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
目录第一章麻醉科建制,任务及临床工作常规制度第一节麻醉科的建制第二节麻醉科的任务第三节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第四节麻醉仪器设备第五节麻醉科工作常规制度、麻醉质量控制、各级医师和护技人员职责第二章麻醉前病情估计和术前准备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第三章麻醉前用药和辅助用药第一节麻醉前用药第二节辅助用药第四章麻醉装置第五章麻醉监测第一节呼吸功能监测第二节心电图监测第三节血压监测第四节中心静脉压第五节血气分析第六节肌肉松弛药作用监测第七节全麻药浓度监测第八节体温监测第六章麻醉药品管理第一节麻醉性镇痛药第二节全身麻醉药和麻醉辅助药第三节一般药物的管理和使用第七章部位麻醉方法及选择第一节神经阻滞适应证与禁忌证第二节常用神经阻滞第三节蛛网膜下腔阻滞第四节硬膜外阻滞第五节骶管阻滞第八章全身麻醉第一节吸入麻醉第二节静脉麻醉第三节肌肉松弛药第四节麻醉性镇痛药第五节拮抗药第六节气管内麻醉第九章气管插管术第十章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处理第十一章输液第十二章输血与自体血回输第十三章颅脑外科麻醉第十四章胸内手术的麻醉第十五章分娩镇痛的麻醉第十六章小儿麻醉第十七章休克病人的麻醉第十八章创伤病人麻醉第十九章氧治疗第二十章疼痛治疗第二十一章麻醉恢复室第二十二章重症监测治疗室第一章麻醉科建制,任务及临床工作常规制度第一节麻醉科的建制1. 麻醉科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独立建制,直属院领导。
2. 麻醉科医护人员的编制按所承担的临床、教学、科研任务和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手术科室的床位与手术台比例为20 : 1,手术台与麻醉科医师比例为 1 : 1.5。
开展疼痛门诊治疗增加编制2人。
麻醉恢复室的床位与手术台比例不低于1:3。
应配备麻醉科护士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加强麻醉药品、器械用品、麻醉机、监护仪器的管理维修保养工作。
3.麻醉科应有良好的人才梯队,且结构比例合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职称比例以1:3 : 5: 7较为恰当。
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分册 最新版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最新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最新版第一节:引言在临床实践中,麻醉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技术,涵盖了多种医疗过程和情景。
麻醉科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麻醉科药物临床应用指南麻醉科药物是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用于控制疼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关键药物。
麻醉科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麻醉科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对于提高麻醉科医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麻醉药物的分类主要分为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和麻醉辅助药。
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局部麻醉,麻醉药通常是通过静脉或呼吸吸入给药的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辅助药主要用于治疗麻醉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应用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麻醉选择要综合考虑手术区域、手术持续时间、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
对于小手术或低龄患者,一般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对于大手术或高龄患者,一般选择全身麻醉药物。
在选择和应用麻醉药物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史等。
针对麻醉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麻醉科医生需要在选择用药时有针对性的考虑,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给药速度。
麻醉科医生在用药过程中要严谨、细致、精确。
准确计算剂量、按时给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是关键。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给药速度,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另外,在麻醉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麻醉科医生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药物过敏史较多的患者,应选择无过敏反应的药物;对于可能引起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有必要应当调整药物剂量或改用其他药物。
总之,麻醉科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对于提高麻醉科医生的药物应用水平和麻醉效果至关重要。
该指南应包括麻醉药物的分类、选择和应用原则、给药剂量和速度、药物相互作用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麻醉科医生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服务。
【2019年整理】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之三防治术后恶心呕吐徐建国(执笔)、罗爱伦、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叶铁虎、姚尚龙、黄宇光、郭曲练、张立生、宋文阁、谭冠先一、PONV 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一)发生率据国内外统计PONV 占全部住院手术患者发生率约20%~37%,大手术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 患者发生率达70%~80%,日间手术患者则为20%~80%。
近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全身麻醉后发生率仍高达20%~30%。
PONV 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小时内,但也可能持续达5 天之久。
(二)影响PONV 发生率的因素1、患者因素性别(女性发生率高),吸烟(非吸烟者发生率高),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有阳性病史发生率高)是主要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年龄(3 岁以上发病率增高,11~14 岁达到高峰,成年人大于老人),术前有无焦虑或胃瘫(阳性者发生率高)。
