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分析
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分析
眼位稳定 。 3 戴全矫镜 6个月 双眼视 力平衡 后 , . 行外斜 矫正术 , 以 双 眼外直肌后退为主。术后 眼位 :3c 3 m及 5 m, 眼 +3 裸 0
~
[] 唐静 晓, 3 董竞. 间歇性 外斜视合并 调节性 内斜视 的临床 观察.
33 - 4 8 3 2.
术后 1个月 为 3 7% , L S K术后 1 而 AE 0d干眼症 发 生 率为 4% , 术后 1个 月为 7% , 术后 干 眼症发 生 率 低于 O K组 。 R 总之 , 干眼症是 O K术 后 的常 见 并 发 症 , 响 R 影 伤 口的愈合 和角膜 的光学质 量 , 从而 影 响手术 效果 。 我们必 须充分 重视 干眼症 , 并在 O K术 前 、 中、 R 术 术 后 采 取 有 效 的措 施 , 少 和 避 免 干 眼 症 的 发 生 。 减 L S K可 能是干 眼症 患 者 进 行 角 膜 屈 光 手 术 的首 AE
1. 3
( 收稿 :09 1-0 20 .l1 )
・
论著简报 ・
间歇性 外 斜 合并 调 节性 内斜 视 治疗 分析
连 丽英 张志 宏 任芬 花
间歇性外斜合并 调节性 内斜视是一 种少见 的特殊类 型 斜视。我院 19 9 9年 6月至 2 0 6月共诊 治 1 0 7年 2例患者 , 现 报告如下。
选。
参 考 文 献
[ ] l o u k , i i b h S vnEWio ,t . I ee n 1 l T i u Nn Ln om,t e l n e a Dy y d pS s a d e s 1 a
[ ] C f r B ,i t ,ipo , o nD e a T e aa i — 2 ae E Rc e D S s T F n , 1 h n a y hr m n t . C dn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4.周期性内斜视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三)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后2.知觉性内斜视(四)非共同性内斜视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三、外斜视(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
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儿童不同类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矫正治疗 继续教育参考答案
A、6 B、5 C、4 D、3
9、( )是指使眼球向某一特定方向运动的主要肌肉
A、被动肌 B、主动肌 C、协同肌 D、拮抗肌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外展过强型外斜视的临床特点( )
A、AC/A 值高 B、斜视角稳定 C、看远斜角<看近斜角 D、常见于儿童
A、戴足矫眼镜 B、药物治疗 C、手术治疗 D、物理治疗
6、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斜度多在( )△
A、4-5 B、10-44 C、2-10 D、45-54
7、对于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 1-5 岁的患儿,需要每( )验光一次
A、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12 个月
8、以下对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临床特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需戒烟 B、需佩戴眼镜矫正 C、尽量矫正近视 D、先治疗弱视
13、关于垂直斜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病率较水平斜视少 B、上斜肌功能亢进 C、诊断相对困难 D、歪头试验阳性
14、先天性内斜视多于生后几个月内பைடு நூலகம்病( )
A、3 B、6 C、9 D、12
第四节 共同性斜视的非手术与手术治疗
1、以下不属于外斜视临床表现的是( )
A、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B、共同性、非共同性 C、间歇性、恒定性 D、单侧性、交替性 10、根据视轴的方向可将斜视分为( )
A、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B、共同性、非共同性 C、间歇性、恒定性 D、单侧性、交替性
11、根据斜视的融合状态将斜视分为( )
A、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B、共同性、非共同性 C、隐斜、显斜 D、单侧性、交替性 12、儿童斜视手术治疗的术前必备条件是( )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共同性斜视:
– 儿童发病初期,复视——单眼抑制,经过短 暂。
– 间歇性斜视。 – 急性共同性内(外)斜视,成人或大龄儿童,
复视不消失,视标距离越远复像距离越大, 各个方位均相等,眼球运动无障碍。
– 垂直复视合并水平复视:诊断麻痹的 垂直肌应观察垂直方向的复像距离在 哪个方位最大。
右眼外直肌麻痹
右眼内斜视。水平同侧复视,向 右侧看分离最大,周边象属右眼。
右眼上斜肌麻痹
右眼上斜视。垂直复视,向左下 方分离最大,右眼象在周边。
Hess屏和Lancaster屏检查法 – 原理:用红绿眼镜分离双眼,红灯、绿 灯二个投射器,分别刺激双眼的黄斑中 心凹,红光为右眼戴红镜片所见,绿光 为左眼戴绿镜片所见。
– 可能发生弱视眼的连续(废用)性外斜。
四、治疗方法中的一些问题
1.集合训练(笔尖训练)治疗
经过观察,认为对控制眼位无效。 诱发过度的自主性集合,但不能改善融合功能。 患者通过自主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
