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剖析报告》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剖析报告》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1、创办历程我系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在xx年申报并获得省厅批准设置的,是药学系的新办专业。
创办背景①近年来我系药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
xx届毕业生44人,到药品经营单位就业的有24人,占54.5%xx届毕业生158人,到药品经营单位就业的有61人,占38.6%xx届毕业生217人,到药品经营单位就业的有111人,占51.2%②与我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单位的人才需求,显示该专业目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3、招生情况该专业自xx年起开始首次招收高职学生,计划招生60名考生。
考生志愿填报率较高,新生平均报到率为91.7%。
目前在校学生有54名。
4、本专业所在的药学系基本情况1药学系现有教育教学人员47名其中:专职教师36名,占76.6%实验实训老师6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1名专职学生管理人员4名专职教师的学历结构为。
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11人,硕士在读4人,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5人(已经获得硕士以上学历的占33.3%)。
职称结构为。
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3人(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0.6%)。
年龄结构为。
56岁以上1人,46~55岁3人,36~45岁12人,35岁以下20人。
整个教师队伍比较年轻。
此外,尚有20位来自漳州市企事业单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兼职教师,以及全省各地数量充足的实习带教老师。
4、校内实验实训条件①药学系实验实训中心总面积11405m拥有药物制剂、制剂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鉴定、中药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实验室19间。
②制剂实训车间2间:配有旋转式压片机、半自动胶囊充填机、三维运动搅拌混合机、糖衣机、泛丸机、抛光机、铝塑包装机、粉碎机、颗粒机、2远红外干燥箱等生产设备。
可生产片剂、胶囊剂、水丸、蜜丸、散剂、冲剂等6个剂型的药品。
③中药标本馆1个:xx年,我院投入100万元用于中药标本馆的建设,馆藏面积420平方米,包括:生态展区:主要展示陆地、海洋珍贵动物标本中药材、中药饮片展区:展示植物、动物、矿物药材及饮片炮制品浸制标本展区腊叶标本展区经典方剂及中成药展区现有馆藏中药标本700余种、1000余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报告模板

××学院××专业剖析报告二〇一三年十一月1目录2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简要说明专业的建设概况。
含专业开办时间与沿革;专业办学规模;专业教师数量与结构(专业负责人情况;专业教学团队总人数,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和比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和比例;“双师型”人数及比例;兼职教师人数及专兼职教师比例等);校内实验实训室数量;设备设施总价值;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情况;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改革的理念简介;毕业生就业状况;历年毕业生的培养状况;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与认可度;本专业的建设成果(简要说明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如在何时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学生获大奖与获双证书情况等)。
3第二部分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果1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1.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1.1.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阐述专业的区域产业发展背景,确定专业的服务面向、岗位面向及培养目标(方向)。
1.1.2专业设置的灵活性阐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专业调研,开展岗位分析会,及时调整服务面向、课程设置等1.1.3专业设置的适应性阐述通过专业调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作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专业的适应性。
1.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说明专业培养目标。
1.3 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表述1.3.1知识1.3.2能力1.3.3素质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阐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措施、路径,要有合作对象、实施阶段(三年六学期如何安排),能力如何提升,要有模式图。
2课程体系和结构2.1 课程结构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何形成,并做相应阐述。
2.2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2.2.1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阐述两课教学,保证课时量,加强课后实践等。
2.2.2开展人文素质培养阐述全院公共选修课的教学。
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

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摘要】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定位与特色。
本文从特色专业群的概念与意义、建设现状分析、特色定位策略、实施路径、发展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特色定位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高职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发展将为高职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推动高职教育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关键词】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特色定位、建设现状、定位策略、实施路径、发展前景、教育重要性、办学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
1. 引言1.1 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特色定位,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特色化、差异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群体。
这种特色化的定位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更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保障。
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特色定位需要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特色定位还要与学校自身条件和办学实力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打造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专业群。
在特色定位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不断创新和实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定位策略。
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特色定位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
2. 正文2.1 特色专业群的概念与意义特色专业群的概念是指集中力量,开展一类专业的培养和建设,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和办学亮点的一批专业集群。
这种集群化的建设模式能够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专业群的核心优势,提高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吸引着众多学生的关注和选择。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为读者全面了解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提供参考。
一、专业设置高职院校注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开设的专业准确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
不同高职院校之间,专业设置各有特色。
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设置传统热门专业,如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商务管理等。
这些专业既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市场急需的人才。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会开设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如农机装备维修与使用、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
这些专业既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二、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完善。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技能培养,高职院校都将实践教学作为核心内容。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实验室建设上,高职院校注重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更加真实和实用的实践操作。
