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第1节 心脏生理
第一节-心脏生理PPT优质课件
![第一节-心脏生理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4cec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a.png)
活化横桥数目 Ca2浓度升高的程度
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
肌凝蛋白ATP酶活性
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儿茶酚胺与心肌膜上β受体结合→胞浆CAMP↑→胞
浆Ca2+↑→活化横桥数目↑→肌凝蛋白ATP酶激活→分解 ATP以提供肌丝滑行力量→心肌收缩力↑
.
(四)、HR
HR 40~180次/分 HR↑→心输出量↑
窦 律 刺 激 引 起 兴 奋 才 产 生 收
现 一 次 窦 律
“
脱 失
”
, 需 等
就 不 能 引 起 心 室 的 兴 奋 和 收
兴 奋 落 在 期 前 收 缩 的 有 效 不
性 节 律 的 兴 奋 是 规 律 下 传 的
(二)自动节律性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 90~ 100次/分 自律性最高 正常心脏起搏点
舒张期储备 15 ml
搏出量储备
收缩期储备 35~40ml
正常心泵功能储备依次是:HR储备>收缩期储备>舒张期储备
.
(六)心音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分别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在某些健康儿 童或青年人,有时可听到第三心音。
当心肌和心瓣膜发生病变时,心音发生异 常—称为心杂音
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 Starling在百余年前就发现,心脏能自动地调
节并平衡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的关系:回心血量愈 多,则心肌舒张时被牵拉愈长,其收缩力也愈强, 搏出量也愈多。这种现象可通过心室功能曲线加以 说明。
.
Starling’s Law
(1) 12~15mmHg是心室的最适前负荷
时 程(1~2 ms)要长得多。 d . 最大复极电位为-70mv,阈电位为-40mv。 e.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化的速度(0.1V/S)>浦肯野细 胞(0.02V/ S )。
第四章 生理学 最新版 中职.
![第四章 生理学 最新版 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30680645be23482fb4da4cd5.png)
力差,是推动血流的动力。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值
1.概念
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主要因素: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量 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起缓冲作用
过程:
在射血期,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和大动脉的可扩张性,
搏出量中约有1/3流向外周,而2/3暂存大动脉内,心室 收缩时释放的部分能量以势能形式贮存于大动脉管壁。
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的结构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每分钟的心跳(心动周期)次数,称为心率。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为60~100 次/分,平均为75次/分。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1/心率
若心率以75次/分计算,则每一心动周 期为0.8秒,其中心房与心室各收缩、舒
大动脉:弹性储器血管; 中动脉:分配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Cap):交换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
1.血流量:Q=⊿P/R = π ⊿P r4 / (8ŋL) 2.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
(二)血流阻力
意义
防止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 度的改变,以保护心肌细胞不受损伤。
2.心肌收缩能力
是指在前后负荷不变时而改变其力学的一种内在特性。
主要决定于兴奋①收缩耦联过程中 ②活化的横桥数目 ③ATP酶的活性 ④胞质内Ca2+浓度
张力-速度曲线 a:乙酰胆碱 b:正常 c:去甲肾上腺素
由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而引起每搏量改变 的调节,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生理学第四章
![生理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6b858bdfc1c708a1284a44e9.png)
二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⑴ 有效不应期:0期开始复极-60mV 包括绝对不应期(0期开始复极-55mV,兴奋性为零) 局部反应期(复极-55mV复极-60mV,可发生局
部兴奋,无AP)
⑵ 相对不应期:–60mV -80mV
兴奋性低于正常,Na+通道处于复活状态,但并未完全 复活,高于阈值的强刺激可诱导期前兴奋
4 P-R/PQ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 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 阻滞时,此期延长。 5 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 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心率成反 变关系,心率越快,该间期越短。 6 S-T段: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2心室均 处于去极化状态,一段等电位线。该段异常 压低或抬高常提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0期:Ca2+内流; 3期:Ca2+内流减少、K+外流增加。 4期:自动去极化(显著特点) 4期自动除极的机制:三种电流 ① K离子电流( K+外流):进行性衰减,最重要。 ② Na离子内流电流: ③ T型钙通道的激活和钙内流(非特异性的缓慢内 向电流)。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特征: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 均小于心室心肌细胞。 ②0期去极幅度小和速度慢,峰值(0mV左右) ③复极由3期完成,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 平台期。 ④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为正常起搏点)。
二、血流动力学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也称容积速 度。 血流量: Q = △P/R △P为管道两端压力差;R为血流阻力 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成为血流速 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横截面积成反比。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速度最慢,主动脉中最快。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1721712f804d2b160b4ec07f.png)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上)心脏生理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血液循环(上)心脏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d5c37f27284b73f24250fb.png)
