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德育论》作业参考答案
《德育论》作业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 德育内化:即德育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是品德外化的基础和前提,而品德信念外化为品德行为,又是德育内化的目的和归宿,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2. 道德体验: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
感性个体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世界之中,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关系世界的融通性领悟。
只要一个人对其周围的关系世界发生了含有价值判断的融通性领悟,这时的体验就是一种道德体验。
在实际生活中,在有关系存在的地方,在个体人置身于一定的关系情境并与之发生关联时,其体验即是道德体验。
3. 道德学习:道德教育,从其实际发生的角度讲,应是一种道德学习,因而就必须有亲身的参与,学校道德教育就应该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
是指个体人在三重生态关系的体验中感悟已有的道德规范、原则,生成新的行为准则的活动。
4. 道德:“道德”按照百科辞典的传统解释,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风俗习惯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集体、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现代的理解:道德是在领悟三重生态关系的过程中生成的生存境界。
5. 德育:德育就是一定社会的教育者运用该社会的品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系统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教育。
二、请依据自己所学习的德育论原理,就下面的教育现象和议论发表自己的分析评论意见(考生也可以自己提供现象或案例)答:(1)站在新的道德境界观下来看,可以确立这样的新道德观:承认他人他物多样化存在样式的态度和行为,就是道德的,而忽视或抹杀他人他物多样化存在样式的态度和行为则是不道德的。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承认学生的个性独特性、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态度和行为是道德的,而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则是不道德的。
(2)也要看到,现实生活中各种道德境界之间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各个德性境界的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歹人、假人、俗人可以变灵人、真人、凡人,灵人、真人、凡人也可能变歹人、假人和俗人。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有无明确的目的性是区别德育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根本标志。
()A.正确B.错误2.德育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A.建设现代德育理论体系B.建设现代德育实践体系C.建设现代德育保护体系D.建设现代德育强制体系3.“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这表明,道德品质是()A.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B.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C.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D.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A.说理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榜样示范法5.德育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
A、建设现代德育理论体系B、建设现代德育实践体系C、建设现代德育保护体系D、建设现代德育强制体系6.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意识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意识的创造过程。
()A、错误B、正确7.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包括()A.联系实际,讲清理论B.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C.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D.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给学生做出示范,这就要求教师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8.品德结构的研究对现代德育有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进行德育工作不仅要进行表层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信念B.德育工作不仅要注意社会思想道德内容的传授,也要注意品德认识能力、品德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德心理能力的培养C.要注意到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与品德内容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内容促进形式的发展D.品德结构的研究告诉我们对社会品质的评价要偏重政治品质而忽视道德品质9.()是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为形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姓名:谢佳总学号: 1960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习中心:广东深圳龙岗奥鹏教育学习中心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1、德育:德育即育德,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包括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后象征文化:根据文化自身传播和变迁的特点,当论及“未来重复过去”这一类型时,我们称之为后象征文化。
后象征文化是一种处在社会发展迟缓、生活封闭状态下的代际传承文化,即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前辈人将文化传给晚辈人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长辈主导的文化。
3、前象征文化:前象征文化是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传递模式,根据文化自身传播和变迁的特点,在论及前辈不得不向晚辈学习新经验的过程的这种文化类型时,我们称之为前象征文化。
它以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强调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差异性。
4、德育过程: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具体地说,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过程。
德育过程从宏观上看,贯穿人的一生,从微观上看则指学校教育中的具体的道德教育过程。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一)德育过程答: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培养道德主体的过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最终归宿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福建师范大学】福师19年3月《小学德育理论》期末考核试题
《小学德育理论》期末考核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分30)
1、德育制度管理
2、品德结构
3、德育目标
4、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5、德育模式
6、现代德育评价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德育实施过程评价
2、一个班集体必须拥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利用这些特征开展现代德育呢?
