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法学》导学方案

合集下载

仲裁法与仲裁程序的法律规定培训教案课件

仲裁法与仲裁程序的法律规定培训教案课件
作用
仲裁法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通过仲裁 方式解决纠纷的途径,具有高效、便 捷、保密等优点,有助于维护当事人 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自愿原则
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方 式解决纠纷,并自主选 择仲裁机构和仲裁员。
公平原则
仲裁机构应当公正、公 平地处理当事人的纠纷 ,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
益。
语言文字
当事人提交的各种文书和证明材料,仲裁庭及/或仲裁委 员会秘书局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中文 译本或其他语言译本。
06
仲裁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
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衔接
01
仲裁协议效力认定
02
仲裁裁决执行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起诉未 声明有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告知原告 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原告坚持起诉 的,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 无效的除外。
仲裁庭的组成与职责
仲裁庭的组成
根据当事人约定或仲裁规则规定,仲裁庭可以由一名或三名仲裁员组成。当事人未约定 仲裁员人数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 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
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 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拒绝承认与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 行。
重新仲裁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对依法不予执行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可 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法学》教学讲义

《仲裁法学》教学讲义

《仲裁法学》教学讲义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仲裁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类选修的专业课程。

作为法律人才,不仅要懂得实体法,也应该了解程序法,因此,仲裁法是法律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

该课程3学分,选用教材为:《仲裁法学》,常英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仲裁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需要学员首先了解和掌握诸如民法、经济法的基本知识,更需要掌握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否则,学习仲裁法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授课时也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学员在学完上述法律课程后再学该门课程比较适合。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2.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理论分析案例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使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推确、全面地介绍仲裁法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2.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多的结合案例,向学员介绍,使学员充分掌握、准确理解,学以致用。

3.在学习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让学员加深认识。

4.答疑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了解的层次:应大体知道某些概念和原则,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题型进行考核。

2.掌握的层次:应比较清楚的理解某些概念和原则,通常也以填空、选择、判断题型进行考核。

3.重点掌握的层次:要求准确理解和清晰认识某些概念和原则,并可以用来理论联系实际。

该层次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题、简答、问答、案例形式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仲裁制度概述教学内容:一、仲裁的概念与性质二、仲裁的分类三、仲裁法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仲裁与仲裁法的概念,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2.掌握:仲裁的特征。

3.了解:仲裁制度的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一、外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制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了解:外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教学内容:一、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概述二、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三、仲裁法的基本制度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协议仲裁制度,一裁终局制度,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初中仲裁和诉讼教案

初中仲裁和诉讼教案

初中仲裁和诉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仲裁和诉讼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仲裁和诉讼的程序和流程。

3. 培养学生正确解决纠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仲裁和诉讼的定义2. 仲裁和诉讼的特点3. 仲裁和诉讼的程序4. 仲裁和诉讼的作用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纠纷案例,引发学生对仲裁和诉讼的兴趣。

2. 讲解仲裁和诉讼的定义: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纠纷提交给第三方进行审理和解决的一种方式。

诉讼是指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解决纠纷的程序。

3. 讲解仲裁和诉讼的特点: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快捷性和保密性等特点;诉讼具有公开性、公正性、强制性和程序性等特点。

4. 讲解仲裁和诉讼的程序:仲裁程序包括仲裁申请、仲裁受理、仲裁审理和仲裁裁决等环节;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判决等环节。

5. 讲解仲裁和诉讼的作用:仲裁和诉讼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 分析实际案例: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仲裁和诉讼在解决纠纷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7. 总结:强调仲裁和诉讼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遇到纠纷时,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仲裁和诉讼的基本概念、特点、程序和作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仲裁和诉讼的应用。

3. 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仲裁和诉讼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仲裁和诉讼知识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仲裁和诉讼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仲裁和诉讼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仲裁和诉讼案例。

3. 教学课件:制作仲裁和诉讼知识讲解课件。

4. 视频资料:关于仲裁和诉讼的宣传片或案例视频。

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教案

第一节仲裁与仲裁法概述一、仲裁概述(一)仲裁的概念一般认为,仲裁就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第三者就纠纷居中评判是非,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二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方法或方式。

