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难题之一。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承担着重大的经济建设任务,大量的国有资产在短时间内被集中投入,但由于当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控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资产流失情况: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非法占有和使用非法占有和使用是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
国有企业资产被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占有和使用,继而形成大量的资产流失现象。
比如,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倒卖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建筑材料等物资;还有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滥用企业的资源,进行虚报、冒报、虚收发票,等等。
二、重定价重定价是指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将企业资产出售或交易的一种行为。
重定价现象主要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私自收取差价而形成,他们把企业固定资产、原材料、产品等物资以低价转让给其他单位,企图从中挣取利润。
此种情况严重地破坏了国有企业资产的规范管理和资产流转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私自集资盈利私自集资盈利是指少数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利用企业资源组织非法活动,进行集资拉人头,诈骗等违法活动,用非法收入获得大量的个人收益。
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把企业的资金和资产非法流动到非法经营或私人口袋中去,甚至携带企业资产私自到国外去开拓个人市场和计划外的业务。
四、挪用公款挪用公款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或员工将企业财产挪作他用的一种行为,一般为拿部分公司资金到外地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归为个人所得,或者购买奢侈品等个人消费。
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的不充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股权制度不完善。
资产流失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减少,也极大地损害了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损失。
针对资产流失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一、完善刑事法律体系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在资产管理和资产流失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把避免资产流失及时纳入行政管理的目标,通过刑事法律手段提高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保障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摘要】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却备受关注。
本文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企业改制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影响、国有资产流失的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建议和国有资产流失防范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受到管理混乱、腐败问题等因素影响,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资产流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建议,包括强化资产管理、建立严格监督制度等。
同时也提出了国有资产流失防范措施,如加强风险评估、严格审查流程等。
本研究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保值增值、防范措施、研究发现、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实践。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有企业改制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损害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损害了国有资产的价值,甚至会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风险。
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对于完善国有企业改制政策、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展开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有助于更加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与策略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与策略研究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推进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法人化和现代化管理。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原因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产流失的原因1.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改制中,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性,导致资产流失。
在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将企业关联公司、子公司等伪装成独立的自然人,进而通过自然人方式进行重组、挪用资产等行为,从而导致资产流失。
2.利益驱动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性的弱点,即私利和利益驱动。
在企业重组时,有些企业领导和员工往往会利用权力和职务之便轻易将企业资产私有化,甚至流失到个人账户。
3.不作为、乱作为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有些领导和员工对企业不作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麻痹大意,对财产管理不严,对资产的造假问题视而不见或者乱作为,从而导致了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
4.政府监管不力国有企业改制中,政府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在实际的监管中,由于监管部门职能不清、工作没有实效性,导致了企业资产流失和不法行为得到了放纵。
二、资产流失的策略1.完善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改制的制度和配套政策,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使企业的改制和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有效遏制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2.加大监督力度政府需要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督机制,加大对企业财务的审核力度,确保企业的资产完整和真实性。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领导和人员的监管,对于一些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切实保护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价值观,改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并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使其积极参与到国有企业改制中来,形成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国有企业改制中,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监管和保护力度,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避免知识产权流失导致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与策略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与策略研究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给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策略研究,以期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原因分析1. 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由于行政化管理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体制多为僵化、繁重,缺乏市场化的灵活性。
这样的管理体制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不及时、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导致资产的流失。
2. 监管不到位资产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改制中监管不到位。
在改制过程中,由于监管机构的不力,监管缺乏有效性和有效性,使得一些利益相关方滥用职权、挪用公共资产等,从而导致资产的流失。
此外,监管机构对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应对缺乏统一标准和流程,也导致了资产流失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3. 内部员工行为不端资产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员工行为不端。
在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内部员工利用职位之便,进行虚假交易、贪污受贿等行为,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这些员工行为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4. 资产评估不准确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评估不准确。
在改制过程中,由于资产评估的不准确,企业的真实价值无法得到准确反映,导致企业被低估或高估。