可诱发假性近视,产生视疲劳。当患者年龄渐 大,调节与集合能力减低,视疲劳更加明显。 手术:在术中过矫,或因集合掩盖了实际的斜 视度,使手术低矫。 主张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不使用集合训练。
受限,容易形成单眼抑制和弱视,特别 是发生在生后早期的,在诊断明确后尽 早手术,对防治弱视有利。
后天性:发病早期应进行全面检查,寻找 原发病因,进行治疗。此期麻痹肌的功能 可能有部分恢复。6个月后根据斜视恢复 的情况决定是否手术。过早进行手术可能 因病情尚未稳定不能获得肯定的效果,影 响再次手术效果。
外斜视名词解释
外斜视名词解释
外斜视是指患者在注视前方的物体时,眼睛视轴向外偏。
一般情况下,外斜视包括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建议根据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间歇性外斜视:集中注意力时视力正常,而注视远处时、劳累过后,可能出现外斜的情况,但是休息过后,亦可恢复正常视力,常好发于儿童时期,但是发现的时间相对较晚。
患者容易出现视力疲劳、视物模糊、畏光等情况,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切勿盲目手术,以免影响视力水平;
2、恒定性外斜视:是指相对于间歇性斜视的另外一种斜视,即患者经常出现外斜,这种斜视无法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无论患者何时检查眼睛,斜视的度数皆比较明显。
患有此病的患者大多没有主观症状,也少有眼痛、头痛等视觉疲劳的症状。
患者通过配戴眼镜,能够矫正屈光不正,可使病情得到改善。
建议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药。
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时候,亦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外斜视患者纠正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例如阅读时保持一拳一尺的距离。
还需要注意眼部休息,避免熬夜,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注意眺望远处,适当调节眼部肌肉来缓解眼肌疲劳。
间歇性外斜的诊断与治疗
的 , 可能与 中枢集合 兴奋和 分开 兴奋 的不平衡 有关 。 这 在 不 注 意 视 物 时 ,紧 张 性 辐 辏 减 少 ,过 强 的 分 开 兴 奋 使 眼 球 转 向休 息 眼 位 ,融 合 性 辐 辏 不 能 矫 正 , 而 导 从 致外 斜 。 外 遗 传与解 剖 因 素也 可能 与外 斜 的发 生有 另
看 近 时 斜 视 角 比 看 远 时 大 ( 1 △) AC/ ≥ 5 。 A值 低 。
1间 歇 性 外 斜 的 发 病 原 因
间 歇 性 外 斜 主 要 是 由外 展 和 集 合 功 能 的 失 调 导 致
33基本 型 .
看 远 与 看 近 的 斜 视 角 基 本 相 等 。AC/A值 正 常 。 34类似 分开过 强型 . 与 分 开 过 强 型 相 似 。但 遮 盖 一 眼 3 0~4 5分 钟 后 , 看 近 时 的斜视 角加 大 , 看 远时 相 等或 更大 。 与 4 间 歇 性 外 斜 Ac/A比 率 的 特 点 不 同 类 型 的 间 歇 性 外 斜 ,其 AC/A值 不 同 。 屈 就 光 状 态 而 言 , 常 近 视 眼需 要 较 少 的 调 节 而 相 对 多 的 通 辐 辏 ,其 AC/A 比率 较 高 ;对 于 远 视 眼 ,则 需 要 较 多 的 调 节 而 相 对 少 的 辐 辏 ,其 AC/A 比率 较 低 。完 全 】 调 节 性 共 同 性 内 斜 患 者 屈 光 状 态 多 为 远 视 , 视 眼 的 远 固  ̄ AC/A比 率 低 , 者 为 了 增 加 视 力 而 产 生 过 量 调 患 节 ,从 而 带 来 过 多 的 集 合 作 用 ,出 现 了 内 斜 。当 远 视
斜视的分类及治疗方法
斜视是怎样分类的?临床上斜视分类很多,常见的有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按偏斜的方向分为:(1)内斜视,即先天性内斜视、后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和非调节性内斜视)。
(2)外斜视,即先天性外斜视、后天性外斜视(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
麻痹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和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斜视的概念两眼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注视,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
斜视并不仅指两眼位置的畸形,还包括斜视度数小表面不易察觉,而视功能不正常。
或根本无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
所以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
斜视仅仅是影响外观吗?斜视患者的眼位发生偏斜,俗称“斜眼”、“对眼”“斗鸡眼”,有时候伴有歪头,看人或看东西的时候,歪者脑袋。
给病人带来不雅的外观。
实际上,斜视不仅仅影响外观,还造成双眼视觉的破坏及心理障碍。
在儿童时期患了斜视,常受小朋友及同学的歧视,因而造成他们心灵上极大的创伤,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
他们长大后还面临着升学、择业及社会活动,至少因外观缺陷不能做出头露面的工作。
但是,作为眼科医生,在关心他们外观的同时,最关心的是斜视破坏了正常双眼视觉、立体视。
如何帮助他们挽回和建立立体视是眼科医生治疗斜视的更高目标。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斜视必须在儿童时期尽早治疗,不要错过完全恢复双眼视功能的机会。