再次,在实习就业方面,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三、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注重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
通过产学研合作,高职院校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将企业资源引入教学过程中。
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通过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专业竞赛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专业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加强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河北省高职评估专业剖析工作要点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自评专业剖析工作要点(供参考)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专业剖析工作是学校整体自评工作的基础。
每个专业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我剖析和整改,必然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专业自我剖析工作1.学校自评过程中,所有专业都应认真开展专业剖析工作。
每位专业负责人都要将“专业剖析工作”作为抓手,把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围绕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采集平台》)中专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3.分析重点考察内容的专业信息资料;形成的信息资料按照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整理存档;已归入档案且不经常使用的原始资料及已汇编材料不复制,已缺失的不补做。
4.总结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路、成果、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重点整改工作,进一步推动专业改革和建设。
5.撰写专业剖析报告并组织讨论修改。
报告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专业概况;(2)按照“专业主要剖析指标、关键剖析要素和要求”及《采集平台》数据信息进行专业自我分析;(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4)整改思路及措施。
6.校内专家组对专业剖析报告进行评议,检查按照管理规范归档的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
(校内专家组评议可组织多次)7.修改完善专业剖析报告。
要将以评促建工作的重心放在专业的内涵建设上来,鼓励改革创新,重视规范建设,不断充实和发展自身的专业特色。
二、专业剖析工作的主要依据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教高[2010]??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关文件(教高[2006]14号)(教高厅函[2008]44号)(教高[2010]8号)4.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5.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6.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冀教高[2009]49号)7.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冀教高[2006]24号)三、专业剖析的主要剖析指标、关键剖析要素和要求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1.1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设置与调整主动适应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内涵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
特色专业具有以下特性:1、高职性高职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首要特性。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
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除了具有“高等性”这个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外,更应具有职业针对性与技术应用性的特点。
“职业针对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等等,都是围绕“职业针对性”来进行的。
“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强调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岗位实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职业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特色专业必须具有的高职特色。
2、地域性地域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由于高职教育是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层一线的各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因此。
高职特色专业应具有自己突出的地域特色。
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所在服务的行业或区域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行业优势以与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来建设特色专业。
应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与变化趋势作为确定特色专业的依据;围绕行业、企业发展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变化,与时调整专业方向,努力提升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力。
谈谈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办学特色

谈 谈 高 职 院 校 机 电 专 业 的 办 学 特 色
特 格希 巴雅 尔
f 林 郭勒 职 业 学院 锡
一 一 一
内蒙古
锡林 0 6 0 ) 2 0 0
中图 分 类 号 : TP
: 糠谀 : 一 一 一 一 一 妄葺鲡萼:07一 4 (0O1一 12一 一 一一 一。 一0一 一 — )1一9-— 一 1 —-7521 一 - — 一0 — 0 一— 最 新 知 识 和技 术 , 现 机 电特 色 。 体 三 是 以应 用 为 目的 开 发 多 元 范 型 的 单 元 课 程 , 元 课 程 是 一 单 种 微 观 的 模 块 课程 , 灵 活 多样 , 它 适合 职业 技 术 教 育 的特 点 。 院 学 根 据 各 专业 的 特 点 , 发 多 元 范 型 的 单 元 课 程 , 问 题 中 心 课 程 开 如 范 型 、 练 中 心 课 程 范 型 、 务 中 心 课 程 范 型 、 验 中 心 课 程 范 训 任 体 型 、 训 中心 课 程 范 型 , 一 种 范 型 的 单 元 课 程 在 内 容 上 要 符 合 培 每 够 的原 则 , 每一 项具 体 内 容 又 规定 具 体 任 务 、 动 、 结 活 总 机 电类 高 职 院校 属 于 行 业 性 高 职 院 校 , 业性 强 , 色 明 显 , “ 用 为 度 ” 专 特 形 突 应依 托行 业 、 姻 企 业 . 重 就 业 , 建 办 学 特 色 。 应 加 强专 业 建 等 环 节 , 成 了 一种 多 元 范 型 的 单 元 模 块 课 程 体 系 , 出 机 电类 联 注 创 设 的 针 对 性 . 设 具 有 机 电特 色 的 主 体 专 业 ; 出 教 学 过 程 的 实 专 业 的课 程 特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
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
解决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确定及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知识分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与高职教学的组织原则协调一致,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实训设备相对落后,不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甚至是行业产业已经淘汰不再使用的设备,无法体现三到五年内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设备操作,上手能力差。
有些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设备过于精密、庞大、昂贵,学校无法购买的问题,而仿真模拟一线现场操作系统开发不到位,使教学停留在教室,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生产、管理、服务的真实环境。
2.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
高职教育其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就是它强调培养对象的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本科院校的教师有着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双师型”教师,其本质特点即他们不仅掌握本专业较深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实践工作能力,对于大多数特色专业来说,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的教师寥寥无几。
51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材料——专业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评报告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二○一二年五月目录一、专业基本情况 (1)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3)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3)四、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31)五、实践教学环境 (40)六、教学运行环境 (50)七、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55)八、专业特色与创新 (58)九、专业建设成效 (58)十、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58)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评报告一、专业基本情况(一)专业发展背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位列全国500强的现代化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主办。
