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6诗里乾坤大词中情意长课
四角度评价思想观点
读文支招
三品悟透诗家语 1.品意象 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往往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如 “柳”代表惜别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意象,就等于抓住 诗歌中的“落花”“晚树”等。
2.品字眼 找到具有明显抒情色彩的词句,就较易把握作者的情感。如诗歌中 3.品技巧 技巧是作品的重要元素,所以分析写作技巧当然也是鉴赏作品必 诗歌中对比、用典等技巧。
对点解题
1.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 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请 你的理解。 解题指导 本题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题干“远在……之上”暗示要将两首诗 体悟要深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谈体悟,结合注释②及诗句内 须怨六朝”最能表明纳兰性德的观点,要就这一点谈感悟。
分析要细 分别分析屈诗和纳诗的手法和内容。屈诗,结合关键 暗含古今对比,关键句“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点明悲愤的情 关键词句“十三陵”“中原事业如江左”,是说明王朝后期在中原的 中原后其宗室及文武大臣逃亡南方的作为,与六朝最终的灭亡是一 朝等的衰亡而哀怨,此诗采用的是类比手法。
归纳要全,评价要准 纳诗归纳内容要点时要全面,涵盖以下几 “中原事业”和沦落“江左”两个时期,还有六朝。思想观点要准 明和六朝命运的一致性,就是腐朽灭国,较之屈诗的悲愤立意更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文本
(2018·浙江台州高三调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秣 陵①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秣陵怀古 [清]纳兰性德②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 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牛首、龙岗均为南京 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
【精品】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浙江高考语文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课件
典题文本
(2016· 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答案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 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 个方面综合考虑。这两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从视角上看, 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
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 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 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译文】
北来人二首 (北方流落到南方的人)一说起京城发生的事情,仿佛白发也多了。皇家陵园的石马残 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 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
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一家十口当年同时离别之后,如今我成了独飞的孤雁。饥荒时节,我只好到荒芜的 寺院里锄野菜充饥;贫寒无衣时,我只能穿上国土沦陷后蕃人穿的衣衫。豪门贵族 歌舞喧闹,沙场将士却一天天稀少。眼看自己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銮驾回 转恢复中原。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技法提分点24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入手鉴赏诗歌语言读文支招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读懂诗歌不仅要靠“三看”,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语言,靠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
1.诗家语之变形古诗出于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要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
如右侧第一首,“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中的“残”“泣”就使用了使动用法,明确了这一点就能更快速理解诗句含意了。
2.诗家语之跳跃诗家语是跳跃的、跨越时空的,存在大量的“空白”,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阅读时需要进行补充。
3.诗家语之颠倒古诗受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有时也是突出情感的需要,鉴赏时一定要字字揣摩,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典题文本(2016·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译文】北来人二首(北方流落到南方的人)一说起京城发生的事情,仿佛白发也多了。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一家十口当年同时离别之后,如今我成了独飞的孤雁。
饥荒时节,我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野菜充饥;贫寒无衣时,我只能穿上国土沦陷后蕃人穿的衣衫。
豪门贵族歌舞喧闹,沙场将士却一天天稀少。
眼看自己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銮驾回转恢复中原。
对点解题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答:解题指导赏句三入手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意,明确“残”“泣”均为使动用法。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浙江高考语文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含答案 (2)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
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
读文支招
三看初懂诗家语
一看标题(初判题材)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
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
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5 Word版含答案
技法提分点2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三步骤分析表达技巧读文支招题材暗示诗家语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等等。
(1)送别诗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句,以此统摄全篇,则句句不偏离主线。
如《送王昌龄》一诗,抓住关键句“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2)写景诗写景诗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暗衬倚楼人万缕千丝的愁绪。
(3)咏怀诗咏怀诗,往往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感时等情怀。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4)咏史诗咏史诗中,作者往往在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中,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代表作家。
(5)咏物诗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作品中的“物”多具有特定的意义。
如梅花象征高洁不渝的品质,牡丹寄寓高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6)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表达悠然超脱、怡然自得的心情。