长大成人后再治疗只能得到美容的效果。
由于这些人没有立体视,他什么样的斜视需分次施行手术?1、斜视角大,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比较复杂的斜视,一只眼需处理三条直肌的手术。
为了预防眼前节缺血,同一只眼一次手术只限于两条直肌,等8周后侧枝循环建立再做第三条直肌手术。
2、复杂斜视,一次手术不能矫正眼位达到预期目的或一次手术后又出现新的偏斜。
例如:水平斜合并垂直斜矫正后又出现垂直性分离性偏斜(DVD综合征),又叫交替性上隐斜或双上斜视,需再行手术矫正。
3、第一次手术过矫或不足,需再次手术。
怎么治疗间歇性外斜视(专业文档)
怎么治疗间歇性外斜视(专业文档)怎么治疗间歇性外斜视1、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有明显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和屈光参差的患者,为保证视网膜清晰像,应该全部矫正;外科伴有近视乾,应该全矫;外斜伴有远视者,矫正远视将减低调节性集合,使外斜增加,需要全矫还是部分矫正,要完全取决于远视程度、患者年龄和AC/A比值,通常小于+2.00D婴幼儿,可不予矫正,较大患者为避免屈光性疲劳,矫正远视通常是必要的。
年老年有外斜伴老视眼,调节减弱,如有远视,需要矫正,可以给最小度数以利于看近。
2、负球镜用负镜矫正间歇性外斜视,可做为一暂时性措施,或放于双焦点镜上半部,以治疗分开过强;或放于双焦点镜下半部,以治疗集合不足,刺激其调节性集合,控制外斜,这种治疗方法,不应提倡,患儿用这种方法治疗,常引起视力疲劳。
3、三棱镜及遮盖疗法底向内三棱镜可加强双眼中心凹刺激,约有1/2~1/3偏斜可用三棱镜刺激融合得到矫正,最近有人提出在间歇性外斜视初期,遮盖为一良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疗,大约40%患者其显斜(看远)可以变为隐斜。
早期的间歇性外斜视,因为大部分时间为外隐斜,显斜次数不多,偏斜度不大,不主张手术治疗。
4、手术治疗对竭生外斜视手术最适宜年龄目前还有争论。
有人主张手术愈早愈好,否则会变成恒定性外斜。
由于多数间歇性外斜视看远融合力良好,有双眼视,2~3岁或10岁以后手术结果几乎相同,可以观察数年。
对视力未成熟婴幼儿,为避免手术过矫,主张延缓手术,用负球镜加强融合,交替遮盖预防抑制发生,若融合功能迅速恶化,或斜角稳定时要考虑手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斜视的种类及治疗(图)
斜视的种类及治疗斜视一般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与上下斜视。
1,内斜视:俗称对眼儿、斗鸡眼。
眼位向内偏斜。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
2,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儿,即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
3,上、下斜视: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较少见,上下斜视常常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
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1,手术疗法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
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2,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
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
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
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斜视手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1、术后洗脸、洗头、洗澡避免眼内进水,预防术后感染。
2、术后2周内尽量减少眼球转动,不得揉眼。
3、术后忌辛辣食物一个月。
4、避免用眼疲劳,适度休息。
5、术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以减轻疼痛及出血。
术后当天口服或肌注抗菌素,门诊手术后第二天换药,换药后局部点滴抗菌素眼药水与眼膏。
术后7天拆线,拆线后继续局部用药至术后3-4周。
6、一般白天用典必舒眼药水和贝复舒眼药水点手术眼,一日4-6次;晚上睡前用迪可罗眼膏。
注意贝复舒眼药水需冷藏保存,两种眼药水之间间隔10-15分钟。
7、术后会出现眼部酸胀、眼球转动困难、眼内异物感等不适,有些可能感到不同程度的眼痛或难以入睡,以上现象是手术后的正常反应,其轻重程度和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2-5天可缓解,不必过于担忧。
8、如出现复视现象或感到眼部疼痛剧烈等其他特殊情况,请立即告知医生,并按照医嘱治疗。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恢复效果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恢复效果分析作者:韦志伟孙莉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将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16例行三棱镜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同视机常规三级功能检查、线状镜不同检查距离(6 m及33 cm)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以及Titmus立体图立体视觉检查。
术后随访6~48月,平均24月。
