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膝关节痛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崔述生教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推拿治疗专家,他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术。

他所提出的“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崔教授的治疗经验和技术要点,希望能为正在饱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困扰的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障碍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年龄、生活方式、体重、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但往往效果有限或者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崔述生教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中医推拿疗法,主要包括“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和“软伤洗剂”熏熥治疗。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崔述生教授提出的“膝部八法”推拿手法是一种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殊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拉、滚、搓、按、拍等八种手法,通过按摩膝关节周围的经络、穴位,以及局部软组织和韧带,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达到减轻疼痛、消肿、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

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崔教授曾经在多家医院传授过这一手法,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受益匪浅。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手法需要综合运用膝关节的解剖学知识、经络学、穴位学等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因此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功底。

二、“软伤洗剂”熏熥治疗崔述生教授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还会配合使用“软伤洗剂”进行熏熥治疗。

所谓“软伤洗剂”是一种由中草药提炼而成的外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疾病。

浅谈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如何有效缓解

浅谈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如何有效缓解

浅谈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如何有效缓解
说到膝关节疼痛很多中老年人可不陌生,随着年龄增大,膝关节疼痛越来越明显,而且逐渐出现肿胀、退化,活动幅度减少、下蹲变得困难等等,严重时症状会加重导致行动不便。

膝关节位于人体的下肢部位且肌肉较为薄弱,本就容易受到自然界邪气的侵袭。

生活中长时间使膝盖吹冷风等,会莫名感觉到膝盖部位疼痛,这有可能是患上了膝关节炎。

其实,膝关节炎多被中医又叫做痹证。

多是由于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中老年因为年龄的原因,所以耐寒能力下降,就很容易着凉,那么一着凉后便会有膝关节疼痛的症状,那么膝关节着凉导致的这个疼痛,一般来说是和外邪中的“风邪”“寒邪”“湿邪”有关,并且这三种邪气一旦侵入到人体就会造成很多的疾病,在西医当中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骨病,在很大程度上就和这三种邪气有关,在治疗的话多是用一些温通的药物来发散外邪,以达到缓解的目的。

比如国公酒这款药酒,就可以借助酒的辛温之性把风寒湿邪驱逐出体外,使得筋骨得到舒展。

这样疼痛就得到了有效地缓解。

针对某些易在冬季发生或加重、而在夏季有所缓解的虚寒性膝关节疼痛,中医中有“冬病夏治”的说法。

冬季寒冷而潮湿,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易引起经脉不通、气血不畅,导致关节和肌肉的疼痛。

而夏季天气回暖,经脉和气血都逐渐畅通,疼痛的症状也会减轻,往往不被患者重视。

正因如此,有很多老年关节病患者都集中在疼痛症状明显的冬季进行治疗。

而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如果趁着病情较轻的时候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起到预防发病的作用。

因此,老年人在夏季,尤其是在三伏天,对关节病进行适当的治疗是最好时机。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会以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表现,该病是骨关节软骨面退行性病变,或是继发骨质增生所致。

中医对该病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中医药也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下来就总结常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药内治及调护在中医里将该病归入“痿证”“痹证”范畴,骨是病位所在,肾是该病的根本,主要是肾精亏虚、骨髓不受所养,导致病发。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益精、补肾、固本、扶正、填髓。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可以分成瘀血闭阻型、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具体的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下:1、肝肾不足型反复的膝部酸痛、酸软,筋肉萎缩,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还可伴随腰酸、耳鸣、头晕、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等症状,在劳累后症状会加重。

脉沉数或沉弱,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在临床治疗中可选择六味地黄汤,能够强筋壮骨、补益肝肾的效果。

在生活中还可以按揉委中、阳陵泉、血海、膝眼等穴位,都可以缓解疼痛,并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在疼痛严重时严格卧床休息,并将患肢垫高,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进食具有强筋壮骨作用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黑芝麻、枸杞、大枣、羊肉、猪肝、牛奶等。

2、寒湿痹型膝部酸楚疼痛,疼痛部位有明显的肿胀感、重着感或如刀割感,疼痛缠绵,形寒肢冷,关节活动度降低,遇寒冷症状加重,遇热则舒。

脉濡缓、苔薄白腻、舌质淡红。

在治疗中可以选择独活寄生汤,能够达到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效果。

在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膝盖保暖,减少关节活动;以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还可多进食桂枝、羊肉、狗肉等温阳补气的食物。

3、瘀血闭阻型一般发病较突然,且存在外伤史,患侧膝关节刺痛、肿胀明显,疼痛点固定,同时患者还会有关节僵硬感,部分患者同时伴随腰背疼痛,活动后、遇寒冷时以及夜间都会症状加重;严重的患者下肢麻木、行走困难;且脉细涩、舌质淡、苔薄黄。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选择桃红四物汤,能够达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黄帝内针膝关节案例

黄帝内针膝关节案例

黄帝内针膝关节案例一、案例背景黄帝内针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发生损伤和疼痛的部位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黄帝内针治疗膝关节问题的案例。

二、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一名女性,年龄为45岁,身高160cm,体重70kg。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走动,因此她经常感到膝盖疼痛和不适。

她曾经去过医院接受过西医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三、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中医诊断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患者属于“湿气重”体质,容易导致关节问题。

