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1.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
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A.汉武帝C.明太祖D.明成祖解析根据课本知识,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分理朝政;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很明显图表反映的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答案 C2.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
这一地区是( )A.西藏B.台湾C.新疆D.东北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达赖、班禅”可以知道是清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答案 A3.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
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丞相制度的改革D.地方权力的增大解析根据题干可以看出,由分割丞相权力到废除丞相,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答案 B4.下图是一份历史手抄报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封建社会的危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题干中手抄报素材内容,反映了明清时期抵抗外敌和管理边疆的历史事件,主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 B5.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①戚继光抗倭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置台湾府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戚继光抗倭属于明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排除①;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选D项。
答案 D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C.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 D7.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C.③D.④答案 B8.“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单选题1.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对以上决定认识£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泾济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迈出的第一步是()A. 建立经济特区B.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 开发和开放浦东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该材料出自()A. 《论人民民主专政》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C.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举措是指()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6.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讲义新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重点)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难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重点精讲自耕农与佃农的区别(1)佃农:自己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己备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地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
(2)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历史认识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2)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措施(1)吏治上①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②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③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④慎选地方官吏。
(2)经济上: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概念阐释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
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4.结局(1)失败: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2)原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归纳总结庆历新政的特点(1)改革重点是整顿吏治,涉及官员选拔与任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含答案)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检测题一、单选题1.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
”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提高了世俗封建主的地位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2.英国的近代议会制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这是由于该法案A.结束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历史B.使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巨大变化C.使英国全部的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D.确立议会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的原则3.有研究表明,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宪法颁布的近100年中,法国经历了共和与帝制的多次反复,在帝制时期经济更加繁荣,其主要原因是A.适度集权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 B.专制政体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共和体制限制了经济发展活力 D.帝制有利于进行工业技术革新4.1783年的德国柏林舞台,一位受尽凌辱和欺压的平民少女,在被人毒害,即将离开人世前,面对几千观众呼喊:“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的可恨压迫都要破坏,人即是人。
”这位少女的呼喊正是这一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心声。
由此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A.反对禁欲苦行和宗教信仰 B.要求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C.主张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 D.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5.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阁依仗其在议会中的多数票优势,一再更改议会工作日程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
这足以说明英国A.内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控制 B.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国家权力核心已转移至内阁 D.议会改革助推内阁权力膨胀6.“您可知道阿贝的原意就是父亲吗?您若是作了阿贝,……国家又从您这儿多添一个会思维的生灵。
这件事倒还有点儿神圣的意思在内哩。
可是倘若只是由于剃了发,穿一件披肩,一件短袍,终日期待着一项微薄的收入而做了阿贝先生,那可就配不上阿贝这个称号了。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综合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它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该学者评论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日本明治维新2.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教派,以下四项不属于这些新教教派共同点的是A.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领袖的传统B.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C.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D.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3.17世纪初,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教会权威受到挑战B.“日心说”理论正确C.思想解放潮流萌发D.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4.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联邦政府用法令满足了普通民众对土地的需求和解放了奴隶。
对其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大的问题B.赢得民众支持取得内战胜利C.解决了社会种族歧视的问题D.使美国迅速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5.1878年,德国颁布《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以从政治上打压资产阶级,但同时鼓励资本主义发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这说明当时德国A.确立了无产阶级统治B.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制度C.具有资本主义的传统D.保留浓厚殖民扩张色彩6.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使之有利于内阁。
这反映出英国()A.行政权呈扩大的趋势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试卷第1页,共6页C.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D.权力之间失去了制约平衡7.下面漫画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农奴制度改革D.非军事化改革8.1787年宪法对美国全国性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了划分(见下表)。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的封建王朝?
A. 唐朝
B. 清朝
C. 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B
2. 以下哪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A. 孔子
B. 居里夫人
C. 高尔基
D.
