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P35~37 解比例教学目的: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 : 和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同学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同学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同学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提问:这里比值5(2)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板书:面积/宽=长(一定)面积/长=宽(一定)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填空1千米=()米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30米=()厘米 15千米=()厘米 300厘米=()分米2.解比例(口述过程)5/x=1/4 x/60=1/20二、自主探究: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
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
(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出示例1让学生算出结果。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
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
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 :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
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
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8课正比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8课正比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8课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书19---21页内容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二、展示与交流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
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一、知识扩充(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
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xx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 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
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列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列分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培育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析按比列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说出本班上学期的人数(男生:15人、女生:10人)男生与女生的比是:()女生占全班的人数的:()2、口答应用题六年级和二年级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清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清洁区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口答:100÷2(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应用题,分谁?怎么分?六年级和二年级承担同样多的卫生任务,合理吗?能平均分吗?(3)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
二、讲授新课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清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1)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求的是什么?(2)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3)学生尝试列式计算:(4)比较思路:A求出总份数。
B各部分的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C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2、教学例3(1)提问:A、这道题与前面的题有什么区别?B、分配的是什么?按什么来分?C、怎样计算各班载的棵树占总棵树的几分之几?(2)学生独立解题,并检验。
3、小结(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怎样解答?4、补充课题:按比列分配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并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应用题叫做“按比列分配”的应用题。
5、提问什么是按比列分配?6、回到复习题提问:平均分是按几比几分配?指出平均分应用题是按比列分配应用题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巩固练习P62.做一做1、2、3.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列分配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一般用分数的方法,用分数方法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65页、6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种相关联量,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初歩认识正比例的图象,体会函数思想。
2、让学生经历观察、计算、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归纳概括出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能否构成正比例关系教学难点: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用数学模型表达特定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配套资源:《正比例的意义》希沃白板课件设计理念:1、重视构建基础,培养学习兴趣。
我从观察实验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并将两种相关联的量提前认知,有利于分散难点。
2、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合作交流。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我本课追求的基本理念。
3、发展数学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重视探索正比例形成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在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现数学价值。
05一、情境导入。
利用新冠疫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步感知两种相关联的量(一)、观察实验,体会相关联的量通过分装消毒液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消毒液的体积和谁有关系?预设:液面上升了,消毒液的体积也越来越大。
追问:在刚才的实验中,消毒液的体积和谁有关系?小结:看来,消毒液体积和液面高度有关系。
介绍两种相关联的量:两种量之间,如果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是相关联的量。
(二)寻找生活中相关联的量想一想生活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学生举例说明,并说一说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向烧杯倒消毒液这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体会到圆柱的体积和高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养学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反比例的意义和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正比例的意义。
2、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3、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判断在什么条件下,其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1)已知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加工时间,求加工零件总数。
(2)已知每本书的价钱和购买的本数,求应付的钱。
(3)已知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求总产量。
二、引新在上面的数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零件和加工时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应付的总钱数一定,每本书的价钱和本数是什么关系?如果总产量一定,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是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板书)三、新授1、教学例4。
(1)出示例4。
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B、加工的时间是否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C、表中两个相的数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小结:2、教学例5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请你先填写下表。
每本的页数 15 20 25 30 40 60装订的本数 40(1)先填表,然后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表中有哪两种量?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而变化的?表中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每本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2)小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本页数的变化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2 =8×9(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二、新授教学(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2.学生交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二)教学例2.例2.解比例 3∶8=15∶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解:3=8×15=40(三)教学例3例3.解比例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2.学生汇报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数学教案-正比例应用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正比例》是学生正式接触到常量、变量。
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教材先通过总价、数量、单价这一特殊的数量关系,利用具体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然后再进行抽象的概括,最后利用数字化的字母符号来表征这一变化规律,使学生体会抽象和模型的数学思想。
图片图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及其字母表达式,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实例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函数的思想没初步建立实物之间互相练习的观念。
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图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家文具店有一种彩带,最近深受顾客的欢迎,老师打算大量购进,为此做了一些准备,将最近的彩带数量和总价统计在了课本45页的表格当中,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回答表格下面的3个问题,帮助老师分析分析,可以大量购进这种彩带吗?自主探究:(1)表中有那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预设:彩带的数量增加,总价就增加。
彩带的数量减少,总价就会降低。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预设:总价和数量的比值都是3.5元。
小结:1.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单价。
在这里的,单价相同,叫做“一定”。
2.请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今天写出来的式子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比例)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我们写出来的比例和上节课所学的比例形式相同吗?二、学习新知,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揭示课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今天所写的比例的右边都等于一个数值,这样等于一个数值的特殊比例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正比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第【1】篇〗《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经历探索正比例规律的过程,总结出正比例的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激励二、激趣导入1、同学们,听过《数青蛙》这段顺口溜吗?现在请同学跟着老师,打着节拍说一下这段顺口溜。
2、指名学生发言:老师发现你说的又快又准,你有什么窍门吗?3、启发学生编类似的顺口溜.4、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号的顺口溜。
5、学生一遍打节拍,一遍展示自己编号的顺口溜。
设计意图:我们用学生熟悉的《数青蛙》的儿歌引入正比例的量。