结果术前中心立体视觉者33例占28.45%,黄斑立体视者42例占36.21%,周边立体视者18例占15.52%,无远、近立体视觉者23例占19.83%,而无远立体视觉者总计60例占51.72%,手术年龄越小,术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率越高,4~7岁术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其它三个阶段的高年龄组(P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间歇性外斜视是斜视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发病率高,占外斜视的80%[1],且多幼年发病。
它是一种能被融合功能所控制正位的斜视,但由于其融合机能不稳定,其斜视角经常发生改变。
在思想集中时正位,在走神、疲劳、疾病和充分破坏融合时斜视度充分暴露,表现出外斜[2]。
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是手术矫正眼位以获得恢复双眼视功能,由于视近可控制正位,因此对立体视觉的破坏与其它类型斜视相比较还是具有其特殊性,国内已有报道[3,4],我们通过降低手术后的眼球回归,巩固恢复双眼立体视功能,现对我院手术矫正的116例间歇性外斜视的资料和手术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16例,术后随访2年,其中男69例,女47例,年龄4~42岁,手术年龄4~42岁,矫正视力0.9以上53例占45.69%,混合性散光及高度近视而引起的弱视9例占7.76%,其余视力全部恢复正常。
1.2方法1.2.1检查方法(1)进行外眼、眼前段、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斜视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对神经炎和肌炎有效
-肉毒杆菌毒素A:在急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间,内直 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可暂时解除复视的干扰,可防止或治疗
内直肌痉挛
三棱镜应用:对于小于10△的斜视,可试用三棱镜消除复视 手术治疗:一般在麻痹肌已停止发展6个月后做手术,手术原则 以减弱拮抗肌为主,加强受累肌为辅,即肌肉后徙与缩短
手术治疗
患者在全麻下行右眼斜视矫 正术,术中将双眼内直肌, 后退5mm,术中出血不多, 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病房。 术后情况:未诉不适,精神 佳,眼科查体:双眼轻度水 肿,结膜充血(+++),结 膜切口对合良好,缝合在位 ,第一眼位正,眼球运动灵 活,给予清洁换药,开放点 眼
右眼内直肌后袭5mm
内斜视
治疗: 1、排除单眼弱视,否则应先治疗至双眼视 力平衡 2、手术于24个月内 3、合并下斜肌亢进和DVD(垂直分离性斜 视)手术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4、术后保留10△内斜, 以利于建立周边融合及 粗立体视觉。
共同性内斜视
(一)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诊断要点: 发病平均年龄为2岁半 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散瞳或戴镜可以矫正眼位 治疗: 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全屈光处方戴镜 不应手术矫正 每年验光,调整度数,满足视力和眼位需求
非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主要指麻痹性斜视,是由神经核、神
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
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 [病因] 先天性: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产伤或婴儿期 疾病所致 后天性:多为外伤(头颅或眼眶),感染、炎症(脑炎 脑膜炎)以及代谢性、血管性(糖尿病性、动脉硬化、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的疗效观察
视 。戴 镜 3~6个 月 内斜 视 基 本 消 失 ,例 1~5均 按 最 大 斜 视 角
行 手术矫正外斜视 。全部 患者均 在术 后随诊 6个 月复查 眼位
及 双 眼单 视 功 能 。
2 结 果
5例患者 中高度远视 3例 ,中度远视 2例。4例患者戴镜 3
个月 ,1例 患者戴镜 6个月后 内斜基本 ?肖失。5例患者 的外斜 视 度数 均未 见 增 加 。术 后 6个 月 ,复 查 戴 镜 眼 位 和 双 眼 单 视 功
2568
北 医药 2010年 9月 第 32卷 第 l 期
型』 塑 ! Q
墨 :
· 临 床 研 究 ·
间歇 性外 斜 视 合 并 调 节 性 内斜 视 的疗 效 观 察
刘俊 茹 耿韶 辉 张 志红 苏宪 武晓 燕
【关键词 】 间歇性外斜视 ;调 节性 内斜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 R 777.4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7386(2010)18—2568—02
2 男
L十6 0DScc 4 外斜视 R0 4LD 3 R0 819 8 R+5 0~4-15△ 一2fJ△
L+4 5DS
cc止 位
一3O
3 男
l4 外斜视 R0 2L0 3 R0 811 0 R+6 5DS+0 5DC 正位 ~+ 10A 一15A
L+5 0DS+1 0DC cc正位
一22△
4 男 5 内斜视 R0 6L0 5 H I【】I 1 0 R+3 5DS sc止位 ~+ 25△ 一20△
5 女
I +4 ODS
cc 他
25△
8 外斜 视 Rn 5LJ 0 6 R0 8l1 0 R+0 5DS+3 0DG sc调节视标 +l0△ 一20△
斜视的治疗规范 讲义