2、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并谈谈西方国家的德育目标对我国制定目标的启示。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西方社会有些国家是这样安排提问的:把每个同学的名字各写在一张卡片上,放在一个杯子(或者盒子)里,老师提问的时候,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请抽到的同学回答问题。
如果这个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他(她)可以放弃,也可以请另外一个同学替他(她)回答问题。
回答过问题的同学的名卡,就放在另外一个杯子(盒子)里。
这样,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提问的机会与权利。
请你用德育的相关说法,评价这样的教学。
也请你设计一个课堂公平的计划。
2、老师“教”学生: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
实际上,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与老师教或者不教没有关系,即使没有人类,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的一半”。
那么,作为老师,你怎么把这个科学道理给学生说清楚?从而避免一个道德上的缺陷:不要使学生以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是我的老师教出来的”。
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考试题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考试题及答案《德育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1____去之,____2____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A)A、庶民;君子B、君子;庶民2.伦理是以人性、____1____、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____2____,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
(A)A、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B、物性;道理和规则C、人伦结构;制度D、物性;制度3.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____1____变成____2____的学问。
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
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B)A、有限性;现实性B、无穷可能性;现实性C、有限性;合理性D、有限性;无限可能限性4.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____1____。
(A)A、幸福B、快乐C、正义D、良知5.近亲不能立室,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____1____;异类不能不能性交,____2____。
个人没有生命处理权利。
(D)A、能;不能B、不能;能C、能;能D、不能;不能6.佛家说,世界生灭变革,分为成、住、坏、___1____四劫。
(B)A、灭B、空C、劫D、生7.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当中,心里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格,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____1____,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____2____当中。
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C)1A、干系;内在的品格B、体认;事物C、内在的品质;关系D、事物;体认8.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____1____,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
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____2____。
(D)A、修养;良心B、仁慈;责任C、责任;仁慈D、良知;修养9.西方的道德概念,集中在几个话题上: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体认道德;最高道德即最高____1____,那就是上帝或者神,上帝或者神才是____2____;道德在于人的自由、精神与意志。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德育论期末考核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
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2、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3、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是为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4、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它受德育内容、任务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德育原则为依据的。
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1、评语鉴定测评法评语鉴定测评法, 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品德鉴定法。
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的做出个人鉴定意见。
其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任课老师、家庭几方面),明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属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一)民主性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即现代德育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
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猪肚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
坚持现代德育管理者的监督,要求被管理者积极参与德育管理活动,做到全员管理;要求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
18秋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3
18秋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31、C2、C3、C4、B5、D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1、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和利用以往时代在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表明德育具有()。
A民主性B变革性C继承性D滞后性【答案】参考选择:C2、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什么()A组织开展德育活动B检查总结经验C确定德育目标D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答案】参考选择:C3、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集体主义教育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C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D科学人生观教育【答案】参考选择:C4、少年期品德发展的特点是()。
A幼稚性B动荡性C成熟性D自觉性【答案】参考选择:B5、哪一德育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通过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这一规律提出来的()A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C知行统一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答案】参考选择:D6、个别教育的对象是()。
A专指后进生B专指特殊学生C不包括优秀生D既包括后进生,也包括优秀生、一般生和特殊学生【答案】参考选择:D7、我国确定德育目标,应依据哪一种教育目标论()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论D儿童中心论【答案】参考选择:C8、德育管理者要实现预定的目标,光靠一般号召是不行的,他必须制定一个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提出若干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这是肯定德育管理过程哪一环节的意义()A确定德育目标B制定德育计划组织C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和总结【答案】参考选择:B9、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是()。
A导向作用B调节作用C精神文明辐射作用D前面全对【答案】参考选择:D10、德育论的研究对象是:A德育规律B道德教育规律C政治教育规律D思想教育规律【答案】参考选择:A11、学生一时失足犯了严重的错误,也要坚持说服教育,启发其认识和改正错误,这是根据()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C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答案】参考选择:C12、德育评价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手段,受教育者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这表明德育评价具有何种功能()A信息反馈功能B管理功能C教育功能D研究功能【答案】参考选择:C13、由于学生知、情、意、行几个因素发展不平衡,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注意()。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小学德育理论》作业考核试题及参考27
