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修学校 张宇 细菌和真菌单元设计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_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按照“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入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及分布。
概述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设计归纳总结是复习的最好方法六、总结提升五、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相对来说,对于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储备不多,通过前一阶段的新授课的学习虽然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零碎的不成系统的认识,但对于一些重点内容的把握,难点的攻克,以及知识的应用,方法的总结知识的系统性上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针对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想象力丰富,对生物学现象和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生物奥秘这一特征,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媒体资料、图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图片等资料中不断地受到启发,通过类比、推理、分析,形成结论并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针对八年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有关真菌的感性认识也较丰富的特点,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地发展自已、完善自己,最终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效果分析1.课堂导入环节学生对打油诗的谜底和结果相对来说兴趣较高,半数以上学生能够根据谜面进行相对应的猜测,也具有对于谜底的探究的兴趣相对来说效果较好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
真菌教学反思
真菌教学反思在生物学的教学中,真菌这一章节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在此,我对真菌的教学进行一次全面的反思。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真菌的基本结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知识点。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真菌结构的细节理解不够深入,例如,对于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以及孢子的形成过程,部分同学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原理。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真菌的形态和生活史。
这种方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过多依赖多媒体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的真菌样本,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真菌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进行真菌培养和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到真菌的细胞结构,并绘制出简单的结构图。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这反映出我在实验前的讲解和示范还不够细致,没有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小组讨论。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总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这可能是因为我设置的问题不够具有启发性,或者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我采用了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教学反思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教学反思《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节是继细菌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联系生活也较紧密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去真菌的营养方式。
因为前面学过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掌握真菌的结构并推测营养方式。
比如老师可以出示细菌的模式图在屏幕上,让学生找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和最大的不同,学生容易注意到细胞核的有无上来,我试验过不对比教学的班级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细胞核,只是机械的记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脑海中无法留下痕迹。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孢子的的具体形态,一定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准备好发霉的橘子皮和馒头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青霉和曲霉的颜色和孢子排列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对青霉和曲霉的颜色的区别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曲霉,发霉的馒头片颜色多种多样,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本节的孢子和上节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师能放在一起进一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教学反思「篇二」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今天教研室的专家对我的一节生物课进行了指导,通过这次听课和评课活动,使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找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深深地体会到,积极参加课改,上好每一堂课,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教学也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不断提高,现就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1、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中落实了课标,把握住重点。
联系中考,进行适度扩展;注意运用教学方法,学生既有独立思考也有分工合作,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精心设计制作了幻灯片,对教材上过多的非重点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教材为教学服务,适当降低难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时,我以小猫埋鱼的故事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会消失了?它们消失后什么都没留下吗?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了学习方向。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刘美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内容。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已经在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中作了初步的介绍,所以本节关于基本要领和原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本节的内容却相当丰富,为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中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前三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学习三方面内容: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其中安排一个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7、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 课件。
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
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得出结论并汇报:问题:思考讨论堆肥桶里已经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学生讨论汇报:细菌和真菌在堆肥桶里生活和繁殖,分解了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取能量,消耗了氧气,产生了很多其他物质,比如二氧化碳和酒精,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有机物得到了快速的分解。
垃圾腐烂程度逐渐加深。
进一步预测:堆肥桶里发生的过程,在生物圈中也时时刻刻发生着,生物圈中的动植物遗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据下图回答:动植物的遗体,通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产物回归自然环境,通过光合作用等又被植物利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生产氧气,物质和能量继续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和流动。
细菌与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示:分解者和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环节3:制定环保行动计划背景资料:人类生活产生很多垃圾,若用垃圾填埋法处理来讲,分解一般需10~20 年。