低估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高估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策略研究1. 完善管理体制为了减少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流失,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灵活、科学、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这包括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推行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
2. 加强监管力度为了降低资产流失风险,国有企业改制中应加强监督和监管的力度。
这包括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加强对相关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和惩罚力度。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引言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不断推进,在国有资产划转、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资产使用权进行调整和重组的过程。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成为了制约国企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内部管理不善一些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内部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这导致了一些管理层滥用职权、挪用公款,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2. 外部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改制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有些企业由于产能过剩或管理不善,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资产无法有效运作,最终流失。
2.3. 不规范的资产处置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资产处置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包括低价出售、内外勾结等。
这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增加。
2.4. 腐败问题腐败问题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管理层和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为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3.1. 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3.2. 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增强他们的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3. 加强资产评估和处置监管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的评估和处置监管,确保资产处置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价值进行。
3.4. 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减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企业研究论文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概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改革,旨在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的现代化企业,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有许多见解,其中较为权威的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的《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办法》,凡是有悖于该法规的行为,都会被认作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行为。
在我国国企的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很大程度上困扰着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否定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虽不可避免,但却是可以减少的。
二、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一)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突出1.政企不分家,产权管理混乱随着改革的深入,为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国有企业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来处理,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要归国家所有。
国有企业在确认其资产的基础上,受国家委托自负盈亏,实行独立自主经营的模式。
但从实际来看,政企的关系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使其干预更具合法性。
长期政企不分家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经营,进而导致公司产权关系不清,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下降。
2. 产权界定不清,产权主体虚置尽管我国已经持续了多年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但就目前而言,对其产权的界定依旧有着许多模糊之处。
长期以来积攒的弊端日益突显,不仅难以对国有企业实行高效、有效、科学的监督、管理,而且容易发生个别人、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任意挥霍、浪费甚至侵吞的事件,从而对国有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二)缺乏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1.激励机制相对欠缺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正不断发生转型、调整。
经营权不断扩大,体制不断健全,但国有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责任、风险与收益不对等问题仍相当严峻,大众的普遍认识是,目前的薪酬制度并不能有效的吸引和激励人才。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本文将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进行研究。
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不严格,管理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导致经营状态不佳,资产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导致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一些企业高管和员工滥用职权,将企业资产侵吞或转移至个人账户。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资金流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一些国有企业高管通过虚构交易、假冒项目等手段,将企业资金转移到自己的账户或他人账户上。
资产流失还包括资产以低价卖出、转让给亲友、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况。
一些国有企业通过虚假报告、账目造假等手段掩盖真实的资产情况,导致对企业资产的评估产生误导,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价值。
针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和员工的监督,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加大对企业资产的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流失问题,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在解决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也应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侵犯国有企业资产的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力,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只有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才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企业改制是指将原有的产权结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方式等改革为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新产权结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方式等的过程。
企业改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转型的关键环节,但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资产流失问题,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益。
本文将从资产流失问题引发的原因及其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资产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流失问题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1. 资产折价出售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资产,导致资产的贬值。
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尤为常见,尤其是一些资源类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改制后,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低价抢购企业资产来获取私利,导致企业流失大量资产。
2. 合同破产有一些企业在合同签订之初拿到大笔定金,最后无法履行合同,最终导致合同破产。
这时候,资产就会流失到购买方手中。
3. 财务不透明企业改制后,由于财务不透明、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资产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取得的资产就会被削减,不能尽可能地获取利润。