答案:A
3.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中国革命爆发
B. 五四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
答案:中国近代史包括了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建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2. 请解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五等爵位制度、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等。
三、论述题
请就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进行论述。
答案: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经历了社会风暴、政治变革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阶段。
从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逐渐走向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随后,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抗日
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代史迎来了新的篇章。
高中历史必修2综合测试卷
测试卷历史必修二综合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证明,原始社会时期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可以相媲美。
但是到战国时期,我国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拉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北方()A.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B.自然条件更加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劳动力资源比南方丰富2.据清代陈有明《织造经制记》一书记载,当时在苏州织造局中,有拣花匠、挑花匠、倒花匠、折断匠、结综匠、织挽匠、画匠、花匠、绣匠之分。
诸工匠职责不一,待遇有别,“分别责成……如经纬不细净,缺乏料作,致悮织挽,责在管事。
机户颜色不鲜明,责在染房。
织造稀松,丈尺短小,错配颜色,责在织匠。
”其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现象主要是()A.手工业规模很大,出现手工工场B.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C.官营手工业生产工艺先进D.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诗能入史、证史。
有不同的研究者在自己论文中都引用了白居易《卖炭翁》“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的诗句。
下列各项分别是他们研究论文的主题,请据此判断其中引用不当的最有可能是()A.封建时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B.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D.唐代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4.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5. 1881年湖州土丝减产,欧美商人涌到广东大量收购,而该年广东蚕茧亦歉收,市上无丝,机工不得不歇业。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分布,由王都(大邑)、区域性中心聚落(大族邑)、次级中心聚落(小族邑)及众多村落(属邑)组成,形成金字塔式的聚落结构和众星捧月式的聚落空间分布格局。
这种格局本质上反映了()A.早期王权国家的形成B.家国一体观念的出现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D.国野分立的城乡之别2.秦都咸阳宫殿建筑区有较为完善的陶水管道、排水池以及散水等遗物遗迹;汉代长安城内的宫殿、官署、邸第、里居等有众多井台,普遍饮用井水;秦汉时期的厕所有“厕”、“囿”“涵”“清”“轩”“更衣之室”等众多名称。
这反映秦汉时期()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B.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丰富C.居民卫生意识提高D.政府重视民众的日常生活3.隋文帝建立新都大兴城.皇宫、政府机构位于高坡之上,皇城“不设杂居”,使得“公私有辨,风俗齐整”;各区域有明确界线,使得“坊有墉(墙),墉有门,逮亡奸伪无所容足。
”全城划分为109坊和东、西两市。
大兴城的布局设计反映出()A.当时城市治安问题严重B.坊市界限已经被完全打破C.实用与安全并重的理念D.城市建设中突出民本思想4.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C.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5.下图为元大都街道胡同复原图,据此可知,当时()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B.胡同地摊经济潜滋暗长C.城市经济沿袭前代D.城市建设体现蒙古风格6.福建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往往将供奉祖先牌位的上堂安置于建筑的最里边;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2.清初兼具收复满族发祥之地与维护国家统一双重使命的行动是()A.雅克萨自卫反击战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平定噶尔丹叛乱D.郑成功收复台湾3.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4.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卫后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5.“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是()A.抨击君主专制B.反对礼教C.提出“致良知” D.注重实学6.明末清初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
下列思想顺应了这种社会变化的是()A.法不阿贵 B.理在气中C.工商皆本 D.经世致用7.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
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
它是()A.《三国志通俗演义》B.《红楼梦》C.《水浒传》D.《西游记》8.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应是()A.C.明成祖加强皇权D.明朝的君主专制9.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10.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
【答案】:
【解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答案】:
【解析】:
——摘编自《论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开放之比较》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市场观与邓小平市场观的不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市场观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摘编自《列宁“新经济政策”迷评》
材料二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不存在姓“社”和姓“资”之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作为手段,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没有区别,有区别的话就在于所有制的性质不同。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单元检测题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40分钟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报道,在边疆地区出土的汉代农具中,铁器农具数量甚多。
相比之下,青铜农具已较少见,石器、蚌器、骨器农具更少见。
这反映了汉代A.政府对边疆地区经济的控制力增强B.民间冶铁业技术较先进C.各地农业发展趋向均衡D.边疆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元朝王祯所著《农书》中记载了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宋代均已有之,并且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
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生存到20 世纪中叶,寿命长达千年之久。
这表明在宋代A.传统农具的定型化基本完成B.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C.技术革新推动种植面积扩大D.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3.范仲淹称:“器以象制,水以轮济。
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
扬清激浊,诚运转而有时,救患分灾,幸周旋于当世。
”材料所述“器”的运用A.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束缚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避免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D.变革了农业的产业结构4.西汉著作《方言》中,“繼车”和“道轨”是有关纺车的文献记载。
下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上妇女使用单锭纺车纺丝织布时的场景。
由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汉代画像石上的纺车A.汉代已使用纺车纺纱B.汉代纺纱业分工细密C.纺车最早出现于西汉D.纺车提高了纺织效率5.唐代,河南伏牛山地区某个窑场创烧出一种新产品,周边的其他窑场很快先对该产品进行外形上的仿造,然后逐渐探索和完善配釉、施釉、装烧等工序。
到了北宋时期,该地区的青瓷制作水平已经超过南方的越窑。
这说明A.技术创新推动了北方制瓷业发展B.南北经济交流加强C.北方制瓷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D.南方制瓷技术北传D.维护奴隶制庄园经济 C.调整公民内部的关系7.到18世纪中期,英国一家大呢绒工场拥有600台织机;金属加工已有500 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单元检测(四)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54年毛泽东曾讲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针对当时的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对策是() A.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B.重点发展农业C.重视经济的协调发展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现状。
为此在“一五”计划中党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从而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浮夸风盛行,66%的增长率是虚假的,因此1958年增长率也不能说是增长率最低的1955年的12倍。
表中没有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一五”计划期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是可信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答案C解析观察图片的曲线和时间,可知②是1956年。
这时曲线有一个峰点,表明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因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单元测试1 -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1.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A.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2.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首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村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4. 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6.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7.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综合练习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综合练习卷一、单选题1.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
这表明当时政府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2.“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者。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A.资本主义的萌芽B.商品经济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衰亡D.官营手工业繁荣3.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了A.关贸总协定B.亚太经合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世界银行4.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霸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5.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6.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50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
