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
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一·先秦时期:【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
【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
【文化】(1)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称道。
(2)科学: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
(3)绘画: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
(4)书法:商朝时,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甲骨文为其代表;商朝晚期出现了金文,到西周时发展到顶峰;战国时期出现“大篆”。
二·秦汉时期:【政治】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实行“州-郡-县”的地方行政体系。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文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及其职能表现行政管理,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后不断发展演化。
本书第一章将简要叙述古代官僚政治的渊源和若干发展阶段。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文化1.跨文化比较,跨学科考证,不要陷入“身在此山中”的局限,使用国际前沿理论,学好外语。
2.士在春秋战国有明显地区别,春秋之前是贵族等级,战国之后是流动阶层。
3.士由成年男子向贵族演变,具有普遍性,例如古巴比伦与古波斯,见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4.士大夫是业余的(amateur),政治上业余,文化上业余。
——列文森5.帝国士大夫是由学者+官僚,两者合一,这具有中国特色。
6.班固提出“诸子出于王官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7.士大夫的六艺与九能,士大夫在接受正规的行政教育,但是这是一种贵族教育。
8.周代的乐师(司礼司教)与史官(主书主法)正是后期儒生与文吏的渊源。
从周代政治文化中分析,儒生来源于周的乐师,文吏来源于周的史官,两者传承着不同的文化,从事不同的事业。
9.马克思.韦伯对于官僚制度特点的阐释:科层体制;文官政治;法规文档。
10.六艺传承问题,两种六艺的说法,史官传书法和算术(书、数),阎步克认为孔子只是传礼乐诗书。
11.善于运用考古器物与出土文献印证历史上的疑难问题。
(马王堆帛书、出土陶器)12.孔子西行不到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刀笔吏治天下,文法吏是一种专家行政,符合马克思.韦伯关于理性化行政的阐释。
13.农民起义是否推动历史进步另当别论,但是给予统治者以教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4.汉武帝“独尊儒术”,任用法家人物,儒表法里,儒生与文吏并存。
王莽新政充分贯彻儒家治国思想。
15.两汉时期,逐渐儒生文吏化,儒生与文吏合流使得学者兼官僚定型。
中国古代政治
⒉经济上: ①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 ②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私 有制转化。 ⒊民族关系上: 大国争霸、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民族融 合的进程,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⒋思想文化上: ①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②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 一系列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时期 战争的意义,并指 出战争性质的变化及你的认识。 目的: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意义:①春秋时期,为了争霸,诸侯们纷纷 性质: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主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 的瓦解。 ②战国时期,演变为地主阶级集团 兼并战 ②各国也进行了承认土地私有的改革,如鲁 争。 国初税亩。 认识:战争的影响超出战争的目的,客观 ③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推动各国发展封建经 上推动了社会变化和民族触合 济,实行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④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⒈第一种观点: ⑴经济上: ①康熙统治时期,经济上,调整统治政 策,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面 积大量增加; ②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 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
⑵政治上: ①中央集权巩固,疆域辽阔,成为亚洲 东部最大的国家; ②平定国内叛乱,加强对西藏、台湾管 辖,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得到巩固。 ⑶外交上: ①收复台湾, ②反击沙俄入侵,签订边界条约,维护了 国家主权及统一。
⒊民族关系: 北方五族内迁,北民南迁,出现了民族 大迁徙、大融合。 ⒋文化: ①科技文化继续领先于世界 ②宗教成为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 具,宗教文化成就突出
③商品经济较前获得充分发展,城市繁荣。 ⒊民族: ①民族政权并立,虽民族战争不断,但和 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②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 一步加强。 ⒋外交: 中外文化交流、海路贸易进一步发展。 ⒌文化: 高度繁荣。 科技领先、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繁荣、 世俗文学出现。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PPT课件 课件 人教课标版
适应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加 强的需要
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2019/5/5
11
(4)选官与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的发展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军功爵禄制)(九品中正制) 注意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形式和类别上的变化
监察制度的发展
C.科举制 D.士族制度
12 .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① 宦官专权 ② 吏治腐败 ③ 土地兼并 ④ 分裂割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5/5
18
科举制度是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要完善。据此回答13-15题:
13.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叙述一个兴衰历程
战国的初创—秦汉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宋元的加强— 明清的强化
理出两对基本矛盾
中央与地方 君与相
分析三个发展趋势
以两点论、阶段论来评价
2019/5/5
9
(2)三公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都是影响深远的中央行政制度,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
内部结构、丞相地位方面不同 三省制具有“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特点,
唐太宗 接受“君舟民水”观点 强调“存百姓”思想 ,做到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2019/5/5
7
(2)百家争鸣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思想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成因及影响 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
2019/5/5
8
2、古代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对概念的说明: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政治与文化一直以来都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儒家思想与政治的紧密联系、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影响及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贡献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政治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始终互相作用、相互影响。
政治不仅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同时文化也对政治起到了重要的塑造和支持作用。
