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之劳动安全与卫生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之劳动安全与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84f4823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7.png)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之劳动安全与卫生劳动安全与卫生是劳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重要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常见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一、定义和重要性劳动安全与卫生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劳动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劳动安全与卫生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规定,更是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的体现。
二、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劳动安全与卫生进行了规范和保护。
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雇佣关系中雇主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
《安全生产法》则规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等。
三、常见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劳动安全与卫生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如机械设备、化学物质、尘埃、高温等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1.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夹捏、撞击、旋转等危险,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应该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安装相应的安全设施,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 化学物质:许多工作场所都使用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污染和中毒的发生,应该对化学物质进行合理的存储和管理,并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呼吸器、穿戴防护服等。
3. 尘埃:一些工作场所存在着大量的尘埃,长时间暴露于尘埃环境中会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应该通过通风、除尘设备等手段降低尘埃浓度,同时劳动者应该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4. 高温:一些行业和工作场所存在高温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会引发高温中暑等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应该采取降温措施,如设置空调、给劳动者提供充足的饮水等。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d4ec3c6a312b3169a451a46a.png)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听说有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内容,那么到底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呢?它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指的那种卫生的意思,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吧。
▲什么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或者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应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保障的制度。
又称劳动保护,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相关阅读:▲劳动安全设施的种类种类编辑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四类:[2]劳动安全设施劳动安全设施是防止伤亡事故的技术措施。
主要有:(1)设置安全装置。
①防护装置。
是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中危险部分相隔离的装置。
包括:a.机床、提升设备、机车、农业机器、电气设备等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在传动梯、吊台上安装的防护装置。
b.电刨、电锯、砂轮、锻压机器上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露导电体等处安装的防护装置。
c.防物体坠落、人体坠落的工具箱、安全网等防护装置。
②保险装置。
是能自动消除生产中由于设备事故和部件损害而引起人身事故危险的装置。
如安全阀、自动跳闸、卷扬限制器、自动开关、保险丝、电器设备防护性接地或接零装置等。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文(二篇)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2b723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7.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文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首先,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基础。
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将会出现大量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症,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这不仅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也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因此,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基础。
其次,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权益。
只有在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劳动者才能享受到合理的工资和工时,工作环境也能得到改善。
而如果没有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甚至出现超时工作、拖欠工资、违法用工等问题。
这将导致劳动者权益的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再次,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安全、舒适、有利于健康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效率。
相反,如果劳动者处于不安全和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将大大降低。
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会导致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工作动力下降,从而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
最后,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是社会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得到适当的保护,他们才能获得合理的收入和待遇,从而维持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而如果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社会矛盾和不平等问题将不断增加,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因此,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a95633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0.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作为国家政策,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与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一、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工人的劳动权益,防止工人因为工作失去健康、生命等。
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当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及时处理职工提出的问题,确保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
2、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企业应当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做到“三预防”(预防安全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职业伤害),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或上报上级部门,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让职工掌握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保障劳动者的合法休息。
企业应当合理安排职工工作时间,并为职工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
