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设计总结
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41eb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e.png)
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的外形设计变得愈加复杂,同时车辆的性能需求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车身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成为了车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入手,探讨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
一、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1. 车身结构的刚度分析车身结构的刚度是指车身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过度变形的能力。
在整车静态状态下,刚度可以通过FEA仿真来精确求解。
2. 车身结构的模态分析车身结构的模态分析能够评估车身在振动状态下的响应特性,它是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模态分析结果可以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3. 车身结构的应力分析车身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各种力的作用,如加速度、制动力、悬挂力等。
这些力会在车身结构内部转移,产生内部应力。
应力分析能够预测车身结构在特定工况下的应力状态,为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二、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1. 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对车身的性能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高强度或者轻质材料可以大大减轻车身的重量,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结构的设计优化车身结构的设计优化包括减少空气阻力、重心下降、车身刚度提升等。
较少空气阻力可以在车辆行驶时减少风阻,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重心下降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车身刚度的提升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3. 结构加固结构加固是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可采用刚性补强、寿命加强等方法加固车身,使车身在强度和刚度上都得到了提高,从而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三、结论车身结构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是车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质量。
在设计和制造车身结构时,需要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如FEA仿真、设计优化软件等进行辅助,精准地分析和预测车身结构的行为,进而优化设计方案,实现优化设计。
车身结构与设计知识点
![车身结构与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5a2e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d.png)
车身结构与设计知识点车身结构是指汽车各部件在空间内的布置方式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汽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车身结构不仅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能,还与车辆的外观设计、空气动力学性能、乘坐舒适性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车身结构及与之相关的设计知识点。
一、车身结构类型1.承载式结构承载式结构是指整车的车身作为车辆的主要承载构件,承担起传递车辆各种载荷作用的功能。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刚性好、稳定性高,具有较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能。
常见的承载式结构包括钢板焊接结构、铝合金焊接结构等。
2.非承载式结构非承载式结构是指车身与底盘分离,底盘负责传递车辆的各种载荷,而车身只起到保护乘员和装饰的作用。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重量轻、成本低,但刚性和稳定性稍差,安全性能相对较低。
常见的非承载式结构包括车厢式结构、篷式结构等。
二、车身设计知识点1.材料选择车身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重量和成本等方面。
常用的车身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碳纤维等。
钢铁具有较好的刚性和强度,但重量相对较重;铝合金轻质、抗腐蚀性好,但成本较高;碳纤维重量轻、强度高,但价格昂贵。
2.风阻系数车身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其中一个重要参数就是风阻系数。
风阻系数越小,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阻力越小,能够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车身外形和细节设计,如减小前进气口尺寸、增加风挡角度等措施,可以降低风阻系数。
3.车身强度车身的强度是保障车辆安全性的关键要素。
要使车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设计中需考虑到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滚翻等不同类型的碰撞情况。
通过增加车身的受力结构、使用高强度材料、合理布置吸能结构等方式,可以提高车身的强度。
4.乘坐舒适性车身设计还要注意乘坐舒适性的问题。
包括减少噪音、减震、优化座椅设计等等。
通过合理布置隔音材料、减少车辆共振、优化悬挂系统设计等方式,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总结:车身结构与设计知识点是汽车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汽车构造实习总结9篇
![汽车构造实习总结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7e24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5.png)
汽车构造实习总结9篇第1篇示例:在进行汽车构造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知识,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复杂和精妙之处。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汽车构造的整个流程。
从最初的设计到零部件的制造,再到最终的组装和调试,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汽车设计团队的工作,亲手制作了汽车的零部件,并亲眼见证了汽车从零到整的过程。
这让我对汽车制造的流程有了更加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我在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汽车构造的专业知识。
比如汽车的结构组成、材料选用、工艺流程等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一些汽车构造软件,比如CAD和SolidWorks等,这些软件在汽车设计和构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巧。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制定的目标。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这次实习也让我对汽车构造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汽车构造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它需要工程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保持行业的竞争力。
