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阅读复习)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28fb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是由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水战。
以下是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1.背景: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想要征服南方,统一中国。
他率军南征,但受到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的阻挠和抵抗。
双方在长江的赤壁地区展开了一场决战。
2.赤壁地区:赤壁位于现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上,地形险要。
曹操决定在此集结军队,并且筑造战船,准备展开进攻。
3.双方力量对比:曹操的军队号称有80万人,实际兵力可能在20万左右。
而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只有5万人左右,兵力明显劣势。
4.张昭与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向孙权建议采用火攻的计策,利用南风和干燥的天气,发动一场大火,烧毁曹军的战船。
而张昭则建议曹操尽快派兵渡江,以避免受到火攻的威胁。
5.北风阻挡:赤壁战场当地北方的山势较高,北风较为常见,曹操的军舰主要依赖风力推进。
而火攻所需的南风并不常见,这使得曹操在选择战场的时候失去了优势。
6.黄盖自投火海:孙权派遣将领黄盖投降曹操,但黄盖借机装病,带着船只献给了曹操。
曹操相信了黄盖的病情,没有细心检查其船只。
而孙权和诸葛亮安排的火攻船正隐藏在黄盖的船队中,黄盖在战斗中纵火,烧毁了曹军的船只。
7.南风火攻:在火攻之后,孙刘联军利用南风变天,再次发动火攻。
大火烧毁了曹军的大部分船只,使得曹操无法继续北上进攻,只得溃败而回。
8.结果: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告终。
曹操虽然未亲自参战,但损失惨重,战败后只带领着残余的部队匆忙撤退。
而刘备和孙权联军却在此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彻底阻止了曹操的南征计划。
9.影响: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场战役展现了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合作和统一抗敌的决心,也表明了曹操武力手段的局限性。
赤壁之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对勇气、智慧和谋略的象征,被后人广泛传诵和研究。
10.赤壁题材的文学作品:赤壁之战激发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赤壁之战_(知识归纳)
![赤壁之战_(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ca63cd358f5f61fb7366664.png)
铜雀春深锁二乔。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 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 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 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 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 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 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 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 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 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 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 公,谥文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 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 洛阳,花费19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
6、7、战争实况。
2016/5/6 高青二中 22
2016/5/6
高青二中
23
本文是描写战争的篇章,可是写 战争的文字却不足六分之一,为 什么? 曹操被打败的时候,称“生子当 如孙仲谋”,你怎样认为?对于 此此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你有何感慨?我们在学习中面对 自己所谓的薄弱环节该怎样去做?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二)形容词用作名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为汉家除残去秽。 率轻锐继其后。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016/5/6 高青二中
赤壁之战
司马光
CHD
2016/5/6
高青二中
1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 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的形象及他们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中击败曹 操的决定性因素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c05f09e1f61fb7360b4c65a9.png)
B.状语后置 ⑦
E.被动句 ②③⑤⑨⑩Fra bibliotek[10] 两组句子解说各有一项有误,分别是 A 组 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 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 失州郡也 —— 迎,投降。下曹从事,低等科曹的小干 事。士林,士大夫们。累官,逐步升官;累,积累。 故,仍然。不失州郡,少不了做个地方官。 2.助画方略——画,谋划。方略,方针策略。 3.芟夷大难——削平大乱,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芟,shān,除草,此为削除意。难,灾难。 4.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这表明长江险要 的形势(敌方)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共,动词, 共有。之,指长江之险。
安能复为之下 / 甚失孤望 —— 孰能为之大
1.奄有其地
——覆盖,全部
[7] 解说字词
2.军中用事者 ——掌权者 3.兵精足用 ——物资充足。用,器用、物资 4.马无稿草 ——禾秆,此指禾秆做的饲料 5.保为将军破之 ——保证 6.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没道理 7.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到,前去,拜见。 8.今卿廓开大计 ——扩开,阐明。
首先在人事,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其次充分利用天时地利。
