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发展与商业业态.doc
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与业态创新
![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与业态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bd441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2.png)
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与业态创新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型商业形态,正日益成为城市居民消费、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
然而,仅凭高于市场水平的地理位置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与业态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1.准确定位和规划购物中心在运营前需要经过准确的定位和规划,不仅需考虑其地理位置,更需要考虑周边的商业环境,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等进行针对性规划,并且考虑到长远发展潜力。
只有经过精细的规划和定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
2.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购物中心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购物中心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如联合推广、限时特惠、会员制度等,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
3.完善的服务体系购物中心的服务是顾客忠诚度的体现,顾客对购物中心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与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购物中心应该在保持商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服务质量的培训和管理,例如增设导购员、红外感应自动门、互动游戏等,使顾客购物体验更加流畅、愉悦。
4.数据分析和管理购物中心应该搜集并分析有关营销和服务的数据,从而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去设计经济高效的策略。
这需要购物中心投资建立数据分析部门,将数据分析引入日常经营中,以决策支持为依托,实现决策用智慧。
三、业态创新1. 引进多样化的业态购物中心需要及时引进富有时尚感和契合消费者需求的新的业态,如餐饮、亲子、体育、娱乐、文化等,以提升购物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发展垂直业态在目前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购物中心应该不断发展垂直业态,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例如,在一些购物中心中,可以开设高端家居、体验性消费品等。
3. 坚持数字化转型购物中心应该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在数字时代为东道主提供与数码技术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从而扩大购物中心数字化的影响范围,在新兴的产业链海洋,不断推广和应用各种数字化系统。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5d4d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7.png)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日益壮大。
商业零售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城市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其发展的模式和挑战,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的现状分析1. 商业零售业的发展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商业零售业开始在中小城市蓬勃发展。
传统的大型商场仍然存在,但同时也出现了电商、便利店等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城市的消费场景。
2. 商业零售业的经济地位在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促进居民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零售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商业零售业的市场需求中小城市的商业零售业市场需求较大,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消费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的趋势也给商业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4. 商业零售业的发展模式在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的发展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模式。
传统的商场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电子商务、连锁超市等新兴模式也在中小城市崭露头角。
各种模式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了商业零售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部分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分析1. 城乡融合发展趋势随着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差距逐渐缩小。
商业零售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满足农村消费需求,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渠道。
2. 智能化和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将更加智能化。
无人售货机、智能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升商业零售业的服务水平。
3. 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商场模式。
电子商务、便利店、社区超市、特色小镇等新业态的涌现将进一步拓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空间。
商业与写字楼的发展趋势及业态
![商业与写字楼的发展趋势及业态](https://img.taocdn.com/s3/m/246e96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7.png)
商业与写字楼的发展趋势及业态国内(长三角地区)商业、写字楼发展趋势和业态一、商业(长三角)发展的趋势1、优质物业有更大发展空间中国购物中心的市场研究数据表明,国内目前商业最成熟的上海,购物中心率仅为39.5%,未来购物中心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此推断,未来将会出现大量的购物中心并购现象,表现为标准的购物中心将并购大量零售商业地产项目和准购物中心,最终渐成专业化高的商业地产项目。
因此,未来具有优质潜质的商业物业必将开始受到市场青睐,而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2、由开发时代转向运营时代商业地产的开发正由最初的感性向理性过渡。
随着一线城市中一系列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失利,更多的开发商认识到,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操作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基本保障。
商业地产的开发,应是始于"建"而终于"管"。
真正的利润增长来自于后期的物业经营。
从长远看,出租型物业的回报率远比出售型的要高。
商业地产逐步回归理性,将追求商业运营价值和不动产稳定收益。
目前,已有部分大的销售渠道商,改变以前只租不建的做法,自己持有大型物业,这是新市场情况下对商业地产经营模式的新尝试。
可以预见,商业地产已经开始由开发时代转向运营时代。
3、模式趋于国际化和专业化新一代的商业项目开发将在计划性、综合性及开发与运营的统一性方面大幅提高,商业地产的专业化运作成为大势所趋。
商业地产由于其自身的高专业化特点,开发的目标应集中在初期的项目招商与后期的商业管理方面。
而这些关键环节需要具有专业的经验、技能和引进资源渠道的机构完成。
只有开发与运营的高度配合,商业与地产的统一,才能保证商业地产达到规范化与专业化的新高度。
4、商业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从近两年的趋势看,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开始转向国际融资渠道。
其中,REITs作为一种成熟的国外融资渠道受到市场关注,但是鉴于国内法律和市场环境问题,这一渠道受到的限制较多。
从国外基金的角度看,国内商业地产的前景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的定义
![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bfbf361ffad6195f312ba649.png)
