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mei着名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比较与分析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力学课程是我们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石油工程领域中的力学原理和应用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美两国的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的设置情况如何呢?本文将对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在中国的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的设置情况。
一般来说,中国的石油工程专业通常会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设置力学课程,该课程通常分为力学基础和应用力学两部分。
力学基础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原理。
而在应用力学部分,通常会结合石油工程领域的实际案例,教授学生如何应用力学知识解决石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油井钻进、地层压力预测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些高校还引入了计算力学和地震力学等新内容,以适应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美国的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的设置情况。
美国的石油工程专业通常会设置一门名为"Petroleum Engineering Mechanics"的课程,该课程也会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开设。
与中国的课程相似,美国的课程也会涵盖力学基础和应用力学两部分内容。
但与中国的课程不同的是,美国的课程通常更加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案例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课程内容还会涉及到更多的前沿领域,如岩石力学、油藏力学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对石油工程领域中新技术和新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的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的设置都十分重要,并且都会涵盖力学基础和应用力学两部分内容。
美国的课程更加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而中国的课程则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
这反映了两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一些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石油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力学课程的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作者:王芳杜青海崔维成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7期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上海市实施了“教育国际化工程行动计划”。
在该计划的支持下,上海海洋大学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的要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了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的探索。
《理论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学校工程类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探索中的重点。
本文就《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提高全英文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进行了探索和思考,阐述了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的重点举措,以期为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理论力学;全英文教学;国际化教学模式;留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215-03一、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国内院校对国外留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院校在国际上的地位。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国内很多院校都进行了重点课程的全英文教学的探索,提出了诸多优秀的方案,但是教学可行性和效果仍存在较大的争议[1]。
2014—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在上海市教委“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两轮《理论力学》全英课程教学的探索,课程主要针对工程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同时向全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开放。
《理论力学》是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传统的中文教学中,该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对经典力学有系统的认识,并从更深更普遍的角度来理解力与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其在解决一些工程问题的方法。
能够掌握理论力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以及实际力学简化模型,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在后续的力学如结构力学、计算力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就业之后解决各类工程实践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插图比较分析
学 生 的 感 性认 识 , 帮助 其 理 解物 理 知 识 。 以定 量 分 析 为 研 究 方 法 ,借 鉴 已有研 究成 果 , 对 中 关 高 中物
理教材力 学部分的各类插 图进行 定量统计和对比 ,分析 中关高 中物理教材 力学部 分的各类插 图引用特 点及异 同,结合 美国高中物理教 材对力学部分插 图 引用的可借鉴之处 ,提 出 了改进 我 国高 中物理教材
2 0 0 7 版 ,普 通 高 中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 物理》 ( 下 文简称 “ 沪科 版教材 ” )必修 1 、必修 2[ ] ;广东 教 育 出版社 出版 。保宗悌 主编 .2 0 1 0 版 ,普通 高 中
对 比分 析 。力 学 是 整 个 物 理 学 的基 础部 分 ,而 两 国 教材 又具 有 各 自的特 点 ,选 取 这 部 分 插 图进 行
幅 。一 幅插 图在 同一 节 中多次 出现 计为 一 幅 :一 个
过 程 由多 幅插 图描述 时 ,计为 一 幅 :同一位 置多 幅 插 图对 多个 物理 知识 点进行 描 述 ,计 为 多 幅。对 于
教 材插 图归 属类别 不 确定 时 ,将根 据文 字讲解 内容 和侧 重 点对 教材插 图进行 二次 统计 分类 。不存 在 交
设 计 和 知 识 的 表 现形 式 已成 为新 课 程 改 革 中 的关 键 环 节 。教 材 插 图 通过 给学 生 提 供 必 要 的感 性 认 识 ,能 够 让 学 生 更 好 地理 解 和 掌握 知 识 。 而且 通 过 其 直 观 与 形 象 的 特 点 ,使 学 生 的读 图 能力 以及
作者简 介:李云刚 ( 1 9 8 9 一 ) ,吉林长春人 ,中央民族大学理 学院,研 究方向为物理课程与教 学论 ;杨迪 ( 1 9 7 6 一 ) ,女 ,内
AP课程(中美合作课程)中、美教材力学内容体系的对比
Science andEducationH otspots
AP课程 (中美合作课程)中 美教材
力学 内容体系的对比
张 延 伟
(宁波外 国语学校 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 ‘'AP课程(中美合作课程 )”是指在一些 国际高中或普通 高中的国际部 中所开设 的课程 ,其 目的是在 中国学生的
关键词 AP课程 中、美教 材 内容体 系 对 比
中 图 分 类 号 :G633.7
文献 标 识 码 :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03
Com parison 0f M echanics Content System betw een Chinese and
.