二月,吴人于江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 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 舟舰。王濬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缚草为人, 被甲持仗,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 著筏而去。又作大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 灌以麻油,著船前,遇锁,燃炬,须臾,融液 断绝,于是船无所碍。……吴主皓面缚舆榇, 诣军门降。濬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收其图籍, 克州四,郡四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兵二十 三万……吴之既下也,群臣皆贺,骠骑将军孙 秀不贺,南向流涕曰:“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 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 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4b0c5cecf8c75fbfc77db217.png)
《赤壁之战》辅导练习一.基础巩固(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枭雄(xiāo)会稽(huài)芟夷(shān)王室之胄(zhòu)B.强弩(nǔ)鲁缟(gǎo)旌麾(huī)刘琮束手(zóng)C.奄有(yǎn)累官(lěi)番阳(bó)一蹶不振(jué)D.斫案(zhuó)邂逅(xiè)羸兵(léi)烟炎张天(zhǎng)2.下列各组中全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B.卿能办之者诚决五万兵难卒合C.顷之,烟炎张天如有离违,宜别图之D.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舍鞍马,仗舟楫3.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到北方)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③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月初)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儿女)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⑦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⑦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敬贤礼士②必蹶上将军③从吏卒,交游士林④为汉家除残去秽⑤而琮已降,备南走⑥兵精粮多,足以立事⑦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⑧刘备、周瑜水陆并进⑨可烧而走也⑩操悉浮以沿江A.①②/③④⑨⑩/⑤⑥⑦/⑧B.①④②/③⑥⑨⑩/⑤⑦⑧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⑤⑧D.①⑤⑧/②③⑥⑨⑩/④⑦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肃宣权旨(圣旨)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吊唁)B.略已平矣(大致)成败之机(机会)C.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追于宇下(屋檐)D.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兵精足用(使用)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而操皆冒行之(冒险)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协助)B.上建旌旗(竖起,树立)盖以十舰最著前(居于)C.荆州与国邻接(指孙权统治的地区)英才盖世(超过)D.与操有隙(感情上的裂痕)卿能办之者诚决(处置)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各肃闻刘表卒(死)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B.土民殷富(富)致殷勤之意(恳切)C.如其克谐(能)克己奉公(克制,约束)D.助画方略(准则)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B.今为君计(出计,谋划)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C.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D.鲁肃闻刘表卒(死)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9.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恐为操所先(表示被动)②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作为)③冰,水为之(结成)④何辞为(原因)⑤不为尧存(为了)A.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②③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却)③乃罢会(于是)④骑乃得过(于是)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仅,只)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11.下列各句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②刘备天下枭雄③豫州今欲何至④巨是凡人⑤我,子喻友也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⑦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⑧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⑨灌油其中,裹以惟幕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⑾行将为人所并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⑾/⑩⑿B.①⑾/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⑿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⑩/⑾⑿D.②④⑤/①⑾/③⑥/⑦⑧⑨/⑩⑿12.下列各项对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等编纂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ffa40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5.png)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发生于东汉末年,交战双方为孙权、刘备联军和曹操大军。
以下是关于赤壁之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先后击败袁绍、袁术等诸侯,基本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亲率大军二十余万南征,企图一举统一全国。
此时,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轻易占据荆州。
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退往江夏。
孙权在江东根基渐稳,拥有一定的实力。
二、战争经过1、孙刘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与孙权商议联合抗曹之事。
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劝说下,决定与刘备联合,共同抵御曹操。
2、曹操的失误曹操的军队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战。
他将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以减少颠簸,却给了孙刘联军火攻的机会。
3、黄盖诈降黄盖向曹操诈降,曹操信以为真。
黄盖率领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趁着东南风急,冲向曹操的船队。
4、火烧赤壁当黄盖的战船接近曹操船队时,点燃船上的易燃物,火势迅速蔓延,曹操的船队瞬间陷入火海。
孙刘联军趁机发起攻击,曹操大败。