目前北京市共建有17个垃圾处理场并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2148t/d,实际的处理量为17562t/d。
如果按照现在的垃圾产生量、填埋量和填埋速度计算,几年之后北京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被填满。
就是说,北京市产生垃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分解的速度。
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活动:学生讨论,梳理学生发言中的要点:1.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极简主义生活,低碳生活(衣食住行)2.对不可避免的垃圾进行分类提问:为什么进行垃圾分类?资料:不同垃圾的降解特点以及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塑料制品在自然降解时间几年到几百年不等(展示塑料和厨余垃圾分解的对比实验),PET材料极难降解~日本发现了艾德昂菌属的可分解PET的细菌;PHA系列材料制品废弃后无需堆肥,于土壤、污水、河水、海水中经3~6个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CO2和H2O等结论:不同的垃圾降解特点不同,要进行不同处理:回收,填埋,堆肥……3.家庭厨余垃圾堆肥有意义,促进物质循环,还可以用于养殖花草补充:蚯蚓也可以用于堆肥。
《第一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繁殖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微生物的微观世界,认识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初步认识,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包括二者的生长条件、繁殖速度和种类多样性等。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微生物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观察和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显微镜、细菌和真菌培养基、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此外,还需设计好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实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工具准备,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详细讲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展示实物或使用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清晰的认知。
设计好的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课件中应包含详细的实验步骤、插图和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实验指导书则应详细列出实验所需材料、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附有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指导书独立完成实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准备工具,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实验。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小故事,如“一次意外的食物腐败”,并提问:“为什么食物会腐败?背后隐藏了哪些微生物的秘密?”这样的故事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生物_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知道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以及它们的生存条件。
2.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明确真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概括科学的结论。
情感目标:进一步形成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如何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1、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2、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培养步骤2、区别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生殖方式3、巴斯德鹅颈瓶实验【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常吃的馒头面包它们的制作离不酵母菌,那它属于细菌还是真菌?酸奶和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那它又属于什么菌?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知识你还知道多少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细菌和真菌。
出示学习目标:1.会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知道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以及它们的生存条件。
2.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明确真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
教师:让我们带着目标进入本节课的复习,首先我们来看复习任务一:复习任务一(自主复习,融会贯通)回顾课本66-70页,并解决下列问题(4分钟):1、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各有什么特点?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3、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复习课本66-70并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程的自学任务,检测自主复习效果。
师生结合PPT共同梳理并强调知识点:菌落的概念、区分、培养及生存条件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下:(1)以下自制酸奶时的操作步骤,请依次判断出它们相当于细菌培养中的哪一步。
将牛奶煮沸后降温至42℃相当于____;往牛奶中倒入少量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____;放到30 ℃左右的地方大约4小时相当于____。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后反思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后反思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后反思本节课实际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通过提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能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是什么呢?即巩固旧知识又自然引入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
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自然界中没有了细菌和真菌将会怎样”?“梨为什么放的时间久了会腐烂?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自己尝试着说出这一过程。
2.在小组讨论交流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为了验证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先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哪一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及其理由。
选出最佳方案,说明理由。
在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到各组中倾听学生的意见,指导学生交流,当学生说不出时、或遇到不会的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语言指导,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3.通过前面的观察、讨论,请同学们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自学真菌和细菌导致患病的图片。
如扁桃体炎、丹毒、足癣等。
对这些病同学不知,教师引导阅读资料,一边介绍病例的特征,一边介绍其危害和防治方法。
穿插抗生素、请同学介绍“脚癣”、教师明确“脚癣”和脚气不是一种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预防脚癣,如不穿别人的鞋,去别人家不换鞋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4通过让学生自学,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不会的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再让学生做课堂跟踪。
这种教学模式在本节课运用得很好,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的,我总结一下以下几点经验:1、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任务,同学们才会兴趣盎然去做,才会与老师配合默契。
2、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快速并准确的给予表扬或否定。
3、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为了赶进度抹杀了这一时间。
病原细菌与真菌实训报告总结与体会
病原细菌与真菌实训报告总结与体会病原细菌与真菌实训报告总结与体会「篇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一、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的基本技能。
为了获得某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两种。
最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的病原真菌的分离。