Keywords AP course;Chinese an d American textbooks;content system;comparison
“AP课程(中美合 作课程 )”是指在一些国际高 中或普通高 一 维空 问运动 的动力学 以及力 学单位制 。必修 一的最后部分
中的 国 际部 中所 开 设 的课 程 ,其 目的是 在 中国 学生 的高 中阶 段 是 学 生 实验 、误 差和 有 效 数 字 以及 课 题 研 究 (桥 梁 的 研 究 )和 推
and American optional physics textbooks(A Custom Publication)。it is very necessary,importa nt and meaningful to study,
compare ̄learn from each other S strengths an d integrate them orga n ically.
理论力学的课程研究报告
理论力学的课程研究报告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报告将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研究和总结。
理论力学课程主要涵盖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三个部分,主要学习物体受力学的基本规律以及运动的规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从而对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牛顿力学是理论力学的基础,它通过牛顿三定律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
学习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质点和刚体的运动特性以及力的作用方式。
熟练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可以准确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并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其次,拉格朗日力学是对牛顿力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它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引入广义坐标和广义力。
拉格朗日力学通过建立拉格朗日方程,可以用更简洁的数学形式描述系统的运动,对于复杂系统的分析尤为有用。
掌握了拉格朗日力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应用于各种物理问题的研究。
最后,哈密顿力学是对拉格朗日力学的又一种表述方式。
哈密顿力学引入了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通过哈密顿方程描述系统的演化。
相较于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更适用于能量守恒和瞬时性质的研究,能够提供更多问题的解析解。
哈密顿力学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掌握了哈密顿力学,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理论物理知识。
除了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力学课程还包括刚体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孤立性和守恒性、稳定性和非线性振动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物体力学特性的各个方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理论力学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深入了解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掌握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篇报告的研究和总结,能够对理论力学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4.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王新宇) 2
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王新宇(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内容摘要] 本文选取了三本具有代表性的英美理论力学主流教材如Goldstein 的《Classical Mechanics(第二版)》、Marion的《Class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 Systems(第三版)》、Kibble的《经典力学(第五版)》和三本国内使用的经典教材如金尚年的《理论力学(第二版)》、梁昆淼的《力学:理论力学(第4版)(下)》、朗道的《力学(第五版)》,对具体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各自的特色,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理论力学;经典力学;教材;比较理论力学是人们称为“四大力学”的物理课程之一,也称为经典力学。
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各高校物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本文选取英美和国内所使用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各三本)分别进行了内容简介,并加以比较,力求为国内理论力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借鉴。