基于上述定义,仲裁具有如下要素:1.各方当事人自愿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相互间的争议;2.当事人选择解决争议的第三者是非司法机构;3.第三者为解决争议所作出的裁决,对各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与调解和诉讼一样,仲裁也是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但仲裁却是非经司法诉讼途径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争议解决方式。

这一方式广泛运用于民商事的争议解决过程中,也同时成为解决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重要方式,即劳动争议仲裁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

但以下所讲述的仲裁,如无特别说明,均仅指民商事仲裁。

(二)仲裁的特点仲裁具有以下特点:1.自愿性一项纠纷产生后,是否将其提交仲裁、交给谁仲裁、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仲裁适用何种程序规则和实体法,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协商确定的,故仲裁能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这一点,即使是诉讼中的协议管辖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实践中,常有强制仲裁的做法,如1907年海牙《限制用兵索债公约》第1条规定的仲裁和中国的劳动争议仲裁等。

其实,仲裁而云强制,可谓是观念的矛盾,故强制仲裁一般不存在于民商事领域。

在其他领域,强制仲裁现象是其他法律部门汲取仲裁制度优点的结果,不同于民商事仲裁,也不从本质上否定仲裁的自愿性特点。

2.专业性由于仲裁的对象大都是民商事纠纷,常涉及复杂的法律、经济贸易和技术性问题,所以,各仲裁机构大都备有按专业设置的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选定仲裁员,而仲裁员一般也是各行各业的专家。

在有些不设仲裁员名册的仲裁机构或进行临时仲裁时,当事人也会从所涉行业的行家中指定仲裁员。

这样,就能保证仲裁的专业权威性。

3.灵活性由于仲裁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中的诸多具体程序都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与选择的,因此,与诉讼相比,仲裁程序更加灵活,更具有弹性。

《仲裁法学》课程讲义

《仲裁法学》课程讲义

《仲裁法学》课程讲义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仲裁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仲裁制度产生与发展,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仲裁机构与仲裁协会,仲裁协议,仲裁参加人,仲裁的申请和受理、审理、裁决、撤消、执行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仲裁法学是一门应用法学,学习《仲裁法》可以为学员构建完整的争议解决的知识体系,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导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仲裁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内容仲裁法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编总论第一章仲裁制度概述( P9)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仲裁与仲裁法的概念、仲裁法的适用范围,掌握仲裁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一)仲裁的概念与性质( P9 )1、仲裁具有的特征:( P10-11 )2、仲裁制度的性质:( P11-15 )(二)仲裁的分类( P15 )1、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概念与特征(P15-16)2、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概念(P16-17)3、合法仲裁与衡平仲裁-----概念(P17)4、民间仲裁与行政仲裁-----概念与特征(P17-18)5、传统仲裁与网上仲裁-----概念(P18)(三)仲裁法( P19 )1、仲裁法的概念:( P19 )2、《仲裁法》的颁布与实施的意义:( P20 )3、仲裁法的适用范围:(P21-23)第二章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一)外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25-28)(二)我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28-33)第三章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一)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掌握自愿原则、公平合理仲裁原则遵守国际惯例原则,符合法律规定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二)仲裁法的基本制度;掌握协议仲裁制度,或裁或审制度,一裁终局制度,公平合理仲裁制度,回避制度,不公开审理制度。

仲裁法学

仲裁法学

(二) 机构仲裁(institutional arbitration) 和临时仲裁(ad hoc arbitration )
临时仲裁,亦称特别仲裁,是一种事先并不存在仲 裁组织的情况下,当事人根据仲协议,将争议交给他们 临时组成的仲裁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仲裁。仲裁结 束,仲裁庭即自行解散。 机构仲裁,又称为制度性仲裁、常设仲裁,是当事 人根据仲裁协议,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给某一常设仲 裁机构所进行的仲裁。 前者是针对具体纠纷和个案临时约定程序和方式等。 后者则建立在专门的仲裁机关和程序规则等制度之上。
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它是指 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调解,是指第三者依据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发 生纠纷的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在相互谅解和 让步的基础上,达到最终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 仲裁,是指纠纷主体根据有关规定或双方协议,将争 议提交一定的机构以第三者居中裁决的一种方式。 调解和仲裁的共同特点:第三者对争议处理起着重要 作用。 调解和仲裁不同之处:调解结果更多地体现了主体的 意愿,而仲裁的结果则更多地体现了仲裁者的意愿。 运用仲裁和调解处理纠纷,标志着人类社会在解决民 事纠纷方面的进步。
(三)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
1.概念: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缩写为ADR)的意译。这一概念既 译为“代替性(或替代性,选择性)纠纷解决方式”, 亦可译为“审判外(诉讼外或判决外)纠纷解决方式” 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法院外纠纷解决方式” 等。 ADR概念源于美国,原来是本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 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 各国普遍存在着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 决方式或机制的总称。(续)