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是什么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是什么一、商业业态的定义商业业态指的经营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经营模式或经营形态,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经营主体目标市场、经营理念、服务功能、选址要求、立店规模、商品结构标准等诸方面。
城市综合体内主要的商业业态包括: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等等;而其中购物中心内的业态主要有:百货店、零售型专业店、专卖店、特色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电影城、娱乐中心 ( KTV 电玩等 ) 健身中心、大型中式酒楼、特色餐饮美食广场、美容院及发廊、银行、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市场等。
二、商业业态组合与规划所谓业态组合就是指综合体或购物中心根据自身的定位确定商业业态的种类和每一种商业业态在购物中心中的分布及分配比例的过程。
业态组合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1 业态的选择:一个综合体或是购物中心究竟应该承载哪些功能、涵盖哪些业态; 2 配比的问题: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中的占比及每一业态中具体每个业种数量的多少以及相互的比例关系; 3 落位与分布的问题: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区位与业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不同的业态如何进行有效的划分与组合,不仅关系到广场定位的实现、客流的共享,更关系到经营收益的最大化。
三、业态规划的基本原则1 定位优先的原则单个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须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的发展要求。
购物中心业态的选择与配比规划须符合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定位,满足商家的经营需要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定位包括三个层面:2 整体的功能性定位:即综合体 ( 购物中心 ) 要实现哪些基本的功能。
位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属性的城市综合体,由于区位特征不同,其承载的基本功能及扮演的角色也会有较大的区别,如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属于城市中心 ( 副中心 ) 型城市综合体,北京 CBD 万达广场为城市特定功能区域内的综合体,而宁波万达广场则属于典型的郊区型城市综合体。
3 目标客群的选择:位于不同类型的城市以及城市不同区位的城市综合体,其目标消费人群的结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倾向会有所差别,这必然会影响到综合体 ( 尤其是购物中心 ) 内商业业态种类的选择及各业态的配比。
一、商贸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商贸发展现状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bb073df8c75fbfc67db27e.png)
“十一五”商贸业发展规划、商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顺城区通过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商贸业迅速发展。
以交通网络型、居住型、产业依托型为特征的商贸圈逐步形成,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空前活跃。
2004 年全区实现商贸销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餐饮业营业额亿元,同比增长%,商业对全区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商贸设施日趋完善。
近几年城东新区开发和城区改造,为我区商贸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区商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及时进行了业态调整和重新定位。
在确定了“商贸兴区”的发展战略后,大力推进了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主体的商业群。
特别是新城路扩建改造工程,带动了商贸业全面发展。
通过保存量、扩增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连点成线、画线成面、集面成块的大经贸格局。
各类经营场所总营业面积达万平方米,营业网点个,其中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分别有个、个和个,有各类经营户户,其中商贸企业户,个体经营者户,从业人员人。
旺盛的人气吸引了众多商家,“新玛特超市”、“新生活超市” “亚飞电器、“苏宁电器”等全国知名商家纷纷入驻我区,为我区商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商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十五”期间我区商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是各类市场迅速发展,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我区市场建设实现了小规模向大规模的过渡,完成了自发、无序型向综合、专业型发展。
二是餐饮实现了品牌化,餐饮业以改造传统店与培育新秀店等多种措施,创办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餐饮企业。
金丰园、凤凰楼、东海龙宫、五月花、世纪龙等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餐饮企业的兴起,凝聚了较多的人气、商气、财气。
三是服务创造了精品化,精品服务提升了我区娱乐文化、休闲文化的品位,打造了顺城服务行业形象。
其中云顶歌厅、大豪都、华清宫等均已发展成为抚顺市娱乐、休闲的领军企业,同时其它高档娱乐、休闲场所不断涌现,也为我区服务行业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512e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e.png)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中国的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对于三线城市而言,社区商业业态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本文将对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1. 业态单一。
由于三线城市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社区商业业态相对单一,多以传统的超市、小店为主,缺乏多样化和特色化的业态。
这导致居民的购物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也限制了社区商业的发展潜力。
2. 缺乏品牌力和服务水平。
由于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发展起步较晚,很多商家缺乏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导致商业品牌形象不突出,服务质量较低。
这些问题阻碍了居民对社区商业的信任和消费意愿。
3. 市场竞争不充分。
由于三线城市社区商业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商家缺乏动力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这也限制了社区商业业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1. 多元化业态发展。
鼓励引进更多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业态,如咖啡馆、健身中心、文化艺术馆等,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还可以鼓励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升社区商业业态的特色度和吸引力。
2. 提升品牌意识和服务水平。
加强商家品牌意识培养,引导商家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和维护,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培训和引导,提升商家的服务水平和态度,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3. 加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减少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商家进入社区商业市场,增加市场竞争程度。
还可以建立社区商业联盟,促进商家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推动社区商业的发展。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通过多元化业态发展、提升品牌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及加强市场竞争力等对策的实施,可以助力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的提升和改进,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和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商业与业态发展
![城市商业与业态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8fd17f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6.png)
