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油业“拓荒时代”的历史回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炼油业“拓荒时代”的历史回忆

尽管已经是世界级的炼油大国,但我们依然要正视现在与世界顶尖技术、设计能力之间的差距。学习先进技术的过程从未停止。

大庆油田的开发让中国告别了依靠“洋油”的时代。但在这背后,也有着中国炼油行业不断的努力和付出。从苏联援建的第一个百万吨级炼厂开始,到现在全国已有20多个千万吨级炼厂,中国已经成为炼油大国。但是,和世界顶尖的炼油技术和设计能力相比较,我们还有较大差距。本期《能源》杂志记述栏目,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承恩,回忆中国炼油行业如何从几乎一无所有的“拓荒时代”走出。而这段历史中科研人员对于更高技术的追求和探索,在我们努力追赶世界顶尖的道路上,依然适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全国的炼油能力只不过19万吨。而由于原油生产能力比较低,我们实际上只炼了十一二万吨的原油。

解放前,美国和西方国家不限制对中国出口油品。解放之后,我们就只能从苏联进口一些。建国前,我们称呼这些油品都叫做洋油,甚至连点灯的灯油(也就是煤油),都要进口。

当时我们国家工业不发达,对于成品油的需求也并不多,全国加在一起可能也就需要几十万吨,不到一百万吨。但就这一点数量不多的油,我们也解决不了。尤其是涉及到国防安全的各类油品,我们都没有,形势十分严峻。

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大型炼厂是兰州炼厂,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3个项目里面的一个。设计产能是100万吨/年,主要炼制克拉玛依原油和玉门原油。

所以,大庆油田的发现对于中国石油工业来说,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1959年开始集中力量进行大会战,1960年产量就上来了。但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那就是当时国内的炼油工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大庆原油炼制会战

原油开采出来,不进行炼制光存在那里是没有用的。当时大庆还没有建设炼厂,那在哪里炼油呢?石油部决定送到大连石油七厂炼制。

这个炼厂是日据时期,日本人建设的,规模也很小。解放后,我们和苏联专家一起对它进行了扩建,炼油能力大约在50万吨/年。在大庆油田开发之前,石油七厂主要炼制的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库页岛原油和巴库原油。这两种原油都属于轻质原油,比较容易炼制。

但是大庆油田开发之后就不一样了,石油七厂改成主要炼制大庆原油。这一改,问题就出来了。大庆原油是石蜡基

原油,凝固点比较高。在从大庆运往大连的过程中,常常原油就凝固了,很难从车上卸下来,每次都要用蒸汽先把它化开了变成液体,才能卸下来。

然后就是操作经常出问题。因为和库页岛的轻质原油成分有差别,石油七厂的工人按照原先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条件来加工原油,就会有产品质量不合格、安全事故等问题。当时的石油七厂经常发生着火和管线凝堵事故。后来七厂的工人们就编了一个顺口溜:“大庆原油不好炼,不是着火就是凝管线。”

石油部对这个情况很着急,一方面大庆油田的产量在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七厂的炼油很不正常,既浪费资源还出事故,产品又不合格。1961年,石油部决定在石油七厂组织一场针对大庆原油的炼油大会战,为此从全国抽调了大概70

多名炼油方面的专家来到石油七厂,进行技术攻关。这其中有兰州炼油厂的总工程师、上海炼油厂的副厂长、还有石油部机关、北京设计院、石油大学的技术人员或教授。

1961年2月份会战开始,会战的具体目标是:总结出一套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产品收率高的大庆油加工条件,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设备维修、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生产稳定和安全。

4月20号左右,会战结束。会战组总结出了一套炼制大庆原油的工艺条件。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国内各个炼厂炼

制的原油基本上都是大庆原油。如果大庆的原油不能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炼制,那么对全国炼油行业的影响就非常大。这一套工艺条件总结出来之后,就被推广到了全国,各个炼厂再炼制大庆的原油就比较顺畅了。

再往后,全国各个炼厂都炼大庆原油也不够,很多工厂还进行了扩建。这就需要新建炼厂,其中一个就是大庆炼油厂。

“庆出于兰而胜于兰”

大庆炼厂是1961年决定建设的,1962年开始施工。大约18个月之后,一期工程建成。大庆炼厂一共两期工程,一期的规模和兰州炼厂一样也是100万吨/年。

为什么和兰州炼厂一样是100万吨/年呢?因为当时石油部考虑到炼油技术比较成熟的只有从苏联进口的兰州炼油厂,所以给大庆设计的时候,也是100万吨,是从兰州炼厂这里学来的。但是回头来看,当时苏联的炼油技术在世界上还是比较落后的。举例来说,苏联进行重油轻质化的只有热裂化技术,产品质量差,汽油的辛烷值低。这大概也就是美国30年代的技术水平。五六十年代,美国和西方国家早就有了催化裂化装置和技术。

技术落后不仅表现在产品质量差上,也表现在石油产品品种少上。1959年在兰炼投产后,我们国家的石化产品大概在300种左右,这比1949年的时候是多了很多,但与国家

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足。

因此,尽管兰州炼厂的技术水平并不先进,但是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按照兰州炼厂的模式来设计。石油部的领导也了解这个情况,但是希望我们在设计上能有一些改进。领导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庆出于兰而胜于兰”。

“庆”是大庆的“庆”,“兰”是兰州的“兰”,取“青”和“蓝”的谐音字。“庆出于兰”意思是大庆的技术是从兰炼来的,“胜于兰”是希望我们在兰炼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们这两三年的操作经验,找出它的不足,改进它,让大庆炼厂比兰州炼厂更先进。

1963年,大庆炼厂投产。客观地说,尽管兰州炼厂的技术水平在当时国际上并不先进,但是成熟的、成功的。在这些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在设计上采取了一些优化措施。例如:采用国产设备代替一些落后设备、优化总图布置和装置设备平面布置、改变全厂管线的架设方式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减少了建厂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