代表人物主要有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7)边塞诗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等,或抒发边地之苦、思乡之切,或充满豪情,或低沉忧伤。
它形成于盛唐,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典题文本(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课件: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5
三步骤分析表达技巧
读文支招
题材暗示诗家语
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
水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等等。 (1)送别诗 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句,以此统摄全篇,则句句不偏离主线。如《送王昌龄》 一诗,抓住关键句“ 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 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诗
歌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2)写景诗 写景诗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蒋捷《虞美人· 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 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暗衬倚楼人万
缕千丝的愁绪。
(5)咏物诗
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作品中的“ 物”多具有特定的意义。 如 梅花象征高洁不渝的品质,牡丹寄寓高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 不同的内蕴。
(6)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表达悠然超脱、怡然自得的心情。 代表人物主要有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3)咏怀诗 咏怀诗,往往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 乡、感时等情怀。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4)咏史诗 咏史诗中,作者往往在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中,融入了自己独到 的见解,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 的代表作家。
常建等。
(7)边塞诗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等,或抒发边地之苦、思乡之切,或充满豪情, 或低沉忧伤。 它形成于盛唐,代表人物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课件: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5
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2.“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解析 第一处,可结合词语 “ 淹留他乡 ”来理解;也可就字面意思猜测,再以诗 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技法提分点25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三步骤分析表达技巧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读文支招
题材暗示诗家语
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
水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等等。 (1)送别诗 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句,以此统摄全篇,则句句不偏离主线。如《送王昌龄》 一诗,抓住关键句“ 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 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诗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2.分析本诗
第一步
明技法
本诗为送别诗,手法为“点染”。 第二步 释运用、析作用
先找“点”的部分,“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为“点”,点明离别之情。 “悠悠江海行”也为“点”,点明牵挂不舍之情。中间十句为写景,是“染”,渲染 烘托离情别绪。 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
技法呈现 以例说法
【译文】
漕河滔滔,东流远去,暮色茫苍,送君别去,离情依依。分手之际,逗留不舍,
只见野寺突出,孤峰矗立。纵目远望,前路漫漫,却无蒲草稗草。夕阳洒满行舟, 水波清澈,微微荡漾,令人喜爱。月出林上,举酒饯行,水鸟相鸣,关怀备至。今 夜别自白马寺,梦里又见金陵城。离别之际,令人叹息,友人远去,江海悠悠,前 路渺茫。
【K12小初高学习】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含答案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课件: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5
(6)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表达悠然超脱、怡然自得 代表人物主要有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 常建等。 (7)边塞诗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等,或抒发边地之苦、思乡之切,或充 或低沉忧伤。 它形成于盛唐,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本诗为送别诗,手法为“点染”。
第二步 释运用、析作用 先找“点”的部分,“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为“点”,点明离别 “悠悠江海行”也为“点”,点明牵挂不舍之情。中间十句为写景,是“染” 烘托离情别绪。 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 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
2019/10/18
精选课件
乡、感时等情怀。 如王勃的《送杜(4)咏史诗 咏史诗中,作者往往在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中,融入了自 的见解,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 的代表作家。 (5)咏物诗 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作品中的“物”多具有特定的意义 梅花象征高洁不渝的品质,牡丹寄寓高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 不同的内蕴。
技法提分点25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三步骤分析表达技巧
技法呈现
读文支招
题材暗示诗家语 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 水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等等。 (1)送别诗 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句,以此统摄全篇,则句句不偏离主线。如《送王 一诗,抓住关键句“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 歌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技法呈现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培优文档: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技法提分点23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答案猿声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
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2018·浙江高考压轴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①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迁客:被贬谪之人。
②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③梅花:假借笛曲名《梅花落》中的梅花。
★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__意象,描绘出对________一事的感受。
解析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