2. 患者膝盖周围有明显的淤血和淤液,并且局部有压痛感。

3. 患者肾气不足,导致膝盖周围的气血循环不畅。

四、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诊断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通过黄帝内针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促进淤血和淤液的消散。

2. 通过配合食疗和草药来调节患者的体质,减轻湿气重的问题。

3. 通过针灸和按摩来刺激患者的肾经,促进肾气的运转。

五、治疗过程1. 第一次治疗:在第一次治疗时,我们使用了黄帝内针来刺激患者膝盖周围的穴位。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拔罐和按摩等方法来促进淤血和淤液的消散。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非常舒适,并且膝盖周围的压痛感明显减轻。

2. 第二次治疗:在第二次治疗时,我们继续使用黄帝内针来刺激穴位,并且加强了按摩和拔罐等方法。

同时,我们还给患者开了一些中药来调节体质和促进肾气的运转。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非常舒适,并且膝盖周围的淤血和淤液明显减轻。

3. 第三次治疗:在第三次治疗时,我们继续使用黄帝内针来刺激穴位,并且加强了按摩和拔罐等方法。

同时,我们还给患者开了一些中药来巩固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非常舒适,并且膝盖周围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六、总结通过本次黄帝内针治疗,我们成功地解决了患者的膝关节问题。

黄帝内针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在现代医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验方】膝关节疼痛千家秘验方

【验方】膝关节疼痛千家秘验方

【验方】膝关节疼痛千家秘验方膝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复杂,症状轻重也因人而异。

常见的病因有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退行性变、骨质增生、骨性关节、急慢性滑膜炎以及膝关节结核等。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诸骨由于长年磨损,周围韧带松弛,致使关节不稳定,造成病变引起相应部位骨质增生。

此种增生是人体衰老的现象。

40多岁以后,大多数人都有骨质增生,只是发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状,有的无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于风寒湿侵袭和慢性劳损所致。

膝关节创伤性滑囊炎是以膝关节积水、积液为主的疾患,是由于膝关节损伤后引起的滑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创伤性炎症和慢性劳损性炎症两种,后者以肥胖女性多见。

属中医的“痹证夹湿”或“湿气下注”。

本病多采取非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但病程往往较长。

■散寒祛湿治增生性膝关节炎◎山茱萸、淮山药、熟地黄、泽泻、茯苓各30克,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补骨脂14克,牡丹皮12克,骨碎补10克,三七粉6克(冲)。

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散寒祛湿,活血化瘀。

适用于增生性膝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

(《中医专病专效方》)■活血止痛治膝关节疼痛◎祛瘀止痛汤: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乳香6克,生地黄12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适用于膝部软组织损伤初期,表现为局部肿胀,关节活动时疼痛。

(侯振民《古今特效单验方》)◎增生消痛汤:穿山甲、土鳖虫各10克,皂刺、红花、熟地黄各12克,蒲公英、金银花各24克,赤芍、独活、王不留行、鹿含草各15克,川牛膝18克,薏苡仁20克,三七粉2克(冲)。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如关节肿胀明显伴关节腔积液,去熟地黄、鹿含草,加黄柏12克,车前草20克,防己、炒水蛭各9克。

适用于增生性膝关节病。

[杜秀兰.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14]■利水消肿治膝关节疼痛◎生黄芪15克,防己12克,羌活12克,姜黄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赤芍12克,红花12克,苡仁15克,老鹳草12克,制天南星9克,牛膝12克,炙甘草9克。

中医药治疗老年人膝痛的方法与实践

中医药治疗老年人膝痛的方法与实践

中醫藥治療老年人膝痛的方法與實踐 李然贊1前言:隨著香港人口不斷老化,老年人慢性都市病將越來普遍。

其中發病率最高是肢體疼痛病。

根據最近調查報告:65歲以上老年人,61.5%患有一至兩處身體疼痛。

而四肢疼痛佔了大部份,達至44%,最多發病部位是膝部。

雖然膝痛並不會危害性命,但疼痛往往纏繞難治,而病發時膝關節疼痛,往往影響情緒,嚴重時膝關節不能屈伸,上下樓梯痛楚加劇,甚至不能步行,確實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行動及起居生活。

故有迫切性對老年人膝痛作深入研究,並根據臨床經驗歸納一個概有效而又可讓患者積極參與的中醫治療方案。

2膝關節、股四頭肌與老年人膝痛2.1膝關節的特點:膝關節是人體負荷較大的關節。

它由一個比較平坦的脛骨平台和兩個孤形股骨髁部相抵接。

除骨骼外,還有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支持,使膝關節穩定。

膝關節的主要肌肉筋腱包括: 前方有股四頭肌、後方有股二頭肌和膕肌、外側有髂脛肌、內外側各有一條側副韌帶、關節內有交 韌帶等。

由於膝關節包括眾多筋肌,所以古代有:“膝為筋之府”的稱號。

故此,任何一塊軟或硬組織有毛病,均會引起疼痛。

2.2股四頭肌與老年人膝痛的關係:股四頭肌是膝關節之重要運動肌肉。

它由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和股中間肌組成。

後三塊肌肉起於股骨幹,股直肌起於髂前下棘。

四塊肌肉聯合而成的腱包繞臏骨,並向下延續為臏韌帶,止於脛骨粗隆。

股四頭肌受股神經支配,是全身最有力的肌肉,主要功能為屈曲髖關節,伸直膝關節。

引起疼痛的最基本原因是肌力缺乏動力。

老年人體力下降,生活乏味,加上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以及營養不足,都會令人減少下肢活動,缺乏運動會加速肌肉衰退,特別是股四頭肌的功能自然下降,在惡性循環下,引起關節軟硬組織勞損,產生肢體疼痛。