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构造行业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次汽车构造实习让我获益良多,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都会对我有所帮助。
感谢这次实习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个行业。
我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贯彻到以后的工作中,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字】第2篇示例:汽车构造实习总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加了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构造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汽车构造的知识,也体会到了汽车制造行业的种种挑战和机遇。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572e8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9.png)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一、前言汽车行业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车身结构也随之不断进化。
从最初的单纯金属制造到现在的多材料结构,每一次的演变都让汽车更加安全与高效。
本文将从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入手,探讨如何提高汽车性能。
二、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1. 材料选择在过去,车身结构主要是由钢铁等金属材料构成,但现在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材料被应用于车身结构上。
比如碳纤维,它的强度和刚度比钢铁还高,同时它的重量却要轻很多,可以大大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节能性能。
2. 结构设计车身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一些设计手段来确保车辆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性能。
例如,在汽车碰撞时,工程师必须确认车身结构能承受撞击力,并且车内乘客得到足够的保护。
设计车身结构时,还要考虑到气动以及流体力学特性,以确保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行驶。
3. 仿真计算与传统的试错方法相比,仿真计算可以更加快速而精确地对车身结构进行评估,减少时间和成本。
使用高效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工程师们可以对施力、载荷、应力、扭矩和应变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优化。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优异的车身结构,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三、车身结构性能分析1. 刚度车身结构的刚度对于汽车牵引、平稳行驶、路面过滤等方面的表现有极大的影响。
由于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取决于材料和构造,在材料性能相同时,通过合理结构设计和优秀的组装工艺可以极大提高车身的刚度。
2. 强度车身结构的强度代表着汽车在受到外力冲撞时对撞击力的抵抗能力。
因此,提高车身的强度可以保证汽车在各种行业标准测试下的安全性能。
3. 抗拉能力抗拉能力是车身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了车身在受到拉力时的能力。
因此,车身结构的材料和结构设计需要具备足够的抗拉能力,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易损坏。
4. 范德瓦尔斯力分析驾驶车辆时,车身的稳定性对乘客的感觉和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车身典型连接结构设计
![车身典型连接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ba906f51e79b89690226c7.png)
2021.09 中国.合肥
目录
CONTNETS
01 车身连接形式简介 02 车身典型连接结构设计 03 总结
车身连接形式简介
01
PART ONE
01
车身连接形式简介
车身形式
4
01
电动车车身平台介绍
车身结构形式
多材料复合车身
全铝车身
钢铝混合车身
钢制车身
复合材料:CFRP 铝合金:挤压+冲压+铸造 钢:热成形+高强钢…
在进行点焊设计时需重点关注间距、结构及关键焊点。
8
02
车身典型连接结构设计
点焊设计:间距
焊点间距的设计,需要满足相应部位的性能要求。一般来说根据不同位置性能及结构特性要求,将间距分
为三个档次,即30±5mm、40±5mm、50±5mm;
碰撞部位关键零部件
座椅和安全带安装点关键零部件
其他区域零部件
9
铝合金:挤压+冲压+铸造
铝合金:挤压+冲压+铸造 钢:热成形+高强钢…
钢:热成形+高强钢+低碳钢
5
01
电动车车身平台介绍
车身连接形式
6
车身典型连接结构 设计
02
PART TWO
02
车身典型连接结构设计
点焊
电阻点焊,是指利用电流通过焊件及接触处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将焊件局部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同 时加压进行焊接,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一种方法。焊接时,不需要填充金属,生产率高,焊件变形小,容易实 现自动化。
平行双排焊点
45mm
W型双排焊点
30-45mm
汽车结构实验报告小结
![汽车结构实验报告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e65e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7.png)
汽车结构实验报告小结引言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汽车的结构特点以及对汽车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实验,了解了汽车结构的材料、组成部分、受力情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是汽车结构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车身刚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指标。
实验方法1. 汽车结构材料的研究我们首先对汽车的结构材料进行了研究。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到汽车主要使用钢材和铝材作为结构材料。
钢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车身和底盘等主要部分的制造。
铝材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发动机罩、车门等较轻的部件。
2. 汽车结构的组成部分我们对汽车的结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通过拆解汽车并观察其各部件,我们发现汽车主要由车身、底盘、发动机、悬挂、车轮等部分组成。
其中,车身和底盘是汽车的主要承载部分,发动机提供动力,悬挂和车轮则为汽车提供悬挂和行驶支持。
3. 汽车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我们对汽车的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首先,我们建立了汽车的有限元模型,并设置了边界条件和加载情况。
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应力、位移、变形等相关结果。
最后,我们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评估了汽车结构的刚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 汽车的结构材料主要包括钢材和铝材,钢材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承载部分的制造;铝材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轻质部件的制造。
2. 汽车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悬挂和车轮等。
其中,车身和底盘是汽车的主要承载部分,发动机提供动力,悬挂和车轮为汽车提供悬挂和行驶支持。
3. 通过有限元分析,我们可以有效地评估汽车的结构刚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指标。