城市商业与业态发展一个都市商业的繁荣繁华程度直截了当与那个都市的商业业态的进展程度相关。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那个国家的都市化进展程度直截了当相关,而整个中国的都市化进展出现出如此的格局,即农村城镇化、中小都市扩大化、大型都市远郊化,因此中国的都市商业也呈高速进展从而为各种商业业态的进展拓展了庞大的空间。
一、中国都市商业进展与商业业态进展的两个特点1、现代商业业态在中国都市的进展中担当主角。
现时期中国都市进展的要紧方式是市场化的房地产商开发的模式,追求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化和较高的规格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
传统的商业业态不能满足从规模上和档次上满足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
而以便利店、超级市场、大卖场、大型专业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现代零售业态不但在规模和利益上能满足房地产开发商的规模和利益的需求,还能提升提高一个都市和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地位和档次为其带来庞大的都市标志性利益和商业利益。
2、现代商业业态在中国大型都市中导入进展快但生命周期缩短。
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型特大型都市为例,从超级市场到大卖场、从大卖场、大型专业性超市到便利店折扣店,从现代百货店到购物中心,这些现代商业业态从无到有只花了10年时刻。
什么缘故只用了10年时刻呢?因为中国的都市进展速度快,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零售业竞争的主战场,因为中国的消费者收入水平在提高,且差距的扩大为各种现代商业业态的迅速进展制造了世纪性的、前所未有的进展机遇。
什么缘故各种现代商业业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呢?如标准型超市〔食品超市〕在大型和特大型都市中的生命周期只有10到15年,缘故依旧速度和竞争。
由于进展速度太快使得某一商业业态在一个较短时刻内就进入饱和状态。
又由于在一段时刻内竞争者太多使得某一商业业态迅速地进入了恶性竞争。
饱和与恶性竞争是中国大型和特大型都市中现代商业业态生命周期缩短的主因。
二、中国都市现代商业业态进展演变的因素分析〔一〕超级市场〔Supermarket〕中国人称之为超级市场的店铺业态业内人士那么称之为〝标超〞。
(完整版)商业街商业业态定位
![(完整版)商业街商业业态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f68042e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8.png)
商业街商业业态定位、商品布局和功能分区一、业态定位的原则1-1、同业差异、异业互补同业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市场有一定承受力,不能盲目招同一品类的店。
譬如零售业态的核心主力店招商,就不要同时招来两家基本上都是经营食品和日用品的大型超市;核心主力店同质化无差异更是不能想象的。
异业互补目的就是要满足顾客消费的选择权,并能让顾客心身体验变化,提高其消费兴趣。
譬如百货、超市因为经营品项不同,可以互补;让顾客逛购疲劳的零售店与让顾客休息放松的餐饮店可以互补等等。
1-2、一站式全体验消费空间,商品多层次、购物无拘束六大主力业态,集聚区域主要商业形态,强调以规模制胜,大型超市、精品百货、家用电器、家居用品、数码影院、餐饮娱乐等多业态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经营。
全面满足区域居民综合消费需求,从日用品到精品百货,从运动休闲到品牌服装,从针织用品到童装系列,从化妆系列到黄金珠宝,从家用电器到家居用品,从食品副食品到生鲜蔬菜,从特色餐饮到空中餐吧,从数码影院到商场演艺休闲吧……强调一站式购物理念。
1-3、合理配比各主力业态MALL的综合定位和业态配比,体现多层次购物需求和多形式体验消费,实现从购物到娱乐到餐饮的消费过程,不同的业态搭配。
从大类上我们业态定位主要分为以下三类——零售设施满足购物需求;文化娱乐设施满足娱乐和休闲需求;餐饮设施满足就餐需求。
2、战略定位【城市商业战略定位:地区购物中心(regionalmall)】新经济圈诞生新的商业中心,按照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受商圈辐射能力影响,在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新区),将诞生一批以满足区域消费需求和消费升级的regionalmall(地区购物中心),也就是地区购物中心或区域商圈。
从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regionalmall的发展趋势,从区域经济发展中收益,从而促进区域商业的发展和业态升级。
乌鲁木齐铁路局商圈的发展,可以清晰的看出以上发展趋势,随着新市区的发展,铁路局商圈从传统的集贸市场业态发展为超市业态,最终形成现在的综合百货和大型超市结合的主力业态,城市商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菏泽商业调研报告
![菏泽商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4258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a.png)
菏泽商业调研报告菏泽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是山东省辖市之一。
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菏泽市拥有发达的商业业态和市场资源。
本报告将对菏泽市的商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进行分析。
一、菏泽市商业发展概况菏泽市商业发展较为成熟,城市商业区布局合理,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较多。
菏泽市拥有多家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如万达百货、永旺超市等,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购物选择。
此外,菏泽市还拥有大型的商贸市场,如市场批发城、建设路商贸城等,吸引了众多商家和商品进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菏泽市商业业态分析1. 零售业:菏泽市的零售业非常活跃,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相继涌现。
特色小吃、特产、服饰等各类零售店铺琳琅满目,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购物体验。
2. 餐饮业:菏泽市的餐饮业以中餐为主,同时也有西餐、快餐等多种选择。
不论是高档餐厅还是小吃摊,都有着广泛的顾客基础。
3. 服务业:菏泽市的服务业也相对发达,包括家政服务、快递配送、旅游咨询等多个领域。
这些服务业将菏泽市的商业发展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菏泽市商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商业业态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菏泽市的商家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消费升级需要:菏泽市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商家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3. 网络购物崛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这给传统实体店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商家需要找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模式。
四、菏泽市商业发展的机遇1. 城市发展:随着菏泽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 旅游资源:菏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曹州古城、孟庙、尧庙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产业也为商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3. 中小企业发展:菏泽市在培育中小型企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必将推动整个商业行业的发展。
2024年商业街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商业街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411e2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3.png)
2024年商业街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商业街是城市中繁华热闹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和消费者。
市场分析是商业街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商业街市场现状的分析,可以为商家和政府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文对商业街市场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帮助了解和把握商业街市场的发展态势。
一、商业街概况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活动的集聚区,通常拥有多样的商户类型和丰富的商品种类。
商业街上的商家众多,包括零售店、餐饮店、娱乐场所等。
商业街通常都有较高的人流量和车流量,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二、消费者群体商业街的消费者群体多种多样,包括城市居民、上班族、游客等。
