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2c7e3f2faf45b307e8719721.png)
社会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离开社会背景,无视国家、民族、部落、文明间
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传统结构的差异性,是不可能 全面地把握世界新闻传播多彩纷呈的个性的。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
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客观需要,其发展受到社
会诸条件和制度因素的制约;
同时,它对于社会历史的展开又能产生积极的能
可见,为了生存,人类自然会出现报道消息
提供意见的要求。
而这种要求,又逼迫着人类去创造种种工具,
发展种种技术来适应它,来扩大它的影响和 范围。
其二,是生产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最初的历史活动,是物
质资料的生产,人类自身生命的生产以及人与人 之间社会关系的生产。
而人类的意识、语言、信息交流,正是在这些活
新闻传播的影响,只有为其他社会因素所加强,
其传递的信息又由公众舆论所反映时,它的作用 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但是,当新闻传播得不到社会的响应和其他因素
的配合时,那是谈不上什么作用的。
第二种倾向是,人们往往易于就事论事,得出新
பைடு நூலகம்
闻本身是好的或是坏的结论,给新闻传播以简单 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其二是实用主义新闻学观点。
其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者 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新闻传播 的社会功能: 一环境监测; 二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 三使社会的精神遗产代代 相传。 美国学者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 讨》一书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又提出了第四个 功能——娱乐功能。
人们有必要确切地知道,新闻传播是如何地作为
社会变革的力量而起作用的,是在什么范围内 在什么条件下起作用的。
新闻学概论-新闻的起源及定义
![新闻学概论-新闻的起源及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bfa61733687e21ae45a945.png)
硬新闻:关系国计民生、人们切身利益。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趣味性。(散文笔 法)
新闻学概论
恶犬咬吞男童耳朵
美联社讯(1981.11.1 3):一名7岁男孩,他的耳朵 被一只狗咬掉后吞了,医生立即 把狗杀掉,取出仍然完好的耳朵, 然后重新为孩子缝上,手术成功 与否还不知道。……
新闻学概论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
一、新闻产生的条件:人类社会性的生 产劳动实践。 1、劳动创造了语言。
2、劳动使人类的大脑进化,为抽象符 号的产生奠定基础。
新闻学概论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
二、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 .新闻事业起源的四种说法: 科技进步论、识字率论、
自然历史论、综合条件论。
新闻学概论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 学习!
.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
.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 存在的;
新闻学概论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
.新闻产生于事实,事实决定新闻; .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由事实决定。
新闻学概论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纸、新闻业;消息;新闻报道体裁。 二、国内外新闻定义: 不成文定义。成文定义。
新闻学概论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三、新闻的主要因素: 1、事实; 2、新意(变动出新闻); 3、及时(新闻是易碎品)。
新闻学概论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四、记住: 1、新闻必须经过报道但不就是报道; 2、新闻必须来自于事实但不就是事实。
新闻学概论
五、新闻和宣传的异同
(一)相同点 首先,新闻始于宣传。纵观新闻史的长河,我 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外国 的《威尼斯公报》,早期的报刊都是政治或宗 教集团的宣传工具。其次,新闻与宣传同属于 大众传播。它们都属于传播的范畴。第三,现 代宣传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作为一种 传播活动,理论上可以通过各种传媒进行,而 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活动是现代宣传的独特之处。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及简答
![新闻理论教程名词解释及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23dfe2600b1c59eef8c7b4f0.png)
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社会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一求取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别根据以取得的认识规划自己的行动,进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新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当新闻传播活动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宾产生了近代报刊的时候,报刊便成为新闻事业最基本的新闻手段了.资产阶级新闻学认为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于人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源于人的群居本能.2.新闻的本源(第二节)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3.新闻的来源指供应新闻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新闻来源有以下几种1)记者采访 2)通讯社发稿 3)资料社发稿 4)读者来信 5)通讯员及群众投稿 6)广告 7)社会宣传品及内部简报,总结,文件等等.指新闻出处,即新闻提供者.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一般应予保护或在新闻中略去或采用间接暗示法,如"从有关方面获悉","某权威人士告知"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之别.4.好奇说(第一节)资产阶级新闻学关于新闻的起源的观点.