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计算报告

合集下载

电力短路电流程序计算报告

电力短路电流程序计算报告

电力短路电流程序计算报告摘要短路电流计算是电气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之一,在发电厂、变电所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工作中,都必须事先进行短路计算,以此作为合理选择电气接线、电气设备选型、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确定限制短路电流措施、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并整定其参数等的重要依据。

掌握短路发生以后的物理过程以及计算短路时各种运行参量(电流、电压等)的计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短路电流计算实用的数学模型、计算原理和方法。

用MATLAB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应用起来方便、快捷、准确,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

目录摘要 (I)目录 (II)前言 (5)1电力系统短路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 (7)1.1短路故障分析概述 (7)1.1.1短路的概念及类型 (7)1.1.2短路产生的原因 (8)1.1.3短路的危害及限制措施 (8)1.2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 (11)1.3短路计算的作用 (11)1.4短路计算的基本步骤 (12)1.5标幺制 (12)1.5.1标幺值的概念 (12)1.5.2基准值的选取 (12)1.5.3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13)1.5.4不同电压等级网络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计算 14 2电力系统三相短路分析计算 (16)2.1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16)2.1.1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分析 (17)2.1.2短路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值电流 (20)2.2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 (22)2.3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 (24)2.3.1三相短路实用计算的基本假设 (24)2.3.2起始次暂态电流和冲击电流的实用计算 (25)2.3.3短路电流计算曲线及其应用 (27)2.3.4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近似计算 (30)3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分析计算 (31)3.1对称分量法 (31)3.2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计算 (32)4短路电流计算程序的实现 (37)4.1MATLAB软件简介 (37)4.2数学模型的建立 (37)4.3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8)4.4三相短路电流计算程序 (39)4.4.1利用节点阻抗矩阵计算短路电流 (39)4.4.2计算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 (40)4.4.3计算短路电流程序的原理框图 (42)4.4.4计算实例 (42)4.5不对称短路故障计算程序 (44)4.5.1不对称短路故障的计算步骤 (44)4.5.2不对称短路故障计算程序原理框图 (46)总结 (50)附件1对称短路源程序 (51)附件2不对称短路源程序 (53)前言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中,短路电流计算是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计算,是接线报告比较、电气设备选择、继电保护计算与整定的基础。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探讨电力系统的性能和效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

发电厂负责将化学能、机械能等转化为电能,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配电网将电能供应给终端用户。

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传输,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分配。

二、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1. 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潮流计算需要考虑各个节点的功率平衡和电压平衡,以及各个元件的参数和状态。

2. 短路分析短路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短路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短路电流,从而评估设备的额定容量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短路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3. 阻抗分析阻抗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阻抗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阻抗,从而评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电力传输能力。

阻抗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负载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通过潮流计算,我们确定了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

通过短路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安全性,并确定了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通过阻抗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中存在一些节点电压偏低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增加变压器容量、调整负载分配和优化配电网结构等措施。

此外,我们还发现系统中某些支路的短路电流超过了设备的额定容量,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

电力仿真算法实验报告

电力仿真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电力系统仿真算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了解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实验内容包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暂态稳定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等。

二、实验内容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实验背景:以某地区110kV电网为例,分析该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分布。

(2)实验步骤:① 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110kV电网模型;② 设置电网参数,包括各节点电压、线路参数等;③ 运行潮流计算程序,得到潮流分布结果;④ 分析潮流分布结果,判断电网的稳定性。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1)实验背景:以某地区110kV电网为例,分析该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暂态稳定性。

(2)实验步骤:① 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110kV电网模型;② 设置电网参数,包括各节点电压、线路参数等;③ 设置故障参数,包括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④ 运行暂态稳定分析程序,得到暂态稳定结果;⑤ 分析暂态稳定结果,判断电网的稳定性。

3.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1)实验背景:以某地区110kV电网为例,计算电网在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2)实验步骤:① 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110kV电网模型;② 设置电网参数,包括各节点电压、线路参数等;③ 设置故障参数,包括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④ 运行短路电流计算程序,得到短路电流结果;⑤ 分析短路电流结果,判断电网的短路容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结果通过潮流计算,得到110kV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潮流分布。