1.英美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内容与特色1.1 国外教材之一——Goldstein 《Classical Mechanics(第二版)》教材的内容特点(1)前言《Classical Mechanics》是国外较为广泛采用的经典力学教材,在美国长期被作为研究生的理论力学教材,适合研究生入门学习。
该书自1950年问世以来经过多次再版,目前已经出版至第三版,1980年其第二版由Addison-Wesley出版公司出版。
本书是公认的经典力学标准教材。
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这本书篇幅上比较长,各方面也都介绍得更详细一些。
可能是存在成本的因素,第三版在增加部分内容(例如混沌)的同时删去了部分内容(例如部分讨论和附录),相当一部分读者更偏爱第二版。
(2)作者简介赫伯特·戈尔茨坦(1922年6月26日- 2005年1月12日),美国物理学家,以本书作者知名。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调查分析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大学普遍发展和优化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使其成为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施本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调查分析时,研究复杂性、学习结果及应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调查和分析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总结,以期为贯彻落实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一、课程设置理论力学课程一般分为公共部分和专业部分。
公共部分主要包括力学基础、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学科,以期打好理论力学课程的基础。
专业部分主要围绕专业特色,可依据不同方向设置动力学、流体力学、机械振动等学科。
二、学习方式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是网络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以现场授课为主,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对比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而网络教学则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可随时上课学习,可操作虚拟实验室以支持理论学习,可通过视频等方式讲解和进行练习,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系统与解释为导向,以探究式学习法为主体,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自觉学习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做出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使学生全面理解理论力学的内涵和外延。
四、教学评价理论力学课程在教学评价方面,除了期末考试外,往往还采用口语考试、作业评价和研究报告等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综合素养,其评价标准应与学生实际掌握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相协调,并依据不同方向给予科学而贴切的评价。
五、结论理论力学课程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升级和完善,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文试图从理论力学课程的设置、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调查分析进行了系统考察分析,旨在为贯彻落实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中美机械工程专业本科课程对比研究_刘则渊
历史与社会类
1. 5
人文科学
3
哲学与文化类
1. 5
艺术
3
道德与法律类
1. 5
历史观
3
文学与写作类
1. 5
社会科学
9
政治与经济类
1. 5
国际问题
3
经营与管理类
1. 5
种族与性别研究 3- 6
思想政治理论类
12. 5
16 个学分。主要是 国内大学外语课程的学分高 类、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类、生命科学与医学类、历
中美机械工程专业本科课程对比研究
刘则渊 陈立新
= 摘 要> 通过中美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揭示了两国在教育制度上的差异。美国重视基 础教 育, 培养/ 通才0 ; 而 我国更重视专业教育, 培养/ 专才0 。美国重视 热学在机 械工程学中 的作用, 设置了 较 多的课程, 但国内的热学课程较少。随着计算机制图技术 的发展, 画法几何与制图课程在美国被列为选修课, 但在国内还属于必修的核心课程。我国大学设置了较多的英语课程, 而汉语写作和表达课程较少。 = 关 键 词> 比较教育 机械工程专业 课程设置 高等工程教育 = 收稿日期> 2009 年 5 月 = 作者简介> 刘则渊, 大连理工大学 21 世纪发展研究中 心常务副主 任、教 授、博 士生导 师; 陈 立新, 商丘师 范 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讲师、管理学博士。
卡内基梅隆大学设 有 7 个 学院[ 3] , 其中卡耐 基技术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专业。卡内基梅隆大学 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和学位课[ 4] 。公共课需修 满 72 单元( unit) 。学位课包括自然科学基础课、 专业 基 础课、专业 课、专业 选 修 课 和 自 由选 修 课[ 5] 。该校机械工程专业要求修满 380 个单元才 能获得学士学位。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佛大..