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政治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众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都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体现。
比如,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古代王朝能够保持稳定统一的统治。
其次,政治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条件。
古代王朝的建立、法律制度的完善都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最后,文化又对政治起到了支持和影响的作用。
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会引导和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君臣之道,对君主专制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二、儒家思想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之间最为紧密的联系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了社会秩序、仁爱、忠诚等伦理道德观念,对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首先对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专制制度,强调君臣之道。
古代王朝通过儒家思想的理念,强调君主应当成为德高望重的君王,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这样的观念使得古代中国王朝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统治。
儒家思想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政府中的人才得以得到重用,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
其次,儒家思想对古代政治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ppt 通用
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 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 汉 秦 (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 (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元 (“二府三司”) (一省二院)
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
二、核心概念解析
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这种制度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这种制度下有哪些主要的矛盾? 这种制度演变有什么特点? 这种制度对历史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
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中国古代资料--总结政治、经济、文化史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大体上分为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每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①经济方面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政治方面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③思想方面。
一)政治: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二)经济:分为农业、手工业原始社会、夏商时期:农业:①农耕经济在黄河、长江流域出现,种植格局是;②主要是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即千耦其耘。
手工业:①新时期的彩陶、、;②官营手工业;③西周后,丝织工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①出现铁农具、牛耕;②水利设施有、、;③小农经济出现:记住其原因、特点、评价。
(重点记忆)手工业:①出现冶炼生铁;②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
③战国时提出政策。
④国家四民:工、商、士、农。
三)文化:思想家: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孙子(记住其主张)科技:殷商时期关于日食的记载;对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春秋时期的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文艺:汉字有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绘画有新时期时代的绘画;诗歌有《诗经》、楚辞。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220年)时代背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一)秦朝(重点记忆)1、政治方面: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等。
其特征是。
2、经济方面: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方面:“书同文”,以为基础,同时流行。
秦始皇采取的具体措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长城、设驿道;焚书坑儒;二)汉朝(尤指汉武帝时期)1、政治方面:①为加强皇权,实行中外朝制度;②为加强中央权力,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削弱封国实力);设刺史监察地方(削弱郡县实力)。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7
一、中国政治制度旳起源
1、远古旳王权与分封制度 王位继承制: 周朝采用父死子继制度,并确立“立子 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两原则。
8
一、中国政治制度旳起源
2、分封制 分封即封侯建国。 夏朝:以臣服部族为主,诸侯国与夏朝 关系涣散。
签二书府院事
皇帝
三司
政事堂 枢密府
盐铁 度支 户部
尚书 门下 中书
63
司空 司徒 太尉
太保 太傅 太师
宋朝早期中 央主要机构
主职:三司使 副职:三司副使
判二官府
皇帝
政事堂 枢密府
三司
盐铁 度支 户部
尚书 门下 中书
64
三、行政制度和文官制度
2、地方官制 郡县制度演变大致分三个阶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时代 隋唐宋辽金时期为道、路时代 元明清以行省为主。
渐发展为诸侯国。
21
一、中国政治制度旳起源
3、早另期一旳部百分官是制臣度服于商朝旳方国、 商朝部:落首领,被封建为“方伯”或 “外“服诸”侯职”官,,也分属封“地外和服臣”服官地。域旳官 员。分为两个部分:
22
一、中国政治制度旳起源
3、早期旳百官制度 周朝: “周因于殷礼”,承袭了商朝多种政治 制度。
宋朝早期中 央主要机构
皇帝
二府 政事堂 枢密府
三司
盐铁 度支 户部
尚书 门下 中书
61
司空 司徒 太尉
太保 太傅 太师
宋朝早期中 央主要机构
皇帝
主职: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
副职:参二知府政事
三司
政事堂 枢密府
中国古代史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合集)
中国古代史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合集)2021-10-24 13:57·何处繁华笙歌落0514一、西周政治:1、分封制2、宗法制经济:1、井田制2、奴隶制社会经济3、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极少使用青铜农具,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4、使用贝币,单位为朋文化:礼乐制度二、春秋战国政治: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
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2、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层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政4、各国纷纷延揽人才,改革变法,以增强国力5、出现统一趋势经济:1、铁农具、牛耕、水利,一方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使私田大量出现,小农经济开始形成2、井田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3、治铸业、纺织业发展4、商业活跃,出现私商和著名大商人,但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文化: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盛,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诸子百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法家思想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阶段特征】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锥形,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春秋战国: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处于社会转型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是第一个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时期。
