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计算报告
电力短路电流程序计算报告
![电力短路电流程序计算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eea0e94028915f804dc2fa.png)
电力短路电流程序计算报告摘要短路电流计算是电气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之一,在发电厂、变电所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工作中,都必须事先进行短路计算,以此作为合理选择电气接线、电气设备选型、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确定限制短路电流措施、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并整定其参数等的重要依据。
掌握短路发生以后的物理过程以及计算短路时各种运行参量(电流、电压等)的计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短路电流计算实用的数学模型、计算原理和方法。
用MATLAB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应用起来方便、快捷、准确,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
目录摘要 (I)目录 (II)前言 (5)1电力系统短路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 (7)1.1短路故障分析概述 (7)1.1.1短路的概念及类型 (7)1.1.2短路产生的原因 (8)1.1.3短路的危害及限制措施 (8)1.2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 (11)1.3短路计算的作用 (11)1.4短路计算的基本步骤 (12)1.5标幺制 (12)1.5.1标幺值的概念 (12)1.5.2基准值的选取 (12)1.5.3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13)1.5.4不同电压等级网络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计算 14 2电力系统三相短路分析计算 (16)2.1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16)2.1.1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分析 (17)2.1.2短路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值电流 (20)2.2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 (22)2.3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 (24)2.3.1三相短路实用计算的基本假设 (24)2.3.2起始次暂态电流和冲击电流的实用计算 (25)2.3.3短路电流计算曲线及其应用 (27)2.3.4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近似计算 (30)3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分析计算 (31)3.1对称分量法 (31)3.2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计算 (32)4短路电流计算程序的实现 (37)4.1MATLAB软件简介 (37)4.2数学模型的建立 (37)4.3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8)4.4三相短路电流计算程序 (39)4.4.1利用节点阻抗矩阵计算短路电流 (39)4.4.2计算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 (40)4.4.3计算短路电流程序的原理框图 (42)4.4.4计算实例 (42)4.5不对称短路故障计算程序 (44)4.5.1不对称短路故障的计算步骤 (44)4.5.2不对称短路故障计算程序原理框图 (46)总结 (50)附件1对称短路源程序 (51)附件2不对称短路源程序 (53)前言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中,短路电流计算是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计算,是接线报告比较、电气设备选择、继电保护计算与整定的基础。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fe5b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9.png)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探讨电力系统的性能和效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
发电厂负责将化学能、机械能等转化为电能,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配电网将电能供应给终端用户。
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传输,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分配。
二、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1. 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潮流计算需要考虑各个节点的功率平衡和电压平衡,以及各个元件的参数和状态。
2. 短路分析短路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短路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短路电流,从而评估设备的额定容量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短路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3. 阻抗分析阻抗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阻抗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阻抗,从而评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电力传输能力。
阻抗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负载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通过潮流计算,我们确定了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
通过短路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安全性,并确定了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通过阻抗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中存在一些节点电压偏低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增加变压器容量、调整负载分配和优化配电网结构等措施。
此外,我们还发现系统中某些支路的短路电流超过了设备的额定容量,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
电力仿真算法实验报告
![电力仿真算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ce480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7.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电力系统仿真算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了解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实验内容包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暂态稳定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等。
二、实验内容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实验背景:以某地区110kV电网为例,分析该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分布。
(2)实验步骤:① 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110kV电网模型;② 设置电网参数,包括各节点电压、线路参数等;③ 运行潮流计算程序,得到潮流分布结果;④ 分析潮流分布结果,判断电网的稳定性。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1)实验背景:以某地区110kV电网为例,分析该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暂态稳定性。
(2)实验步骤:① 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110kV电网模型;② 设置电网参数,包括各节点电压、线路参数等;③ 设置故障参数,包括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④ 运行暂态稳定分析程序,得到暂态稳定结果;⑤ 分析暂态稳定结果,判断电网的稳定性。
3.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1)实验背景:以某地区110kV电网为例,计算电网在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2)实验步骤:① 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110kV电网模型;② 设置电网参数,包括各节点电压、线路参数等;③ 设置故障参数,包括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④ 运行短路电流计算程序,得到短路电流结果;⑤ 分析短路电流结果,判断电网的短路容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结果通过潮流计算,得到110kV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分布。
结果表明,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电网的潮流分布合理,节点电压满足要求。
