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微刻
兴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2
![兴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2](https://img.taocdn.com/s3/m/9fadadc3d15abe23482f4d4d.png)
兴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兴文县历史悠久,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兴文县于2006年根据文化部、省文化厅、市文化局部署,制定了《关于开展兴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意见》,普查工作启动,历经准备、实施、总结三阶段,于2014年全面完成。
普查资源共约250项,涵盖10类别。
通过普查,不仅认定和抢救了一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且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兴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其间,先后公布了第一批3项和第二批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经过逐层申报,其中部分项目已经分别升格为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兴文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50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大坝高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兴文苗族花山节和贾氏微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兴文僰人赛神节和兴文建武僰道木台铁桩戏,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2项,构成了兴文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目前现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16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
兴文县十分重视重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建成比较完善的大坝高装传习所。
近十年以来,兴文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有效保护、传承、利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改善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优化了历史文化遗产及周边环境,发掘了历史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科学、合理、适度地发挥了其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了兴文的品位与形象,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维护了文化多样性,构建了比较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凉山州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凉山州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6ca37e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f.png)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我国彝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
凉山州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记录着这个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着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凉山州级第六批非遗项目名录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一、凉山州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 彝族古歌:彝族古歌是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古歌载誉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记录了他们的历史和传统。
不仅如此,彝族古歌还融入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爱情等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情感,是彝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2. 彝绣艺术:彝绣是彝族妇女用来装饰自己、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手工艺品。
在彝族传统观念中,绣品是妇女的象征,也是家庭美好生活的象征。
彝绣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在工艺上精湛,更在文化传承和情感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彝族传统医药:彝族传统医药融合了丰富的草本药物知识、针灸、推拿等疗法,形成了独特完整的医疗体系。
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彝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理解,更是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智慧总结,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关于凉山州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凉山州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的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代表了彝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更承载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对于传承、弘扬和发展彝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非遗项目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重要课题。
三、总结和回顾凉山州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的彝族古歌、彝绣艺术、彝族传统医药等项目,无论是在历史渊源还是在文化内涵上,都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价值。
第六批眉山市东坡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六批眉山市东坡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027f82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a.png)
第六批眉山市东坡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眉山市东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是该地区文化的精髓所在。