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心理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甚至心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换言之,是人的新闻欲促成了新闻活动. (这种把产生新闻这种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了是为了本能的需要的观点,脱离物质生产时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竟声的关系,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观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承认和尊重人的好奇心和新闻欲,但认为主要是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推动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5.群居说(第一节)一种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始于西方新闻说.该观点认为,由于人类结群居住,相互间需要信息的沟通和经验的交流,于是产生的新闻活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群居有着深刻的社会物质原因.因为太初时代人类面临着洪水.猛兽等强大的自然灾害和部落战争,为着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结成群体,共同居住,协同劳动和斗争,正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实践和石灰生活促进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6.新闻欲(99考题)指人类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变动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认得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的组成部分.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集体感.安全感.正义感上进心等是新闻欲的主要内涵.某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欲是新闻媒介产生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相互沟通的社会需求才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7.硬新闻(straightnes)和软新闻(soft news)源于西方新闻说的名词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技术新闻.观众在阅读或视听这种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delayed reward)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的,写的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观感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immediated reward)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种新闻.在思想内容健康的前提下,把新闻写的软一些对于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是有益的.现在人们长吧那些登载生活娱乐服务内容的刊物称之为"软新闻刊物".8.易碎品西方对新闻的生命___时效的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新闻的生命是短促的,随着时效的逝去而消失.中国新闻界也以"活鱼""鲜花"等比喻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性.二.简答题1.新闻的特点(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区别于信息而成为新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必须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没有事实就成不了新闻.可以说,一切以新闻为主体的事业,起基本的内容就是报道和评论事实,起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和就事实说话(评论). 2)笔削有新意.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意是使某条信息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的"新",首先是构成新闻的事实有很强的时效性,能满足人们急欲知晓的需要.这种新鲜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即构成新闻的根据.因为客观事物的活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所以新闻只有不断的新陈代谢,才能是新闻事业永葆青春的活力.3)必须及时.试问必须注重时效,这是与有新意相联系的一个要求.既然新闻只存在于时间长河的一瞬间,时效或者称为时间性是决定新闻的又一因素.着也是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人形象的把这一要求称为抓"活鱼".(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比较明确简洁的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了事实,新鲜,时效这三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2.为什么说新闻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需要?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需要而产生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生产劳动,能够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生产资料,以求自身生存与发展,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洪水,猛兽,毒虫,饥荒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在进行劳动生产活动中,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么逐渐认识到哟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齐心协力,相互合作.这就要求人们互相联络,沟通的情况下,不断了解客观世界变动的新信息,以变相应的采取行动,因此新闻传播活动相应而生.3.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早实践中如何坚持这一点?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4.什么是新闻?简述新闻新闻定义的不同类型.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他不仅是新闻事业细胞,还是新闻事业的主体.2>新闻的第一可分两大类型:<1>不成文的新闻定义.这些是资产阶级大众化报纸(便士报)星期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做的解释.他们把办报最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企业,把新闻当作一种可以自由销售的的商品.他们往往从赢利的目的出发,以行文的可售性为标准来说明新闻特性,追求新闻对读者的刺激和轰动效应.a> 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https://img.taocdn.com/s3/m/41c23aed172ded630b1cb609.png)