在故障运行方式下,电网的潮流分布发生较大变化,部分节点电压超出了允许范围。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结果通过暂态稳定分析,得到110kV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暂态稳定结果。
结果表明,在故障发生初期,电网暂态稳定,但故障持续一段时间后,电网发生暂态失稳。
典型电力系统计算结果分析
![典型电力系统计算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0724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7.png)
典型电力系统计算结果分析Introduction:电力系统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电网的运行状态、电力负荷、线路电流、电压稳定性等关键参数。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并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
本文将采用常用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对典型的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1.电力负荷计算:电力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准确估计电力负荷对于电网的规划、供电能力和电力设备的选型非常重要。
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确定电力负荷的日变化曲线、年负荷曲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力负荷的季节性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电力负荷的计算,可以得到电力系统的需求,并为电力供应提供依据。
2.电路参数计算:电力系统中的电路参数计算是基于电路理论和电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常见的电路参数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等。
电阻的计算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观测值进行计算。
电感和电容的计算可以通过电路的自感和互感参数进行计算,其中自感和互感一般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电路参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等。
3.线路电流和功率计算:线路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线路电流是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运行正常的基础,而功率是电力设备与系统负荷之间的信息交流。
通过对电力系统中负荷特性、传输线路特性和运行模式的考虑,可以对线路电流和功率进行准确的计算。
线路电流和功率的计算结果可以指导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
4.电压稳定性计算: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电力系统中电压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力设备的运行和负荷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对电力系统中负荷变动、电源变动和线路电阻、电抗的考虑,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进行计算。
电压稳定性计算可以指导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并为电力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
Conclusion:电力系统的计算结果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关键步骤。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b0db0bc5da50e2524d7ff9.png)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授课教师胡林献姓名张远实学号13S106052P-Q 分解潮流法简述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计算框图。
用C 语言编制P-Q 分解法潮流程序,并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加以验证。
要求采用稀疏技术、因子表技术和节点优化技术,并考虑负荷静态特性。
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P-Q 分解法即是基于采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牛顿法,其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线路参数R/X 通常很小的情况,对求解修正量的修正方程系数矩阵加以简化,使其变为常数阵(即所谓的等斜率),且 P 、Q 迭代解耦。
这样可减少每次迭代的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又不影响最终结果,因此是通常选用的一种方法。
但在低电压配电网中,当线路 R/X 比值很大时,可能出现不收敛情况,此时应考虑更换其它方法。
计算过程:1、 形成有功迭代和无功迭代的简化雅克比矩阵'B 和''B 2、 给定PQ 节点的初值和各节点电压相角初值3、 作有功迭代1V (G cos B sin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P P P P V δδ=∆=-=-∑+,计算(k)(k)/ii P V ∆,解修正方程(k 1)(k)(k)i i i δδδ+=+∆,得各节点电压相角的修正值。
4、 作无功迭代1V (G sin B cos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Q Q Q Q V δδ=∆=-=-∑-,计算(k)(k)/i i Q V ∆,解修正方程(k 1)(k)(k)ii i V V V +=+∆,得各节点电压幅值的修正量。
5、 返回第三步,继续迭代到满足要求为止。
计算框图流程:算例描述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算例进行验证,详细参数和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表1 线路参数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支路电阻支路电抗对地电纳/21 7-8 0.0106 0.0740 0.02 7-9 0.0147 0.1040 0.03 8-9 0.0034 0.0131 0.04 9-22 0.0559 0.2180 0.19545 12-13 0.00245 0.0255 1.3956 14-19 0.0034 0.0200 0.07 16-19 0.0578 0.2180 0.18878 16-20 0.0163 0.0662 0.23539 16-21 0.0374 0.1780 0.16410 16-18 0.0033 0.0333 0.011 19-21 0.0114 0.0370 0.012 20-22 0.0214 0.0859 0.300813 21-22 0.0150 0.0607 0.219814 8-22 0.0537 0.1900 0.165315 11-12 0.0033 0.0343 1.08797表2 变压器支路数据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电阻电抗变比1 7-1 0.0 0.0150 1.0502 9-2 0.0 0.0217 1.0753 22-3 0.0 0.0124 1.1004 19-4 0.0 0.0640 1.0255 18-5 0.0 0.0375 1.0506 17-6 0.0 0.0337 1.0007 10-9 0.0 -0.002 1.0008 11-10 0.0 0.0180 1.0009 15-12 0.0 0.0180 1.00010 17-13 0.0 0.0100 1.00011 15-14 0.0 -0.002 1.00012 16-17 0.0 0.0010 1.027表3 并联电容器数据节点号电纳12 -1.366516 0.5017611 -1.366512 -1.3665表4 母线功率数据母线号发电机输出有功发电机输出无功负荷有功负荷无功1 5.9631 1.7355 0.00 0.002 6 3.2 0.00 0.003 3.1 4.6 0.00 0.004 1.6 0.7 0.00 0.005 4.3 3.34 0.00 0.006 -0.01 1.0 0.00 0.007 0.00 0.00 0.00 0.008 0.00 0.00 2.87 1.449 0.00 0.00 3.76 2.2110 0.00 0.00 0.00 0.0011 0.00 0.00 0.00 0.0012 0.00 0.00 0.00 0.0013 0.00 0.00 0.00 0.0014 0.00 0.00 0.00 0.0015 0.00 0.00 0.00 0.0016 0.00 0.00 5.0 2.917 0.00 0.00 0.00 0.0018 0.00 0.00 4.3 2.619 0.00 0.00 0.864 0.66220 0.00 0.00 0.719 0.47421 0.00 0.00 0.7 0.522 0.00 0.00 2.265 1.69表5 无功可调母线数据母线号电压幅值(标幺值)无功下限值无功上限制1 1.0 -5 103 1.0 -5 56 1.0 -5 6表6 发电机参数母线号暂态电抗转子惯性时间常数阻尼系数发电机有功出力下限发电机有功出力上限1 0.0150 140.82 0.003 16.52 0.0382 30.00 0.00 1.2 6.63 0.0396 79.50 0.00 1.5 8.254 0.1210 15.68 0.00 0.4 2.25 0.0480 39.20 0.00 1.02 5.616 0.1976 2.62 0.00 0.2 1.1图1 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图计算结果I V CA PL QL PG QG1 1.