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合集下载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 课程代码:ZJ1204002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能力课程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修4. 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新技术与新媒体的流变及其当下发展态势;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网络与新媒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基本功能;网络与新媒体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别是传媒业带来的变化、挑战与机遇。

5.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39学时,理论30学时,课内实践9学时,学分为2.5学分。

6. 建议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网络与新媒体绪论计划学时:3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基本特征、挑战。

(2)掌握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基本内容:(1)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

(2)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基本特征、挑战。

(3)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思考题:1、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是什么?2、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是什么?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计划学时:3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

(2)掌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及难点: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基本内容:(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

(3)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1、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传播特征、外部效果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从硬件角度、软件角度、经营性质、应用功能如何给新媒体分类?第三章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计划学时:3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2)掌握互联网各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应用。

基本内容:(1)信息传播的通道。

(2)知识生产、人际交往的平台。

(3)娱乐新天地。

(4)商务活动的平台、意见自由市场。

思考题:1、从信息传播的通道、知识生产的平台、人际交往的平台三方面解析互联网的应用。

2、作为娱乐和商务平台,互联网的应用有哪些?3、作为意见自由平台,解析当前互联网的应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电报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变化:传播媒介传播结构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文化传播效果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去中心化---再中心化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传播资源泛社会化传播权力全民化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政策推行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第五节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全球化”与“个人化”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一、网络与新媒体概论1、网络与新媒体概念网络与新媒体概念是指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它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络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新媒体技术是指使用新型媒体,如互联网、移动网络、虚拟现实等,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2、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学习、网上游戏等活动,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此外,新媒体技术也发展迅速,如互联网、移动网络、虚拟现实等,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3、网络与新媒体的应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商业、教育、政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商业方面,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形象。

在教育方面,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在政府方面,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的效率,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二、网络与新媒体的安全1、网络与新媒体安全概念网络与新媒体安全是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性,它是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管理,保护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性。

2、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网络账号和密码等,防止黑客攻击,防止病毒传播,防止网络诈骗,保护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性。

3、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措施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管理;2)定期更新系统,增强系统的安全性;3)安装杀毒软件,防止病毒传播;4)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防止网络诈骗;5)建立网络安全机制,防止黑客攻击。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未来1、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网络技术将越来越普及,新媒体技术将越来越发达,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将越来越完善。

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 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 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 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 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 体。
13
一、新媒体的定义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 “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
32
二、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2009年新媒体投融资:
2009年6月9日,盛大网络和华友世纪达成并购协 议;
2009年10月,时代寰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高调宣 布斥资3000万人民币进投建娱乐门户网站——— 《时代娱乐周刊网》;
2009年10月15日,户外数字媒体运营商华视传媒 于以1.6亿美元价格并购数码媒体集团(D M G );
2007年1月和4月,中央就互联网技术发展和 管理召开专门会议,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36
2008年新媒体五件大事
胡总与网民在网上交流开创历史先河
2008年6月20日上午10时,胡锦涛总书记通 过人民网同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对话,让亿万网 民看到一种责任,也向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强烈信 号,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 要渠道,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用网络的力量 推动中国。日前,人民网“特别推出”的“什锦 八宝FANS圈”刚刚上线,万千网友蜂拥而至, 开通仅四天,注册“粉丝”已超过6万人,这个数 字正在以每小时2000多人的速度递增。
1、新媒体产业增长 中国传媒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媒体产业现
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 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产业传媒总值的近三分 之一。 移动媒体: 888亿元 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 短信、手机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3%; 网络媒体:252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 视频、播客、各种下载业务等,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1)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1)

三、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
中国从 1994 年正式联入互联网,1995 年出现互联网商 用服务,起步虽然较 晚,但发展极其迅速。 以 1994 年为 界,分为起步建设与普及应用两个阶段。 1.起步建设阶段 2.普及发展阶段
第二节 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这一次的“新媒体”孕育出独特 的内涵。 不仅相对于 “ 旧媒体” 诞生出丰富多彩的 新型媒体形态,更革命性地重塑了现有传播生态环 境, 颠覆了大众传播的既有线性传播特征,全面、深远地影 响了整个社会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成为与“ 传统媒 体” 明显不同的“ 新媒体” 。
“新媒体冶将媒体的功能不断拓展,从最初的网络邮件、 新闻组到门户式 新闻网站、传统新闻信息推送,发展到 运用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管理商务工作、 处理海量数据、 进行地理定位等。
第四节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网络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伴随着几大关键性技术的产 生。 从早期的光导 纤维(optical fiber)、电脑技术 (computer technology)、多媒体(multimedia)、数字 化技术(digital technology)、互联网(Internet) 等发展 到现在的流媒体技术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PTV 技术、WAP 平台技术、海量存储技术等。 新技 术的发展,
二、 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 Web1. 0 到 Web3. 0
• Web 1. 0 时代沿袭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模式,以早 期门户网站 Yahoo! 为代表,是 一个用户完全被动接受 信息的时代
• Web2. 0 将互动传播提升到重要位置,以博 客、微博、 在线流媒体为代表,开启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一、 互联网的起源