膝關節屈伸障礙, 上下樓梯乏力等, 皆為股四頭肌出現毛病的早期病徵。

故此, 一般治療膝痛的方法中,都必須進行股四頭肌的鍛煉運動。

可見股四頭肌的健康運作及負重能力是治療老年人膝痛的關鍵。

-老年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中医治疗【值得收藏】

-老年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中医治疗【值得收藏】

膝关节疼痛在老年人中发病非常广泛,有人在来就诊的患者中,随机调查1000例,患腰病的23%,患膝部疾病的占17%,仅次于腰病列第二位。

从症状来看,膝痛占80%,还有膝关节肿胀积液、变形、膝酸软无力等。

在骨科门诊,膝痛患者中,一多半是骨性关节炎,因此,老年膝关节疼痛以介绍膝骨性关节炎为主。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叫老年性关节炎,有人说50岁以上约80%,60岁以上约90%,70岁以上100%有这种增生性改变。

但其中有症状的不过15%—20%左右(男性15%,女性22%);不得不求医者,不过5%左右。

有人认为X线片上有骨关节病的,约有30%的人有疼痛症状。

也有人认为本病有骨质增生性改变,有骨刺,因此称为增生性关节炎,这也为我国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由于膝关节外观多伴有关节肥大或畸形,所以曰本人称之为变形性关节炎,也有人称之为肥大性关节炎。

美国医生认为该病是从关节软骨退化开始,故称之为退行性关节炎。

多年来国内外大多数医生和文献仍称此病为骨性关节炎(ostcoarthritisOA),认为是从软骨退行性变开始而累及骨质、滑膜等关节结构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伴随修复通常是炎症过程,故称之为骨性关节炎。

欧洲医生也称此为骨性关节病。

一.膝关节的解剖特点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且运动量大的关节,位居下肢的中枢。

其上下的股骨和胫骨是人体最长的两个长骨。

由于长的杠杆臂使膝关节受力重,劳损及创伤机会多,位居所有关节的首位。

髌骨位于强大的股四头肌肌腱中,是人体最大的种子骨。

一般关节软骨厚度为2—4毫米,而髌骨软骨厚度为其2—3倍,甚至可达7毫米以上,所受压力及剪力都大,因此髌骨软骨软化发生率高达异乎寻常的程度。

随着人的年龄老化,骨性关节炎发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全身187个滑膜关节中,膝关节的滑膜面积最大。

关节软骨的面积及关节腔的容积均居首位。

膝关节伸直时可容纳60毫升液体,轻度屈曲位可容纳88毫升。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内仅有0.13—3.5毫升的滑液,以液膜状态敷布在软骨面上;关节腔内处于负压状态,为-8—-12厘米水柱,所以不容易抽出液体。

老年人膝盖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老年人膝盖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老年人膝盖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1.黑膏药外治疗法是目前中医治疗膝盖痛的首选疗法。

[月板镇痛.贴]针对膝盖痛的病因,从中医整体观念入手,在治疗膝盖时以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强筋健骨为主要原则,通过改善患处血液微循环,补充周围组织营养,从而消除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加强关节屈伸功能,达到彻底治愈膝盖痛的目的!
2.取羌活、白芷、当归、细辛、芫花、白芍、吴茱萸、肉桂各等量,连须赤皮葱适量。

先将前八味药共研为细末,每次取适量药末与适量的连须赤皮葱捣烂混和,用醋炒热,布包,热熨患处,每天1次。

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功效。

3.取当归60克,乳香60克,血竭15克,儿茶60克,羌活15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骨碎补90克,红花60克,元胡60克,防风6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每天外敷患处1次。

具有消肿散瘀,舒筋止痛之功效。

治疗老年膝盖疼痛民间验方

治疗老年膝盖疼痛民间验方

治疗老年膝盖疼痛民间验方
我母亲有段时间腿脚十分不便,上下楼很困难,特别是蹲下后想站起来,双膝非常痛,用不上力,在家买了些药吃后也没有效,我很是着急,就带她到重庆找专家检查,医生说,这种病老年人很常见,属于膝盖磨损过度,最好的办法就是换膝盖,还举例他们院里的一位老教授也是这种情况,换了后,感受很好,但以后还得换(有使用年限),母亲听后,坚决不换,我就问有没有保守疗法,专家告诉我,可以向膝盖关节处注射有润化作用的药物,但这种不能治根,只能减少磨损,没法,我们只好选择了注射这种保守疗法,回来后,一直到将所开的药注射完了,母亲的脚也没有得到缓解。

一日母亲到农贸市场买肉,卖肉的大妈看到母亲腿脚不便,就问她是怎么回事,母亲因经常在她那买肉,人也熟了,就把情况摆给她听了,这位大妈听了,对母亲说,我告诉你一个偏方,你回去试一下,很多人吃了都有效,花钱不多,费事不大,就是没效也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母亲就问是什么偏方,大妈告诉她用肉皮或猪脚与辣椒蒂蒂(就是辣椒与植株连接部分)一起炖,喝汤。