仲裁法复习要点..培训讲学

仲裁法复习要点..培训讲学

仲裁法复习要点一仲裁的范围1可以仲裁的纠纷: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2不能仲裁的纠纷:(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3)适用其他法律处理的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二仲裁的原则和基本制度(一)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2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原则3独立仲裁原则(二)基本制度:1协议仲裁制度2或仲或审制度3一裁终局制度三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员(一)仲裁委员会1设立地方:(1)直辖市(2)省府所在地的市(3)设区的市说明: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2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与行政机关、仲裁委之间无隶属关系3仲裁委人员组成:法律和经贸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4仲裁协会性质:社团法人;对会员监督(二)仲裁员适任条件1仲裁员选任资格(1)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的;(2)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的;(3)曾任审判员满8年的;(4)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5)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2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四仲裁协议(一)书面形式(仲裁条款、仲裁协议书、其他书面形式)(二)内容1请求仲裁的真实意思表示2仲裁事项合法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说明:可以补充约定的是:仲裁事项、仲裁委员会(1)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的,应当认定选定了仲裁机构。

(2)仲裁协议仅约定纠纷适用的仲裁规则的,视为未约定仲裁机构,但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或者按照约定的仲裁规则能够确定仲裁机构的除外。

(3)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4)仲裁协议约定由某地的仲裁机构仲裁且该地仅有一个仲裁机构的,该仲裁机构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

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教案目标学生群体:法律专业本科生时间长度:90分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可以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以下是对仲裁法教案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详细说明。

1.了解仲裁的概念与特点知识目标:学生应该了解仲裁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包括仲裁协议、仲裁庭、仲裁程序等;掌握仲裁的特点,如私密性、灵活性、高效性等。

2.掌握仲裁程序的步骤和要求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仲裁程序的各个步骤,如仲裁协议的签署、仲裁庭的组成和选任、证据的收集和质证、仲裁庭的裁决等;了解仲裁程序的要求,如公正、公平、效率等。

技能目标: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掌握如何运用仲裁程序解决具体争议的能力。

3.掌握仲裁结果的效力和执行方式知识目标:学生应该了解仲裁结果的效力和确认程序,以及仲裁结果的执行方式,包括强制执行、申请撤销等。

技能目标:学生需要通过案例讨论等实践活动,掌握如何申请仲裁结果的确认和执行,并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执行方式的能力。

4.培养正确的法律态度态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态度,如尊重法律、尊重当事人权利、维护公正等。

教学内容一、仲裁的概念和特点1.仲裁的定义:仲裁是指由当事人自愿协商,选择一定数量的独立第三方进行争议解决的方式。

这些第三方被称为仲裁员或仲裁庭,他们会根据相应法律规定,进行合法、公正的判断,对争议作出裁决。

仲裁的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并可作为诉讼中的证据。

2.仲裁和诉讼的区别:1)程序不同:仲裁是由专门成立的仲裁机构根据相关程序规定进行处理的;而诉讼则是受到国家司法机关审理的。

2)程序灵活性不同:仲裁程序相较于诉讼程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当事人的需求进行调整。

3)程序成本不同:仲裁程序相对于诉讼程序来说,费用成本低廉。

4)程序结果不同:仲裁结果不能上诉,一旦做出了仲裁裁决,该裁决立即生效且具有强制执行力,而诉讼程序则允许当事人对裁决结果提起上诉。

26仲裁法教学大纲

26仲裁法教学大纲

《仲裁法》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1431022课程英文名称:Law of Arbitratio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上机:0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仲裁法学》是法学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正确运用仲裁方式解决各类民商事纠纷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通过仲裁法的学习,易于形成有关民事诉讼程序部分的完整知识体系。

且仲裁法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是与民事诉讼法不同的解决纠纷模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因此,仲裁法的学习能与民事诉讼法达成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之功。