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城市居民常常通过商业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如食品、衣物等。
上班族则更关注吃饭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游客则会选择购买纪念品和体验当地文化特色的商品。
三、商户类型分布情况商业街上的商户类型分布相对较为多样。
根据市场调查,商业街上的商户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零售店:包括服装店、百货店、便利店等。
2.餐饮店:包括中餐、西餐、快餐等。
3.娱乐场所:包括电影院、KTV、游乐场等。
4.服务业:包括美容院、电器维修店等。
以上商户类型之间互相交叉,商业街上常常可以找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商户。
四、竞争情况商业街上的商户多,竞争情况比较激烈。
针对同一类型的商户,数量众多,价格和服务成为竞争的关键点。
商户之间通过不同的促销手段、广告宣传和服务提升来吸引消费者。
五、市场机会与挑战商业街市场的发展既面临机会也面临挑战。
市场机会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带来的潜在需求。
商业街可以通过优化业态结构,提升服务品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抓住市场机会。
然而,商业街也面临着大型购物中心的竞争和电商行业的冲击。
商业街需要不断创新,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来应对挑战。
六、结论商业街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发展领域。
商户需要通过市场分析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cc177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c.png)
摘要零售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近年来有长足的发展,总体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在零售业内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零售企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国外著名 零售商看好中国商业领域的潜力,纷纷进入,加大投资,抢占中国市场。
本文将 对我国中小城市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作出分析, 并对销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本文探讨了我国零售业的现状 ,认为国内零售市场规模不断 扩大 ,国外零售巨头大量登陆 ,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 ,连锁经营初见成效, 但也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也 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国内零售企业只有深化改革 ,从思路、体制和机 制等方面加以积极的调整和不断完善 ,增强其竞争力 ,才能适应世界零售业的 发展趋势。
关键词:零售业 趋势 现状AbstractRetail industry i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great progress, overall show steady growth, in the retail industry, the industry is spent centrally rise ceaselessly, large retail enterprises develop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famous foreign retailers optimistic about China's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area, have entered, increase investment, to seize the Chinese market. This paper on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cit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analysis, and the sales industry development exists the question proposes the way to sol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China's retail industry, as the domestic retail market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foreign retail giants large landing,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retail trade, chain operation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but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foreign retail enterprises to enter, to our country retail trade also caused certain the effect of. So I think the domestic retail enterprises to deepen reform only, from the ideas, system and mechanisms to actively adjust and perfect ceaselessly,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retail. Key word:Retail Trend Present situation引言 (1)一、零售业的概述 (2)(1)零售业的定义 (2)(2)零售形式 (2)二、中小城市零售业的发展优势 (3)(一)中小城市零售市场的竞争比较缓和 (3)(二)中小城市有低成本发展零 (4)(三)中小城市的零售企业一般拥有较多的忠诚顾客 (4)(四)中小城市零售业发展有较大上升空间 (4)(五)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影响 (4)三、中小城市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一)零售市场高度分散,业态很不齐全且发展不均衡,网点分布很不合理 (5)(二)网络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还很贫乏 (5)(三)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人才极度缺乏 (5)(四)连锁经营未能发挥出连锁经营的优势 (5)四、中小城市零售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6)(一)发挥“地头蛇”的优势,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7)(二)本土大型零售商迅速介入,创造中小城市发展连锁经营的环境 (8)(三)运用资本力量左右零售市场,并购重组大势所趋 (8)(四)调整零售业态布局,增加特色服务 (8)(五)大力发展物流业,探索中小城市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 (9)参考文献 (9)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内地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为期3年保 护期宣告结束。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ab8d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0.png)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三线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三线城市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困难。
本文将围绕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
1.商业业态的单一性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三线城市的商业业态相对较为单一。
传统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林立,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导致商家之间争夺市场份额,无法真正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缺乏高品质的商业设施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商业设施相对较差,缺乏高品质的购物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
不少三线城市的社区商业环境陈旧、设施简陋,无法吸引消费者在本地消费。
消费需求大多通过网购或驱车到一、二线城市消费,导致消费流失。
3.居民购物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购物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从简单满足生活需求转变为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体验。
三线城市的商业业态没有及时跟上这一变化,无法满足居民的新型消费需求。
1.加强商业设施建设三线城市应加大对商业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加高品质的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和超市。