第一节、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
工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 器时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民进行社交和传 播活动的物证。
•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 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 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 活动更为频繁。 •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 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 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 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
邸报
我国最古老的报纸,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邸报。 邸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而非某种具体 报纸的名称。
名称起源于“邸”。“邸”是我国古代地 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邸报的 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 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邸报的内容大致 有以下几方面: • 1、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 • 2、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 • 3、臣僚的奏、疏 • 4、其他信息。包括一些军事信息。明代始,也出 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 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 竹、帛和“露布”。 •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 简上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 •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 露布: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 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 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
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 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 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 奏院状”。 • 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 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https://img.taocdn.com/s3/m/ee18d30602020740be1e9b47.png)
背 保皇分子势力猖獗
大陆军一连串的军事失败使人民情
景
绪低落
内 批判英国殖民暴行,主张北美独 激励人民奋起作战
容 立,建立共和政体,号召人民拿
起武器
影 “独立”二字深入人心,革命浪 军心大振,扭转不利局势
响 潮势不可挡
2.爱德华• 开夫——《绅士杂志》
①1731 年,创刊《绅士杂志》,以刊登国会消息出名,是英国第一份以“杂志” (Magazine)做刊名的刊物。 ②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 ③是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富盛名的权威月刊 ④该刊以“合众为一”为信条
②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斗争,启发引导了人民 的新闻出版自由意识。
③辩护律师汉密尔顿的答辩,为争取出版自由斗争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
思考题:1.试分析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与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①报纸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被视为是政府的一项垄断的权利, 一般人若要经营这一事业,必须获得政府的特许。②集权主义报业理论的基本体 系形成于16、17 世纪,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代,集权主义传播思想的代表人 物有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③随着近代报业的诞生,君主们终于利用所 谓“神授“的权力,全面的掌控报刊出版系统。④从近代报刊进化的历史来看, 统治者对报刊的控制理由从未消失,但专制政府在行使控制权时,超过必要限度, 沦为滥用武力的暴政。因此,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在历史上备受批评。⑤集权主义 报业理论是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新闻理论之一,在17 世纪末期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兴起后,逐渐丧失了市场。 手段:特许出版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知识税与津贴制度 严刑峻法
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的疆域,至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 《每日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而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db5df8e9102de2bd9605886b.png)
外国新闻传播史
23
外国新闻传播史
地 球 演 化 背 景 下 的 人 类 历 史
24
人 类 演 化 谱 系 图
外国新闻传播史
25
现 代 人 的 演 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26
达尔文:人的进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27
人类远祖源于中国吗?
光明日报2000年4月5日报道
外国新闻传播史
28
人类的迁移
关于冰河期
外国新闻传播史
52
古代罗马的手抄新闻书
古代罗马的手抄新闻
恺撒 屋大维与官方手
恺
抄新闻书
撒
古罗马民间手抄新闻信
外国新闻传播史
53
中 世 纪 欧 洲 黄 金 装 饰 的 圣 经
外国新闻传播史
54
7世纪写在羊皮纸上的古兰经
外国新闻传播史
55
三 古代中国的手书新闻传播
甲骨 金文中的新闻报道 汉唐时期的邸报 其他手书新闻报道形式
营养系统
保持系统----社会产业组织
循环系统
分配系统----商业运输系统
神经系统
调节系统----社会管理组织(含信息传播)
外国新闻传播史
4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 日),英国社会学家。他为人所 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 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 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但是,他的著作对很多课题都 有贡献,包括规范、形而上学 、宗教、政治、修辞、生物和 心理学等等。