4、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企业不得强制职工加班、超时工作和延长工作时间,确保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二、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则是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重点。
目的是预防职业病、职业伤害,并降低事故发生率。
1、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及时检查、识别并评价有害因素和相关危险点,制定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2、加强职业卫生宣传与教育。
企业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常识的宣传和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强化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建立起职业健康档案,长期跟踪职工的身体状况,发现职业病和职业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做好安全风险评价和防范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及时对职业场所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设防火防爆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本(2篇)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0fdc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e.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本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安全已成为各国的法律和政策要求。
本文将分析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国际经验,探讨相关的范本和措施。
一、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劳动保护是指国家或组织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劳动者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权益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
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享有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和劳动安全等基本权益。
劳动保护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次,劳动保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良好的劳动保护措施可以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相反,如果忽视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将受到影响,对企业和社会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劳动保护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
每个人都有权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劳动保护的实施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益,减少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最后,劳动保护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安全卫生是指为保护劳动者免受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危害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的重要手段。
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噪声、辐射等,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其次,职业安全卫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ad6663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4.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现代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劳动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条件。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劳动保护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劳动者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劳动保护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在公平、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下进行工作。
劳动保护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工时限制、休假制度等。
通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职业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健康和劳动条件的保障。
职业安全卫生旨在预防和减少因劳动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和伤害,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现代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危害,如化学品、尘埃、噪音、辐射等。
这些职业危害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上,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施者,只有在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下,劳动者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和创造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受到充分保护,也能够增强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的流失率,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明确规定劳动者的权益和责任,并规定了雇主和雇员在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此外,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如劳动监察机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等,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该增强对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意识,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健康。
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和组织,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教育通论》劳动者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
![《劳动教育通论》劳动者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298e24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3.png)
第3节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1)对夫妻 关系和婚姻关 系的不良影响。
(2)对子女 教育和赡养老 人的不良影响。
(3)对家庭 满意度的影响。
第3节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二是多数表现为较长时间的体内器 官生理功能的损伤,很少有痊愈的
可能,属于不可逆性损伤。
第2节 职业健康
(2)
疾病
(4)
(1) 的发 生与
病因明 劳动 确。
临床
(3)
(5)
表现
群体 有一 可预
发病。
防性。
第2节 职业健康
第2节 职业健康
(1)健康体 检制度。
(2)从事有 害作业后的健 康检查制度。
(3)职业病 治疗。
(4)职业病 患者劳动能力
鉴定。
第2节 职业健康
第2节 职业健康
3.精神障碍 性疾病的
防治
1.排除和缓 解压力源
2.心理疾患的 防治
目录
01 劳动安全 02 职业健康 03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第3节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第3节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1)符合现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 (2)提升员工的综合绩效。 (3)提高组织的社会声誉。
第3节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1)重视家庭 (2)缓和工作 (3)促进员工 角色的扮演。 对家庭的冲突。 身心健康。
第3节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1)减轻社会压力和减少不安 定因素。
(2)体现了社会文明和进步。
第3节 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平衡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本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102e6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f.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本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护工人的基本权益和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工作。
下面是一个关于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本的____字说明:第一部分:劳动保护一、劳动保护的概念和意义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一项制度和工作。