为了获得分离菌的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的纯化,纯化的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的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花生褐斑病为例)1. 分离的准备工作(1)分离材料准备:花生褐斑病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黑褐色,淡黄色晕圈。
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2)培养基的准备: PDA培养基,加热熔化,紫外灭菌后倒板;(3)分离工作仪器与用品:超镜工作台、培养箱、无菌培养皿、剪刀、解剖刀、镊子、接种铲(针)、70%酒精、0.1%升汞、酒精灯、火机、记号笔、橡皮筋套、可调式电炉等。
(升汞是剧毒药物,在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2. 组织分离法(1)工作前用肥皂洗手,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拭双手;在使用无菌操作间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
(2)酒精灯放入中间合适位置,点燃后不要在移动,保证火焰周围无菌环境;(3)取花生褐斑病的症状典型病叶(或其他分离材料),选择典型的单个病斑,用剪刀或解剖刀从病斑边缘(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病组织数块。
(选择新患病的组织作为分离的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混入的机会。
腐生菌一般在发病很久而已经枯死或腐败的部分滋生,因此,一般斑点病害应在临近健全组织的部分分离。
)(4)表面消毒:用菌培养皿一次准备流程(75%酒精—0.1%升汞—无菌水—无菌水—无菌水),将病组织放人70%酒精中浸3—5s后,按无菌操作法将病组织移人0.1%升汞液中分别表面消毒1 min左右(如植物组织柔嫩,则表面消毒时间宜短;反之则可长些),然后放入灭菌水中连续漂洗三次,除去残留的消毒剂。
初中生物_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细菌和真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对生成性的问题解决,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真正学会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真正学会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初二四班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课后的知识储备也比较丰富,在课下时就已经自己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能在课堂上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从思想上正确理解。
《细菌和真菌》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实验、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课堂生成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合作中将目标转化为探究实验,可培养知识转化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对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真正学会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当然,本节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主要表现在情感渗透方面。
尽管教学过程注重了情感教育的设计,但感觉是蜻蜓点水,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
《细菌和真菌》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这章的全部内容梳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由学生完成,做成带音乐的微视频。
初中生物_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细菌和真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对生成性的问题解决,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真正学会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真正学会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初二四班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课后的知识储备也比较丰富,在课下时就已经自己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能在课堂上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从思想上正确理解。
《细菌和真菌》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实验、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课堂生成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合作中将目标转化为探究实验,可培养知识转化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对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真正学会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当然,本节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主要表现在情感渗透方面。
尽管教学过程注重了情感教育的设计,但感觉是蜻蜓点水,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
《细菌和真菌》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这章的全部内容梳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由学生完成,做成带音乐的微视频。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第一篇:《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本节课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课堂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菌落及细菌真菌的菌落区别、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等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注重在教学中依托教材解决问题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课堂上我多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来总结出特点及操作方法。
以弥补部分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应用时模模糊糊的现象。
(2)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细菌真菌分布的整个设计到实施计划都要求有“无菌”的操作。
虽然我们在课堂无法达到实验室要求的标准,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练习意识有所提升,讲练结合。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培养的一般的方法用时比较多,导致探究实验时间仓促(2)、探究实验可以在扩展一下,可以简单演示接种(无菌操作)(3)、对于细菌的广泛分布的图片展示可以简单带过,以突出重点。
三、通过与教研员交流的几点心得:(1)继续渗透“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能自学的一定要放手,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或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老师角色从面面俱到的讲解到重点点播(2)丰富实验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能力的形成能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更好的完成知识的内化。
(3)生物教学还要更多的联系生活,把教学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爱上生物这一学科,积极主动的学习生物。
第二篇: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Site :+题目4.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5.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教学反思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3.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三、教学难点:1.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2.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四.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和启发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讨论、分析、综合→师生总结六、课型:新授课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片段;歌中提到一种我们最喜欢吃的生物是什么?蘑菇是植物吗?蘑菇是动物吗?那么,它究竟是什么生物呢?再请同学们观看图片。
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讲授新课: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有多少呢?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确实很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
那么,这个集合体叫什么呢?如何培养细菌或真菌呢?互动1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菌落的概念及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菌落: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培养的一般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配制培养基?2.什么是接种?回答非常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看来对于培养微生物并不那么简单,但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提供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范文,欢送。
