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最新整理)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大全

双 关
①谐音双关,含 谐音双关, 富有情趣。 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 西边雨, 西边雨,道是无 晴(情)却有晴 (情)”) ②语意双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 含蓄美。 含蓄美。
比 拟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 化了。 化了。/ 加强语言的形象 生动性和感染力。 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拟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物 使人具有物的动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象征。 作或情态等的修 象征。 辞方法。 辞方法。 张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对客观事物作扩 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 加强表达效果,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或 造成奇特的意境, 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 漫主义的情感。 漫主义的情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古代诗歌常见的20种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常见的20种表达方式1 赋、比、兴赋,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例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叫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述语段就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刘芝兰的美丽、庄重、自尊。
比,是指用比喻的手法捕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例如,《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此句用桑叶的枯黄凋落来比喻女子的容颜衰老,非常恰当。
兴,是指托物起必,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要捕述的事物和表现的思想感情。
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用孔雀的欲飞又止来起兴,美丽而又忧伤,在诗的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徘徊顾恋的悲剧气氛,并且成为整个诗歌意境的情感丰线。
2 对比是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比较或对照,以突出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特点。
例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3 衬托也称烘托.是指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山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包括正利和反衬:(1)正衬: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事物。
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碧水”“青山”“红日”“白帆”等色彩缤纷的“乐景”利托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2)反衬:利刚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
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准人不识君?”开头两句景物凄婉迷茫,似乎衬托的是朋友离别时的悲愁。
然而后两句以豪迈的语言、真诚的劝慰表现山诗人的自信与乐观。
在如此凄迷的环境之卜还能发此豪言壮语,更利托出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4.象征指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
例如,于谦《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1. 感官表现手法
- 视觉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如“山明水秀”。
- 听觉描写:用声音或语言描绘场景,如“潺潺流水”。
- 嗅觉描写:用气味描绘场景,如“花香四溢”。
- 味觉描写:用口味描绘场景或情感,如“苦涩的回忆”。
2. 比喻手法
- 直接比喻:把两种事物直接相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 暗喻:通过暗示来比喻,如“夜幕降临,城市穿上一件黑色的外套”。
- 拟人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如“寒风呼啸”。
- 夸张手法:夸张描写,如“我心灵手巧,一把菜刀劈开五座山”。
3. 象征手法
- 物与义的象征:把物品或事物转化为某种意义,如“红色代表
革命”。
- 概念与义的象征:把抽象概念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世界上最
遥远的距离是没有相遇”。
- 动作与义的象征:把动作或行为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一件衣
服掉在地上,它将永远不再属于那个人”。
4. 排比手法
- 连续使用同一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如“你给我一
滴水,我给你一片海。
”
5. 赋予生命或意识手法
- 把物品、自然景象、抽象概念等赋予生命或人类的思维感情,如“春天在等待,它用万物换取时间”。
- 通过赋予色彩,来凸显情感或个性,如“他的笑容是阳光般温
暖的黄色”。
以上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常常会将不同的表现手法融
合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
诗歌表达手法

诗歌表达手法
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意境深刻的表达方式,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达手法: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拟人:用人类的行为和特征来形容非人类的事物,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的人性和情感。
3. 比拟:用类似的语言来形容不同的事物,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4. 对仗:词语或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对称,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韵律。
5. 押韵:诗歌中的每句话都应有一定的韵律,以便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感受。
6. 隐喻: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另一个词语,从而让读者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7. 对比: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8. 反复:在同一首诗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以加深读者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这些表达手法可以综合运用,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导语:诗歌鉴赏一直是很多同学的短板,今天为大家详细解读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点有些多,大家可以先收藏,以后慢慢的看!(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完整版)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4)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的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诗歌表达技巧一览表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源-于-网-络-收-集 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览表 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间接抒情 事物:托物言志(咏物诗)(“志”即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古/今事:借古讽/伤今、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咏史怀古诗); 典故:用典抒情 描写手法: 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
实)、远近结合、声色结合、不同的感觉相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虚写,也叫曲笔):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2.表现手法(狭义): 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叠字等 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 浑然天成、画龙点睛、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注:
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达方式汇总

诗歌的表达方式汇总一、表达方式共有四种1、记叙说明: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说明: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说明: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方法1、比喻说明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说明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说明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诗歌手法查看

诗歌手法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深深植根于人类文化之中。
诗歌手法的运用,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语言、形象、情感、节奏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
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手法:1. 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创造出新的形象和意义。
比喻可以是明喻,如“他像狮子一样勇敢”,也可以是暗喻,如“他是个狮子”。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使它们显得更加生动。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被赋予了“绿”的行为。
3. 排比:通过重复相似的句式结构,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如“山川壮丽,江河浩瀚,星空璀璨”。
4. 对仗:在诗歌中,通过词语、句式的对称和平衡,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 押韵:通过在诗句的结尾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创造出音乐般的韵律。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 反复: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加强主题或情感的表达。
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7.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如“玫瑰”常常象征着爱情。
8. 悬念:在诗歌中故意留下未解之谜,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 跳跃:在诗歌中故意省略某些连接词或过渡句,使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增强,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10. 倒装:改变正常的语序,以达到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效果。
如“不思量,自难忘”。
这些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是诗人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这些手法,诗歌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人心,激发共鸣。
诗歌表达方式

