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行为教育主题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行为教育主题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活动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行为教育主题活动1. 活动背景和目标社会行为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们开始与其他孩子进行正式的社交交往,这时候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知道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的道理,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活动设计步骤一:活动开场(10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个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提出一些理由。

教师可以问:“如果别人拿走了你的东西,你会怎么样?”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步骤二:游戏1:分担水果(15分钟)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准备一些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并将它们放在一个水果篮中。

每个幼儿都需要有一根筷子。

教师先示范一次,使用筷子夹起一个水果放到自己的盘子里,然后对幼儿们解释道:“现在我们要来分担水果,每个人都只能夹一个水果放到盘子里,不可以夹已经放到别人盘子里的水果。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分担水果,鼓励他们遵守规则和与其他孩子分享水果。

步骤三:游戏2:宝贝游戏(20分钟)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宝贝,可以是玩具、书籍或其他物品,保证每个孩子都喜欢自己的宝贝。

然后,教师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个游戏,每个人有机会拿到别人的宝贝,但是我们要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规则。

”教师需要在游戏过程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和反应,鼓励他们正确地处理别人的东西。

游戏结束后,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的行为方式。

步骤四:小组活动:绘画(15分钟)将孩子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题,例如“共享”、“友爱”等主题,然后鼓励他们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与每个小组交流,引导他们讨论与分享。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在活动结束前,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是归别人所有的,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主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展示拿别人东西的不良后果,让幼儿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

3. 互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和经验。

4. 情景演练: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并解释原因。

5.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绘画或手工任务,让幼儿画出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

2. 延伸:教师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认识水平。

3. 检查幼儿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幼儿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法制安全教育,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体现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3. 探索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八、家庭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画作,主题是“我喜欢的物品”,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自己物品的珍惜。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1.2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懂得等待和分享。

1.3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1.4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卡片、玩具等。

2.2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温馨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通过唱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引起幼儿的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3.2 故事分享:《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小动物如何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做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3.4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模拟场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并学会处理类似问题。

3.5 总结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亲子活动:与家长共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学会分享和等待。

4.2 环境创设:让幼儿参与设计一个关于友谊的主题墙,展示他们的作品。

4.3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活动中的所学,巩固活动效果。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主题的兴趣。

5.2 幼儿表现:评价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六章:活动步骤6.1 第一步:热身活动(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歌、模仿动物走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6.2 第二步:故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6.3 第三步: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在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及反思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及反思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与反思小班幼儿刚入园,自我意识较强,随意性也很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容易拿别人的东西,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

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借东西。

活动目标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教学重点: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一、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幼儿回答:“生病了,迟到了------”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

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二、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图片,一边和小朋友讲述故事内容)2、提问:(1)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没有,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2)丁丁把机器猫还给毛毛了吗?丁丁是怎么对毛毛说的?(3)如果你是毛毛,你会对丁丁怎么说?3、讨论:小朋友,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丁丁是因为太喜欢机器猫了,才会把它带回家,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那如果是你的话,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你会怎么办?幼儿回答:“不能抢,要借------”师:“借的时候怎么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借玩具。

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都把玩具请出来吧!”三、出示幼儿自带的玩具,学习向别人借玩具。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法制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3.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依赖别人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自制力,不贪图小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实践中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遇到诱惑时,如何自我控制。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解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2. 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加深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2. 情景道具:模拟商店、玩具等3. 奖励物品:小贴纸、积分卡等教案内容:一、教学导入(5分钟)1. 讲解故事《小猴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猴子因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遭遇困境,引导幼儿思考拿别人东西的后果。

2. 提问: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应该怎么做?二、情景模拟(10分钟)1. 设置模拟商店,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店员,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遇到诱惑时,学会自我控制,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讨论交流(5分钟)1. 提问:在情景模拟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四、总结与奖励(5分钟)1.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给予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小贴纸或积分卡作为奖励,激励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法制小游戏”,如“找不同”、“法制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遵守班级社会规则;2. 能够理解并遵守物品的归属权,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3. 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分享物品的问题;4.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班级社会规则,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2. 学习与他人分享物品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分享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班级社会规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班级规则的理解。