结果表明,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电网的潮流分布合理,节点电压满足要求。

在故障运行方式下,电网的潮流分布发生较大变化,部分节点电压超出了允许范围。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结果通过暂态稳定分析,得到110kV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暂态稳定结果。

结果表明,在故障发生初期,电网暂态稳定,但故障持续一段时间后,电网发生暂态失稳。

典型电力系统计算结果分析

典型电力系统计算结果分析

典型电力系统计算结果分析Introduction:电力系统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电网的运行状态、电力负荷、线路电流、电压稳定性等关键参数。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并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

本文将采用常用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对典型的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1.电力负荷计算:电力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准确估计电力负荷对于电网的规划、供电能力和电力设备的选型非常重要。

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确定电力负荷的日变化曲线、年负荷曲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力负荷的季节性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电力负荷的计算,可以得到电力系统的需求,并为电力供应提供依据。

2.电路参数计算:电力系统中的电路参数计算是基于电路理论和电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常见的电路参数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等。

电阻的计算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观测值进行计算。

电感和电容的计算可以通过电路的自感和互感参数进行计算,其中自感和互感一般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电路参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等。

3.线路电流和功率计算:线路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线路电流是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运行正常的基础,而功率是电力设备与系统负荷之间的信息交流。

通过对电力系统中负荷特性、传输线路特性和运行模式的考虑,可以对线路电流和功率进行准确的计算。

线路电流和功率的计算结果可以指导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

4.电压稳定性计算: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电力系统中电压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力设备的运行和负荷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对电力系统中负荷变动、电源变动和线路电阻、电抗的考虑,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进行计算。

电压稳定性计算可以指导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并为电力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

Conclusion:电力系统的计算结果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关键步骤。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授课教师胡林献姓名张远实学号13S106052P-Q 分解潮流法简述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计算框图。

用C 语言编制P-Q 分解法潮流程序,并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加以验证。

要求采用稀疏技术、因子表技术和节点优化技术,并考虑负荷静态特性。

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P-Q 分解法即是基于采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牛顿法,其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线路参数R/X 通常很小的情况,对求解修正量的修正方程系数矩阵加以简化,使其变为常数阵(即所谓的等斜率),且 P 、Q 迭代解耦。

这样可减少每次迭代的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又不影响最终结果,因此是通常选用的一种方法。

但在低电压配电网中,当线路 R/X 比值很大时,可能出现不收敛情况,此时应考虑更换其它方法。

计算过程:1、 形成有功迭代和无功迭代的简化雅克比矩阵'B 和''B 2、 给定PQ 节点的初值和各节点电压相角初值3、 作有功迭代1V (G cos B sin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P P P P V δδ=∆=-=-∑+,计算(k)(k)/ii P V ∆,解修正方程(k 1)(k)(k)i i i δδδ+=+∆,得各节点电压相角的修正值。

4、 作无功迭代1V (G sin B cos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Q Q Q Q V δδ=∆=-=-∑-,计算(k)(k)/i i Q V ∆,解修正方程(k 1)(k)(k)ii i V V V +=+∆,得各节点电压幅值的修正量。