卖肉的大妈说完,拿了几块肉皮给母亲,又叫她到卖辣椒那去找了些辣椒蒂蒂,回到家后,母亲就炖了一锅汤,吃了几天,不想真的有效,膝盖不那么痛了,之后,她又吃了几次,腿脚就基本没问题了,这真是西医化了几千元,不敌偏方几十块。

此方母亲又推荐给了一些亲朋好友,都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借论坛将此方公布出来,希望广大受此痛的老人能早日解除痛苦。

中医膝关节炎的体会

中医膝关节炎的体会

中医膝关节炎的体会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痛苦和困扰。

我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经历过膝关节炎,通过中医的治疗,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顾起当初的经历,我还是记忆犹新。

起初,我的膝关节疼痛并不严重,只是时不时的感到不适。

但是渐渐地,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影响了我的正常行走和日常生活。

当时,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经过一番调查和咨询,我了解到中医对于膝关节炎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

于是,我决定尝试中医的治疗。

我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他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诊断。

中医师告诉我,膝关节炎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主要还是与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有关。

他说,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和阳气,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于是,他为我开了一副中药,每天服用并按时到医院进行针灸疗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些不适和反应。

中药有些苦涩,针灸有些刺痛,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渐渐感受到了中医治疗的效果。

大约一个月后,我开始感受到膝关节疼痛的减轻。

原本常常肿胀的膝盖现在恢复了正常大小,走路也不再感到困难。

这让我非常欣喜和满意,深信中医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还指导我进行一些特定的锻炼和按摩,以加强膝关节的功能和保护。

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缓解了膝关节炎的症状,还帮助我预防了病情的复发。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治疗,我的膝关节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现在,我可以自由地行走,甚至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中医的治疗方法帮助我重获了健康和幸福。

通过这次膝关节炎的治疗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中医强调身体的整体调理和平衡,它不仅关注病症的缓解,更注重于疾病的根源。

中医重视预防和养生,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来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此外,中医还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察。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

人到中年,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加之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痰瘀内停、脉络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生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需要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处方组成】川牛膝30克独活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土鳖虫15克制川乌10克威灵仙30克红花15克舒筋草30克。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20分钟,趁热熏洗并热敷患膝关节20分钟,早晚各熏洗、热敷1次,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方解】方中川牛膝能强筋壮骨、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祛风利湿;独活功善祛风湿、止痹通,为治风湿痹要药;红花散瘀血;土鳖虫搜风活络;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海桐皮、舒筋草、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乳香可消瘀血、通心窍、通经络、舒筋骨;没药可通可散、能散瘀血、消宿血、通经脉、散血热、止疼痛;制川乌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全方共秦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

【加减】风寒偏重,加防风20克、细辛15克;偏气血虚,加黄芪30克、当归20克;肝肾不足偏肾阳虚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苁蓉20克;偏阴虚加女贞子20克、菟丝子20克;偏血瘀加桃仁20克、红花加重为20克;痰湿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龙20克;湿热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注意事项】患处皮肤溃烂者禁用,体质不同,用药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老人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

老人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

老人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一)推拿疗法1.按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或掌根部,或手指罗纹面部分着力吸定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做轻柔缓和的环旋动作,不要在皮肤上摩擦,而要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活动。

本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也有活动关节,消肿止痛的作用。

2.捏拿法:患者仰卧,医者用双手或单手,用拇指与余指相对提起捏拿按揉患侧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

拿法、捏法强调动作柔缓连贯,用力均匀,持久深沉,使作用力透达肌肉。

3.点按法:取患肢承山、梁丘、血海、犊鼻、阳陵泉、阴陵泉等穴及髌上囊施用指揉法、指按法。

4.铲刮法:医者食指扶持拇指,用拇指前端顶住患膝疼痛激发点,或痛性筋结、索条,贴筋着骨,做向前铲推动作,或用食指缘刮动。

松解髌骨周围筋膜粘连,有利于缓解或消除疼痛。

此法施术时患者较痛,但痛而后不同。

一般用于有明确压痛点的患者。

一次仅作3-5下,视耐受能力而定。

5.松髌法:患者仰卧伸膝位,分别采用下列松髌手法。

医者以拇、食、中指捏住卡握在髌股关节两侧缘,用力相挤,使之分开。

然后沿肢体长轴上下滑动,要作到皮肤不移动而动在皮下。

最后再将髌骨由下向上(垂直方向)提拿,以增大髌股关节间隙,改善关节面受压。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屈膝45度左右,另手拇指握压在髌上囊,使伸直膝关节时采用水平力量,拇指分别由髌骨的内上缘、中上缘、外上缘,推向外下方、下方,然后沿相反方向推向内下方,重复数次,以扩张伸膝装置,并增加髌骨的活动度。

6.镇定法:使膝关节被动地屈曲或伸直,达到最大限度后,持续维持该位置几十秒或一分钟,以使肌肉受到充分牵拉而放松关节,增加活动范围。

7.理筋法:先沿肌腱、韧带、肌纤维走行垂直方向,施以往返弹拨的分筋手法;再沿肌腱、韧带、肌纤维走行方向,用手指做连续旋转捻按移动动作。

(二)中药疗法1.薰洗药:功效:祛风通络,温经散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药物: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海桐皮五加皮牛膝炙乳没防风炙川乌炙草乌木瓜威灵仙鸡血藤土元桑桂枝艾叶用法:水煎薰洗患处,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2.内服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中老年人膝关节痛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中老年人膝关节痛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痹症是体虚的前提下,感受风、寒、湿、热、毒之外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