4. 利益分配不公由于企业改制后,管理层、董事会、员工等相关方面的利益是不平等的,如果不公平的利益分配可以导致公司内部存在利益冲突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绩效水平将会受到威胁,而且资产流失也会变得更加普遍。
二、资产流失问题的对策资产流失是一种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完善改制政策为了避免企业的资产流失,必须建立完善的改制政策,而且需要在政策层面上明确规定出售企业资产的价格不能低于市场价。
2. 本着公平原则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确保整个改制过程的公正性,这是避免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
3.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对那些到处行骗,搞假冒、侵权等行为的人要严格惩罚,同时对违法行为者的资产要进行查封、冻结等措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同时要对行为的幕后操作人员也要严厉撤职、罚款等处罚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其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改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企业改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资产流失问题。
本文将从资产流失的原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不规范企业改制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是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改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导致资产被挪用或流失。
同时,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还存在着贪污腐败的问题,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进行个人牟利,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2.制度不健全制度不健全也是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关键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容易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例如,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和监管制度,导致资产被低估或者流失。
3.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也是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例如,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环境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的资产流失造成影响。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进行诈骗和抢夺,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二、资产流失的影响1.财务损失资产流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
企业的资产流失意味着企业的财产减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2.影响企业形象资产流失也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
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资产流失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3.影响员工利益资产流失也会对员工利益造成影响。
企业的资产流失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薪资待遇和员工福利。
三、资产流失的对策1.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监管和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管和管理。
2.加强管理加强企业管理也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加强对管理层的约束和监督,防止管理层利用改制机会进行个人牟利。
3.加强安全保卫加强安全保卫也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查报告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查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国企改制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作为公共财经活动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国企的改制涉及多方利益,更牵涉到了众多关键资源和产业板块。
然而,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资产流失”问题成为了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国企改制的资产流失实际状况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资产被低价卖出、私有化、外借、闲置等,这些“流失”行为也让人们对国企改制的公平性和合法性产生了怀疑。
以下是针对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的一些具体案例:1、某电力公司2016年11月,一家在广州上市的电力公司亿利洁能因经营不善被判处破产。
这家公司曾经接管了一家内蒙古电力公司的5个子公司,但似乎并未有效管理这些公司。
在亿利洁能破产之后,这些原属于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子公司却被大幅“卖断”,资产被转让给其他公司。
2、某钢铁公司2018年10月,已被深交所下发“退市风险提示”的华菱钢铁宣布将其持有的四川省信托公司6.31%的股份和四川金茂集团(著名的地产开发商)持有的华菱钢铁上市前总股本的4.37%转让给龙文投资,之后上市公司在自有资金中购买了60亿元理财产品并将其收益分配给股东。
这样,股份转移后,原本属于华菱钢铁上市公司和股东的6.31%股权和4.37%股权被转卖给了其他的公司,从而造成了华菱钢铁的资产流失。
3、某汽车公司2018年4月,吉利控股和宝腾集团利用570亿元收购沃尔沃亏本6亿美元的南非地区业务,对南非沃尔沃的业务进行股权收购并将收购文件提交到了当地政府。
这样,南非沃尔沃业务的股份被转移,同时原本属于中国的资产部分流失。
以上三个案例仅是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冰山一角,只是更普遍而已。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这种资产流失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在因腐败问题而破产的大型国企中。
同时,这种资产流失往往是开始进行了“翻新”后才发现的,因此说它是一个“顶上小洞漏罐底”式的漏洞。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改革,其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全民所有财产的再组合、再分配,涉及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济性的犯罪现象极为关注,担心一些不法分子趁企业改制之机捞一把,担心国家资产流失,担心改制工作不规范,国家资产流失。
许多不法分子将企业改制当做自己致富的一次重大“机遇”,利用改革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空隙”,贪婪地掠取国有资产。
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朽行为,败坏了改革的声誉,影响到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有资产有多种存在形式,至少可以有三种:一种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或国有控股参股公司的股份;二是政府持有的现金;三是公共设施等公共财富。
国有资本从一些企业中退出,收回现金或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是价值形态的改变。
但是,在此过程中因为其他原因出现非等价交换,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在对流失资产性质的分析上,既要看到有形资产、物质性资产的流失,也要高度重视无形资产和其他财产性权利。
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就是物质性资产的流失,涉及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和转化的形式:1公款帐外高息转存。
有的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驻外机构的经理、财务人员等,相互勾结,截流巨额建设资金存入违规高息揽存的商业银行,从中谋取差额,这是对国有资产使用权的侵犯。
而一旦涉及企业转制,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销毁或者隐匿有关帐目,使主管单位无法理清帐目、确定对外债权, 使对于国有资产使用权的侵犯,进而成为对所有权的侵犯,给国有资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巨额资金帐外流动,违规帐外经营。
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后,设有董事会,行使对企业经营管理中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
但是一些公司的董事会形同虚设,成了董事长的“一言堂”,重大投资决策由董事长一人决定,其他董事会成员则变成了摆设,企业负责人将亲属或亲信安插在公司的财务、办公室等重要部门,直接接受自己的指令,越过董事会和正规财务帐目大搞帐外投资,有的达上亿元,风险非常巨大,帐外经营人不知鬼不觉,一旦损失,则全部归责与国有股或至少由国有、非国有股共同分担,一旦盈利,则为个人或者小集体侵吞国有资产、从中谋取非法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查报告
03
为了使违规行为得到更广泛地监督和制约,应当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
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
3
改制企业应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国有资产规模等信息,以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
增加信息披露的频次和内容
改制企业披露的信息必须规范、真实、准确无误,防止出现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强化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应当建立信息披露责任制度,明确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责任,对于故意隐瞒或虚报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追究。
建立信息披露责任制度
THANKS
感谢观看