5、 返回第三步,继续迭代到满足要求为止。

计算框图流程:算例描述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算例进行验证,详细参数和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表1 线路参数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支路电阻支路电抗对地电纳/21 7-8 0.0106 0.0740 0.02 7-9 0.0147 0.1040 0.03 8-9 0.0034 0.0131 0.04 9-22 0.0559 0.2180 0.19545 12-13 0.00245 0.0255 1.3956 14-19 0.0034 0.0200 0.07 16-19 0.0578 0.2180 0.18878 16-20 0.0163 0.0662 0.23539 16-21 0.0374 0.1780 0.16410 16-18 0.0033 0.0333 0.011 19-21 0.0114 0.0370 0.012 20-22 0.0214 0.0859 0.300813 21-22 0.0150 0.0607 0.219814 8-22 0.0537 0.1900 0.165315 11-12 0.0033 0.0343 1.08797表2 变压器支路数据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电阻电抗变比1 7-1 0.0 0.0150 1.0502 9-2 0.0 0.0217 1.0753 22-3 0.0 0.0124 1.1004 19-4 0.0 0.0640 1.0255 18-5 0.0 0.0375 1.0506 17-6 0.0 0.0337 1.0007 10-9 0.0 -0.002 1.0008 11-10 0.0 0.0180 1.0009 15-12 0.0 0.0180 1.00010 17-13 0.0 0.0100 1.00011 15-14 0.0 -0.002 1.00012 16-17 0.0 0.0010 1.027表3 并联电容器数据节点号电纳12 -1.366516 0.5017611 -1.366512 -1.3665表4 母线功率数据母线号发电机输出有功发电机输出无功负荷有功负荷无功1 5.9631 1.7355 0.00 0.002 6 3.2 0.00 0.003 3.1 4.6 0.00 0.004 1.6 0.7 0.00 0.005 4.3 3.34 0.00 0.006 -0.01 1.0 0.00 0.007 0.00 0.00 0.00 0.008 0.00 0.00 2.87 1.449 0.00 0.00 3.76 2.2110 0.00 0.00 0.00 0.0011 0.00 0.00 0.00 0.0012 0.00 0.00 0.00 0.0013 0.00 0.00 0.00 0.0014 0.00 0.00 0.00 0.0015 0.00 0.00 0.00 0.0016 0.00 0.00 5.0 2.917 0.00 0.00 0.00 0.0018 0.00 0.00 4.3 2.619 0.00 0.00 0.864 0.66220 0.00 0.00 0.719 0.47421 0.00 0.00 0.7 0.522 0.00 0.00 2.265 1.69表5 无功可调母线数据母线号电压幅值(标幺值)无功下限值无功上限制1 1.0 -5 103 1.0 -5 56 1.0 -5 6表6 发电机参数母线号暂态电抗转子惯性时间常数阻尼系数发电机有功出力下限发电机有功出力上限1 0.0150 140.82 0.003 16.52 0.0382 30.00 0.00 1.2 6.63 0.0396 79.50 0.00 1.5 8.254 0.1210 15.68 0.00 0.4 2.25 0.0480 39.20 0.00 1.02 5.616 0.1976 2.62 0.00 0.2 1.1图1 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图计算结果I V CA PL QL PG QG1 1.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5.96312 1.735492 0.97384 -11.311893 0.00000 0.00000 6.00000 3.200003 1.00000 -27.459057 0.00000 0.00000 3.10000 3.147314 1.02190 -25.168610 0.00000 0.00000 1.60000 0.700005 1.04392 -28.205656 0.00000 0.00000 4.30000 3.340006 1.00000 -37.566566 0.00000 0.00000 -0.01000 0.916647 1.02697 -5.24717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8 0.96847 -19.788813 -2.87000 -1.44000 0.00000 0.000009 0.98081 -19.738201 -3.76000 -2.21000 0.00000 0.0000010 0.97985 -19.30434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1 0.99050 -23.17377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2 0.99359 -30.49903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3 0.98198 -35.52809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4 1.00020 -30.69586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5 1.00103 -30.720282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6 0.99308 -27.750976 -5.00000 -2.90000 0.00000 0.0000017 0.96911 -37.54664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8 0.98360 -37.696751 -4.30000 -2.60000 0.00000 0.0000019 1.00776 -31.018334 -0.86400 -0.66200 0.00000 0.0000020 1.01475 -35.674534 -0.71900 -0.47400 0.00000 0.0000021 1.101546 -32.104404 -0.70000 -0.50000 0.00000 0.0000022 1.05792 -29.749725 -2.26500 -1.69000 0.00000 0.00000I J PIJ QIJ PJI QJI1 7 5.96312 1.73549 -5.96312 -1.156932 9 6.00000 3.20000 -6.00000 -2.141953 22 3.10000 3.14731 -3.10000 -2.905314 19 1.60000 0.70000 -1.60000 -0.513085 18 4.30000 3.34000 -4.30000 -2.319866 17 -0.01000 0.91664 0.01000 -0.888337 8 3.48120 0.74380 -3.35384 0.145337 9 2.48191 0.41314 -2.39368 0.211128 9 -0.28186 -0.83922 0.28470 0.850168 22 0.76571 -0.74611 -0.71214 0.595619 10 3.63860 -0.48476 -3.63860 0.456749 22 0.71038 -0.64457 -0.66894 0.3995110 11 3.63860 -0.45674 -3.63860 0.7088611 12 3.38055 -2.04951 -3.59392 -1.1859912 13 3.38055 -1.10216 -3.35200 -1.3230612 15 0.21337 -0.40993 -0.21337 0.4138313 17 3.35200 1.32306 -3.35200 -1.1883914 15 -0.21337 0.41339 0.21337 -0.4138314 19 0.21337 -0.41339 -0.21264 0.4177216 17 -3.34200 -2.06023 3.34200 2.0767116 18 0.00027 0.28284 -0.00000 -0.2801416 19 -0.51158 -0.08567 0.52751 -0.2319916 20 -0.59323 -0.39926 0.59959 -0.0495816 21 -0.55346 -0.14284 0.56509 -0.1326619 21 0.42113 -0.33465 -0.41788 0.3451920 22 -1.31859 -0.42442 1.35499 -0.0758421 22 -0.84721 -0.71254 0.86108 0.29604源程序#include "math.h"#include "stdio.h"#define NS 2000 //最大节点数#define NS2 NS * 2#define NS4 1000 //NS4、NS必须大于2*zls。

