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和禁忌语

合集下载

称谓禁忌委婉语

称谓禁忌委婉语
称谓禁忌委婉语
例2
说话人要注意听话人的身 份、地位、文化背景等因 素。
称谓禁忌委婉语
例3
据陈正人回忆,1931年陈担任川县县 委书记时,把拟好的布告呈毛泽东审 阅,毛泽东将“结婚不得收聘 礼”“不许虐待儿童”两条,改为 “讨老婆不要钱”“大人不许打小 孩”。
称谓禁忌委婉语
3.辨清语体
语体,就是适应特定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语言体式。 它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称谓禁忌委婉语
正确使用称谓语 1、注意谦词敬词,恰如其分
称谓禁忌委婉语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 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 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 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 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 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 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 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 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称谓禁!忌”委婉语
2、某快餐店店堂告示: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请用委婉的方式表达。
3、假如你获作文一等奖,向你祝贺,根据不同语体作 出表示谦虚、上进的回答
使人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的口头语( )
庄重、严肃的正规语(
)
含蓄、富有文采的书面语 (
)
幽默、诙谐的口语 (
)
称谓禁忌委婉语
课堂小结 在交际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准确的 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委 婉语,说话就变得更得体,世间必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 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 一分文明。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的买菜吗?你剥掉的菜叶谁

语言学委婉语与禁忌语

语言学委婉语与禁忌语

委婉语的分类
• 禁忌类委婉语
如把亲属或别人死亡说成 “逝世”、“升天”之类;
• 婉转类委婉语 如把“上厕所”说成“方便”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转换
• • • • • • • • •
性病— 暗疾 爱喝酒— 贪杯 老色鬼— 老手 坟墓— 三尺土 地痞流氓— 哨子 贿金— 油水 穷— 手头紧 堕落— 走入歧途 耳聋— 耳背
禁忌语的分类
• • • • • • 猥亵性的禁忌语 命名、称谓方面 人体排泄方面 疾病与死亡方面 社会地位、等级方面 隐私方面
Euphemisms
• Euphemism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 eu(=good,sounding well,好的,好听 的)和词根pheme(=speech or saying, 话语或好话)。Euphemism 字面上的 意思就是“use of pleasant,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用 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
Outline
• Taboo
1. 定义 2. 主要分类

Euphemisms
1. 定义 2.主要分类 3.委婉语与禁忌语的转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Conclusion
\
Taboo
禁忌语(taboo) 是人们多数情况下不能 说或不想说的话。禁忌语多是与身体某 些器官及功能或与宗教,崇拜有关,包 括脏话(obscene)、粗俗(vulgar)、 和仵犯神灵的话(profane)。
• • • • • • •
胖— 衣服瘦了 怀孕— 吃双份饭 有病—气色不好 死—离开了(人世) 残废— 生理上有缺陷 小便—(Number one)一号 丈夫在家受妻子的气 —气(妻) 管炎(严)

汉英禁忌语

汉英禁忌语

汉英禁忌语一、禁忌语和委婉语语言禁忌 (Language Taboo),语言禁忌源于人类最初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困惑和误解。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火山地震以及人和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理解,故幻想创造了神,认为神是万物的主宰、祸福的根源。

因此,神灵不可亵渎,与神灵有关的东西都应被尊为灵物,被列为禁忌,不可冒犯。

英语中,God(上帝)、Satan(魔王撒旦)等均有婉称,汉语中有国讳、圣讳、官讳或家讳。

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以婉言称之。

禁忌语(taboo)是人们多数情况下不能说或不想说的话。

禁忌语多是与身体某些器官及功能或与宗教,崇拜有关,包括脏话(obscene)、粗俗语(vulgar)、和仵犯神灵的话(profane)。

禁忌语可以不用,可话不能不说,意思不可不表达,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二、英语中委婉语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

“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

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 所描述的那样,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使用的两种语言表达方式。

禁忌语是一种被社会规范所禁止或被认为是不礼貌或不恰当的语言,而委婉语则是一种相对温和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常用于处理敏感或尴尬的话题。

1. 蔑视与忌讳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某些话题的态度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相对开放,对于性或疾病这些敏感的话题并不太忌讳,而在中国文化中,这些话题被认为是不雅或令人不悦的,被禁止或不应该直接提及。

2. 否定与保守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否定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不同的观点或批评他人是被接受的,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多地使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以避免冲突或伤害他人的感情。

