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日法

合集下载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天干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天干的别称与含义: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三、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农历及农历干支纪年、纪月、计日、计时方法

农历及农历干支纪年、纪月、计日、计时方法

⼀年分成⼗⼆⽉,⼆⼗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两⽓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下半年逢⼋⽢三。

这些就是交节⽇,有差不过⼀两天。

⼆⼗四节有先后,下列⼝诀记⼼间:⼀⽉⼩寒接⼤寒,⼆⽉⽴春⾬⽔连;惊蛰春分在三⽉,清明⾕⾬四⽉天;五⽉⽴夏和⼩满,六⽉芒种夏⾄连;七⽉⼤暑和⼩暑,⽴秋处暑⼋⽉间;九⽉⽩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全;⽴冬⼩雪⼗⼀⽉,⼤雪冬⾄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的定义:以地球⾃转⼀周为⼀⽇。

其中以太阳离地平线最远的⼀个时⾠为⼦时,作为⼀天的第⼀个时⾠。

那么,⼦时就是在现在0:00前后⼀个⼩时之内。

那么,这样,夏历中的⼀天的开始是在当天的23:00。

⽉策规则:朔⽇为每⽉起点(初⼀⽇);朔⽇(⽉初⼀⽇)到下个朔⽇(下⽉初⼀⽇)有多少天、这⽉就有多少天。

有30天为⼤⽉、有29天为⼩⽉;唐朝(公元619年)以前⽤的是平朔、唐朝(公元619年)以后⽤的是定朔。

年策与置闰规则:以冬⾄⽇必须在⼦⽉(寅正11⽉),上个冬⾄⽉(⼦⽉农历寅正11⽉)到下个冬⾄⽉(⼦⽉\农历寅正11⽉)有12个⽉就不置闰、上个冬⾄⽉(⼦⽉、农历寅正11⽉)到下个冬⾄⽉(⼦⽉、农历寅正11⽉)如有13个⽉就要置闰、以上个冬⾄⽉(⼦⽉农历寅正11⽉)后的第⼀个没中⽓⽉设为闰⽉、在⼏⽉后⾯就称闰⼏⽉。

例如:2032年农历冬⾄⽉到2033年农历冬⾄⽉之间有12个⽉,就不置闰。

2033年农历冬⾄⽉到2034年农历冬⾄⽉有13个⽉就必须置闰,在2033年冬⾄⽉(11⽉)后的第⼀个⽆中⽓之⽉就是2033年冬⾄⽉后的第1个⽉,就定为闰⽉。

它正好在冬⾄⽉(⼦⽉[11⽉])后,所以就叫闰⼦⽉(闰11⽉)。

农历⼲⽀纪年、纪⽉、计⽇、计时⽅法:天⼲地⽀六⼗花甲表:甲⼦⼄丑丙寅丁卯戊⾠⼰巳庚午⾟未壬申癸⾣甲戌⼄亥丙⼦丁丑戊寅⼰卯庚⾠⾟巳壬午癸未甲申⼄⾣丙戌丁亥戊⼦⼰丑庚寅⾟卯壬⾠癸巳甲午⼄未丙申丁⾣戊戌⼰亥庚⼦⾟丑壬寅癸卯甲⾠⼄巳丙午丁未戊申⼰⾣庚戌⾟亥壬⼦癸丑甲寅⼄卯丙⾠丁巳戊午⼰未庚申⾟⾣壬戌癸亥⼲⽀纪年法:甲⼦为第⼀年,⼄丑为第⼆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年为⼀周。

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

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

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日干支怎么算,有关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下面以通过公历与农历的方式来快速推算日干支,一起来了解下吧!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公历快速推算日干支方法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方法一)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三月元旦同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日的干支。

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

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

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大后干同地支冲”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

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支相冲的基础上,再加一天,即是大月份下月一日的干支。

“申子辰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经过研究,发现凡是地支为申、子、辰支的年均为闰年,二月为29天。

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减去一天,则为3月1日干支。

(3月1日的干支与元旦相同)。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除地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外,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