美洲
非洲—欧洲—亚洲
大洋洲
在迁移中形成不同的人种
新闻传播的起源案例实例
![新闻传播的起源案例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dceb952f0b1c59eef9c7b416.png)
失学少年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66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外国新闻传播史
2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Son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第三节 手书新闻时代 第四节 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一、人类的起源 二、语言的形成 三、语言产生前的信息传播 四、口头传播
外国新闻传播史
2211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传播历史的五大阶段
• 口头传播时代 • 手书传播时代 • 印刷传播时代 • 电子传播时代 • 网络传播时代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3388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口头传播的具体形式
荷马行吟图 古 罗 马 元 老 院 会 议
外国新闻传播史
3399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第三节 手书传播时代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https://img.taocdn.com/s3/m/83620348c850ad02de8041c0.png)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口头新闻时代学术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的新闻传播的历史,称之为口头新闻时代。
二、语言的形成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
二、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另一种是私人新闻信。
三、中国古代的手书新闻传播甲骨文——金文——岩刻——汉代邸报——布告、露布——进奏院报(定本)——宋代邸报、小报——塘报、旗报、牌报——京报小报:不定期发行的非官方报纸。
1566年,威尼斯政府在与土尔其的战争中经常发布一种叫做《消息公告》的手抄新闻。
起初是在公共场所当众朗读,并向听众收取一个威尼斯铜币,后来,gazeta 一词成了欧洲近代报纸的通称。
第三节主题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主要有: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烽火报警、击鼓传讯等。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A、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B、近代报刊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于新闻信息的需要。
C、邮政事业的产生是近代报业诞生的第三个重要条件。
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成为报纸具备的条件有如下几点:A、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B、必须是用机械手段生产的(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新闻书”);C、凡是愿意付费者,不论属于什么阶级或是有什么特殊兴趣,一概可以买到;D、必须刊登公众感兴趣的事情(有别于某些宗教性的或商业性的出版物);E、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F、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相对及时的;G、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三、定期刊物的出现1615年,爱格诺尔佛·莫尔创办了著名的《法兰克福新闻》,该报每周一期,每期刊有数条新闻,被人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莫尔本人亦被人们尊称为“德国报业之父”。
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fc8e5b7cda38376bae1fae9a.png)
外国新闻传播史
22
外国新闻传播史
地 球 演 化 背 景 下 的 人 类 历 史
23
人 类 演 化 谱 系 图
外国新闻传播史
24
现 代 人 的 演 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25
达尔文:人的进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26
人类远祖源于中国吗?
光明日报2000年4月5日报道
外国新闻传播史
27
人类的迁移
关于冰河期
生物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超级有机体
营养系统
保持系统----社会产业组织
循环系统
分配系统----商业运输系统
神经系统
调节系统----社会管理组织(含信息传播)
外国新闻传播史
4
一 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需要
好奇心、新闻欲、本能 生存需要 生产需要 生活需要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二 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外国新闻传播史
46
各 国 字 母 文 字
外国新闻传播史
47
2、书写材料的演进
早期的书写材料
两河流域的粘土和小棒 尼罗河流域的纸草 古代中国的龟甲兽骨青铜器
竹简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蔡伦与造纸术 造纸术的传播(8世纪-阿拉伯
世界;14世纪—欧洲)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上图为西汉造麻纸
48
造纸术的发明
中国古代的造纸作坊
外国新闻传播史
35
语 言 产 生 前 人 类 的 体 态 语 言
外国新闻传播史
36
四 口头传播
口头传播的形式
古希腊的行吟诗人 波斯帝国的口语传播 印度的宗教传播 其他形式:个人间交流,民谣,戏剧,氏族或部落会议
外国新闻史第一章
![外国新闻史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de1de7267ec102de3bd8900.png)
人类传播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前后相继而又 相互补充、前后相迭的阶段: 口头—书写—印刷—电子
第一节 古代的新闻传播
一、原始新闻传播(前语言时期):呼唤、体态和手势 二、口语新闻传播:人类新闻传播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一)口语传播: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 (二)非语言传播: 1、标记传播(也称实物传播):是指借助一定的物品或记
20520、/4/111 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
2020/4/11
(二)尼德兰 1、《新闻报》:亚伯拉罕·费尔赫芬1605年在安特卫
普出版;
(三)英国:
1、 “科兰特”:最早的英文报刊,并非某一特定报 刊的名称,而是对那种一刊载新闻为主的印刷出版物的通 称,发行于1620年;