电力系统计算实训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电力系统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规划和设计的基础,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电力系统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稳定性计算等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计算软件进行实际计算,分析计算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实训目的:通过潮流计算,了解电力系统在给定运行方式下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规划提供依据。

(2)实训内容: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进行潮流计算。

2.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1)实训目的:通过短路电流计算,了解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大小和分布,为选择电气设备参数和整定继电保护提供依据。

(2)实训内容: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进行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3. 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1)实训目的:通过稳定性计算,了解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扰动时的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2)实训内容: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进行暂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计算。

四、实训步骤1. 收集电力系统相关资料,包括系统接线图、元件参数、运行方式等。

2. 根据收集的资料,建立电力系统计算模型。

3. 运用电力系统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包括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稳定性计算。

4. 分析计算结果,总结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潜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潮流计算结果(1)节点电压:根据潮流计算结果,A、B、C三点的节点电压分别为115kV、110kV、110kV。

(2)功率分布:根据潮流计算结果,A、B、C三点的有功功率分别为15MW、10MW、5MW,无功功率分别为5Mvar、2Mvar、3Mvar。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了解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计算方法,为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由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以及用户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用户处。

电力系统一般按照功率等级的不同分为高压、中压、低压电力系统。

2.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是指电源、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常见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有环形、网状和辐射状等。

3.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等。

其中,电压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有着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用户用电质量的作用。

4.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短路电流计算、负荷流计算、电压稳定计算等。

通过这些计算方法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1.收集电力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装置的类型、额定容量、接线方式等。

2.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短路电流。

3.进行负荷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信息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负荷流值。

4.进行电压稳定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电源参数、负载参数和线路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稳定性。

5.分析计算结果,评估电力系统的性能,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6.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四、实验结果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短路电流、负荷流值以及电压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电力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了评估电力系统性能的指标和工具。

我们发现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能源损失。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赋予人们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便捷性,还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它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这可以导致电力系统失控,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因此,我在课程设计中选择了“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作为我要研究的主题。

二、研究背景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保持正常电压、电流和频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负荷变化、故障等因素稳定运行的能力。

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电网稳定性的分析和计算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所以,有必要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1.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稳定性;2.研究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方法,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3.提出关于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稳定性分析:首先,根据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了解稳定性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

其次,针对电力系统的装置、线路等元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计算方法研究: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设计算法,使用MATLAB等软件,计算并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的各种故障情况,考虑各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2.在MATLAB等软件上,建立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模型;3.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1] 许玉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3):74~86.[2] 洪波,李春江.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15.[3] 王振福,吴浔.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七、结论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关乎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计算报告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授课教师胡林献姓名张远实学号 13S******P-Q 分解潮流法简述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计算框图。