三、战争结果曹操率领残部北逃,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影响1、政治格局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暂时无力南征,孙权在江东的地位更加稳固,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四郡,并向益州发展,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
2、经济发展战争使得南方地区的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也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孙刘政权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南方经济逐渐繁荣。
3、文化交流赤壁之战期间,各方人才汇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主要人物1、曹操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领袖,曹操有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但在赤壁之战中过于自信,出现了战略失误。
2、孙权孙权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展现出了其果敢和睿智。
3、刘备刘备在困境中积极寻求联盟,保存了实力,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周瑜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足智多谋,指挥有方,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知识点
![赤壁之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9ace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1.png)
赤壁之战知识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这场战争由于其激烈的战斗和影响深远的结果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赤壁之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背景、战争经过和影响等内容。
一、背景1. 刘备、孙权与曹操的国力对比赤壁之战的发生与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息息相关。
刘备拥有长江中游的益州,孙权控制着长江下游的江东,而曹操则掌控着北方的中原地区。
刘备和孙权感到曹操的威胁日益增加,因此决定联手对抗曹操。
2. 曹操南征与赤壁形势曹操发动南征,意图将刘备和孙权孤立并一举消灭他们。
他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威胁到孙权的势力范围。
然而,曹操遭遇到了孙刘联军的抵抗。
二、战争经过1. 曹操的进军与孙刘联军的计谋曹操率领大军进军到赤壁附近时,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计谋。
他们在战火纷飞之际,点燃了数千只草筏,让火势熊熊燃烧,制造了大规模的混乱。
2. 火攻的威力与赤壁之战的结果火攻成为了赤壁之战中最具影响力的战术之一。
曹操的船队被大火吞噬,曹操无奈只能撤退。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曹操大军的惨败,使得刘备和孙权保住了各自的势力。
三、影响1. 赤壁之战对三国格局的影响赤壁之战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
曹操因战败而削弱,刘备和孙权则得以巩固各自的势力。
此后,在各个势力的争夺中,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
2. 火攻对战争史的影响赤壁之战中采用的火攻战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
火攻战术的成功显示了计谋和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对后来的军事战略和战术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3. 赤壁之战的文化影响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也在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戏剧和电影都以赤壁之战为题材,将这一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现给观众。
四、结论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其火攻战术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场战争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为后来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的知识点描述了战争的背景、战斗的经过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战役。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2f9ce8fd172ded630b1cb677.png)
一、《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是如何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的,请举例。
答:赤壁之战中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以下几件事:1、智激孙权。
在初见孙权时,诸葛亮便料“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他知道孙权难下决心攻打曹操是因为担心曹军兵力强,诸葛先言曹操兵多将广,再假意劝孙权投降,意思都是说孙权不是曹操的对手,以激怒孙权,最后再说自己早有妙计,以此促成孙刘联盟。
2、草船借箭。
诸葛亮在知道周瑜计谋的前提下,仍然答应周瑜在短暂的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自己要求缩短造箭时间,要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明知是计却将计而行,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见有人来窥探军情必会出兵。
3、看穿周瑜妙计。
周瑜导演的“反间计”“苦肉计”全被诸葛亮看在眼里,周瑜几次三番让鲁肃试探诸葛亮是否知道其计划,以为连诸葛亮都没有想到这样的计谋,并为自己想出妙计而自喜。
实则诸葛亮全部都看穿,只是因为周瑜善妒,为保全自己,让鲁肃为之保密。
也正是因为知道周瑜善妒,在周瑜想“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让他去劫曹军的粮草时,他以“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来激周瑜,化解了自己的危机。
作品在描写诸葛亮时,相对于直接描写其军事指挥才能,更多的是通过写其“用奇”来表现他的“神机妙算”,面对周瑜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刁难,他从容地使出草船借箭一计,对于东风的问题,诸葛亮更是巧设七星祭坛借东风,曹操兵败华容道等,作品的描写都将诸葛亮趋于神化。
二、相关史籍中是否有同样的记载,是如何记载的?答:1、关于草船借箭,《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么说,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公是孙权,不是诸葛亮。
2、关于火烧曹军战船,《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9394b0f80975f46527d3e113.png)
战 争 中使用 火攻是 很 常见 的,火攻 可 以 杀伤敌 方 的士兵 、烧毁敌人 的战略 物资 。就像 东吴巧妙利用曹军不 习水性的弱点,,采用火 烧战船 一计 ,再借 罕见 的东风 来扩 大火 势 ,最 终使 曹军 战船 成为 一片火 海 ,损 失惨重 。
 ̄ 0 1 5 .