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5.96312 1.735492 0.97384 -11.311893 0.00000 0.00000 6.00000 3.200003 1.00000 -27.459057 0.00000 0.00000 3.10000 3.147314 1.02190 -25.168610 0.00000 0.00000 1.60000 0.700005 1.04392 -28.205656 0.00000 0.00000 4.30000 3.340006 1.00000 -37.566566 0.00000 0.00000 -0.01000 0.916647 1.02697 -5.24717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8 0.96847 -19.788813 -2.87000 -1.44000 0.00000 0.000009 0.98081 -19.738201 -3.76000 -2.21000 0.00000 0.0000010 0.97985 -19.30434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1 0.99050 -23.17377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2 0.99359 -30.49903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3 0.98198 -35.52809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4 1.00020 -30.69586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5 1.00103 -30.720282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6 0.99308 -27.750976 -5.00000 -2.90000 0.00000 0.0000017 0.96911 -37.54664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8 0.98360 -37.696751 -4.30000 -2.60000 0.00000 0.0000019 1.00776 -31.018334 -0.86400 -0.66200 0.00000 0.0000020 1.01475 -35.674534 -0.71900 -0.47400 0.00000 0.0000021 1.101546 -32.104404 -0.70000 -0.50000 0.00000 0.0000022 1.05792 -29.749725 -2.26500 -1.69000 0.00000 0.00000I J PIJ QIJ PJI QJI1 7 5.96312 1.73549 -5.96312 -1.156932 9 6.00000 3.20000 -6.00000 -2.141953 22 3.10000 3.14731 -3.10000 -2.905314 19 1.60000 0.70000 -1.60000 -0.513085 18 4.30000 3.34000 -4.30000 -2.319866 17 -0.01000 0.91664 0.01000 -0.888337 8 3.48120 0.74380 -3.35384 0.145337 9 2.48191 0.41314 -2.39368 0.211128 9 -0.28186 -0.83922 0.28470 0.850168 22 0.76571 -0.74611 -0.71214 0.595619 10 3.63860 -0.48476 -3.63860 0.456749 22 0.71038 -0.64457 -0.66894 0.3995110 11 3.63860 -0.45674 -3.63860 0.7088611 12 3.38055 -2.04951 -3.59392 -1.1859912 13 3.38055 -1.10216 -3.35200 -1.3230612 15 0.21337 -0.40993 -0.21337 0.4138313 17 3.35200 1.32306 -3.35200 -1.1883914 15 -0.21337 0.41339 0.21337 -0.4138314 19 0.21337 -0.41339 -0.21264 0.4177216 17 -3.34200 -2.06023 3.34200 2.0767116 18 0.00027 0.28284 -0.00000 -0.2801416 19 -0.51158 -0.08567 0.52751 -0.2319916 20 -0.59323 -0.39926 0.59959 -0.0495816 21 -0.55346 -0.14284 0.56509 -0.1326619 21 0.42113 -0.33465 -0.41788 0.3451920 22 -1.31859 -0.42442 1.35499 -0.0758421 22 -0.84721 -0.71254 0.86108 0.29604源程序#include "math.h"#include "stdio.h"#define NS 2000 //最大节点数#define NS2 NS * 2#define NS4 1000 //NS4、NS必须大于2*zls。
电力系统计算实训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b012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6.png)
一、实训背景电力系统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规划和设计的基础,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电力系统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稳定性计算等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计算软件进行实际计算,分析计算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实训目的:通过潮流计算,了解电力系统在给定运行方式下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规划提供依据。
(2)实训内容: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进行潮流计算。
2.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1)实训目的:通过短路电流计算,了解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大小和分布,为选择电气设备参数和整定继电保护提供依据。
(2)实训内容: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进行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3. 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1)实训目的:通过稳定性计算,了解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扰动时的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2)实训内容: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进行暂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计算。
四、实训步骤1. 收集电力系统相关资料,包括系统接线图、元件参数、运行方式等。
2. 根据收集的资料,建立电力系统计算模型。
3. 运用电力系统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包括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稳定性计算。
4. 分析计算结果,总结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潜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潮流计算结果(1)节点电压:根据潮流计算结果,A、B、C三点的节点电压分别为115kV、110kV、110kV。
(2)功率分布:根据潮流计算结果,A、B、C三点的有功功率分别为15MW、10MW、5MW,无功功率分别为5Mvar、2Mvar、3Mvar。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032e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3.png)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了解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计算方法,为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由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以及用户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用户处。
电力系统一般按照功率等级的不同分为高压、中压、低压电力系统。
2.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是指电源、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常见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有环形、网状和辐射状等。
3.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等。
其中,电压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有着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用户用电质量的作用。
4.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短路电流计算、负荷流计算、电压稳定计算等。
通过这些计算方法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1.收集电力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装置的类型、额定容量、接线方式等。
2.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短路电流。
3.进行负荷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信息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负荷流值。
4.进行电压稳定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电源参数、负载参数和线路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稳定性。
5.分析计算结果,评估电力系统的性能,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6.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四、实验结果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短路电流、负荷流值以及电压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电力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了评估电力系统性能的指标和工具。