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说明A.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了这一局面B.“文革”严重滞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C.“文革”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D.“文革”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7.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
【精品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单元测试2 新人教版必修2+答案
必修二 第4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 .“一五”计划的执行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D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3.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4.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 文化大革命5.造成右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A .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9.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单元测试(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单元测试(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对应学生用书P7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所作的“宇宙起源”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这个过程不需要上帝帮助。
”上述论断说明( )①神创论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②世界上的任何物质具体形态都是永恒的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霍金的话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承认了自然界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产生、发展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故①④当选;②错误,任何物质具体形态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不是永恒的;③不符合题意。
2.截止2018年5月底,全国共有10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7%。
有评论指出,最低工资上调应当谨慎,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生活水平和企业税负及盈利能力等诸多情况。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上调最低工资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诸多情况”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规律答案 C解析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上调最低工资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诸多情况”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3.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
此太极之妙也。
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④事物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运动是存在的,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②说法错误;动和静是有区别的,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背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 A.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B.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符合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了大量人才3、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对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②国民经济调整以及完成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由此材料可知,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 )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B.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5、“组织起来”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农业生产领域早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互助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推广到全国各地,出现了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据此可知,这一思想( )A.是基于对小农经济弊端的考虑B.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指导思想D.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6、1956年9月,刘少奇说:“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
”这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 ) 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 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7、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开始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开始萌发8、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
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
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A.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C.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拓展D.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9、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
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10、民谣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土匪来捣乱,经过鬼子撂炸弹,经过食堂喝稀饭,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该民谣反映了()A.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B.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国家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D.农民对国家新政策的肯定态度11、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
1983年,从《浙江日报》到《人民日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
这一现象( )A.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已完成使命B.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行D.体现了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12、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
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
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
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D.大中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13、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
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的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
十年以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
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
这一历程反映了(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B.房屋产权与使用权分离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14、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发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1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政治力量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我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于社会力量的能力。
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
该观点认为( ) A.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资本力量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C.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影响政治和经济D.三力平衡政治引领是中国崛起的保障16、《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17、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应该是()A. 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8、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这一分配政策( )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19、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
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以判断这座城市是( )①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较早地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一个过渡时期。
少奇同志认为新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从实际看,当时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只占工业的30%,而且我国旧有的工业是带有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摘编自《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材料二安徽省滁县地区在最初的农村改革中,有相当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抱观望态度。
改革的领导者及时规定了在农村这场大变革中干部的身份、报酬不变,报酬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
……在这项改革试点中,广东、福建等省的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对居民发放了相应补贴,加以适当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社会动荡。
……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真正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增加微观层次对改革的承受力,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心须经一个过渡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上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木建设投资分配情况。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分别提出的报告。
中央在批语中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
具体包括:除铁道、港口、邮电、民航、海关、银行和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外,其他一般都交由省管理。
两省分别自行安排和经营本省的对外贸易,成立省外贸公司,承办口岸进出口业务。
给两省外汇贷款一个额度,由省审批,择优贷放。
两省可设立投资公司,吸收侨商和外商投资,自借、自用、自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材料二邓小平指出:“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重大决策。
——摘编自郑彭年《“中国梦”的历史解读》(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中央对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的内涵。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