期前收缩 与代偿性间歇
(二)自律性 1、概念: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 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具有自动节律 性的组织或细胞称为自律组织或自律 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可用单位时间 (每分钟)内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 即自动兴奋的频率来衡量。
平台期初期,内向Ca2+电流与外向K+电流处于相对平 衡状态,膜电位稳定在0mV左右。 平台期晚期,内向Ca2+电流逐渐减弱,外向K+电流逐 渐增强,出现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的微弱的净外 向电流,导致膜电位缓慢地复极化。
3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0mV左右→ -90mV,约100~150ms。Ca2+通 道关闭,Ca+内流停止,而K+外流 进行性增加所致。 4期:又称静息期(电舒张期)。膜电位稳定于 -90mV,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 分布。Na+-K+泵 排Na+,摄K+,恢复 Na+、K+的分布。
(2)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 (3)心脏内兴奋传导速度不均一: 传导最慢: 房室结-房室延搁 意义: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 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 不会发生心房和心室的收缩 时间上重叠的现象。 传导最快: 心室内浦氏纤维 意义: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同步收 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
2、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a、细胞直径:细胞直径大,细胞内的 电阻降低,则空间常数增大,兴奋部 位的电位变化所引起的电紧张扩布的 范围也越远,传导速度增快。 b、细胞间缝隙连接数目:细胞间缝隙 连接数目多,使纵向细胞内电阻小, 传导快。
01第一节心脏生理
![01第一节心脏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31c851e518964bcf847cf5.png)
4.第四心音------40岁以上可能出现。 发生时间:心室收缩期前。 特 点:一般用听诊器不易听到。 产生因素:与心房收缩引起心室充盈有关。 心音的诊察意义: ①第一心音可以检查房室瓣的功能状况; ②第二心音可以检查动脉瓣的功能状况;
2018年5月17日
32
(二)心电图
(2)快速充盈期 室内压低于心房压 快速流向心室。 占时0.11s左右;
房室瓣开放
血液由心房
(3)减慢充盈期 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 心室、心房、大静脉之 间压力差减小 充盈速度减慢。 特点:占时0.22s。
2018年5月17日 8
(4)心房收缩期 发生时段:心室减慢充盈期的后段(全心舒张 期之后)。 静脉血不断 流入心房, 心房压相对 高于心室压 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 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 血液由心房进入 心室,心室充盈
心电图(ECG):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
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基本波形:一个P波、一个QRS波、一个T波,有 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 心电图纸:有1mm的小方格,纵线上每一小格相
当于0.1mV的电位差;横向小格表示时间,每一小格
相当于0.04s(即走纸速度为每秒25mm)。
2018年5月17日 30
四、心音和心电图
2.第二心音 发生时间:心舒期。 特 点: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产生因素:①动脉瓣关闭;-------主要成分。 ②心室壁振动; ③房室瓣开放、血流的振动。 3.第三心音----可在健康儿童和青年人听到。 发生时间:快速充盈期末。 特 点:低频、低幅。 产生因素:血流速度突然改变,心室壁和瓣膜振 动。
2018年5月17日
37
5.Q-T间期 概念: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 意义: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到完全复极到静息 状态的时间。 6.ST段 概念:从QRS波群终了到T波起点之间的与基线 平齐的线段。 意义: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处于除极,没有 电位差。
生理学课件之心脏
![生理学课件之心脏](https://img.taocdn.com/s3/m/c15b695b192e45361066f5f3.png)
力
搏出功
心室功能曲线(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e) 收缩能力
对照
收缩能力
12 ~ 15 mmHg 最适前负荷
5 10 15 20 25 30
左心房平均压 (mmHg)
(前负荷和初长度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
① 正常左室充盈压:5 ~ 6 mmHg — 正常心室是在功能曲线
左右两侧心房或两侧心室几乎同步活动 全心舒张期: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期
心率 心动周期
收缩期和舒张期均 (舒
张期缩短的比例大) 心肌休息时间相对缩短
例:冠心病:心率 心肌易缺血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 心室收缩期 (systole)
① 等 容 收 缩 期 (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脏的输出量
1.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博输出量(搏出 量)stroke volume。正常值:70 (60 ~ 80) ml。是衡量 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正常值:55% ~ 65%。能更准确地反 映心脏的泵血功能。
在整体情况下(长时): 动脉压持续高
心肌长期收缩加强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肌肥厚(病理性)
泵血功能减退
(三) 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
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心肌内在收缩能力(与前、
(完整版)心脏生理
![(完整版)心脏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e4abe751e79b8969022615.png)
(三)心音
1.概念:心动周期 中,心脏瓣膜关闭 和血液撞击心室壁 等因素引起的机械 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第一、第二心音比较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房室瓣关闭,血流冲 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
成因 击动脉壁和心室壁引 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壁引
起振动
起振动
意义 标志心室开始收缩 标志心室开始舒张
听诊 部位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心尖搏动处