我们发现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能源损失。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3dab6f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4.png)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赋予人们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便捷性,还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它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这可以导致电力系统失控,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因此,我在课程设计中选择了“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作为我要研究的主题。
二、研究背景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保持正常电压、电流和频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负荷变化、故障等因素稳定运行的能力。
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电网稳定性的分析和计算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所以,有必要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1.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稳定性;2.研究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方法,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3.提出关于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稳定性分析:首先,根据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了解稳定性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
其次,针对电力系统的装置、线路等元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计算方法研究: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设计算法,使用MATLAB等软件,计算并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的各种故障情况,考虑各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2.在MATLAB等软件上,建立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模型;3.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1] 许玉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3):74~86.[2] 洪波,李春江.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15.[3] 王振福,吴浔.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七、结论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关乎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47aa2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1.png)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报告
目录
一、潮流计算 (2)
1.1计算条件及基础数据 (2)
1.2 常规方式潮流运算 (4)
1.3 规划方式潮流运算 (5)
二、短路计算 (6)
2.1三相短路 (6)
2.2 单相接地 (9)
2.3 两相短路 (12)
2.4 两相接地短路 (14)
三、暂态稳定计算 (15)
3.1 基于常规方式 (16)
3.2 基于规划暂稳计算 (20)
一、潮流计算
1.1计算条件及基础数据
1.2 常规方式潮流运算
图1.1 常规潮流单线图
图1.2 常规潮流计算结果1.3 规划方式潮流运算
图1.3 规划潮流单线图
图1.4 规划潮流计算结果
二、短路计算
2.1三相短路
图2.1 三相短路计算条件
图2.2 三相短路单线图
图2.3 三相短路部分计算结果2.2 单相接地
图2.4 单相接地计算条件
图2.5 单相接地单线图
图 2.6 单相接地部分母线计算电压
2.3 两相短路
图2.6 两相短路计算条件
图2.7 两相短路单线图
图2.8 两相短路部分计算结果
2.4 两相接地短路
图2.9 两相接地计算条件
图2.10 两相接地单线图
图2. 11 两相接地部分计算结果三、暂态稳定计算
3.1 基于常规方式
图3.1常规暂稳计算条件
图3.2 常规暂稳单线图
图3.3 常规暂稳发电机功角
图3.4 常规暂稳部分母线电压
3.2 基于规划暂稳计算
图3.5 规划暂稳计算条件
图3.6 规划暂稳单线图
3.7 规划暂稳发电机功角
图3.8 规划暂稳部分母线电压。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55a2c702020740bf1e9b3b.png)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基于PSASP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用PSASP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1、进入PSASF主画面点击开始程序电力软件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弹出PSASP封面后,按任意键,即进入PSASP主画面,在该画面中完成如下工作:1)指定数据目录第一次可以通过"创建数据目录"按钮,建立新目录,以后可通过“选择数据目录”按钮,选择该目录。
2)给定系统基准容量在系统基准容量项中,键入该系统基准容量100MVA 建立了数据之后,该数不要轻易改动。
2、文本文本方式下的数据输入在PSASF主画面中点击“文本支持环境”按钮,进入文本支持环境。
点击“数据”,下拉菜单中选择“基础数据”,下拉第二级菜单:(1)建立母线数据点击“母线”,弹出母线数据录入窗口,在窗口中依次录入该系统的母线数据。
其中母线名和基准电压必填。
该系统的母线数据如下:(2)建立交流线数据点击“交流线”,弹出交流线数据录入窗口,在窗口中依次录入该系统的交流线的正序和零序数据:(3)建立两绕组变压器数据点击“两绕组变压器”,弹出两绕组变压器数据录入窗口,在窗口中依次录入变压器(4)建立发电机及其调节器数据点击“发电机及其调节器”,弹出发电机及其调节器数据录入窗口。
首先指定母线名和潮流计算用的母线类型,然后分三页分别录入有关数据。
该系统的发电机数据如下:(5)建立负荷数据点击“负荷”,弹出负荷数据录入窗口,其数据填写过程如下:首先指定母线名和潮流计算用的母线类型,然后分三页分别录入有关数据。
该系统的负荷数据如下:(6)建立区域数据点击“区域”,弹出区域数据录入窗口,该系统分为两个区域,课依次在窗口中录入区域名。
该系统的区域数据如下:(8)潮流计算作业方案如下:三、 实验步骤1、 点击“作业”菜单项,执行“方案定义”命 令2、 点击“作业"菜单项,执行“潮流"命令, 定义作业 3、 点击“视图菜单项,执行“潮流数据”命令, 作业选择4、 点击“计算”菜单项,执行“潮流”命令 5点击“格式"菜单项,进行元件参数格式选择 6、点击“报表"菜单项,执行“潮流"命令, 计算结果输出有图示、报表输出两种方式 四、 实验结果1、作业号1计算结果报表输出在作业号 1 中采用的是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 流计算,其结果如下所示:潮流计算摘要信息报表PSASP(Load Flow) EPRI, China计算日期: 2011/06/13 时间: 10:06:36 作业号: 1作业描述:计算方法: Newton (Power Equation)基准容量: 100.0000允许误差: 0.000100本系统上限母线:910000发电机:33000负荷:36000交流线:610000直流线:10两绕组变压器:3 7000三绕组变压器:2000移相变压器:200UD 模型调用次数:0 200UP 调用个数:10结果综述报表GEN1-230 0.95229 -15.06350作业号: 1计算日期: 2011/06/13时间: 10:06:36单位: p.u.区域名 区域号耗 总有功发电 总无功发电 cos e g 总有功负荷 总无功负荷 cos e i总有功损耗 总无功损区域 -112.480000.25627-0.29728区域 -220.773030.35131-0.24486全网3.253030.60758-0.54214全网母线 ( 发电、负荷 )结果报表 作业号: 1 计算日期: 2011/06/13 单位: p.u.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0.99470 1.00000 0.35000 0.94386 0.041550.91040 2.15000 0.80000 0.93722 0.061530.983003.150001.150000.939360.10308时间: 10:06:36GEN3-230 1.01939 -6.90740STNA-230 0.93592 -14.73310STNB-230 0.95516 -15.32500STNC-230 1.00705 -6.57420发电1 1.04000 0.000001.02500 3.18170发电2发电 3 1.02500 -4.17490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作业号:1 计算日期:2011/06/13 时间:10:06:36单位:p.u.I 侧母线名J 侧母线名编号I 侧有功I 侧无功I 侧充电功率J 侧有功J 侧无功J 侧充电功率GEN1-230 STNA-230 1 -0.03832 0.10834 0.07980 -0.03873 0.26177 0.07708GEN2-230 STNC-230 3 1.05323 0.03992 0.07773 1.04408 0.11570 0.075550.89390 0.05576 0.18601 0.86172 0.26480 0.16331GEN3-230 STNB-2305STNA-230 GEN2-230 2 -1.28873 -0.23806 0.13402 -1.34980 -0.25166 0.15963STNB-230 GEN1-230 6 -0.03829 -0.03509 0.07207 -0.03834 0.10834 0.07164STNC-230 GEN3-230 4 0.04408 -0.23429 0.10598 0.04386 -0.02155 0.10859全网两绕组变压器结果报表作业号:1 计算日2011/06/13 时间:10:06:36期:单位:p.u.I 侧母线名J 侧母线名编号I 侧有功I 侧无功J 侧有功侧无功J发电1 GEN2-230 7 0.77303 0.35131 0.77303 0.31291发电2GEN2-230 8 1.63001 0.13787 1.63001 -0.02132发电3 GEN3-230 9 0.85004 0.11840 0.85004 0.077312、改用PQ分解法计算的结果( 1)报表输出结果潮流计算摘要信息报表PSASP(Load Flow) EPRI, China计算日期:2011/06/13 时间:10:06:52作业号:3作业描述:计算方法:PQ Decoupled基准容量:100.0000允许误差:0.000100本系统上限发电机:33000负荷:36000 交流线:610000 直流线:10 两绕组变压器:3 7000 三绕组变压器:2000 移相变压器:200UD 模型调用次数:200 UP 调用个数:10区域 -112.480000.256390.994701.000000.350000.943860.04155-0.29728区域 -220.773040.351370.910372.150000.800000.937220.06153-0.24485全网3.25304 0.60776 0.98299 3.15000 1.15000 0.93936 0.10308-0.54213全网母线 ( 发电、负荷 )结果报表作业号: 3 计算日期: 2011/06/13 时间: 10:06:52 单位: p.u.