劳动保护的意义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二、劳动保护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强调事先预防,避免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以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2. 综合治理: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危险因素,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3. 公平公正:对劳动者实施一视同仁的保护,不论职位高低、工作性质与否,都应享有平等的劳动保护措施。
4. 人本导向:关注劳动者的需求和利益,体现人的尊严,注重人性化管理。
5. 共同参与:劳动者应当参与劳动保护的决策制定和实施,加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
三、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1. 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2.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
3. 工资待遇:按照劳动法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工资待遇,福利和奖励。
4. 职业危害防控: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和安全措施,降低劳动者受到的职业危害风险。
5. 保护特殊群体:对未成年工人、女性工人和残疾工人等特殊群体,应给予特别的保护。
四、劳动保护的责任和义务1. 政府责任:制定和完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监管和执法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2. 企业责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组织进行劳动保护培训,及时提供救济和医疗保障。
3. 劳动者责任:遵守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正确使用劳动保护设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劳动保护工作。
第二部分:职业安全卫生一、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和意义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防和控制事故、职业病和其他与工作相关的健康危害,确保职工的身体安全和健康。
公司员工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制度
![公司员工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aae34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8.png)
公司员工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制度为了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加强公司的安全管理,我司特制定了以下《员工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制度》。
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是公司确保劳动者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基本原则1.依法保护员工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公司负责人要强调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的重要性,制定必要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3.公司和员工共同参与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和安全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劳动安全管理措施1.各部门要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安全培训、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
2.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好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
3.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岗位要进行岗前培训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4.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三、劳动卫生管理措施1.工会和劳动部门共同组织劳动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的认知。
2.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制度,确保员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定期组织职业病体检,对患职业病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救治。
4.各部门要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减少噪音、粉尘等危害员工身体健康的因素。
四、劳动保护措施1.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如福利待遇、工资支付等,确保员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2.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员工休息休假制度,并确保员工利益不受损害。
4.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事故伤害,公司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五、奖惩措施1.对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给予奖励和表彰。
2.对于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劳动保护规定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
六、法律责任1.公司将严格遵守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权益。
2.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发生事故或受伤的,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相应赔偿。
以上《员工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制度》将于制定后在全体员工范围内执行。
劳动安全与卫生
![劳动安全与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d709ed9502d276a200292e4b.png)
1、劳动保护立法在劳动法体系中一直处于非常突出的 地位,其数量之多远远要超过劳动法体系的其它部份。 2、各国劳动保护法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都制定了 分门别类、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劳动安全标准和劳 动卫生标准,从而成为劳动保护法的重要渊源。 3、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也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劳动 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
它的含义主要有三点:
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只能是劳动者,而不是指用人 单位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 2、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只保护劳 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劳动安全卫生仅限于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安全 健康的保护,而对于劳动过程之外的安全和健康则无 此义务。
(二)立法概况
建筑物和通道的安全 机器设备的安全 电器设备的安全 动力锅炉和气瓶的安全 建筑工程的安全规程 矿山安全
第三节
一、概念
劳动卫生技术规程
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 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防止职业病 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的规章制度。
二、卫生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概述
劳动安全与卫生
一、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概念 (一)劳动安全与卫生(又称为劳动保护) 1、从广义上讲,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学习生 活等各个方面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2、从狭义上讲,仅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 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又称 为劳动安全卫生。 包括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企业安全 卫生管理制度等。
《宪法》中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劳动法》中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综合基本法律《劳动保护法》 专门性基本法 《劳动安全技术法》 《劳动卫生技术法》 《特殊主体保护法》—— 女工\未成 年工保忽视劳动安全卫生,舍不得花钱安装必要的 防尘设备,使生产区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又因厂方提 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属于不合格产品,所以严重危害了 劳动者的健康,导致5年内有56名职工先后患上尘肺 病,其中18人死亡,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根据群众 举报,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对该厂进 行了经济处罚,结果用于受害职工的医疗费、丧葬费 和赔偿费及劳动部门的罚款之和是安装除尘设备秘需 费用近6倍。
