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司法体系比较(下)剖析
中美法律体系的对比分析
中美法律体系的对比分析近年来,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备受关注。
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法律传统和制度,这导致了法律体系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美法律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国在法律领域的异同之处。
一、法律体系的起源和特点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中国法律体系基于大陆法系,而美国法律体系则源自英国普通法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以法典为主要依据,法典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的集合。
中国的法律体系强调法律的统一性和明确性,法律权威主要来自于国家的立法机关。
此外,中国的法律体系注重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保护,法律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
相比之下,美国的法律体系注重判例法的运用。
判例法是指法官根据先前的类似案例作出的判决,成为后续案件的指导性依据。
美国的法律体系强调案例的权威性和灵活性,法律权威主要来自于法院的判决。
美国的法律体系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包括刑法、民法和商法等。
二、法律制度与法治理念的差异中美两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法律制度强调国家的主导作用,法律权威主要来自于国家的立法机关。
中国的法治理念注重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保护,法律的适用范围广泛,但在一些个人权利和自由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美国的法律制度注重司法独立和法院的权威。
美国的法治理念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但在一些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三、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的差异中美两国的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法律程序注重行政干预和调解,司法实践更加注重社会和谐。
中国的法律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审理时间较长,但在一些涉及社会利益的案件中,可以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相比之下,美国的法律程序注重法庭审理和辩论,司法实践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公正。
美国的法律程序相对较为简洁,审理时间较短,但在一些涉及个人权利的案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公正。
简谈中美司法制度差异
简谈中美司法制度差异引言中美司法制度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司法制度,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进行简要谈论,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中美法律体系的差异中美法律体系是中美司法制度差异的一个关键方面。
中美法律体系分别基于不同的法律传统,因此在其运作方式、法律观念和法律原则上存在较大不同。
中美法律体系的最大差异在于法律源于。
中方法律体系以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为主要法律源,法律的制定和解释权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而美国法律体系则建立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包括判例法(common law)的使用。
判例法是指法官根据过去类似案例的判决作为新案的参考依据,这使得美国法律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此外,中美法律体系在法律观念和原则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法律观念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强调法律的绝对权威。
而美国法律观念更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注重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中美司法制度运作的差异中美司法制度在案件审理、司法程序和审判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差异:•司法独立:美国司法制度强调司法独立和平衡,法官在审判时享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而中国的司法制度中,法官和法院的独立性相对较低,政府干预或影响司法决策的现象较为常见。
•司法程序:美国司法程序注重诉讼程序的公正和公平,确保案件的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而中国司法程序则注重快速审理案件,强调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维护。
•司法透明度:美国司法制度倡导司法透明度,法庭的审判过程及判决结果对公众开放,能够接受舆论监督。
而中国司法制度则相对闭塞,法庭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对外界了解有一定限制。
•陪审团制度:美国采用陪审团制度,在某些重大刑事案件中,由民众组成的陪审团参与判决。
而中国则没有陪审团制度,判决权完全由专业法官行使。
中美司法制度差异的原因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可以从历史、文化、法律体系的起源和发展等多个方面寻找原因。
首先,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西方司法制度比较
中西方司法制度比较篇一:中西方司法制度比较中西方司法制度比较摘要: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的诸多原因,中西方司法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中西司法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组织体系、审判制度的对应比较,来分析它们的差异和各自特色。
我国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时,在顺应国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法,从而建立更为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使得司法机关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