斜视的治疗规范北京同仁医院付晶一、前言斜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0.35%-3.3%。
儿童眼病第三位。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一)定义1.正位视 (orthophoria) :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破坏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
临床少见,多数人都有小角度的隐斜。
2.斜视 (strabismus) :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引起。
3.术语多。
4.专科检查相对独立。
(二)分类按照不同因素:1.融合状态:同时两眼看到的物像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像称为融合。
( 1 )隐斜 (heterophoria , latent strabismus)( 2 )显斜 (manifest strabismus) :间歇性斜视 (intermittent tropia) 、恒定性斜视 (constant tropia)2.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显著变化:( 1 )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 2 )非共同性斜视 (noncomitant strabismus)3.注视眼:( 1 )交替性斜视 (alternative strabiamus)( 2 )单眼性斜视 (monocular strabismus)4.斜视发生年龄:(1)先天性斜视 (congenital strabismus)(2)后天性斜视5.偏斜方向:(1)水平斜视 (horizontal strabismus) :内斜视 (esotropia) 、外斜视 (exotropia)(2)垂直斜视 (vertical strabismus) :上斜视 (hypertropia) 、下斜视 (hypotropia)(3)旋转斜视 (torsional strabismus) :内旋斜视 (incyclotropia) 、外旋斜视 (excyclotropia)二、斜视检查斜视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其中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和主诉,如斜视发生的时间、症状、母亲妊娠史、诱因、恒定或间歇、视远还是视近出现、单眼或是交替、斜视出现时的状态、阳光下眯眼、视物成双、治疗史等;另外还有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远、近视力;裸眼与矫正视力以及望诊:假性斜视,间歇或恒定,异常头位等。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距离融合控制力评估与立体视锐度的研究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距离融合控制力评估与立体视锐度的研究第一部分:注视远距离视标评估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融合控制力的研究研究背景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斜视,多在出生后6个月~4岁发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外斜视呈间歇性,多发生在生病、疲劳、发呆或者注视远处视标时,尤其是注视户外视标更易出现外斜视。
大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融合控制力和调节性集合功能逐渐减弱,患者的融合控制能力逐渐下降,外斜视的频率逐渐增加,甚至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
既往文献认为,间歇性外斜视的病情进展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斜视角度的增大,二是融合控制力的下降,三是立体视功能的下降。
但是,随着人们对间歇性外斜视研究的日渐深入,外斜视角度的增加已经不再被认为是衡量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而认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外斜视发生的频率比其斜视度的大小更为重要。
间歇性外斜视融合控制力评估的意义是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术矫正外斜视。
因为对于融合控制力差的患者来说,如不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患者的融合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差,随着眼位偏斜频率的增加,其颞侧半视网膜会逐渐发生抑制,而最终导致完全丧失双眼单视功能。
鉴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融合控制力反映了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许多学者致力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控制力的研究,并设计出几种融合控制力分级方法。
Mohney和Holmes(2006)提出一种在诊室内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融合控制力进行评估的六分级法(office-based 6-point control scale),该分级法采用精确的时间点,能反映不同融合功能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融合控制力,并且可以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看远(3m)和看近(33cm)的融合控制力分别予以评估。