第六批眉山市东坡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标志着这些珍贵遗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它们对当地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蜀绣技艺蜀绣技艺作为眉山市东坡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以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我国刺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蜀绣技艺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通过对蜀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眉山市东坡区传统文化得到了延续,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手工艺品。
二、东坡茶道东坡茶道作为眉山市东坡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东坡茶道不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修养。
它强调了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注重茶道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通过东坡茶道的传承和弘扬,眉山市东坡区的茶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茶文化的魅力。
三、川剧艺术川剧艺术作为眉山市东坡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它以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川剧艺术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更是当地人民心中的文化符号。
通过对川剧艺术的传承和弘扬,眉山市东坡区的戏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总结回顾第六批眉山市东坡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为保护和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蜀绣技艺、东坡茶道和川剧艺术作为眉山市东坡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武侯区非遗项目
![武侯区非遗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01360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b.png)
武侯区非遗项目武侯区非遗项目是一项独特而珍贵的历史遗产,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非遗项目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代表着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武侯区非遗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侯区非遗项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这些项目包括传统的手工艺品、民俗表演、传统音乐和舞蹈等。
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武侯区的独特风格,还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是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是由熟练的工匠们用传统的工艺技术制作而成。
他们使用传统的工具和材料,通过手工操作和精湛的技艺,将一块普通的材料变成一件艺术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
另一个重要的非遗项目是民俗表演。
在武侯区,有许多传统的民俗表演活动,如龙舞、踩高跷、锣鼓表演等。
这些表演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节日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是武侯区非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音乐和舞蹈源自于古代的乐曲和舞蹈形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这些音乐和舞蹈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舞姿,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武侯区非遗项目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代表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非遗项目,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这些非遗项目,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e44d82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c.png)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附件1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37项)一、民间文学(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 Ⅰ—1 望娘滩传说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2 Ⅰ—2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3 Ⅰ—3 甘嫫阿妞的传说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4 Ⅰ—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5 Ⅰ—5 羌戈大战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羌族古典叙事长诗)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6 Ⅰ—6 大禹的传说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7 Ⅰ—7 阿古登巴的故事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8 Ⅰ—8 勒俄特依凉山州喜德县文化馆9 Ⅰ—9 玛牧特依凉山州喜德县文化馆二、传统音乐(1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0 Ⅱ—1 江河号子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人民政府涪江号子、涪江船工号子、遂宁市文化馆铜河船工号子、岷江号子】乐山市沙湾区文化馆乐山市犍为县文化馆11 Ⅱ—2 耍锣(福集耍锣)泸州市泸县福集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12 Ⅱ—3 木格岛苗族祭祀鼓乐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人民政府13 Ⅱ—4 遂宁叫卖调遂宁市文化馆14 Ⅱ—5 遂宁坐歌堂遂宁市文化馆15 Ⅱ—6 石工号子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人民政府16 Ⅱ—7 觉囊梵音(藏哇梵音)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藏哇寺17 Ⅱ—8 骨笛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18 Ⅱ—9 彝族挽歌凉山州宁南县文化馆19 Ⅱ—10 藏族赶马调凉山州冕宁县文化馆20 Ⅱ—11 彝族克西举尔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凉山州雷波县文化馆21 Ⅱ—12 彝族马布音乐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22 Ⅱ—13 彝族月琴音乐凉山州普格县文化艺术馆23 Ⅱ—14 毕摩音乐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4 Ⅱ—15 大号唢呐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25 Ⅱ—16 川北山歌巴中市文化馆(巴山茅山歌、阆州情歌、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嘉绒藏区农耕劳动歌、阿坝州嘉绒文化研究会德格劳动歌曲)甘孜德格县文化馆26 Ⅱ—17 