关键词:司法制度;理论基础;组织体系;审判制度一、引言我国的司法制度是一整套人民司法制度体系,在整个国家体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的司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日益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目前,司法改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所谓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表现出的强烈不满,为司法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动力。
在下文中,笔者将对中西方司法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组织体系、审判制度进行对应比较,以此借鉴西方司法制度中的有益之处,改革我国司法制度中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职能为市场经济服务。
二、司法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比较司法制度是指国家体系中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
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三权分立”理论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理论以权力分立和制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分开、并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由此形成了独立的司法制度。
尽管西方各国的法律规范不尽相同,但其司法制度的独立性共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司法机关的地位独立。
司法机关的设置、权限、活动方式和程序等,都由法律明确规定,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权改变或撤销。
而且,司法机关的经费包括人员工资和活动经费按照法律规定实行预算单列,由国库直接拨付。
中美法律案件差异(3篇)
第1篇一、引言中美两国在法律制度、司法体系、法律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法律案件的审理、执行和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法律案件差异进行探讨。
二、法律制度差异1. 法律体系美国实行的是大陆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强调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和普遍性。
而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强调法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法律渊源美国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宪法、立法法、司法解释和判例法。
中国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
3. 法律实施美国法律实施强调司法独立和三权分立,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而中国法律实施强调集中统一,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遵循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三、司法体系差异1. 司法体制美国司法体制实行联邦制,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并行。
中国司法体制实行单一制,全国只有一套法院体系。
2. 司法组织美国司法组织包括联邦法院、州法院和地方法院。
中国司法组织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3. 司法职能美国司法职能主要包括审理案件、制定法律和司法解释。
中国司法职能主要包括审理案件、执行法律和司法解释。
四、法律观念差异1. 法律至上美国强调法律至上,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依据。
而中国强调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法律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
2. 人权保障美国人权保障观念较强,法律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相对较弱,法律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程度较低。
3. 法律责任美国法律责任观念较强,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而中国在法律责任方面相对较弱,违法行为往往受到较轻的处罚。
五、法律案件差异1. 案件类型美国法律案件类型丰富,包括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
而中国法律案件类型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民商事案件和刑事案件。
2. 案件审理美国案件审理程序较为繁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浅谈中美司法制度差异
浅谈中美司法制度差异中国和美国是现在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但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与经济体制、甚至是在司法制度上面都是大相径庭的。
美国在英美法系的路上已经前进了200多年了,中国虽然法制建设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已经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另一个法制建设成绩非常显著的大陆法系国家。
现在,笔者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中国与美国在司法制度中所存在着的差异。
一、法官的职能范围的不同在美国的司法程序中,法官就像是一场篮球比赛的裁判员,主要的责任就是组织与维持一场法庭审判有序的进行,一个人是否有罪并不由法官来判定,而是只能在陪审团认定了嫌疑人有罪的大前提下,再来进行量刑的工作。
而在中国,法官的职能范围就要比美国法官大的多,除了美国法官需要承担的工作以外,在对嫌疑人的定罪上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二审程序中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完全由法官组成的合议庭,法官也自然全部承担了定罪量刑。
二、审判组织的不同在中国,合议庭是法庭最基本的审判组织,合议庭和陪审团有着根本区别。