肥胖,使用拮抗肌肉松弛药的新斯的明类药物是否增加呕吐发生率尚有争论。
2、麻醉因素使用吸入麻醉药,术中或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或氧化亚氮是麻醉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使用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或氯胺酮也增高PONV 发生率;术中使用抗胆碱药物、丙泊酚麻醉和某些非药物方法(如容量充足、术中给氧),则可减低PONV 发生率。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90~200 分钟发生率增加10%~46%),某些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PONV 发生率也可能较高。
其中女性、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 史或运动病史是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
Apfel 认为预期发生PONV 的简单计分方法为:无以上四种情况发生率为10%,每具备以上一种情况者发生率增加20%,如具备以上1,2,3 或4 种情况者,PONV 发生率分别为30%,50%,70%,90%。
儿童PONV 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 分钟,年龄大于3 岁,斜视手术,PONV 史,当计分为0,1,2,3,4 时,危险因素为9%,10%,30%,55%和70%。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第一部分: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重要性介绍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是指医学领域中用于指导麻醉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进行麻醉治疗的权威性指导方针。
这些指南旨在准确、安全和规范地执行手术麻醉,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出现的背景是为了解决在麻醉科临床工作中患者风险和医疗责任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临床医生要积极遵循这些指南。
第二部分: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过程制定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是一个多学科、多角度的合作过程。
通常,指南的制定从确定指南的范围开始,然后进行文献综述和证据分析,之后制定指南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最后,指南需要经过专家组的评审和修订,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制定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麻醉技术的进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
第三部分: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内容和要点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包含了麻醉科临床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如麻醉前评估、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麻醉复苏等。
这些指南中的要点包括:患者的麻醉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检查患者的麻醉辅助设备等。
在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指南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处理潜在的麻醉并发症。
在麻醉复苏阶段,指南着重强调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第四部分: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意义和作用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规范和优化麻醉诊疗过程,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遵循诊疗指南可以确保麻醉科医生的行为符合专业标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还可以作为麻醉科医生培训的重要教材,提供麻醉治疗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应用与挑战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应用需要麻醉科医生积极采用,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制定。
然而,指南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指南的更新速度和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麻醉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与舒适,临床医生使用麻醉技术,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的状态,同时控制患者的疼痛感知和保护机体。
本文将介绍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以及其中涉及的内容。
1. 简介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麻醉的标准化指导,以确保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麻醉管理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
该指南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经验共识,由专业组织和专家团队共同制定。
2. 患者评估在进行麻醉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过敏史、心血管状况、呼吸系统状况、肝肾功能等进行详细的了解。
通过评估,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3. 麻醉方法根据手术性质和患者的特殊情况,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柱麻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手术的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法。
4. 麻醉药物麻醉药物在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麻醉的需要,医生可以使用各类药物,如镇痛药、镇静药和肌肉松弛剂。