蜀派古琴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文化馆27 Ⅱ—18 四川洞经音乐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体育局(迤沙拉谈经古乐)三、传统舞蹈(1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28 Ⅲ—1 熊猫舞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29 Ⅲ—2 天全牛儿灯雅安市天全县文体局30 Ⅲ—3 越溪牛灯舞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人民政府31 Ⅲ—4 耍蚕龙绵阳市盐亭县文化旅游局32 Ⅲ—5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33 Ⅲ—6 玄滩狮舞泸州市泸县玄滩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34 Ⅲ—7 阿署达彝族打跳舞攀枝花市东区文化馆35 Ⅲ—8 蓝田花船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办事处36 Ⅲ—9 羌族沙朗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37 Ⅲ—10 建中高跷狮灯绵阳市三台县建中乡人民政府38 Ⅲ—11 花灯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得胜花灯、大新花灯)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39 Ⅲ—12 蚌鹤舞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40 Ⅲ—13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凉山州会东县文化馆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41 Ⅲ—14 彝族苏尼舞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42 Ⅲ—15 蹢脚舞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43 Ⅲ—16 藏族杜基嘎尔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四、传统戏剧(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44 Ⅳ—1 马鸣阳戏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45 Ⅳ—2 被单戏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46 Ⅳ—3 白龙纸偶广元市剑阁县文化馆47 Ⅳ—4 南部傩戏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48 Ⅳ—5 南木达藏戏阿坝州壤塘县文化馆五、曲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49 Ⅴ—1 四川车灯成都市金牛区文化馆50 Ⅴ—2 钱棍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六、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51 Ⅵ—1青城武术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52 Ⅵ—2 峨眉盘破门武术内江市资中县武术协会53 Ⅵ—3 三雄夺魁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54 Ⅵ—4 土家余门拳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55 Ⅵ—5 绿林派武术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56 Ⅵ—6 羌族推杆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57 Ⅵ—7 彝族磨尔秋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七、传统美术(1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58 Ⅶ—1 草编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柏合草编、草靶龙、自贡市贡井区文化馆峨眉席草龙)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馆59 Ⅶ—2 汉源彩塑雅安市汉源县文化体育局60 Ⅶ—3 馍馍印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61 Ⅶ—4 郎卡杰唐卡传统绘画艺术甘孜州炉霍县文化馆62 Ⅶ—5 毕摩绘画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63 Ⅶ—6 彝文书法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64 Ⅶ—7 四川手工剪纸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平武剪纸、涪城剪纸、绵阳市涪城区文化馆仪陇剪纸、武胜剪纸、南充市仪陇县文化馆自贡手工剪纸)广安市武胜县文化馆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馆65 Ⅶ—8 青神捻条画艺术眉山市青神县文化馆66 Ⅶ—9 石雕巴中通江县文化馆(通江石雕、泸县石雕、泸州市泸县文物管理所蓬溪石雕、苴却砚雕刻、黎渊遂宁市蓬溪县文体旅游局石雕、拉日马玛尼石雕)攀枝花市鑫艺工艺美术制品厂广元市青川县文化馆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67 Ⅶ—10 藤编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怀远藤编)68 Ⅶ—11 棕编成都市新都区文化馆(新繁棕编)69 Ⅶ—12 竹编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人民政府(遂宁竹编、安岳竹编)资阳市安岳县文化体育局70 Ⅶ—13 小凉山彝族刺绣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71 Ⅶ—14 苗族刺绣宜宾市筠连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八、传统手工技艺(3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72 Ⅷ—1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彭县肥酒酿造技艺、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江口醇酒传统酿造技艺)73 Ⅷ—2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74 Ⅷ—3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彝族民间泡水酒)75 Ⅷ—4 怀远三绝制作技艺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76 Ⅷ—5 麻饼制作技艺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汤长发麻饼制作技艺)77 Ⅷ—6 川派盆景制作技艺成都市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78 Ⅷ—7 金鸡风筝扎制技艺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79 Ⅷ—8 构树皮造纸工艺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80 Ⅷ—9 羌族水磨漆艺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81 Ⅷ—10 蜜饯制作技艺内江市市中区文化体育局(内江蜜饯制作技艺)82 Ⅷ—11 宋笔制作技艺乐山市毛笔厂83 Ⅷ—12 米花糖制作技艺乐山市市中区文化馆(苏稽香油米花糖制作技艺)84 Ⅷ—13 峨眉白蜡生产加工技艺乐山市峨眉山市白蜡研究所85 Ⅷ—14 豆腐菜肴制作技艺乐山市龚氏西霸饮食有限公司(龚氏西霸豆腐制作技艺、乐山五通桥天一香酒楼(五通桥五通桥西坝豆腐制作技艺)西坝镇方德饭店)86 Ⅷ—15 腐乳酿造技艺乐山市五通桥区德昌源酱园厂(德昌源“桥”牌豆腐乳制作工艺、眉山市彭山县文化馆“长春号”南味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87 Ⅷ—15 豆笋制作技艺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开江豆笋)88 