1. 技巧与隐喻的使用: 在委婉语使用上,西方文化更多地使用技巧和隐喻来表达。

当你不喜欢某人的衣服时,你可能会说“这个衣服很特别”,这样表达了你的意见,但并没有直接批评对方。

而中国文化中,委婉语更多地借助于提问或回答问题时的模棱两可性来表达。

2. 礼仪与尊重的特点: 在委婉语使用上,中西方文化都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的特点。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中,人们倾向于使用一些礼貌辞令和谦虚语气来包装自己的意见。

这有助于维系人际关系和避免冲突。

3. 情感与合作的重要性: 中西方文化都重视情感和合作的重要性,在委婉语使用上也体现了这一点。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往往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和冲突,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和谐。

中西方文化在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个人权益、团队利益和面子的不同态度。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用法,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禁忌语委婉语

禁忌语委婉语

一、委婉语的定义 汉语对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在修辞学的范畴内进行,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分设“婉转”和“避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对“委婉”的解释是:“在封建社会里说话有所顾忌,怕得罪统治阶级,以致惹祸,所以说话时,往往是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界定是:“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语’。

”英语中的“euphemism”源自希腊语euphemisos,词头“eu”意思是“good orsoundingwell”,词干“pheme”意思是“speech orsay-ing”;“euphemism”的意思是“the substitution of an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expression for one thatmay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从而形成“words ofgood speech”。

二、委婉语的分类 英语的委婉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phemisms)。

传统委婉语最早是随禁忌语的出现而出现的。

禁忌语( taboo)指“among people, somthingwith religion or custom regards as forbidden nto touched spoken of”(某些民族的宗教或社会习惯禁止触摸或提及的东西),某些事物的名称既已被列入禁忌范围,则必须用另一种语言形式来替代它,于是便产生了禁忌语,这些禁忌语包括生、老病、死各个方面。

另一种就是文体委婉语,亦称恭维话、溢美词,与禁忌并无关系,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候三、汉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一)汉英委婉语的相同之处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委婉语的语用交际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1.直称姓名称自己的时候直称姓名,表示谦卑。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不然籍何以至此?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称字、号、谥号为表尊敬一般称对方时以字、号来代,有时也用谥号。

子犯请击之。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被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3.称官名、爵名如果觉得还不够尊敬,就以其官职来呼。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现代称谓语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年龄:老王、小张泛称:同志、师傅、先生、女士谦称与敬称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称呼对方用敬称(尊称)“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嫒等。

常用谦辞“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禁忌语和委婉语

禁忌语和委婉语

三.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使用
①Malinowski提出了context的概念 ②Halliday提出了register的概念。 ③Hymes提出了分析言语活动应注意的八组因素。
从社会文化和语言交际式图解
一般词语
社会文化层次
禁忌避讳词
非禁忌避讳词 言语交际层次
言语交际层次
禁忌避讳词
非禁忌避讳词
准禁忌避讳词
非禁忌避讳词
(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禁忌语 ①宗教信仰、文化传统 名讳
西方委婉语的产生最初与宗教信仰和宗教中的禁忌有关。 禁用Jesus, Christ, Moses, Joseph; God → the Lord, 中国封建宗法思想和礼教观念使我们对人名有所避讳: 为尊者,长者,亲着讳,不能直呼帝王,君主,尊 亲的名字,必须直呼时,用其他词代替或省略。E.g. 李世民:世→代,民→人,观世音→观音;点灯→ 放火;敏→秘;买神像→请神像,
④ 政治体制
中国封建社会集权统治下,对皇帝名讳的避讳 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常用委婉语来自我美化,掩 人耳目,也称“化妆词”:prison →the big house; the poor →the under-privileged, the disadvantaged, the have-nots; economics crisis→ recession; strike →industrial action, economic things
(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禁忌语在语言交际层次的 半禁忌避讳词语 ①由于语言交际的需要:看病或问幼儿时,排 泄行为得说 ②作为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红 楼梦》,《水浒传》中用了许多禁忌避讳词 ③在语言交际冲突时常用的咒语,骂人的脏话。 ④讲话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憎感情而用的禁忌 避讳词语。鄙夷,憎恨的人直接说 “他死了”

第八讲 委婉语、禁忌语和隐语、黑话

第八讲  委婉语、禁忌语和隐语、黑话

第八讲禁忌语、委婉语和隐语、黑话一.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界定什么是禁忌语?学界的不同意见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一种意见认为禁忌语是“由禁忌或避讳民俗所产生的不能直言而用其他语言作为替代的语言现象”,“被禁言和用以代言者,均属禁忌语”。