什么是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
![什么是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35b358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0.png)
什么是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Labor Protection)与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都是同义词。
根据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年10月5日发布、自1995年6月1日起实施的《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1994)的定义,将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定义为:"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
虽然《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1994)将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明确定为同义词,在日常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中也通用,但在某些不同的场合与环境使用,还是要注意以下情况,有所区别。
①劳动保护一词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
劳动保护一词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前苏联,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普遍使用。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劳动部门、全国工会系统,以及产业部门与企业也都普遍使用。
随着我国的不断改革与开放,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有关信息、经验、工作被介绍到我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虽然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的使用开始多起来,但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劳动保障部门、全国工会系统使用仍然较多。
②日本于1972年6月8日颁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法》使用了劳动安全卫生一词;我国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中也使用了劳动安全卫生一词。
我国《劳动法》中的劳动安全卫生一词不包括保障女职工、童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合法权益,不包括保障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合法权益;而劳动保护则包括上述内容。
③职业安全卫生一词来源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国外最先以职业安全卫生立法的是美国,美国总统约翰逊于1968年1月向国会提出一份包栝立法在内的《职业安全与卫生计划》,虽未获得国会通过,但在严峻的工伤与职业病事故形势面前,国会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最终通过了全美统一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并于1970年12月29日由当时的尼克松总统签署后生效。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8a92a5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f.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者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而职业安全卫生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减少劳动者的伤害和疾病。
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益的法律制度。
它涵盖了劳动合同、工时、工资和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保护的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一个完善的劳动保护制度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法律法规的制定。
国家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与现实情况相适应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劳动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第二,机构的设立和管理。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劳动保护机构,对劳动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提供劳动保护服务。
第三,监督和检查的机制。
国家应加强对劳动保护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第四,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国家应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确保劳动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职业安全卫生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免受伤害和疾病的保护。
职业安全卫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它包括工作环境的改善、职业病的防治、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安全卫生的实施不仅能够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因为健康的劳动者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动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职业安全卫生也可以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减少因工伤和职业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和赔偿费用。
职业安全卫生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共同的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职业安全卫生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制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劳动者应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并参加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企业应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和改善,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三篇)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cc914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2.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来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规定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
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都必须采取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劳动生产条件,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尽量防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而使劳动者受到人身伤害,以保障劳动者的利益,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人力、财力和物力不应有的损失,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职业安全卫生(也称劳动安全卫生),是安全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通常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也就是说职业安全卫生是指防止劳动者在职业岗位上发生职业性伤害和健康危害,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除特种行业如矿山、核工业等安全卫生,特种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特种职业如军人、公安人员的安全等以外的各种职业的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包括工作过程中防止机械伤害、触电、中毒、车祸、坠落,塌陷、爆炸、火灾等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职业卫生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引起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防范。
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美、日、英等国均采用职业安全卫生这种说法,并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法规体系,如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和职业安全卫生法等。