仲裁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仲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初步具备解决实践中纷繁复杂的仲裁案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正确理解课程的性质。

任务和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

结构,对仲裁法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员的选任方式、主要仲裁机构及仲裁程序的主要内容、了解仲裁的主要原则、仲裁与诉讼的主要异同点,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具体案例的操作。

2.掌握仲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原则、制度和规则,以及仲裁法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仲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原则、制度和规则,以及仲裁法发展的最新动态。

掌握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员的选任方式、主要仲裁机构及仲裁程序的主要内容、了解仲裁的主要原则、仲裁与诉讼的主要异同点。

2.基本理论和方法: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加深对仲裁法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把基本原理和规则的学习融入到仲裁实践中,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本技能: 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具体案例的操作。

(三)实施说明1.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播放、自学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仲裁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地讲解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的理解。

仲裁法和仲裁机制的教育和培训

仲裁法和仲裁机制的教育和培训

06
仲裁法和仲裁机制的 发展趋势与挑战
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国际商事仲裁日益全球化,涉及 不同国家、文化和法律体系,对 仲裁员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
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专业化发展
随着商事争议复杂化,仲裁员需 要具备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知
识,如金融、知识产权等。
第三方资助的兴起
第三方资助在国际商事仲裁中逐 渐兴起,为当事人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道德和利益
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承认与执行条件
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仲裁裁决,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时,仲裁裁 决也可以在境外申请承认和执行。
监督与救济机制
为确保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此外, 对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进行审查。
04
仲裁法和仲裁机制的 培训方法
理论教学
讲解仲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员传授仲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仲裁的定义 、性质、基本原则等。
分析仲裁制度的历史和发展
介绍仲裁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使学员了解仲裁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
探讨仲裁协议、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等核心内容
冲突问题。
在线仲裁的兴起与挑战
在线仲裁的优势
在线仲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听证、文件传输等,提高仲裁 效率,降低成本,方便当事人参与。
技术挑战
在线仲裁面临技术安全、数据保护和系统稳定性等挑战,需要不断 完善技术支持和保障措施。
法律与监管问题
在线仲裁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适用和监管问题,需要解决法 律障碍和跨境执行难题。

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学教学教案一.总则(一)仲裁范围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二)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a.是否提交仲裁b.哪些提交仲裁。

c.提交哪个仲裁。

d .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e .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方式2.审理原则:a.以开庭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书面审b .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公开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注意没有个人隐私)3.协议仲裁人员原则: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4.管辖原则: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5.书面仲裁原则: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达成6.独立仲裁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三)基本制度1.协议仲裁制度:当事人双方应达成有效的书面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或裁或审制度:a.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b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c .当事人在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又未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

3 .一裁终局制度:a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b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法》教学大纲

《仲裁法》教学大纲

仲裁法》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 5035066总学时: 32(讲课 28课时,实验 4 课时) 总学分: 2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仲裁作为解决经济贸易纠纷的重要方式, 有着悠久的历史。

由于它具有便捷、 保密以及 当事人相对拥有诸多自主权等等优点, 因而为当事人乐于接受。

通过仲裁法的学习, 使学生 了解仲裁于解决经济贸易纠纷作用、 机制和规则, 以期将来在社会实践中能够运用仲裁法解 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仲裁法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仲裁制度的作用、 特点以及产生发展, 掌握仲裁法的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门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拟法庭等教学手段。

四、大纲使用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本科专业。

大纲正文第一章 时:2本章讲授要点: 仲裁的概念、性质、特征、种类以及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 仲裁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难点: 仲裁的特征;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第一节 仲裁的概念和性质一、仲裁的概念 二、仲裁的性质 第二节 仲裁的种类和特征一、仲裁的种类 二、仲裁的特征第三节 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国外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三、我国仲裁法概述 思考题:1、 什么是仲裁?仲裁有哪些特征?2、 试述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并辅之以课堂讨论、 模仲裁概述第二章 仲裁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本章讲授要点: 仲裁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制度。

重点: 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的基本制度。

难点: 仲裁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仲裁的基本原则一、自愿原则二、以事实为根据、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地解决纠纷原则 三、 仲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的原则 四、 不公开原则 第二节 仲裁的基本制度一、 协议仲裁制度 二、 或裁或审制度 三、 一裁终局制度 思考题:1、 仲裁法有哪些基本原则?怎样理解这些原则的法律精神?2、 简述仲裁的基本制度。