有限元分析软件能够计算汽车结构的应力、位移、变形等相关结果,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对汽车的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汽车结构进行评估。
汽 车 车身设计第四章 汽车车身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汽 车 车身设计第四章 汽车车身的结构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76ad52647d27284a73517d.png)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3 лEA3—677型整体承载式大客车车身及其底座结构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4 轿车承载式车身上部 1—前围板 2—前轮挡泥板 3—前围内侧板 4—外围内侧板 5—前立柱 6—
门下边梁 7—中立柱 8—后翼子板 9—中立柱内板 10—后围下板 11—车门上框加强板 12—顶盖
(一)非承载式车身
图4-4 轿车车架 a) 周边式车架 b) X形车架 c)梯形车架
(一)非承载式车身
图4-5 丰田皇冠轿车的车架和车身结构 1—车身 2—车架
图4-6 货车驾驶室与车架结构
图4-7 车架的结构类型 a) 中型货车车架 b) 大型货车车架 c、d) 轻型货车车架
(二)半承载式车身
1.基础承载式车身
图4-11 承载式大客车车身类型 a) 基础承载式 b) 整体承载式
1.基础承载式车身
图4-12 瑞典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和车架 a)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 b)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身底架
c) Scania K112型大客车车架 1—前段副车架 2—中段格框结构 3—后段副车架
2.整体承载式车身
图4-16 Volkswagen K70型轿车承载式车身
二、车身结构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1)不能破坏造型设计,外露骨架要与外形曲线相吻合。 2)骨架的里板应考虑内护板的紧固。 3)用最佳的截面形状获得最大的截面系数。 4)要满足相邻部件的性能要求,如要适应门锁、铰链、限位器等 的安装和性能要求等。
框上横梁 19—顶盖纵梁 20—上边梁 21—侧窗上梁 22—顶盖横梁 23—侧围搁梁
一、车身承载类型的分析
(一)非承载式车身 (二)半承载式车身 (三)承载式车身 1.基础承载式车身 2.整体承载式车身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32ba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e.png)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设计原则1、空气动力学原理:车身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空气动力学,它涉及到车身的气流分析、气动风洞试验以及降低风阻的设计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结构设计原则:车身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了车身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受力情况,以及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3、美学原则:车身设计中的美学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外形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注重对比度、曲线美学和比例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4、人机工程学原则:车身设计需要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以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包括对座椅、操纵件和仪表板等方面的设计。
二、设计流程1、概念设计:车身设计的第一步是概念设计,这包括对外形、尺寸和结构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设计趋势。
2、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方案设计阶段,这包括对车身线条、面板和细节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反复修改。
3、模型制作:设计师需要根据方案设计来制作车身模型,以便进行视觉和实物检验。
4、评估和修改:制作车身模型后,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改,以保证车身设计符合产品要求。
5、工程设计:在车身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工程设计,这包括对车身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细节设计。
6、工艺设计:最后需要进行工艺设计,以保证车身设计的可生产性和可维护性。
三、材料选择1、钢材:钢材是汽车车身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它的强度和成型性能都比较好,而且成本较低。
2、铝合金:铝合金是轻量化材料的首选,它的密度比钢材小,但强度却很高,而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成型性能。
3、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新型的轻量化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和刚性好的特点,但成本较高。
4、塑料材料:塑料材料适用于车身零部件的生产,它具有成型性好、重量轻和耐腐蚀性强的特点。
四、制造工艺1、冲压成型:冲压是车身成形中常用的工艺,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产能和成本效益,而且成形精度较高。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8925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5.png)
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车身结构设计在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车身结构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车身结构设计的相关软件,并实际参与一次车身结构设计项目,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1. 车身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学习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车身结构的形式、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等。
2. 车身结构设计软件学习:掌握了Catia、AutoCAD等车身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学会了如何利用这些软件进行车身结构设计和分析。
3. 实际项目参与:以小组为单位,我们选择了一款小型SUV车身结构设计作为实践项目。
在项目中,我负责了车身前梁和引擎盖的设计工作。
4. 设计方案讨论和优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方案讨论,针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5. 设计成果汇报:在实习结束前,我们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了我们的设计成果,并接受了他们的评价和建议。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
2. 熟练掌握了Catia、AutoCAD等车身结构设计软件,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际参与了车身结构设计项目,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4. 学会了如何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和优化,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深了对车身结构设计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车身结构设计实习,我对车身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认识到,车身结构设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今后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车身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讲解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711aea5f111f18582d05a3e.png)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地板设计