Ⅷ—17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南充阆中市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89 Ⅷ—18 四川苗族蜡染宜宾市珙县文化馆90 Ⅷ—19 芝麻糕制作技艺眉山市东坡区文化馆(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91 Ⅷ—20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踏板房建筑、羌家石雕房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吊脚楼、新龙民居建造技艺、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木雅石砌)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92 Ⅷ—21 申臂桥建造技艺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93 Ⅷ—22 德格麦宿塑像制作技艺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94 Ⅷ—23 德格麦宿传统土陶技艺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95 Ⅷ—24 木雕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德格麦宿木雕技艺)96 Ⅷ—25 德沙旋木技艺甘孜州稻城县旅游文化局97 Ⅷ—26 新龙药泥藏式面具制作技艺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98Ⅷ—27 牧区皮革加工技艺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99 Ⅷ—28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南坪土琵琶制作技艺)100 Ⅷ—29 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101 Ⅷ—30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102 Ⅷ—31 传统茶具制作技艺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藏式竹制茶具制作、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藏式木制茶具制作、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103 Ⅷ—32 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阿坝州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协会104 Ⅷ—33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阿坝州理县文化馆阿坝州茂县文化馆阿坝州松潘县文化馆阿坝州黑水县文化馆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105 Ⅷ—34 富顺手工微刻技艺自贡市富顺县文化馆106 Ⅷ—35 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遂宁市闻喜阁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107 Ⅷ—36 婴儿米粉制作技艺泸州市四川省正味正点食品厂(泸州肥儿粉传统制作技艺)九、传统医药(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08 Ⅸ—1 德仁堂中医中药文化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109 Ⅸ—2 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110 Ⅸ—3 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111 Ⅸ—4 中医正骨疗法(郑氏骨科)四川省骨科医院十、民俗(2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112 Ⅹ—1 巴塘歌卦甘孜州巴塘县文化馆113 Ⅹ—2 客家婚俗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114 Ⅹ—3 端午龙舟会成都市新津县文化体育局115 Ⅹ—4 观灯习俗(成都灯会)成都市灯会办公室116 Ⅹ—5 焦滩乡大端阳节泸州市合江县焦滩乡人民政府117 Ⅹ—6 分水岭乡火龙节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人民政府118 Ⅹ—7 大禹祭祀习俗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119 Ⅹ—8 雎水春社踩桥会绵阳市安县文化馆120 Ⅹ—9 蚕姑庙会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121 Ⅹ—10 达州元九登高节达州市通川区文化馆122 Ⅹ—11 石桥烧火龙节达州市达县文化馆123 Ⅹ—12 正月十六登高节巴中市巴州区文化馆124 Ⅹ—13 五月台会(城隍庙会) 眉山市洪雅县文化馆125 Ⅹ—14 嘉绒藏族春耕仪式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126 Ⅹ—15 彝族婚俗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彝族婚礼歌、彝族婚俗)凉山州美姑县文化体育局127 Ⅹ—16 傈僳族服饰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128 Ⅹ—17 彝族服饰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局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凉山州会东县文化馆129 Ⅹ—18 傈僳族阔时节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130 Ⅹ—19 傈僳族婚俗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131 Ⅹ—20 摩梭人成丁礼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132 Ⅹ—21 彝族“阿依蒙格”儿童节凉山州雷波县语委133 Ⅹ—22 藏族尔苏射箭节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134 Ⅹ—23 彝族换童裙成人仪式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135 Ⅹ—24 摩梭人转湖节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凉山州木里县文化馆136 Ⅹ—25 华莹山宝鼎庙会广安市华蓥市文化馆137 Ⅹ—26 说春巴中市南江县文化馆附件2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7项)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及单位40 Ⅱ—28 口弦(羌族口弦)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阿坝州理县文化体育局传统舞蹈(2项)47 Ⅲ—1 龙舞(四川客家龙舞、安仁谭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氏子孙龙、永宁火龙、达州市达县文化旅游局盐亭水龙、双凤龙灯)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文化站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内江市隆昌县双凤镇政府57 Ⅲ—11 锅庄(宝兴硗碛锅庄、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灯笼卓钦、木里藏族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嘎卓”舞)凉山洲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传统戏剧(2项)68 Ⅳ—1 川剧(嘉阳河川剧艺术)乐山市市川剧团71 Ⅳ—4 灯戏【川北灯戏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阆中老观灯戏)】曲艺(1项)76 Ⅴ—1 四川扬琴(黄家扬琴)泸州市古蔺县文化馆传统美术(1项)101 Ⅶ—11 蜀绣(观音绣)遂宁市妙善文化艺术坊(注:扩展项目名录的序号、编号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号和编号)。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b718f4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a.png)