用C 语言编制P-Q 分解法潮流程序,并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加以验证。

要求采用稀疏技术、因子表技术和节点优化技术,并考虑负荷静态特性。

P-Q 分解潮流法的基本原理:P-Q 分解法即是基于采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牛顿法,其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线路参数R/X 通常很小的情况,对求解修正量的修正方程系数矩阵加以简化,使其变为常数阵(即所谓的等斜率),且 P 、Q 迭代解耦。

这样可减少每次迭代的计算时间,提高计算速度,又不影响最终结果,因此是通常选用的一种方法。

但在低电压配电网中,当线路 R/X 比值很大时,可能出现不收敛情况,此时应考虑更换其它方法。

计算过程:1、 形成有功迭代和无功迭代的简化雅克比矩阵'B 和''B 2、 给定PQ 节点的初值和各节点电压相角初值3、 作有功迭代1V (G cos B sin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P P P P V δδ=∆=-=-∑+,计算(k)(k)/i i PV ∆,解修正方程(k 1)(k)(k)ii i δδδ+=+∆,得各节点电压相角的修正值。

4、 作无功迭代1V (G sin B cos )ni is i is i j ij ij ij ij j Q Q Q Q V δδ=∆=-=-∑-,计算(k)(k)/ii Q V ∆,解修正方程(k 1)(k)(k)ii i V V V +=+∆,得各节点电压幅值的修正量。