4)前地板的中央通道:设计时注意高度变化,Z向高度要根据传动轴在整车的布置 要求,一般在80-100mm之间,具体数值请根据具体车型给定。型面走向在有限的 空间里尽力放缓,与前围下板的搭界面一般采用圆弧型面搭界。 5)地板的漏液孔: 孔的布置主要在前地板上,是由于在整个的地板总成中前地板 最低,并且前面存在下前围板。
具体位置是:前座椅地脚加强梁前方和后方,左右对称,避免孔的位置高于四 周型面 。其数量根据地板型面确定,无具体要求。
15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顶盖总成
顶盖是车厢顶部的盖板。从设计角度来讲,重要的是它如何与前、后窗框及与 支柱交界点平顺过渡,以求得最好的视觉感和最小的空气阻力。当然,为了安 全车顶盖还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一般在顶盖下增加一定数量的加强梁,顶 盖内层敷设绝热衬垫材料,以阻止外界温度的传导及减少振动时噪声的传递。 代号5700 车身顶盖系统顶盖外板顶盖前横梁总成顶盖后横梁总成顶盖加强梁总成天窗加 强件(带天窗)
非承载式(有车架) 一般货车、大客车、专用车和大部分高级轿车都装有独立的车架,车 身上的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车身在一定程度上只承受由车架的弯 曲和扭转变形引起的载荷。 H3,H5为非承载式车身。
4
二、车身分类
承载式(无车架) 承载式车身无车架,车身的刚度和强度通常由车身下部来予以保证,一般 部分高档车和目前主流的中低档轿车车身都属于承载式车身。例如,我公 司开发的部分车型。 C30,C50,H6,M4均为承载式车身。
11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地板设计
在现有的车型中,整个地板区域通常分成了三块,前地板、中地板、和后 地板。
12
三、车身基本结构设计——地板设计
车身结构设计的安全与稳定性
![车身结构设计的安全与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7fe791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f.png)
车身结构设计的安全与稳定性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车身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安全与稳定的车身结构不仅能够提供乘车人员的保护,还能够降低事故发生时的伤害程度。
本文将论述车身结构设计的安全与稳定性,并探讨其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性。
一、安全性设计1. 合理的车身布局合理的车身布局是确保车辆安全的基础。
在车身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乘车人员的位置和乘坐的空间,以便在碰撞时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
同时,车身布局还应考虑到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以确保在各种路况下驾驶的安全性。
2. 强度与刚度的平衡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对于车辆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车身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避免车辆变形或破裂。
另一方面,车身结构应具备适度的刚度,以确保在高速行驶时车辆的稳定性。
通过平衡强度和刚度,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3. 防撞设计防撞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采用吸能材料和各种防撞装置,如防撞梁、气囊等,可以在碰撞时吸收和分散能量,减轻乘车人员的伤害。
同时,防撞设计还应考虑到不同角度和不同速度下的碰撞情况,以全面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二、稳定性设计1. 重心与平衡车辆的重心位置对于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重心设计可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和弯道驾驶时的倾斜程度,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此外,车辆的前后重量平衡也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车身结构,可以实现重心位置和重量平衡的最佳化。
2. 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车辆稳定性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悬挂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通过选用合适的减震器、弹簧和悬挂连接件等,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气动性设计气动性设计对于车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减小车辆的气动阻力和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可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抗风性能,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采用空气动力学模拟和流场分析等技术,可以优化车身外形,提高车辆的气动性能。
车身结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
![车身结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b937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0.png)
车身结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
优化车身结构,提高其安全性对驾驶员和乘客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车身结构优化的方法以及安全性分析。
一、车身结构优化1. 材料选择车辆的材料选择对车身结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复合材料等。
钢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但相对较重。
铝合金轻质高强,但成本较高。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轻量化特点,但制造工艺复杂。
根据不同需求和经济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车身结构优化。
2. 结构设计车身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其强度和刚性。
合理布置梁柱和加强筋,以增加整车的刚性。
应考虑在冲击或碰撞中吸收撞击能量并保护乘客。
通过CAD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并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小结构重量、提高整车刚度和降低振动噪声。
3. 制造工艺优化车身的优化不仅包括结构设计,还包括制造工艺的优化。
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激光焊接、粉末冶金、热成形等,以提高车身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
同时,优化模具设计和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稳定性。
二、车身安全性分析1. 碰撞安全性评估碰撞安全性评估是车身安全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虚拟碰撞试验和物理碰撞试验,评估车身在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身刚度、变形能力、能量吸收等。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车身在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2. 侧翻安全性分析侧翻是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之一。