对于每种药物,医生需要了解其剂量、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以保证麻醉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麻醉监测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麻醉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监测、呼吸氧浓度监测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医生可以及时调整麻醉的剂量和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6. 麻醉风险管理麻醉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医生需要认真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
在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中,有关麻醉风险的内容旨在帮助医生识别和预防潜在的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措施减少麻醉操作中的风险。
7. 麻醉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后护理。
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苏醒过程,并在必要时进行镇痛和抗恶心等处理。
麻醉后护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平稳地恢复醒来,并尽早达到出院的条件。
全身麻醉标准指南
全身麻醉标准指南包括以下步骤:
1.麻醉前评估:认真核对患者,了解病情、病史及临时变化,拟定麻醉方案及应对围术期特殊情况的预案,是否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麻醉前用药:根据手术需要给予麻醉前用药,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减。
3.建立静脉通路:一般成人选用18~20G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
预计有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大量出血、需要快速输液或输血的患者应放置深静脉导管或8.5F 鞘管或AVA静脉通路。
4.麻醉设备检查: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准备插管用具、吸引器、注射泵及必要的抢救设备。
5.麻醉监测:基本监测方案包括无创血压、心率、ECG、SpO2、PetCO2、体温、尿量等。
扩展监测方案包括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气、麻醉深度、凝血功能、TEE、神经肌肉传导功能、SVV、PPV、PVI指导容量治疗、心排血量、肺动脉导管、脑灌注压、神经电生理等。
6.麻醉实施:全身麻醉的实施主要可分为麻醉前处理、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恢复等几个步骤。
7.液体管理:液体种类和量应根据患者的疾病和手术方案调整,诱导前至少补充缺乏容量的一半。
生理需要量和累计损失量主要以晶体液补充。
麻醉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
第十三章麻醉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第一节临床麻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1)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2)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3)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6mg/kg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和抢救用药等。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一、引言麻醉是医疗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旨在通过静脉药物或气体的应用,使患者进入无痛、昏迷以及肌肉松弛的状态,以便进行外科手术、检查或其他治疗操作。
临床诊疗指南麻醉旨在提供科学、准确的麻醉操作指导,并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地度过。
二、患者评估与选择在进行麻醉操作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以及过敏史等信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混合麻醉等。
三、麻醉操作准备在进行麻醉操作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备齐所需的药品和设备、检查麻醉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以及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角色。
四、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诱导是指将患者从清醒的状态转入麻醉状态的过程。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安全。
麻醉维持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麻醉监测与管理麻醉监测是麻醉操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麻醉管理包括了解和控制麻醉深度,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麻醉状态,以及在手术过程中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六、麻醉恢复与后续管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清醒,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在恢复期间,医生还需要提供适当的镇痛和抗恶心药物,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七、麻醉安全管理麻醉操作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麻醉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的培训和考核,以及有效的安全监测和报告系统。
此外,医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麻醉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应对突发状况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八、结论临床诊疗指南麻醉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科学的麻醉操作指导,旨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临床诊疗指南_麻醉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_麻醉分册第一章麻醉科建制,任务及临床工作常规制度第一节麻醉科的建制1. 麻醉科是医院建制中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在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应独立建立麻醉科,直属院领导。
2. 麻醉科医护人员的编制按所承担的临床、教学、科研任务和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手术科室的床位与手术台比例为20 :1,手术台与麻醉科医师比例为1:1.5,教学医院按比例增加10%15%。