由于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注视远处视标尤其在户外时更容易出现眼位偏斜,而Mohney和Holmes诊室内六分级法其看远的距离仅为3m,因此,用该分级法评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看远的融合控制力可能不能真实的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融合控制力状况。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整理课件
37
四、治疗方法中的一些问题
1.集合训练(笔尖训练)治疗
经过观察,认为对控制眼位无效。 诱发过度的自主性集合,但不能改善融合功能。 患者通过自主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
可诱发假性近视,产生视疲劳。当患者年龄渐 大,调节与集合能力减低,视疲劳更加明显。 手术:在术中过矫,或因集合掩盖了实际的斜 视度,使手术低矫。 主张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不使用集合训练。
– 双眼黄斑中心凹为视网膜对应点,其视 觉方向与眼位相符,所以内斜视为交叉 复视,外斜视为同侧复视。
整理课件
13
右眼外直肌麻痹
整理课件
14
右眼上斜肌麻痹
整理课件
15
两类检查方法的原理不同,不能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结果,否则会得出 错误的诊断。
整理课件
16
3.复视的可能原因
麻痹性斜视:
– 先天性:通常有代偿头位, – 后天性:以复视为主要症状。
多数人认为应尽快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使之具 备建立正常双眼视的条件后,尽早施行手术矫 正眼位。
美容正位的应择期手术。
整理课件
36
– 先行手术,术后双眼视力不等,仍不能建立完 善的双眼视。
– 术后治疗弱视还要继续遮盖单眼,不利于双眼 单视的建立。
– 手术后从外观上认为患儿的斜视已经治愈,不 再继续随诊,贻误了弱视的治疗。
41
谢谢
2005 - 4
整理课件
42
25
2.调节性内斜视:
– 内斜视合并远视:均应戴全矫镜观察。戴镜后 内斜度可能完全消失或减小,即为屈光性调节 性内斜视或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根据戴镜残留 的斜视度进行手术。
间歇性外斜视何时需要手术
间歇性外斜视为什么需要手术治疗?发表者:刘虎7881人已访问收藏临床上对于准确把握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过早的积极手术可能由于眼位的过矫导致继发性内斜视,使得原有的看近立体视觉受到破坏,并且给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会给再次手术带来诸多的困难。
如果消极等待由间歇性转变为恒定性外斜视或者交替性外斜视时,双眼视觉已经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
多数外斜视的病情有逐渐发展不断加重的趋势;但是有部分病人观察多年都没有变化;还有 <10%的病人会逐渐改善,无须手术矫正。
因此在外斜视发展过程中,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确定哪些病人不需要手术矫正,哪些病人需要安排手术,在什么时间是最佳的手术时机。
von Noorden 观察了一组间歇性外斜视病人,由于不同的原因,他们没有做斜视矫正手术,随访 5-10 年。
前面所述的症状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加重的 75 %,无变化的 9 %,有改善无须治疗的 16 %。
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在随访期间,应该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特别是那些恒定性斜视出现时间不到一半的病人,更应该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要掌握好手术时机。
要注意对病程有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随着年龄增长集合功能下降、调节力降低、单眼抑制出现、眼眶与眶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分开。
2.在斜视发展过程中,病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比如看近斜视度增加,或看远斜视度增加(比前者少一些);隐斜视变为间歇性的,或恒定性的;出现抑制现象。
外斜视手术操作本身并不复杂,关键是如何把握矫正的度数,做到适度!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目的和手术效果发表者:刘虎5559人已访问收藏手术目的是尽量矫正眼位,而且期望远期能够保持双眼正位。
目前许多眼科学家都主张,对于儿童的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术后近期内保持一种内隐斜或者小角度内斜视状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眼位,具有稳定功能治愈的作用。
有作者认为,手术后的复视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刺激,能够促进融合功能的恢复,这样融合性集合或者融合性分开功能得到恢复之后,对将来眼位的稳定、双眼单视的恢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斜视临床诊疗指南
斜视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
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