xx年xx月xx日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contents
引言国企改制历程与现状资产流失的具体表现形式对改制中资产流失问题的思考解决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问题的对策结论与建议
引言
01
1
背景与目的
2
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国有企业改革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需要防止资产流失,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
对改制企业进行事前审计
在改制前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资产流失。
加强法律制裁力度
01
对于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当加大法律制裁力度,使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பைடு நூலகம்
对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
强化行政处罚力度
02
除了法律制裁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行政处罚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和处罚。
防止资产流失
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产流失问题高度关注。
社会关注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包括改制、兼并、出售等。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综述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进行了界定,然后综述了我国学者就关于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关于解决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最后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股份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起着带动力和控制力的作用,在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也日益严重和突出出来。
国有企业改制是经济转型的微观表现,国有资产流失大多数与企业改制有关。
同时,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也是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高发期。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大量的文献对于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分析、论证和诠释。
目前为止,理论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辨析,即到底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界定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
在2004年的郎顾之争中,我国理论界又对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界定进行了广泛论战。
至今,对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界定,仍然存在多种分歧;二是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判断标准,即怎样才算国有资产流失,在此问题上也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三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由于对国有资产流失研究切入点不同,在国有资产流失渠道上也有多种论述;四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在国有资产流失原因方面的争论一直最为激烈;五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建议,由于国有资产流失原因的分歧导致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上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对策建议。
1、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界定是分析国有资产流失前提和基础。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被进一步优化和配置,进一步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然而,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愈发突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流失问题的成因、流失范围和流失后果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一系列防范和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流失,成因,防范措施正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成因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管理不善。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是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公司治理失灵,领导不力、腐败乱像等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资产难以得到保护。
2.资产评估不合理。
因为手续复杂、产权不明等原因,公司的资产评估使用不当、不合理的评估方法,导致资产的价值被低估。
3.行业协作不当。
在改制过程中,其他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打压本企业,获得本企业的业务,并逐渐通过各种方式掌控本企业中的重要资产资源。
4.内外勾结。
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达成共谋,共渎本企业,内外相互勾结,导致资产被侵蚀。
二、国有资产流失范围国有资产流失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股权流失。
企业在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时,因为各种原因,可能面临股权流失的风险。
2.资产转移。
包括企业内部的资产转移和资产的外部转移。
3.债权债务的失控。
在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内部,也有可能出现资产的流失问题。
三、国有资产流失后果流失的国有资产可能导致以下几方面的后果:1.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导致经营不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国家资产的流失,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3.引起社会不稳定。
流失国家资产,不仅给企业、国家带来损失,还有可能引起民众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四、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和治理措施为了防范和治理国有资产的流失,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起着基础、骨干和先导的作用。
而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是国家的命根子。
然而,现实状况却给我们敲响了一个残酷的警钟,那就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还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公共财产,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资产流失,指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或者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将各种形态的国有资产,包括有形的、无形性的、流动性的、非流动性的等等转移到个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名下,以达到公共财产私有化、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的目的,致使国有资产消失或减少,使得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是非常复杂的。
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现状,总的来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中责任不明确,分工不详细,相关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使得原本可以避免的资产流失了,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财务人员违规操作。
在改制进程中,管理层或利益相关方相互串通,虚开的各种票据如差旅费、业务往来发票等来报销,突击消费,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编制虚假账务、虚开发票、虚增债务等大肆获取国有资产权益,造成企业大量资金的流失。
(三)政府暗中谋取私利。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政府作为监督主体或中介主体的身份存在着。
面对巨额的资金,一些官员内心不再平静,忘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忘却了曾经的信誓旦旦,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奉行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置企业与国家的利益不顾,丧失原则和立场,抓取一切机会,填满自己的腰包。
(四)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立法的滞后性也是造成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备的一个重要原因。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论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论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提要:国有企业改制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在改制的实践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流失;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造成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少数人利用控制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和国有资产转让的权力,使国有资产流入自己的腰包,非法积累起巨额财富;另一方面,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少数当权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非法寻租,使得企业改制往往达不到预定目标,并极易造成政治腐败,破坏了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