诗歌表达方式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歌表达方式,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表达方式1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抒情方式口诀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间接要记清。
托物借人言心志,即物感怀抒人情。
怀古伤今影现实,触借融景为情生。
2.描写1.正面—侧面2.实写—虚写3.动景—静景4.近景—远景5.点---面6.远、近、高、低、二、表现手法1.写作技巧包括:赋(铺陈)比(比喻)兴(托物起兴)、渲染、衬托(用一事物来陪衬另一事物)、对比、映衬烘托烘托(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主客移位、以乐写哀。
铺垫、象征(用具体的形象表现与之相关的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含蓄(意思含而不露,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3.几对关系(景物与情感、虚与实、动与静、古与今)表现手法口诀动静点面虚实生,小中见大寄幽情。
对面落笔写他人,以乐写哀情更浓。
擒纵抑扬表主旨,渲染烘托显技能。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对偶、排比、反复、双关、互文,设问、反问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语言特色(1)清新(2)平淡(也称质朴)(3)绚丽(4)明快(5)含蓄(6)简洁。
诗歌表达方式21、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全诗都用比喻的方式来表情达意。
这一点最容易,基本所有的诗歌作者都用过这种方法。
举例说明。
《仿佛,一缕轻柔的风》仿佛一缕轻柔的风飘进了周而复始的模式是从太阳里飞来的吧不然,怎会熨烫我的思绪不想相信忧郁的眼睛空灵的情绪凝固了一段长长的历史轻柔的风是一把利剑斩断了严冬把春心留给了大地风啊,你吹皱的何止是一场春梦茫茫爱海,再不会有孤独和寂寞只怕玫瑰的花瓣太弱啊锁不住天马行空的飘逸这首诗完全是用比喻形式来写的,诗人把爱情的到来比作轻柔的风,它来了,独孤寂寞的人便可以除去严冬。
(完整版)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一、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二、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三、常见的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讲解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同一个意思,就是所有的技巧和手法,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无需过多纠结。
一: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作另一种事物。
有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的作用。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在此基础上变化为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等。
本体喻体比喻词齐全的叫明喻;比喻词指“似”“像”“如”等。
如:竹枝词 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如郞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秦观 宁浦书事南土四时都熟,愁人日夜俱长。
安得此身如石,一时忘了家乡。
望洞庭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镜”“白银盘”“青螺”均是运用了借喻的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知道是比喻,鉴赏其作用就行,一般不用仔细区分小类别。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山园小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偷眼”极写白鹤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极写霜禽、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拟物则是把人当物来写。
如:敌人虽然张牙舞爪,但却不堪一击。
反动派夹着尾巴跑了。
赠道者武元衡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把人当做事物来写。
当女子置身于漂亮的越女中间时,她便象是红莲池中开放的一朵玉洁冰清的白莲;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完整版)诗歌中常见表达技巧及其运用方法、例题细解

二、描写方法的运用: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来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花鸟时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不着色。
在古诗词中白描是指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简笔勾勒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渲染:一种画国画技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浓墨重彩使画面更加形象鲜明。
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比如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形容贴梗海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
动静结合:(1)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2)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突出静态。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动衬静的典范。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丰富诗中意象,开拓诗中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和审美空间,烘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古诗词中有如下几类常见的虚景:(1)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些虚幻的意境来反衬现实,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神仙图景,而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描写手法(1)侧面描写(2)正面描写2.抒情手法[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龙阳县歌①刘禹锡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人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②,桔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悬鼓。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巡察龙阳县后所作。
②篱落:篱笆。
“鹧鸪惊鸣绕篱落,桔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能力。
“鹧鸪惊鸣”“桔柚垂芳”从听觉、视觉、嗅觉多方面着笔,写龙阳县的美景、物产,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鹧鸪惊鸣”是动景,“桔柚垂芳”是静景,一动一静,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安宁祥和。
整个图景生机勃勃,给作者带来了喜悦。
参考答案:①从听觉、视觉、嗅觉多方面着笔,描摹龙阳县当地美丽而充满生机的乡村风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②动静结合(或“绕”和“照”两字精练传神),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安宁祥和;③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诗人。
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此时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的尾联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请概括本诗抒发的感情。
(6分)答:参考答案:第一问:《过零丁洋》的尾联与本诗尾联的前句均为直抒胸臆。
而本诗末句为间接抒情。
第二问: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酒杯和菜盘,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完整版)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借景抒情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①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特征及分类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对人物、事件、环
境所作的具体描绘
和刻画。
常见的描
写角度有:形、声、
色、态、味。
“形”
“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
态;“味”是触觉角
度。
立足点的变化,
有移步换景、定点
换景、换点定景等;
角度的变化,有俯
视、仰视,远景、
近景,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感觉)
等。
(1)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
直
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
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
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
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
态。
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
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
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
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
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
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动静结合。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
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3)白描。
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4)细节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
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
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
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
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
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
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
念之情。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
憎、好恶、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分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和间接
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
景交融。
(1)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
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中“永怀愁不寐,松月夜
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
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
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2)借物抒情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
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
一种抒情方式。
陆游《卜算子·咏梅》以
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指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