《小学德育理论》答题纸一、单选(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多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三、判断(打“√”或“×”,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小学德育理论》A卷试题一、单选(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阿德勒告诉我们,那些被伟大书籍的A、知识,爱,人,心性B、爱,人,知识,心性2.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祭起一套说话体系。
打倒或者推翻一个道德教育体系,就在于放倒那个道德教育的_______。
A、说话体系B、行为体系3. 子曰:_____安之,朋友信之,______怀之;A、老者;少者B、少者;老者4. 子曰:_____安之,朋友信之,______怀之;A、老者;少者B、少者;老者5. 子曰:非礼_____,非礼_____,非礼勿言,非礼勿动;A、勿视;勿听B、勿听;勿看6. 孟子曰:______,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大人者,不失其______。
A、自暴者;赤子之心者也B、自暴者;仁义之心者也7. 朱熹说:人之作孽,莫甚于_____;言语尖刻,必为人忌;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______,切莫矜己之长;A、行;切莫揭人之短B、口;慎勿谈人之短8.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41年提出了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_____,信仰自由,______,免于恐惧的自由。
A、表达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B、语言自由;免于稀缺的自由9.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原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能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那么,课文本身就生发出一个可能的教学:叫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故事,也能够改变他人。
我们完全相信,多少中小A、不由分说的B、无可奈何的10. “_____”的原型是土地神和长老神共同形成的人民聚会,那是企求人有饭吃的吃饭教仪式,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月《德育论》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1、教育世界观指关于教育的统一的综合见解形成这一见解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观;社会观;文化观..以人为中心;就叫自由主义教育观;以社会为中心就叫“社会主义教育观”以文化为中心就叫“文化主义教育观”..2、德目主义亦称直接教学;即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宗教课、公民课或德育课等;以直接教授道德价值..3、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4、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1、写实测评法又称记实法..所谓写实测评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其操作步骤是;明确写实的内容与要求;捕捉搜寻记实的有关事实与行为;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期末整理后;概要的计入到有关栏目中..类似写实测评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档案资料品德测评法..档案资料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平时品德测评分数、期终评语和所有肿大行为时间、奖惩记录..2、一个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一、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二、有组织健全;团结一致、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三、有统一的班级常规和严格的纪律四、有正确的占主导地位的班级舆论五、有团结友爱;助人为人;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等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1、日本学校德育的内容一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恶劣的环境使日本人充满忧患意识和拼搏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日本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拜托困境..因此日本人把勇于进取;百折不饶;忠精团结;舍身奉献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一以贯之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培养;二注重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国家;忠孝、家庭和皇道等观念为世代所推崇..三推行大一统的德育管理体制..日本学校德育从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都在文部省直接控制下进行..这种大一统的德育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意图的贯彻以及学校德育的一致性..2、德育研究的活动产品分析法这是对研究对象的日记、作文;图画;笔记;平时测验作业;书信和手工制作品;借书证等智力和体力的学习活动的成果、产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使用该法可从中了解对象的心理、思想道德发展的状况、兴趣、知识范围、操作技能、性格特点等..但要注意的是;分析力求客观;不轻易下结论;使用该法研究者必须有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修养等..四、德育设计本题14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小学语文;有一课文是秦兵马俑;第9自然段是这样写的: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不像语文课的话;也不像德育课程的话..因为长城、大运河等等都可以说是“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请你把这句话改写一下;使它既能够写出秦兵马俑的意义;又具有语文课的意义;还具有德育课程的意义..秦兵马俑;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雕塑..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与荣耀..五、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做2题;计30分..其中第1题必做;第2题;第3题任选一题..1、怎么理解“主体-发展性德育”..一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突出了主体德育的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它直接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德性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讲德性发展就是指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德育现代化..二)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动的主动构建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在教育者的组织领导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构建相统一的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相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活动..三)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主体——发展性不是德育活动的某个阶段或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特征..作为现代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是贯穿在德育活动的始终;贯穿在德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的..2、你认为工业文明下的道德教育是什么样的一、在道德教育目的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二、在道德教育内容维度上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三、在学生道德心理维度上注重道德认知的培养四、在道德教育过程方面注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不断从他律过度到自律、从一个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五、工业文明时代道德教育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反对灌输方法3、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这样描述西方的道德情形:耶稣称神是父亲;是个和每一个人共同的父亲;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否认了生育他的父母..为了要贯彻这“平等”;基督教的神话中;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的..亲子间个别的和私人的联系在这里被否定了..其实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力的象征;象征着“公有”的团体;团体的代表——神;必须是无私的..每个“人子”;耶稣所象征的“团体构成分子”;在私有的父亲外必须有一个更重要的与人相共的是“天父;就是团体..——这样每个个人人格上的平等才能确立;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在这基础上才发生美国独立宣言中开宗明义的话:“全人类生来都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利..”你怎么理解这种情形在中国的德育转化。