德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是一些德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德阳鼓书:德阳鼓书是四川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鼓乐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 罗江龙舞:罗江龙舞是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以舞龙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什邡花鼓戏:什邡花鼓戏是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以花鼓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4. 德阳竹编:德阳竹编是德阳市的传统手工艺品,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细的编织和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5. 德阳木雕:德阳木雕是德阳市的传统手工艺品,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细的雕刻和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6. 德阳灯会:德阳灯会是德阳市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是德阳市的重要节庆活动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一些德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德阳市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德阳市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982434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6.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
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6.13
•【字号】川府函[2011]119号
•【施行日期】2011.06.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川府函[2011]119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由各市(州)申报的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9项)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38项),已经省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
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cd8246192e45361166f54a.png)
精心整理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事理谚语、社交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农林谚语等。
羌族谜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羌族人民长期观察、分析,对生活事务进行概括的结果。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以及形式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字谜。
(二)、表演艺术羌族的表演艺术主要有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羌族戏剧。
1、羌族民间音乐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祭祀音乐。
(1)、民间歌曲是羌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羌族人年”,是羌族庆祝丰收的节日。
为感谢保佑他们丰收的天神、祖先神、山神,节日期间全寨人停止劳动,穿着新装,在神林中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然后走村串巷共贺节日。
羌历年现巳成为展示羌民族文化的载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被称为羌族妇女节的“瓦尔俄足”节(歌仙节)是只流行于茂县赤不苏地区。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全寨的妇女们要祭祀歌舞仙女——萨朗姐,互教互传民间歌舞,并教授勤俭持家之道。
此节有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瓦尔俄足”节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内江“一品德”酱豆腐以豆腐为原料,选用中草药、天然香料等佐料,精选无公害大豆,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等过程,用特制配方及纯手工技艺精酿而成。
龙泉驿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泉驿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c77d29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9.png)
龙泉驿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市辖区,素以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而闻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将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
第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剧。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川剧在四川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它以其豪放的唱腔、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及浓厚的地方特色而著名。
在龙泉驿区,川剧表演集结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演员和剧团,吸引了许多观众欣赏和学习。
第二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泉蜡烛制作技艺。
龙泉驿区自古以来就有制作蜡烛的传统,被誉为“中国蜡烛之乡”。
这项技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制作的蜡烛以其纯净、亮丽、细腻等特点而受到广泛赞誉。
龙泉蜡烛在当地农历新年期间尤为受欢迎,人们常常会购买精美的蜡烛用于祭祀和庆祝活动。
第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泉驿秋季灯笼展。
每年秋季,龙泉驿区都会举办盛大的灯笼展览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这些灯笼造型各异,花样繁多,制作精美,让人赏心悦目。
灯笼展览活动不仅展示了龙泉驿区人民的创作才华,也成为了当地人民欢度中秋佳节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泉驿区传统民族医药。
龙泉驿区历史上曾是川滇黔交界地区的药域,这里的民族医药文化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传统特色。
区内的许多民间医师和药店一直以来都在传承和发展传统医药知识和技术,为人们的健康保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泉驿古戏台木雕。
龙泉驿区传统的古戏台木雕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种雕刻技法独特,工艺精湛,雕刻出来的古戏台造型栩栩如生,寓意深远。
这些木雕作品不仅用于戏台的装饰,也被用作纪念品和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上是龙泉驿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要介绍。