《仲裁法学》导学方案

《仲裁法学》导学方案

第八章 仲裁费用 教学内容
一、仲裁费用概述 二、仲裁费用的种类及特征 1、重点掌握仲裁费用的种类 2、了解仲裁费用的概念、仲裁费用的 征收。
第九章 仲裁参加人教学内容
一、仲裁当事人 二、仲裁代理人教学内容 1、重点掌握仲裁当事人与代理人的权 利与义务。 2、掌握仲裁当事人与代理人的概念特 征。 3、了解学习仲裁参加人的意义。
第一单元 总论(1-----8章) (一)仲裁制度概述 1、仲裁的概念 2、仲裁制度的性质 3、仲裁的特征 4、仲裁的分类 5、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图解:
自愿性 专业性 灵活性
特征---
保密性
独立性 效率性和经济性
临时仲裁 机构仲裁 国内仲裁 涉外仲裁 分类
合法仲裁
横平仲裁
民间仲裁
行政仲裁
对人:在中国仲裁的 当事人 适 用 范 围
第十八章 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 予执行教学内容
一、仲裁裁决的执行概述 二、仲裁裁决在国内的执行 三、涉外仲裁在国内的执行 四、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 2、掌握仲裁裁决执行的一般规定 3、了解仲裁裁决执行的概念及意义

《仲裁法》(二)面授辅导
图解: 自愿原则
仲 裁 法 公平合理 的 仲裁原则 基 本 原 则 遵守国际惯例原则
双方当事人自愿 协商选定仲裁机构 自主选定仲裁员 自愿提交争议事项 开庭与程序可以约定 对当事人一律平等 公平合理裁决
符合法律规定原则 独立仲裁原则
仲裁独立于行政 仲裁协会 仲裁委员会 互相独立 仲裁庭 仲裁不受干涉
四、平时作业

省电大统一布置,共四次,期末上交, 并检查,成绩计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
网络辅导

《仲裁法》课程教学大纲

《仲裁法》课程教学大纲

《仲裁法》课程教学大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仲裁制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仲裁制度产生与发展,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仲裁机构与仲裁协会,仲裁协议,仲裁参加人,仲裁的申请和受理、审理、裁决、撤消、执行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仲裁法学是一门应用法学,学习《仲裁法》可以为学生构建完整的争议解决的知识体系,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Chapter 1 Introduction1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 brief2 Merits and demerit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3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4 The kind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5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Chapter 2 An Overview of Leadi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1 Introduction2 The leadi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Chapter 3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1 Introduction2 The classific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3 The basic elements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4 The validity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5 The separ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6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Chapter 4 Applicable Law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1 Introduction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lex arbitri3 The law applicable to the substantive issues4 The law governing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5 The conflict of laws in arbitrationChapter 5 The ArbitraI Tribunal1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rbitral tribunal2 Arbitrator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3 Powers and duties of an arbitral tribunal4 Jurisdiction of an arbitral tribunal and challenges theretoChapter 6 The Arbitral Proceedings1 Introduction2 Place of arbitration3 Evidence in arbitral proceedings4 Arbitral hearings5 Post-hearing proceeding6 Arbitration CostsChapter 7 Interim Measure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1 introduction2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im measures3 Arbitrators’ authority to order interim measures4 Interim measures ordered by national courts in aid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5 Enforcement of interim measure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Chapter 8 The Arbitration Award1 Introduction2 Elements of an valid arbitration awards3 The process of arriving at awards4 Remedies offered in awards5 Miscellaneous matters after the award is madeChapter 9 Challenge to Awards1 Introduction2 The channels of challenge3 Substantive Grounds for Challenge4 Procedural grounds for challengeChapter 10 Recon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wards1 Introduction2 The legal principles of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arbitral awards3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and others4 Grounds for refusal of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5 Enforcement under other treaties or local law(二)重要知识点1.Merits and demerit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2.The basic elements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3.The validity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4.The separ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5.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6.The law governing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7.Powers and duties of an arbitral tribunal8.Jurisdiction of an arbitral tribunal and challenges thereto9.Arbitral hearings10.Arbitrators’ authority to order interim measures11. Elements of an valid arbitration awards12. Substantive Grounds for Challenge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理解、D了解)Chapter 1 Introduction1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 brief (D)2 Merits and demerit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C)3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C)4 The kind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D)5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D)Chapter 2 An Overview of Leadi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1 Introduction (D)2 The leadi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D)Chapter 3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1 Introduction(D)2 The classific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C)3 The basic elements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B)4 The validity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B)5 The separ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B)6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C)Chapter 4 Applicable Law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1 Introduction(D)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lex arbitri(C)3 The law applicable to the substantive issues(B)4 The law governing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B)5 The conflict of laws in arbitration (C)Chapter 5 The ArbitraI Tribunal1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rbitral tribunal(C)2 Arbitrator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C)3 Powers and duties of an arbitral tribunal(B)4 Jurisdiction of an arbitral tribunal and challenges thereto(B)Chapter 6 The Arbitral Proceedings1 Introduction(D)2 Place of arbitration(C)3 Evidence in arbitral proceedings (C)4 Arbitral hearings(B)5 Post-hearing proceeding(B)6 Arbitration Costs(C)Chapter 7 Interim Measures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1 introduction(D)2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im measures(C)4 Interim measures ordered by national courts in aid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C)5 Enforcement of interim measures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B)Chapter 8 The Arbitration Award1 Introduction(D)2 Elements of an valid arbitration awards(C)3 The process of arriving at awards(C)4 Remedies offered in awards(B)5 Miscellaneous matters after the award is made(B)Chapter 9 Challenge to Awards1 Introduction(D)2 The channels of challenge(C)3 Substantive Grounds for Challenge(B)4 Procedural grounds for challenge(B)Chapter 10 Recon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wards1 Introduction(D)2 The legal principles of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arbitral awards(B)3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and others(C)4 Grounds for refusal of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C)5 Enforcement under other treaties or local law(C)(二)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具有基础性的法律知识,熟悉商法和民事程序法。