20新媒体导论 第二章PPT

20新媒体导论 第二章PPT
四、从媒体到平台:手机功能的发展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与手机网的汇流与升级
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 (一)平板电脑的发展
(二)电子书与电子纸技术的发展
(三)可穿戴终端的兴起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与手机网的汇流与升级
二、人机交互方式的“回归自然” (一)语音交互技术
(二)体感交互技术
(三)视线交互技术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与手机网的汇流与升级
三、移动传播改变的时空观 (一)从黄金时段到碎片时间:移动传播带来的时间观的变化
(二)从“广播”到LBS:移动互联网改变的空间观
(三)场景:移动时空描述的新维度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与手机网的汇流与升级
四、移动互联网改变的传统产业
• O2O:“到家”服务、电子商务 • 教育行业 • 医疗健康行业 • 金融业 • ……
第一节 数字技术:新媒体的技术基石
二、媒介融合:数字传播的必然归宿
(二)媒介融合过程中的“和”与“分” • 业务形态的整合与生产流程的细分 • 产品的汇聚与用户市场的进一步分化 • 传播渠道的集中与接收终端的分散 • 信息企业的大联合与再分工
(三)媒介融合过程中的文化性障碍 •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文化差异 • “受众文化”与“用户文化”的差异
2. 社会化媒介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 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 • 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第三节 手机:移动媒体的数字时代
一、从 1G 到 4G :手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手机终端的发展
第三节 手机:移动媒体的数字时代
三、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手机传播的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的隐忧
第二节 互联网:新媒体普及的核心动力

《新媒体概论》第二章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概论》第二章 新媒体技术
在万物互联阶段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空互联为目 标的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VR、AR 和MR 技术将进一步扩展和应用。应用这些技术的 媒介会将网络与人类感官无缝集成,甚至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人类娱乐、生活和工作的主要 工具。
目录/Contents
2.1 了解新媒体技术 2.2 常见的新媒体技
第2章 新媒体技术
10
4.万物互联
新媒体中的万物互联是指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将用户和信息加 入互联网中,形成更加宽泛的网络,挖掘信息内容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行动,衍生出新的 新媒体应用类型和商业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为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发 展机遇。在万物互联的情形下,社会生活充满了各种感知、通信和嵌入式信息接收和传播 系统,各种物体被赋予采集、计算、思考、协作和自组织、自优化、自决策的能力,商品、 资源和人通过网络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生产与服务模式。
OPTION 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像、视频和声音的交互技术系统。
2.1.2 新媒体技术的构成
2.按照新媒体技术的信息流动方式和功能划分
第2章 新媒体技术
6
新媒体信息采集技术 新媒体信息传输技术 新媒体信息安全技术
新媒体信息处理及编辑技术 新媒体信息显示技术 新媒体信息存储技术
2.1.3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传播、电子商务、新闻出版、广告创作、网络营销等 领域,具有传播先进文化和获取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是一种先进性 和综合性非常强的技术。
2.1.2 新媒体技术的构成
第2章 新媒体技术
5
1.按照新媒体技术自身的特点划分
01 网络媒体技术。网络媒体技术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综合性媒体技术,其硬件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重点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重点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重点一.什么是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特征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数字化与多媒体交互性与共享性超时空与即时性碎片化与社交化分众化与个性化精准化与智能化三.新媒体主要类型/形态1.门户信息型(雅虎、新浪)2.搜索信息型(谷歌、百度)3.社交分享型(脸书、微博)4.智能推送型(今日头条)四.Web1.0发展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办了“网页目录”Yahoo网景公司:互联网繁荣的开始(1995)Netscape 全球第一个大规模运用的商业浏览器。

1996年,全球首个门户网站“雅虎”上市。

1997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建Google(谷歌)2001年,李彦宏和徐勇创建百度(baidu)。