可先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找到相同之处“听吹笛”;结合注释③可知,梅花是借用《梅花落》笛曲中的意象,不是真的见到了梅花,其特征是用想象的、虚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听笛的真实感受。
答案梅听笛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解析解题思路为明手法、释运用、析作用。
高诗,胡地没有梅花,故由雪净月明写到梅花纷飞,是由实景到虚景,是虚实相生;“风吹一夜满关山”想象中寄寓着浓浓的乡情。
李诗,结合注释①来理解,“五月落梅花”不符合客观实情,是虚写;但符合诗人心境,写出诗人心底的凄凉。
故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相异之处,李诗运用典故,结合注释②可知,用贾谊的典故来抒写自身遭际和表达愤懑之情。
高诗,用设问,“借问”两句,一问一答,且均为虚景,写出思乡的真情。
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想到故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寒冬时的梅花。
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高诗则运用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
一、(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4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贺新郎·秋晓【注】[宋]蒋捷渺渺啼鸦了。
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起搔首、窥星多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
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
计无此、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烟未敛,楚山杳。
【注】蒋捷为逃避战乱,坐舟从家乡出发至吴江。
逃难寓居时,梦中惊醒的他,写作此词。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析。
答:解析本题赏析景物形象。
抓住主要意象,词中主要意象有鸦啼、天色、星月、牵牛花与红枣,环境特点为“寒”“五湖秋晓”。
说明描绘画面(或氛围)。
这是一幅清晓秋景图:鸦啼凄切,鱼肚白的天色;听得屋外行走在古道上的马的嘶鸣声;点点残星,淡淡月光;篱笆上绽开着牵牛花,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
概括意境的特点、分析诗人情感,意境特点是萧瑟凄凉,写出景物的深浓的秋意,也写出诗人心中的秋意。
答案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清晓秋景图。
鸦啼凄切,鱼肚白的天色;屋外点点残星,淡淡月光;篱笆上绽开着牵牛花,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
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
2.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感情。
答:解析此题注意抓住词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愁”“恨”,结合注释,分析悲秋之情、沦落之愁和亡国之痛。
答案词中借秋晓所见抒发了“愁”“恨”。
①悲秋之情,写出时光流逝,岁月易老的中年怀抱。
②沦落天涯,故里难归之愁。
③亡国之痛。
二、(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注】,平海夕漫漫。
【注】“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3.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早寒”既有季节特点,又有天气的特征。
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这些特点的?答:解析本题赏析景物形象。
抓住主要意象,诗中只在首联和尾联末句写到景物,而首联能突出“早寒”的特点。
主要意象为“木”“雁”“北风”。
说明描绘画面(或氛围)。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木叶正“渐脱”,北雁正“南飞”,这是秋季景象。
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有寒意,突出“早寒”的特点。
答案诗人通过首联写早寒。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特点。
4.该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答:解析先明确句意。
此诗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意思是:在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时想问路,可只能看见滔滔的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
意思是连找个问路的人都找不到。
再分析手法。
根据注释可知,“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平海夕漫漫”,是写景,又在结句,这就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
最后分析作者感情。
结合关键句“迷津欲有问”来分析,诗人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写出自己内心的迷茫;用以景结情手法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
答案尾联通过化用典故和借景抒情巧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矛盾)与愁苦之情。
“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生动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
“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诗人以这样的景色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
三、(2018·浙江嘉兴一中高三期中,改编)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里中女于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①貌,亦蕴韩娥②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田家三咏(其三)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注】①越娃: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
②韩娥:指战国时韩国一个容貌美丽、善于歌唱的女子。
★5.这两首诗在诗歌内容上都以________作为描写对象,在诗歌体裁上第一首诗是________,第二首诗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结合标题和关键词句来明确事物特征,于诗标题“里中女”与关键词“苦机杼”“识蒿簪”“无奢侈心”等,点明写的是“里中女”“桑下女”;叶诗抱儿送饭、以灶烟画鬓等特征点明写的是农妇。
故两首诗写的都是农妇。
答案农妇(田家女) 古体诗(五言古诗) 绝句(七言绝句)6.以上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自身特点。
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答:解析于诗“华堂、富家、满髻钗黄金”都是写富家女生活,叶诗“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写富家女生活,故两首诗共同之处是贫富对比。
不同点,于诗开篇四句运用比兴、反复手法,叶诗前两句实景,后两句站在农妇角度写她想象不出的情景,两处场景的描写,一虚一实,虚实结合。
注意分析出手法对表现现实和诗人情感的作用。
答案相同之处:对比。
于诗“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照应“华堂”“富家”,与桑下女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叶诗“画鬓浓调灶额烟”,诗人捕捉农妇在灶间用灶灰画鬓的情景;又与下文“红袖女”的形象形成对比,饱含着作者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
不同之处:于诗开篇四句运用反复、比兴。
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
叶诗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后两句想象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7~8题。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元]汤式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
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
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7.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