德育论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课程管理第1题:狭义的德育专指()A. 道德教育B. 政治教育C. 思想教育D. 法制教育第2题: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A. 美国教育学的影响B. 德国教育学的影响C. 苏联教育学的影响D. 英国教育学的影响第3题: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是()A. 思想教育B. 政治教育C. 道德教育D. 法制教育第4题: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A. 思想教育的范畴B. 政治教育的范畴C. 道德教育的范畴D. 法制教育的范畴第5题: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A. 思想教育部门B. 政治教育部门C. 道德教育部门D. 法制教育第6题: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
“守一”指的是()A. 思想教育B. 政治教育C. 道德教育D. 法制教育第7题: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A. 王逢贤B. 鲁洁C. 班华D. 钟启泉第8题: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经济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9题: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经济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10题: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A. 文化功能B. 经济功能C. 政治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11题: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A. 文化功能B. 经济功能C. 政治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12题: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自然性功能D. 个体发展功能第13题: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A. 文化功能B. 自然性功能C. 个体发展功能D. 个体享用性功能第14题: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A. 超越性B. 可能性C. 预见性D. 教育性第15题: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A. 调控功能B. 导向功能C. 评价功能D. 制约功能第16题: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
《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______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______。
答案:心理、行为2.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是______。
答案:教师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______矛盾。
答案: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4.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_____教育。
答案:心理健康5. 德育原则是德育过程中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______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等。
答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6.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手段,包括说服教育法、______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
答案:陶冶7. 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内容包括:德育目标评价、德育过程评价、______评价。
答案:德育效果8. 道德认知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______、道德信念等。
答案:情感9. 德育实践锻炼法包括:学习实践、______实践、生产实践、课外活动等。
答案:社会10. 德育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______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答案:实验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A. 政治教育B. 思想教育C. 道德教育D. 美育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 自由发展原则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方法?()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实践锻炼法D. 惩罚法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评价的基本内容?()A. 德育目标评价B. 德育过程评价C. 德育效果评价D. 德育方法评价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实践锻炼法的内容?()A. 学习实践B. 社会实践C. 生产实践D. 文化活动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完整版)福建师大《德育论》,18年在线考答案
福建师大《德育论》18年在线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德育本质:德育活动的目的,不仅应当是教育者的或教育者所代表的社会的,而且也是受教育者自己的。
为了人自身的社会福利,不仅需要教育者开展德育活动,受教育者也有接受德育的需要;不仅要受教育,还要自我教育。
德育是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同时受教育者也需要接受这些影响,并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自我发展。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人们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法纪道德规范和宗教戒律的总和。
它指的是用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世界观去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人们社会主义品德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在社会主义社会用以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等就构成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内容。
4、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5、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等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6、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渲目染的影响的教育方法。
二、简述题1、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有哪些?答: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有:1、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5、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6、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B. 德育方法C. 德育网络D. 德育评价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2.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道德的三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从个体的品德发展来说,这三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顺序是:()A.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B. 政治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C. 道德品质→世界观→政治品质D. 世界观→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3. 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和利用以往时代在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表明德育具有()。
A. 民主性B. 变革性C. 继承性D. 滞后性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4.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5. 从系统观来看德育过程,()仍然是德育系统运作过程的主要控制者或发轫者。