开展疼痛门诊治疗增加编制2人。
麻醉恢复室的床位与麻醉科医师比例为3 : 1,床位与麻醉科护士比例为2 : 1。
ICU 编制另定。
三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应配备麻醉科护士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加强麻醉药品、器械用品、麻醉机、监护仪器的管理维修保养工作。
3. 各级医院麻醉科应有良好的人才梯队,且结构比例合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职称比例以1 :3 :5 :7较为恰当。
科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担任。
4. 市级以上医院应建立麻醉后恢复室,亦称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esthesia care imit,PACU),对麻醉手术后的病人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意识清醒,保护性反射恢复后方送回病房。
对保证麻醉手术后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非常重要。
各医院麻醉科应建立疼痛门诊或开展疼痛治疔。
三级医院应建立ICU山麻醉科参与或主持工作。
第二节麻醉科的任务根据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精神,麻醉科是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
担负以下四项基本任务:1. 临床麻醉接受各种手术及诊断性检査的麻醉,维护病人麻醉和手术期间的生理功能。
2. 急救复苏参加各科危重病人和呼吸心跳停止病人的急救工作,即心肺脑复苏。
3. 重症监测治疗和麻醉恢复负责管理病人麻醉后的恢复,待病人苏醒无异常,送回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治疗则直接送入ICU,并参加和管理重症监测治疗。
4. 疼痛治疗进行术后镇痛及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诊治,开设疼痛门诊和病房。
10部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
10部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遵照循证医学方法,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参阅大量医学文献,经过反复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有关本行业专家共识。
目前已发表了10部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又有一部《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在征求意见中,即将出台。
尽管这些专家共识并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但对指导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会起很大的作用。
本版块对个别“共识”曾刊出过。
为让大家共享,在此将十大“共识”陆续刊出,供学习参考。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徐建国、岳云、叶铁虎、王俊科、黄文起(执笔)一、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维持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手术中患者需要补充正常的生理需要量以及麻醉和手术所导致的循环血容量改变和液体缺失,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和内环境稳定,避免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伤。
麻醉和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虽然历经5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一致的意见;但是在诸如“开放性输液或限制性输液策略”、“胶体液或晶体液”以及“血容量监测和判断”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遵照循证医学方法,参阅大量医学文献,制定本行业专家共识。
此专家共识并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推荐意见1:应重视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A 级.)。
注. 采纳Delphi 分级法的推荐级别(见附件1),以下的推荐意见均采用同样分级方法。
二、人体液体分布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 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2),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3),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麻醉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页
封面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第十三章麻醉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第一节临床麻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1)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2)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3)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kg或阿托品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和抢救用药等。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1. 引言1.1 概述麻醉科占据了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位置,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管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为了提高麻醉科临床工作质量、规范操作流程以及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制定并遵循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变得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将对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进行综述,包括定义与重要性、相关研究背景以及实施意义与目标。
然后,我们将深入介绍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流程与标准化要求,包括流程概述、制定参与方及工作内容分工以及内容审核和定稿程序。