母线名 电压幅值 电压相角GEN1-230 0.95227 -15.06300GEN2-230 1.02144 -2.40230 GEN3-230 1.01939 -6.90740 STNA-230 0.93589 -14.73260 STNB-230 0.95514 -15.32440 STNC-230 1.00705 -6.57410发电 11.04000 0.00000发电2 1.02500 3.18150 发电 31.02500-4.17500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单位: p.u.I 侧母线名 J 侧母线名 编号 I 侧有功 I 侧无功 I 侧充电功率 J 侧有功 侧无功 J 侧充电功率作业号: 3计算日期:2011/06/13时间: 10:06:52单位: p.u.区域名 区域号 总有功发电 总无功发电 cos e g总有功负荷 总无功负荷 cos e i总有功损耗 总无功损作业号: 3 计算日期: 2011/06/13时间: 10:06:52结果综述报表GEN2-230 STNC-230 3 1.05320 0.03994 0.07773 1.04405 0.11571 0.07555GEN3-230 STNB-230 5 0.89385 0.05587 0.18601 0.86167 0.26490 0.16330STNA-230 GEN2-230 2 -1.28866 -0.23819 0.13401 -1.34973 -0.25178 0.15963STNB-230 GEN1-230 6 -0.03828 -0.03508 0.07207 -0.03833 0.10834 0.07164STNC-230 GEN3-230 4 0.04409 -0.23428 0.10598 0.04387 -0.02154 0.10859全网两绕组变压器结果报表作业号:3 计算日期: 2011/06/13 时间:10:06:52单位:p.u.侧母线名J 侧母线名编号 1 侧有功I 侧无功J 侧有功J 侧无功发电1 GEN2-230 7 0.77304 0.35137 0.77304 0.31297发电 2 GEN2-230 8 1.62997 0.13792 1.62997 -0.02126发电 3 GEN3-230 9 0.84998 0.11847 0.84998 0.07739 (2)图示结果母线图示:障站■匡承T叩区域图示:3、在作业1基础上,点击“数据修改”按钮, 修改数据(母线“发电2 ‘ PG=1.8)进行潮流计 算,母线”发电2 “图示输出结果如下:Wtari鬟电-J*IB・n>O^ |*ii i Fn TE^jfpiimi II.» 叶 用4、将作业1复制为作业3,对作业3进行实验*p4l昨空匚要求的进行修改,其输出结果为:作业6潮流计算摘要信息报表PSASP(Load Flow) EPRI, China计算日期:2011/06/13 时间:10:22:50 作业号:6作业描述:13计算方法:Newton (Power Equation)基准容量:100.0000允许误差:0.000100本系统上限母线:9 10000发电机:3 3000负荷:3 6000交流线:6 10000直流线:0 10两绕组变压器:3 7000三绕组变压器:0 2000移相变压器:0 200UD 模型调用次数:0 200UP 调用个数:0 10结果综述报表作业号:6 计算日期:2011/06/13 时间:10:22:50单位:p.u.区域名区域号总有功发电总无功发电cos e g耗总有功负荷总无功负荷cos e i 总有功损耗总无功损区域-1 1 2.72800 0.27459-0.25915区域-22 0.52341 0.34390-0.27213全网3.25141 0.61849 -0.53128全网母线( 发电、负荷)结果报表作业号:6 计算日期:2011/06/13单位:p.u.母线名电压幅值电压相角0.99497 1.00000 0.35000 0.94386 0.041780.83575 2.15000 0.80000 0.93722 0.059660.98238 3.15000时间:10:22:501.15000 0.93936 0.10144* GEN1-230 0.95247 -13.97570 * GEN2-230 1.02136 -1.62640 * GEN3-230 1.01962 -5.49850 * STNA-230 0.93640 -13.75320* STNC-230 1.00731 -5.53410发电 11.04000 0.00000发电21.02500 4.51850 发电 31.02500 -2.49320全网交流线结果报表作业号: 6 计算日期: 2011/06/13 时间: 10:22:50单位: p.u.全网两绕组变压器结果报表作业号: 6计算日期: 2011/06/13时间: 10:22:50单位: p.u.I 侧母线名 J 侧母线名 编号 I 侧有功 I 侧无功 J 侧有功J侧无功发电 1 GEN2-230 7 0.52341 0.34390 0.52341 0.32301发电 2GEN2-230 8 1.79301 0.15586 1.79301 -0.03683发电 3 GEN3-2309 0.935030.118730.93503 0.069185、潮流结果图 在潮流单线图计算运行模式窗口中,选择菜单“视 作业选择窗口,选择作业号为 1,点击“确定”按钮, 如下:I 侧母线名 J 侧母线名编号I 侧有功 I 侧无功 I侧充电功率J 侧有功 GEN1-230 STNA-230 1 -0.01928 0.10259 0.07983 -0.01965 0.25643 0.07716 GEN2-230 STNC-230 3 0.98749 0.03833 0.07772 0.97944 0.12341 0.07559 GEN3-230 STNB-230 5 0.91429 0.05578 0.18609 0.880740.258900.16329 STNA-230 GEN2-230 2 -1.26965 -0.24343 0.13416 -1.32892 -0.24785 0.15961 STNB-230 GEN1-230 6 -0.01927 -0.04101 0.07207 -0.01929 0.10259 0.07167 STNC-230 GEN3-2304-0.02056 -0.226590.10603-0.02074 -0.013400.10864J 侧无功 J 侧充电功率/ 潮流结果”项,弹出 即显示作业 1 的潮流结果牛顿法是以逐次线性得到所需结果的,而PQ 法是牛顿法的一种简化方法,由于母线的有功功率传送主要有功角决定,无功功率由电压幅值决定,因此在110K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忽略原牛顿法中有功对电压的偏导,以及无功对功角的偏导;同时忽略公交改变,这样简化得到PQ分解法。
潮流计算实验报告分析
![潮流计算实验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763a3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6.png)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对电力系统网络中功率和电压的分布进行计算,以评估系统的运行状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并掌握使用PSASP、ETAP等软件进行潮流计算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 基本原理潮流计算主要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通过求解电力系统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分布,得到各节点电压、线路电流和设备功率等参数。
2. 计算方法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包括牛顿-拉夫逊法、快速分解法、迭代法等。
本实验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
3. 实验步骤(1)建立电力系统网络模型,包括节点、线路、变压器等元件;(2)设置各节点电压初始值和负荷功率;(3)计算网络中各支路功率和节点电压,判断是否满足功率平衡和电压平衡;(4)根据功率平衡和电压平衡条件,修正节点电压,重复步骤(3)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本实验采用某实际电力系统网络进行计算,网络包括10个节点、15条线路和3个变压器。
2.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电力系统网络模型;(2)设置各节点电压初始值和负荷功率;(3)使用PSASP软件进行潮流计算;(4)分析计算结果,包括节点电压、线路电流和设备功率等。
3. 结果分析(1)节点电压分布合理,各节点电压满足运行要求;(2)线路电流分布均匀,线路负载率在合理范围内;(3)设备功率分配合理,满足电力系统运行需求。
四、实验总结与讨论1.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了使用PSASP软件进行潮流计算的基本技能。
2. 讨论(1)实验中,节点电压初始值设置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2)潮流计算结果受网络拓扑结构、元件参数和负荷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3)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潮流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仿真报告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仿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44dcbb7f1922791688e8c7.p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仿真报告…姓名:TYP班级:电气0906学号:指导老师:吴俊勇完成日期:一、实验内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基本电气计算。