室内压略<动脉压 (射血由血液动能和惯性引起) 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占总射血量1/3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0.07s
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动脉瓣关闭
室内压>房内压 房室瓣关闭
心室容积不变
(2)快速充盈期 0.11s 心室舒张,室内压降至最低值 室内压<房内压 房室瓣开放
血液被快速抽吸入心室,心室容积↑ 回流速度快,充盈量占充盈总量2/3
(3)减慢充盈期 0.22s 心室充盈量增加,血液回流入心室速度下降
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处于全心舒 张期,是心室充盈的主要时期,充盈量占 心室充盈总量的3/4。
(4)心房收缩期 0.1s
心房收缩,房内压↑
心房内剩余血液被挤入心室 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加
AP 机械收缩
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 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 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 后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实验
(二)自律性
⒈概念: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 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性的基础。
2.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100次/min,房
室交界50次/min,普肯野纤维25次/min。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搏节律。
血液循环—心脏生理(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心脏生理(生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61eb8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6.png)
心室舒张 充盈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 (约0.08s) →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仍关闭
心室射血期:心室肌继续舒张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约0.42s ) →房室瓣开放 →血液自心房充盈入心室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示意图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
心脏生理
2
血管生理
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 血过程
心室收缩 射血
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 (约0.05s)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闭
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仍关闭
心室射血期:心室肌继续收缩 →室内压↑↑ →室内压>动脉压
(约0.25s ) →动脉瓣开放 →心室射血入动脉
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关闭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开放
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开放
停滞于心室 心室→动脉 停滞于心房 心房→心室
不变 缩小 不变 增大
心动周期各期中心腔压力对比、瓣膜与血流变化规律
分期
时间 室内压变化与各部压力对比 瓣膜开闭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心室 收缩期
等容 收缩期
射血期
0.05S 0.25S
心室 舒张期
等容 舒张期
充盈期
0.08S 0.42S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第一节心脏生理
![第一节心脏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2b4b7d168884868762d632.png)
第一节心脏生理1.心脏在射血与充盈过程中,左、右心室活动基本一致,心脏射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心腔内压力、瓣膜的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1)心房收缩期:房压、室压均接近大气压,房室瓣开启,半月瓣关闭。
(2)心室收缩期:①等容收缩相:房室瓣及主动脉瓣均关闭,室内压大幅度升高,升高速率较快。
但室内压低于动脉压,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等容收缩期。
②射血相:快速射血相,心室内压继续上升超过动脉压时,半月瓣开启,血液迅速射入动脉,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上升到峰值;随后心室容积缩小减慢,进入慢速射血相,室内压由峰值下降。
(3)心室舒张期:此期持续约0.5s,分为四个时期。
①等容舒张期:室内压快速大幅度下降,室内压低于动脉压,半月瓣关闭,心室容积不变(2004)。
②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相,室内压继续下降,室内压低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心室容积增大,称为快速充盈期,占心室舒张期总充盈量的2/3;随后进入慢速充盈相,晚期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的心房收缩期,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10%~30%(2001/2005)。
2.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1)心脏的输出量①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②每分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2000)。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的前负荷、心肌的后负荷、心肌收缩性、心率。
3.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图示如1-3):(1)0期去极相:幅度小、速度慢、无超射。
主要为L 型Ca2+通道开放,Ca2+缓慢内流形成。
(2)复极无1期和2期,只有3期。
(3)4期自动去极化:主要形成机制是衰减的K+外流,少量Ca2+缓慢内流,导致内向电流超过外向电流,引起4期自动去极化。
在心肌自律细胞中,窦房结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因此它是心脏的起搏点。
生理学心脏生理
![生理学心脏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2d5a1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e.png)
生理学心脏生理
生理学心脏生理是指探讨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
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心瓣和心包等部分,而心脏的功能则由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放松来完成。
心脏收缩的过程受到神经、荷尔蒙和离子浓度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心脏生理的研究除了对心脏本身的了解外,还有助于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2.射血过程和原理(左室) (1)心室收缩与射血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与充盈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时相