2008年,学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实施“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已形成“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于2001年,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自成立以来,本专业一直把“如何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如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教育、合作发展”作为发展主线,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对口、电气控制、数控技术三个专业方向,不断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发展现状1.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坚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反复研究和论证,逐步建立起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本专业特有的“双主体式U型曲线”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推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师资力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99名,其中,专任教师41名,企业兼职教师58名,在数量上满足专业发展与教学的需要。
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10人,其中教授3人;专任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4%;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占到了76%,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是一支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特征、专兼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

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从特色专业群的定义和特点出发,探讨了特色定位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确定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定位。
通过对不同高职学校的特色专业群定位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提升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施策略。
结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发展趋势,讨论了特色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未来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发展方向。
致力于推动高职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引领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新实践,助力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特色定位、特色专业群建设、发展趋势、促进作用、发展方向1. 引言1.1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高职教育的质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各高职院校也积极改革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管理,确保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高职教育的就业率较高。
相比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高职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更容易就业并适应社会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在规模、质量和就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2 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重要性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重要性在于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构建一流特色专业群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资源。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也有利于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科创新和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概况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最早建设的专业之一,专业的设置是在充分调研计算机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具体要求,经过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建设指导的基础上,面向江苏及周边省市各个行业急需和紧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而设置的,并且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做适时调整。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领域是:各类企事业单位中需要网络管理或嵌入式产品开发与应用的IT部门。
我国人才市场招聘与求职专业主要情况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历年较高。
据权威部门分析,IT产业所需人才呈“金字塔”型:一方面为软件开发、设计、分析的中高级人员,占人数的20~30%;另一方面为技能型、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占人数的60~70%。
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
2、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培养嵌入式产品开发与应用能力为主,同时也安排了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相关的课程。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本专业十分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训以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训练,对学生在专业相关领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训练。
这样,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既能从事嵌入式产品开发与设计,又能进行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
3、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每年均会开展教师下企业调研活动,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每年均召集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召开教学设计研讨会,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调整课程设置,以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主要就业岗位: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嵌入式产品开发与维护;次要就业岗位: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其它就业岗位: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维护、技术支持及营销等工作。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系统化建设的探索--以北海职业学院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为例

发《 叉车操作员 》《 港 口变频器 与可编程 控制应 用 》《 维修 电工 》等教 材, 与武 汉
湾 流新 技术 有 限公 司 、 武汉 理 工大学 的
养方 案改 革基 础 上 , 吸收借鉴 国内外行
业企 业 的职 业 技 术 教 育模 式 和先 进 检
验, 对原 有课 程体 系和课 程 内容进 行 深 特 色 是 高 职 院 校 生存 和发 展 的核
教学 模 式 。对 于 门机操 作 , 因设备 复 杂
昂贵 ,目前 在学 校 无 法开展 现 场 实践教
模块 、 专 业技 能 训 练 模块 、 综 合技 能 训
练 模块 和创 新技 能训 练模 块 。 且 实训项
学, 到企 业去 进行 实践 教学 受企 业 工作 时 间、 工作任 务 的限制。因此 , 我们 购置
心竞争力。以特 色求生存 , 以质量求 发展 是 高职 院校可 持续 发 展 的一 种共识 。 特 色专 业是 具备 一定 办学 规划 , 在人 才培 养、 校企 合 作 、 服 务 区域产业 行 业 方面 颇 具示 范 的专业 , 它与 区域 经 济社 会发
展 紧 密联 系 , 能服 务好 区域 内的重 点产 业、 支 柱产业或新兴产业等。 我 院是广西 最早 创办 港 口物流设备
项工作任务为 目标 。 对于操作 类课程 , 根
据工作 过程 来 构建 课程 内容 。 对 于维 修
统化 建设 主要 围绕 人 才培养 方案 、 校 企
合作、 课 程建设 、 教 学方 法与手段 、实习
实训 、 师 资 队伍 、 社会 服务 、 监 控 与 评 价
每年 由专业带头人、 骨 干教师 、 行业