第一,合人民陪审员虽然也存在于合议庭中,但是在一个方面来说人数相对比较少,第二个方面,只有一审与针对一审的再审才有陪审员得参加;第二,选择合议庭陪审员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就拿民诉的一审为例,只需要半年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普通程序,所以选择合议庭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
而在美国,陪审团才是法庭上最为基本的审判组织。
还有其它的英美法系国家,也设有陪审团,但是美国在对陪审团的使用上就显得尤为新奇。
第一,组成陪审团的人员全部都是普通的人,换句话说,全部都是群众演员。
这种情况就会造成陪审团里面的很多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也导致了陪审团在审理一个较为复杂案件时就会缺乏一些专业知识。
但也就是这一下普通的人,在美国无数历史重大案件当中,一句话就能够定别人的命运。
其次,在选陪审团时需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并且复杂的过程。
现在以世界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件为例,在选择陪审团时就历时长达四个月之久,陪审团全部候选的人,都必须要回答一部分问题,以此来判断会不会产生主观偏见。
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根源不同。
中国法律体系源于大陆法系(continental legal system),也称为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德国法系(Germanic legal system)或大陆欧洲法系(continental European legal system),以立法为中心,注重条文、规则的明确规定,也注重抽象理论的建构。
美国法律体系源于英美法系(common law system),强调案例法(precedent),通过司法判决形成法律适用规则,以司法实践为核心。
两国法律体系在理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区别。
在司法实践中,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存在如下区别:1.司法程序的不同。
中国采用诉讼制度,由法院采纳双方当事人的证据和辩论,最终作出裁决;而美国采用诉讼和调解两种方式,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诉讼或调解,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后,由法院确认为判决。
2.证据标准的不同。
中国法律体系对证据标准非常严格,要求证据确凿、充分,而美国法律体系采用合理怀疑标准,只要证据足够支持某一事实的存在,就可以认定。
3.法官的角色不同。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法官的角色非常强调“司法独立”、公正和中立。
法官主要扮演调解者和裁决者;而在美国法律体系中,法官是案件的主持者和干涉者,法官有权废除不合法的法律和规则,也可以以自己的判断来裁定案件。
4.判决方式的不同。
中国法律体系中,判决结果一般是确定性的,仅仅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而美国法律体系中,法官根据案件情况和公平正义原则裁定,可以是“有罪”或“无罪”,也可以是“赔偿”或“不赔偿”。
总之,在司法实践中,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差异,这是由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制度体系等因素造成的。
当前中美司法理念的对比
当前中美司法理念的对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日趋紧张,中美司法体系的差异逐渐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在很多方面,中国和美国都在追求司法公正和法治理念,但两国在实践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却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效果,这种差异不仅是在规范上,更在于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方面。
首先,在法律体系上,中国和美国都是采用法律的形式使其成为法律体系的基础。
但在具体操作上,美国人民十分强调法治的原则,要求法律在治理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而中国则强调的是法律的正式性和法律程序的执行,严格控制司法权力。
其次,在司法制度方面,中国和美国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在美国司法制度中,司法三权相互制约和平衡,保证司法的公正和独立,是美国司法体系行使职责的基础。
而在中国司法制度中,人大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逐渐显得没有法律效力,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制约司法的力量也相对较小。
这使得在中国,司法极大地受到行政机关和其他政治力量的影响和干预。
另外,在司法的正义感和公正性方面,美国司法体系明显更加发达成熟。
美国法律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原则,通过皮特森原则实现平等的审判。
美国的法院制度和审判程序使得公开而透明,审判决定也会由独立的法官或陪审团来作出,保证了审判的公正性。
相比之下,中国司法制度中仍存在制约审判独立和公正的问题。
这使得中国司法体系不太容易被当作公正和民主的典范。
最后,在司法实践中,中国和美国也有很多不同的实践方法。
美国司法系统倡导的是犯罪预防和矫正的理念,即不仅放在查案和定罪上,而更注重在维护社会安全和预防犯罪上。
美国实行的是诉讼制度,诉讼的程序复杂且花费巨大,更具有消极的防控效应。
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强调的是追究法律责任和建立信任的关系,致力于才发现犯罪行为和加强执法规范。
诉讼制度反而不是最佳实践方法之一。
相较于美国的诉讼制度,中国的约谈和整顿执法经验从根本上改善了执法效率,也推动了司法实践的转型与发展。
总的来说,虽然中美司法体系的差异明显,但两个国家仍在寻找省略了合理的司法制度,使其能够在公正和法治的方式上有良好的表现。
浅析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
浅析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浅析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但是,两个国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体制、甚至是司法制度上都是截然不同的:美国在英美法系的道路上已经行进了200余年,而我国虽然法制建设的时间只有几十年,但是已经成为俄罗斯之后的又一个法制建设成绩卓著的大陆法系国家。
那么,让我们简单的辨析一下中美司法制度中所存在的差异。
一、法官的地位与权责范围不同在美国,法官更像是一场足球比赛的裁判,主要在于组织与维持一场审判的有序进行,其并没有权力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而只能在陪审团认定嫌疑人有罪的前提下,进行量刑的工作。
在我国,法官的职责范围则要大的多,除了美国法官所承担的工作外,在嫌疑人定罪上也会起到极大地作用,特别是在二审程序中,合议庭完全由法官组成,定罪量刑也自然全部由法官承担。