要注重商业设施的多元化,引入高端品牌、时尚潮流品牌和特色小吃。
通过提升商业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消费者在三线城市消费。
2.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三线城市可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线上购物、线下取货服务。
可以引进新零售模式,将线上商品导入线下体验店,通过线下体验店的尝鲜、试用,促使消费者在本地购买。
3.培养本土商业品牌三线城市可以通过培养本土商业品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的商业业态。
可以通过引导和扶持本地商家创新,推动本土特色商品和服务的发展,提升本地商家的竞争力。
4.拓展消费空间三线城市可以通过拓展消费空间,提升消费体验。
可以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如电影院、酒吧、咖啡馆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
可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消费。
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eb14d37915f804d2b16c197.png)
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商业呈现出拉动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生活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社区商业全力推进、网上购物迅猛发展等新特点。
未来5~10年,城市商业仍将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渠道,并将出现区域竞争与合作并存、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等趋势。
关键词:城市商业,居民消费,生活性服务业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商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商品流通市场规模从1978年的505.2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60411亿元,其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32.41%上升到67.72%。
特别是1997年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10%。
目前,我国城市商业已经占据了全部流通近2/3以上的市场份额,很多城市服务类消费的比重也已超过30%,城市商业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流通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我国城市商业发展的新特点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在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加速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兴起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一)城市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流通业扶持力度较大,但由于基础薄弱,农村流通业发展依然相对比较缓慢。
从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城市的商品流通量在不断上升,所占比重由62.79%上升为67.72%,而农村的商品流通量则处于不断下降的状况,所占比重由37.21%下降为32.28%。
从消费品市场来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6年,城市消费品市场数达到了25237个,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8.1%增加到37.6%:农村消费品市场数则从1990年的59473个减少到2006年的41805个,所占比重由1990年下降了19.5个百分点。
同时,城市市场的成交额从1994年超过农村市场后一直呈上升势头,而农村市场则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最新版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44df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3.png)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背景与目的商业街区是城市的重要商业地段,也是城市文化和消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街区的经营业态不仅关乎商业发展,也关乎城市形象和全民福祉。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商业街区的规划与设计,使其经营业态更加多样性且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商业街区的竞争力和商业吸引力。
商业街区现状商业街区位于城市中心,有较强的人口流动性和消费力。
然而,现今的商业街区经营业态普遍重复,以单一的商业模式为主导,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崛起也对商业街区带来了压力。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1. 引导多元化业态进驻商业街区应该着重引导多元化业态进驻,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多元化业态包括但不限于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生活服务等。
2. 建立合理的经营结构商业街区的经营结构应该合理,充分利用每个空间。
高端品牌店和小型店铺应该相互补充,营造独特的氛围。
商业街区也应该有足够的公共休息和娱乐场所,让消费者能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
3. 加强管理与服务商业街区应该加强管理与服务,规范商业行为。
管理人员应该指导商家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商业街区还应提供周到的服务,如公共卫生、安全设施等。
4. 利用商业数据指导经营商业街区应该利用商业数据指导经营,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及时调整商业策略。
商业数据可通过人工收集和数字化手段获取。
5. 增加街区文化活动商业街区应该增加街区文化活动,吸引消费者,同时提高商业街区的文化内涵。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带来商业效益,促进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商业街区作为城市中心的文化消费场所,应该多元化经营,吸引不同消费群体,提高商业街区的竞争力。
规划方案还应倒逼传统商贸业态升级转型,让商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商业街区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1df2d93daef5ef7ba0d3c29.png)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济南市近期商业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济南市民的主要购物场所是“六朵金花”:济南百货、大观园、人民商场、济南华联、山东华联、济南一百。
“六朵金花”无一例外是大而全的百货店。
大到家具,小到一根针,在一个店里就可以买全。
1996年崛起的银座商城及1997年出场的贵和购物中心率先向传统商业模式发出了挑战,把专业店搬进商场。
以三联家电为代表的各种专业商场、专卖店也在济南遍地开花,传统百货店遭到严重挑战,大部分客流被分流。
“超市要革百货的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济南商业第二轮洗牌的演化过程。
世界购物广场的出现,如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能量,不少有外省资金以及外埠管理背景的企业接踵而至,纷纷来到济南开办超级市场,新国道、万嘉隆、绿地、将军惠员、大润发、上海联华等如雨后春笋。
两个回合下来,不少曾经辉煌的济南本土商号逐渐淡出。
第一回合中,老字号的济南第一百货出局;第二回合,开“平价商场”先河的中兴商厦、曾是中国企业500强的济南国贸大厦相继出局,济南最早的百货店——济南百货大楼也是元气大伤。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最新一轮的济南商战才是真正较量的开始。
首先是业态升级大战。
集购物、休闲、娱乐和饮食于一身的银座地下购物广场,自2000年开业至今持续火爆,一站式的超级购物模式这种新兴的第三代商业形态不断叫响泉城。
随后上海联华、北京国美、江苏苏宁以及易初莲花等省外实力商家及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及纷纷抢址济南,构建以济南为大本营的商业发展新版图。
随着济南与16个地级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贯通,使整个山东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的半日生活圈,半日生活圈的形成,以及《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出台,优化资源,调整结构,大大提升了济南的商业竞争力。
二、济南市商业发展现状1、济南商业、餐饮业蓬勃发展。
2002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713处,其中城市市场229处,农村市场484处,市场成交额达53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5亿元。
济南商埠区商业业态发展演变
