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全国通用)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目标 1.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2.提高学生在神经冲动传输过程中的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神经调节的学习,体会神经调节的重要性和精确性。
2.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1.反射弧五个结构的辨认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3.神经冲动传导和传递的过程中与局部电流的流向的关系。
考试点 1. 反射和反射弧。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易错易混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方向和膜那侧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一致易混淆。
2.兴奋传输时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突触和突触小体易于混淆。
4.对神经递质认识不足。
5.忽视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训练点 1.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2. 兴奋传输时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曲线变化的解读。
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安排:课前:基础巩固课上:基础检测、明确考纲、考点突破(真题再现—深度剖析—方法探究—随堂突破)、体系建构、达标反馈。
课后:作业与反思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练习反思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有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环节三:方法探究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章末复习课教学设计环节二:深度剖析(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播放反射过程动画提问学生完成下表1、反射的种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 析与综合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 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岀相 应的应答环节三:方法探究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 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如图1(2)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称为后角, 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如图 2(3)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则兴奋传递方向为 ——环节四:随堂突破右面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敲击n 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B .阻断I 处,敲击n 处,小腿不能抬起 c .刺激川处,可在I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 .W 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思考题:思考: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要几个神经元构成? 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环节一:真题再现(2010课标全国理综5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 降低溶液S 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环节二:深度剖析多媒体展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过程和传导特点 1•传导形式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 +外流图13、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4、传导特点及方向 (1) 特点:双向传导(2) 方向: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 的传导方向相同。
深入思考: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消耗ATP 马?环节三:方法探究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 内流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 外侧「卩r 1 2刺激I)a时间(3)be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4)ee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5)e以后: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环节四:随堂突破考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形成知识网络)【课后达标反馈】【课后作业】1、完成资料本节练习题。
2019届二轮复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教案(全国通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高考考点 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频率下丘脑的功能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通过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流程图,掌握每一过程中具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列表对比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免疫异常的调节机制及其和神经-体液条件的关系 2018全国Ⅱ卷·32018江苏卷·202018海南卷·122017新课标Ⅱ·302017新课标Ⅲ·312017新课标Ⅱ·52016全国卷Ⅱ·32016全国卷Ⅲ·30★★★★☆免疫的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考点1 下丘脑的功能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下丘脑的功能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 (1)水盐平衡(2)体温调节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的功能。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的比较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冲动(生物电)、神激素、体液中物质信息分子经递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控制,主要通过植物性神经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实现。
如下丘脑通过控制植物性神经直接或间接控制各种腺体。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性激素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动物性行为的控制。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案

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授课人:汪朝旭一、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概括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构造基础。
2)剖析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应用喜悦传导原理,鉴别传导方向,解决本质问题过程与方法:(1)概括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构造基础。
2)剖析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应用喜悦传导原理,鉴别传导方向,解决本质问题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科学发现,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不停研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纷复杂的生命现象揭露事物广泛联系,成立唯心主义世界观。
3)经过认识生命本质,浸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课重、难点及解决举措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决举措: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足利用多媒体直观教课来进行有效打破。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课过程新课导入:经过四幅图片,引出反射的观点神经调理的构造基础和反射1)教师发问:什么是反射呢? 2 )教师发问:反射的构造基础又是什么呢?教师指引学生察看反射弧构造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烁部位代表的构造。
3)教师发问: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指引学生察看神经元构造模式图并表达各部分构造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媒体展现传导过程)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图示,教师指引学生详细剖析喜悦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喜悦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学生观看媒体动画,并联合议论得出喜悦的传导和产生过程。
指引学生剖析并议论:周边未喜悦部位仍旧保持本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喜悦部位与本来未喜悦部位之间将会出现如何变化?1)教师发问:电流方向如何呢?学生回答:电流在膜外由未喜悦部位流向喜悦部位,在膜内则由喜悦部位流向未喜悦部位,进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教师论述:这类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喜悦部位发生上述相同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这样挨次进行下去,喜悦不停向前传导,而已经喜悦部位又不停挨次恢还原静息电位。
喜悦就依据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快速向前传导。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出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神经调节是机体调节的主要方面,是解决内环境如何维持稳态的主要方式,同时与第二节体液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
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四、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最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采用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教案标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过程。
3. 了解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过程。
教学难点:1. 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神经系统的知识,并与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行为联系起来。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 解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3. 讲解神经系统如何通过调节机体内部环境来维持稳态,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生理反应,如心率的变化、呼吸的变化等。