接下来,我们将涉及到如何建立和实施麻醉科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的步骤,并详细阐述其必要性分析、初步建立方案设计及信息采集阶段以及制度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
最后,我们将讨论实践中的挑战,并提供解决思路,包括人员培训及执行困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及持续改进和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方法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麻醉科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读者将更清楚地了解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的概述、编制流程与标准化要求以及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步骤。
此外,本文还将分享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帮助读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本文所探讨的内容,读者将能够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加强麻醉科临床工作质量,并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服务。
2.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概述2.1 定义与重要性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是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系统总结和规范麻醉科临床诊疗的一系列准则、原则和方法。
其目的是为医生提供具体而明确的指导,以促进临床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通过制定和实施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临床诊疗指南ﻫ麻醉前病情估计与术前准备ﻫ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ﻫ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V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得濒死病人。
ﻫ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I、Ⅱ级病人得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与并发症防治,IV级病人得危险性极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得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与家属详细交代清楚、ﻫ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得评估与准备一、高血压病1。
高血压病病人得麻醉风险取决于就是否继发重要脏器得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与肾功能等改变、ﻫ2。
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合并糖尿病与肥胖者麻醉手术得危险性更大。
ﻫ3。
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她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ﻫ4。
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ﻫ二、心脏病1。
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
控制心率与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 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得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3。
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就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得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得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得危险性评估(见表1)0表1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risk index,CRI)评估评估项指数ﻫ1病史(1)年龄>70岁 5ﻫ(2)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102体检(1)有主动脉瓣狭窄 3(2)有舒张期奔马律、第三心音或颈靜脉充血11ﻫ3 ECG(1)有非窦性心律失常 7ﻫ(2)室性早溥〉5次/hnin 74 HQ气分析与生化检查ﻫ(1 )PaO2〈60mmHg(8.OkPa) 或PaCO2〉50mmHg(6、6kPa) 3(2)血钾<3.Ommoi/L或HCQ3—<20mmoi/L ﻫ(3)BUN〉17、85mmoi/L 或Cr->265. 2mmol/L(4)ALT异常,有慢性肝病5手术种类ﻫ(1)腹腔内、胸腔内手术3(2)急症手术 4CRI指数点越多,其心脏危险性越大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困难程度分级0级: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
ﻫ1级: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
ﻫ2级:行走距离有限,行走一定距离后需停步休息。
ﻫ3级:短距离行走即出现呼吸困难。
ﻫ4级: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二)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得高危指标ﻫ1。
3、4级呼吸困难。
2. 肺功能严重减退,肺活量与最大通气量小于预计值60%,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小于0、 5L,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小于60%、ﻫ3。
血气分析:PaO2低于65mmHg,PaC02高于45mmHg。
(三)麻醉前准备ﻫ1。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者,术后极易发生肺不张与肺炎,择期手术必须在完全治愈后1~2周安排。
2、术前1~2周禁烟。
ﻫ3、肺心病病人应用药物改善心功能,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4。
术前3~5天用抗生素。
5。
麻醉前用药应减量,禁用不啡类药物。
6。
哮喘病人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
7、高危病人术后易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术前应与家属说明,术后需使用机械通气。
四、内分泌疾病ﻫ(一)甲状腺疾病ﻫ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应治疗控制ﻫ(1) 心率应小于90次/min。
ﻫ(2) 血压与基础代谢(BMR)正常。
ﻫ(3) 蛋白结合碘4小时小于25%,24小时小于60%。