这些文化遗产凝聚了龙泉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是该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区形象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它们能够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美好的影响。
四川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四川非遗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45d10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7.png)
四川非遗文化遗产介绍一、概述四川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底蕴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四川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将介绍四川省的非遗文化遗产。
二、锦绣川西1、藏羌彝苗民族刺绣藏羌彝苗民族刺绣是四川省锦绣川西地区独特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它以鲜艳多彩、线条流畅、图案独特而著名。
这种刺绣技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中最为珍贵的一种。
2、木雕木雕是锦绣川西地区另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在当地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锦绣川西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闻名于世,木雕则是这里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锦绣川西地区的木雕作品具有精美绝伦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中的佼佼者。
三、川南地区1、川剧川剧是四川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它起源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川剧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被称为“花翎子”,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之一。
2、竹编竹编是四川省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尤以川南地区竹编技艺最为出色。
竹编作品造型简单、线条流畅,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
这种手工艺品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非常受欢迎。
四、雅安地区1、蜀锦蜀锦是四川省雅安市非常著名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起源于唐朝时期。
蜀锦以其华丽绚烂的外表和精湛细致的制作工艺而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蜀锦作品主要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图案繁复多样,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川陕民间木版年画川陕民间木版年画是雅安地区非常传统的一种手工艺品。
它以其细腻而又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深受人们喜爱。
这种手工艺品起源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五、乐山市1、嘉兴剪纸嘉兴剪纸是乐山市非常著名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起源于清朝时期。
嘉兴剪纸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观和精湛细致的制作工艺而被誉为“中国剪纸之冠”。
嘉兴剪纸主要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主题,图案造型新颖别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老贾不假 技艺为真
![老贾不假 技艺为真](https://img.taocdn.com/s3/m/a5876be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43.png)
在旅游返程的路上,百无聊赖地翻阅着手机上的新闻。
关于陶寺遗址的一篇报道吸引了我那颗若即若离的心,尤其是关于陶寺王墓中出土的漆圭尺,圭尺通身漆彩绘绿黑相间的色段刻度,绿黑的漆光从4300年前一路传播而来,中国使用漆器的悠久历史再一次被证明。
陶寺遗址告诉我们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使用漆器最早的地域。
平遥推光漆器正是这一源头的继承。
贾兴林,一个平遥人,一个以推光漆器技艺为生的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漆画教授一生热爱大漆,把创作漆画和发扬漆画作为毕生事业。
贾兴林同样是一个热爱大漆至深的人。
他把大漆比喻成大地的乳汁,涓涓细流从漆树上慢慢流出,蕴含天地间的精华,滋润着能够让它包容的一切,无论富贵贫穷,皆纳之。
金碧辉煌的金银,珠光宝气的玉石,平廉无价的蛋壳,中国大漆都能够让它们融入,幻化成美丽的传说。
贾兴林就是一个让大漆幻化美丽传说的使者,1972年,喜欢画画,想通过自己双手创作美丽的他进入平遥推广漆器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由此开始了他的大漆幻化使者之路。
16岁,那叫一个年轻。
贾兴林就是16岁开始学习推广漆器技艺,朝气蓬勃,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真诚而可爱。
学徒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担当,不仅要虚心学习,还得吃苦耐劳。
小兴林在那时常常被人誉为“小贾不假,真学本事”。
没有一份喜爱,没有一份认真,能老贾不假 技艺为真文郝二军《江山如此多娇》 贾兴林/作56学到东西才怪呢?小兴林的认真劲和不学好一门手艺不罢休的韧劲得到了薛生金的认可。
后来,他进入薛生金力主创立的平遥推光漆器厂设计室,同师傅以及后来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梁中秀共处一室,共同从事厂里产品研发和创作,让大漆幻化美丽。
推光漆是山西平遥传统髹漆技法之一。
在光滑的漆面上施以彩绘,以手掌蘸上麻油与细砖灰,在漆面上用力推擦,使漆面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而得名。
推广漆器,格调高雅庄重,手工打造,是我国古典艺术的工艺奇葩,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实用而美丽,自古为家庭用品的宠儿。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089c5c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d.png)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1. 川剧川剧是四川省最负盛名的文化艺术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
它以其生动、夸张的表演风格、传统的音乐体系和与之相配合的服饰妆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 川绣作为四川省的代表性民间工艺品,川绣吸收了汉、藏、羌等等多种民族的文化特点,融合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它的样式丰富多彩,包括了人物、花鸟、山水等各种图案。
3. 川北木偶戏川北木偶戏起源于四川北部的绵阳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它以真实的表演风格、逼真的木偶制作工艺和独具特色的音乐配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