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教案

仲裁法学教学教案一.总则(一)仲裁范围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

(二)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a.是否提交仲裁。

b.哪些提交仲裁。

c.提交哪个仲裁。

d.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

e.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方式。

2.审理原则: a.以开庭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书面审理。

b.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公开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注意没有个人隐私)3.协议仲裁人员原则: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4.管辖原则: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5.书面仲裁原则: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达成。

6.独立仲裁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三)基本制度1.协议仲裁制度:当事人双方应达成有效的书面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或裁或审制度:a.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b.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c.当事人在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又未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

3.一裁终局制度:a.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b.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第八章 仲裁费用 教学内容
一、仲裁费用概述 二、仲裁费用的种类及特征
1、重点掌握仲裁费用的种类 2、了解仲裁费用的概念、仲裁费用的
征收。
编辑课件
第九章 仲裁参加人教学内容
一、仲裁当事人 二、仲裁代理人教学内容
1、重点掌握仲裁当事人与代理人的权 利与义务。
2、掌握仲裁当事人与代理人的概念特 征。
3、了解学习仲裁参加人的意义。
编辑课件
第十章 仲裁的申请与受理 教学内容
一、仲裁的申请 二、仲裁的受理 三、仲裁答辩与反请求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仲裁申请条件,仲裁答辩 与反请求;
2、掌握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受理的程序; 3、了解仲裁申请与受理的概念。
编辑课件
第十一章 保全制度教学内容
一、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二、仲裁中的证据保全教学要求
编辑课件
第六章 证据教学内容
一、证据概述 二、证明 对象及举证责任。 三、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证据的种类和举证责任; 2、掌握证据的概念和特征,证明的对
象; 3、了解证据的分类
编辑课件
第七章 期间和送达教学内容
一、期间 二、送达 三、仲裁时效教学要求
1、掌握期间的计算、送达的方式; 2、了解期间的种类、仲裁时效。
编辑课件
第十三章 仲裁审理教学内容
一、仲裁审理概述; 二、仲裁审理前的准备; 三、仲裁审理程序; 四、仲裁审理中特殊情形的处理; 五、仲裁中的和解与调节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仲裁审理的原则、程序; 2、仲裁审理前的准备、审理中的特殊
情形的处理、和解与调节。 3、了解仲裁审理的概念、特征。
编辑课件
第十四章 仲裁裁决教学内容
编辑课件
四、平时作业
省电大统一布置,共四次,期末上交, 并检查,成绩计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
编辑课件
网络辅导
在省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网页中, 发布本课程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 学进度、学习指南、考核说明、教学辅 导资料、综合练习测试等内容;利用Email进行答疑。
编辑课件
教学计划
第三周:1~3章 第五周:4~7章(第八章自学,授课教师上传PPT课件
编辑课件
第五章 仲裁协议教学内容
一、仲裁协议概述 二、仲裁协议内容 三、仲裁协议的效力 四、仲裁协议的无效 五、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保险条款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仲裁协议的概念,我国的仲裁协 议的法定内容,仲裁协议的成立条件、生 效条件、无效的情形。
2、掌握仲裁协议的形式、效力及效力的认定 3、了解拟订仲裁协议应该注意的问题。