A. 受教育者B. 教育者C. 思想家D. 教育家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6.“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这表明,道德品质是()A. 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B. 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C. 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D. 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7.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 群众性活动B. 小组活动C. 个人活动D. 集体活动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8. 中国古代德育的显著特点是()A. 否定人在天地百物间的重要地位B. 非宗教性的入世教育C. 否定人的自觉D. 低估人的道德觉悟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9. ()提出了“伴随学习”的概念。
福师德育论离线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1、家庭教育答: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2、德育内容答: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3、德育课程答: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4、德育方法答:德育方法是批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结合..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1、评语鉴定测评法答:所谓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思想品德鉴定法、思想政治表现鉴定、操行评定、定性描述法、评语法..这种方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参照有关标准内容例如“五育”情况或评定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地作出个人鉴定意见..虽然单独使用评语鉴定法的学校还是大多数;但发展的趋向表明;评语鉴定法正倾向与其他测评方法结合使用;对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的测评结果起一种补充、说明、解释或指导的作用..因此;它是以某些变式的形式出现..例如附言;补充意见;希望;特殊说明;甚至简称意见..这种方法目前的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课任教师、家庭几方面;依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数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应用评语鉴定法的另一创举;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分项评语鉴定;实践中人们应用评语鉴定法;一般都是对学生品德进行总体性的鉴定或说明..评语鉴定法既汲取了总体印象测评法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它的不足..首先;评语鉴定法的测评者;一般事先知道自己的身份与职责;会对测评对象作比较系统而有目的的观察与了解;减少了测评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其次;评语鉴定者一般要求由那些受过专门训练;或者具有一定专业素养与观察鉴定经验的人担任..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再次;它是针对一定的规范标准例如规范守则作出鉴定;不像总体印象测评法那样缺乏明确的标准而随其自然..因此测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另外;它的测评结果是由一系列观点明确的语句表述..而且一般对测评象在各个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行为表现都有鉴定;比较全面;能使第三者对被测评者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测评者还可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或详或略地评定;评一人像一人..然而;评语鉴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还是以总体印象测评法作基础..每一条评语的鉴定仍然是以测评者个人对测评对象的总体印象为根据;只不过每次鉴定侧重某一个方面而已..因此;其缺点类似总体印象测评法;要么鉴定主观随意、凭印象;要么差不多;大多数学生套用同一等级语言;分不出张三李四..甚至有人整个地套用总体印象测评法;首先按印象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各写好一个模型后;逐个学生“对号入座”;内容大致相同;有时稍为变换几个词语或调换一下句子顺序..同一个学生;则将前几个学期或上一个学期的评语底稿拿出来;抑或照搬抑或摘录;还有的地方出现了评语复写的天下奇事..因此人们提出评语鉴定要做到“准”、“实”、“像”;要恰如其分;不要扩大也不要缩小;要内容具体;不要笼统含糊;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注意个性;不要千篇一律;要肯定成绩;点出薄弱环节;要措词确切;切忌绝对片面..2、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答:一德育目标的变化现代德育目标主要是个人品德全面发展性的;这是德育目标的第一点变化..第二点变化从德育目标的社会内容来看;古代学校德育目标的根本内容是政治..现代德育的目标也有政治方面的内容;并且占有重要地位;但它不是唯一的;它还包含有思想的、法纪的、道德的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包含有社会安全性乃至自然性要求的内容;第三点变化是品德心理保健和品德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日益突出..二德育作用的变化现代德育除了发挥它的促使人的品德社会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的作用外;还要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从社会作用来说;现代德育除了政治性、思想文化性的作用外;它还发挥着推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三德育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德育的整体结构化的趋势日益显着..第一;德育日益社会化和社会日益德育化..第二;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也日益整体结构化..四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现代德育内容已由单一的政治伦理教育的内容;转变为现代社会道德教育和民主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法纪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教育的内容..现代德育重视德育方法和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五德育社会地位的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现代德育在与社会的关系中日益确立它的超前、先行、主导的地位..在德育与人的品德发展的关系上;现代德育不只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社会思想政治准则;而且积极推动人的精神解放和主体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六德育本性的变化变革性是现代德育的本性..德育不仅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要站在时代的前面;引导人们观念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现代德育的涵义可以作如下表述: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1、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答: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德育目标在美国各类学校中;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的目标;这是美国学校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具体表现;但并不能说不存在德育目标..从美国学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大量的德育活动中;可以窥测到美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基本内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1、学校德育目标是一种“大众型”目标..美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基点在于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健全的人格在美国被认为是合格美国公民的基本素质..整个社会并没有要求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人;而是强调学校德育目标与公民教育目标的等同性..2、学校德育目标强调健全人格和个人完善..在美国追求个性自由、个人发展、自我完善是社会和个人的共同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也反映到学校德育目标中..这是美国社会强调个人是比社会更本质、更中心的存在这一价值观的反映..3、政治性要求寓于学校德育目标之中..美国学校德育的政治性要求表现在爱国和守法之中;爱国主义精神和守法精神看成是社会政治制度在学校德育中的体现..培养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是学校对社会和学生应负的责任..美国学校德育目标的特点;也是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学校教育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反映..