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月首,即是每月1日。

其推法与推算农历日干支口诀后两句相同。

例如:推算公历1998年8月1曰干支。

1998年干支为戊寅,年支不属于申子辰,故1998年2月为28天。

按《日公历干支推算口诀》中“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两天”的规律,逐月推算。

1998年元旦干支是戊申,大拇指定在申位上。

1月为大,干同支冲加一天,大拇指由申位到跳到寅,加1支到卯,2月1日为己卯,2月28天,干同干冲退二天,大拇指跳到酉位退二支,3月1日为丁未;3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丑进一位4月1日干支为戊寅;4月为小,干同干冲,大拇指跳到申位,5月1日干支为戊申;5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位,6月1日为己卯;6月为小月,干同支冲,7月1日干支为己酉;7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进1位到辰,8月1日干支为庚辰。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时的一种纪年法,它的计算方法是按照60个天干纪年的历法,每年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用一个天干来表示,第二天,即农历正月初二,用第二个天干来表示,以此类推,依次推算出当年的十二个月的天干,再按照地支的顺序,从子午十二点开始,每隔十二个时辰,就加一个地支,以此类推,依次推算出当年的十二个月的地支,由此,就可以计算出每年的日干支了。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就可以轻松掌握。

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

目前已确切知道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公元541年6月癸丑日是哪一天,最最重要的是,该如何计算出来?首先查的公元541年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同七年,这一步在大多数字典上都能查到,网上也很容易。

其次,下载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一书,在正文第76页查得,该年六月份是辛丑朔,也就是初一,同时在旁边小字查的农历541年六月初一是西历的7月9号。

再按照干支表,初一是辛丑,按照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癸丑是十三,那么那天就是也就是农历541年六月十三,也是公历541年7月21日。

以上的困难主要在查《二十史朔闰表》表上,该表框内横排第一行是年份,以年号为准。

竖排最右一行是月份。

交汇之处就是该月的初一朔日所对应的干支,干支左侧有竖排小字,代表初一那天的公历日子。

找到初一之后,再数准欲查之日和初一的天数,很容易算得了。

这本书在verycd上有。

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自-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自-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的别称与含义: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二、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一)纪年法: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三,除以十的余数是天干,除以十二的余数是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一)纪年1、六十甲子顺序:1~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

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

必须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

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2、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一: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可得到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古代天干地支记时方法

古代天干地支记时方法

古代天干地支记时方法古代天干地支记时方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

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

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

文化常识 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

文化常识  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

文化常识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源于课堂]《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中都有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拿纪年来说,既有干支纪年,也有年号纪年,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纪日有干支纪日,如“是月丁未”“七月既望”;纪时如“五鼓”。

[拓向课外]1.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

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与妻书》)(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

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促织》)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张衡传》)(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4)年号干支兼用法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梅花岭记》)2.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四月初五日辰刻。

(《三元里抗英》)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游褒禅山记》)(2)时节纪月法有时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

如“孟春(1月)”“孟冬(10月)”。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

(《草堂即事》)3.纪日法(1)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

(《三元里抗英》)(3)特定称谓纪日法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推算日干支的多种方法

推算日干支的多种方法

推算日干支,有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黄远珦2018年8月2日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一)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

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干支时运用。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大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

小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之日再后退一天。

如本月是大月,初一干支为己卯,下月的初一干支就是己酉。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后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

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

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

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

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例如:(一)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1、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19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

同时,要记住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2、推算1998年的干支。

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

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把大拇指放在戌位上,即94年为甲戌年。

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3、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

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

关于天干地支的记时、记日、记月、纪年法

关于天干地支的记时、记日、记月、纪年法

关于天干地支的记时、记日、记月、纪年法记时法学习天干地支纪时法首先要知道,每天24小时中,每2个小时对应一时辰,共计十二时辰,这十二时辰各自由天干地支所组成,这就是天干地支纪时所使用的元素。

天干地支纪时法规定十二时辰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时辰,每天十二时辰与24小时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中华时辰对应西历小时每日子时 23:00时~ 00:59时每日丑时 01:00时~ 02:59时每日寅时 03:00时~ 04:59时每日卯时 05:00时~ 06:59时每日辰时 07:00时~ 08:59时每日巳时 09:00时~ 10:59时每日午时 11:00时~ 12:59时每日未时 13:00时~ 14:59时每日申时 15:00时~ 16:59时每日酉时 17:00时~ 18:59时每日戌时 19:00时~ 20:59时每日亥时 21:00时~ 22:59时从上表我们得知每天十二个时辰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接下来我们则需要推导出每一时辰的天干是什么,这样才算完成天干地支纪时。