![济南商埠区商业业态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4d59be07c1cfad6195fa756.png)
济南商埠区商业业态发展演变1904年,济南开辟商埠。
经路与纬路把老济南商埠区分为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
商埠区很快由原来的荒郊变成商铺林立的繁华市区。
1915年,商埠区内华商开设的商家店铺已经有五六百家,截至1919年,济南先后设立17家银行,新式银行90%集中在商埠区,到20世纪20年代,济南的商业中心已由老城区转移到商埠区,特别是经二路一带,主要经营布店、百货、钟表、药店,店铺鳞次栉比,街头熙熙攘攘,是商埠区最为繁华的地段。
(分析繁华的原因:经二路是十分重要的干道,它的东面和普利门相接直通老城,往西则贯穿商埠全区,经二路曾是商埠区乃至整个济南的金融,邮政与商贸中心。
)受经二路辐射作用,经一路和经三路也在逐渐发展。
据统计,1927 年,商埠的商号店铺总数已经发展到1534家,煤炭棉花、土产杂粮、转运公司、银行钱庄、屠宰、皮件、五金电料、铁厂、娱乐场,以及洋行药房等,均聚集在商埠区。
到20世纪30年代,纬三路至纬六路为繁荣区域,经二路,纬四路,纬五路为商市繁荣中心。
1928年至1945年,由于受“五三”惨案和“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济南商业一度萧条。
各银行相互挤兑,多家银号商号倒闭,大批店员失业,商业市场呈现萎缩。
1945 年,济南商埠进一步扩展,租地已近 70 公顷,至此,济南商埠区的范围大致完成,近代济南市区也基本确立,成为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的交通枢纽,也是华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商埠区重新焕发生机,经二路、纬四路一带以第一百货商店、华侨商店、大西洋表店、瑞蚨祥绸布店、泰康食物店为中心,与济南站、西市场、新市场、交电大楼等相联通,组成市区繁华商业区。
20世纪 80年代以后,商埠区重新走向开放,建立了西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济南市华联等,恢复了万紫巷商场,商埠区一度又呈现出繁荣景象。
但随着整个城市布局结构的发展变化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埠区的城市功能总体日渐下降,尤其是老百货公司被拆除以后。
街道商业业态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街道商业业态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e68e6f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5.png)
街道商业业态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街道商业业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生活品质的直接体现。
然而,要实现街道商业业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进,并非易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精心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城市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有的城市以工业为主导,有的城市侧重于旅游服务业,还有的城市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街道商业业态的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定位相契合。
例如,一个以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其街道商业业态应更多地围绕旅游纪念品、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体验等方面展开,以吸引游客,提升旅游消费的满意度。
了解城市的人口结构和消费需求也是关键所在。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结构会发生变化,相应的消费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年轻人居多的城市,对于时尚潮流、娱乐休闲等商业业态的需求可能较大;而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城市,则可能更需要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相关的商业设施。
因此,街道商业业态应根据城市人口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交通规划对于街道商业业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也起着重要作用。
便捷的交通能够带来更多的人流和物流,促进商业的繁荣。
合理布局公交线路、地铁站以及停车场等交通设施,能够提高消费者到达商业区域的便利性,从而提升商业的吸引力。
同时,街道的宽窄、通行能力等也会影响商业的布局。
较宽的街道适合开设大型商场和超市,而狭窄的街道则更适合发展小巧精致的特色店铺。
再者,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应当在街道商业业态中得到体现。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遗迹,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
在街道商业业态的规划中,可以将传统的建筑风格、文化元素融入到店铺的装修和经营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
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保留古老的街道格局,开设传统手工艺品店、老字号店铺等,让游客和居民在购物消费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e7a1563c1ec5da50e270eb.png)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陈敏一、中国零售业困境分析西方零售业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一大批巨型零售企业,创造了百货、超市、仓储俱乐部等零售业态,相对于中国零售企业而言,具有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三到五年将逐步取消对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的零售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如何,能否在与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零售业经历了自1978年开始的流通体制改革,尤其是在1992年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领域以后,获得巨大的发展。
目前已打破百货商店单一业态的格局,形成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
引人注目的是在与传统百货业的竞争中,以连锁超市为主的连锁经营形式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1997年开始,中国百货业进入全面萎缩阶段,百货业的主导地位被动摇。
面对这些现象,新兴业态、连锁经营模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甚至有人认为目前零售业已步入连锁经营的时代。
对于处于困境的百货业态为主的企业,人们也纷纷建议企业改变业态形式,实行连锁经营。
但从连锁企业的经营绩效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面对外企的巨大冲击,改变业态形式,连锁经营是否能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连锁超市的经营绩效状况表明,简单的转换业态形式和采用所谓的连锁经营形式并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关键是对零售企业进行经营绩效的深入分析,探求业态转换和连锁经营模式内在的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有关因素,借助这些因素的改善,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争取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历程分析零售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有其自身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根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两篇)2024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两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7948c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6.png)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引言:商业街区的发展是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商业街区中,不同的业态规划对于吸引顾客、促进消费和提升街区形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根据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二)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一、市场调研与分析:1.1 了解目标人群: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明确目标人群的特征和消费需求,包括年龄段、职业、收入水平等因素,为业态规划提供依据。