二、基本审判组织不同在美国,法庭最基本的审判组织是陪审团。
其它英美法系的国家,也有陪审团,但美国对陪审团的使用尤为大胆与奇特。
首先,陪审团的组成人员全是普通人组成,说白了,都是群众演员。
这样就会导致陪审团里有很多人,没什么知识,没什么文化,也没有能力去审理一个复杂的案件。
但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在美国历史上无数的重大案件中,一言而定人生死;第二,选建陪审团要经过一个极其繁杂、漫长的过程。
本文由收集整理以著名的辛普森案为例,仅是选定陪审团就历时四个月,所有候选陪审团的人,都要回答若干的问题用于判断是否可能产生偏见。
随后,剩余候选人还要经过控辩双方再选一轮的筛选,剩余人员才可能成为陪审团成员;第三,重大案件陪审团人员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会与外界完全隔离,以保证不会受他人观点影响到自身审判观点,如辛普森案,陪审团人员与外界隔离了九个月之久。
在我国,法庭的基本审判组织是合议庭,其与陪审团有着很大差别。
首先,合议庭虽然也有人民陪审员的存在,但是一方面人数较少,另一方面,人民陪审员只会存在于一审和对一审提起的再审程序;另外,合议庭的选定不会经过过长的时间,以民事诉讼一审为例,普通程序的全过程需要在6个月内完成,合议庭选定的时间自然不会太长。
美国与中国司法制度的区别
美国与中国司法制度的区别1 美国律师和中国律师的区别。
(1)律师的种类区别。
美国律师分为三种:政府机关雇佣的律师,企业公司雇佣的律师和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挂牌律师”)。
前两种律师是政府或企业公司的雇员,他们仅仅处理本政府机关、本公司企业的法律事务,并不接受社会上当事人的委托。
后者是在社会上执行律师职务,为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服务,领取营业执照,所以又称“挂牌律师”。
而在我国,律师执业分为2种,专职律师和兼职律师。
在具体业务上划分,分为法律事务(非诉业务)和诉讼代理,但没有明确界定根据律师的任职情况。
(2)律师的权利区别。
在美国,律师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当事人自己出庭,或上诉外,只有具有当地律师执照的律师才有资格代理当事人出庭和上诉至州和联邦法庭,其他任何公民都无权代理诉讼。
而在中国是允许公民代理的,只是不能收取代理费而已。
(3)律师执业要求的区别。
在美国,州和州的法律都有不同。
所以不能一照走全国。
律师资格的授予和管理主要是各州的事情。
美国既没有全国的律师资格考试,也没有联邦的律师资格考试。
实际上,每个州对律师资格的要求并不尽相同。
例如,有些州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允许获得法律博士学位的人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有些州的要求就比较宽松,允许获得任何法律学位的人参加律师资格考试。
公共辩护律师处也是美国律师执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当然,这种组织不是私人性质,而是由政府建立的。
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都享有获得律师辩护的权利。
为了保证贫穷被告人得到辩护律师的帮助,美国各州都建有公共辩护律师处。
有些州的公共辩护律师属于一个集中的系统,但分别派驻在不同的法院;有些州的公共辩护律师则分别归属于各县的公共辩护律师处。
而在中国A类执照的律师可以在全国范围给进行代理。
2 对证据资料的处理上的区别看了《金牌律师》给我感受最多的一点就是,我国和美国的诉讼制度对于证据资料的处理明显不同。
在美国,证据要经过“收集”、“呈示”、“认定”的处理过程。
在法律制度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司法保障有哪些区别?
在法律制度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司法保障有哪些区别?在当今世界的法律制度中,中国和美国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由于两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司法保障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规范的体系不同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构成。
宪法始终处于最高的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根基,具有至高的法律效力。
而法律则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统一的法律规范,是最为核心的法律资料。
法律后面还附加了一系列的次要法律资料,如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这些资料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委会授权的组织制定的。
在中国,法律作为最高法律资料的地位远高于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次要法律资料。
在美国,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典、判例、行政命令、行政手册和规章等构成。
宪法是美国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资料,无法被其他法律资料所取代。
美国法律制定较为灵活,联邦政府有权利行使立法和司法权力,各州政府也可以行使自己的立法和司法权力。
在美国,法典是指经过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法律资料,它们被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料库。
除了法典,判例、行政命令、行政手册和规章等次要法律文献也具有法律效力。
在美国法律制度中,判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资料,它集合了数百年来的法律解释和经验,具有极高的法律意义。
二、司法权力的执行不同中国的司法系统是一个单一的部门,即司法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审判案件和对司法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在中国,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等都归属于国家法院的审判范畴。
这种审判方式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可以有效维护司法公正和公正性。
在美国,司法系统分为联邦和各州两个层面,由联邦法院和各地法院各自独立运作。
联邦法院主要审理联邦诉讼案件,包括跨州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与联邦法有关的案件以及联邦政府机构的案件。
各州法院主要管理各州内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法官在美国司法中是拥有相当大权力的,他们有权力规定证据的呈现方式、裁决案件,并对案件的结果进行决定。
中美司法制度比较
中美司法制度比较篇一:从中美司法独立现状的比较看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从中美司法独立现状的比较看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作者:李玥来源:《法制博览》20XX年第02期【摘要】司法独立作为一项现代法治原则,在现代各国宪政中得到了普遍尊重和确认。