二、社会实践、仪式及节庆活动1. 清明节扫墓习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四川省的清明节扫墓习俗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人们在这一天走进墓穴,为先祖祭拜,并且在墓地周围放上鲜花和食品等物品,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2. 拟官仪式拟官仪式是四川省南充市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
这是一种表达尊重、感恩等情感的形式,通过周全的礼仪,将新官的上任典礼变得庄重而隆重。
3. 抢火炬节抢火炬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项非常欢乐的活动。
该节庆活动是在火把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人们会在抢夺火炬的游戏里展现出自己的勇气和技巧,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之情。
三、传统手工艺1. 宜宾茶酒花糕宜宾茶酒花糕是四川省宜宾市的传统美食之一。
这种点心选用地道的酒、茶和糕粉作为原料,经过了多重工序加工而成,口感鲜美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2. 广元刻纸广元刻纸是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手工艺,该项技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及艺术价值。
刻纸的爱好者需要借助精湛的剪、刻技巧,将纸张制成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的花鸟、人物等图案。
3. 彝族银器彝族银器是四川省西南部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这种银器制作以其纯净、高档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著称。
每一件彝族银器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极具收藏价值。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https://img.taocdn.com/s3/m/b8d6cf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3.png)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四川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艺术、民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代表性项目。
一、传统艺术类:1.变脸:变脸是四川川剧中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演员通过快速更换面具的方式,瞬间完成多个不同表情的转变。
变脸的技法独特,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活的中国戏曲美术”。
2.川剧:川剧是四川省的传统剧种,以四川盆地方言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地方的曲艺元素。
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曲调和表演方式而闻名,被誉为“川剧四大金刚”。
3.笑话:四川的笑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和民风民俗。
四川笑话讲究语言的调侃和表情的夸张,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4.杂技:四川杂技是集舞蹈、器械、技巧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表演者以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和灵活的身手,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审美的享受。
二、民俗习惯类:1.川西婚礼:川西地区的传统婚礼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新娘出嫁时要穿上精美的彝族婚服,全程接受母亲的护送和好事贺喜的围绕,婚礼现场的喜宴以及舞蹈表演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丧葬习俗:四川省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丧葬习俗,其中最为有特色的是四川盆地的“送灵”仪式。
送灵仪式中,家属和亲友需要行走三遍围绕坟地的道路,以示对亲人的敬意。
3.剪纸:四川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
四川剪纸的特点是线条简练、造型夸张、寓意深刻,用纸剪出的画作寓意丰富,常见的主题有喜庆、生肖和寓言故事等。
4.坝坝宴:坝坝宴是四川盆地地区的传统风俗,也是四川民间婚丧嫁娶等重大庆典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坝坝宴以四川美食为主,人们围坐在一起欢聚,共享美食,寓意团圆和祝福。
三、传统手工艺类:1.四川蜀锦:四川蜀锦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丝织品之一,以丝织技艺和织品品质而闻名。
蜀锦的花样繁多、色彩鲜艳,常常被用于制作礼服、窗帘和壁挂等。
2.成都剪刀剪:成都剪刀剪是四川省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以其精密的剪切技巧和装饰艺术而知名。
四川 非遗名录
![四川 非遗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ff1a245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8.png)
四川非遗名录
四川非遗名录包括以下项目:
1. 川剧:川剧是四川省的传统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代表着川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四川锦绣:四川锦绣是四川省的传统刺绣技艺,以其精湛的刺绣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色彩而闻名,是四川省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四川木版年画:四川木版年画是四川省传统的年画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以及传统的木版印刷工艺而著称。
4. 四川剪纸:四川剪纸是四川省的传统工艺,通过剪纸技艺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图案,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5. 四川蜀绣:四川蜀绣是四川省的传统刺绣技艺,以其精湛的绣工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代表了四川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6. 四川泥塑:四川泥塑是四川省的传统工艺,通过用泥土雕塑各种形状的人物、动物等物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7. 四川布依族织锦:四川布依族织锦是布依族传统的织锦技艺,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以及精湛的织锦工艺而著称。
8. 四川彝族织锦:四川彝族织锦是彝族传统的织锦技艺,以其丰富的图案和色彩,以及精湛的织锦工艺而闻名。
以上是四川省的部分非遗名录,还有其他非遗项目未在此列举。
贾氏微刻艺术 细致入微 巧夺天工
![贾氏微刻艺术 细致入微 巧夺天工](https://img.taocdn.com/s3/m/436f826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e.png)
贾氏微刻艺术细致入微巧夺天工作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0年第06期微刻艺术,古已有之。
早在甲骨文时期,就有了微刻文字,而明代《核舟记》中的微雕微刻,更是众所周知。
这一独特的艺术奇葩,以其高难精湛的技艺,倾倒了古今众多喜爱艺术之人。
乃至拥有天下奇珍的乾隆皇帝,也对一只橄榄核雕刻的蓬船喜爱有加,将其视为珍宝。
自清康乾以来历代艺人断续传承至今,适逢和谐盛世,各种形式的艺术蓬勃发展,微刻艺术也由“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神秘状态,逐渐揭开面纱,从以前的皇室显贵独有到如今直接展现在大众眼前。
发源于四川省兴文县的贾氏微刻,传承自清道光年间,至今已经一百多年。