2012年第2期现代大学教育75寥域参壤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文学和数学专业为例熊耕摘要:中关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结构上,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所占比例小于美国大学,专业课程比例大大高于美国大学。
而我国大学的必修课比例远远超过美国大学,选修课则比例非常小。
在内涵上,相对于美国大学来说,我国大学的通识课程相对单薄,缺乏精心合理的设计。
在专业课程方面,我国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全面性。
美国大学注重学生对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获得。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必修课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2—0075—07课程体系是本科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本科(素质教育课)和专业课两类。
前者是为拓展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中美研究型大学的知识广度,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而设置的各类课本科课程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国大学文程;后者是为拓展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度化及教育理念的不同,本科课程体系也存在很大的而设置的课程。
从学生修课受限与否看,都包括必差异。
为了具体比较分析这些异同,本研究选取北修课与选修课。
前者是学生要获得学位所必须学习京大学(北大)、南开大学(南开)、哈佛大学的课程;后者是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可分为限制(哈佛)和芝加哥大学(芝大)四所大学作为案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程两类。
前者对学生选修的例。
其中北大和哈佛分别是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如通识教育中的各大类课程;后典型代表,其本科教育在本国都堪称翘楚,同时也者则由学生任意选择,没有任何限制。
两国研究型都是本国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先锋,而南开和芝大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虽然在构成上相同,但在结构则是研究型大学群体中历史较为悠久,课程体系较比例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关于理论力学教学和学习的几点分析-4页word资料
关于理论力学教学和学习的几点分析理论力学作为力学当中的核心部分,对习题的解答和公式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部分物理教师在教授理论力学知识的时候,不仅采用了生硬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对学生严格要求,导致学生在较大的压力下来学习和理解,结果反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认为,理论力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互相帮助,要在整体上形成良性循环,教师需要根据理论力学的实际难度,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学生则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本文主要对理论力学的教学和学习进行一定的分析。
1 理论力学和其他课程的关系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理论力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虽然在物理当中,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但是理论力学的专业性更强,并且与其他的学科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构架和教学方式,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加顺利进行。
首先,理论力学和物理学具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它的侧重点是基本原理的各种演化形式以及与工程实际相适用的定理和定理形式的多种表达,因此理论力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当中的力学知识。
另一方面,理论力学与高等数学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从概念、理论上来分析,理论力学的很多基本概念的定义,都可以应用到高等数学当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理论力学与微积分学和解析几何的联系异常紧密。
从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到,理论力学的教学对其他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今后可以深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理解和记忆知识。
2 理论力学的学习理论力学的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理论力学既拥有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又增加了后人的多种总结和结论。
学生在学习这个科目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到非常繁琐,并且理不清思绪。
本文认为,要想良好的学习理论力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从课程侧重上来着手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较强的侧重点,通过分析侧重点,可以找到理论力学的重点学习部分,同时在理解公式和记忆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减少阻力。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中美两国在石油工程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经验。
力学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美两国的石油工程专业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就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探讨,旨在比较两国在该领域的教育差异和发展趋势。
一、课程设置内容在国内的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主要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内容,以及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石油工程相关领域的基本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美国的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
除了传统的力学原理外,课程中还会安排一些实验课和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美国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还会引入一些先进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在国内,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一般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解题示范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课后习题和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师资力量在国内,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一般由专业教师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
但受到科研条件和学科交叉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在创新和实践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而在美国,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通常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授课。
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力学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发展趋势随着石油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力学在石油工程专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石油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将更加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在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发展趋势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各有特点。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美国在力学课程方面的设置与教学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美国的石油工程专业通常在大一学期将静力学、动力学、力学原理等力学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并在大二学期对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在大三学期,美国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将学习关于石油岩石力学、地震和成像测井中的力学等专业课程。