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诊断要点】1.询问病史。
问清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
2.眼外观检查。
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
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
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
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4.遮盖试验。
用遮盖的方法别检查患者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
遮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时总有一只眼被遮盖的单眼遮盖法,又称交替遮盖法或连续遮盖法;另一种是检查时先遮一只眼,然后去掉遮盖板观察两眼能否同时向前注视一目标及眼球复位速度,这种方法可称为遮与不遮法。
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
5.检查眼球的运动。
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6.斜视角检查。
斜视角分为主斜角(第一斜视角)和副斜角(第二斜视角)。
健眼固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主斜角;当斜眼固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副斜角。
间歇性外斜视
感觉因素
(1)正常对应间歇性外斜视:用同视机检查, 在视远情况下,客观斜视角与主观斜视角 一致者为正常对应。 (2)双重对应间歇性外斜视是指同时存在正 常视网膜对应与异常视网膜对应。用同视 机检查,在外斜状态时主观斜视角与客观 斜视角不一致,出现异常视网膜对应,而 正位时为正常对应。
视网膜对应与集合的关系
融象学说
融象功能: 大脑同时接受两眼各自传来 的影像,经过大脑的综合加工处理,将两 个像合成一个,将大脑这种能力是生后逐渐发育起来的视功 能。人的两眼眶轴约呈45°分散位,而 眼位经常处于平衡状态。这除受两眼 球周围解剖因素影响外,主要由融合反 射等运动反射因素所控制。
发病率
据统计,欧美儿童中发病率为1一2%,低 于内斜视;而在日本(外斜视发病率为3.5%, 内斜视1. 5%) 中国的香港,外斜视几乎是内斜视的两倍, 约3%左右。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间歇性外斜视的病因,大多数学者 认为是神经支配和解剖因素,主要是外 展和集合之间的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 足和融合力低下。
3 间歇性外斜视的分型
间歇性外斜视可根据运动和感觉两方面因 素进行分类。
运动因素:共有四型
(1)外展过强型看远的斜视角大于看近的, 至少大15△AC/A比值高。 (2)基本型看近和看远的斜视角基本相似, 差别不超过10△AC/A比值正常。 (3)集合不足型看近的斜视角大于看远的, 至少大15△,AC/A比值低。 (4)类似外展过强型初步检查看远时的斜视 角比看近的大,经用遮盖法可发现看近的 斜视角和看远的一样。
绝对安静眼位:将完全不受随意的和不随 意的神经冲动支配时的眼位叫做绝对眼位。 生理安静眼位:将所有肌肉活动力减低到 最小限度的眼位,叫做生理安静眼位。 消除融象眼位:当双眼视机能遭到破坏呈 单眼视时的眼位,叫做消除融象眼位。
间歇性斜视的治疗效果分析
间歇性斜视的治疗效果分析Introduction间歇性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问题,指的是眼睛在集中视觉活动时出现交替性偏移。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一. 姿势治疗(Positioning Therapy)姿势治疗是治疗间歇性斜视常用的非手术方法之一。
通过调整患者眼睛的位置来减轻或纠正斜视。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年幼的患者,尤其是婴儿。
1. 功能性延迟功能性延迟是姿势治疗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限制一个眼睛的运动来促进另一个眼睛发育,从而纠正斜视。
虽然它被认为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持续监测以确保正确执行。
2. 覆盖法覆盖法也是姿势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遮住一个眼睛来增强另一个眼睛的使用,并纠正斜视。
然而,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懒惰眼的发展。
二. 光学矫正光学矫正是另一种非手术治疗间歇性斜视的方法。
它通常采用眼镜或隐形眼镜来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
1. 调节功能凸透镜在一些案例中,患者可能存在近视或远视等问题,这会加重斜视。
因此,通过使用强度不同的调节功能凸透镜可以纠正折光错误,提高患者的清晰度和舒适度。
2. 散光凸透镜散光是一种影响像差(图像聚焦)的屈光错误。
通过施用散光凸透镜,可以调整角膜曲率来纠正偏差,从而改善斜视。
三. 手术治疗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姿势治疗或光学矫正获得有效结果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以下两种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间歇性斜视的治疗中:1. 斩除式手术(Strabismus Surgery)斩除式手术通过调整眼睛的肌肉位置来改善斜视。
这种手术可以在限制患者眼睛运动的同时,增强对抗性肌肉的功能。
2. 肌腱移位术(Muscle Transposition)肌腱移位术是另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