中国互联网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BAT 百度阿里腾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MD 美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中国于1994年正式完成接入互联网,成为全球接入互联网第77个国家,作为互联网雏形的阿帕网(ARPA)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

1983年,互联网的TCP/IP协议被指定为互联网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1989年,英国人蒂姆·博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WWW)的技术构想。

美国保罗. 巴兰发明了“渔网理论”,主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又被称分布式通讯系统理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调查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5亿五.Web2.0 社交网络时代博客、微博兴起1998年克林顿与莱温斯基(德拉吉报道)2001年美国“911”事件,博客(Blogger)引起关注2002 方兴东在中国推广博客2006年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推出Twitter服务2007年微博在中国兴起,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互联网产品模式。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2、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1983年,TCP/IP协议成为美国互联网的标准通 信协议(即从主机到主机的传输控制协定TCP和网络之间的协定IP)。
2、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1995年至2019年全球网民数量统计
第二次飞跃: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商业化实用服务 阶段,迅速走向世界。
第三,数字化技术为海量信息传播提供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特征的新 媒体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 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几乎可以无限量地储存和传播信息并进行高效信息 管理。
2、交互性
2、交互性
案例:201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军装照》
传播效果 7月30日24时,突破6000万 7月31日10时,突破1亿 7月31日17时,突破2亿 8月1日13时,突破5亿 8月1日24时,达7.31亿
8月1日当天累计浏览次 数高达3.94亿。截至8月7日, “军装照”H5的浏览次数累 计10.08亿,独立访客累计 1.56亿,一分钟访问人数峰 值高达41万。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制作与传播
愈发便捷,运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等新媒体,每一个“受众”都能变成“传播者”,每 一个人都可以检索、接收、发布、回复、评论各种 信息,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随时能够进行双向 实时的交流。 新媒体的交互性特征,不仅体现在传播的方向上,还 体现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带来的信息控制力的 变化,还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20世纪 80年代
语音
AMIS/T ACS
20世纪 90年代200源自年以后语音和文 本数据服务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 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 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 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 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 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 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 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 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 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新媒体概论》第二章 新媒体的类型

《新媒体概论》第二章  新媒体的类型
新媒体概论第二种是广播方式即移动多媒体广播利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通过地面或卫星广播电视覆盖网如地面的tdmbdvbhmediaflo卫星的sdmb等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在车船上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在车船上二手机新媒体的小型接收终端点对面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其特点是一对多传播传输带宽大图像质量高覆盖面广经济实用接收终端广泛手机只是诸多接收终端中的一种
二 新媒体
新媒体 概论
第二种是广播方式,即移动多媒体广播,利用数字广播电 视技术,通过地面或卫星广播电视覆盖网(如地面的TDMB、DVB-H、Media Flo,卫星的S-DMB等)向 、 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在车船上 的小型接收终端点对面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其特点是“一 对多”传播,传输带宽大、图像质量高、覆盖面广、经济 实用、接收终端广泛, 只是诸多接收终端中的一种。
刊》评选为播客之首,得票率高达52.7%。
一 互联网新媒体
新迄今,国内出现了一批播客站点, 土豆网、播客中国、播客天下等网站先后推出播客服务, 反波、有一说二、聆听雨婷等播客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 度,一批富有个性的音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播客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传统媒体,上海 东方广播电台推出了《波歌播客秀》节目,北京文艺台 推出了《播客风暴》节目,“播客”概念一时间沸沸扬 扬。2006年2月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网络电台和互 动社区——银河台网站(radio )全新改版上
二 新媒体
2.2.2 报
新媒体 概论
1. 报是依托 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 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 可通过 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因而 报 被誉为“拇指媒体”和“影子媒体”。它的 实质是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 物。具体来说, 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 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 上,从而在 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