2. 提问引导:你觉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第二步:学习(15分钟)1. 引入故事:以《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为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一个小孩在学校拿了别人的文具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2. 学生讨论:请学生就这个故事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3. 解释故事中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具袋是他人的,拿着别人的物品是不正确的行为,即使是临时借用也要经过对方同意。

第三步:活动(15分钟)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需要分享的人,一个是提供帮助的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分享物品的乐趣。

2.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并由全班进行总结,总结出正确分享和处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巩固(10分钟)1. 提问:通过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如果有人来向你借文具,你该怎么做?你的朋友生日你会送他什么礼物?2.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是教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物品和分享的问题。

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共鸣,明白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分享物品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良好,学生对班级规则和与他人分享的规则有了更好的理解。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

2. 难点:帮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主题。

2.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学习。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故事图片或 PPT:《小熊的玩具》。

2. 一些小道具,如玩具、文具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是否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呀?那你们知道这些玩具都是属于谁的吗?(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看到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能不能随便拿。

师:如果你们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你们能不能直接拿过来玩呢?为什么呢?2. 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的玩具》。

故事内容:小熊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一天,小兔子看到小熊的玩具很羡慕,就偷偷地拿了一个回家。

小熊发现自己的玩具少了一个,很伤心。

后来,小兔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把玩具还给了小熊,小熊也原谅了小兔子。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兔子为什么要拿小熊的玩具?小熊发现玩具少了之后心情怎么样?小兔子最后怎么做了?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呢?如果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有什么后果呢?(2)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幼儿可能会回答:“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会伤心。

”“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我们不能拿。

”等。

4. 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一: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的文具很漂亮,就想拿过来用。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懂得尊重和爱护他人的财物。

2.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垃圾不乱扔,不随意拿取他人物品。

3.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地图、玩具、义工卡片、幼儿手工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利用相关地图教具,引出话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对别人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样吗?”2.与幼儿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

第二步:呈现情境1.通过玩具和教具,创设一个场景:故事中的小猴子拿走了小兔子的胡萝卜,小兔子感到很生气。

2.观察幼儿的反应,引导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步:讲故事1.讲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相关的故事。

2.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行为的对错。

第四步:引导讨论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小兔子的胡萝卜被小猴子拿走了,你们觉得小猴子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集体讨论。

第五步:指导活动1.结合幼儿关心的事实和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制作义工卡片并玩偶连环画,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对故事中道德行为的理解。

第六步:小结1.教师对幼儿的发言和行为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2.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总结和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讲故事、讨论、活动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全面接触和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道德意识和合作意识。

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故事的讲述中,可以加入一些细节和情感描写,提高幼儿的听故事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在小结部分,可以更加明确地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记住重点。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能够使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并运用道德行为,但仍需改进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一社会行为规范,知道拿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尊重他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活动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玩具、图书等物品若干,小筐若干个。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玩具、图书等物品摆放整齐。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里的物品,引发幼儿对“别人的东西”的兴趣。

2. 主题讲解:教师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因,让幼儿理解这一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景模拟中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并在家庭中予以配合。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摆放物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相关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遵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小班社会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物。

2.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物,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愿。

2. 技能点: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教师准备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名幼儿正在拿取另一名幼儿的玩具。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王是在做什么?他拿取了谁的东西?”(3)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平时有没有拿取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吗?”2. 课堂讨论:(1)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曾经遇到类似情况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3. 游戏活动:(1)游戏一:“找东西”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小物品,并放在教室各处。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幼儿们分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指定物品,但不能拿取别人组的物品。

(2)游戏二:“猜物品”教师将一些物品放在一个袋子里,每次从袋子中取出一件物品,展示给幼儿们看,并让幼儿们猜这个物品是谁的。

鼓励幼儿们通过观察推测,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 教学小结: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出几点行动准则,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与财物,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等。

五、拓展延伸: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道德守则,写明不拿取别人东西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不拿取的方法。

并让孩子将守则贴在自己的床头柜上,每天读一遍,提醒自己要遵守守则。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游戏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表达不拿取别人东西的道德观念。

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锻炼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名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目标:1. 培养小班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和能力;2.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和理解“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重要性;3.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权益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2. 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1. 一些小道具(如一本书、一支笔、一颗糖果等);2. 社会规则卡片(写有各类行为的道德的和不道德的);3. 班级规章制度海报;4. 奖励小礼品。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上次学习的社会规则内容,提问他们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