它涉及将一个或多个眼肌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以更好地纠正斜视。
结论对于间歇性斜视患者的治疗,姿势治疗、光学矫正和手术治疗都是可行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赫雨时. 斜视.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140. [ 2] 金丽英, 朱赛林. 80 例儿童共同 性内斜视 的治疗. 中 国斜视与
小儿眼科杂志, 2000, 8: 115. [ 3] 唐静晓, 董竞. 间歇性 外斜视合 并调节 性内斜 视的临 床观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 36: 637. ( 收稿: 2009 11 08 )
作者单位: 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
定, 戴镜 33 cm 及 5 m 均正位, 效果满意。 三、讨论 本病具有间歇性外斜 视与调 节性内斜 视两 种斜 视各自
的特点, 发病年龄较 早, 斜 视度经 常变 化, 有 时内 斜、有时外 斜、有时正位, 视远多为外 斜, 视近尤 其小视 标时 出现内 斜, 故对于外斜视患者可 近距离使 用调节 视标来 除外 本病。患 者常伴有中度远视, 配镜时应注意 全矫配镜及戴镜后眼位的 改变, 以视近时不出现内 斜为原则 [ 1]。
总之, 干眼症是 ORK 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影响 伤口的愈合和角膜的光学质量, 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干眼症, 并在 ORK 术前、术中、术 后采取有效的措施, 减少和避免干眼症的发生。 LASEK 可能是干眼症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首 选。
参考文献
corneal sns it iv ity after m yop ic LA S IK. J R efract Surg, 2007, 23: 338 342. [ 2] C affery BE, R ichter D, S imp son T, Fonn D, et a.l The Can a d ian dryeyee p ide m iology study. A dv Eex M ed B io,l 1998, 438: 805 806. [ 3] 申尊茂, 李子良, 谢立 信. 眼 科新 编. 北 京: 人 民卫 生出 版社, 1991: 200. [ 4] 陈静, 韩苏宁, 龚 小雪, 等. E p i LA SIK 术 后角膜 中央知 觉及泪 膜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1112 1114. [ 5] 刘家琦, 李凤鸣. 实用 眼科学. 北京: 人 民卫 生出版 社, 2000: 13.
( 收稿: 2009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
[ 1] Ilpo S Tu isku, N ina L indbohm, Steven E W ilson, et a.l D ry eye and
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分析
论著简报
连丽英 张志宏 任芬花
间歇性外斜合并 调节性 内斜视 是一种 少见的 特殊类 型 斜视。我院 1999年 6月至 2007年 6月共诊治 12例患者, 现 报告如下。
本病斜视度不稳定, 故不急 于手 术, 可 以多 次仔 细复查 斜视度, 戴全矫镜半年后斜视度稳 定按其最大外斜角设计手 术方案, 手术以外直肌后 徙术为主 [ 2, 3] 。
本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斜视, 眼科医生对此 类疾病往往认识不足或 检查不 够仔细, 极易 漏诊, 而 导致治 疗不当。根据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 特点, 反复检查眼位、充分散瞳 验光、全矫配镜矫正调节性内 斜、适 时行外斜手术矫正, 综合 治疗本病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999年 6月至 2007 年 6月 我院 有完整 记 录的门诊患 者 12 例。其中 男 5例, 女 7 例, 年龄 4 ~ 18岁, 就诊时 7例主诉外斜, 5例主诉内斜 。 2. 检 查及 治疗 方法: 眼科 常规 检查, 包 括视 力、眼底 检 查、屈光状 态 ( 1% 阿托 品眼 膏, 2 次 /d, 散 瞳 5 d 后检 影 验 光 ) 。并给予全矫配镜。有 弱视者 同时治 疗弱视。 眼位: 裸 眼及戴全矫镜 查同视 机及 三棱 镜 (包 括看 近、看远 )。每 月 复查 1次视力、眼位。半年 后行外 斜矫正 术, 以双 眼外直 肌 后退为主。 二、结果 1. 戴全矫镜: 12例患者眼位: 三棱镜检查 : 裸眼 33 cm 在 + 10 ~ + 25 , 5 m 在 - 30 ~ - 60 范围。戴全 矫镜 33 cm + 5 ~ - 20 , 5 m 在 - 40 ~ - 60 。 2. 屈光状态: 均为中度远视, 在 + 3. 00 D ~ + 5. 00 D 之 间。合并弱视。戴镜后每月门 诊观察 视力、眼位。 6个 月后 眼位稳定。 3. 戴全矫镜 6个月双 眼视 力平衡 后, 行外 斜矫正 术, 以 双眼外直肌后退为主 。术后眼 位: 33 cm 及 5 m, 裸 眼 + 30 ~ + 40 , 戴全矫镜 + 5 ~ - 4 。平均随访 18个月, 眼位稳
16 6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 18卷第 2期 Journa l of C lin ica lO ph tha lmo logy, 2010, V o.l , 18, N o. 2
术后 1个月为 37% , 而 LASEK术后 10 d干眼症发 生率为 4 % , 术后 1个月为 7% , 术后干眼症发生 率低于 ORK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