痹是阻闭不通的意思。

风寒湿热等邪,乘虚袭入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皆可以发病。

痹症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内因是人体肝、脾、肾及气血俱虚;外因是风、寒、湿、热、毒等邪致病。

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按摩只能表面上缓解疼痛症状,很难做到针对病因治疗,因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

对本病应从整体角度来考虑,根据脏腑理论,认为与肝、脾肾关系最密切,肾气的盛衰对肌体的生长衰老起着主导作用。

同时,因为肝肾同源,肾主骨,肝主筋,筋骨相连,所以肝血的充足与否对筋骨的生长荣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如脾胃受损则后天化源不足,人体的正气虚弱,而易感受外邪。

关节痛中医称为痹证,大体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质增生、痛风等等。

对本病西医的理论中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所以只能用激素、非甾体类止痛药等药治疗,也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如疏松骨质、浮肿等),非甾体类止痛药对胃刺激比较严重,使人体的脾胃受损,所以并非是理想的治疗办法。

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对痹症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素问》“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痹也”。

《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做了很好的概括,提出了采用袪风、除湿、散寒、补气、补血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法则。

治疗原理为“不通则痛”,即任何疾病的疼痛均为气血不畅通引起,不畅通的常见原因是风、寒、湿、瘀等。

所以本病的性质是正虚邪实,正虚是指素体阴阳气血的不足为内因;邪实是指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引起的不通则痛。

很多医生死抱一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乱用活血化瘀药,其实关节痛的关节是局部的气血不通畅,但要先理解“为什么”会使局部的气血不通畅,这才是诊断的关键。

老中医献方:一味药养膝盖,缓解僵、痛、冷,让你的膝盖能屈能伸

老中医献方:一味药养膝盖,缓解僵、痛、冷,让你的膝盖能屈能伸

老中医献方:一味药养膝盖,缓解僵、痛、冷,让你的膝盖能屈能伸我要说的这味中药就是牛膝。

牛膝,听名字就知道,它对膝盖是有好处的。

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会觉得膝盖僵硬,屈伸不利,一动就咯吱咯吱响,严重的发冷、发痛。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日渐不足了。

肝主筋,肾主骨。

又说,膝为筋之府。

这膝盖呀就像是筋的房子一样,各种韧带筋膜在这里最为复杂,最为丰富,除了筋还有骨。

所以膝盖问题说到底也是筋骨问题,筋骨有问题了,要找谁?找它们的主人,找肝肾。

那么,肝肾究竟是如何不足了?简单来说,就是精血变少了。

膝盖又位于身体的下半部分,分到的精血自然少之又少。

筋骨在得不到濡养的情况下,发僵发硬也就在所难免了。

就像自然界的草木一样,草木一旦缺乏水的滋润,它也会变得干枯,一掰,纷纷裂开来。

再一个,膝盖劳苦功高,不管是走路、下蹲,还是跳跃,都要用到它,它就像轴承一样,年轻的时候,是崭新的,时间长了,渐渐地产生了磨损。

这个时候,寒气再趁虚而入,膝盖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膝盖出现僵硬、疼痛一定要重视起来,你看膝盖往下又连接着小腿和脚,有点儿像中转站,中转站的气血都供应不上了,那腿和脚能好吗?古人就很重视对膝盖的保护,古人席地而坐的时候,手是搭在膝盖上的,那是因为在我们的手掌心处有一个穴位叫劳宫穴,劳宫穴属于心包经,心脏的热量循着心包经刚好可以传递到这里。

手心的温度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非常的柔和。

身体哪里发凉发痛了,用掌心去捂一捂,揉一揉,感觉会舒服很多。

大家仔细想一下,是不是这么个道理?那么,膝盖已经出现问题了又该怎么办?再回到文章开头,牛膝是可以养膝盖的。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神农本草经》里就说了:“牛膝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

”南朝有位医药学家叫陶弘景,他在《神农本草经集注》里说:“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

”要知道,古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很简单的,牛膝因为植株的茎上有一个粗大的膨起,看上去很像牛的膝盖,所以古人给它取名为牛膝,牛膝的入药部位是根,古人向来讲究以形补形,这就意味着牛膝吃了以后可以让人的膝关节变得既结实,又坚硬。

中医视角谈谈—膝关节骨关节炎

中医视角谈谈—膝关节骨关节炎

中医视角谈谈—膝关节骨关节炎随着季节更替或是气温变化,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既包括肘关节、肩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又有困扰中老年人最多的—膝关节。

这种随着寒暑湿度等变化而加重的关节疼痛即是许多人说的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临床疾病。

膝关节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或是“痹病”的范畴,痹证指的是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液运行、气机运转,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膝骨关节炎以疼痛为最主要症状,这种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行走、起身都都会受到限制。

中医药在膝骨关节炎上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认识和治疗进行论述。

1.膝骨关节炎的认识膝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化、变形并伴有髌骨软化、骨质增生等病理改变,膝关节逐渐受损,形态学等发生改变,进而出现以膝关节疼痛为主,伴有肿胀、僵硬、变形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该病发病率不断增高,在我国目前的患病率约为18%。