“时”的天干由对照当天的“日干”来推求,推导时辰天干古人早已编成《五鼠遁》歌诀如下: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具体推算方法:如甲子日,天干是“甲”,按照歌诀“甲己还加甲”,那么这天从子时起,子时的天干就是甲,也就是甲子时,接下来就是乙丑时,丙寅时,丁卯时……如此排完十二个时辰即可;又如某日是癸卯日,其日干是“癸”,按照歌诀“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那么这天的子时配天干“壬”,也就是壬子时,癸丑时,甲寅时,乙卯时……循序排完十二个时辰便可。

总而言之,如果当天的天干是甲或己,则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时;该日天干是乙或庚的,则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时;天干为丙或辛的日子,则在子时配上戊,为戊子时;丁或壬为日干的,子时为庚子;戊或癸为日干的,子时为壬子。

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

目前已确切知道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公元541年6月癸丑日是哪一天,最最重要的是,该如何计算出来?首先查的公元541年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同七年,这一步在大多数字典上都能查到,网上也很容易。

其次,下载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一书,在正文第76页查得,该年六月份是辛丑朔,也就是初一,同时在旁边小字查的农历541年六月初一是西历的7月9号。

再按照干支表,初一是辛丑,按照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癸丑是十三,那么那天就是也就是农历541年六月十三,也是公历541年7月21日。

以上的困难主要在查《二十史朔闰表》表上,该表框内横排第一行是年份,以年号为准。

竖排最右一行是月份。

交汇之处就是该月的初一朔日所对应的干支,干支左侧有竖排小字,代表初一那天的公历日子。

找到初一之后,再数准欲查之日和初一的天数,很容易算得了。

这本书在verycd上有。

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最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法

最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法

最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法在中国传统的命理学中,使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干支纪年。

天干一共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也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些天干地支的排列,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十甲子。

在干支推算中,我们通常使用24节气来确定日期,然后根据天干地支的排列规律,计算出对应的干支。

下面是最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法:1.首先确定日期需要知道所求日期的年、月、日,然后寻找这一天的节气。

按照24节气的顺序,轮流判断这一天是否是某个节气。

如果是,那么这一天就是这个节气的日期。

如果不是,则需要计算出离这一天最近的节气是什么,然后确定日期。

2.计算干支干支的排列顺序是以甲子的排列循环推算的,因此需要先确定甲子年的起点。

目前通行的方法是,将公元1900年作为甲子年的起点。

以这一年为基础,算出到所求日期的年份,经过几个60年的周期后,所得的年数就是甲子年的干支对应。

例如,假设所求日期的年份是1978年,那么这一年就是甲申年,对应的天干为戊,地支为申。

然后,根据节气的公历日期推算出当天的时辰,以确定日干地支。

每天被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

24节气按顺序排列,每节气占据15天。

因此,在得出节气之后,根据公历日期算出节气前后的天数,除以15取整,就可以得到当天的时辰。

例如,假设所求日期为1978年2月4日,这一天是立春节气前一天。

立春的公历日期是2月4日或5日,因此离所求日期最近的节气就是立春。

根据公历日历,离立春还有1天,因此这一天是立春前一天的23时至24时,对应的日干地支为丁未。

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即可得出所求日期的日干地支。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使用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如甲子年的起点、节气日期的精确计算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五行八字、神煞、风水等知识,进一步深入探讨干支推算的应用和意义。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年方法折叠编辑本段纪日法日是最早出现的计时单位。

干支的概念:天为干,地为支。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纪日法: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

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

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二千六百多年,从未间断。

天干纪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产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来纪日。

后逐渐不用。

《黄帝内经》中多数只用天干纪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句中四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即根据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象)来纪日。

例: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金·窦汉卿《标幽赋》)折叠编辑本段纪时法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

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

以上划分时段的方法,通用于周代。

汉太初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

近代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这就等于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等分了。

《内经》中还有一些特定称谓,如:大晨,指天大明之时;早晡,指将近晡时的一段时间;下晡、晏晡,均为晡时之后,但下晡在前,晏晡在后;合阴,指夜半之后的一段时间;合夜,指鸡鸣之前的一段时间。