本文从中美两国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司法机关的外部独立和内部独立三方面着手比较,以透析中美司法制度的差异,并试图从中得到推进我国司法改革和完善司法独立的新的思考。
【关键词】司法独立;中美差异;现状;思考一、中美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比较(一)中国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对应我国的“乡(镇)、县(区)、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五级行政管理结构,我国的审判系统设置为四级审判机关,即在县(区)及以上同级行政区域内分别设立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同时乡(镇)一级有的还由基层法院设派出人民法庭。
同级审判机关产生于同级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同级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领导和监督。
(二)美国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美国的法院体系是由联邦与州两大系统构成的,两者适用各自的宪法和法律,管辖不同的案件和地域,理论上说并无从属关系,但实际上,联邦法院的地位仍更高些。
根据美国“县(市)、州和国家”三级行政管理结构,在这两大系统中都分别设置了三级司法体制。
联邦法院系统中设置有三个等级的法院,即联邦最高法院、联邦巡回法院和联邦地区法院,并且联邦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而州法院系统一般也分为三个层次,即州最高法院、州上诉法院和初审法院。
在美国,法官的任免权统一由联邦或州的最高行政首长和立法机关行使,联邦法院法官的产生须由国家最高行政首长(总统)提名,并需要经过国会的批准;而各州的各级法院法官也全部由州长提名,并由州议会批准才产生,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州的初审法院法官是从律师中选举产生的。
二、中美司法机关的外部独立比较(一)中国司法机关的外部独立1.司法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理论基础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民选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地位绝对高于其他国家机关,二是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性。
浅谈中美司法制度差异.doc
浅谈中美司法制度差异-中国和美国是现在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但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与经济体制、甚至是在司法制度上面都是大相径庭的。
美国在英美法系的路上已经前进了200多年了,中国虽然法制建设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已经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另一个法制建设成绩非常显著的大陆法系国家。
现在,笔者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中国与美国在司法制度中所存在着的差异。
一、法官的职能范围的不同在美国的司法程序中,法官就像是一场篮球比赛的裁判员,主要的责任就是组织与维持一场法庭审判有序的进行,一个人是否有罪并不由法官来判定,而是只能在陪审团认定了嫌疑人有罪的大前提下,再来进行量刑的工作。
而在中国,法官的职能范围就要比美国法官大的多,除了美国法官需要承担的工作以外,在对嫌疑人的定罪上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二审程序中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完全由法官组成的合议庭,法官也自然全部承担了定罪量刑。
二、审判组织的不同在中国,合议庭是法庭最基本的审判组织,合议庭和陪审团有着根本区别。
第一,合人民陪审员虽然也存在于合议庭中,但是在一个方面来说人数相对比较少,第二个方面,只有一审与针对一审的再审才有陪审员得参加;第二,选择合议庭陪审员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就拿民诉的一审为例,只需要半年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普通程序,所以选择合议庭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
而在美国,陪审团才是法庭上最为基本的审判组织。
还有其它的英美法系国家,也设有陪审团,但是美国在对陪审团的使用上就显得尤为新奇。
第一,组成陪审团的人员全部都是普通的人,换句话说,全部都是群众演员。
这种情况就会造成陪审团里面的很多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也导致了陪审团在审理一个较为复杂案件时就会缺乏一些专业知识。
但也就是这一下普通的人,在美国无数历史重大案件当中,一句话就能够定别人的命运。
其次,在选陪审团时需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并且复杂的过程。
现在以世界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件为例,在选择陪审团时就历时长达四个月之久,陪审团全部候选的人,都必须要回答一部分问题,以此来判断会不会产生主观偏见。
中国和美国的司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和美国的司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美国的司法制度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个体系。
然而,两个体系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点和差异。
本文就中国和美国的司法制度的区别作出详细的说明。
一、审判权和审查权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司法制度的最显著的不同之一就是审判权和审查权的差异。
在中国,全社会认为审查权较强,而在美国,则更加看重审判权。
这是由于两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而带来的影响。
在中国,行政机关对司法系统的影响力相对较大,往往由政治手段来约束司法的独立性和独立判断权。
而在美国,宪法对司法系统的制度设计非常明确,明确规定法官要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关,保证司法独立性。
二、司法程序的不同中国和美国还存在着司法程序的显著不同。
在中国,审判程序相对复杂,并且需要满足各种条件和规定。
但是建立在这些规定之下,致力于确保司法公正的基础框架是比较强大的。
美国使用刑事诉讼机制处理刑事案件,而民事案件则使用民事诉讼机制。
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诉讼,美国的程序都相对简单、灵活、灵敏、快速和公开,以求尽快解决争端,并确保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和公正性。