三 国时 期 ,曹 操 率 军 攻 打 东 吴 ,曹 军 来 到 赤壁 ,在 长江 北 岸驻 扎 下来 。吴 国 的大 将 周瑜 与西 蜀 的诸 葛Hale Waihona Puke 商量 ,决 定采 用火 攻 。
周瑜 手 下 的黄 盖 写信 给 曹操 ,假 意 说 要 投 降 ,并 约 定 了投 降 的时 间 ,曹操 相 信 了 ,高 兴地 等待 黄盖 到来 。
黄 盖 去 投 降那 天 , 刮起 了 罕 见 的 东 南 风 。黄盖 准 备 了 20条 船 ,船上 装 满 了柴 草 , 借 着 风力 ,船 飞 一样 开 向曹操 的 大营 。曹操 一 看 是黄 盖来 了,高兴 极 了 。快到 曹营 时 ,黄 盖 下令 点 燃 了船上 的柴 草 。曹 操 的船都 用铁 链 连 在 一 起 ,躲 避 不 开 ,都 被 黄 盖 的火 船 点 燃 了。曹操 的很 多士 兵被 烧死 、淹 死 。同时 , 周 瑜 又派 兵 到岸 上劫 杀 曹军 。曹操 战 败 ,狼 狈 逃 回 了北方 。
实行 火攻 必 须具 备 一定 的 条件 ,火攻 器 材 必 须 随时 准备 。放 火 要看 准 天 时 ,起 火 要 看 准 日子 。天 时是指 气 候干 燥 ,日子 是指 月 亮 经 过箕 、壁 、翼 、轸 这 四个 星宿 的时候 。在 月亮 经过 这 四个 星宿 的时候 ,就 是 起风 的 日 _ 子 。
课堂
伴读
《赤壁之战》_1
![《赤壁之战》_1](https://img.taocdn.com/s3/m/08f5fb09bceb19e8b8f6bab6.png)
《赤壁之战》导读:赤壁之战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17赤壁之战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
“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
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
(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
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②注意字形眺:右边笔顺丿兆缆:右上部的笔顺③词语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
形容很多。
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
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
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
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cb84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d.png)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决战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以下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历史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领导的东汉政权与孙权领导的吴国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控制江南,刘备分据蜀地。
2.曹操北伐:曹操历经长期战争后,统一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为了扩大势力,曹操决定南下攻打孙权的吴国。
曹操率领约30万大军,由陆路沿长江南下。
3.东风四起:赤壁之战发生的前夜,天降大雾,江面上形成了大雾迷漫的景象。
此时,孙权的水军已准备就绪,但对曹操的庞大舰队感到望而却步。
然而,突然之间,东风四起,天空变得晴朗起来,这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因素。
4.诸葛亮之计:孙权知道自己的水军不敌曹操,于是向刘备请求支援。
刘备派遣了自己的军师诸葛亮出谋划策。
诸葛亮提出了火攻的计策,利用东风将曹军二十多万军舰推向火海,以火攻曹军。
5.周瑜之计:孙权的武将周瑜也提出了各种计策,最终与诸葛亮合作,共同制定了火攻计划。
周瑜还派遣邹靖去曹营献计,说东风四起时正是准备用火攻的好机会。
6.火攻计划:孙权和诸葛亮共同制定了火攻计划,将船只装满草木和油料,然后点燃一一投入水中,利用风势将火势烧到曹军的船只上。
火焰蔓延后,曹军船只被大火包围,慌乱之中,曹军大军几乎被困在水中。
7.赤壁大战:赤壁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攻,曹军受到大火的困扰,无法顺利进攻。
第二阶段是陆战,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趁机发动进攻,击退了曹军的进攻。
8.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去了大量船只和士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孙权和刘备及其联军则获得了胜利。
这个胜利对于孙权和刘备的吴国和蜀国来说,意义重大,也标志着曹操势力在南方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9.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的结果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对后来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操未能攻下江南地区,吴国得以保持独立,孙权成为江东霸主;曹操在赤壁之后再也没有南下的机会,进一步稳固了蜀国在西南的地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0e5382aa2af90242a895e5e0.png)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
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
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
”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
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
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
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
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
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ac4212e5aeaad1f346933f99.png)
七、重点文言虚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此帝王之资也(助词:的) 2、乃至千数(副词:表强调“甚至”)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副词:于是) 乃罢会(副词:于是、就) 骑乃得过(副词:才)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却) 3、会猎于吴(介词:在) 若遣心腹自结于东(介词:和) 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 寄寓于表(介词:在) 肃追于宇下(介词:到) 4、为 亲故多劝余为长更(动词,做) 为孙权长史(动词,担任、做) 无能为也矣(动词,做) 为卿后援(动词,作为) 为操后患(动词,是) 且君尝为君赐矣(动词,给予) 安能复为之下乎(动词,成为)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矣(动词,作为) 赢兵为马所蹈落者(介词,被) 恐为操所先(介词,被) 今为君计(介词,替) 请为将军筹之(介词,替)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跟)
以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5、以 将军以神武雄才(介词,凭、靠) 动以朝廷为辞(介词,拿、用) 夫以疲惫之卒(介词,用) 先以书遗操(介词、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介词、把) 今以实校之(介词、按照) 操悉以沿江(介词,在) 权以示群下(介词,把) 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 挟天子以征四方(介词,来,表目的) 以济大事(介词,来,表目的) 余船以次俱进(介词,按照)