1.外因外因指的是侵犯人体造成疾病的外界因素,膝骨关节炎最常见的外因为经常接触风寒湿邪,比如风寒冻伤、经常接触冷水、水中作业、汗出入水等导致湿邪、寒邪进入人体。

风热湿邪也是外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久居于炎热潮湿之地,感受风湿热邪,湿热进入体内,附着于肌肉关节,气血不通,发展成风湿热痹症。

1.内因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有同样的生活方式,居住在同样的地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病症,平时过于劳累,劳欲过度,休息不足,导致精气亏损,正气不足,或者劳累、激烈运动、活动之后体力下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外邪容易乘虚而入;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多,体质弱于年轻人,肝肾亏虚,肢体筋脉失养;疾病之后、妇女产后气血不足,血脉空虚,外邪也容易乘虚而入。

二、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总纲,因此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证型,因证施治,根据疾病的不同特征使用不同的药物加减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名方: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名方: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名方: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
膝关节关节炎又叫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是指关节表面的关节软骨失去弹性,使得软骨下方的骨质受力增加,从而造成关节磨损加速、变薄,关节间隙变窄。

如此一来,运动时力量之间传递到软骨下骨,使得骨硬化、变形、囊性变等等,从而导致关节功能的病废。

退行性骨关节炎好发年龄在45岁以上,通常与年龄、体重、性别、职业等相关。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名方
【地鳖杜仲汤】
【组成】:炙地鳖、蕲蛇肉、生甘草各90g,白蒺藜、骨碎补各15g,厚杜仲、红梅稍、生薏苡仁各30g,生黄芪12g。

【功效】:活血补肾,消肿止痛。

【主治】: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

【方解】:炙地鳖活血逐瘀,配以蕲蛇肉、白蒺藜、红梅稍除痹通络。

且蕲蛇走窜搜风剔除筋骨之顽疾,厚杜仲、骨碎补强腰膝,除痹痛。

黄芪益气,配地鳖虫有益气活血、通络之效。

尚能补气健脾,云阳利水,有利于因关节退变所致之肿胀消退。

膝关节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膝关节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膝关节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膝关节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关节之一,它承受着我们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带来的压力。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膝关节疼痛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对于膝关节疼痛,中医药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膝关节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并探讨其疗效和适应症。

一、中医诊断膝关节疼痛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症状等进行辨病辨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膝关节疼痛的中医诊断有:1. 寒湿痹阻型寒湿是导致膝关节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有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瘀紫等症状,中医会诊断为“寒湿痹阻型”。

这种类型的膝关节疼痛一般与湿气的进入有关,可能是由于环境潮湿、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

2. 湿热痹阻型如果患者有膝关节红肿、疼痛剧烈、皮肤温热、口干口渴等症状,中医可能会诊断为“湿热痹阻型”。

这种类型的疼痛通常与湿气和热气的侵入有关,常见于天气潮湿、饮食辛辣等情况下。

3. 风寒湿阻型如果患者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强直、受寒加重等症状,中医可能会诊断为“风寒湿阻型”。

风寒湿阻型的膝关节疼痛常见于寒冷的气候、受凉、风吹等情况下。

二、中医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的诊断结果,针对不同的疼痛类型,中医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功效的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会配制个体化的中药方剂,并且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膝关节疼痛也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对于寒湿痹阻型的疼痛,中医师可能会选择温通经脉的针灸方法;对于湿热痹阻型的疼痛,中医师可能会选择清热解毒的针灸方法。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和推拿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和肌肉,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膝关节疼痛。

罗才贵教授应用鸡鸣散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罗才贵教授应用鸡鸣散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罗才贵教授应用鸡鸣散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采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可减轻症状,避免手术,预防复发,彰显中医的优势与特色。

罗才贵教授临床上主张以辩证论治为核心,内外结合治疗,运用鸡鸣散加减巧妙组方,临床擅用活血化瘀药,巧用补益肝肾药,轻施虫类通络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名医经验; 鸡鸣散; 膝关节骨关节炎; 罗才贵[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膝骨关节炎,又名增生性膝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膝关节病变。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甚则出现膝关节肿胀、变形、屈伸运动受限等症状[1],属于传统中医“骨痹”范畴。

导师罗才贵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伤科疗法”第五代继承人,从事中医伤科临床、科研工作4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在伤科疾病的论治方面造诣颇深,尤擅颈、腰、膝痛等骨关节疾病的论治。

笔者有幸跟师应诊,受益匪浅,现将罗老运用鸡鸣散配合外治法治疗膝关节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释病机——寒湿内侵,病在肝肾《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膝关节乃胫股关节之枢纽,机关之室,诸筋之会,多气多血之节。

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气血滞留,不通则痛,或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出现肝亏则筋弛,肾虚则骨疏,或骨赘形成,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而发生本病。

对其病因病机,罗老认为辨证早期以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多见;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掣痛,多为瘀血闭阻;病久耗伤阴血,或劳伤肝肾,导致肝肾不足。

2.论证治——辨证论治,执简驭繁罗老强调,本病的治疗必须着眼于辨证论治。

根据上述病机,膝关节骨关节炎辨证早期为风寒湿邪内侵,后期多为瘀血闭阻、肝肾不足。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症是体虚的前提下,感受风、寒、湿、热、毒之外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

痹是阻闭不通的意思。

风寒湿热等邪,乘虚袭入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皆可以发病。

痹症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内因是人体肝、脾、肾及气血俱虚;外因是风、寒、湿、热、毒等邪致病。