百家争呜是这—变动的思想反映三、秦汉政治:1、统一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固2、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官僚制代替贵族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汉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等)经济:1、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铁犁牛耕,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汉朝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3、水利工程汉朝漕渠白渠4、东汉耕作方式:庄园经济集体劳作5、手工业发展,冶金、陶瓷、丝织等技术世界领先。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介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古代政治体制与文化传统深受世人关注。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东周时期东周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君主制为主,封建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士大夫阶层则在君主统治下担任官职。
同时,东周时期也是诸侯割据的时代,诸侯国与中央政权形成复杂的关系。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国实现了较为集中的统一政权,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官职,并推行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统一了法律和文字。
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皇权虽然仍然重要,但内外两个制度逐渐形成。
内朝以皇帝为中心,负责决策和管理国家大政方针;而外朝则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活动场所,起到了参与政治、管理地方的作用。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
君主拥有神圣的统治地位,延续了皇权至高的传统,同时设置了各级官员来管理政务,并对士人进行科举选拔,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古代文化传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强调以仁爱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念,主张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友善待人等。
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并对现代中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道家主张返璞归真,强调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自我修炼,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道家思想对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对现代中国的宗教观和哲学思考产生了影响。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011年考纲本专题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讲古代中国政治【学法导航】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掌握重要概念的比较: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隋唐与明科举制的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制衡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等3.本专题误区提醒:(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夏、商、周时的政治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3)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但三省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这是从总体上看,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
(5)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4.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知识难懂,有关的试题难做,尤其命题注重新材料、新背景,少数同学对新材料感到棘手,多数是古文材料。
以下列试题为例子,探讨做题的应变和技巧。
【重难点突破】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关系社会政治环境与文化作为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其二者的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的。
中国古代社会奉行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论述。
首先,中国古代为服务于君主专制,相应的实行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在政治上表现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等级,各级官员的出行方式,跟随人数,步辇数量、类型都受到严格限制。
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宗法制度实行的初期,等级观念更是尤为明显,各等级诸侯间,吃饭的菜数、吃什么都有严格要求。
这是政治上的体现,文化上,宗法制度对于我国古代形成的,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夫为妻纲,女子地位低下的文化传统是有重要影响的。
此外,宗法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形成也是有重要影响的。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传统,先不讲这些文化在现代是否受用,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带来的是文化内部的交流,并服务于统治阶级,这样一来,好的方面,带来了灿烂璀璨的诗词文化,丰富多彩的传统经典,国人的创造性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但是,却极度缺乏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尤其是闭关锁国,缺乏外来文化的交流,这就导致文化的封闭,也是封建社会后期缺乏文化创新的重要原因。
当西方开始文艺复兴,科技革命时,中国还在研究古典诗词,给经典加释,推行八股文之类的文化活动,这自然导致近代中国文化的落后。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虽有利有弊,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却是必然,无论怎样,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中国古代政治
对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1)在明清之前,基本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积
(2)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
极 (3)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所沿用。
消 (4)皇帝专制独裁,容易导致暴政腐败。 极 (5)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总结 (明清)中国政治新变化来自废除旧制度,建立了专制主
(1)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义中一央个集世权界制”度的,?影响深远 (2)李贽认为秦始皇“未可轻议”,反映了秦
始皇人物的什么特点?李贽是针对汉代以来的 什么倾向而发表上述见解有的功?有过
汉代以来强调其残暴统治, 而不去肯定他的贡献
关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
专制主义:是指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
言,……
中央集权:是指相对于地方分权而
特征
言,……
(1)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揽一切大权;
(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皇帝)命令。
你认为当时中国会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 原因有哪些?