《内经》以外,后世医书一般都按十二地支纪时。

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

目前已确切知道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公元541年6月癸丑日是哪一天,最最重要的是,该如何计算出来?首先查的公元541年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同七年,这一步在大多数字典上都能查到,网上也很容易。

其次,下载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一书,在正文第76页查得,该年六月份是辛丑朔,也就是初一,同时在旁边小字查的农历541年六月初一是西历的7月9号。

再按照干支表,初一是辛丑,按照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癸丑是十三,那么那天就是也就是农历541年六月十三,也是公历541年7月21日。

以上的困难主要在查《二十史朔闰表》表上,该表框内横排第一行是年份,以年号为准。

竖排最右一行是月份。

交汇之处就是该月的初一朔日所对应的干支,干支左侧有竖排小字,代表初一那天的公历日子。

找到初一之后,再数准欲查之日和初一的天数,很容易算得了。

这本书在verycd上有。

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干支纪年月日时法

干支纪年月日时法

干支纪年月日时法干支纪年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天干算法: 2010-3=2007,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举一例来说明:例2. 我们再以1987年为例;天干算法: 1987-3=1984,1984/10=198余4, 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余4, 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综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

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

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和纪日算法

干支纪年和纪日算法

干支纪年和纪日算法(怎样从已知年份和日期得到对应地干支纪年和纪日)摘要:从已知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年份数减,除以地余数是天干,除以地余数是地支.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地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 [] [*() ][] [] [*() ] (奇数月,偶数月)其中是世纪数减一,是年份后两位,是月份,是日数.月和月按上一年地月和月来算.除以地余数是天干,除以地余数是地支.巧妙运用和干支有关地几个计算公式,还可以在没有万年历地情况下推算出古书里地干支纪日对应地公历日期.干支纪日,从夏朝就开始使用了.根据对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记载地日食地研究,我国地干支纪日,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年月日)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未曾间断.干支纪年地出现则略晚一些,直到东汉元和二年(公元年)政府才下令在全国实行,至今也未曾间断.因此,凡是需要接触中国历史地人,总不免要遇到查某一年地干支或某一日地干支,以及由年干支和日干支推算是哪一年或哪一日地问题.通常,这类转换靠查历书都可以解决.但既然干支也是一个循环系统,自然也就有从年份和日期求干支地公式.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地公式前,先把干支地特点介绍一下.干支是天干和地支地组合.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子”.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根据干支地构成条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地最小公倍数.而正是和地最小公倍数.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号,“乙丑”编为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和序号地对照表,如下:.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细心观察这张表,不难发现,由序号得到对应干支是很容易地,序号除以地余数就是天干地序数(如果余数是,则为最后一个天干癸),序号除以地余数就是地支地序数(如果余数是,则为最后一个地支亥).比如号干支,因为(表示取余数),对应地天干是庚,,对应地地支是子,所以号干支就是庚子.显然,一个整数除以地余数就是它地个位数,这就使求天干更方便了.而由干支推它地序号,也不困难.这其实就是一个同余方程组地求解问题,我们用初等数论中地中国剩余定理就可以解决.比如要算戊午地序号是多少,根据上面由序号得到对应干支地原理,很容易得到如下方程组:{{ .其中是待求地干支序号.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有:≡* * ( ) ,即戊午地序号是.这和上面地对照表地是一致地.一般地,若天干地序号为,地支地序号为,则干支地序号为:≡( ) ()简单点说,如果地结果是正数,这个数就是干支地序号;如果是负数,把它加上就是干支地序号.了解了干支及其序号地相互推算,下面我们先来介绍年干支地求算.需要说明地是,干支纪年纪地是农历年,而不是公历年.但因为农历年地岁首和公历年地岁首相隔较近,使农历年总是和某一公历年地大部分重合,因此,通常也用公历年地年份表示和它大部分重合地农历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给出农历年地干支序号为:() ,()其中是年份.得到了干支序号,就可以求出相应地干支来.比如年地干支序号:() ,,天干为甲,,地支为申,因此,年是甲申年.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用直接除以,就可以得到天干,用直接除以,就可以得到地支.