中国的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同样也涵盖了广泛的力学课程,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热力学等。
但是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与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为了提高中国石油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应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力学课程的深入度和修学难度。
其次,石油工程专业本身与力学课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师生应当将前者和后者进行有选择性的融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力学基础知识解决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式。
最后,中美两国石油工程学科之间应该加强学科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虽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中美的石油工程专业需注重在力学课程方面的更深入、更广泛地学习,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做好密切联系,以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石油工程人才。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石油工程是一个与石油相关的综合学科,包括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学、油气储运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石油工程专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学生对于石油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在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设置情况如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在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力学课程的设置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力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在对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进行探讨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力学课程的课程设置目标和内容。
力学课程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平衡状态的力学学科,主要包括平衡条件、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力学学科,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质点运动、刚体运动等内容;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规律的力学学科,主要包括应变-应力关系、本构关系、应变能、应力函数等内容。
在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的设置应该紧密结合石油工程领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学课程的设置应当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为学生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设置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力学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石油工程领域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力学课程设置应该以强化理论学习为主,以实践操作为辅,使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在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的设置情况也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引进最新的力学理论和实践成果,与国际接轨,紧跟国际最新发展动态。
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R.C.Hibbeler的两本理论力学教材引发的思考
由R.C.Hibbeler的两本理论力学教材引发的思考作者:纪冬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5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R.C.Hibbeler的两本理论力学教材《Engineering Mechanics-statics》与《Engineering Mechanics-dynamics》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国内教材的特点,认为国内《理论力学》教材和教学方式应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锻炼学生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理论力学;美国;教材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00-02《理论力学》是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力学、土木、机械、航空航天、船舶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振动、流体力学和多刚体动力学等课程的基础。
就《理论力学》教材而言,早期国内的大部分教材受前苏联教材的影响较大,力学前辈翻译了众多前苏联的教材,这些译著对当时国内理工科理论力学教学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示范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理论力学教材建设中,俄文教材的影响日益式微。
[1]本文介绍Hibbeler的《Engineering Mechanics-statics》与《EngineeringMechanics-dynamics》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及由此引发的几点关于国内《理论力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Hibbeler的《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目前美国《工程力学》的内容如图1所示,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力学。
包括质点静力学、刚体静力学、质点的运动学、质点的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运动学和刚体动力学等7个部分。
Hibbeler的《工程力学》目前最新版本为14版,《Statics》[1]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单位、牛顿三大定理及数值计算方法),力矢量、质点平衡、力系合成、刚体平衡、结构分析、内力、摩擦、重心与质心、惯性矩、虚功等,还包括结构的内力分析、剪力和弯矩方程及剪力和弯矩图等在我们教材中属于材料力学的教材内容。
理论力学课程学习心得
理论力学课程学习心得理论力学学习心得当我第一次拿到理论力学这本书,我就有种很强烈亲切感。
这倒不是因为书里的内容跟高中物理或大学物理有多少相似,而是我感觉到这是一片适合我思维去发挥的天地。
应该说我从很早就喜欢物理,物理那种对称简洁玄妙之美一直牵动着我。
经典力学是已经发展十分完善的一门学科,其基本的理论十分的简单,但其演绎又十分得复杂,深刻。
几个屈指可数的基本定理就可以描述我们宏观低速世界所有物体的运动规律。
老师上过的一堂复习课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整本理论力学,除了下册的分析力学部分,上册就简单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三部分,而每一部分归纳起来就是几个简单的方程。
老师最后还开玩笑说整本书复习完了,可一黑板都没有写完。
那是我也会心笑了,这是一种简单中的美感。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
而我就是喜欢这种在少的基本定理中演绎庞大理论体系的学科。
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
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当然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
虽然我喜欢这门课的思维方式,可要学好这门课确实是需要付出精力的。
正如老师在学期始所说的,理论力学知识并不多,但是很灵活,有时可能一道题目要花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来做,在学习过程中,我也确实经历了这样的做题过程。
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
这样就好像给自己装好了武器,再去做题往往就会顺利得多。
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近年来,石油工程专业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力学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后续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比探讨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中美院校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相近,主要涉及静力学、动力学、强度学和材料力学等内容;但美国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还会涉及到石油工程中的应用,例如钻井力学、井筒力学、水力压裂力学等。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两国的教学方法也略有不同。