关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摘要】以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为例,提出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应从四方面加强高职教育管理,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随着特色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广西教育厅决定在高职院校采用立项形式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建立了具有广西特色的特色专业——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本专业充分利用前期基础及现有条件,结合地方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长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从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特色与实践环节等方面为建设特色专业规划了一套方案,高效发挥了特色专业建设在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与核心作用。
此外亦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可为其他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办学不应盲目追求多学科、大规模的办学模式,而应着力于建立学校特色。
而建立学校特色的关键正是特色专业建设。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广西甘蔗资源优势和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专业——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学院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给学院的其他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制糖工业是广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涉及面广、关联度高。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开设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办学点之一,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与学院一同发展壮大的专业。
2006年,以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向为主线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逐渐发展壮大,已被确立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为该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投入300万的资金用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下建成了国内领先、区内一流的制糖生产技术实训中心。
关于行业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着为空军航空装备修理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 人才 ,以及为空军作战部 队培养专业技术士官的重
水平和特色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 , 人才需求瞬息万变 , 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激
烈 的市 场竞 争 中立 于不败 之地 、如 何 打造 自身 的特 色 和 品牌 , 实 现可 持续 发 展 , 已成 为高 等职 业 院校 共
同面临 的课 题 。
根据航 空产业发展的总体结构和发展趋势 , 围
辽 宁舰航 母 服役 ,对 新型 战机 规模 发 展提 出旺盛 需
1 . 准确定位 人 才培养 目标 : 培养军 民两用 的 高端
技 能 型 人 才
求; 以C 9 1 9为代表的大飞机项 目, 以低空开放为指 引的通用航空将迎来大发展。湖南省把通用航空产 业作 为“ 四化两型” 社会建设新的突破点 , 培育打造 以通用航空为主要特色的新的千亿产业。 学院主动适应空军航空装备修理能力建设和国 家、 湖南航空产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 积极调整办学思
修 的人 员必需持有 F A A、 E A S A 、 C A A C等 国际化 的
执照。
课程教学资源 ,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实现课程项 目与
工作 内容对 接 , 教学 过程 对 接 工作 过程 , 掌握 知 识 与 形成 能力 同步 , 专业 技 能与 职业 素质 结合 。
4 . 创 设 工作 情境 : 建设“ 三位一体” 的“ 公 共 实训
目前 ,我国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 国战略 目 标 的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特色探析

中国校外教育圈翻教翁教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特色探析◆袁丽华【摘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为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探索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谈起,针对专业建设各方面的特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特色随着中国旅游业蓬勃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山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也显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我院作为省内经济管理类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了山西地方旅游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相结合,具有实践教学培养特色的新路子,构建了旅游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主要凸现了以下特色。
一、确立了符合专业实际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我院旅游专业以立足于国内旅游,服务山西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重技能,懂管理,宽知识,能创业”为专业特色。
以时代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构建“知识、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模式;以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实现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景点景区三者相结合,以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专业可持续发展为先导;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突破;以人才培养以。
三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的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为基本途径,与社会接轨,与行业岗位接轨。
依照行业标准规范、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方式。
二、凸现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结构及特色在培养旅游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综合素质课专业课、职业知识课、职业能力课、综合技能训练课、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五大课程板块层层推进,紧密结合,对应未来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门技能,设置了专业技能课程板块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板块课程,课程体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完整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体现了课程应用性,突出实践性,有效地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意义、现状及策略。
二、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意义1、提高学校竞争力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竞争,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建设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2、提升教学质量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化,这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特色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学校可以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产教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现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特色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浪费或者效果不明显。
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无法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使得建设效果受限。
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缺乏自身的独特性,过于追求热门专业或者盲目跟风,导致与其他学校同质化严重。
四、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策略1、科学规划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时,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
要明确建设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
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2、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学校的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特色意识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专业及专业群时,需要强化特色意识。
高职高专评估专业剖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剖析
与《目录》配套的专业简介 例: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 专业代码:580103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 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 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