这是因为()等价于* ,其中是除以地商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余数也必然相等.而右边第一项是地倍数,自然也是地倍数,能够被整数,于是除以地余数就必然等于除以地余数.因此,其实我们完全用不着先求干支地序号,而可以分别求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干支,这样就减少了一步运算.而对于年份地天干,同样只须看末尾一位.末尾为地年份地天干总是甲,末尾为地年份地天干总是乙……依次类推.再来看日干支地求算.我们可以仿照星期地求算,得到一个比较直观地计算日干支地公式如下:()* [()] [()] [()] ,()其中是年份,是累积天数,[...]表示取商数,也就是只取计算结果地整数部分.把除以,余数就是干支地序号.或者把除以或,可以直接得到日天干和日地支.不过,和形式相似地求星期地公式一样,这个公式还不够简炼,特别是第一项()*,在为四位数年份时,计算出来地结果是一个较大地四位数或五位数,口算很不方便.我们用推导蔡勒公式地办法,可以改进这个公式.先来看和年份有关地部分地改进.我们知道,按公历地置闰规则,一个世纪地总天数可能是天,或天.如果这个世纪中末尾为地年份是闰年,这个世纪就只有天;否则就只有天.我们不妨称有天地世纪为“平世纪”,有天地世纪为“闰世纪”.对于平世纪,因为,所以,每过一个平世纪,同一天地干支就向后推进个序号.同样,每过一个闰世纪,同一天地干支就向后推进个序号.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年份末尾为)月日地公式:[] ,()其中是世纪数减一.而计算任一年月日地干支地公式也可以很快得到:[] () [] ,即[] [] ,()其中是年份后两位数字.下面我们再列出每月天数:月份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天数()减后地剩余天数()如果把月和月看成是上一年地月和月,同样可以得到下面地式子:’ ≡[*() ] ( ) ()及’ ≡[*() ] ( ) (奇数月,偶数月),()其中,’是从月日开始算起地累积天数,是月份,是日数.把()()两式和()式合起来,再进行适当地化简,就得到了计算公历任意一天地天干和地支地公式:[] [] [*() ] ;()[] [] [*() ] (奇数月,偶数月)()如果先求得了,那么(奇数月,偶数月).()地个位数就是天干序号,除以地余数就是地支序号.这里需要再次强调:月和月是当做上一年地月和月来算地,因此和也要按上一年地年份来取值.我们可以把()()两式和蔡勒公式对比一下:[] [] [*() ] ,可以看出它们地形式非常相似,区别仅仅是几个常数地不同.尽管现在中国已经不用干支纪日了,但有时还是需要计算日干支地.比如,历法有所谓“三伏”和“入梅”“出梅”,都和日干支有关.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指夏天最热地一段时间,入梅和出梅是指江南一带梅雨季节地开始和结束,本来是和气候有关地用语.但因为古代没有准确地天气预报,无法准确预测三伏和入出梅地时间,所以就在历书上硬性规定几个日子作为三伏开始和入出梅地日子,这样确定一个大致地日期以备参考.现在虽然有了比较准确地天气预报,但三伏和入出梅作为一种传统历法,仍然流传下来.历法规定夏至之后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开始,共十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开始,十天或二十天;立秋之后地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共十天.中伏地长度之所以不固定,是因为夏至、立秋地日期和庚日地日期是逐年浮动地,立秋之后地第一个庚日可能是夏至之后地第五个庚日,也可能是第六个庚日.如果是前者,中伏就只有十天;如果是后者,中伏就长达二十天.注意如果夏至当天是庚日,夏至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指夏至之后第十天,而不是夏至当天,这时初伏第一天就是夏至之后第三十天.同样,如果立秋当天是庚日,末伏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后第十天,而不是立秋当天.入梅则是指芒种之后地第一个丙日,出梅是指小暑之后地第一个未日,也有同样地规定.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算一下年地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是什么日子.这需要先知道夏至和立秋地日子.如果知道夏至是月日,立秋是月日,那么运用公式(),夏至这天地为:* [] * [] [*() ],个位数是,天干是辛.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夏至之后第天,也就是月日,这天也就是初伏第一天.中伏第一天则是月日.同样可算出立秋这天地为:* [] * [] [*() ],是个戊日.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立秋之后第天,也即月日,这天就是末伏第一天.由此也可知,年地中伏只有十天.同样可以由芒种和小暑两节气地日期,算出年地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别是月日和月日.反过来,知道了年干支和日干支,求相应地年份和日期就相对麻烦一点了.因为干支是循环使用地,所以必须先知道欲求对应年份和日期地干支是属于哪一次循环.比如我们预先用公式()算出来、、年都是甲子年,如果要知道戊戌变法是哪一年,首先要确定它是十九世纪末地事情,也即是属于年开始地这一个循环里.那么,我们用公式()可以算出来戊戌地序号是,于是戊戌年就是()年.之所以要先减一,是因为甲子地序号为,需要把这个序号先减去.至于日干支,因为古书里地日干支总是和年、月配合使用地,所以不难确定它属于哪个循环.比如《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地日子是崇祯十六年三月丁未.崇祯十六年就是公元年.三月虽然是农历地三月,但我们知道农历地日期在公历里虽然是浮动地,但也不出一定地范围,比如农历三月初一,总是在公历月日到月日之间浮动.因此,先来算年月日地干支.我们有:* [] * [] [*() ],个位数是,,除以余,所以这一天地干支是癸酉,其序号为**.而丁未地序号是**,在癸未之后天,因此三月丁未肯定是月日之后天,即月日.这就是说,崇祯自缢地日子是年月日,这和查万年历地结果是一致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支纪日法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