三、保护人权的差异人权是所有政府、机构和团体的基本职责和义务。
中国和美国在保护人权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我们非常注重社会稳定和整体发展,以维护稳定和社会检查为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用来保护公民权益的。
但是,人权问题在中国政治体制中不如美国那样特别重要。
美国政治体制中非常重视人权的保护和尊重。
美国的宪法保护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人权的利益超过了政治力量的利益和初衷。
因此,在美国,人权问题是成为司法权的优先考虑因素。
四、对应权利和义务在司法过程中,权利和义务也是区别中国和美国的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中国,被告的权利表面上得到了充分保护,但在实际中,司法程序中的可能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
这可能与中国当前政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美国,权利和义务概念协调,具有很高的实效性。
中美司法行政制度比较
摘要:中国现行的司法体制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计划经济为本”的时代确立的。
当前,司法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改革中探索出适合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行政体制固然重要,但是其他国家的司法行政制度和改革对我们也是极具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关键词:司法行政;改革;司法机关在西方国家中,立法、行政、司法是政治体制中的三大支柱,它们相互制衡,缺一不可。
虽然中国的司法系统不是独立的系统,但是仍然十分的重要。
狭义的说,司法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行为和规范的总和,是一个国家的检查制度和审判制度。
广义的说,它也包括与检查和审判等司法行为相关的制度和规则,在研究和探索中国司法体制改革和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要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要借鉴人类法制文明的优秀成果。
一、中国司法行政体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中国人民政府民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
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试行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具体规定了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这标志着新中国的人民司法行政制度的正式创立。
司法部是国务院主管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全国司法行政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
而地方的司法厅、局以及乡镇司法所等机关构成了中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管理机关。
(一)中国司法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司法行政制度,是中国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活动原则和工作程序的总称。
它既是辅助国家司法权有效行使的重要行政制度,又是规范国家司法行为的重要司法制度。
”中国的司法行政工作是国家的一种特殊的行政活动,它通过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依法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运用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社会生活实施有效的管理。
它参与各类诉讼活动并负责执行刑罚,与各司法机关形成配合与制约的关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
中国和英国的司法体系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英国的司法体系有哪些不同之处?
首先,中英两国的司法体系有着不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中国的司法
体系源于中国传统法律和现代法律的融合发展,而英国的司法体系则
是基于普通法和法典法的混合法律制度。
其次,在司法机构组织上,中英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司法机
构分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四个级别,而英国的司法机构则是由高等法院和下级法院组成的。
另外,在审判程序上,中英两国的司法体系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审判
程序较为正式,律师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英国的审判程序则更加注重
律师的参与和调查取证过程中的公正性。
此外,中英两国还存在着不同的刑法和判决方式。
在刑法的适用上,
中国的刑法更加注重公共利益,英国则更加注重对被告人的人权保护。
在判决方式上,中国法律鼓励和睦家庭和解,英国则更加重视法庭判
决的权威性。
总的来说,虽然中英两国的司法体系各自具有其独特性,但是随着国
际化的趋势加强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强,相信在司法体系方面也会逐步取得更进一步的合作和发展。
中美司法法律制度比较
A Comparison of Judicature And legal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US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wo main powerful counties in economic and military fields in the world。
Nevertheless,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ere are many cru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se differences are too excessive too tremendous and too deep—going, as a result,the two counties diverge markedly when it comes to almost every international affair。
We don't have that wisdom and strength of researching and probing those differences。
That being so,let’s give it a head start in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law。