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按摩只能表面上缓解疼痛症状,很难做到针对病因治疗,因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

对本病应从整体角度来考虑,根据脏腑理论,认为与肝、脾肾关系最密切,肾气的盛衰对肌体的生长衰老起着主导作用。

同时,因为肝肾同源,肾主骨,肝主筋,筋骨相连,所以肝血的充足与否对筋骨的生长荣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如脾胃受损则后天化源不足,人体的正气虚弱,而易感受外邪。

关节痛中医称为痹证,大体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质增生、痛风等等。

对本病西医的理论中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所以只能用激素、非甾体类止痛药等药治疗,也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如疏松骨质、浮肿等),非甾体类止痛药对胃刺激比较严重,使人体的脾胃受损,所以并非是理想的治疗办法。

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对痹症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素问》“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痹也”。

《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做了很好的概括,提出了采用袪风、除湿、散寒、补气、补血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法则。

治疗原理为“不通则痛”,即任何疾病的疼痛均为气血不畅通引起,不畅通的常见原因是风、寒、湿、瘀等。

所以本病的性质是正虚邪实,正虚是指素体阴阳气血的不足为内因;邪实是指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引起的不通则痛。

很多医生死抱一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乱用活血化瘀药,其实关节痛的关节是局部的气血不通畅,但要先理解“为什么”会使局部的气血不通畅,这才是诊断的关键。

气虚无力运血;阳虚无力行血;痰湿阻滞经络等等,都会使局部的气血不通畅,而不是乱用活血化瘀药(因为活血化瘀药都有耗气伤血的副作用)。

因为局部的气血不通畅,营养物质也不能供应到局部,所以本病从了“不通则痛”外,还存在“不荣也痛”。

总之,身体虚弱才是本病的根本因素。

风痹,由人体虚后风邪侵袭人体而得,其性如风之善行,痛无定处,一下这里痛,一下那里痛。

治疗则以风药治之。

药用麻黄、苍术、白芷、白芍、川芎、桔梗、威灵仙、甘草、独活、党参、白术、黄芪等。

风痹是由人体虚后才会得,因风药多有耗气伤血的副作用,所以风药的运用一定得顾护到人体的正气。

中医藏象学中讲到,肺主皮毛,风作用于人体必先受于皮毛,“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肺弱则无力对抗风邪,所以对本病的治疗一定得从健脾胃入手,本人一般以四君子汤为主,再针对病情加用风药,如气虚严重之病人,本人多以“玉屏风”(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为基础方来治,但我把药量作了变化,不是以白术为主药,而是以黄芪为主药,用大剂黄芪(50—100g)补脾肺而固表为主。

治疗还能应手。

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有时人体还有体温升高等现象,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化湿祛风为主。

生石膏、知母、桂枝、忍冬藤、威灵仙、防己、牡丹皮、甘草、生地等。

本症有热毒的存在,忍冬藤是一味很好的药,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作用,以热痹很合拍,本人有时用一味忍冬藤(100g)为主药再辅以丹参、白术、生米仁等药治之,临床效果显著。

此痹如还见症有手脚心烦热,则用大剂生地(50 —100g)为主药,佐以威灵仙、桂枝等药治之。

如见舌苔黄厚腻的,则说明了是湿热,则用大剂量的生米仁(200-300克一剂)加竹茹、秦艽等,三五剂就有明显的效果,再作调理。

热依附于湿,治湿才是关键,湿去,热也就去了。

如果说病人高热口渴的,则得用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得重用100克以上,要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寒性关节痛,见肢体关节疼痛严重,天气凉就发作或者加重,局部无热感,四肢冰冷,肢体活动不利,口不渴,小便清利,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迟而弦。

病机是阳虚寒凝痰滞所致,治以温阳散寒、化痰通滞。

药用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麻黄、木瓜、姜黄、白花蛇、枸杞子、仙灵脾等。

本症是由于肾阳虚无力外抗寒邪而起,寒湿入体内,阳虚无力化湿,本症以肾阳虚为主,多还兼见有脾阳虚,所以治疗时还得佐入健脾之品,我师鲁贤昌教授,对治痹有丰富的经验,他多用蕲蛇9克加入方中,临床多见验效。

而本人则常常以大剂量生黄芪(150-300克一剂)加炮附子(10-30克)合用来治疗也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血寒则滞,虽说附子有震奋元阳的作用,但是对于通利血脉方面来说,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本人还是以大剂量的黄芪为主药,配合附子,这样的效果明显好得多。

本病常缠绵数月、数年、经久不愈。

邪客络阻,气血瘀滞,局部疼痛明显,久病则愈加耗伤气血,人的身体非常虚弱。

在治疗上,非用辛热燥烈及有毒之物则邪不能祛,若用之又重伤气阴,有时治疗也是两难。

但治疗还应以固本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生命机能的一切活动,都来于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不论如何治疗均应当先顾护脾胃。

以补虚为主,祛邪为为辅的治疗,这才是根本。

近年来有不少的报道,对马钱子、草乌、蜈蚣等药讲了很多“大道理”,本人认为,治疗本病,对这类毒性较大的药还是少用为好,因为本病的治疗得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味的去用这些毒药,病没治好,人的身体先吃不消了。