新媒体概论 ppt课件

新媒体概论 ppt课件

2、Google
Google源自Googol,指代10的100次方 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众里寻他千……二 搜索引擎的分类和比较
(一)、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 目录式搜索引擎是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 它将互联网中的资源服务器的地址搜集起 来,按照类型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目录, 在大的目录下再细分出更加具体的类目。 如Yahoo和搜狐。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1)、个人门户 (2)、企业门户 (3)、商业信息门户 (4)、政府门户
3、从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看
(1)、信息型门户网站 (2)、商务型门户网站 (3)、商务信息型门户网站
二 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门户网站的特征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第三节 虚拟社区
一 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一)、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虚拟社区是指一群拥有个别兴趣、爱好、 经验的人,或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人士,透 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及电子邮件、 新闻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组成一个 社群,让参与该社群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 此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
(二)、虚拟社区形成的目的 1、商业交易 2、兴趣交流 3、提供幻想空间 4、建立关系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五)、虚拟信息传播 利用各种软件,可以毫无痕迹地修改图片、文字 和影像,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一章 理解新媒体:多重属性的复合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一章 理解新媒体:多重属性的复合
• 今天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都不一定是理想的产品,都未必会赢得未来市 场,但是它们所代表的方向却是重要的。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研发的 5G+AR 采访眼镜
第二节 连接的演进:新媒体发展的核心线索
四、移动终端及其连接的升级: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4 从通信工具到综合平台:移动应用的发展
• 手机最早的功能是语音通信。今天的手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平台。 • WAP、App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做了铺垫。
2 互联网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 一批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应运而生,当时的应用技术主要是Telnet等。
3 互联网进入大众领域
•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89年提出(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技术构想,从根本上 为互联网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让普通人能够进入互联网世界。
1 从1G到5G:手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2 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手机终端的发展
• 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传统PC机上网比例,手机网民规 模超八成。
• 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3 从平板电脑到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的多元发展
• 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终端,也带来了媒体产业链条的重 构以及新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从媒介到社会:新媒体的多层属性及影响
一、作为媒介的新媒体对传播及传媒生态的影响 二、作为数字化生存空间的新媒体对人的影响 三、作为公共交流空间的新媒体对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影响 四、作为新经济平台的新媒体催生的新经济模式 五、作为新文化土壤的新媒体对文化生态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一个没有定态的对象
“新媒体”不同于“新出现的媒体”。“新媒体”不能仅仅从时间上加以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数字化技术为海量信息传播提供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特征的新 媒体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 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几乎可以无限量地储存和传播信息并进行高效信息 管理。
2、交互性
2、交互性
案例:201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军装照》
传播效果 7月30日24时,突破6000万 7月31日10时,突破1亿 7月31日17时,突破2亿 8月1日13时,突破5亿 8月1日24时,达7.31亿
1、互联网的起源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ARPA) 与美国的一些大学共同开发的军用计算机网络 ARPAnet,又称“阿帕网”。试图设计一种在冷 战时期可以不被核弹攻击击毁的通信系统。
ARPA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巴巴拉分校、 斯坦福研究所以及犹他大学分别设立四个节点, 这四台计算机组成的“阿帕网”诞生,标志人 类历史翻开了网络时代的新篇章。
8月1日当天累计浏览次 数高达3.94亿。截至8月7日, “军装照”H5的浏览次数累 计10.08亿,独立访客累计 1.56亿,一分钟访问人数峰 值高达41万。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制作与传播
愈发便捷,运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等新媒体,每一个“受众”都能变成“传播者”,每 一个人都可以检索、接收、发布、回复、评论各种 信息,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随时能够进行双向 实时的交流。 新媒体的交互性特征,不仅体现在传播的方向上,还 体现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带来的信息控制力的 变化,还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2Mbit/s
100Mbit/s
100 Mbit/s-1 Gbit/s
关键技术
FDMA
TDMA、 窄带
CDMA
宽带 CDMA
OFDM、MIMO
高频段通信、大规模 MIMO、小蜂窝、云无线 接入网、ROF、CDN、
SDN、MTC
从1G发展到5G,用户彻底摆脱了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了完整的个人移动性、
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方式。
后改名腾讯QQ风靡全国。 1999年9月9日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
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1月1日李彦宏在中关村创建了公司3、中国的源自联网发展
②第二次互联网大浪潮:2001年-2008年,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
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 2002年,博客网成立 2002年,个人门户兴起,互联网门户进入2.0时代 2003年淘宝网上线,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 2004年网游市场风起云涌 2005年博客元年 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泛滥,感染数百万台计算机 2007年电商服务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新兴产业 2008年中国网民首次超过美国
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当时 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 京、深圳等城市。同年底,清华大学开通电子邮件应用。
1990年11月28日,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中国的顶级域名CN。 1994年4月20日,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