车身的侧翻安全性是保障车辆乘员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模拟侧翻情况下的力学响应,评估车身的抗侧翻能力。
在设计和制造中,合理选择车身结构和加强筋,提高车身的抗侧翻能力。
3. 静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性是车身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在不同路面条件下进行稳定性测试和仿真分析,评估车身的静态稳定性。
调整车身重心位置和悬挂系统设计,提高车身的静态稳定性,减少侧倾和翻滚风险。
4. 行人保护安全性分析行人保护安全性是现代汽车设计的重要要求之一。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详解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bd8c569fd0a79563c1e72e8.png)
3) 建立数字式全尺寸模型,形成初步的零件表,进行方案重量的初步估算,研 究基本的装配方法和制造方法,包括研究材料的选用和车身结构总成如何划 分为分总成和零件,车身装配连接形式和装配顺序,确定定位参考系统和各 种工艺孔等。
车身结构的拓扑空间受车辆总体外形和内部布置 要求的约束。构件的布置是否合理,可以通过简 化模型的载荷计算分析进行判断,在这个阶段, 要研究结构拓扑模型和定义初始的几何尺寸参数, 而拓扑模型是研究构件几何参数(如构件截面、接 头参数和板料厚度等) 的基础。
车身和底架结构拓扑
车身结构载荷传递路径
车身结构由构件及其接头组成的车身骨架和板壳零 件共同组成,是承受载荷和传递载荷的基本系统, 其中骨架结构设计决定了载荷的传递路径。
后纵梁与乘客室的连接,原则上与前纵梁相同,即将载 荷分流是有利的。
车身结构载荷传递路径
乘客室上部的框架结构由侧围总成、前/ 后风 窗框、前围板/ 后隔板及车顶梁构成,并焊装 上顶盖。
侧围在车身整体弯曲刚性中起重要作用。前围 板、后隔板分别与前、后风窗框相连,具有很 高的车身横向抗剪刚度。
对于阶梯背式车身,车尾的后隔板由上部后风 窗隔板和后座椅支承板组成,用于承受车身扭 转时的剪力。对于方背式或快背式,在扭转时 的剪力则主要由后部的框架来承受。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
现在的车身结构设计已经由满足车身结构的基本功能要求为主的功能设计逐 步过渡到满足车身结构的各项性能要求(如刚度性能、安全性、舒适性、可靠 性与耐久性等性能) 为主的性能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3399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8.png)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安全性、刚性、轻量化、空气动力学性能等。
一个好的车身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还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
一、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汽车车身结构是汽车的骨架,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车身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乘客,减少碰撞时的能量传递,降低乘员受伤的概率。
同时,良好的车身结构设计也可以提供良好的刚性,提高汽车的防护能力,对车内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二、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原则1. 安全性原则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乘员的安全。
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到各种车辆碰撞情况,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翻滚等。
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吸能结构和变形区域来减少碰撞时对乘员的冲击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2. 轻量化原则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燃油效率的要求,轻量化成为汽车设计的重要趋势。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应该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车身的重量。
优化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身的重量,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 空气动力学原则合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在车身外形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空气的流动情况,降低空气阻力,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汽车的行驶效率。
三、新兴技术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 材料技术的发展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身的刚性,降低车身的重量,同时保证乘员的安全。
2. 结构设计的优化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为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数值模拟和优化方法,设计人员可以对车身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优化,找到最佳的结构方案,提高汽车的性能。
车身匹配知识点总结
![车身匹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d2e6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7.png)
车身匹配知识点总结一、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车身匹配的关键环节。
一个成功的车身设计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美观大方:外观设计应该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具有时尚、动感和个性化的特点,使车辆在市场中更具吸引力。
2. 车体比例协调:车身的长宽高比例要协调,各部件布局要合理,整体结构要对称美观。
3. 空气动力学设计:尽可能减小车身的风阻系数,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4. 辨识度强:车辆的外观设计应突出品牌特色,形成独特的外观造型,具有辨识度。
二、车身结构设计车身结构设计是车身匹配的重要环节。
一个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结构刚性强:车身要具有较高的整体刚性,确保行车安全和操控性。
2. 轻量化设计: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高强度钢材等,降低车身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3. 安全防护性能好:车身要具有良好的碰撞安全性能,有效保护车内乘员。
三、颜色选择车身颜色是影响整车外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颜色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1. 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趋势选择流行的颜色,符合消费者审美观念。
2. 品牌定位:颜色要与品牌形象相匹配,突出品牌特色和产品个性。
3. 环保可持续性:要选择环保、可持续性的涂料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材料应用车身材料的选择对车身匹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材料应用要考虑以下因素:1. 轻量化材料:采用轻量化材料可以减轻整车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2. 高强度材料:使用高强度钢材、碳纤维等材料加强车身刚性,提高安全性能。
3. 外观材料:车身外观装饰材料的选择要考虑色泽、表面处理等因素,确保外观质量和耐久性。
五、生产工艺车身匹配还需要考虑到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会对车身匹配产生很大的影响:1.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要符合车身零部件的外观要求和尺寸精度要求。