Judicial systemJudicial system of US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ours。
Firstly,America’s judiciary is one branch of that three branches—the legislative branch, the executive branchand the judicial branch. Those three branches divide national government’s power into three. This division of authority is known as a system of checks and balances established by the Constitution,which is meant to prevent any of the three branches from having too much power。
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
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大的发达国家,其法院制度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比较中美法院制度,并探讨其中的差异与联系。
1. 司法独立中美两国的法院制度都推行司法独立原则,但在落实上有所不同。
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稍显复杂,监管和问责机制也需要完善。
相比之下,美国的传统机制更为完备,司法独立得到更好的保障。
但美国法院中仍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政治或经济干扰。
2. 司法程序中美两国的司法程序也有所不同。
中国法院审判程序注重程序合法性和合规性,而美国法院审判程序则更侧重公正性和程序公开性。
美国法院涉案双方会在法庭上进行舞台式的辩论,而中国法院则强调法官取证严谨,审判过程也更加庄重。
3. 司法权威中美两国的法院权威也有所不同。
美国最高法院作为国家法律的最高审判机构,拥有最高的司法权威。
而中国法院的司法权威和威信相比较于美国还有待提高。
不过,中国正在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并努力提高法院的权威和执法公信力。
4. 审判效率中美两国的审判效率也有不同。
中国法院为了提高审判效率,推行多元化的解决纠纷方式。
而美国法院审判程序更为繁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有时,甚至会导致案件积压,审判效率下降。
5. 社会参与中美两国的法院也在鼓励社会参与,但方式不同。
中国的社会参与主要是通过审判公开、网上诉状、律师代理和公益诉讼等方式。
而美国则推行陪审团制度和公益诉讼,使公众直接参与到司法程序中。
综上,中美法院制度不仅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同的制度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判方式,但都在努力为社会提供更为公正、客观、高效的司法服务。
未来,中美司法制度的对比研究和交流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司法制度的改进与发展。
中国和美国的司法制度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美国的司法制度有什么不同?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拥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他们的司法制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介绍中国和美国司法制度的不同点,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两国的司法体系。
一、法律的来源中国的法律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律规则、司法解释和判例等,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对其他法律有决定性影响。
中国的司法体系由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各级法院履行审判职责。
美国的法律来源主要包括宪法、联邦法律、州法律和普通法。
美国联邦和各州有各自的行政法规和法律规定。
美国的司法体系由联邦最高法院领导,各州也有自己的最高法院。
二、审判程序中国的审判程序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审和二审。
在犯罪案件中,如果被告人对一审判决不满意,可以进行上诉。
在一审和二审阶段,法院将传唤当事人进行庭审。
在庭审中,被告人和证人向法院提供证据。
庭审结束后,法院将作出裁决。
美国的审判程序也分为两个阶段:一审和上诉,但美国的上诉程序分为三个级别:区上诉法院、巡回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
在庭审中,被告人和证人也向法院提供证据。
此外,在美国的审判程序中,陪审团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证据和法官的指导下作出裁决。
三、判决执行中国的判决执行通常顺利进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漏洞逃避刑法的制裁。
此外,在执行判决时,法院也会出现执行难的情况。
美国的判决执行系统比中国更为严格和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死刑的执行问题、刑期的判定问题等。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的司法体系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
虽然两国司法体制的差异大,但都力求公正和客观,保护公民的权益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下
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下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下)五、法院司法行政的配置司法行政是影响法院独立地位和影响法官工作环境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它看上去在法院工作中并不占据中心地位,可是我们如果仔细考虑一种工作环境对于工作的影响程度,那么就不难想象法院司法行政的配置实际上也是“司法独立”的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
美国法院的司法行政有一个主要的制度,称司法会议。
这一制度建立于1922年,又称“巡回法院资深法官会议”。
一年一度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召集会议。
其人员组成有联邦最高法院全体大法官(9位),联邦各巡回区法院的13位大法官,十二位美国地区法院法官,以及美国国际贸易法庭的大法官。
司法会议是在国家一级给联邦司法系统制定政策的机构,对美国法官行政管理局的工作进行督导。
会议讨论和处理下列问题:国会授权法院确定的刑事和民事的审判程序规则,各联邦法院案件的审理情况;联邦法院经费概算;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延误问题以及加快进程的建议,关于司法效率问题及国会将颁布的法律的决议。