分散的小农经济;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受法家集权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秦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元朝 推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清朝 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君 主 专 制 君权与相权(汉、唐、宋、明的演变) 政 体 监察制度(秦、汉、以后历代的演变) 的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演 进 行省的设置(秦、汉、唐宋、元) 与 强 化
认识: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目的
分封制 巩固政权,有效统治
宗法制 保证王权的稳定
内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
基础:血缘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共16集)
中国古代政治与⽂化(共16集)中国古代政治与⽂化(共16集)
中国古代政治与⽂化
(共16集)
主讲:阎步克、邓⼩南教授
古代,是神秘⽽遥远的过去;历史,是我们的魂、我
们的根。
政治的兴衰变迁,⽂化的陶育扬弃,渗透在当
代,积淀在今天。
欢迎⼤家⾛⼊我们的课堂,感受数千年
历史的政治风云和⽂化奥秘。
1.儒⽣与⽂吏(1)
2.儒⽣与⽂吏(2)
3.儒⽣与⽂吏(3)
4.⼠族门阀政治(1)
5.⼠族门阀政治(2)
6.⼠族门阀政治(3)
7.南北分途与历史出⼝(1)8.南北分途与历史出⼝(2)
9.南北分途与历史出⼝(3)10.南北⽂化⼤交融与隋唐⼤⼀统格局(1)
11.南北⽂化⼤交融与隋唐⼤⼀统格
局(2)
12.丝绸之路与中西⽂化交流(1)
13.丝绸之路与中西⽂化交流(2)14.规范与制约:⽂官制度的完善(1) 15.规范与制约:⽂官制度的完善(2)16.规范与制约:⽂官制度的完善(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2)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与社会文化
汇报人:XX
20XX-01-13
REPORTING
• 政治制度概述 • 社会文化基础 • 教育与科举制度 • 礼仪与习俗传承 • 文学艺术与审美观念 • 科技发展与成就展示
目录
XX
PART 01
政治制度概述
REPORTING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
夏商周时期
实行分封制,建立宗法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XX
PART 05
文学艺术与审美观念
REPORTING
诗词歌赋创作风格及流派
古代诗词风格
包括豪放、婉约、田园等多种风格,反映了作者的不同情感和时 代背景。
歌赋体裁与特点
歌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具有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音韵和 谐等特点,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文学流派如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等,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形 成并发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变革,加强 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与内阁军机处
强化了皇帝的权力,使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文官制度与商品经济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 术的繁荣。
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完善中央官制和选官制度,提高 了行政效率和文化水平。
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关系
政治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征。例如,中央集 权制度促进了统一的文化和思想的形成;科举制度推动了文 化的普及和繁荣。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品展示
民间艺术的种类与特点
介绍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种类,如剪纸、年画、泥塑等,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课程,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的全校本科生通选课。
讲授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凝聚着人文学科的传统积累与学术生长点。
课程强调基础,突出前沿,不求对中国古代史作面面俱到的讲述,而是侧重政治与文化两条线索,力图从宏观的、长时段的角度,使选课的同学对中国古代史有基本的把握。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当今史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剖析;使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中体味学术研究的规范与魅力。
本课程共十三讲:
第一讲 贵族、官僚和爵禄、吏禄
第二讲战国秦汉的儒、道、法
第三讲 儒生与文吏
第四讲 士族门阀政治
第五讲 中古玄学名士
第六讲 南北分途与历史出口
第七讲 南北文化交融与隋唐大一统格局
第八讲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第九讲 新型士人的境界和情怀
第十讲 规范与制约:文官制度的演变
第十一讲 学校与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十二讲 从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
第十三讲 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与分合
以上讲授内容,大体上涵括自上古至近古的历史时段。
本课一方面注意择取中国古代重大的、基础性的历史问题,进行介绍和剖析,如士族门阀、大一统格局、丝绸之路、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变迁等;另一方面,则努力突出任课教师的研究专长,体现历史学的深邃与睿智。
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是专题性的史学素质课程,其授课对象是非历史专业学生,没有现成的合适教材可供使用。
目前我们将自编讲义做成电子书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阅读下载。
近年间,随着本课教学效果的成功,已有三联书店和北大出版社等若干出版单位前来联系出版教材一事。
任课教师准备在成熟的时候修订出版教材。
扩充性资料:
本课给学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和重要参考文章。
考虑到大批选课学生同时借阅可能发生的困难,为学生提供了电子资源,供其自主学习使用。
此外,结合各讲内容,我们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有代表性的著述,并向学生介绍扩大阅读范围的线索。
对相关文章的查阅检索方式,我们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都随时介绍给学生。
以这种方式,为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层次的阅读指导。
网络教学环境:
自2003年以来,本课全面采取多媒体教学,任课教师制作了大量精美、深入浅出的PPT幻灯片以及课程讲义电子书,置于课程网站;北大历史系和北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校内网络的畅通。
网上资源随时更新,所有与课堂进程相关的内容、日程、作业、公告等,都可以随时在网上查到。
网上课程讨论区已经逐渐成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园地。