贾汉儒于清道光年间,在兴文县从事木板雕刻兼营篆刻印章,其所有篆刻印章均刻有边款,边款字体极小且独具风格,由此,贾氏微刻正式开宗立派。
2011年,贾氏微刻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第四代传承人贾宗赤、第五代传承人贾亮为传承代表的贾氏微刻,是目前世界上刻写密度最大、艺术影响力最大的微刻艺术,也是世界上唯一已经形成流派风格的微刻艺术。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吕济民先生曾盛赞贾氏微刻:“笔法遒劲、微刻恢宏”。
贾氏微刻第四代传承人贾宗赤,是当今世界微刻艺术界的顶尖大师。
他于2002年创作的微刻作品《老子·庄子》,获得微刻书法吉尼斯世界之最,该件作品随后即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2010年,又以120块纯金刻写《红楼梦》全书再获吉尼斯世界之最。
2015年,再以纯手工线装微刻《三国演义》第三次获得吉尼斯世界之最。
贾宗赤在微刻艺术上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具有深厚的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功底密不可分。
贾宗赤的父亲贾光祥极善书法篆刻,一手何(绍基)字在川南一带极负盛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贾光祥继承祖业,于四川江安、泸州等地开设多家书画裱褙铺,受其影响,贾宗赤自幼便极其喜爱书画篆刻艺术,其书法秉承其父书法精髓,糅合了王羲之、颜真卿、黄慎等大书家的书风,用笔酣畅淋漓,淡处轻盈缥缈,浓处厚若磐石,字字起伏跌宕,如珍珠落地,弹性十足。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1c957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c.png)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四川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代表着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历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大戏曲之一,起源于四川,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化妆而著名。
川剧的表演形式多样,有高腔、胡腔、弹腔、昆腔等,而其表演风格则以豪放、激情、热情为特色。
2. 蜀绣:蜀绣是中国著名的刺绣之一,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蜀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刺绣手法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3. 四川竹琴:四川竹琴是一种以竹子为乐器的民间音乐,流传于四川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
竹琴音色清脆悦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4. 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是一种流传于四川川江流域的民间音乐,是川江船工在工作时唱的一种号子。
川江号子具有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绵竹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起源于四川绵竹。
绵竹木版年画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和寓意深刻的图案而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历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https://img.taocdn.com/s3/m/b4d9ef9fbed5b9f3f80f1c67.png)
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b.表1123、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
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4、谚语和谜语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事理谚语、社交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农林谚语等。
羌族谜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羌族人民长期观察、分析,对生活事务进行概括的结果。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以及形式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字谜。
(二)、表演艺术羌族的表演艺术主要有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羌族戏剧。
1、羌族民间音乐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祭祀音乐。
(1)、民间歌曲是羌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羌族人民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日常生活。
(三)、传统的手工技艺为感谢保黄老五花生酥产品色泽自然,甜而不腻、酥而化渣、老少皆宜,与普通的酥糖有着截然不同的舌尖体验,获得内江市名优特新特色小吃称号。
黄老五花生酥历经黄氏家族四代传承,其“黄老五花生酥”的手工生产技艺已被列入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40年自贡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主要传承人:5、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武胜剪纸,武胜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据《武胜县志》载:“解放前,民间剪纸与县内的民俗活动相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微刻
贾氏微刻,源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是目前世界上刻写密度最大、艺术影响力最大、已经形成流派风格的微刻艺术。
贾氏微刻始创于清道光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贾氏微刻艺术完全承袭传统书画之精髓,选用竹木、铜铁、金银、玉石、印石、角骨等不同材料,使用自制的特殊刻笔,通过特殊的精湛微刻技艺,将微刻艺术以独特形式表现出来。
而在这些载体上进行镶嵌纯金金片再加工后进行微刻是贾氏微刻的显著特征,也是贾氏微刻艺术的独创形式和标志。
贾氏微刻书画艺术功底深厚,微刻表现形式多彩纷呈,已形成独特的流派风格。
其作品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厘米6000—10000字,最大密度的作品达到了每平方厘米70000字。
2002年,贾宗赤微刻《老子•庄子》获得微刻书法基尼斯世界之最,该件作品同年被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
2010年,贾宗赤微刻作品黄金版《红楼梦》再获基尼斯世界之最。
2003年,贾氏微刻在“第六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得广泛赞誉,并由此改写了微刻艺术的行业标准。
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上,贾氏微刻又荣获“金艺奖”。
2011年5月,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贾氏微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获得了各界的一致赞誉。
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搜狐、网易、四川在线等为主的数十家主流网络媒体,以“红透第三届国际非遗节的‘贾氏微刻’”为题,多次对贾氏微刻进行了广泛报道。
从2000年起,随着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众多媒体的不断深入报道,贾氏微刻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