基于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该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1、资产评估不规范。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通过恶意选择评估基准日和评估方法等途径,操纵评估结果。
对国有有形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
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不予评估或低价评估,有意无意地吞噬国有资产。
2、转移和藏匿国有资产。
一些企业改制前纷纷聘请财务高手,在公司账务上大做文章,通过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搞虚亏实盈;有些经营困难的企业,利用分立改制将不属于剥离范围的资产连同剥离资产一并从国有企业净资产中剥离,人为地缩小改制企业的净资产;还有些企业采用“空手道”的手法,组建“皮包”公司,通过疏通国有企业管理者,低价收购企业,然后转手倒卖。
这些隐匿国资的手法都使得国有权益受到侵害。
二、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1、评估环节中缺乏监审国资监管部门在评估项目备案和核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对评估程序的审查,而在诸如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等决定资产真实价值的重大问题的监督上,缺乏充分的法定依据,一般不对其合理性进行严格的审查。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摘要】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本文从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国有资产流失现状和研究目的出发,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导致资产流失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指出监管漏洞和利益输送问题是主要隐患。
接着探讨了资产流失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强调加强监管力度和改善政策是防止流失的关键。
最后强调了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为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制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流失、监管漏洞、利益输送、经济发展、加强监管力度、改善政策、共同努力解决。
1. 引言1.1 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国有企业改制是指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国有企业改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措施,逐步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
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难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适应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推动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改制还可以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1.2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非常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是以各种形式的挪用、侵吞、转移国有资产为主要特征。
一些国有企业高管和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非法转移为个人或其他私人利益所牟取的财富。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金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万亿元,严重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极大地损害了国家财产和国家利益。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研报告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调研报告根据我们对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资产流失问题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普遍存在,但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以下是调研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1. 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不规范的资产转让过程:在资产流转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内外勾结等问题,导致资产流失;- 懈怠的监管机制和盲目的放权:监管机构在改制过程中未能有效监督国企资产的流转,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资产挪用;- 腐败行为和权力寻租:一些国企领导人或相关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腐败行为,挪用或私自转移国企资产;- 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在资产转让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使得资产流失问题更加难以监管。
2. 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虚假交易和资金挪用:一些国企通过虚假交易和资金挪用等手段将资产转移至个人账户或其他企业;- 资产被非法占有:一些国企的资产被非法侵占或盗窃;- 资产低价出售:一些国企将资产以低于市值的价格出售给关联企业或个人;- 资产流转至境外:一些国企通过各种方式将资产转移至境外,导致国有资本流失。
3. 资产流失的影响:- 经济损失:国有资产的流失导致国有经济的衰退和资源的浪费,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信任危机:资产流失事件引发公众对国企改革的信任危机,影响人们对国企改革的态度和信心;- 社会不稳定因素:资产流失现象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4. 防范和应对策略:-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国企改制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资产转让程序,加大对资产流转环节的监督力度;- 加强信息披露与透明度:提高国企资产交易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加大监管部门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交流;- 打击腐败行为:加大对国企领导人和相关人员的反腐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严惩腐败行为;- 提高合规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国企干部员工的合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对违规行为的识别和警惕。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对其经营效益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因为国有企业管理不善,导致资产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企业资产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问题。
是因为国有企业内部腐败问题严重,导致资产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腐败现象,职工盗用、侵占企业资产成为普遍问题,导致资产大量流失。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技术装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资产流失。
由于国有企业技术装备更新滞后,导致资产逐渐老化,大量资产报废,造成资产流失。
是因为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不当,导致资产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存在问题,企业成本过高造成资产的流失。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存在对企业经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资产流失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资产是企业的基础,资产流失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益。
资产流失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
资产流失导致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修复和更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资产流失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资产流失导致企业的技术装备老化,影响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资产流失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是企业的根基,资产流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针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途径。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监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的发生。
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
国家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严惩腐败分子,从源头上杜绝资产流失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进行了界定,然后综述了我国学者就关于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关于解决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最后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股份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起着带动力和控制力的作用,在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也日益严重和突出出来。