压力 房室瓣 半月瓣心室容积 室内压 血流方向
等容收缩期 房<室<主A 关 快速射血期 房<主A <室 关 减慢射血期 房<室<主A 关
盈
量
量
心室充盈时间:正比 静脉回流速度:正比 心包内压:反比 心室顺应性:正比
精品课件
2.后负荷:指动脉血压
主动脉压越高,等容收缩期越长,射血时间推迟并 缩短,心肌缩短程度和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
搏出量减少 后负荷增大,搏出量减小
精品课件
机制:
心肌后负荷↑(动脉血压↑)→等容收缩期延长, 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慢→搏出量
=每搏功×心率
精品课件
6、心力储备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 能力。
安静时:5L/min 运动时:25~30L/min
精品课件
(1)心率储备 — 主 75次/min → 160~180 次/min
(2)搏出量储备 70ml → 150ml 包括 A.收缩期储备(大):收缩↑ B.舒张期储备(有限):回
大动脉壁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精(品课异件 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半月瓣关闭
意义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反映房室瓣功能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反映半月瓣功能
精品课件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60~80ml 平均70ml
精品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 百分比。
精品课件
(3)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1)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比 心率 = 75次/min = 1.25次/s 心动周期 = 1/心率 = 0.8s
精品课件
(2)时间分配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心脏跳动特征:
①两侧心房或心室呈同步收缩 ②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 ③心舒期长于心缩期(保证充盈) ④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时,以心舒期缩短
关 不变 ↑↑
/
多
开 ↓↓ ↑ 室 → 主A
惯性
开
↓
↓
室 → 主A
动量
等容舒张期 房<室<主A 关 关
快速充盈期 室<房<主A 开 关
减慢充盈期 室<房<主A 心房收缩期 室<房<主A
开关 开关
精品课件
不变 ↑↑ ↑ ↑
↓↓ ↓ ↓ ↓
/
抽吸
房→室
少
房→室
少
房→室
精品课件
提示:
A.心室容积在减慢射血期末达到最小 B.室内压和主A压在快速射血期达到最高 C.推动血液从房→室→主A的主要动力:压力梯度
流↑
精品课件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精品课件
(一)影响搏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精品课件
1.前负荷 (1)定义: (2)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血量 (3)作用:一定范围内,搏出量随前负荷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指数:以每m2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安静状态下N:3.0~3.5L/(min.m2) 心指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意义:可用于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
精品课件
5.心脏做功量: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平均动脉压-左心 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分支---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各级静脉---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
精品课件
心脏结构:
心脏射血功能
精品课件
一、过程
1.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
B.心肌伸展性小,具有强的抗过度延伸能力,超过 最适前负荷后,初长度不再随着室内压(前负荷)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心肌收缩力不再改变。
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平衡心室射血量
和回心血量-------出入平衡
精品课件
前负荷主要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心
室
舒
静
= + 张
末
脉 回 心
期
血
充
量
射 血 后 心 室 剩 余 血
压力梯度产生的原因: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 室内压的变化,从而导致心室与心房,心室与主A之 间产生压力差 D.左右心室的泵血过程基本相同,但左心室的压力变 化幅度大的多 E.心室在泵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心房可使心室进一 步充盈,但不起主要作用
精品课件
3、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
心肌生物电
跨膜电位—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心肌特性
心泵功能—过程、机制、评价、影响因素
心音和心电图
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内 容
血管生理
血压 静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微循环—血流通路及其各自特点、功能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心血管活动调节—神经、体液、自身调节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
精品课件
血液循环
精品课件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特点(对比骨骼肌): 无明显降支
①15mmHg以下,升支 异长自身调节
②15~20mmHg,人体 心肌最适前负荷 趋平坦
③20mmHg以上,平或 轻度下倾
精品课件
机制:
A.一定范围内随着充盈压↑即 静脉回心血量↑ 初 长度↑前负荷↑ →心肌肌小节适当拉长→肌纤 蛋白位点暴露↑ →横桥与位点有效重叠并结合 的数目↑ →心肌收缩的张力、速度、缩短长度 ↑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
精品课件
心脏节律性的搏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 中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地流动。血液循环 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 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 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 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 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精品动课件 、静脉之间的毛细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 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