在中国的石油工程专业课中,教师主要讲授原理知识,而在美国则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更为普遍。
其次,从课程设置上看,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学时和安排也有所不同。
以中华石油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为例,前者的力学课程在物理及力学基础课结束后立即开始,共计96学时,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考核方式通常为闭书考试;后者的力学课程则是在大约半年后开始,根据学院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一般是48-60学时,习题课和实验课也比较重要,并且考核方式也多样,包括小组讨论、个人作业、毕业论文等。
总体而言,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的共性在于都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提供标准的教材、习题和实验;而差异则主要在于课程内容和学时的安排上。
针对这些差异,可以通过交流合作,互相借鉴,增进国际教育合作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无论在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的内容还是学时的安排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达到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为国家石油工程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
中美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探讨近年来,石油工程专业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
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设置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中美两国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有许多相似之处。
无论是在学时安排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强调基础力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
通常,力学课程在石油工程专业的前几年进行授课,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力学的基本原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
中美两国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中,力学课程的设置通常比较细致,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分支。
而在美国的高校中,力学课程的设置相对简单,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基本力学的原理和应用,以满足学生对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需求。
无论是中美两国的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力学课程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较弱。
学生在学习力学课程时,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为了改进中美两国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设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可以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力学实验仪器,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
引入案例研究和工程项目,让学生通过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入问题导向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石油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中美两国高校在力学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引入案例研究和工程项目、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等措施,可以改进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著名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比较与分析张立彬(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300071)徐皓、刘学文(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内容摘要:根据中美高校物理学排名,笔者搜集了美国12所顶尖高校与中国10所著名大学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及其教材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美著名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内容、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情况、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
通过比较发现了美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国内教学的不足,本文可为国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教学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美国大学;中国高校;课程特点;课程比较;物理教材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四大力学”的物理基础课程之一。
对于各高校的物理专业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
这些微观粒子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运动。
人们把这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运动称为物质的热运动。
热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性。
热运动的存在必然影响到物质的各种宏观性质。
例如,物质的力学性质、电磁性质、聚集状态,乃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等。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任务是研究热运动的规律及热运动对物理宏观性质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教学情况,我们调研收集了美国物理学排名前十二的高校的课程情况、教材使用等信息,通过分析美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时、教学方式等来了解他们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特点,并与国内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的结果可为国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教学给予启示。
文章收集了美国十二所顶尖大学(位列全美物理学排名前十二名)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信息,包括了课程主讲内容、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等。
这些学校有: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一、中美著名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比较1.课程内容方面从课程内容上面来看,国内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的热力学特性,单元系的相变,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涨落理论、非平衡态的统计理论等10个章节的内容。
我国的热力学部分和统计物理部分是合为一门课讲授的,前半部分为热力学,后半部分为统计物理。
其中热力学是热运动的宏观理论,主要研究手段是对热现象的观测、实验和分析,总结出热力学四大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这些定律是无数观测和实验的总结,适用于宏观的一切热力学系统。
而热力学就是通过从这几个最基本的定律出发,运用数学方法,通过逻辑演绎的方式,得到宏观物质的各种性质和物理过程发生的方向和限度。
这些结论具有较高的普遍性。
热力学的一大优点就是普遍性,能够研究与物质热性质有关的所有规律,并且只要没有其他的限制,所得到的结果和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很高。
然而热力学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与物质的具体结构并无关系,因此在使用热力学时不可能研究所有的问题。
而且研究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数据的测量,才能得到可用的结果。
另外,热力学将系统视作连续体,使用的是连续函数来表征物质的性质,因此不能解释宏观现象的涨落问题,这也是热力学的缺点所在。
而统计物理所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则与热力学有很大的不同。