而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和我国等则称之为劳动保护,并将其定义为: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上述两个定义基本含义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基本一致,在各个国家实施时工作内容也基本相同,因而可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e78c93dd88d0d233d46a11.png)
(3)法律系统中的监管体制存在弊病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 相应机构, 到现在为止还是实行的多头管理制度。这 种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职能交叉的问题, 缺乏相互配 合, 甚至相互推诿责任或越位管理, 无法形成高效、 统一的工作机制。同时, 各部门不断出台本部门管辖 范围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这也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 规、规章杂乱不成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4)法律体系更新速度仍显落后 我国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例、标准、规定等为例, 大都是针对国有企业制定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 大量非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适用性较差。伴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些产业出现的新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缺乏安全卫 生标准来进行规范, 过去已经形成的安全卫生标准也 应当随着技术的进步进行相应的修订。
三、好的方面
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体系初步建立 目前,已经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劳动法》 为主体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体系。 二、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及死亡率降低 三、近年来立法活动加强 2006年10月, 批准了《职业安全与工作环境公 约》。 2008年1月1日实施了《劳动合同法》 。 2011年12月31日公布并施行新修改的《职业病 防治法》
(二)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四期保护)
1、哺乳期保护 《劳动法》36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 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 班劳动。” 2、经期保护 《劳动法》60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 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患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 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1~2天的休假。” 3、怀孕期保护 《劳动法》61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 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 夜班劳动。” 《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第10条:“妊娠满7个月应给予工间休息或适当减轻工作。” 4、生育期保护 《劳动法》62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 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 产假。”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基础知识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38d54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9.png)
危险牌示—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 提示标志和识别标志。
28
常用安全色
❖ 红色——表示危险、停止、热 ❖ 绿色——表示安全、通行 ❖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 ❖ 紫色——表示辐射危害 ❖ 闪光——表示危险、故障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 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座) 物体打击和触电;
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18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 水淹溺;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 物理灼伤;
火灾;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
32
33
职业卫生预防对策
❖ 职业危害的预防,应优先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 较小的工艺和物料,减少有害物质的泄露和扩 散;
❖ 尽量采用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 生产装置和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连锁保护、 安全排放等装置,实现自动控制、遥控或隔离 操作;
❖ 尽可能避免、减少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直接 接触产生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
34
防尘对策
防尘 对策
革:改革工艺,技术革新; 水:湿式作业; 密:采用密闭工艺流程(装置密闭化、管道
化); 风:抽风除尘(全面机械通风、局部机械通
风); 护:个人防护(防尘口罩等); 管:加强管理,遵章守法; 教:宣传教育; 查:定期健康检查,定期粉尘监测,防尘检查。
35
防毒、防窒息对策
❖ 物料和工艺——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 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 胎爆炸等;
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三篇)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f125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3.png)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1.1劳动保护概念劳动保护,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女工保护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概括地说,劳动保护就是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执行的保护。
劳动保护不仅包括人身安全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劳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安全生产不仅指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还包含有设备、财产的安全。
同时还包含有设备、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保护是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个人保护工作的总称。
1.2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1)法律规定(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2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2.1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物理、化学、其它有害因素。
2.2职业病的范围职业病是指由国家规定的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一般认为应具备三个条件。
(1)致病的职业性,疾病与其工作场所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密切相关。
(2)致病的程度性,接触有害因素的剂量,已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3)发病的普遍性,有一定的发病率。
其职业病规定为:1)职业中毒2)尘肺3)物理因素职业病4)职业性传染病5)职业性皮肤病6)职业教育性眼病7)职业性耳鼻喉病8)职业性肿瘤9)其它职业病1建筑职业病,有害因素分15类,主要危害约18种。
锰对焊工、冶炼工有危害。
2建筑职业病防治2.1尘肺及其防治(1)建筑业尘肺分类,共5类(2)建筑业尘肺防治1)综合防尘2)经常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的粉尘浓度3)就业前要进行体格检查4)对已经诊断为尘病的人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2.2职业中毒防护有铅及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苯中毒等。
2.3噪声及其治理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2.4局部震动病及其防止2.5中暑及防暑降温措施3女工保护第三节工伤保险《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在施工单位,工伤保险期限一般由劳动工资部门负责,但作为工伤事故处理的善后工作专职安全员应当对其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管理
![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e748031b765ce0408141d.png)
②防治粉尘危害
③防治噪声和强光危害
④防治电磁辐射危害
⑤防暑降温、防冻取暖和防潮湿
⑥通风和照明
⑦卫生保健。
三、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指法律规定或确认的国家和用人单
位为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和健康而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的统称。 其中:既包括宏观劳动保护管理,也 包括微观劳动保护管理;既包括劳动 保护综合管理,也包括劳动保护专项 管理。