2. 通过课室海报向幼儿展示班级规章制度,并让他们说出其中的一条规则。

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讨论不遵守这些规则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Step 2:示范与讨论(15分钟)1. 拿出一本书,快速翻阅几页,然后放在教室的桌子上,让幼儿观察。

2. 提出问题:“这本书是我的吗?”,引导幼儿思考答案,并解释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3. 配合示范,展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正确行为。

鼓励幼儿互相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财物。

Step 3:游戏活动(20分钟)1. 将小道具分发给每个幼儿,然后让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座位。

2. 告知规则:幼儿们轮流将自己的道具放在桌子上,并走到其他人的座位上拿取别人的道具,然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观察自己的道具是否还在原位,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行为如何符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Step 4:总结与小结(10分钟)1. 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的过程,并询问他们的感受。

2. 引导幼儿结合活动经验总结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原则的重要性。

3. 共同制定班级承诺,每个幼儿可以书写自己的“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原则。

Step 5:扩展活动(15分钟)1. 利用社会规则卡片进行游戏,让幼儿猜测这些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鼓励他们自己解释原因。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2. 培养幼儿物权意识,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4.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玩具、图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出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2.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经验,明确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

2. 区域活动:设置“分享角”,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践分享、助人等品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家园共育效果。

六、活动内容1. 故事分享:《小兔子找尾巴》通过讲述小兔子丢失尾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2. 讨论话题: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理解物权概念,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分享与助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3. 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幼儿参与互动体验。

5.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化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幼儿放松参与活动。

2. 教师应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观点。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活动名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2.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对象:小班学生(适用于幼儿园中班)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容易共享的公共物品或玩具(如水彩笔、积木、绘画纸等)。

2. 准备一些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用于引导讨论和深化学生的理解。

活动过程:1. 温暖开场(5分钟)学生集中到一起,老师可以用歌曲或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活动做热身。

2. 引导讨论(10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在幼儿园和家庭里,我们都会用到一些公共物品,你们能说出一些吗?- 当我们使用公共物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爱护它们?为什么要爱护它们?- 如果我们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会造成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3. 图片故事启发(15分钟)准备一些图片或故事书,可以选择关于共享和爱护公共财物的内容。

与学生一起观察图片或阅读故事书,引发他们对于拿取别人东西的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4. 制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规则(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讨论,总结出对于共享和爱护公共财物的规则。

可以由学生提出意见,老师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 可以将规则写在卡片上,放在教室显眼的位置,作为日后提醒和参考。

5. 情境模拟(15分钟)制作一个小小的情境模拟,例如放一些玩具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教师扮演一个学生,装作不小心将其他人的东西拿走,在学生面前发现,并主动归还。

通过这样的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别人拿走自己东西的不快和通过还给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反思总结(5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

活动延伸:1. 在日常课堂活动中,教师可随时提醒学生“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并鼓励他们根据该原则行动。

2. 鼓励学生在使用公共物品时,自主制定使用计划,并监督彼此的使用情况。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1200字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德准则;2.培养幼儿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3.通过讲故事、讨论、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内化“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小明把球拿了走,追球的小朋友不高兴。

小明应该怎么办?”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讲故事(10分钟)讲故事《小菜园里的不速之客》。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学习道德准则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行为在别人心中的影响。

3.分角色讨论(10分钟)分成小组,分角色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你发现了别人的东西,你会怎么做?2)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会怎么办?3)如果你拿了别人的东西,你认为应该怎么做?4.游戏体验(15分钟)游戏1:传球游戏。

幼儿手持球,不可以直接扔给别人,而需要先找到旁边的小朋友,主动询问要不要球,对方同意后才可以把球传给他。

游戏2:谁拿了我的东西。

几个幼儿轮流当“失主”,其他幼儿则到场景区内偷拿幼儿的物品,然后自由走动,每个“失主”观察和判断哪个幼儿拿了自己的东西,大声问“谁拿了我的东西?”让孩子们通过不断的问不断的寻找,拿到自己的东西回家。