1.2 街区差异化: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业态布局和核心竞争力,确定街区的差异化特色,吸引目标人群选择本街区进行消费。
1.3 潜在机会与威胁:对商业环境、消费趋势和政策法规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商业街区的潜在机会和威胁,为业态规划提供参考。
1.4 投资回报分析:通过对不同业态的投资回报率进行评估,确定商业街区在不同业态上的投资比例,以确保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街区业态规划:2.1 商业街区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商业街区的差异化特色,明确定位商业街区的核心定位,例如时尚、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
2.2 业态组合:根据目标人群需求和商业街区定位,确定合适的业态组合,包括零售、餐饮、娱乐、服务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3 租赁策略:制定租赁策略,吸引有潜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商家入驻,提升整个街区的形象和吸引力。
2.4 空间布局:进行细致的空间布局规划,使各业态之间互相补充,形成合理的商业街区格局,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5 环境设计与管理:设计街区的环境风格和氛围,与业态规划相匹配,同时制定环境管理措施,确保街区的干净整洁和安全有序。
三、品牌营销与推广:3.1 品牌定位:根据商业街区的核心定位和业态组合,明确街区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以建立独特的品牌风格。
3.2 营销策略:制定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活动、街区活动和合作营销等,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3 合作品牌与活动:与知名品牌和本地机构的合作,举办特色活动和推广活动,增加商业街区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2024年大型商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大型商场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187cf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9.png)
大型商场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大型商场作为现代城市消费主体之一,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型商场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型商场市场的发展现状。
2.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型商场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过去几十年,大型商场的数量和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大型商场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 商场格式创新传统的大型商场以百货、专卖店等形式存在,但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商场格式也在不断创新。
如今,大型商场中常见的还有综合型商场、购物中心、主题商场等。
这些新形式的商场不仅提供商品购买服务,也提供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者。
4. 电子商务对大型商场的冲击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购物的便捷性和低价格优势对传统实体商场产生了一定冲击。
许多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网上购物,尤其是对于一些常用品和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品。
大型商场需要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增加实体店与电商的深度合作等方式来留住消费者。
5. 多元化的商场业态传统的大型商场以商品销售为主要盈利方式,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场开始转变业态,注重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现代大型商场中常见的业态包括餐饮、影院、游乐场、健身房等。
这些业态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商场的吸引力,也为商场带来了更多的盈利机会。
6. 社交体验的重要性在如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大型商场也越来越注重提供社交体验。
通过打造独特的场景和活动,商场吸引消费者进行互动和分享,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社交体验的重要性在大型商场市场发展中不可忽视。
7. 物流和仓储优化大型商场运营需要良好的物流和仓储系统支持,以确保商品的及时供应和库存管理。
在市场发展中,物流和仓储优化成为商场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商场能够提高运营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8. 城市化进程对商场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聚集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型商场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商业发展与商业业态一个城市商业的繁荣繁华程度直接与这个城市的商业业态的发展程度相关。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这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程度直接相关,而整个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这样的格局,即农村城镇化、中小城市扩大化、大型城市远郊化,因此中国的城市商业也呈高速发展从而为各种商业业态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一、中国城市商业发展与商业业态发展的两个特点1、现代商业业态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担当主角。
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市场化的房地产商开发的模式,追求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化和较高的规格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
传统的商业业态不能满足从规模上和档次上满足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
而以便利店、超级市场、大卖场、大型专业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现代零售业态不但在规模和利益上能满足房地产开发商的规模和利益的需求,还能提升提高一个城市和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地位和档次为其带来巨大的城市标志性利益和商业利益。
2、现代商业业态在中国大型城市中导入发展快但生命周期缩短。
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型特大型城市为例,从超级市场到大卖场、从大卖场、大型专业性超市到便利店折扣店,从现代百货店到购物中心,这些现代商业业态从无到有只花了10年时间。
为什么只用了10年时间呢?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快,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零售业竞争的主战场,因为中国的消费者收入水平在提高,且差距的扩大为各种现代商业业态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世纪性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各种现代商业业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呢?如标准型超市(食品超市)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的生命周期只有10到15年,原因还是速度和竞争。
由于发展速度太快使得某一商业业态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就进入饱和状态。
又由于在一段时间内竞争者太多使得某一商业业态迅速地进入了恶性竞争。
饱和与恶性竞争是中国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现代商业业态生命周期缩短的主因。
二、中国城市现代商业业态发展演变的因素分析(一)超级市场(Supermarket)中国人称之为超级市场的店铺业态业内人士则称之为“标超”。
最近与一位日本的流通专家讨论中国的超级市场发展现状,但是日本流通专家说:“在上海她没有看到过超级市场(Supermarket),看到的是大量的不经营生鲜食品的小型超市(日本人称之为Ministore)”,我告诉她说,中国把它称作是“标超”。
如果说,标超的营业面积大部分在300-500米左右,甚至在300米以下,那么在中国1000米以上的可称得上是超级市场的店生鲜食品的经营比重也是非常低的。
为此这位日本的流通专家很为中国超级市场的发展担忧,因为超级市场的发展与其是否经营生鲜食品紧密相关,而这又是与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现代的流通革命是从发展“标超”这类小型超市开始的,其标志是1994年上海市政实事工程将当年发展100家超市的营业面积确定在最低不能低于300平米。