2. 制造工艺:采用现代化的制造工艺,如冲压、焊接、车削等工艺,确保车身的质量和精度。
3. 工艺流程: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装配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车身工作总结
![车身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74e6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b.png)
车身工作总结
车身工作是汽车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外观、结构
和安全性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车身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车身工作的设计和制造需要高度的精准和专业知识。
我们团队在设计车
身结构时,充分考虑了车辆的外观美观性、空气动力学性能和结构强度,确保了车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焊接和组装技术,保证了车身的质量和一致性。
其次,车身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车身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我们团队各
个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生产线上,各个岗位的员工也需要密切配合,保证车身零部件的精准安装和质量检验。
最后,车身工作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团
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工艺和材料,以提高车身的质量和性能。
我们还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总的来说,车身工作是汽车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团队的努力和合作,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美观、更高性能的车身产品,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车身结构认识个人总结
![车身结构认识个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5220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7.png)
车身结构认识个人总结车身结构是指整个汽车的车身部分,包括车顶、车门、车窗、车身底盘等。
车身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对于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里,我将个人对车身结构的认识总结如下:1. 车身结构的种类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车身结构可以分为承载式结构和非承载式结构。
承载式结构是指整个车身的结构能够承受并分散来自引擎、悬挂系统等的力与压力,使车身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
非承载式结构指的是安装在车身上的各个部件,如车门、车窗等,主要起到美观和保护车内空间的作用。
2. 车身材料的选择车身结构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常见的车身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和碳纤维等。
钢铁是最常用的车身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刚性和承载能力,但相对较重。
铝合金在造车过程中广泛应用,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量化的优势。
碳纤维是一种新兴的车身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但价格较高。
3. 前、中、后柱的作用车身结构中的前、中、后柱起到了车身支撑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前柱通常作为起点柱,连接车顶和车身底盘,承受来自引擎和悬挂系统的力。
中柱连接车门和车顶,是车身结构的重要支撑点。
后柱则连接车尾和车顶,起到固定车尾的作用。
这些柱的稳定性和强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车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车身结构在碰撞事故中起到保护车内乘员和减少撞击力的作用。
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吸能设计、变形区域设置等来减少碰撞对车身和乘员的影响。
例如,将冲击力分散到车身各个部位,通过变形吸收能量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5. 车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随着对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要求的提高,轻量化成为当代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趋势。
通过采用轻量材料、结构优化和部件减量等手段,可以减少整个车身结构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综上所述,车身结构在汽车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决定了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还关系到乘坐舒适性和经济性。
车身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材料选择是汽车制造厂商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提高汽车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总体设计
![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总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e451bf76a20029bd642dd7.png)
第一节 车身总体布置
一、车身总布置
车身总布置设计是对车身内外形、发动机舱、行 李舱、前后围、地板、车窗、内饰总成和部件 (仪表板、座椅和操纵机构等),以及备胎、燃 油箱和排气系统等,在满足整车布置和造型要求 下进行尺寸控制和布局的过程。
车身总布置图
车身坐标系
车身坐标系按QC/T 490-2013《汽车车身制图》中 的规定:
车身设计中一般采用5 %、50 %和95 %三种百分位的 人体尺寸,分别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 人体尺寸。车身设计中,常把第95 %百分位的值作为 设计上限,把第5 %的值作为下限。这样的设计结果可 满足90 %的使用对象。
SAE J826 人体设计样板
早期的车身布置 使用的人体模型 是人体设计样板, 常用塑料板材等 按1:1、1:5、 1:10等常用制图 比例制成,用于 辅助制图、乘员 乘坐空间的布置 和测量、校核空 间尺寸等。
Euro NCAP根据包络线距离(Wrap Around Distance,WAD)把发动机盖进 行了碰撞区域的划分。所谓包络线距离,是指从地面开始计算,围绕汽车前端沿 发动机罩向后,所得的包络线的距离。
概念:驾驶人手伸及界面是指驾驶人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 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以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 及的最大空间界面。
通用布置因子:G 因子,反映乘坐环境布置的代数式:
HR 基准面:用于定位驾驶人手伸及界面的平面。它平行于汽车 坐标系YZ 平面,位于AHP 后方,到AHP 的距离为: d =786 -99G
每张表格对应着一定范围的G 因子值、确定的驾 驶人男女比例和安全带形式。
驾驶人手伸及界面数据表格
驾驶人手伸及界面在车内的定位
车身结构设计
![车身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b35afe04a1b0717fd5dd5a.png)
车身结构设计轿车车身结构设计是以车身造型设计为基础进行车身强度设计和功能设计,以期最终找到合理的车身结构型式的设计过程的统称,其设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车身内外造型能否顺利实现和车身各种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
所以说,它是完成整个车身开发设计的关键环节。
结构设计必须兼顾造型设计的要求,同时应充分考虑诸如结构强度、防尘隔噪性能、以及制造工艺等多种设计要求。