2、英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科兰特”,托马斯·阿 切尔1621年发行;
3、《每周新闻》: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1621、8、 13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
4、《科兰特,或意德匈西法新闻》:1621年由伦敦 出版商纳撤尼尔·巴特取得发行“科兰特”的许可证发行, 但内容仍“忠实地译自荷兰报纸”;
(一)德国:
1、1597年2月,萨穆埃尔·迪尔鲍姆在奥格斯堡创办了一份类 似于编年表的月刊;
2、《观察周刊》1609-1902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1590年 创办,最初不定期发行,1609年改为每周发行一次;
3、《通告一报道或新闻报》:1609年海因里希·朱利叶斯在奥 格斯堡发行。
4、《报道》:1609年约翰·卡罗勒斯在斯特拉斯堡创办;: 1609沃尔芬比特尔(一说)发行的,每周一张,只有一条新闻。
1、德国:《教诲月刊》世界上第一份杂志,1663年由汉堡神 学家与诗人约翰·里斯特出版。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https://img.taocdn.com/s3/m/3b5fc4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3.png)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如何被传播和影响公众的学科。
在这个学科中,新闻起源和本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新闻起源指的是新闻的产生和生成过程。
新闻可以从各种渠道产生,例如社会事件、政治活动、科技突破、经济变化等。
当这些事件和情况被记者或新闻机构发现并加工成新闻报道时,就形成了新闻的起源。
新闻的本源指的是新闻的根本属性和特点。
新闻有一些共同的本源特征,例如真实性、及时性、公共性和意义性。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就是如何通过传播渠道将这些特点传递给公众。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新闻的起源决定了新闻的本源特点,而新闻的本源特点又影响了新闻的起源和传播方式。
例如,新闻起源于公共事件和问题,这决定了新闻具有公共性和意义性的本源特点。
同时,新闻的本源特点也会影响新闻的传播方式,例如,新闻的及时性要求新闻机构使用快速的传播渠道,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新闻起源和本源的研究在新闻传播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我们理解新闻是如何产生、如何传播以及如何影响公众的。
通过深入研究新闻起源和本源,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工作。
世界新闻史
![世界新闻史](https://img.taocdn.com/s3/m/e1a4162eb4daa58da0114a8d.png)
世界新闻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第二节口头新闻时代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二、口头新闻的传播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第三节手书新闻时代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二、古罗马的手书新闻三、中国的手书新闻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三、定期刊物的出现四、日报的诞生➢第二节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一、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第三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一、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二、曾格案件三、其他国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第一节思想的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三、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第二节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二、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报刊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第三节自由传统的确立一、英国国会新闻报道的历程二、杰弗逊与新闻自由三、法国出版自由的确立第四章大众化报刊的勃兴➢第一节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二、城市规模的扩张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一、美国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二、英国的大众化报纸三、法国大众化报纸四、日本的“小报”事业五、大众化报纸的特点➢第三节独立报纸的兴起一、《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二、美国《纽约时报》的成长三、日本的《时事新报》第五章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第一节通讯社的历史前提一、通讯社的性质二、通讯社的历史前提➢第二节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一、哈瓦斯通讯社二、沃尔夫通讯社三、路透社四、美国联合通讯社➢第三节“联环同盟”及其解体一、“联环同盟”的缔结二、“三社四边协定”对世界的瓜分三、“联环同盟”的解体➢第四节通讯社的发展一、欧洲二、亚洲三、非洲美洲➢第五节近代通讯社的类型分析第六章自由的泛滥与新闻自律➢第一节黄色新闻的由来一、黄色新闻的定义二、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三、黄色新闻的特征➢第二节美国的黄色报纸一、美国黄色报纸的一般情况二、黄色报纸出现的历史背景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四、赫斯特与黄色报业五、黄色新闻的变种——庸俗小报➢第三节其他地区的黄色报纸➢第四节对黄色新闻的评价➢第五节社会责任论一、新闻自由的发展二、社会责任论的产生三、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四、社会责任论对新闻自由的反思五、社会责任理论的评价第七章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团体报刊一、英国早期的工人报刊二、法国早期工人报刊三、美国早期工人报刊四、早期工人报刊的意义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业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生涯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念第三节巴黎公社的革命报纸一、巴黎公社的新闻政策二、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状况三、对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的评价➢第四节列宁与俄国工人报纸第八章前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确立➢第一节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第三节前苏