目前已确切知道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女口《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公元541年6月癸丑日是哪一天,最最重要的是,该如何计算出来?首先查的公元541年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同七年,这一步在大多数字典上都能查到,网上也很容易。

其次,下载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一书,在正文第76页查得,该年六月份是辛丑朔,也就是初一,同时在旁边小字查的农历541年六月初一是西历的7月9号。

再按照干支表,初一是辛丑,按照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癸丑是十三,那么那天就是也就是农历541年六月十三,也是公历541年7月21日。

以上的困难主要在查《二十史朔闰表》表上,该表框内横排第一行是年份,以年号为准。

竖排最右一行是月份。

交汇之处就是该月的初一朔日所对应的干支,干支左侧有竖排小字,代表初一那天的公历日子。

找到初一之后,再数准欲查之日和初一的天数,很容易算得了。

这本书在verycd上有。

速查干支纪日法: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

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奇数月i=0,偶数月i=6。

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

我国古代用干支计时,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邙日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这样把天干、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共有六十个组合。

这就是人们门平时所说的勺六十甲子。

过去人们就:用这种方法- 记年、记日、记时的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 •甲子11 .甲戌21 .甲申31 .甲午41 .甲辰51 .甲寅2 .乙丑12 .乙亥22 .乙酉32 . 乙未42.乙巳52.乙卯3 .丙寅13 .丙子23 .丙戌33 .丙申43.丙午53 .丙辰4 .丁卯14 .丁丑24 .丁亥34 . 丁酉44 . 丁未54. 丁巳5.戊辰15 .戊寅25 .戊子35 .戊戌45.戊申55.戊午6 .己巳16 .己卯26 .己丑36 .己亥46 .己酉56 . 己未7 .庚午17 .庚辰27.庚寅37 .庚子47.庚戌57.庚申&辛未18 .辛巳28 .辛卯38 .辛丑48 .辛亥58 .辛酉9 .壬申19 .壬午29 .壬辰39 .壬寅49.壬子59.壬戌10 .癸酉20 .癸未30 .癸巳40 .癸卯50 .癸丑60 .癸亥年、月、日、时干支纪法(1)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为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

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表便得干支年纪。

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干支序号数加60。

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 —3=8。

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

又如求1983 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2)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3)干支纪日法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4)干支纪时法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

时的天干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诀如下: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该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壬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

知道了子时的天支,便可推知其余。

昼夜时辰的干支计算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其向阳之地面为昼,背阳地面则为夜。

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仍相反。

一昼夜的划分方法,西历是以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分六十分,每分为六十秒来计算。