本人治痹很少用毒药也同样有显效。

临床上有很多人本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奉为圣旨,一通为快,但用于临床上却是少有见效。

其实血行风自灭实是治疗痹症的有效原则,但要知道有血不行的标实一面,也有无血以行的本虚一面,所以治疗时一定得以固本为主,使有血可行,这才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本人治痹以生黄芪、生地、生白芍为三宝,对一些久治不效的患者,针对病情,恒以此三药为主,配合祛风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化痰药的运用,临床屡用屡效。

对于以阳虚为主的痹症,重用生黄芪(50—150g)为主药,配入当归20g,变通当归补血汤为基础方,再根据阳虚的程度适当的加入仙灵脾、仙茅、枸杞子、威灵仙等药以治之,而不用乌附等热毒之品,药性平稳,且疗效确切。

生黄芪不仅用于阳虚痛痹,还用于热毒痹,本人曾以生黄芪100克、忍藤100克二味药治病诸暨一热毒痹经多方治疗无效的患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阴虚病人则重用生地(50—200)克,加蕲蛇、威灵仙祛风活血之品,也常收显效,有人认为生地过用会产生滞胃,对生地《本经》“逐血痹”,《别录》“生地为散血之专药”,《本经逢源》“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

观历代本草的论述,生地治痹实有殊功。

对生地的滞胃,如用30克以下实会滞胃,但用量超过30克反而能通。

本人于金华治疗一血精患者,以生地300克、鲜茅根100克,一剂血止,5剂痊愈,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近三年来随访病人一直身体健康,无有不适,所以说生地大剂量用,副作用是很小的。

对于生地在痹症中的运用,已故名中医姜春华老师可称得是一绝,他不仅用于阴虚,还用于阳虚之痹,但生地应用于阳虚性关节痛方面本人无甚经验。

关节痛病人多见有肢体拘挛(所谓的抽筋),多为血虚不养筋,或痰瘀阻闭,但均可重用生白芍。

有些见症,本人恒用大剂生白芍(30—100克)、甘草10—20克为基础方,加威灵仙、木瓜、生山楂等药治之,对此种见症一般用三五剂就有显效。

对于现代医学中X线显示有骨质增生或有骨刺疼痛严重的病人,本人也恒用生白芍(30—100克)、甘草10—20克、威灵仙15—30克、木瓜10—20克、生山楂20—30克为基础方,对于骨刺疼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并经过较长时间(1—3个月)的治疗也有消除骨刺的作用。

对于肢体拘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湿太重了,湿重让气血不能到达患处,所以也会拘挛,去经络之湿,米仁是一味非常好的药,但得重用(一剂用到200-300克),少用则没有什么效果。

本人跟鲁贤昌老师学习时,见到一些慢性长期的患者,对称性关节(或一侧)疼痛,晨僵,早期具游走性,关节软组织呈菱形肿胀,关节僵硬、畸形、强直、功能障碍的病人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寒湿为患。

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

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

风湿夹杂,侵犯肌肤,有的深入骨节,所以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

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从而生痰,痰瘀互阻,深入于关节,所以关节僵硬、畸形、强直、功能障碍。

对此种症,鲁师是以补肾入手,用怀牛膝、川断、狗脊、仙灵脾、仙茅、巴戟天、枸杞子、党参、黄芪、麻黄、米仁、蕲蛇、木瓜、赤白芍、羌独活、制南星等健脾补肾佐以祛风湿治之,临床上经多年验治,实有良效。

骨质增生症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尤其是肾精亏虚,髓腔不充,骨失所养,骨骼缺乏精微物质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负重的关节(颈椎、腰椎、膝关节、跟骨)疼痛、僵硬、酸重、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往往因外伤、劳累、寒凉等因京,诱发或加剧,休息后缓解.X光摄片可见特征性改变,关节边缘可见唇状改变或骨刺形成,晚期可发生关节腔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周围的韧带钙化,增生骨质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骨质增生既不同于感受风寒湿所致的痹证,也不同于因感邪日久、气血阻滞、外邪深入骨骼所引起的骨痹。

基于本病是由于肾精亏虚,肝血不足,骨刺压迫经络,阻滞血脉超过人体代偿功能引起疼痛而发病,故本所在治疗时应着重于补肾养肝强筋骨治其本,活血止痛治其标。

目前有不少广告说是什么祖传秘方,专治骨质增生之类的,这实不可信,试想中国当时那来的X光来诊断是否有增生的骨质,这一病名也是近来才提出来的,这只是一些人为了弄钱而采用骗子样的话,骨质增生不是病,是人体老化的现象,只是有一部分人增生的部位特殊而表现疼痛。

只要补肾养肝强筋骨治其本为主,佐以活血止痛治其标。

临床上多能缓解其疼痛。

枸杞子、仙灵脾、熟地、巴戟天、鹿衔草、骨碎补、威灵仙、赤芍、白芍、鸡血藤等治之,基本病人都在较短的时间(3—5天)内缓解疼痛。

风湿、类风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由于病程长,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个别患者甚至因此而致残。

中医认为风湿、类风湿属“痹症”范畴。

西医认为是感染源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多以激素治疗,但激素给人体带来了重大的副作用。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热、毒外邪侵袭导致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滋养所致。

病情也是以正虚为本,风、寒、湿、热、毒、瘀为标,治疗时根据标本的情况不同以采用治标为主,还是治本为主而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