联的新闻体制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的方式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第九章报业垄断化的进程➢第一节报业垄断的历史背景一、政治方面二、经济方面三、新闻媒介自身➢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垄断报团一、美国早期的报团二、英国报业垄断三、德国早期的报团四、法国早期的报团➢第三节战后新闻垄断的进一步发展一、垄断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跨媒介与跨行业垄断的发展三、跨国新闻垄断的出现➢第四节报业垄断的结果及其评价第十章广电时代的到来➢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事业的大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二、美国广播事业三、欧洲主要国家的广播事业四、亚洲国家的广播事业➢第二节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一、电视的发明二、初期的电视事业三、有线电视的起源四、卫星电视事业的出现➢第三节世界主要的电视大国一、美国的电视事业二、英国的电视事业三、日本的电视事业第四节四种广电事业体制一、民有民营体制二、公商并营三、公有公营型四、国有国营型第十一章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第一节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一、新闻规模的失衡二、信息流量的失衡三、传播内容的失衡四、不均衡状况产生的原因➢第二节争取新秩序的历史进程一、斗争的第一阶段二、斗争的第二阶段三、斗争的新阶段➢第三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第四节斗争的成果及未来展望➢第五节草根媒体的一种尝试——IMC一、何谓IMC二、IMC的缘起三、IMC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1. 新闻是什么?➢事实说,即将新闻视为一种事实。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c13126c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6.png)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
![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041c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6.png)
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正是原始社会成员这种共同活动和社会联系,促使他们产生了对信息交流的迫切要求,这就是导致原始社会中的新闻产生的社会动因。
即使是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也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传播行为。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
资产阶级把新闻简单地归结于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脱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的生产劳动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混淆了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和动物本能的信息传递的本质区别,是唯心主义新闻观的体现。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存在的众多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任何新闻不过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描述或摹写。
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实;另一类是纯粹的自然现象,如日月运行、四季更替等。
事实的特点: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认知的——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比较。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可反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声音等来反映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恩施反映的产物。
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新闻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的。
其次,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注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一、“新闻”一词的由来与含义最初都是指新鲜事情、新奇见闻,后来才逐渐地和报业发生联系,指登有这些内容的印刷物之类的。
“新闻”的含义逐渐变宽:一是指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二是指“报纸”;三是指新闻事业;四是指新闻报道。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https://img.taocdn.com/s3/m/8343c441ad02de80d4d8401f.png)
新闻传播学之新闻起源和本源一、新闻的起源1、人类早期的信息传播方式(1)口头传播又叫口传新闻,是人类最早运用的新闻传播手段之一。
口头新闻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报告马拉松战役胜利的故事。
长处是灵活、简便。
消息不胫而走,有广泛的适应性。
缺点:容易失真。
(2)信号传播通过传受双方事前约定的信号传递某种信息(新闻)。
长处是传送信息迅速。
缺点是传递复杂的内容比较困难。
(3)符号传播,就是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
长处是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易懂。
短处是必须事先约定其含义。
(4)文字传播,采用文字作为手段,传递信息。
长处是与上述三种传播手段比较而言,文字传播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拓展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
短处是必须识字,且有较高文化程度。
2、坚持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唯心主义的新闻起源观有两类说法:一是“本能说”,他们认为,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好奇心对远近发生的变化产生无限的兴趣,才有追求、采集和传播新闻的欲望与动力。
二是“意志说”。
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非本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新闻这种现象由意志这种本质的“外化”而产生。
二、新闻的本源1、新闻的本源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论述了新闻的本源和新闻的真实性等新闻学的基本问题。