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激发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三、探究新知1、师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研究“变化的量”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观察——发现——思考)2、出示探究一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并说一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
边长/cm123…周长/cm4…边长/cm123…面积/cm21…3、学生按照“观察——发现——思考”的步骤探究讨论。
4、指名学生发言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模仿前面找规律的方法,自主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5、比较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随着边长的扩大而扩大,随着边长的缩小而缩小;但是,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一定。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3——64教学目标: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课堂中向学生动态地展示正比例图像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通过观察帮助学生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利用图像由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复习激趣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口答想象猜测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的表格(略)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3、展示、纠错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到黑板上示范互相评价纠错学生讨论说说是怎样想的三、巩固延伸1、完成练一练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判断。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景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根据下面各题,先口答列式及得数,后说数量关系式。
1、一列火车2 小时行驶2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种布,买3米共要27元,平均每米布多少元?3、某印刷厂5天生产2.5万本练习册,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万本练习册?师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二、引新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上面这些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等。
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或者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正比例的意义。
(板书)三、新授1、教学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2345678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
(2)边观察边思考下面问题:(1)表中有哪几种量?这两促量有没有关系?(2)这两种量是怎样设化的?(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页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1)从表内找出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求出比值,再比较比值的大小。
指名口答,师板书:90/1=90 360/4=90 540/6=90(2)从下面的比式中,你能不能找出变化规律?这个90实际上就是这列火车的什么?(速度)(3)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4)小结。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2、通过自学,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3、你是怎样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的?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
二、关键点拨1、正比例的意义(1)出示表格。
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平方厘米。
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2、判断正比例关系:下面哪些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准备电脑PPT,洋葱学院电脑版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温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答:正比例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 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二):知新: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图象像:y=xy=3xy=4xy=y=x②y=-xy=-3xy=-4xy=-y=-x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看看每组直线分布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之后利用洋葱学院播放(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动态的演示画出函数图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所画的图象与视频中的图象有什么不同?观察图像,思考问题:1.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不够明确。
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 特别是符号)有何联系?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例如y=3x),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是不是要提出减小?请斟酌。
3.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第一个问题: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估计生:发现第一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二和第四象限。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1、填空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比例。
(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
】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生1:把旗杆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
(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1)学生自己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1.6×10=16(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12.8=1.25×12.8=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教学步骤一、基本训练.43-275.65+0.5 4.8÷0.4 1.25÷ 100×1%0.25×40 2-二、归纳整理.(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2.分组讨论: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解比例:12 :x=8 :24.巩固练习.(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3)解比例:∶=8∶2(二)求比值和化简比.【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1.求比值:4∶化简比:4∶2.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3.巩固练习.(1)求比值.45∶72 ∶3(2)化简比.∶ 0.7∶0.25(三)比例尺.【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1.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提问:(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2)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3)比例尺除了写成,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2.巩固练习.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1.回忆正、反比例意义.2.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①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②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③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2)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3)如果=8 ,和成()比例.如果=,和成()比例.(4)在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四、课堂练习.1.填空.(l)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①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甲数:②乙数与甲数的比是().乙数:③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④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2)()24==24 ∶()=()%.(3)∶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4)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它的比值是().(5)与3.6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6)如果a×3=b×5,那么a∶b=()∶().(7)如果a∶4=0.2∶7,那么a=().(8)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9)甲数乙数的比是4∶5,甲数就是乙数的`().(10)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的比是().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1)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①1∶99 ②1∶100 ③1∶101 ④100∶101(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0天,乙队单独做要8天.甲队和乙队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①10∶8 ② 5∶4 ③4、∶5 ④∶(3)在下面各比中,与∶能组成比例的是().①4∶3 ②3∶4 ③∶3 ④∶(4)有一无,某班的出勤率是90%,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比是().①9∶10 ②10∶9 ③1∶9 ④9∶1(5)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①1∶5 ②1∶5000 ③1∶500000(6)用3、5、9、15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①15∶3=5∶9 ②3∶15 ③15∶9=5∶3 ④9∶3=5∶15(7)在比例尺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①0.4千米②4千米③40千米(8)大小两圆半径的比是3∶2,它们的面积的比是().①3∶2 ②6∶4 ③9∶4五、布置作业.1.化简下面各比.0.12∶56 ∶2.写出两个比值都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3.写出一个比例,使它两个内项的积是12.4.如图是用1∶20的比例尺画的一个机器零件的截面图,量出图中两个圆的半径,并计算这个零件截面的实际面积.六、板书设计比和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优秀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认识正比例;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关系》教学设计
王丽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提供素材,感受相关联的两种量
1.出示“总价”,看到这个数量,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
2.把总价和数量这样有关系的两个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
三、合作学习,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与表格
2.提问: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全班交流:
预设生1:表中有两种量:数量和总价。
生2:数量增加,总价增加;数量减少,总价减少。
生3: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总价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数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
之几,总价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4.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2)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4)教学字母关系式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k(一定)(板书)
5.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
三、引导学生列举,加强成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提高
教材46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交流)
五、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教材49页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