2. 解释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机体内部环境。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与神经系统调节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如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的关系等。
五、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加深对神经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探究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其他方面。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2. 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文章或报告。
3. 组织小组或个人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过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篇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组制作人:张桂艳一、教材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根底──反射弧等相关的根底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拟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策略设计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表达科学方法教育,防止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表达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拟的认知策略:比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
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响。
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响,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案

课资源%库资源%库ziyuanku
资源%库ziyuanku 题资源%库ziy uanku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目
标〕
1、通过将手臂比较为神经元,熟记神经元根本结构组成。
2、根据平时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
射。
3、观看模拟动画,能够说出反射的结构根底。
4、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反射的条件并且掌握这一知识点。
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神经生理学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神经生
理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科学的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
索的科学精神。
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反射弧的结构。
2、反射的类型及条件。
教学难点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产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与
教学准备
PPT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
测
新课导入
一、回忆的所学过的知识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系统的根本组成单位----观看图片,分析讨论,
回忆所学的知识,如
活泼气氛,引入新
课
让学生回忆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理解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
3. 培养学生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神经。
2.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
3.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4. 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反射。
5. 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2. 难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脊髓和脑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方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3. 示例:展示脊髓和脑的图像,让学生了解其结构及其功能。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神经系统的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神经系统基本知识和调节方式的理解程度。
2. 结合课后小测验成绩,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专业领域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进行神经科学相关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调节方式的图片和动画。
2. 教材:提供系统的神经系统知识,供学生课后复习。
3. 网络资源:介绍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学生视野。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调节方式。
高二生物教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优秀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2〕通过视频学习,概述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3〕结合膜电位改变模型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使同学形象地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2〕通过情景模拟和资料查阅,分析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3〕通过试验视频和Flash课件、课本图片把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认同生物学源自于生活,科学的试验和试验材料的正确选择是探求真理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2. 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备老师制作与本节学问相关的多媒体幻灯片。
同学搜集神经系统的相关学问〔学校教材上神经调整学问等〕;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学问点,并完成导学案。
详细分工如下:第一、二组:搜集神经系统的组成的资料并根据要求构建学问网络。
第三、四组:搜集神经系统通过反射交接生命活动的例子,并加以解释。
举例:排尿反射第五、六组:模型制作和模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 教学环节1播放NBA某一场竞赛的部分详情,老师发文“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队员通过眼、耳获得信息后,自身是如何处理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的?”“队员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需要协调协作,这又是如何实现的?”同学小组商量,解决问题探讨的问题,并且过渡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
3. 教学环节2第一小组展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分类。
二小组展现所设计的学问网络图并加以解释。
播放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Flash。
商量1:当皮锤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小腿突然抬起,整个过程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分参加?商量2: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商量3:一个完好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老师板书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网络框架,同学以填图形式完成学问构建。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全国通用)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考考点 考查内容 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频率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通过列表比较反射类型、反射的种类,理解反射弧的组成与反射完成的关系;2.以反射弧的组成为模板,掌握神经调节的全过程2018全国Ⅲ卷·32018江苏卷·112018天津卷·12018浙江卷·202018海南卷·272017北京卷·292016全国卷Ⅱ·312016全国卷Ⅰ·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兴奋传导 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适宜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兴奋(神经冲动)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胞体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一将兴奋由神经中枢只有感觉无效应部分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规律性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损伤)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 区和W 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 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易混易错】(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考纲解读】从近5年生物试题看,本节知识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反射与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这几个部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他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就会试图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比较活跃。
因而本节采用以故事为主线,问题探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三维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和反射弧。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通过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对神经调节尤其是其生理过程的理解,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反射和反射弧(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教学设计思路】1、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教师发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清单,学生关上书本完成→教师评阅《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清单,关注出现的问题,并适当调整第二天课堂要复习的重点。