本节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在活动中完成的教学活动,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首先从学生已经知道的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入手:你知道的哪些细菌和真菌是对人体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学们想到的往往是害处,然后锋头一转,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好处的,本节课的引入简洁明快,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由于我们是农村的学校,馒头的制作在家都见过父母操作的过程,所以比拟积极、活泼,上起来较轻松。
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包装袋,先从准备的包装袋入手,有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
在学生介绍其它保存食品的方法时,如冷冻、冷藏、紫外线、防腐剂,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不利于人类的安康,还可充分利用学生所带的包装袋,看看包装袋上的配料里,是不是含有常见的防腐剂,并提醒学生尽量少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到达关爱人类安康的情感目标。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到达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也较密切,学生的参与面较广,也注意了对学生评价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有些教学设计在细节方面还要再完善一下,尽量防止出现小失误。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 , 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无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时机。
病原细菌与病原真菌形态观察的总结与体会
病原细菌与病原真菌形态观察的总结与体会这次我有幸参加<病原细菌与病原真菌形态观察>学习培训。
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几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各位教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学习听课感受: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
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自主实验迫使我们会仔细品味步骤中的点滴;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求我们会去思考如何排除,继续实验;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更是强迫我们能认真回顾实验中的任何细节,找出问题所在,也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步实验的机理,用药品的理由,实验操作要求等。
这些自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而逐步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获得过的,那时,只知道按照老师和书本上写的步骤来,根本不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少了对实验的探究,能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减少了。
以上是我在这一个星期以来,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
我希望在一后的工作里,我能将自己从这里得到更多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对人民有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生物教师。
教师进修学校张宇细菌和真菌单元设计总结反思
深度学习教学总结
--细菌和真菌的单元教学
本学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对于深度学习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下面以细菌和真菌单元设计为例,来进行总结。
一、学习目标
本单元深度学习目标的确定基于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同时以课标要求为指导。
如下:
二、单元主题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形态微小,繁殖迅速,通过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在细菌和真菌生活的过程中,对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课标对重要概念理解的要求,结合生活中常见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各种现象,从中剥离出本单元的话题:腐烂
在设计中,希望用腐烂话题贯穿整个单元,同时所有问题和活动指向单元目标。
从而完成单元的深度学习。
三、深度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
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显性化,每个活动指向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目标,促使学生进行逐步理解,最终达成所有的目标。
本单元的评价形式也非常多样,非正式评价主要有,课前准备结果、课堂的反应的观察和回应、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回应等,正式的评价主要是学生课堂呈现出的绘画、结构图、食物的保存结果等,通过这么多样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兼顾到了各种学习特点的学生,希望使每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本节课力求通过学生在课下自习,并完成学案,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有力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来总结出特点及操作方法。
以弥补部分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应用时模模糊糊的现象。
如,在学生做学案前,我们给了同学2 分钟的时间阅读了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画出重难点,并把不懂得在课本做好标记。
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依托教材,寻找问题答案的好习惯。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将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学习者与知识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如,在导入新课时,我用身边的实例,在夏天经常看到馒头长了一些“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另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领悟到细菌和多数真菌较“小”分“布广”的特征。
再比如,学生对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只有从书上简短的几行文字中有个大致印象,而后面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具体应用这些方法步骤。
我认为学生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因此在教学中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师既为后面学生的探究学习扫清障碍,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够充分,只展示了两个小组。
并且组间评价展开的也不充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1/ 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习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
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鼓励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
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学习教学总结
本学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对于深度学习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下面以细菌和真菌单元设计为例,来进行总结。
一、学习目标
本单元深度学习目标的确定基于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同时以课标要求为指导。
如下:
二、单元主题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形态微小,繁殖迅速,通过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在细菌和真菌生活的过程中,对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课标对重要概念理解的要求,结合生活中常见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各种现象,从中剥离出本单元的话题:腐烂
在设计中,希望用腐烂话题贯穿整个单元,同时所有问题和活动指向单元目标。
从而完成单元的深度学习。
三、深度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
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显性化,每个活动指向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目标,促使学生进行逐步理解,最终达成所有的目标。
本单元的评价形式也非常多样,非正式评价主要有,课前准备结果、课堂的反应的观察和回应、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回应等,正式的评价主要是学生课堂呈现出的绘画、结构图、食物的保存结果等,通过这么多样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兼顾到了各种学习特点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