3、省略句、4、宾语前置句
• • • • • 3、1)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 2)避乱(于)江东 3)裹(之)以帷幕 4)汉以(之)示群下 5)操当以(吾)还付乡党
• 4、1)豫州今欲何至 • 2)卿欲何言 • 3)何以言之
概括赤壁之战
![概括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33c866b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3.png)
概括赤壁之战1. “哇,曹操带了那么多人来打东吴,这可咋办呀!”就好像我们班和隔壁班打架,对方来了好多人,我们都有点慌了。
就像那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玩,突然一群大孩子过来要抢我们的地盘,我们当时也很紧张啊。
2. “孙刘联军一定要加油啊,可不能输!”这就像我们参加拔河比赛,大家都在心里喊着加油,可不能让对方赢了呀。
记得那次拔河,我们都憋着劲,互相鼓励着,多希望能赢啊。
3. “黄盖居然去诈降,真勇敢啊!”这不就像我们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自告奋勇去当诱饵,把找人的那个引开,那得多勇敢呀。
有回我就看到一个小伙伴这么干,真厉害。
4. “赤壁那大火烧得可真猛啊!”哎呀,就跟我们过年放烟花,那烟花一下子蹿得好高,照亮了整个天空一样。
那次过年,看到那绚烂的烟花,真的好震撼。
5. “曹操这下可惨咯,被火烧得不行。
”这感觉就像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一顿,那滋味肯定不好受。
我有次没考好,心里那个难受啊。
6.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啥都能想到!”就好像我们班的学霸,什么难题都能解决,太牛了。
记得有次做作业遇到难题,学霸一下子就给出了解法,真让人佩服。
7. “赤壁之战可太精彩了,让人惊叹!”这就像看了一场超级精彩的足球比赛,大家都在欢呼尖叫,兴奋极了。
那次看足球赛,我们都被精彩的场面吸引住了。
8. “孙刘联军的配合太默契了!”这不就像我们一起做游戏,大家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胜利。
有次玩游戏,我们配合得特别好,那种感觉真棒。
9. “要是我在赤壁之战,我能做什么呢?”这就好像我在想,如果我在运动会上,我能参加什么项目,为班级争光呢。
每次想到这个,我都有点小激动。
10. 赤壁之战真是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啊!它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勇气和团结的力量!就像我们的生活,只要有这些,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91853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1.png)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的东汉末年,是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役以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间的正面对抗为主,通过精密的战略部署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最终导致曹操军队的大败。
本文将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中国分裂成了三国:魏、蜀、吴。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军事统帅,力图统一中国。
刘备和孙权则分别在蜀汉和东吴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役过程1. 赤壁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火烧赤壁和水上交锋。
2. 火烧赤壁:刘备和孙权联军采用火攻的战术,放火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曹操损失惨重。
3. 水上交锋:刘备和孙权联军利用水战的优势,采取埋伏战术,伏击了曹操的军队,导致曹操溃败。
三、影响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曹操在战役中的失败对他的统一大业造成了重大的挫折。
2. 赤壁之战巩固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关系,奠定了他们对抗曹操的基础。
3. 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彰显了火攻和水战的有效性,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其他知识点1. 赤壁之战中著名的战略家诸葛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提出了火攻的战术方案,并在战役中指挥作战。
2. 《赤壁之战》是中国文学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将这场战役描述得生动传神,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
赤壁之战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影响,也成为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多彩。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e83f2301a6c30c2259019e20.png)
禽-擒 卒-猝 炎-焰 诚-请 雷-擂
重点词语
此帝王之资 此帝王之资也 与操有隙 与操有隙 如有离违,宜别图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如其克谐 如其克谐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吾不能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凭借 嫌怨 图谋、 图谋、打算 掌权的人 能够\成功 能够 成功 帝王或贵族后代 拿、以
文之事》)(2005年山东) 文之事》)(2005年山东) 2005年山东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
季氏将伐颛臾》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 报任安书》 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乃尔】译为“这样”
《赤 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灰飞烟灭。 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还酹江月。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2′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操虽托名汉相 汉贼
译: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 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 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汉朝的奸贼。 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长江也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译:
再说将军可以凭借抗拒曹操的优势, 再说将军可以凭借抗拒曹操的优势,是 将军可以凭借抗拒曹操的优势 长江。 长江。
概述《赤壁之战》
![概述《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5e2c93c6482fb4daa48d4b5e.png)
3、孙权这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老臣张昭坚持投降, 振振有辞地说:“曹操本来就人多兵强,现在连水军也有 了,瞎子都看得出来我们是打不过曹操的。”但是大臣鲁 肃不同意投降,他对孙权说:“我们当臣下的投降,以后 还能当个小官,至少有牛车可坐;主公您要是投降,恐怕 只有囚车可坐了。那些主张投降的家伙都是在害您!”
