否有趣。
这让你停顿了一下,并引发了你的思考。
现在这个任务看起来似乎没有刚才那么无聊了。
你开始发觉即使是线轴和钉子的重复运动也蕴含了一种对称美。
而且这一切都在科学的名义之下。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劳动,并且你希望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
那个任务仍然不能被算是非常好玩,但是也许也没有那么糟糕。
再回想一下,你发现它没有你最开始认为的那么无聊。
你给它的评价是比较有趣。
实验结束后你和同样参加了实验的朋友聊天。
比较了一下后你们发现除了一个重要的区别外,你们两个的经历是完全一样的。
她得到的赏金比你得到的多多了:20美元!这让你第一次开始怀疑其中是不是有一些“阴谋”。
你问她关于线轴和钉子的任务:“哦,”她回答道,“真是无聊透了,我给了它最低的评价。
”“不。
”你坚持反驳,“没有那么糟糕。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想想,它还是挺有意思的。
”她不可思议地看着你。
到底是怎么回事?认知失调你刚刚所体验到的是认知失调的力量。
研究认知失调的社会心理学家对于我们如何处理两种矛盾的想法很感兴趣。
在上面这个实验中,一开始你认为任务很无聊,然后他们付给你钱,让你告诉另外一个人任务很有趣。
但是,你不是那种随便撒谎的人。
所以你如何解决作为一个诚实的人的真实看法和对下一个被试撒谎的矛盾?你得到的金钱很难安抚你自己的良心——那些钱挺不错,但是还不算那么有份量。
你的大脑决定认为这个研究实际上比较有趣,以此来解决这个难题。
那个告诉你其他人都觉得任务很有趣的实验员帮你坚定了这个结论。
与此同时,你的朋友没有必要经历这些内心的矛盾。
她只是对自己说:我为了撒这个谎得到了20美元。
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小笔财,足以为我撒的小谎提供足够的理由了。
无论实验者告诉我什么,这个任务始终都是无聊的。
一个美丽的理论在这个实验之后,人们又进行了大量关于认知失调的研究,并且有了可喜的成果。
它的美丽在于它解释了我们每天生活中的许多行为。
以下是Morton Hunt在他的著作《心理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Psychology”)中提到的几个例子。
当你试图加入一个团体的时候,越是难以进入,你就越珍惜你的会员资格。
为了解决(1)你为了加入他们而需要越过的障碍和(2)其实那只是一家普通的俱乐部之间的矛盾,我们说服自己,这家俱乐部实际上还是很棒的。
为了支持自己的看法,人们对于同样的信息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当决定自己关于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的看法的时候,我们为了避免冲突,就故意忘记和自己的理论相矛盾的观点,而记住所有支持自己理论的观点。
即使是在明显不道德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迅速地将自己的价值体系调整到适合自己行为的标准上来。
那些偷自己老板东西的人会声称“每个人都是这么干的”,于是他们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显得落后。
或者他们会说“我的报酬太低了,所以我理应在其他方面得到一点额外补偿。
”只要你去思考,人们通过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来解决认知失调的情形还有好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