课程课件、课堂讲授结合网上答疑、网络论坛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立体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本课程自2001年以来,每次上课人数均在150人左右,教室次次满座,已经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通选课之一。
选课同学不但在本课学到历史知识与研究方法,还领略到当代优秀学者的风范,体味到学术研究追求严谨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本课有如下特点:
首先,本课强调基础,突出重点。
课程讲稿全部由任课教师针对通选课程要求自己编写。
内容覆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特别是西学东渐之前)的历史时期,所设计的专题突出了历史学应该具备的“问题”意识,课程的基本理念则通过分析“材料”来传递。
课程内容既能照顾到整个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史上的重大基本问题,不至剑走偏锋;又能突出学术的睿智,不至冷饭重炒。
其次,经典与前沿的有机结合,是本课的鲜明特色。
任课教师有多年从事历史教学的经验,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像北京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能否加深他们对于社会发展、文明历程的体悟,有效培育人文素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传达自己对历史的独特深厚理解。
我们自己站在海内外学术的第一线,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向前沿。
为此,我们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仅提供前辈学者的经典论著和当今的学术前沿成果,还注意提
供自身对于历史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阎步克教授讲授“贵族、官僚和爵禄、吏禄”时,结合了他本人《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一书中的最新成果;另外,“儒生与文吏”问题也反映着他在研究中的重大创获。
而邓小南教授则将其对于唐宋文官制度、对宋代“祖宗之法”的独到见解,融会到“规范与制约:文官制度的演变”、“从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等讲中去。
从研究选题到构思、取径,来自教师切身体悟的生动讲解,使得学术境界不再遥远神秘,对学生形成了强烈而亲近的学术感召力。
再次,充分调动多媒体、多方式的教学手段,是本课的另一特色。
课程教学组精心制作了500余张精美实用、切近主题的Power Point幻灯片。
课件展示了各种原始史料、书影、器物、建筑、碑刻、地图、人物、示意图等,大大丰富了课堂信息量;也更便于听课同学理解讲授内容,大大降低了教、学双方的难度。
这些课件及讲义电子书放在网上,供同学浏览、下载,减少了课堂上记笔记的负担,使同学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
而且,本课的师生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课上、课下讨论都十分活跃。
为了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本课专门在网上开辟了课程讨论区,用于答疑、讨论、提交作业。
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本课讲授的关键问题,并且有效地启发独立思考,我们采取组合式的成绩计算方式。
以开卷作业方式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领略体悟课程要点,并实习学术规范;以闭卷考试方式检查我们的教学效果。
考试题目不求细微,而是结合课程重点,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明确鼓励思路清晰、有材料依据、有个人想法的答案,而不强求标准一律。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北京大学是研究型大学,“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课程,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的全校非史学专业本科生通选课。
本课程强调基础,突出前沿,不求对中国古代史作面面俱到的讲述,而是侧重政治与文化两条线索,力图从宏观的、长时段的角度,使选课的同学对中国古代史有基本的把握,以满足现代社会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素养的人才的广泛需求。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当今史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剖析;使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从中体味学术研究的规范与魅力。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共13讲,每讲2学时。
第一讲贵族、官僚和爵禄、吏禄
第二讲战国秦汉的儒、道、法
第三讲 儒生与文吏
第四讲 士族门阀政治
第五讲 中古玄学名士
第六讲 南北分途与历史出口
第七讲 南北文化交融与隋唐大一统格局
第八讲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第九讲 新型士人的境界与情怀
第十讲规范与制约:文官制度的演变
第十一讲学校与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十二讲从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
第十三讲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与分合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重点:
勾勒中国历史上政治与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把握时代要素的“延续”与“更革”。
通过对于重点内容的讲授与引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与能力。
对于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是北大历史系的传统强项,任课教师在此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在各自研究专长与心得的基础上,我们反复琢磨,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
本课的教学主线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
政治与文化是两条基本线索,却并非各自独立平行。
目前的13讲内容,大体上涵括了自上古到近古的历史时段,兼顾到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特色、政治文化人物及群体、政治思想、学术文化,在时间与空间纵横交汇的背景中观察问题。
本课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主讲教师有着多年专题研究和历史教学的经验,但课堂上面对来自不同学科的150余名学生,有的来自中文、哲学、艺术、语言等人文学科,有的来自法律、管理、经济、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专业,有的来自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及医学等应用学科,这样的课该如何讲?我们确实缺乏经验。
另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节奏不同,开始阶段我们不很适应。
在六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随时注意学生反馈,注意深入浅出,逐渐调整授课节奏,调整作业考试的方式;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多学科的突出优势,使本课成为各科学生发挥特长,积极学习,融通互补的场合。
(参见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