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 调试和维修,数控设备管理。
第 三 符 合 度
7
8 9
产学研合作
师资队伍 学生素质
10
11
毕业生就业
专业特色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剖析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剖析的考察点: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专业设置与职业 的衔接度,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能以人才市场需求 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特色鲜明;
书、劳动部(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专业核心能力、就业面向、可考取的职业技术证书等项目 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剖析
查阅资料 近三年高职专业目录; 教育厅关于同意专业开办和备案的文件复印件; 专业申报材料: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 报告,专业指导委员会名单, 相关行业、企业人 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 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 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的原始记录; 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首先要做好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剖析
《高职目录》 19个专业大类,532种专业 产业类 一产(38个) 二产(287个) 专业大类 51农林牧渔
52交通运输、53生化与药品 、54资源开发 与测绘、55材料与能源、56土建、57水利、 58制造、59电子信息、60环保气象与安全、 61轻纺食品、 三产(165个) 62财经、63医药卫生、64旅游、65公共事 业、66文化教育、67艺术设计传媒 其它(42个) 68公安、69法律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培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 不但是“十一五”期间全面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 而且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水平持续增强的重要途径。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其速度、规模和水平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至此, 面对日益竞争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 注重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创建有持久发展后劲的专业群体, 已成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职院校深化发展过程中, 必须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 借鉴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成功经验。
作者认为,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通常是指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优于其它专业的, 科学的特性、思路和举措, 是对专业较长时期发展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在这方面, 国内众多学者有过科学的论述, 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特色, 顾名思义, 是指不同于一般要有所创新, 要有个性, 能够形成传统, 代代相传”。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严正广指出:“办学特色专指学校的办学者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的的需要, 在一定理念指导下, 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表现风格、机制等”。
归纳起来,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1. 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
一般地说, 专业发展理念是指导专业实践活动, 并在持续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专业特色的基础。
如果在专业建设中, 不能很好地做到观点超前, 意识领先, 就无法用创新的思想和探索的行为指导专业实践活动, 甚至始终跟在同类院校专业建设的后边, 这样就不可能形成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国内著名学者潘懋元指出“之所以在高职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中,对A类专业要侧重特色项目的评估,就是要用建设特色专业这个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走出自己的新路”。
具体地说, 首先要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同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树立“让专业建设适合社会、服务行业、督导学生”的人本教育理念, 打破“一切由学校说了算, 一切让社会、学生围绕学校转”的传统思维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剖析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内涵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
特色专业具有以下特性:1、高职性高职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首要特性。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
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除了具有“高等性”这个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外,更应具有职业针对性与技术应用性的特点。
“职业针对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等等,都是围绕“职业针对性”来进行的。
“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强调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岗位实用为主;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职业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特色专业必须具有的高职特色。
2、地域性地域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由于高职教育是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层一线的各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因此。
高职特色专业应具有自己突出的地域特色。
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所在服务的行业或区域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行业优势以及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来建设特色专业。
应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变化趋势作为确定特色专业的依据;围绕行业、企业发展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努力提升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力。
3、独特性独特性。
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基本特征。
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策略。
高职特色专业要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
应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身的办学基础和业已形成的专业结构及教学能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摸清自身在实践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已形成的特色与优势,以便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
同时.要对其它高校特别是相同层次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以此寻找专业方向的空档或在同类专业上寻找特色课程、特色实践方案、特色就业渠道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专业建设内涵上下功夫,在专业的目标定位上、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构建上、在实践教学上、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自己专业的独特性。
4、整体性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特色专业的形成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客观效果的和谐统一,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
特色专业的形成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社会对其最终的评价也落脚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
高职特色专业不仅通过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有特色的人才而得到社会的公认。
学生的质量和社会影响是特色专业的最终体现。
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高职特色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等几个方面。
特色专业的学生必须是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深受社会和市场的欢迎。