优良的结构设计可以充分保证汽车整车质量的减小,进而达到改善整车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完成车身结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车身整体的承载形式,并对其作出载荷分析,以便能使载荷在整个车身上分配合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出局部载荷分析,确定各梁的结构形式和联接方式。
因通常轿车存在使用目的和级别上的不同,故常常会产生具体结构上的差异,最终导致它们在功能和价格上的差别。
总之,车身结构设计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工程设计问题,常成为车身设计开发中的难点。
一、轿车车身的整体结构设计车身结构设计首先应以结构轻量化为准则,力求做到强度分配在车身整体上的合理性。
为此,必须首先确定车身的主要载荷形式,其次了解载荷传递方式,进而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根据汽车的实际使用特点,一般将弯曲、扭转和碰撞作为设计时车身所受三种典型载荷工况。
由于轿车车身在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薄壁梁和薄板组成的框架结构,当假设作用力均作用在结构的节点上,且左右对称分布时,经过对节点受力作适当简化后,可建立车身承受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的力学模型。
利用该模型,采用一般的力学方法即可计算获得车身整体的载荷分布及变形图。
若计算发现局部存在过大变形或过大载荷,应适当改变该处梁的断面形式,即通过改变断面系数来调整变形量和应力的大小。
碰撞载荷是汽车车身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极端载荷情况。
为了有效地保护成员的安全,车身结构在整车上应符合两端软中间硬的原则,以保证纵向碰撞发生时,车身前部或后部吸收80%以上的碰撞能量。
为此,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力流和增加局部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达到此目的。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40187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0.png)
四、轮罩外型尺寸的确定和踏板的布置
为了绘制前轮表面,应先确定车轮跳动 到极限位置和最大转向角时所占有的空 间。
由于车轮转向时并不占用轮罩中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以将其做成嵌入轮罩内的凹部,腾出来的 这一部分空间就可以用来布置离合器踏板或安放坐垫的最宽部分,这样就容许座椅降低或前移。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3-1 轿车的总体布置设计
一、轿车车身总布置原则
1) 乘坐舒适性、操纵轻便性、温度调节性、视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整车的经济性和行驶稳定性空气动力性要求。 3)对底盘各总成、发动机及电气设备的良好的接近方便性,维修保养方便性。 4)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减轻车身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冲压焊接、装配及涂装工艺性。 5)按照汽车的级别、用途及法规选择各种车身附件,同时确定必装件与选装件。 6)尽量扩大车内空间,尤其是要尽量增大宽度方向的尺寸。 7) 确保良好的密封、通风换气、隔音、隔热及防振等性能。 8)必须满足国际、国内有关的各种法规和标准要求。 9)充分考虑车型的系列化、通用化。
前置前驱(FF)
采用了前置前驱驱动型式的整车具有如下缺点: 1.启动、加速或爬坡时,前轮负荷减少,导致牵引力下降; 2.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结构及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 3.前桥负荷较后轴重,并且前轮又是转向轮,故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中置后驱(MR) 是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型式。此外,某些大、中型客车也采用该型式
全轮驱动(nWD)
采用了全轮驱动驱动型式的整车的主要优点是良好的驾驶操控性和行驶性,缺点是比较废油,经济性 不好
二、动力总成的布置
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或发动机与液力变扭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车身:车身是指各种汽车底盘上构成的乘坐空间及有关的技术装备。
(一般来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2、白车身:白车身通常系指已经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非承载式(有车架式):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独立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
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性元件联接。
特点:有独立的车架;车身受力小;弹性连接。
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
但这种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汽车质心高,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
4、车架:是跨装在汽车前、后轴上的桥梁式结构。
车架的主要型式有:框式、脊梁式、综合式三大类。
框式车架可分为边梁式和周边式两种。
*5、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优点:除了轮胎和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作用,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有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简化了装配工艺,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由于有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就便于汽车上各总成的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它用途的车辆;发生撞车事故时,车架还可以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半承载式车身:还有一种介于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之间的车身结构,被称为半承载式车身。
它的车身本体与底架用焊接或螺栓刚性连接,加强了部分车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车架的作用,车身与底架成为一体共同承受载荷。
这种形式实质上是一种无车架的承载式车身结构。
因此,通常人们只将汽车车身结构划分为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
*7、承载式车身的主要缺点:由于取消了车架,来自传动系和悬架的振动和噪声将直接传给车身,而车厢本身又易于形成空腔共鸣的共振箱,因此会大大恶化乘坐舒适性;改型较困难;*8、“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9、车身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表达方式:坐标网格;1:1油泥模型。
现代车身的表达方式:基于CAD系统的曲线、曲面和实体。
10、动力总成的布置:初步设计时,必须确定车身与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
在确定各总成相对于前轮的纵向位置之前,应预先估算轴荷分布。
因此,车身总布置与整车总布置工作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往往需要反复交叉进行。
*11、地板凸包(传动轴通道)和传动轴的布置: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通常采取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
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
12、油箱和备胎的布置:在轿车上,油箱和备胎的布置车身的有效容积和汽车的轴荷分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保证安全,油箱不应布置在发动机舱内,备胎则可根据需要任意布置。
油箱和备胎往往同时布置在行李舱内。
当备胎布置在行李舱内时,应保证在装满行李的情况下仍能方便地取出备胎。