它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网路结构确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对于简单系统,可以将其分为开式网络和闭式网络手工计算。
对于复杂电力系统,根据定解条件,应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计算,在手工计算中,由于涉及大量变量、微分方程、矩阵计算,求解很烦琐,而且容易出错,计算不同系统时需要重新计算。
故而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潮流计算,方便快捷且准确率高。
二、计算机潮流计算方法@我们常用牛顿—拉夫逊法来进行潮流计算。
牛顿—拉夫逊法(简称牛顿法)在数学上是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式的有效方法,其要点是把非线性方程式的求解过程变成反复地对相应的线性方程式进行求解的过程,即通常所称的逐次线性化过程。
1、基本原理从几何意义上,牛顿—拉夫逊法实质上就是切线法,是一种逐步线性化的方法。
2、牛顿—拉夫逊法潮流求解过程以下讨论的是用直角坐标形式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的求解过程。
当采用直角坐标时,潮流问题的待求量为各节点电压的实部和虚部两个分量,由于平衡节点的电压向量是给定的,因此待求量共2(n-1)需要2(n-1)个方程式。
事实上,除了平衡节点的功率方程式在迭代过程中没有约束作用以外,其余每个节点都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式。
求解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形成节点导纳矩阵;(2)将各节点电压设初值;(3)将节点初值代入相关求式,求出修正方程式的常数项向量;(4)将节点电压初值代入求式,求出雅可比矩阵元素;(5)求解修正方程,求修正向量;(6)求取节点电压的新值;(7)检查是否收敛,如不收敛,则以各节点电压的新值作为初值自第3步重新开始进行狭义次迭代,否则转入下一步;(8)计算支路功率分布,PV节点无功功率和平衡节点功率。
电力系统稳态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稳态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e443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c.png)
电力系统稳态潮流计算上机实验报告一、问题如下图所示的电力系统网络,分别用牛顿拉夫逊法、PQ解耦法、高斯赛德尔法、保留非线性法计算该电力系统的潮流。
发电机的参数如下,*表示任意值负荷参数如下,如上图所示的电力系统,可以看出,节点1、2、3是PQ节点,节点4是PV节点,而将节点5作为平衡节点。
根据问题所需,采用牛顿拉夫逊法、PQ解耦法、高斯赛德尔法、保留非线性法,通过对每次修正量的收敛判据的判断,得出整个电力系统的潮流,并分析这四种方法的收敛速度等等。
算法分析1.牛顿拉夫逊法节点5为平衡节点,不参加整个的迭代过程,节点1、2、3为PQ节点,节点4为PV 节点,计算修正方程中各量,进而得到修正量,判断修正量是否收敛,如果不收敛,迭代继续,如果收敛,算出PQ节点的电压幅值以及电压相角,得出PV节点的无功量以及电压相角,得出平衡节点的输出功率。
潮流方程的直角坐标形式,()()∑∑∈∈++-=ij j ij j ij i ij j ij j ij i i e B f G f f B e G e P()()∑∑∈∈+--=ij j ij j ij i ij j ij j ij i i e B f G e f B e G f Q直角坐标形式的修正方程式,11112n n n m n m -----∆⎡⎤⎡⎤∆⎡⎤⎢⎥⎢⎥∆=-⎢⎥⎢⎥⎢⎥∆⎣⎦⎢⎥⎢⎥∆⎣⎦⎣⎦PHN e Q M L f UR S修正方程式中的各量值的计算,()()][∑∑∈∈++--=∆ij j ij j ij i ij j ij j ij i is i e B f G f f B e G e p P()()][∑∑∈∈+---=∆ij j ij j ij i ij j ij j ij i is i e B f G e f B e G f Q Q)(2222i i is i f e U U +-=∆Jacobi 矩阵的元素计算,()()()ij i ij i i ijij j ij j ii i ii i jj iB e G f j i Q M G f B e B e G f j i e ∈-⎧≠∂∆⎪==⎨++-=∂⎪⎩∑()()()ij i ij i i ijij j ij j ii i ii i jj iG e B f j i Q L G e B f G e B f j i f ∈+⎧≠∂∆⎪==⎨--++=∂⎪⎩∑)()(202i j i j e e U R ijij i =≠⎩⎨⎧-=∂∆∂=)()(202i j i j f f U S ijij i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流程图如下,2.PQ 解耦法如同牛顿拉夫逊法,快速解耦法的前提是,输电线路的阻抗要比电阻大得多,并且输电线路两端的电压相角相差不大,此时可利用PQ 快速解耦法,来计算整个电力系统网络的潮流。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和计算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e7686a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6.png)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和计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析和计算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11级电气1班学号: 6 6姓名:玉豪鸣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2015-01-050、课程设计题目A3: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析和计算:指导教师:一、一个220kV分网结构和参数如下:变电站#3 #5500kV站(#1)的220kV母线视为无穷大母线,电压恒定在230kV。
图中,各变电站参数如下表:各变电站负荷曲线基本一致。
日负荷曲线主要参数为:日负荷率:0.85,日最小负荷系数:0.64各线路长度如图所示。
所有线路型号均为LGJ-2*300,基本电气参数为:正序参数:r = 0.054Ω/km, x = 0.308Ω/km, C = 0.0116 μF/km;零序参数:r0 = 0.204Ω/km, x0 = 0.968Ω/km, C0 = 0.0078 μF/km;40oC长期运行允许的最大电流:1190A。
燃煤发电厂G有三台机组,均采用单元接线。
电厂220kV侧采用双母接线。
发电机组主要参数如下表(在PowerWorld中选择GENTRA模型):a i,2t/(MW2h)Wh)t/h1 300 10.5 0.85350 1.8 0.181.2 8 7 0.000040.298 10.22 300 1201 300 10.5 0.85350 1.8 0.181.2 8 7 0.000030.305 10.32 300 1201 250 10.5 0.85300 2.1 0.2 1.5 7 6 0.000030.321 9.38 250 100升压变参数均为Vs%=10.5%,变比10.5kV/242kV。
不计阻和空载损耗。
稳定仿真中发电机采用无阻尼绕组的凸极机模型。
不考虑调速器和原动机模型。
不考虑电力系统稳定器模型。
励磁系统模型为:该模型在PowerWorld中为BPA_EG模型,主要参数如下:KA=40 TA=0.1 TA1=0.1 KF=0.05 TF=0.7 VRmax=3.7 VRmin=0.0发电厂按PV方式运行,高压母线电压定值为1.05V N。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c83778f90f76c661371aad.png)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指导教师:李翠萍职称: 副教授01月10日初壮1 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潮流计算的目的: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个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经过潮流计算能够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
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经过潮流计算,能够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
潮流计算还能够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意义:(1)在电网规划阶段,经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2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1.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变压器忽略对地支路等值电路:2.π型等值电路:3 数值方法与计算流程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用MATLAB软件编程,能够求解系统潮流分。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fc246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4.png)
11. 手算过程已知:节点1:PQ 节点, s(1)= -0.5000-j0.3500 节点2:PV 节点, p(2)=0.4000 v(2)=1.0500 节点3:平衡节点,U(3)=1.0000∠0.0000 网络的连接图:0.0500+j0.2000 1 0.0500+j0.2000231)计算节点导纳矩阵由2000.00500.012j Z 71.418.112j y ;2000.00500.013j Z71.418.113j y ;导纳矩阵中的各元素:42.936.271.418.171.418.1131211j j j y y Y ;71.418.11212j y Y ; 71.418.11313j y Y; 21Y 71.418.11212j y Y ; 71.418.12122j y Y;002323j y Y;31Y 71.418.11313j y Y; 32Y 002323j y Y;71.418.13133j y Y;形成导纳矩阵BY :71.418.10071.418.10071.418.171.418.171.418.171.418.142.936.2j j j j j j j j j Y B2)计算各PQ、PV 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及PV 节点电压的不平衡量:取:000.0000.1)0(1)0(1)0(1j jf e U000.0000.1)0(2)0(2)0(2j jf e U节点3是平衡节点,保持000.0000.1333j jf e U为定值。