除司法会议外,美国国会于1937年建立了两个独立的机构作为司法会议的执行机构:一是美国法院行政管理局,一是巡回司法委员会。
前者是为了集中管理司法行政的需要,美国法院行政管理局由专业行政人员组成,受司法会议领导,管理联邦法院的预算、人事、采购以及其它总务和辅助职能。
巡回司法委员会有13个,由联邦最高法院、各巡回区法院和地区法院的法官组成。
委员会有两项主要职责:一是作为巡回区法院的行政监督机制,指导地方性规则的颁布和实施、审查及支持各地区提出的任命新法官的请求以及批准地区法院就陪审团和审理过程的行政管理提交的计划。
二是在司法系统的纪律检查方面担负主要责任。
中国法院的司法行政的安排:在中国,法院司法行政问题在习惯上统称为法院的人、财、物问题,具体包括下列方面:法院业务经费的计划分配,法官及法院行政人员的录用、培训、报酬、待遇,法院工作条件(办公用房、法庭建设、法院装备、通讯工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ppression of evidence 证据的禁用
一、“证据的禁用”,即禁止非法获得的证据 在法庭使用,这是合法的行为。 二、是“隐匿证据”,即公诉人非法隐藏对被 告人有利的证据。如被发现,审判会被宣告 无效,需重新审理,并可能导致解除公诉人如果一个证人将来无法到庭作证,可以提前 把他的证言以录音、录像或逐字记录的形式 记录下来,供将来在法庭使用。 • 庭外录取证言需要双方的律师参加,通常在 一方的律师事务所进行。通常有法庭工作人 员到场,主持证人宣誓,并逐字记录全部谈 话,或录音录像。Deposition不同于中国法庭 使用的证人陈述(witness statement)。
• “发现不可避免”(inevitable discovery)的 原则,即警察只要能证明,即使使用正常侦 查手段,这项证据也会被发现,那么非法获 得的证据也可以使用。 • 1960 年前,还有银盘理论(Silver Platter Doctrine),意思是联邦法院可以接受州警 察在没有联邦参与或授权的搜查中非法获得 的证据。“银盘”比喻受到玷污的证据,用 干净的盘子托给联邦,就变成了干净的证据。
区分
• 优势证据标准主要用于民事案件,是较低的 证明标准,原告和被告谁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谁就会胜诉。 •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主要用于刑事案件,是较 高的证明标准,意思是公诉人要证明到法官 (陪审团)几乎无可置疑地相信被告人犯了 罪,才能定罪,否则要放人。
美国的第三证明标准
• 美国的第三个证明标准,为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证据清楚可信),是一 个中等水平的证明标准,用于某些种类的案 件,如国家剥夺父母监护权的案件。 • 中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clear facts, accurate and complete evidence
Affidavit 宣誓证言
• 证人在宣誓状态下自愿提供的书面证言。需 要由司法官员或公证员主持证人宣誓并在证 言上签字,并注明作证地点。 • 作“宣誓证言”不需要通知诉讼相对方, deposition(庭外作证)需要双方在场,oral testimony(口头作证)是指在法庭现场作证。
见刑事诉讼程序(附图)
• 警察或公诉人通过非法搜查或拘捕以及各种 形式的非自愿供述获得的证据以及由此衍生 出来的证据(fruit of poisonous tree毒树之果) 不得在法庭使用。 • 这条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享有的某种 宪法权利,如不自证其罪的权利以及无正当 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
原则的例外?
证据异议?
• 由于美国实行审前证据开示制度,如果控辩 双方对一项证据是否可以展示给陪审团 (admissibility of the evidence)有异议,可 以要求在审前举行由法官主持的证据听证, 通过听证把某些证据提前排除在外。 • 主持证据听证的法官通常不是主持庭审的法 官。
Exclusionary rules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Burden of proof 举证责任
• 谁提出了一项主张,谁就要负责证明这项主 张,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是审判 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 • 包含:burden of production“提出证据的责 任”及burden of pursuation“说服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
• 举证责任倒置to reverse the burden of proof (在某些情况下,把本来应当由原告承担的 举证责任,改为被告承担); • 举证责任转移to shift the burden of proof(把 证明责任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转移” 和“倒置”意思相同。
第一个阶段:调查阶段
• 警察(Police)接到报案(reported crime), 然后进行调查(investigation)。 • 调查可能持续几个月。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表 明某人犯罪,警察会执行拘捕(arrest)。只 有大于20%经过调查的案件最后导致拘捕。 大多数拘捕并没有拘捕证。
• 如果被拘捕的人是青少年,警察会把他们移 交到青少年司法系统(Juvenile justice system)。 • 如果是成年嫌疑,会被带到警察局,进行登 记(booking),包括取指纹、照相、讯问、 列队接受被害人或证人的辨认等。
• 刑事司法活动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标准, 不都是排除合理怀疑。 • 比如,警察只要有reasonable suspicion(合理 怀疑),就可以拦住一个人进行简单搜查 (不需要确信无疑);但警察若要更仔细地 搜查或拘捕一个人,就要达到更高的标准: probable cause。它的意思是具有一定的可能 性(a fair probability),也许是30%,也许 是50%。
我国的规则
• 在我国,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 犯罪,列入一般违法行为(offences),接受 治安处罚,如超速驾驶、不按规定地点停车 等。在美国,犯罪没有定量标准,偷一块钱 和偷2000块钱都是犯罪。 •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行为,一般都属于美国的 重罪。西方的轻罪和微罪制度是基于对公权 力的制约,即警察无权剥夺公民的财产和自 由,只有中立的法院有这样的权力。
中美司法体系比较(下)
Felony 重罪
• 美国把犯罪非为三类:微罪(infraction)、 轻罪(misdemeanor)和重罪(felony)。 • 微罪是轻微违法行为,如违反交通管理的犯 罪(traffic violations),一般仅处以罚款。 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是轻罪,刑期在一年以上 的是重罪。
Standard of proof 证明标准
• 证明标准就是在诉讼中完成证明责任需要达 到的证明水平:是证明到法院半信半疑、大 半相信,还是确信无疑。 • 大多数国家采用两种证明标准: 1、优势证据标准(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 2、排除合理怀疑标准(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