<3>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 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 的; 醉酒导致死亡的; 自残或者自杀的。
2、职业病概述
(1)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 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 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疾病。
国家规定的纳入职业病范围的职业病有10类共 115种。职业病患者的有关待遇按国家规定处理。 在医疗或者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 业或工作的,应在确认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将其 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因工作需 要暂时不能调离的生产、工作技术骨干,调离期 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
劳动安全卫生与 劳动保护管理
一、劳动安全卫生概述 1、劳动安全卫生的含义 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它是
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 安全和健康的法律保障。
《劳动法》中的劳动安全卫生是基于劳动关系而 产生的保护关系。其区别于社会上一般的安全、 防病及卫生保健工作。
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保障产生于大工业生产出 现之后,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是各国劳动者争 取法律保障的重要内容。
——广义的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 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因工作、执行职 务行为或从事与工作执行职务相关的活动, 发生伤亡事故而受到的人身伤害,包括负 伤、致残、死亡或患职业病等。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d4ec3c6a312b3169a451a46a.png)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听说有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内容,那么到底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呢?它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指的那种卫生的意思,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吧。
▲什么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或者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应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保障的制度。
又称劳动保护,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相关阅读:▲劳动安全设施的种类种类编辑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四类:[2]劳动安全设施劳动安全设施是防止伤亡事故的技术措施。
主要有:(1)设置安全装置。
①防护装置。
是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中危险部分相隔离的装置。
包括:a.机床、提升设备、机车、农业机器、电气设备等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在传动梯、吊台上安装的防护装置。
b.电刨、电锯、砂轮、锻压机器上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露导电体等处安装的防护装置。
c.防物体坠落、人体坠落的工具箱、安全网等防护装置。
②保险装置。
是能自动消除生产中由于设备事故和部件损害而引起人身事故危险的装置。
如安全阀、自动跳闸、卷扬限制器、自动开关、保险丝、电器设备防护性接地或接零装置等。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文(二篇)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45106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5.png)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范文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在现代社会,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不断变化,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职业安全卫生则是指为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灾害和职业病发生的一系列措施。
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是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
在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的条件下,劳动者能够更好地参与生产活动,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另外,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宁的重要保障。
劳动者是否能够获得合理的劳动保护和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通过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能够有效预防劳动纠纷和社会矛盾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
总之,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实施,但在实际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但法律的完善程度还有待提高,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实施效果仍有待提升。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之劳动安全与卫生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之劳动安全与卫生](https://img.taocdn.com/s3/m/397b52a60066f5335b812129.png)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劳动安全与卫生第一章劳动保护概论加强劳动保护,保障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保护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劳动保护科学已成为劳动科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节劳动保护的意义和含义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保护等方面,在法律、组织、制度、技术、设备、教育上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劳动保护在我国也称为劳动安全卫生。
在国外也有的叫做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基本含义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什么说劳动保护是一门保护生产力的综合性科学?这是因为劳动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但其中最活跃并起着决定因素的是人,是具有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
因此劳动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受到伤害,同时也保护着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劳动保护的科学理论不仅涉及到社会科学也涉及到自然科学两大门类。
它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主要的内容有:系统安全工程学、劳动保护法学、劳动保护管理学、劳动保护经济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工业毒理学、工业防尘技术、职业病学以及各类工业卫生及安全技术专业知识等。
第二节劳动保护方针方针是一个国家和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指导原则。
我国的劳动保护方针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为此而确定的指导原则。
我国的劳动保护方针,过去叫做“安全生产”方针。
1987年在全国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确立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那么安全生产方针是如何产生及发展的呢?安全生产方针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批示制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9.1 编制依据及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19.1.1 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是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该醒目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力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原材料消耗,加强对三废的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人素质,做到文明安全生产。
19.1.2 国家及行业的规范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199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GB50057-94,2000年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140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9.2 职业安全19.2.1工业毒物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