统计物理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性质。
通过物质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假设出发,假定所有的宏观现象都是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平均值。
统计物理深入到了物质分子热运动的本质,从根本上导出了热力学四大定律,将其归结于统计原理,阐明了它们的统计意义。
不仅如此,运用这种方法,我们还能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得到具体物质的性质。
然而,在对模型的分析中我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简化,使得分析的模型与具体物质有差别,得到的结果也往往只是近似的,这是统计物理的一大缺陷。
不过,随着对物质微观结构更进一步的认识,建立的模型也会越来越接近实际物质,理论运算的结果也会越来越接近实验观测的结果。
表1是美国部分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课程信息及教参信息。
从以下表格的课程描述中可以看出,美国名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内容与国内学校基本相同。
[1] 表1:美国部分高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课程信息及教材、参考书(星号标记)信息2.教材与参考书的使用情况表1、表2分别列出了美国以及国内部分名校所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情况。
可以清楚的看出,国内教材主要采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汪志诚所写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四版。
而对于美国名校,在教材的选取方面,则更加的多样化,所使用的教材包括Adkins, C. J.所著的《平衡热力学》(剑桥大学出版社)、Freeman所著的《热力学》等等优秀教材,也有使用大学自己所编的各种讲义。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教材还不够丰富,年代比较久远,内容也不够新颖。
因此,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优秀教科书变得十分必要。
另外,国外的优秀教科书种类很多,也可组织人员翻译,使用国外名校的优秀教材作为参考资料。
表2:中国著名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与参考书情况3.培养目标方面《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主要讲授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与热现象有关的物质宏观特性的唯象理论和统计理论。
并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述,着重讲解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系综理论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统计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而非平衡态的初步统计理论内容的涉猎可以很好的为有余力的学生将来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高等统计物理打好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明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在整个物理学科中的地位,掌握热力学统计物理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框架和知识要点,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培养目标上面,中美高校实际上大同小异。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任何一所高校物理系的必修课,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
任何一个合格的物理学工作者,都必须要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相关知识。
这是解决一般物理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高等统计物理的准备。
而真正的不同点则体现在于,美国名校在本科生的培养方面,以创新为重,而课程是构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
以创新人才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美国各大高校的教育理念。
在美国高校中,本科生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而对于中国高校,从现在的教育体制、以及每年的扩大招生来分析,我们所实行的是一种通才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
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就使得中美高效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教学方式上面会有很大的不同。
4.教学方式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国内的教学面临几个较大的难题。
首先是授课学时的不断减少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国内高校所实行的“通才教育”使的传统专业课的学时不断减少,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自然也在其中。
虽然教学课时下降了,而课程体系却仍旧未变。
在这样学时不断减少而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授课的进度,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方法等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同一学期的课程,如果在热力学部分花了过多的学时,统计物理的重点系统部分就会面临学时不够的情况。
即使勉强能够讲完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非平衡态部分的内容一般也会弃去不讲。
这对学生更好的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知识体系以及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统计物理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其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的接受。
传统的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并不好。
例如:很多学生反映听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课程之后,就是感觉在热力学部分有很多的偏微分运算,写出热力学量的微分形式之后进行各种微分运算,最后却不知其中物理意义为何。
而在统计物理部分则是求解不同的分布的相关问题,通常记下不同分布的求解配分函数的方法,再机械的按公式求解出系统的各个量。
对其中的物理意义,以及数学在其中的用法并不熟悉。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课程中公式推导复杂繁多,有的同学甚至表示若非为应付考试早就不想再学习下去了。
这种情况,很明显,并非是教育的初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也缺少学习知识的主动权,学习效果不好。
同时,在教师的讲解方式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的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把注重点主要放在公式的推导上面。
这本来也应该是正规的教育方式,因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很多内容和结论都隐藏在公式中。
但从学生的角度,就会认为课堂枯燥无比,而且一旦一步推导没有理解后面就很难跟上,上课易走神,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最后,从考核方式上看,国内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每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为主,另外纳入总成绩的也就只有期中考试和考勤以及平时的作业情况,而且所占比例也不高。
总体来说,还是属于一张试卷定胜负的情况。
考试实际上是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的。
仅仅只是一张试卷来论好坏,最终的情况只能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茫然看书做题,考完后就基本忘记了。
不了解学到的知识有什么样的作用,也不知道所学的在国际前沿的发展,以及理论体系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
[5]美国大学物理系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分层次教学法。
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课程计划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来涉足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这也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教学安排方式。
MIT物理系为物理专业本科生制定两个层面的课程计划(集中培养方案以及弹性培养方案),它能够让学生按照个人未来的职业目标来安排自己的物理学习。
其中,“集中的培养方案”(The focused option)主要面向那些将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该培养方案为学生制定了更加深入的物理学高级课程计划,还有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计划和物理学专业学术论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