诸葛亮用激将法让孙权与 刘备联盟抗曹。
5、 诸葛亮的激将法产生了作用, 孙权气乎乎地说:“刘备是英雄, 决不投降,难道我就是窝囊废了? 先生不必激我,我是想要联合刘备 抵抗曹操的,就是不知道你们有多 大力量?”诸葛亮心中暗喜,想是 时候给孙权打气了,就回答:“我 们一共有两万多人,您要是再派上 几万精兵猛将,还是可以跟曹操打 一仗的!”
6 孙权有了鲁肃和诸葛亮的鼓动,很想跟
曹操打一仗,可是还是有些犹豫。这时,大 将周瑜也从鄱阳赶回来了,他也劝孙权对曹 作战:“曹操是汉朝的奸贼,孙将军您英雄 盖世,兵精将猛,此时正是为国家锄奸的时 候。曹军远来疲惫,而且水土不服,容易生 病,他们也缺少粮草;曹操军队又是北方人 居多,不谙水性;曹操声称有八十万人,其 实也就十八万。他们有这么多弱点,您只要 拨给我几万人马,我保证为您击破曹贼!”
2、 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会见孙权,以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1、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要 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曹操击败孙权
2、 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会见孙权,以说服孙权结盟抗 曹。
1、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要先灭 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理清题目要求: 概述孙权下定决心应战的经过。
人物
之前犹豫, 后来决定。
谁要攻打孙权? 对抗敌人
文言文赤壁之战
![文言文赤壁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0410680258fb770bf78a5580.png)
文言文赤壁之战【篇一:文言文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外阅读四大名著赏析部分考题试卷及答案
姓名: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
1.曹操认为真正的英雄具备哪些特点?(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曹操煮酒论当世英雄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结合文章内容评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下面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本段文字中暗含一成语,请指出来并加以解释。
并列举《三国演义》中的成语,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1)三顾.茅庐A转过头看 B 注意、照管 C 拜访()(2)青翠欲.滴 A 欲望B想象C将要()
2、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它用比喻
3、短文第三自然段中这个词语最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
4、“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句话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还把()比作();这个句子的作用是5.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6、你从文中哪些描写体会到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7、本文主要写刘备,为什么还要多次写张飞?
8、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与张飞一直支持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
B.诸葛亮让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等了很长时间,很自高自大。
C.刘备对出山后的诸葛亮很尊重,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可见刘备对贤才的敬重。
答案参考: (一)红楼梦1、《石头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史王薛2、贾宝玉林黛玉晴雯3、贾赦贾琏4、林黛玉贾宝玉(二)1、明代吴承恩神魔2、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3、猪悟能净坛使者沙悟净金身罗汉西海龙王三太子小白龙八部天龙4、五行山收悟空鹰愁涧收白龙马高老庄收悟能流沙河收沙悟净(三)《水浒传》1、章回体长篇白话元末明施耐庵2、一百零八三十六七十二3、李逵武松鲁智深宋江吴用4、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四)《三国演义》1、关羽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2、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3、使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点钢矛的张飞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4、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
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曹操借煮酒论当世英雄为名,实际上是多方试探刘备,有刀光剑影之势。
表现了曹操踌躇满志、老奸巨猾的性格特点。
2.刘备寄居曹操篱下,为怕引起曹操的猜疑,实行“韬晦”之计,在自己的住处后园里种起菜来了。
不料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论英雄,在文中曹操着意追问,步步紧逼,刘备则故作无知,轻轻饰过;曹操得意洋洋,谈笑风生,刘备则谨慎小心,处处设防曹操一语道破他“英雄”的真面目,刘备虽惊慌失措,手中筷子不觉落在地下。
恰巧这时老天作美,雷声大作,刘备急中生智,以雷声巧妙掩饰而过。
这一系列的情节表现了刘备的聪明睿智、小心谨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3.(1)语言描写:“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心理描写:如“玄德闻言,吃了一惊”
(3)动作描写:“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
(4)神态描写:“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4.点明了刘备的危险处境,诗中既有曹操的试探,也有刘备的从容应对,在说破英雄之时,刘备能急中生智,随机应变。
这首诗是对刘备寄居曹操篱下大智大勇的赞颂,同时也是对上文的总结,言简意赅,颇有深意。
(意对即可)
5.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