5、 返回第三步,继续迭代到满足要求为止。

计算框图流程:算例描述用电科院6机22节点算例进行验证,详细参数和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表1 线路参数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支路电阻支路电抗对地电纳/21 7-8 0.0106 0.0740 0.02 7-9 0.0147 0.1040 0.03 8-9 0.0034 0.0131 0.04 9-22 0.0559 0.2180 0.19545 12-13 0.00245 0.0255 1.3956 14-19 0.0034 0.0200 0.07 16-19 0.0578 0.2180 0.18878 16-20 0.0163 0.0662 0.23539 16-21 0.0374 0.1780 0.16410 16-18 0.0033 0.0333 0.011 19-21 0.0114 0.0370 0.012 20-22 0.0214 0.0859 0.300813 21-22 0.0150 0.0607 0.219814 8-22 0.0537 0.1900 0.165315 11-12 0.0033 0.0343 1.08797表2 变压器支路数据支路号首末端节点号电阻电抗变比1 7-1 0.0 0.0150 1.0502 9-2 0.0 0.0217 1.0753 22-3 0.0 0.0124 1.1004 19-4 0.0 0.0640 1.0255 18-5 0.0 0.0375 1.0506 17-6 0.0 0.0337 1.0007 10-9 0.0 -0.002 1.0008 11-10 0.0 0.0180 1.0009 15-12 0.0 0.0180 1.00010 17-13 0.0 0.0100 1.00011 15-14 0.0 -0.002 1.00012 16-17 0.0 0.0010 1.027表3 并联电容器数据节点号电纳12 -1.366516 0.5017611 -1.366512 -1.3665表4 母线功率数据母线号发电机输出有功发电机输出无功负荷有功负荷无功1 5.9631 1.7355 0.00 0.002 6 3.2 0.00 0.003 3.1 4.6 0.00 0.004 1.6 0.7 0.00 0.005 4.3 3.34 0.00 0.006 -0.01 1.0 0.00 0.007 0.00 0.00 0.00 0.008 0.00 0.00 2.87 1.449 0.00 0.00 3.76 2.2110 0.00 0.00 0.00 0.0011 0.00 0.00 0.00 0.0012 0.00 0.00 0.00 0.0013 0.00 0.00 0.00 0.0014 0.00 0.00 0.00 0.0015 0.00 0.00 0.00 0.0016 0.00 0.00 5.0 2.917 0.00 0.00 0.00 0.0018 0.00 0.00 4.3 2.619 0.00 0.00 0.864 0.66220 0.00 0.00 0.719 0.47421 0.00 0.00 0.7 0.522 0.00 0.00 2.265 1.69表5 无功可调母线数据母线号电压幅值(标幺值)无功下限值无功上限制1 1.0 -5 103 1.0 -5 56 1.0 -5 6表6 发电机参数母线号暂态电抗转子惯性时间常数阻尼系数发电机有功出力下限发电机有功出力上限1 0.0150 140.82 0.003 16.52 0.0382 30.00 0.00 1.2 6.63 0.0396 79.50 0.00 1.5 8.254 0.1210 15.68 0.00 0.4 2.25 0.0480 39.20 0.00 1.02 5.616 0.1976 2.62 0.00 0.2 1.1图1 电科院6机22节点系统图计算结果I V CA PL QL PG QG1 1.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5.96312 1.735492 0.97384 -11.311893 0.00000 0.00000 6.00000 3.200003 1.00000 -27.459057 0.00000 0.00000 3.10000 3.147314 1.02190 -25.168610 0.00000 0.00000 1.60000 0.700005 1.04392 -28.205656 0.00000 0.00000 4.30000 3.340006 1.00000 -37.566566 0.00000 0.00000 -0.01000 0.916647 1.02697 -5.24717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8 0.96847 -19.788813 -2.87000 -1.44000 0.00000 0.000009 0.98081 -19.738201 -3.76000 -2.21000 0.00000 0.0000010 0.97985 -19.30434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1 0.99050 -23.17377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2 0.99359 -30.499034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3 0.98198 -35.52809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4 1.00020 -30.69586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5 1.00103 -30.720282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6 0.99308 -27.750976 -5.00000 -2.90000 0.00000 0.0000017 0.96911 -37.546641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18 0.98360 -37.696751 -4.30000 -2.60000 0.00000 0.0000019 1.00776 -31.018334 -0.86400 -0.66200 0.00000 0.0000020 1.01475 -35.674534 -0.71900 -0.47400 0.00000 0.0000021 1.101546 -32.104404 -0.70000 -0.50000 0.00000 0.0000022 1.05792 -29.749725 -2.26500 -1.69000 0.00000 0.00000I J PIJ QIJ PJI QJI1 7 5.96312 1.73549 -5.96312 -1.156932 9 6.00000 3.20000 -6.00000 -2.141953 22 3.10000 3.14731 -3.10000 -2.905314 19 1.60000 0.70000 -1.60000 -0.513085 18 4.30000 3.34000 -4.30000 -2.319866 17 -0.01000 0.91664 0.01000 -0.888337 8 3.48120 0.74380 -3.35384 0.145337 9 2.48191 0.41314 -2.39368 0.211128 9 -0.28186 -0.83922 0.28470 0.850168 22 0.76571 -0.74611 -0.71214 0.595619 10 3.63860 -0.48476 -3.63860 0.456749 22 0.71038 -0.64457 -0.66894 0.3995110 11 3.63860 -0.45674 -3.63860 0.7088611 12 3.38055 -2.04951 -3.59392 -1.1859912 13 3.38055 -1.10216 -3.35200 -1.3230612 15 0.21337 -0.40993 -0.21337 0.4138313 17 3.35200 1.32306 -3.35200 -1.1883914 15 -0.21337 0.41339 0.21337 -0.4138314 19 0.21337 -0.41339 -0.21264 0.4177216 17 -3.34200 -2.06023 3.34200 2.0767116 18 0.00027 0.28284 -0.00000 -0.2801416 19 -0.51158 -0.08567 0.52751 -0.2319916 20 -0.59323 -0.39926 0.59959 -0.0495816 21 -0.55346 -0.14284 0.56509 -0.1326619 21 0.42113 -0.33465 -0.41788 0.3451920 22 -1.31859 -0.42442 1.35499 -0.0758421 22 -0.84721 -0.71254 0.86108 0.29604源程序#include "math.h"#include "stdio.h"#define NS 2000 //最大节点数#define NS2 NS * 2#define NS4 1000 //NS4、NS必须大于2*z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