文章中说:“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2、事实在先,新闻在后a、有事实才有新闻;b、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c、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
由此可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外新史——精选推荐
![外新史——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f43677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9.png)
外新史第⼀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节:⼈类社会与新闻传播⼀新闻传播产⽣于社会的需要好奇⼼、新闻欲、本能⽣存需要⽣产需要⽣活需要⼆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物质条件的制约精神条件的制约教育普及⽔平;⽂化传统,社会习俗;主流意识形态。
制度条件的制约媒介创办,准⼊把关;对媒体的资源供给;内容的制作与传播(检查、⽇常指导);媒体的参与界限;受众的接受(知识税、卫星接受)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监测环境的功能社会协调的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娱乐功能⼴告功能第⼆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类的起源⼆语⾔的形成传播历史的五⼤阶段⼝头传播时代⼿书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传播时代⽹络传播时代三语⾔产⽣前的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并⾮⼈类独有的⾏为⼀般⽣物中都存在复杂的信息传播活动早期⼈类的传播依赖于⾝体和简单的⼝语缺陷:不能进⾏概念化思考四⼝头传播⼝头传播的形式古希腊的⾏吟诗⼈波斯帝国的⼝语传播印度的宗教传播其他形式:个⼈间交流,民谣,戏剧,⽒族或部落会议⼝头传播的局限性⽣理局限接⼒传播中的误读第三节⼿书传播时代⼀⽂字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字发明的历史意义:⽂字出现标志着⽂明时代的开始⽂字使思想和传统更丰富更准确⽂字使跨时代跨地区的交流成为可能⽂字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字出现标志着⼿书传播时代的开始⼆古代西⽅的⼿书新闻传播古代罗马的⼿抄新闻书古代罗马的⼿抄新闻恺撒屋⼤维与官⽅⼿抄新闻书《每⽇纪闻》古罗马民间⼿抄新闻信三古代中国的⼿书新闻传播甲⾻⾦⽂中的新闻报道汉唐时期的邸报其他⼿书新闻报道形式第四节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段⼀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段烽⽕报警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击⿎传讯⼆辅助⼿段在现时代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举例:实物传播在当代社会的变形实物表意对⼈际沟通、政治传播的意义实物与信息传播的结合眼见为实的发展:现场报道的⽕暴⼩结:⼈类新闻传播的历史虽然看似⼀系列偶然事件的⽆序的堆积,实则有其内在逻辑与规律可循。
从新闻传播与⼈类社会历史互动的宏观视野来看,⼀部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是⼀个从低级到⾼级的继续不断的螺旋式进化发展过程。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d7849c5d5bbfd0a795673c0.png)
一、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学什么?)▪1、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2、历史新闻学:研究中外新闻出版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通过研究新闻传播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3、实用新闻学:研究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广播、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等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探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录制等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新闻边缘交叉学科:新闻社会学、新闻美学、新闻伦理学、新闻法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管理学、新闻哲学、新闻经济学、新闻语言学、新闻统计学等,有的属于理论新闻学有的属于应用新闻学。
新闻学研究的方法(怎样学?)1、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世界与我国)▪B、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无产阶级新闻学)▪ C 、吸收与扬弃的关系(西方新闻新闻学)4、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二、西方新闻理论评析1、集权主义理论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新闻思想,这一理论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统治权,可以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对报刊进行审查;严禁报刊批评政府。
集权主义理论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和英国哲学家霍布士等人的思想和学说。
他们认为,政治权力只有控制在少数有智慧有经验的优秀人物手中,才能对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合法统治,国家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
2、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1644年,由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首先提出的。
后来得到发展。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c97a1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6.png)
财经大学2023年《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适用专业: 055200新闻与传播一、考核目标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理论、新闻传播的基本过程和要求,中外新闻史、广电史的重要史实,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要求考生应具备报纸、网络等文字图片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与处理的基本能力和电视节目策划、编导、摄录像、编辑制作等基本能力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尤其侧重考察考生对国内外新闻和传播实务的认识、判断、分析、辨别和解读能力。