(4) 甲亢症状基本控制。
ﻫ2. 甲状腺肿瘤较大者,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气管压迫症状;有有无气管移位。
应常规做颈部正侧位摄片。
如有气管压迫,移位,应清醒气管插管。
术毕拔管时应注意有无可能发生气管软化,并作好气管切开得准备。
ﻫ(二)糖尿病ﻫ1. 要求术前基本控制尿糖阴性或弱阳性,尿酮体必须为阴性,空腹血糖控制在8、Ommd/L 以下、ﻫ2。
术中监测血糖,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并注意维持血清钾正常。
3、急症手术,首先应查血糖,血清钾,钠,氯,pH及尿糖,尿酮体、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治疗、待尿酮体转为阴性、电解质正常后,方考虑麻醉与手术、(三)长期使用(6个月以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得病人,术前及术中应加大激素剂量,术中用氢化可得松lOOmg~300mg或地塞米松lOmg~20mg。
(四)嗜铬细胞瘤术前用α—受体阻滞剂及卩—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及心率,并使血细胞比容低于40%。
ﻫ五、肾脏疾病ﻫ(—)肾功能损害估计(见表2)表2肾功能损害程度测定顶目损伤程度正常值轻度中度重度肌酐 176 353 70753 ~140ﻫ尿素氮(mmol/L) 7、5~14。
3 14。
3~25 25~35.7 2、5~7、5(二)术前准备ﻫ1。
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ﻫ2。
纠正贫血,必要时行透析治疗、3. 控制感染。
4. 避免使用经肾排泄及损害肾功能药物、ﻫ5。
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以避免导致肾血流锐减,加重肾损害。
ﻫ六、肝脏疾病ﻫ(-)肝功能损害评估(见表3)ﻫ表3肝功能损害程度测定项目损害程度正常值ﻫ轻度中度重度ﻫ血清胆红素(μmoi/L) 18 18~27〉27 0~4血清白蛋白(g/L) >3、5 3。
0~3. 5 〈3。
0 3。
5~5、5腹水无易控制不易控制无ﻫ凝血酶原时间(S) 延长1~4 延长4~6 延长4~6以上ﻫ营养状态好尚可差,消瘦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障碍者,手术与麻醉风险增加,术后死亡率也升高。
(二)麻醉前准备ﻫ1、术前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与内科保肝治疗。
ﻫ2、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输新鲜血及白蛋白),血小板记数<50X10V9/L,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输血小板及其她凝血因子。
ﻫ3。
给予大量维生素C,B与K。
ﻫ4。
控制腹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ﻫ七、血液病ﻫ麻醉前准备:ﻫ1。
纠正贫血,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ﻫ2、血小板要求在6X10V9/L以上低于6X10V9/L慎用硬膜外阻滞。
3。
其她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应由血液科做特殊术前准备。
八、其她疾病ﻫ(一)脱水及电解质紊乱ﻫ1、较长时间不能进食及用脱水利尿剂得病人,术前应该依化验检查及体检予以输液纠正,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补充液体。
2、血清钾、钠、酸碱状态,应纠正到正常范围、ﻫ(二)急诊病人,应按病情得轻重缓急,做必要术前准备,适当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补充血容量。
急性大出血病人,应边输血输液边抢救,立即麻醉与手术。
ﻫ麻醉前用药与辅助用药第一节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用药得目得1、避免或减少病人情绪紧张与焦虑,便于麻醉诱导与管理,提高机体对局部麻醉药得耐受性。
ﻫ2、降低机体代谢,提高痛阈,减少麻醉药用量。
3. 预防与减少麻醉药得不良反应、4。
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减少腺体分泌,保持术中呼吸道通畅,解除或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二、分类ﻫ1. 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咪达唑仑。
2. 麻醉性镇痛药如哌替啶、不啡等、ﻫ3、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
ﻫ4. 抗组胺药。
ﻫ三、剂量与用法(-)全身麻醉ﻫ术前晚口服地西泮或咪达唑仑。
术前一小时肌注苯巴比妥,或咪达唑仑,东莨菪碱或阿托品。
亦可用哌替啶、不啡替代苯巴比妥。
ﻫ(二)部位麻醉ﻫ术前晚口服地西泮或咪达唑仑。
术前一小时肌注苯巴比妥或哌替啶或不啡;东莨菪碱或阿托品。
(三)小儿麻醉前用药剂量ﻫ1. 苯巴比妥2~3mg/kgﻫ2。
咪达唑仑O。
05~lmg/kg3.氟哌利多0、05mg/kgﻫ4、不啡0.05~0。
lmg/kg5. 哌替淀0。
5~1mg/kgﻫ6。
东莨菪碱 0.007~0。
01mg/kgﻫ7。
阿托品0。
01 mg/kgﻫ(四)注意事项1. 老年,体弱一般情况较差者,麻醉前用药量应减少,重危病人可不用镇静镇痛药。
2、呼吸功能代偿不全,颅内压高及产妇禁用有抑制呼吸作用药,禁用麻醉性镇痛药。
呼吸系统炎症、痰液较多者,慎用抗胆碱药。
ﻫ3、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者禁用阿托品。
ﻫ4、年轻,体壮,情绪紧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麻醉前镇静、镇痛用药剂量,可适当增加。
参考资料:ﻫ5。
小儿对镇痛药耐量小,易引起呼吸抑制,其剂量应依全身状态严格按体重计算。
ﻫ6。
小儿腺体分泌旺盛,抗胆碱药剂量宜偏大。
第二节辅助用药一、适应证1。
部位麻醉病人情绪紧张或有内脏牵拉不适者,在麻醉效果确定后给药。
2、局部麻醉可使用咪达唑仑或地西泮镇静、ﻫ二、剂量、方法及注意事项ﻫ1、哌替啶或芬太尼依需要缓慢静注、2. 咪达唑仑依需要缓慢静注、3、氟哌利多依需要缓慢静注。
ﻫ4。
可将上述镇静药与镇痛药复合使用,采取分次缓慢静注。
ﻫ5。
注意监测呼吸与循环功能,如有抑制应及时给予处理。
ﻫ6、小儿、老年及危重病人应减量或小量分次给药。
麻醉装置麻醉科应常规备有各种规格得面罩,通气道,气管导管,喉罩,以及呼吸回路,简易呼吸器与麻醉机。
ﻫ一、面罩面罩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中央部透明,便于观察口唇颜色,边缘要求与病人面颊紧密衔接,应备有适于新生儿到成人需要得,不同大小得面罩。
适应证及注意事项:1、面罩给氧、全麻诱导、各种原因引起得呼吸抑制,经面罩能进行有效通气给氧,并能施行吸入麻醉。
ﻫ2、对饱胃、颈椎畸形或手术要求不能改变头位得病人,不应长时间施行面罩通气。
ﻫ3。
面罩边缘须与病人面颊紧密接触,漏气可致肺泡通气不足;注意避免面颊部受压损伤、二、通气道ﻫ有口咽通气道与鼻咽通气道。
特殊通气道可插入气管导管或纤维喉镜、ﻫ适应证及注意事项:1、口咽通气道适用于麻醉与意识不清得上呼吸道阻塞病人,麻醉诱导与拔气管导管后呼吸道不通畅,放置该通气道后利于通气。
鼻咽通气道对清醒与浅麻醉病人比口咽通气道更易耐受、2. 通气道有不同型号,应按需选用。
3、浅麻醉病人不易耐受。
ﻫ4、鼻咽通气道应防止插入过深,避免插人时得损伤出血。
ﻫ三、简易呼吸器由弹性橡胶贮气囊与呼吸活瓣组成。
用于呼吸抑制及心肺复苏现场抢救。
应用简易呼吸器时:1。
使用前检查贮气襄与活瓣就是否活动自如,有无漏气,接口与面罩、气管导管接口就是否相配。
2. 氧流量应不小于45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