国有企业改制是经济转型的微观表现,国有资产流失大多数与企业改制有关。
同时,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也是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高发期。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大量的文献对于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分析、论证和诠释。
目前为止,理论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辨析,即到底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界定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
在2004年的郎顾之争中,我国理论界又对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界定进行了广泛论战。
至今,对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界定,仍然存在多种分歧;二是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判断标准,即怎样才算国有资产流失,在此问题上也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三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由于对国有资产流失研究切入点不同,在国有资产流失渠道上也有多种论述;四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在国有资产流失原因方面的争论一直最为激烈;五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建议,由于国有资产流失原因的分歧导致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上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对策建议。
1、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界定是分析国有资产流失前提和基础。
也是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本质要求。
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存在有较大的分歧,目前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上,理论界有以下观点七个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是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将属于全民所有的财产转向集体企业或个人,严重地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第二种观点认为,流失就是减少,不管什么原因,现实已经存在的或应该取得的国有资产权益的损失都是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权益的减少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本质所在。
第三种观点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合法手段与非法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或非国有收益,即改变了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制性质。
第四种观点认为,市场交易本身就是一个不同利益的博弈过程,交易双方总会有得有失,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与非正常组织之间博弈的行为结果。
第五种观点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企业在经营和处置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或不应该出现的应得未得或应保值未能保值的现象,同时这种情况是由于参与人员的人为原因造成的,而非客观存在的或早已实际存在的,但非显性的资产损失。
第六种观点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是指所有者对财产拥有的权益非法地流到另一个所有者手中,从而使原有的所有者受到了不应有的财产利益损失。
只有失利方,没有得利方不叫“流失”,只是一般的损失,国有资产流失是国家财产权益流到其他所有者手中,而不是一般的实物财产灭失或财产数量减少。
第七种观点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用者和管理者出于主观故意或由于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从这一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国有资产流失有三个特征:一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用者和管理者;二是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三是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财产权的灭失。
上述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的界定都是从某一个层面上概括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对国有资产流失界定的切入点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概念,不便于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讨论。
本文认为,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国有资产从投入、生产运营到国有企业改制等各个环节上的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国有财产的灭失以及国有资产权益的损失;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权益的损失,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变更国有资产不合理地从国有流向非国有的过程。
2、关于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为什么我们对时至今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会瞠目结舌呢?其中缘由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主要是通过各种“合法”的渠道流失的。
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立体的过程。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调查,造成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目前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新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许多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和配套。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加大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加快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企改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相当严重。
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一是清产核资中评估失实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承包、租赁中违反规定,低价承包和租赁,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四是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的资产流失;五是企业贱卖中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六是借管理层融资收购(MBO)侵吞国资;七是国有企业改制分立、破产过程中的资产流失。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及运营机制尚未完善,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改制行为不规范,对改制工作监管不够,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损害国有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
总结起来,国有企业改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造成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主体与产权主体、经营主体相脱离,投资活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无人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应有的责任;二是资产运营主体不清,导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法实现;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中,国有产权主体多元化与产权主体虚置并存,导致资产管理监督不利,任意处置国有资产;四是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缺乏约束机制,导致大量的银行呆帐、坏帐的产生;五是对外资盲目引进,盲目进口不需要的设备,对本国资产缺乏保护意识;六是产权市场不健全,产权交易不规范;七是经济管理者的腐败;八是法制不健全。
3、关于解决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渠道和原因,理论界对解决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许多建议,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找到彻底消除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措施和对策。
提出的建议如下: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二是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三是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四是加强资产评估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切实做好资产评估及确认工作;五是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考核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六是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防止他们违法乱纪侵吞国有资产;七是采取多种渠道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运营效益,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4、简要评述综上所述,我国理论界对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研究的确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对我们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上述研究仍然有不足之处。