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算。

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

每一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

列表对照如下:子:下午^一时至夜一时午:上午^一时至下午一时丑:夜一时至三时未:下午一时至三时寅:夜三时至晨五时 申:下午三时至五时 卯:晨五时至七时 酉:下午五时至七时 辰:上午七至九时 戌:下午七时至九时 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亥:下午九时至十一时由上可知,传统的十二时辰是以夜十一时为起算,十一时以前为一日,夜十一时以后为次日,与西历零时, 即夜十二时起算差了一小时。

十 干 名 源:五 鸟 五 鸠卜干名的起源与干支纪日法的形成干支纪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纪日法之一,是中国历法文化的一束奇芭。

“干支”,分开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3期)已揭示:十二地支是在父系氏族社会初期,人们把当时作兔狗羊马鸡蛇猢鳄豕牛鼠虎排序的十二属相名用以纪日而产生的(兔至虎即子至亥 语源关系如下:那么,十天干从何而来?六十干支纪日又是如何形成的?历史上虽有黄帝臣子“大挠作甲子”的传说, 但该传说并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详细答案;郭沫若《释支干》似乎认为十干名源于鱼体部件及戎器刃器的名称,但郭氏将统一的十干与迥异的两类物名相联系,显然没有中的。

其实,十干名起源于少昊部落原先仅有的五鸟五鸠10个氏族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炎E 子所述少昊氏“五鸟”、“五鸠”,配以十干依次为:[甲]凤鸟氏、[乙]玄鸟氏、[丙]伯赵氏、[丁 ]青鸟氏、[戊]丹鸟氏;[已]祝鸠氏、[庚]雎鸠氏、[辛]鸤鸠氏、[壬]鷞鸠氏、[癸]鹘 鸠氏。

以上十干名与十鸟鸠名音合 (即音近)者有5项,已用楷书标出;音不合者也有5项,但这5项都有理由可以置换为音合者。

其一,[甲]凤鸟氏。

《辞源》鸟部:“鹪明,神鸟,凤凰之类。

也作焦明、焦朋”。

“甲”、“焦”、“鹪”音合,“凤”、“朋”、“鹏”音合。

因而,可将本项置换为[甲]鹪鹏氏。

其二,[乙] 玄鸟氏。

《大戴礼?夏小正》:“燕,乙也”。

“玄鸟也者,燕也”。

因此,本项可置换为[乙]燕鸟氏。

其三,[戊]丹鸟氏。

《汉语大字典》鸟部:“鹀,雀科鹀属各种鸟的通称”, 其中有赤鹀。

据此,可将本项置换为[戊] 鹀(赤鹀)鸟氏。

其四,[庚]雎鸠氏。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即雎鸠自呼 其名。

因而,可将本项置换为 [庚]关鸠氏。

其五,[壬]鷞鸠氏。

据《左?昭十七》杜预注:“鷞鸠,鹰也”,可置换为[壬]鹰鸠氏。

如此则十干名与十鸟鸠名皆依序而音合。

列表如下:五 鸟 五 鸠[甲]鹪鹏氏 [已]祝鸠氏 [乙]燕鸟氏[庚]关鸠氏合起来说,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搭配,从甲子到癸亥的六十花甲子。

拙文《史前基本婚制与中国十二属相史探》12天为一侯)。

其[丙]伯赵氏[辛]鸤鸠氏[丁]青鸟氏[壬]鹰鸠氏[戊]鹀鸟氏[癸]鹘鸠氏据此可以判断,以上经过修订后的10个鸟鸠名(“雎”来源于拟声词“关”),基本上就是少昊部落原先仅有的10个氏族(五鸟、五鸠各为一个胞族)的名称;由这10个名称中,一次派生出了十干名。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当初由于少昊部落的10个氏族轮流派人值日,负责部落的警戒和勤务等事,依顺序,鹪,子日值;燕,丑日值;伯,寅日值……,60日后复从鹪,子日值开始……。

这样日久天长,鹪、燕、伯、青、鹀、祝、关、鸤、鹰、鹘10个氏族名,就成了十干名。

由此,单独的十二地支纪日就演变为六十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法的形成,很可能也是在父系氏族社会初期,只是比十二地支纪日形成的时间稍晚些。

鹪至鹘即甲至癸为一旬。

旬行而候渐微,最后嬗变作5日为一候。

总之,十干名源于五鸟五鸠,干支纪日法亦完成于五鸟五鸠。

月干支推算法: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首先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

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

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得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