毒性大小,一般以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所需的剂量越小,表示毒性越大。
常用LD50表示半致死量。
毒性分级如表19-1所示:表19-1 毒性分级表19.2.2 本项目主要物质危险性(一)本项目主要物质有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三甲基苯等,其危险性如下所述:(1)苯无色透明液体。
有芳香气味。
具强折光性。
易挥发。
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
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
相对密度(d154)0.8787。
熔点+5.5℃。
沸点80.1℃。
闪点(闭杯) -11.1℃。
易燃。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
有致癌可能性。
密度比水小。
毒性作用:丁烯被认为是一种纯窒息剂,在高浓度下有麻醉作用,丁烯有一种愉快的气味,浓度达0.8~1.0mg/l,较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粘膜刺激,头痛、嗜睡、血压微升。
一般情况,在低浓度下较长时间接触或在高浓度下相对短时间接触,对人的健康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LD50: 93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LD50: 4700 毫克/公斤(溶剂苯)急性中毒症状: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
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
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
轻度中毒病员,一般经脱离现场与及时对症处理,在短期内即可逐渐好转,无任何后遗症。
2)重度中毒:病人除有以上神经系统等症状外,还可出现谵妄、震颤、昏迷、强直性抽搐等症状,极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少数患者可有心肌缺血或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
不论轻度或重度中毒,都可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如多汗、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以及血压波动等。
这些症状持续l周左右后逐渐消失。
少数患者出现四肢远端皮肤感觉减退,经治疗后可以恢复。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装修材料所使用的油漆严重不合格所致,注意提防。
慢性毒性:小鼠100mg/m3整天接触,连续140天,36天后拮抗肌时值比值减小;53天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白细胞总数减少,并可见吞噬活性减弱和吞噬指数降低等。
慢性苯中毒的症状是逐渐发生的。
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及对毒物敏感性等而不同,且与性别、年龄等也有一定关系。
故工种、工龄相同的人,中毒情况并不一致。
慢性苯中毒的症状与中毒程度也不完全相称,一般有如下—些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早期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是头晕、头痛,以后有乏力、失眠或多梦、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
开始经休息后可改善,以后则持续存在。
根据临床观察,慢性苯中毒的神经衰弱综合征,较其他有机溶剂引起的相对为轻。
自主神经失调也较少见。
极少数病例有四肢末端痛觉减退和麻木等,一般无运动功能障碍。
文献报告有因重度慢性苯中毒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脊髓炎、球后视神经炎、癫痫及精神失常,但仅系极个别报道。
2)造血系统:血象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但其变化多端,缺乏规律性。
可归纳为:①早期血象异常;②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继发性白血病。
职业标准:TWA 16 毫克/立方米; STEL 20 毫克/立方米(2)乙腈(2)对二甲苯对二甲苯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沸点138.5℃,闪点25℃,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
毒性作用: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标准:长期暴露上限(以一天工作八小时):100 ppm (435 mg/m),短暂暴露上限150 ppm(655 mg/m)。
(3)间二甲苯理化性质:间二甲苯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沸点139℃,闪点25℃,爆炸上限(%):7,爆炸下限(%):1.1,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职业接触:为合成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的主要单体或原料,也是生产ABS树脂、绵纶-66、己二腈和聚氯乙烯增塑剂癸二酸的重要原料。
毒性:属低毒类。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其麻醉作用比丙二烯强,但仅为丁烯的一半。
急性毒性:人吸入1%浓度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口干、嗜睡、脉速等,并伴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17.6g/m3,8h接触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外,无其他症状。
人在30%~35%浓度下,很快出现头痛、头晕、咽喉痛、耳鸣、全身无力、口有甜味、恶心,有时有呕吐、醉酒状态、皮肤苍白、胸闷呼吸、困难和表浅、脉速,后转入意识丧失和抽搐。
脱离接触后迅速恢复,但头痛和嗜睡有时可持续一段时间。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一定浓度丁二烯,对人的慢性影响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易激动或表情淡漠、失眠、记忆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鼻及咽喉不适、恶心、嗳气、胃烧灼感、心悸、嗅觉减退等。
也常有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及眼睑、舌和手震颤。
合成橡胶工人长期接触产品100mg/m3左右的浓度时,有类神经症,血压偏低,血沉偏快,血红蛋白偏低,血液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减低,C-蛋白反应阳性,眼和鼻咽粘膜轻度刺激症状等。
有的橡胶厂调查尚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降低及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的现象。
皮肤损害:气体丁二烯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液体可造成皮肤冻伤。
(4)邻二甲苯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臭味。
密度0.88(水=1)、3.66(空气=1),凝固点-25.5℃,沸点144.4℃,闪点30℃,自燃点463℃,爆炸极限1%~7%。
易燃。
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沿低处扩散相当远,遇明火会回燃。
毒性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沮、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5)三甲基苯理化性质:分子量120.19,分子式:C9H12,沸点:164.7 ~176.1℃,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性质性:稳定。
毒性作用:属微毒类。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二)燃烧和爆炸各物质性质如表19-2所示(详细MSDS数据参见第十七章物质安全数据表):表19-2易燃、易爆介质特性表(三)腐蚀腐蚀是材料在周边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破坏或变质。
这种破坏或变质可由化学、生物、物理或电化学等作用引起。
腐蚀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本项目生产中无强腐蚀性物质,腐蚀的负面影响几乎可以不计,故在此不予以考虑。
19.2.3 事故预防措施(一)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加强巡回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加强员工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和事故应急处理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和预防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三)各种消防、防护器材必须保持完好备用,各种报警设施,通讯工具应加强日常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本项目设计中,各专业严格遵循有关安全标准、规范和规定,并结合工厂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有效的防范措施。
(1)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全过程密闭化生产。
(2)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总体布置的安全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各装置区之间、装置与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
各装置区内外道路保持畅通,以利消防及安全疏散。
(3)各装置的工艺设备布置尽量露天化,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氢气、一氧化碳、甲醇、二甲醚、丙烯等可燃/有毒气体的积聚。
根据规范要求,在可能散发可燃和有毒气体的设备、阀门和法兰集中的地点、易燃易爆物料罐区等设置固定式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
巡检人员配备便携式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
(4)严格按规范划分防爆区域,在防爆区内电气设备和仪表均选用防爆型。
(5)对高大的建构筑物、设备、储罐等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
电气设备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