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得到较大程度普及;学校成了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构;接受教育被看着是一种职业需要..在公众眼中;学校仅仅是平行于其它社会机构的场所;没有什么特殊性;这就使学校德育目标从实质上讲是一种“大众型”的目标..2、德育研究的调查法..答:德育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访谈;发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德育现状;收集有关事实;数据等材料的方法..调查法的特点是:主要研究当前的德育现象;具有间接性;不控制调查对象..德育调查法是一种效率较高且不受时间和空间严格限制的最常用的方法..调查法有各种类型;依据调查母的可分为常模调查法和比较调查法..依据调查范围大小;项目多寡;可分为综合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两种..实施时一般要进行制定调查计划;查阅有关资料、访谈、发问卷、平定和测验等工作..四、德育设计本题14分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西方社会有些国家是这样安排提问的:把每个同学的名字各写在一张卡片上;放在一个杯子或者盒子里;老师提问的时候;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请抽到的同学回答问题..如果这个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他她可以放弃;也可以请另外一个同学替他她回答问题..回答过问题的同学的名卡;就放在另外一个杯子盒子里..这样;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提问的机会与权利..请你用德育的相关说法;评价这样的教学..也请你设计一个课堂公平的计划..答:教育必须是公平的..过去的严师出高徒;板起脸孔教学;师道尊严;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育公平的主流化趋势已浮出水面..然而;要让我们的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感受到课堂中的公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正视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揪住学生的不足而不放..可是现实中的课堂;我们许多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或者认为无足轻重..课堂计划:国庆节就要到了;三二班举办“给祖国妈妈献祝福”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的祝福通过诗朗诵的方式先给祖国妈妈..首先;把所有同学所要朗诵的诗歌名称写好纸条放在不透明的箱子里. 其次;在班里选出五位同学作为评委;给班里的同学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就是朗诵的同学最终得分..然后;由班主任进行抽签;抽到的同学就可以站在讲台上朗诵自己为祖国妈妈准备的诗歌了..最后;选出朗诵优秀的同学给予小红花奖励..五、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做2题;计30分..其中第1题必做;第2题;第3题任选一题..1、德育过程..答: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在我国;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这里的思想品德;包括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与感染之下;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同时;德育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是教育者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环境;对影响德育的诸多因素进行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从德育过程的内涵来看;构成德育过程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环境以及德育过程调控等..其中;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团队组织、学生会、社会文化团体和家庭;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则包括个体教育对象和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团体教育对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客体不应被看作消极被动的纯承受者;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外在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运动起作用..德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应该达到的德育素质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德育内容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青年一代所采用的某种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德育方法是根据目标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以及指导自我教育等..德育环境对德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它们之间又是逐层包含的关系;但由于各自的特殊性;必须将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区别对待..德育过程调控就是对德育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与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以达到优化德育过程的目的..2、你认为农耕文明下的道德教育是什么样的答:农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我国农耕文化耕耘蓄养已经绵延上万年..年复一年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不仅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而且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为了使学生领略到农耕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我们以农耕文化为内容开展德育系列活动;把农耕文化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系列德育活动中培育农民特有的精神;并逐步将农民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国家正在积极提倡新农村建设;同时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确立我校为基地校..通过专家培训;我们认识到学校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及走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学校建设之路..田园文化;是传统文化与庄稼人文化紧密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我校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制定我校独具特色的“田园文化”特色校建设..从以农耕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穿插德育教育..打造“快乐教学”的教师团队;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并以此影响学生的家庭生活..把田园文化的内涵及内容影响师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通过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认识和了解;我校把“田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方向..把“师生生活更贴近自然;享受田园文化意识”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我们把创建工作的目标定位为:依托农耕文化;打造田园教育特色品牌;让学生学会;快乐学习;教师愉悦工作;师生健康共长..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师生的整体素养..学校力求借助田园文化这一独特的资源;把“田园历史文化”与少先队道德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读诗、了解传统文化;并亲手参与农作物实践;品味劳动的乐趣、传承古代田园文化的精髓;接受现代田园文化思想;让学生接受田园文化的熏陶;感受田园文化“快乐、自然、健康”的精神..我校注重田园文化教育基地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田园常识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农耕文化作为教育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学农实践活动;以达到对田园文化的独特诠释;同时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思考——内化、升华——外显、行动”的教育规律;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孩子们树立结合古今;让传统和现代文化结合的思想;有探究精神;达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目的..3、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你根据中国社会当前的变迁;试从品德的时代特征与德育的关系角度;分析我国青少年的相关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德育论》
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德育论期末考核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