二、考试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1.新闻传播起源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3.中西新闻理论(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1.新闻的价值、真实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五)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六)新闻采访与写作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七)新闻编辑与评论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十一)广播电视业务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说明: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对各种媒介形态中的新闻生产的技术要求及新闻传播规律的认知,对具体新闻报道案例能够进行分析、辨别、解读和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来源:1979年世界无线电和电视手册
信息基础设施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中国现代的乡邮递员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11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对电讯基本设施的投资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
19.2
56.0
5.4
19.0
57.2
22.5
32.80
74.10
338.0
电话机 1.3
到电影院 的人次
每个居民
2.7
15.1
1.1
352.0
7.4
关于电话机的数据未包括中国。
资料来源:《1977年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世界银行图标册》(有关人口数字); 《世界无线电和电视手册》,1979年;《世界交流》,教科文组织,1977年;《统计文 摘》,美国,1978年;《国际新闻中心报告》,1979年4月,第四卷;《国际报告》,国际 新闻电影协会;等等。
信息基础设施
传播技术
外国新闻传播史
88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GDP对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国家
GDP
日报
收音机
电视机
国民生产总 值低的国家
国民生产总 值居中的国
家
国民生产总 值高的国家
400美元 以下
400-2500 美元
2500美元 以上
每1000居民
制度制约从三个方面进行:
媒介创办,准入把关; 对媒体的资源供给; 内容的制作与传播(检查、日常指导); 媒体的参与界限; 受众的接受(知识税、卫星接受)。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77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欧盟国家政府对媒体的各种补贴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一、人类的起源 二、语言的形成 三、语言产生前的信息传播 四、口头传播
外国新闻传播史
2211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传播历史的五大阶段
• 口头传播时代 • 手书传播时代 • 印刷传播时代 • 电子传播时代 • 网络传播时代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33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44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 希望工程宣传画的小姑娘么,苏明娟1983年出生 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 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 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外国新闻传播史
99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GDP对各国电视事业的影响
国家
国家数 有电视的 有彩色电视的国家 国家数(占国家数的6%)
GDP中等的国 56
56
家
发达国家 27
27
33(占国家数的59%) 24(占国家数的89%)
生物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超级有机体
• 营养系统
• 保持系统----社会产业组织
• 循环系统
• 分配系统----商业运输系统
• 神经系统
• 调节系统----社会管理组织
外国新闻传播史
55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一、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需要
• 好奇心、新闻欲、本能 • 生存需要 • 生产需要 • 生活需要
外国新闻传播史
66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 物质条件的制约 • 精神条件的制约 • 制度条件的制约
外国新闻传播史
77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物质条件的制约
物质条件的制约
GDP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外国新闻传播史
2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Socn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第三节 手书新闻时代 第四节 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
外国新闻传播史 3 3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需要 二 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三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
外国新闻传播史
44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理论
制度条件的制约
中国对低俗文化的限制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99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
• 监测环境的功能
• 社会协调的功能
• 舆论监督功能
• 娱乐功能
• 广告功能
外国新闻传播史
2200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年份
1968
1977
发达国家(不含社 16.6
3.5
会主义国家和联邦
德国)
不发达国家
1.6
1.8
抽样代表总数的8%
54.4 3.9
6.7
2.0
资料来源:国际电讯联盟,1977年
外国新闻传播史
12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精神条件制约:
教育普及水平; 文化传统,社会习俗; 主流意识形态。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Socn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主讲: 贾洪瑞
新闻传播史
1 1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 中文名 苏明娟 • 国 籍 中国出生地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 • 出生日期 1983年 • 职 业 银行白领 • 毕业院校 安徽大学
失学少年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66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