nj j jij jij ijij jij i ieB fG f fB eG e P1)0()0()0()0()0()0()0(;2nj j jij jij ijij jij i ie B fG e f B eG f Q 1)0()0()0()0()0()0()0(;);(2)0(2)0(2)0(iiif e U)0.142.90.036.2(0.0)0.042.90.136.2(0.1)0(1P)0.171.40.018.1(0.0)0.071.40.118.1(0.1 )0.171.40.018.1(0.0)0.071.40.118.1(0.1 0.0 ;)0.142.90.036.2(0.1)0.042.90.136.2(0.0)0(1Q)0.171.40.018.1(0.1)0.071.40.118.1(0.0 )0.171.40.018.1(0.1)0.071.40.118.1(0.0 0.0 ;)0.171.40.018.1(0.0)0.071.40.118.1(0.1)0(2P)0.171.40.018.1(0.0)0.071.40.118.1(0.1 )0.00.00.00.0(0.0)0.10.00.10.0(0.1 0.0 ;101)(222)0(22)0(22)0(2f e U;于是:;)0()0(iiiP P P ;)0()0(iiiQQ Q);(2)0(2)0(22)0(iiiif e UU5.00.05.0)0(11)0(1P P P ;35.00.035.0)0(11)0(1QQ Q;4.00.04.0)0(22)0(2P P P ;1025.0)01(05.1)(2222)0(22)0(2222)0(2f e UU3)计算雅可比矩阵中各元素雅可比矩阵的各个元素分别为:3ji ij ji ij j i ij j i ij ji ij j i ij e U S f U R e Q L f Q J e P N f P H 22;;; 又: nj j jij jij i jij jij i ieB fG f fB eG e P1)0()0()0()0()0()0()0(; nj j jij jij ijij jij iieB fG e fB eG f Q 1)0()0()0()0()0()0()0(;);(2)0(2)0(2)0(iiif e U)0(1P )0(111)0(111)0(1)0(111)0(111)0(1e Bf G f f B e G e)0(212)0(212)0(1)0(212)0(212)0(1e B fG f f B e G e313313)0(1313313)0(1e Bf G f f B e G e ;)()()0(111)0(111)0(1)0(111)0(111)0(1)0(1e Bf Ge f B e G f Q)()()0(212)0(212)0(1)0(212)0(212)0(1e Bf G e f B e G f)()(313313)0(1313313)0(1e Bf G e f B e G f;)0(2P )0(121)0(121)0(2)0(121)0(121)0(2e Bf G f f B e G e)0(222)0(222)0(2)0(222)0(222)0(2eB fG f fBeG e323323)0(2323323)0(2e Bf G f f B e G e ;)(2)0(22)0(22)0(2f e U42.90.171.40.171.4313)0(212)0(1)0(1)0(11e B e Bf P H ; 36.20.118.10.118.10.136.222313)0(212)0(111)0(1)0(1)0(11 e G e G e G e P N 36.20.118.10.118.1313)0(212)0(1)0(1)0(11 e G e G f Q J442.90.171.40.171.40.142.922313)0(212)0(111)0(1)0(1)0(11 e B e B e B e Q L 71.40.171.4)0(112)0(2)0(1)0(12 e B f P H ; 18.10.118.1)0(112)0(2)0(1)0(12 e G e P N ; 18.10.118.1)0(112)0(2)0(1)0(12 e G f Q J ;71.40.171.4)0(112)0(2)0(1)0(12 e B e Q L ; 71.40.171.4)0(221)0(1)0(2)0(21 e B f P H ; 11.40.111.4)0(221)0(1)0(2)0(21 e G e P N ; 0)0(12)0(2)0(21 f U R ; 0)0(12)0(2)0(21 e U S ; 71.40.10.00.171.4323)0(121)0(2)0(2)0(22 e B e B f P H ; 18.10.10.00.118.10.118.122323)0(121)0(222)0(2)0(2)0(22 e G e G e G e P N ;02)0(2)0(22)0(2)0(22 f f U R ; 0.20.122)0(2)0(22)0(2)0(22 e e U S ; 得到K=0时的雅可比矩阵:0.200018.171.418.171.471.418.142.936.218.171.436.242.9)0(J4)建立修正方程组:5)0(2)0(2)0(1)0(10.200011.4959.1011.4959.10959.1011.4918.2122.811.4959.1022.8918.210975.04.035.08.0e f e f 解得:04875.001828.00504.00176.0)0(2)0(2)0(1)0(1e f e f 因为 )0()0()1(iiie e e ; )0()0()1(iiif f f ;所以 9782.00218.00.1)0(1)0(1)1(1e e e ; 0158.00158.00)0(1)0(1)1(1f f f ;05125.105125.00.1)0(2)0(2)1(2e e e ;05085.005085.00)0(2)0(2)1(2f f f ;5)运用各节点电压的新值进行下一次迭代:即取: 0158.09782.0)1(1)1(1)1(1j jf e U05085.005125.1)1(2)1(2)1(2j jf e U节点3时平衡节点,保持000.0000.1333j jf e U为定值。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报告书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14a474366137ee06eef9189e.png)
中石化股份公司长岭分公司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书1短路电流计算目a.电气接线方案t倣和选取。
b・选取和校验电气设备、载流导体。
c.继电保护选取与整定。
d.接地装置设计及拟定中性点接地方式。
e.大、中型电动机起动。
2短路电流计算中惯用符号含义及其用途a. /2•次暂态短路电流,用于继电保护整定及校验断路器额定断充容量。
b.I ch•三相短路电流第一周期全电流有效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和母线动稳定及断路器额定断流容量。
c.i ch -三相短路冲击电流,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及母线动稳定。
d.I x■三相短路电流稳态有效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和导体热稳定。
e.•次暂态三相短路容量,用于检查断路器遮断容量。
f.Sg■稳态三相短路容量,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及导体热稳定.3短路电流计算几种基本假设前提a.磁路饱和、磁滞忽视不计。
即系统中各元件呈线性,参数恒定,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b.在系统中三相除不对称故障处以外,都以为是三相对称。
C.各元件电阻比电抗小得多,可以忽视不计,因此各元件均可用纯电抗表达。
d.短路性质为金属性短路,过渡电阻忽视不计。
4基准值选取为了计算以便,普通取基准容量S b = 100MVA ,基准电压S取各级电压平均电压,即U b = U P = 1.05Ue,基准电流I h=S h/y/3U b ;基准电抗X h=U h/^3I h=U^/S ho惯用基准值表(S b = 100MVA )各电气元件电抗标么值计算公式其中线路电抗值计算中,X。
为:a.6~220kV 架空线取0.4 Q/kMb.35kV三芯电缆取0・12 Q/kMc・6 ~ 10kV三芯电缆取0・08 Q/kM上表中S N、S&单位为MVA . U N、4单位为kV」N、〃单位为kA。
5长岭炼油厂短路电流计算各重要元件参数5-1系统到长炼llOkV母线线路阻抗(标么值)a・峡山变单线路供电时:◊最大运营方式下:正序0.1052 ;0最小运营方式下:正序0.2281b・巴陵变单线路供电时:。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65c8949e31433239689372.png)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作者:————————————————————————————————日期:学生实验报告(理工类)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所属院部: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20 15 ——20 16 学年第 2 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项目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无实验地点: 2334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2.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求选取模型。
3.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内容1.电力线路建模有一回22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15.2mm,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4m。
试计算该电力线路的参数,假设该线路长度分别为60km,200km,500km,作出三种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计算值。
2.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部分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如图1-1所示,变压器均为主分接头,作出它的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用有名制表示的各参数值和用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线路额定电压电阻(欧/km) 电抗(欧/km)电纳(S/km)线路长度(km)L1(架空线)220kv 0.08 0.406 2.81*10-6 200 L2(架空线)110kV 0.105 0.383 2.81*10-6 60L3(架空线)10kV 0.17 0.38 忽略15变压器额定容量P k(kw) U k% I o% P o(kW) T1 180MVA 893 13 0.5 175T2 63MVA 280 10.5 0.61 60三.实验设备1.PC一台2.Matlab软件四.实验记录1.电力线路建模画出模型图,并标出相应的参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授课教师胡林献姓名张远实学号 13S******P-Q 分解潮流法简述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计算框图。