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2、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3、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为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4、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它受德育内容、
任务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德育原则为依据的。
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
评语鉴定测评法, 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品德鉴定法。
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的做出个人鉴定意见。
其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任课老师、家庭几方面),明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属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一)民主性
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即现代德育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
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猪肚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
坚持现代德育管理者的监督,要求被管理者积极参与德育管理活动,做到全员管理;要求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
(二)开放性
学校德育管理,既要做好内部的计划、组织等工作,更要考虑到校外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外界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要求现代德育管理系统面向社会开放;要求注重现代德育管理的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现代德育管理思想面向世界开放。
(三)科学性
现代德育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现代学校德育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办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必须一句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注重把握现代德育管理的时代性。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
1、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一)
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美国学校德育把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看作是学生适应多元社会,学会自律,自主的重要保证,学校的一切德育工作都围绕这一中心开展。
二)
注重显示问题的解决。
,美国学校德育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学生生活问题及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
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美国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都显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
从理论层面上看,各种各样的流派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实践层面上看,美国各地学校德育课程,教材,内容,方法都因社区,学校的实际的不同而不同
四)
强调价值相对,对学生过于放手。
美国倡导多元文化和相对主义,对学生个人的价值观问题教师较少干预,导致个体行为的放任,并由此带来了美国学校纪律涣散,吸毒等问题,少女怀孕等道德问题。
2、德育研究的调查法。
德育研究的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访谈,发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德育现状,收集有关事实,数据等材料的方法。
调查法的特点是:主要研究当前的德育现象,具有间接性,不控制调查对象。
德育调查法是一种效率较高且不受时间和空间严格限制的最常用的方法。
调查法有各种类型,依据调查母的可分为常模调查法和比较调查法。
依据调查范围大小,项目多寡,可分为综合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两种。
实施时一般要进行制定调查计划,查阅有关资料、访谈、发问卷、平定和测验等工作。
四、德育设计(本题14分)
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西方社会有些国家是这样安排提问的:把每个同学的名字各写在一张卡片上,放在一个杯子(或者
盒子)里,老师提问的时候,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请抽到的同学回答问题。
如果这个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他(她)可以放弃,也可以请另外一个同学替他(她)回答问题。
回答过问题的同学的名卡,就放在另外一个杯子(盒子)里。
这样,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提问的机会与权利。
请你用德育的相关说法,评价这样的教学。
也请你设计一个课堂公平的计划。
答:1、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课程理想的手段现行德育课程为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实施中改变原有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革。
强调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构成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中介。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活动是形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其本质特点在于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
强调学生的情感性、体验性。
道德情感具有感染、弥散、激励和动力等功能而学生道德情感的获得是通过参与活动完成的。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作用。
现行德育课程在评价方面呈
现出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
这样的教学可以潜意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到公平公正,但同时也要鼓励那些放弃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回答而不是一味的放弃。
2、设计课堂教学:分小组讨论问题,人人参与。
每组派代表总结,每组代表轮流接替。
五、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做2题,计30分。
其中第1题必做,第2题,第3题任选一题。
)
1、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它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对年轻一代的德育要求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品德规范,发展其品德心理,培养品德能力的的教育过程。
(2)对德育过程的这一概括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是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延续、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这里所说的目的就是按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所确定的德育目标。
即通过教育,受教育者在思想排品德规范、思想品德心理发展、思想品德能力
方面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
德育过程就是要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方式实现既定德育目标要求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
现代德育理论也强调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能动性,重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参与,重视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即教育者的组织、教育、引导与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结合。
2、你认为农耕文明下的道德教育是什么样的?“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
中国的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
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
因此在农耕文明下,它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单一,直接的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祖先长辈传下来的规矩以及民间遗留的生活习惯。
一代一代的相传,从而形成道德教育模式,只能做到表面的制约影响。
那时百姓相对的保守、古板,欠缺变通。
并不是成功的教育。
3、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
辈学习”。
你根据中国社会当前的变迁,试从品德的时代特征与德育的关系角度,分析我国青少年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