现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
【视频】AI合成主播|一分钟看2019数博会上的新奇“玩意”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 1.0到Web 3.0
Web 1.0时代沿袭了传统媒体大众传 播的模式,是一个用户完全被动接 受信息的时代。
Web 2.0将互动传播提升到重要位置 ,以博客、微博、在线流媒体为代 表,开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2、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1983年,TCP/IP协议成为美国互联网的标准通 信协议(即从主机到主机的传输控制协定TCP和网络之间的协定IP)。
2、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1995年至2019年全球网民数量统计
第二次飞跃: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商业化实用服务 阶段,迅速走向世界。
3、中国的互联网发展
①第一次互联网大浪潮:1995年-2000年,从四大门户到搜索,垫定BAT基础。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公司; 1998年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 1998年邮箱普及&第一单网上支付完成 1998年11月腾讯成立,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 1998年12月,由王志东先生创立新浪 1999年聊天软件QQ出现,当时叫 OICQ,
(1)起步建设阶段:1986年-1994年。 (2)普及应用阶段:
①第一次互联网大浪潮:1995年-2000年。 ②第二次互联网大浪潮:2001年-2008年。 ③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2009年至今。
3、中国的互联网发展
(1)起步建设阶段:1986年-1994年。
1987年9月,CAnet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 邮件节点,9月20日,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 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三、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 术、移动通信技术是互联网与 新媒体发展的三大关键性支撑 技术。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据 化、智能化、移动化。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
基于数据给人物画像
GPS实时位置追踪
数字化是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基于现有数据进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二章 互第联一网章、新绪媒论体与新技术
目录
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三、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互联网(Internet)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它有三方面的含义: 在逻辑上由一个以国际互联协议(IP)及其延伸的协议为基础的全 球唯一的地址空间连接起来;能够支持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互 联协议(TCP/IP),或其他IP兼容协议的通信;公开或不公开地提 供利用通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高级信息服务。
【视频】科普:5G来了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 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 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 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 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 体形态。
1、数字化
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数字化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模拟信息转换 成0和1的计算机可读信息。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体技术的基础,它像处理数值一样处理所有 形式的信息,彻底改变数据和信息的生产、获取、处理、传输和储存方式,提高传输效率。
20世纪 80年代
语音
AMIS/T ACS
20世纪 90年代
2000年以后
语音和文 本
数据服务
GSM/IS WCDMA/cdma2 -95 000/TD-SCDMA
2010年以后 移动互联网 LTE-Advanced
2020年
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物 联网的融合
未知
数据速度 16kbit/s 64kbit/s
3、中国的互联网发展
(2)普及应用阶段: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 美国的64K专线开通,通过电话网、DNN专线以及X.25网等开始向社会提供 Internet接入服务。这是中国互联网应用真正走向公众,进入社会普及阶段的 标志。
1999年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的卫星主干网全线开通。 2000年3月30日,北京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开通。
3、中国的互联网发展
③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2009年至今,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入口从搜索到
各种各样APP分流。
2009年 SNS社交网站活跃,人人网、开心网、QQ、等SNS平台为代表 2010年团购网站兴起,团购成为城市一族最潮的消费生活方式 2011年微博迅猛发展,政务、企业微博等出现井喷式发展 2012年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微信朋友圈上线 2012年3月今日头条上线 2012年双11阿里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 2014年滴滴快的巨资红包抢用户,“互联网+交通”出行 2015年首次提出“互联网+” 2016“魏则西事件”引发网络平台监管责任边界大讨论 2016年,互联网直播、网红等热词“风靡全国”, 短视频造就第一网红papi酱
3、超时空
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一方面,新媒体具有传播上的快捷性 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能够轻易做到即时传 播。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传递几乎 实现了同步,传播时效性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新媒体成为全球性的媒体。 新媒体利用全球互联的网络系统和通信卫 星技术,突破了地理区域的局限,具有传 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行“预测”成为大数据的核心所在,谷歌搜索、Facebook的帖子和微博消息使得人们
的行为和情绪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能在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
找到依据,更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从关注信息技术到关注信息本身,大数据时代存在无限可能。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 1.0到Web 3.0
1、数字化
第一,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 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多媒体化”、多层次、多角度。
第二,数字化的新媒体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 得同一内容具有了多介质传播的可能,大大增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 之间的互联性,传播呈现出立体化、全景式的特点,媒介融合得以实现。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事实上,“新媒体”在人类社会传播史中一直存在。作为一 个相对的概念,有“旧”就有“新”。广播之于报纸,电视之于 广播,每一次传播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所谓的“新媒体”,一系列 新型媒介形态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都属于“新媒体”,媒介形态始 终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2、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1990年,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概念,采 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个可以获得图形信息的超文本互联网协议,支持图 形、声音、视频和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