2.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故事引入→问题探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考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整合与神经调节有关的知识,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3.课后:完成现实考试。
【教学过程】课前:课堂:2、完成限时考试 思和总结。
构建知识框架的习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神经 调节基本 方式反射 反射弧结构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刺激 神经冲动的传导传导形式:电信号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冲动的传递结构基础:突触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通用4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通用4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篇1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非条件发射哈欠反射反射的种类惊弓之鸟条件发射谈虎色变眨眼反射望梅止渴〔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
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理解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3.掌握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和作用;4.能够应用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维护身体健康。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2. 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通过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同时也可以调节情绪、行为、认知等心理活动。
3. 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和作用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是指神经元释放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2.调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3.调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分泌等生理指标,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4.调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5.调节情绪和行为: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情绪和行为。
4. 应用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维护身体健康应用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
2.放松:通过放松练习,如深呼吸、冥想等,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身体的放松和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易混易错】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
(3)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与。
调研1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 为骨骼肌,C 为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刺激a 点会引起A 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刺激b 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若刺激a 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D.刺激b 点,会引起A 的收缩,但E 不会发生反应【答案】C调研2 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 .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答案】A【解析】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 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 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 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 错误。
考点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如下图)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
2)a 点:静息电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K +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 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通道开放使Na+内流。
4)bc 段: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 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 +外流。
6)de 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4.电位测量与电流计偏转原理(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2)指针偏转原理图面图中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易混易错】1)细胞内外K+、Na+浓度对神经电位的影响不同。
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浓度对神经元静息电位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大小,而细胞外液中K +浓度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
2)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 +、Na+的运输方式不同。
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③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排Na+吸K +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调研1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调研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A、B、C 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 形式传导,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___________ (填“单”或“双”)向的。
2)图乙中a段表示 __________ 电位。
图甲中,运动神经元1 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____ (填“A”或“B”或“C”)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 ___________ (填“阴”或“阳”)离子内流,此时膜外为 ________ (填“正”或“负”)电荷、膜内外两侧电位差 __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出现图乙中C 处的现象可能引起细胞__________ (填“内”或“外”)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
“肉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肉毒素美容”后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局部电流(2)静息 A 阴正增大外(3)面部肌肉松弛【名师点睛】“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考点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一、兴奋的传递1.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1)甲图中A 突触为轴突—胞体型,简画为(2)甲图中B 突触为轴突—树突型,简画为。
3.突触的形成与结构(乙图)(1)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乙图中g),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2)结构:由d、e、f 组成(填字母),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
4.兴奋传递过程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1)单向传递: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就叫突触延搁。
因此,一个反射需要的神经元越多,突触就越多,消耗的时间就越长。
(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这可以应用于医学麻醉。
6.神经递质种类兴奋性递质:使下一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1)抑制性递质:使下一神经元抑制,如甘氨酸2)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3)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
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5)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
7.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
【易混易错】(1)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2)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调研1 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图乙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①→ ②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答案】C调研2 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 和? 为电压计。
用适宜刺激皮肤后,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且肌肉收缩。
1)图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该反射弧为某同学的缩手反射弧。
该同学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其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
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该反射弧为某脊蛙(破坏蛙脑,保留脊髓)的搔扒反射弧。
实验过程中,将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 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有波动,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你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②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4)刺激电位计?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察到电位计? 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未出现电位波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
验证此传递特点时需要选择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部分,然后给予适宜刺激,观察效应器及刺激部位另一侧的传出神经以及跨过神经中枢的传入神经的电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