编辑课件
第十六章 涉外仲裁程序教学内容
一、通常程序; 二、简易程序; 三、我国涉外仲裁中的法律使用教学要求;
在萧山电大在线。) 第七周:9~12章 第八周:网授课,讲评练习和案例。 第九周:13~15章 第十一周:16~18章 第十三周:复习 第十四周:案例 第十五周:复习(讲解平时作业) 第十七周:复习
编辑课件
六、课程内容体系
第一章、仲裁制度概述教学内容: 一、仲裁的概念与性质; 二、仲裁的分类; 三、仲裁法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财产保全的条件、范围措 施与证据保全的条件、措施。
2、掌握财产保全的概念、程序与证据 保全的概念;
3、了解 财产保全与证据保全的作用。
编辑课件
第十二章 仲裁庭教学内容
一、仲裁庭概述 二、仲裁庭组成形式 三、仲裁庭的职责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仲裁庭的组成形式与仲裁 庭 的权利义务,
2、掌握仲裁庭组成形式的确定; 3、了解仲裁庭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章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 度教学内容
一、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概述; 二、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三、仲裁法的基本制度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志愿原则 、独立原则,协议仲裁制度, 一裁终局制度,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制度。 2、掌握公平合理仲裁原则,遵守国际惯例原则, 符合法律规定原则,回避制度,不公开审理制度; 3、一般了解仲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概念。
编辑课件
第四章、仲裁机构与仲裁协会教 学内容
一、仲裁机构概述; 二、仲裁委员会; 三、仲裁员; 四、中国仲裁协会; 五、仲裁规则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仲裁机构概念,仲裁委员会的设立及程 序,仲裁员的任职资格及法律责任;
2、掌握仲裁机构的特征,仲裁委员会与仲裁协会的 关系;
3、了解仲裁委员会的只能部门,仲裁机构的分类。
《仲裁法学》导学 方案
主讲 :王玮
编辑课件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仲裁法学课程是中央电大 开放教育 试点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是省管课。
2、学分:本课程3学分 3、课内学时:30学时,其中24学时为面授课,6
学时为网授课。 4、设置该课程目的: ▪ 掌握仲裁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仲裁制
度在我国的实践状况; ▪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 基本上能够应用仲裁法条和其基本原理分析和
1、重点掌握仲裁与仲裁法的概念,仲裁法的 适用范围。 2、掌握仲裁的特征。 3、了解仲裁制度的性质和分类。
编辑课件
第二章、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 内容
一、外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Nhomakorabea2、了解外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编辑课件
解决实际案例。
编辑课件
二、学习媒体介绍
1、文字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为 《仲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常英教授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多媒体:
1)、中央电大制作的《仲裁法学》音像教材、网络资料等。 2)、省电大编写的仲裁法学习导学、教学实施细则、仲裁法 期末复习。 3)、萧山电大BBS站上公布的有关教学信息。查寻渠道为: 。 4)、萧山电大通过网络提供的教学咨询及教学管理信息。网 址:/
一、仲裁裁决概述 二、仲裁裁决的作出与效力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仲裁裁决的作出与效力; 2、掌握仲裁裁决的种类。
编辑课件
第十五章 涉外仲裁教学内容
一、涉外仲裁概念 二、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 三、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四、国际上几个主要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之比较。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及其受理案件的范围。 2、掌握涉外仲裁的概念与国际上几个主要仲裁机构仲 裁规则之比较。 3、了解主要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及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