用C 语言编制P-Q 分解法潮流程序,并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加以验证。
要求采用稀疏技术、因子表技术和节点优化技术,并考虑负荷静态特性。
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P-Q 分解法即是基于采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牛顿法,其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线路参数R/X 通常很小的情况,对求解修正量的修正方程系数矩阵加以简化,使其变为常数阵(即所谓的等斜率),且 P 、Q 迭代解耦。
这样可减少每次迭代的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又不影响最终结果,因此是通常选用的一种方法。
但在低电压配电网中,当线路 R/X 比值很大时,可能出现不收敛情况,此时应考虑更换其它方法。
计算过程:1、 形成有功迭代和无功迭代的简化雅克比矩阵'B 和''B 2、 给定PQ 节点的初值和各节点电压相角初值3、 作有功迭代1V (G cos B sin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P P P P V δδ=∆=-=-∑+,计算(k)(k)/i i PV ∆,解修正方程(k 1)(k)(k)ii i δδδ+=+∆,得各节点电压相角的修正值。
4、 作无功迭代1V (G sin B cos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Q Q Q Q V δδ=∆=-=-∑-,计算(k)(k)/ii Q V ∆,解修正方程(k 1)(k)(k)ii i V V V +=+∆,得各节点电压幅值的修正量。
5、 返回第三步,继续迭代到满足要求为止。
计算框图流程:算例描述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算例进行验证,详细参数和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表1 线路参数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支路电阻支路电抗对地电纳/21 7-8 0.0106 0.0740 0.02 7-9 0.0147 0.1040 0.03 8-9 0.0034 0.0131 0.04 9-22 0.0559 0.2180 0.19545 12-13 0.00245 0.0255 1.3956 14-19 0.0034 0.0200 0.07 16-19 0.0578 0.2180 0.18878 16-20 0.0163 0.0662 0.23539 16-21 0.0374 0.1780 0.16410 16-18 0.0033 0.0333 0.011 19-21 0.0114 0.0370 0.012 20-22 0.0214 0.0859 0.300813 21-22 0.0150 0.0607 0.219814 8-22 0.0537 0.1900 0.165315 11-12 0.0033 0.0343 1.08797表2 变压器支路数据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电阻电抗变比1 7-1 0.0 0.0150 1.0502 9-2 0.0 0.0217 1.0753 22-3 0.0 0.0124 1.1004 19-4 0.0 0.0640 1.0255 18-5 0.0 0.0375 1.0506 17-6 0.0 0.0337 1.0007 10-9 0.0 -0.002 1.0008 11-10 0.0 0.0180 1.0009 15-12 0.0 0.0180 1.00010 17-13 0.0 0.0100 1.00011 15-14 0.0 -0.002 1.00012 16-17 0.0 0.0010 1.027表3 并联电容器数据节点号电纳12 -1.366516 0.5017611 -1.366512 -1.3665表4 母线功率数据母线号发电机输出有功发电机输出无功负荷有功负荷无功1 5.9631 1.7355 0.00 0.002 6 3.2 0.00 0.003 3.1 4.6 0.00 0.004 1.6 0.7 0.00 0.005 4.3 3.34 0.00 0.006 -0.01 1.0 0.00 0.007 0.00 0.00 0.00 0.008 0.00 0.00 2.87 1.449 0.00 0.00 3.76 2.2110 0.00 0.00 0.00 0.0011 0.00 0.00 0.00 0.0012 0.00 0.00 0.00 0.0013 0.00 0.00 0.00 0.0014 0.00 0.00 0.00 0.0015 0.00 0.00 0.00 0.0016 0.00 0.00 5.0 2.917 0.00 0.00 0.00 0.0018 0.00 0.00 4.3 2.619 0.00 0.00 0.864 0.66220 0.00 0.00 0.719 0.47421 0.00 0.00 0.7 0.522 0.00 0.00 2.265 1.69表5 无功可调母线数据母线号电压幅值(标幺值)无功下限值无功上限制1 1.0 -5 103 1.0 -5 56 1.0 -5 6表6 发电机参数母线号暂态电抗转子惯性时间常数阻尼系数发电机有功出力下限发电机有功出力上限1 0.0150 140.82 0.003 16.52 0.0382 30.00 0.00 1.2 6.63 0.0396 79.50 0.00 1.5 8.254 0.1210 15.68 0.00 0.4 2.25 0.0480 39.20 0.00 1.02 5.616 0.1976 2.62 0.00 0.2 1.1图1 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图计算结果I V CA PL QL PG QG1 1.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5.96312 1.735492 0.97384 -11.311893 0.00000 0.00000 6.00000 3.200003 1.00000 -27.459057 0.00000 0.00000 3.10000 3.147314 1.02190 -25.168610 0.00000 0.00000 1.60000 0.700005 1.04392 -28.205656 0.00000 0.00000 4.30000 3.340006 1.00000 -37.566566 0.00000 0.00000 -0.01000 0.916647 1.02697 -5.24717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8 0.96847 -19.788813 -2.87000 -1.44000 0.00000 0.000009 0.98081 -19.738201 -3.76000 -2.21000 0.00000 0.0000010 0.97985 -19.30434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1 0.99050 -23.17377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2 0.99359 -30.49903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3 0.98198 -35.52809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4 1.00020 -30.69586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5 1.00103 -30.720282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6 0.99308 -27.750976 -5.00000 -2.90000 0.00000 0.0000017 0.96911 -37.54664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8 0.98360 -37.696751 -4.30000 -2.60000 0.00000 0.0000019 1.00776 -31.018334 -0.86400 -0.66200 0.00000 0.0000020 1.01475 -35.674534 -0.71900 -0.47400 0.00000 0.0000021 1.101546 -32.104404 -0.70000 -0.50000 0.00000 0.0000022 1.05792 -29.749725 -2.26500 -1.69000 0.00000 0.00000I J PIJ QIJ PJI QJI1 7 5.96312 1.73549 -5.96312 -1.156932 9 6.00000 3.20000 -6.00000 -2.141953 22 3.10000 3.14731 -3.10000 -2.905314 19 1.60000 0.70000 -1.60000 -0.513085 18 4.30000 3.34000 -4.30000 -2.319866 17 -0.01000 0.91664 0.01000 -0.888337 8 3.48120 0.74380 -3.35384 0.145337 9 2.48191 0.41314 -2.39368 0.211128 9 -0.28186 -0.83922 0.28470 0.850168 22 0.76571 -0.74611 -0.71214 0.595619 10 3.63860 -0.48476 -3.63860 0.456749 22 0.71038 -0.64457 -0.66894 0.3995110 11 3.63860 -0.45674 -3.63860 0.7088611 12 3.38055 -2.04951 -3.59392 -1.1859912 13 3.38055 -1.10216 -3.35200 -1.3230612 15 0.21337 -0.40993 -0.21337 0.4138313 17 3.35200 1.32306 -3.35200 -1.1883914 15 -0.21337 0.41339 0.21337 -0.4138314 19 0.21337 -0.41339 -0.21264 0.4177216 17 -3.34200 -2.06023 3.34200 2.0767116 18 0.00027 0.28284 -0.00000 -0.2801416 19 -0.51158 -0.08567 0.52751 -0.2319916 20 -0.59323 -0.39926 0.59959 -0.0495816 21 -0.55346 -0.14284 0.56509 -0.1326619 21 0.42113 -0.33465 -0.41788 0.3451920 22 -1.31859 -0.42442 1.35499 -0.0758421 22 -0.84721 -0.71254 0.86108 0.29604源程序#include "math.h"#include "stdio.h"#define NS 2000 //最大节点数#define NS2 NS * 2#define NS4 1000 //NS4、NS必须大于2*z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