5.总结(5分钟)通过游戏让幼儿操作性地体会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高对这个准则的理解和认同度,同时引导幼儿自我约束,学会在实践中养成好的道德习惯。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遵循“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四、教学评价1.幼儿能够理解并明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2.幼儿能够自我约束,提高自控力;3.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并应用道德准则。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2.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 如何培养幼儿遇到诱惑时,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景模拟法:设置实际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2. 讨论卡片:各种诱惑场景的图片3. 情景道具:模拟幼儿园教室环境一、第一章:故事导入1. 播放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猴子因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受到惩罚的经历。

2. 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被惩罚?我们应该怎么做?二、第二章:讨论交流1. 发放讨论卡片,展示各种诱惑场景,如:看到别人的玩具想拿、看到别人的零食想吃等。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总结讨论成果,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情景模拟1. 设置情景:模拟幼儿园教室环境,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如:学生、老师等。

2. 引导幼儿在情景中运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解决问题。

3. 组织幼儿分享体验,总结经验。

四、第四章:教学游戏1. 设计教学游戏:“爱心传递”,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分享快乐的喜悦。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义。

五、第五章:家园共育1. 向家长发放《家园共育手册》,介绍“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六、第六章:案例分析1. 收集一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拿别人的玩具、零食等。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别人的东西不可随意拿取,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1.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1.3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学会与同伴分享和合作。

1.4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卡片、道具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布置活动场景。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5分钟)a. 教师以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主体部分(1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卡片和道具,展示不同的社交场景,引导幼儿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b.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c. 教师总结正确的行为准则,强调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3 实践部分(5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如互相借还物品、分享玩具等。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第四章:活动总结4.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复述所学知识。

4.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

4.3 教师总结活动重点,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监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如借还物品、分享玩具等。

5.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布置相关主题展板或海报,时刻提醒幼儿关注并实践正确行为。

5.3 后续活动:开展类似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理解程度。

6.2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的情况。

6.3 评价幼儿在后续活动中的表现,检验活动效果的持续性。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要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学会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环境布置:模拟情景、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玩具是谁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玩这个玩具?”(二)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明为什么不能拿小华的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三)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及解决办法。

(四)实践活动1.教师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提出希望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交流: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讨论,他们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所有权,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3.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情景,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自律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原则。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深刻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主动遵守规则,友好解决冲突。

教学过程补充:(二)故事讲解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适时插入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

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理,自觉抵制诱惑。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问题,引发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 主体部分:a) 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习主人公不拿别人东西的良好品质。

b)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让幼儿明白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c) 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情境,讨论如何应对。

3. 巩固环节:a)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判断对错,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b)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道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明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观念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能否自觉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该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小猴子的教训》,让幼儿了解拿别人东西的后果,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 教学步骤:a. 讲述故事《小猴子的教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猴子因为拿别人的东西而受到的惩罚。

b. 讨论: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后果?我们应该从故事中学到什么?c. 联系实际:让幼儿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以及今后应该如何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小讲堂
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荆紫关一小
叶图上颜色, 发现绿色的笔被别人拿走了。这时,你 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 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 会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 麻烦。
二、听故事,谈 感受
1、松鼠欢欢在猜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 了,他看见熊大哥门口有个水桶,就拿 走用了。
三、小组展开讨论: 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 该怎么做?
小结:
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需要用,必须要得到 主人的允许,而且用完后还要及时还给人家, 以免人家着急,给人家添麻烦。
大家来帮忙:
1、小亮的妈妈给他新买了一个篮球,小江看见很 是喜欢,就想拿回家玩,他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
小结: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特别喜欢, 特别想玩,也不能随便拿走,因为这东 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拿走,必须得到 主人的允许,玩完后要及时归还。
小结: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 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 造成麻烦,耽误事情。因此随便拿 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 貌行为,是不应该的。
3、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哥的喊声 后,赶紧告诉熊大哥,水桶是他 拿的,并向熊大哥道了歉。
3、欢欢应不应该跟熊大哥道歉?为 什么? 小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 的,知道错后,应该自己道歉, 求得别人的原谅。
弟子规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我来谈一谈:
1、松鼠欢欢没有告诉熊大哥就拿走 了她家的水桶,这样做对吗? 小结:不对,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 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 不礼貌的表现。
2、欢欢拿走了熊 大哥家的水桶以后, 熊大婶要用水桶挑 水,发现水桶不见 了,心里很着急, 就四处寻找。
2、不见了水桶,熊大哥非常着急,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呢?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