13、车身试制和试验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实践来具体检验车身外形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考核其性能、强度和寿命,以及预先了解制造上的关键等。
14、概念设计的主要工作有:1.对市场、法规、竞争对手和竞争车型进行认真调查与预测;2.确定所开发新车在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适当的目标水平、具体指标和规格要求;3.进行整车和车身的总布置;4.产品、工艺、生产、销售和零部件等方面的专家在车身造型冻结前进行新车方案的较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15、所谓A级曲面的定义:是必须满足相邻曲面间之间隙在0.005mm 以下。
16、计算几何:是一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算法。
17、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主要问题:曲线的生成;曲面的生成;曲面间的拼接;曲面间过渡曲面的生成;曲面质量的评价;车身外表面曲面的分块。
*18、轿车车身的布置:传统式布置型式有利于车室内部(包括行李舱)布置,而且可以提高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行和乘坐舒适性,但其缺点在于地板中部出现凸包,影响踏板布置、整车高度的降低和质量的减轻。
对于前驱动布置型式,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可以降低地板和整车高度,如果采用横置式发动机,则更方便于车室内部布置。
此种布置型式对车身总布置、降低风阻、整车轻量化等都是很有利的。
19、布置动力总成要考虑的因素:轴荷分配;K点的位置;曲轴中心线的倾角;发动机与其它零部件的间隙;20、地板凸包(传动轴通道)和传动轴的布置: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通常采取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
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
21、影响车身地板高度的因素:传动轴;车架纵梁和横梁;22、降低轿车地板平面的措施:减小车架纵梁的高度;前后轴上面的一段纵梁做成向上弯的形状;后桥采用双曲面齿轮传动以降低传动轴等。
23、R点定义: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胯点”。
*H点定义:实车测得躯干与大腿相连的旋转点“胯点”位置。
24、车身内部布置的依据:标准人体(人体样板尺寸);车身的内部空间。
25、车身内部布置的主要工作:决定座椅的位置、几何参数;决定座椅的调节范围;方向盘的位置、大小、倾角;方向盘的调节范围;组合仪表和仪表台的位置、大小;组合仪表表面的角度;各种操纵手柄的位置、大小。
26、影响视野性的因素:座椅的布置、高度以及座垫和靠背的倾角;车窗尺寸、形状和布置;立柱的结构;发动机罩和翼子板的形状。
*27、长途大客车的特点:由于乘客乘坐时间长,站距远,客流量较稳定,所以主要应保证乘客在座椅上的舒适性。
长途大客车平面布置的特点:座椅的布置应尽可能使乘客面朝前方,为了增加载客量,一般可以两排座中间的过道处增设活动座。
*28、城市大客车的特点:站距短、乘客流动频繁,所以主要应保证乘客上、下车方便和便于在车内走动。
城市大客车平面布置的特点:一般多采用单排、双排座的布置方案,以增大过道宽度和立席面积。
29、蓄电瓶布置考虑的因素:轴荷分配合理;蓄电瓶尽可能靠近起动电机。
30、仪表板上的布置:控制系统应尽量布置在驾驶员的右手边;仪表布置在左手边;指示灯应安排在仪表的上方。
*31、大客车的安全性:车身结构;座椅及安全带;安全玻璃;车内软化*32、货车驾驶室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类: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后的长头式(安全但整车面积利用差);驾驶室部分地位于发动机之上的短头式(综合安全和面积利用);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上的平头式(整车面积利用好但安全、维修、隔热差);驾驶室偏于一侧的偏置式(整车面积利用、维修、隔热性好但安全性差)33、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
*34、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
用它来确定人体乘坐位置。
H点人体模型:确定车身实际H点位置用的人体模型。
模型的背盘与臀盘交接处,在相当于人体胯点的位置上设有铰接副,铰接线的中点即为H点。
H点人体模型由背盘、臀盘、小腿杆、及头部探杆等组成。
35、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作用:确定轿车的实际H点;检验轿车座椅设计的合理性。
*36、汽车驾驶员眼椭圆: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图形。
眼椭圆样板作用:车身内部设计或校核。
37、汽车风窗玻璃刮扫系统的基本要求:有足够的刮扫能力;正确的刮扫部位;合格的刮净率。
刮扫面积和部位的校核基准:眼椭圆。
38、刮扫面积和部位的校核方法:在车身侧视图与府视上画出第95百分位的眼椭圆;根据刮扫要求作眼椭圆上下左右四个切平面;39、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40、影响驾驶员手操作钮件布置合理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驾驶员自身的伸及能力,汽车驾驶室内部设计尺寸41、影响驾驶员手操作钮件布置合理性检验步骤:测量出被检车辆驾驶室的相关参数;计算驾驶室尺寸综合因子G;计算基准面HR离踵点的距离d,d=786-99G;建立三个正交平面:HR基准面、驾驶员座椅对称平面、通过最后H点的水平面。
测量出被检验的手操作钮件在这一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根据算得的G值和使用情况确定的男女驾驶员比,从21张表格中选取相应的表格。
42、汽车造型设计:使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
43、汽车造型设计的内容:外形设计;室内造型设计;色彩设计;标志设计。
车身附件设计;44、造型设计的主要工作:参与汽车总布置设计和车身总布置设计;绘制效果图;塑制模型;将外形形体上的曲线表达在主图板上;制订室内造型和覆饰设计方案;协同结构设计师将造型形象体现在具体的车身结构上。
45、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使汽车具备有完善的艺术形象;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使汽车车身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汽车良好的适用性;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
46、决定汽车外形的因素:形体构成,线形构成,装饰和色彩构成三个因素47、效果图是造型设计仔细构思的最终纸面产品,主要用于展示和评审之用。
48、透视投影是一种符合视觉近大远小规律的作图方法,它能较真实的表达人眼视物时的立体感。
49、油泥的特点:油泥经过加温,硬度会迅速降低,得到相当好的柔软性,特别适合重塑;温度回落,其硬度又很快恢复,适合细节的刻画。
但油泥模型不能长期保存。
油泥的成分:填料:粘土干粉或滑石粉60%;柔性粘结剂:滑脂(黄油)30%;固性粘结剂石蜡10%。
50、色彩视觉是人们辨认不同波长的光波的能力。
51、色彩的三要素是区别各种颜色的标准:(1)色相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如红、黄、蓝。
(2)明度也称光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亦即色彩对光线的反射程度。
(3)纯度又称饱和度成色度,也就是接近标准色(标准光谱色)的程度。
52、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继续改善空气动力性,降低能耗;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功能性结构的发展导致车型全新。
53、汽车空气动力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下列方面:汽车行驶中的气动力和力矩的研究;汽车表面及周围的流谱和局部流场的研究,以分析作用在汽车上的气动力机理;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空气冷却问题的研究;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问题的研究;54、汽车的风洞试验分为全尺寸模型和缩尺寸模型风洞试验两类。
风洞:是一种按一定要求而设计建造的管道,可借助于动力装置产生可调节的气流以便模似大气流场的作用。
55、流场:在空气动力学中,可把流经物体的气流的属性,如速度v,压强p,密度?等,表示为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的函数,例如:v=v(x,y,z,t);p=p(x,y,z,t);ρ = ρ(x,y,z,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