政府的角度是推进国际化城市的现代商业业态发展,而从标超入手则是从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容易取得成功,同时政府也希望通过新的商业业态的发展来推进连锁经营方式在城市商业中的导入,由此来实行现代流通体制的改革。
1995年国务院在全国推行连锁经营的发展首选超级市场为业态,从此超级市场在中国空前地发展了起来,在高峰期间全国出现了几万家“标超”,光上海就达到过3000多家,但随着外资的大型综合超市进入中国,“标超”的发展就开始缓慢下来。
在“标超”发展的初期,由于当时日用工业品的生产还没有转移到以超市为主要的销售通路,超市经营的商品缺乏所以不敢开大型综合超市,又由于食用农产品的流通已改变为几亿家农民承包户与批发市场和集市型农贸市场的对接,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适应连锁超市大规模经营食用农产品(生鲜食品)的生产流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成本高、损耗大、品项少、鲜度差,价格也没有竞争力。
几乎全中国的超市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都畏难于经营生鲜食品。
中国的超市本来是有时间来逐步完成从经营食杂和日杂商品向经营生鲜食品转型的,这种转型一是要扩大超市的规模,二是要改变商品的经营结构。
但由于中国的零售业开放早且开放的力度大,外资的连锁超市从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在中国开设大型综合超市(Hypermarket俗称大卖场),延缓了中国的小型食杂型超市向生鲜超市的转型。
在中国中小型连锁超市经过10年与大型综合超市的竞争已经认识到,食杂型超市必须向生鲜食品超市转型,从现在起中国本土的连锁超市的发展将出现拐点向上突破实行生鲜化转型,转型的理由如下:第一,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经营好超市的生鲜食品是我们能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竞争的战略。
中国连锁超市企业相比较国际零售企业的优势在哪?一可能是占地利之先,二就是对消费者习惯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最为直接的是对当地消费者食品结构和食品消费习惯的了解。
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在食品消费习惯和食品生产方面存在的巨大的差异,从而构成了丰富的食文化,这种差异化和地域化的食文化非常适合以地区领先为发展战略的中国连锁超市以此为核心业务来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经营好生鲜食品提高到能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因为目前国际零售业在中国主要发展标准化的大卖场业态,而生鲜食品超市的发展由于它的地域化、便利性、差异化和个性化是能与大卖场进行竞争的。
第二,国内连锁超市企业要有能经营好生鲜食品超市的信心,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福建的永辉超市(永辉的做法是生鲜食品采购渠道上移,在全国建立采购基地)、山东的家家悦超市(家家悦的做法是总部建立生鲜食品生产基地、配送中心、门店发展后台加工车间)。
第三,中国的连锁超市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到了做强核心业务——生鲜食品,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的时候了。
一是标超的生命周期已走入衰退期,必须转型;二是国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为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三是国家大力整顿食品市场秩序,消费者对城市中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态度正发生有利于超市发展生鲜食品的一面。
超级市场的发展与竞争是不可能逾越经营好生鲜食品这个关。
从2005年开始上海的各大超市公司(联华、农工商、家得利)正在进行将5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改造成能够全品类供应生鲜食品的专门型生鲜食品超市,至2005年6月30日已有12家改造完成,效果显著,营业额提高在35-85%之间,普遍受到周围居民的欢迎。
但在我们对这些生鲜转型超市的进一步调查发现,超市的生鲜转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与农贸市场齐平的转型,商品与价格定位是中低档化的,另一种转型是超高化的,商品与价格是中高档化的,非常明显的是后一种转型的效益要明显高于前一种。
为什么呢?因为不足1000平方米的超市改成生鲜超市,在商品品种和价格上还是无法与农贸市场竞争的,而采取超过和高于农贸市场的生鲜转型方式,由于在商品上拉开了与农贸市场的档次,更注重商品的新鲜、安全卫生、适量包装和生鲜食品的前端整理,突出了便利替消费者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的家务劳动使之社会化,虽然价格要比农贸市场高一点,但性价比高消费者很是欢迎的。
我认为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城市超市的生鲜转型应该坚持生鲜食品的加工化和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我说这是一个方向但也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
2006年上海各大超市公司将大规模改造现有的小型超市使之生鲜化,并将积极发展营业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的更大规模的生鲜食品超市。
连锁超市的生鲜化转型有可能列入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
今年在上海发生的标超的生鲜化转型,明年可能会是中国的中小型超市发展进程中的革命性的拐点,把握得好会使中国的超级市场发展呈现一个质的飞跃。
今天老百姓对超市目前的生鲜食品经营还是不甚满意的,“卖菜难”之声还在响,所以才有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还在规划“十一五”期间的城市菜场。
中国的超市业者们要下决心经营好生鲜食品,我们不但是在发展现代的流通方式和业态,而且是在创造一种新消费方式,大家必须要能理解超市经营好生鲜食品使大家有了可以与国际大型综合超市竞争的利器,也可避免超市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但更核心的是连锁化的生鲜超市将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网络中的销售终端网络的基础性的重要一环。
对全国而言超市的生鲜化转型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展开,还必须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标超在大城市进入了衰退期,但在一些消费水平不高的大城市和中小型城市还有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能把握超市生鲜化转型的时机。
对一些实施标超转型的超市企业还应考虑标超转型时的资源再利用,上海一些超市公司在改造和发展生鲜超市的同时将小型超市向江浙两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实行业态的梯度转移,实施“千镇万乡”的超市发展新计划,这种新计划会给我们带来转型时期的新思路。
(二)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Hypermarket)中国目前主要的大中型城市中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Hypermarket)是现代超商业态中最主力的业态,其在市场上的份额也逐步占据主力地位。
以全国大型综合超市发展最快和最多上海市为例,2004年起销售规模已达到230亿,占整个超商行业的45%的份额。
可以说大型综合超市是中国现代零售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业态,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大型综合超市是食品超市和折扣百货的综合,那么它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在百货类商品上用价格打压中国零售业过去的老大——传统的百货商店,二不但在价格还可以在食品和其他商品的综合度上打压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型超市;第二,大型综合超市进入中国城市市场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城市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时代,城市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这一时代的消费特征——一站式购齐和购物的廉价需求,恰恰是大型综合超市最主要的经营特征。
同时这一业态当时在竞争上还没有出现竞争对手,不管是同一业态不同的品牌公司,还是不同的业态;第三,大型综合超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城市的大型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向郊区和远郊发展,城市居民也大量地向郊区和远郊搬迁,对大城市的郊区和远郊来说,百货商店在那里没有立脚之地,小型超市又不能满足大量消费观念新潮的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唯有大型综合超市能够适应城市大型化发展的商业需求;第四,大型综合超市的快速发展还在于它体现了城市商业物流的特有的规模性和经济性。
由于大型综合超市每一个商品部门其销售规模都相当于一个同类型专业商店,实行天天平价的价格政策,使得商品周转加快,每一批订单对供货商的送货都是有规模和经济的,这样厂商直送门店的物流模式由此产生。
目前中国大型综合超市在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中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中国连锁业中目前最主力的发展业态大型综合超市上,外资已占了绝对的主力和主导地位,而且这一地位和占比将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