本文认为在对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研究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在对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界定上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不利于我们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
(2)在对我国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对策方面。
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缺乏切实可行的防止措施。
因此,使得现实的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边界界定不很明确,这样将会导致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主体不清。
第二、还没有形成一条追究国有资产流失责任的有效机制。
第三、没有将有效的产权制度纳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之中。
总之,我们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和研究,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参考文献[1]张银杰:现代企业制度新论—企业疑难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2]章迪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M],北京:中国工出版社,2006年.[3]张同全: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新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4]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5]刘诗白:国有资产流失研究[C],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6]陈正云:中国国资流失状况调查国有资产犯罪及其法律惩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7]何秉孟: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兼评科斯产权理论[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陈剑:流失的中国[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9]何家明:国有资本营运新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陈一锦:国有资产流失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1]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12]中央企业工委《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形式和对策》编写组: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形式和对策[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13]王兴、张文波:探索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思路[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1月,第56—56页.[14]李伟平:从国有企业流失的现状谈改革思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18卷第4期,第67-70页.[15]李兴山、臧明仪:如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J],中国审计,2005年第19期,第32-33页.[16]周莉、马为民:建立有效制衡机制是企业反腐败的治本之举[J],辽宁经济,2005年4月,第38—39页.[17]高昆:国有资产流失的解决方法[J],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9月,第51—51页.[18]昌云:浅谈国有资产流失及其防范[J],地质技术管理,2006年6月,第12-19页.[19]玉仆:国资流失令人痛惜[J],理财,2005年3月,第17-19页.[20]王元璋、孙霄汉:国有资产流失标准新探[J],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第46—47页.[21]高昆: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与治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3卷第6期,第133-134页.[22]郭毳、王元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与治理[J],理论前沿,2005年第5期,第46-46页.[23]范必: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机理与对策[J],管理世界,1996年第2期,第89—96页.[24]王雅玲: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J],当代审计,2001年第2期,第40—41页.[25]黄群:试论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原因与对策[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第42—45页.[26]毕世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与对策[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第3期,第116—118页.[27]庄莲娇:谈谈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2期,第70—71页.[28]田慧君: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7卷第4期,第61—62页.[29]姚丽鹃、李刚: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5期,第62—67页.[30]李伟、施家芳:改制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路径[J],广西经济,2004年第4期,第30—30页.[31]赵惠娟:论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及防范[J],广西审计,2002年4月,第57—59页.[32]刘文诗: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J],四川财政,2001年11期,第44—44页.[33]江莉萍:浅谈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财政监督,2005年4月,第36—37页.[34]郑玲: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与对策[J],经济观察,2004年5月,第27—28页.[35]李京:规范企业价值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J],商业会计,2005年第2期,第7—7页.[36]石晶: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剖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8卷第4期,第41-43页.[37]高德步、吕致文: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38—43页[38]张屹山、佟炎:“死守”不是出路—再议国有资产流失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第3期,第13—13页.[39]应展宇: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J],中国审计,2004年第10期,第24-27页.[40]于红兵: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9月,第90-91页.[41]王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J],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4期,第21—25页.[42]蒋蓉:从主辅分离看国有资产流失[J],铁道财会,2004 第5期,第19—21页.[43]贾保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划清的几个界限[J],价格月刊,2003年第2期,第41—41页.[44]李慧敏:企业改制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及对策[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6卷第3期,第85-86页.[45]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05级第一期厅级干部班“国企改革课题组”:企业经营管理中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J],南方经济,2005年5月,第11—14页.[46]解庆霞:关于改制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5年1月,第48—49页.[47]张红兵:论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兼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督行条例》中若干条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 卷第2期,第69—70页.[48]候亚平: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思考[J],煤炭现代化,2004年第4期,第6—7页.[49]许玉明:国有资产流失评价标志与控制政策探讨[J],重庆经济,2001年的6期,第39-41页.[50]王文亮: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J],企业研究,2001年7月,第54—55页.[51]单荣文: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国有资产流失防止问题的探讨[J],市场研究, 2004年第6期,第11-13页.[52]谢丽威: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防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05年第7卷第3期,第45-47页.[53]施莉红: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及对策[J],产权导刊,2005年第 3 期,第3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