建设特色专业是培育办学特色的重中之重.要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必须着眼于特色专业的建设。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二、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确定步骤1、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是确定特色专业的基础。
一是对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进行调研,其目的是摸清自己的教学资源和能力现状,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以便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
二是对其他高校特别是相同层次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这种调研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本校在该专业的特色建设方向上提供借鉴。
三是对高职院校的外部环境进行调研,主要是市场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等,目的是使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与方向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发挥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特色提炼。
特色提炼是确定特色专业的关键。
一是需要进行分析,即对高职院校专业内外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对比,主要是分析评价可用教学资源在本专业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评价外界环境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二是需要进行提炼,即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在长期办学中,已经积淀下来了某些优势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特色提炼就是把这些特色总结出来,并进行充分论证。
通过论证,以决定是保留该特色还是对原有特色做出调整或重新提炼特色并重新定位。
3、申报审批。
申报审批是确定特色专业的必经步骤。
特色专业初步确定后,就要整理材料进行申报,只有经过审批后,特色专业才能立项,下一步就可以进行特色专业建设了。
院级特色专业的申报程序一般是:院系申报、实地考察、评估确定、审批公布。
省级特色专业的申报程序一般是:学院申报、专家评选、网上公示、审批公布。
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申报是在省级特色专业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1、理念特色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高职院校特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进程和绩效。
目前,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设还在摸索当中,如果没有先进的、实事求是的办观念,没有改革的、开放的办学心态,就不可能出积极进取的办学模式,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也就不能创新出特色。
因此,特色出自于理念。
理念是色专业建设的灵魂。
2、方案特色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规。
培养方案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特色突出。
一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有特色;二是人才培养计划要有特色;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要有特色。
培养方案有无特色,将直接体现着特色专业建设有无特色这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
3、师资特色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保证,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
所以,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并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加强对特色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形式上,不仅要求他们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更要求他们拿到有关职业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要求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在操作技能方面更是能工巧匠另外,学校还要注重从社会生产、服务一线聘任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4、教学特色教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最生动表现。
通过特色教学,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来体现特色专业建设特色。
一是教,即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大体系中,在课程结构、课时比例、教授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办出特色。
如理论教学够用,实践教学突出;一专多能,个证书等。
二是学,即学生学习要有积极性、创造性,要有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动力与决心,学院要为他们提供充分条件,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求学环境。
三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应强化特色教学意识,摸索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实现教的方向与学的兴趣的恰当结合。
5、管理特色管理特色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特色专业的建设能起到促进作用一是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有文件规范,这是在制度上对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保障。
二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管理要不同于一般专业建设的管理,学院要对特色专业赋予系、部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系部可根据专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调整特色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以管理促教学,以管理特色促教学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办学思路,为经济发展服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建立开放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争取社会支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号文件)指出:“专业设臵是社会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体现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高职院校应成立由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合理预测,并根据本地区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现有专业资源,突出优势,共同制定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质量控制目标等,并定期对品牌专业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估。
应当组织教学人员深入企业,了解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主动调整专业教学内容,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办学特色形成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和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
“双师”结构是对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的一个概括描述,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确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而制定体现高职院校特点、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教师准入制度以及职称评定制度,使广大教师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要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科学地制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建设以“双师”与“团队”为特征的专业教学队伍,要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以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为支撑。
以结构优化为主线,“外引内培”相结合,逐步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热爱教学工作、具有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从政策导向、待遇保障和培养提高等方面促进“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制度,确保教师能够定期到企业基层单位锻炼,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带入课堂教学,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实训项目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制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使其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实施“专兼结合”方针,有针性地吸纳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聘请和引进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授课;完善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可进可出、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