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区域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区域的概念、边界及分类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一、区域概念的理解

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

不同的学科对区域的涵义有着不同的回答,就经济学而言,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综合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可以概括出经济学关于区域概念所包含的基本的内涵。

首先,区域包括在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地方政府)代理行使这种控制权。政府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各种公共产品,通过各种经济政策引导该区域的经济活动。

第二,从内部经济活动同质性或功能统一性角度来理解,某一区域在经济功能上具有同一性特征,区内经济活动强度以及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相对较小,在体制和经济政策上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特征。

第三,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不管他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非物质的信息生产,最终都要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

第四,从胡佛得聚集体、管理和规划以及制定政策等角度来考虑,以国内不同区域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地域单元,他可以有效的组织区内的经济活动和区外的经济联系。独立的组织区域经济活动和区级经济联系,意味着这些区域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具有独立的组织和协调区内经济活动和区级经济联系的能力,而这些构成了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第五,任意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区域,并不是只单纯的自然地理区域,也不与一国的行政区域界线完全重合,他首先考虑在区域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区内联系的、不间断的的经济联系是区域划分的首要条件,由于这种密切的经济联系,区域内经济活动显示出本地性特征,具有一种同质性特征。当然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这种区内的同质性和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

目前国内在区域概念的理解上,大致趋向于上述解释。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在某一疆域内讨论区域问题,那么专业化分工与均质性、分层结构(交易的分层结构、城市等级系统、监管的分层结构)、自组织能力是区域概念的内核,二区本质是一种经济组织。

二、区域的分类

区域通常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同质区域,二是极化区域,三是特殊类型的区域。同质区域是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分的(杜能圈、收入水平或农作物种类的一致性),在区域内某一部分出现的

情况在其他部分也会出现,区域内各部分之间的状态较之区域外部分更为相似(我国曾根据经济技术水平的相似性,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

与同质区域相反,极化区域是由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很密切的区域。这种趋于是以基于某种区域的共同利益和集团意识所形成的内聚力为基础而形成,这种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组成极化区各部分(或部门)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因此他强调的是区域事物的相互联系性和内聚力,它反映的是一种结构。这种划分常以大城市为中心,包括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受其影响的农村地区。极化区域不同于同质区域的要素特征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它强调的是各种异质部分相互紧密联系所蕴藏的内生的增长潜力。同质区域所表现的是一种被动的推动,也就是它主要依赖外在的政府的计划与调控措施,因为他缺乏或忽略具有组织能力的核心的存在。

除了同质区和极化区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区域。其中之一为计划区域,这些区域主要是从政府规划或政策定向来考虑的区域,较为典型的是经济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现在我们可以界定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便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有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需要指出的是,“区域”一词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既是一种实体的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往往没有严格的范围和界限,实际应用时常以行政区划界限为界限。

三、区域经济学的空间界定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复杂程度的加大,单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区域的边界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有很大的制约性。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同环境相接触时出现的特殊的边界反应。系统的边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系统稳定的作用。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划分应该遵从这一原则,即区域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功能发生突变的节点的连线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传统的区域划分是以自然地理边界为依据的。工业化以后运输和联系方式虽有所改进,但是资源流动的成本依然很大,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受到自然和人工因素两种影响,其界面除了河流、山脉外,还可能是铁路和权力以及政治上的边界等,这些对经济活动空间成本起约束作用的因素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信息时代的到来迎来了新的人地关系和新的区域经济景观,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空间形成了空间事物和人地关系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所谓虚拟化的信息地理空间,这种区域经济系统的界线除了资源、成本等经济上的因素影响外,更多地表现为语言、价值观等文化方面以及网络标准和网络规则等技术方面虚拟的界线。可以看到,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是随经济活动联系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延伸的。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在一定的时间里受到一些因素的束缚,这种束缚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但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克服这些障碍,直至遇到新的约束,形成新的界面。区域分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种看得见的实体,一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空间上得分异呢?我们从四个方面讨论区域分异规律。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地理学常以土地、矿藏、地形、水文和气候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不均匀分布来解释许多不同类型的经济区位活动。我们可以用生产要素的完全的或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