1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禁忌语指的是“在言语中通常避免使用的词语”,“在多数语言中,涉及死亡、性和生殖、排泄等内容的词语往往在禁忌语之列”,这时候就要“用相应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2而所谓的“委婉语”指的是“为避免引起不愉快或失礼,对某些事物或现象采取的委婉说法”。

3以表“怀孕”的“有喜”为例,按照前一种意见,不论“怀孕”、“有喜”均属禁忌语;而按照后一种意见,只有“怀孕”是禁忌语,“有喜”应属委婉语。

我们赞成后一种意见。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禁忌语必有委婉语。

如“死”、“怀孕”、“拉屎”等就是禁忌语,而代替它们的“老了”、“有喜”、“方便”等便是委婉语。

可见,禁忌语是委婉语的原形、替代对象,而委婉语则是禁忌语的变形、替代物,禁忌语同委婉语意义上可以有所不同,但所指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所谓的原形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缩略词同其原形之间的关系。

前一些年,有一首歌很流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于是有些大学生就用“长得很温柔”来指称“长的很丑”。

学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缩略词,是一种“截取式缩略”,是对歌词使用了藏头用法——只截用后半句,而意指前半句的结果。

4你以为这种意见对吗?为什么?二.禁忌语(委婉语)的类别禁忌语(委婉语)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有关人类的一些隐秘器官或部位的词语,如“阳具、女阴、乳房、屁股”等。

(2)有关人类的性、生殖、疾病、死亡等行为以及与这些行为相关的词语,如“月经、性交、怀孕、死”等。

(3)有关人类身体状态、品行的评价的词语,如“貌丑、老、肥胖”等。

(4)各行各业在生产活动中所忌讳的一些词语,如养蚕业将“(蚕)爬、喂(蚕)、(蚕)长了”等都列为禁忌语,而要婉称“(蚕)行、撒叶子、(蚕)高了”;同时也忌说“伸”字,因为蚕只有死了才是伸直的,连与“伸”谐音的“笋”也列为禁忌语,而要改称“萝卜”;而且与蚕病有关的字词也列为禁忌语,如“亮蚕”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说“亮”字,“天亮了”要说成“天开眼了”,“僵蚕”也是一种蚕病,所以也忌言“僵”及其谐音字,“姜”要说成“辣烘”,“酱油”要说成“颜色”或“罐头”;“跑、没、冲”等词也因为其不吉利而被列为禁忌语,连与“冲”谐音的“葱”也得说成“香火”,怕有所冲犯。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相应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并受到历史背景、语言习惯、价值观、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同点。

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有些部分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研究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才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失礼,有助于英汉语言的跨文化交流。

二、禁忌和委婉语的概念每种文化中都有对于某种事物或者某种行为的禁忌,并在语言中有着一定的体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禁忌。

通常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禁制。

通俗来说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色彩或者至高无上而不可随意说出的词语就是禁忌语,比如脏话、秽的话等。

委婉语就是将某些神圣的、难听的、不便直说的、粗俗的、不吉利或者忌讳的词语、事物或者概念通过比较委婉的、文雅的、间接的词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比较委婉,顺耳,让人舒服的目的。

委婉语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模糊。

简单来说,委婉语就是将某些让人不快的词语转化成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间接的方式让说话者不会因此而感到内疚、尴尬、不安等。

三、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相同点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或者说对于同一种禁忌事物或者行为有相似的委婉表达。

一般来说,禁忌语相同的情况多出现在人类具有共同的特征上面,比如生老病死、相貌、职业、生理缺陷等。

尽管生老病是人的一生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但人们还是对其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畏惧。

不管是中西方文化都认为这种悲伤的事情不应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汉语中,死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去了,老了等,官方的说法去世已逝等。

在古代文化中,地位不同的人说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天子的,叫做驾崩,诸侯死了叫做亮;大夫死用卒,士死称为不禄.普通百姓如果死了绝对不能用这几个字,只能用没、终等词。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PPT38页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PPT38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禁忌语、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委婉语

禁忌语与委婉语

禁忌语与委婉语

4)禁忌词语的分类: a. 与神灵、宗教有关 b. 涉及到某些身体部位的 c. 与生老病死有关的 d. 与传说有关的 e. 与性别歧视有关的
3.委婉语
1)定义:委婉,是用语言来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 要手段。委婉语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 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 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 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其次,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 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 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 问题等。
3)常见英国传统迷信禁忌 There must be a pot of gold or treasure at the end of a rainbow. One should make a wish on a falling star. When someone sneezes, you should say “God bless you!” If someone sees only one cricket in his house, it must be very lucky. If one breaks a mirror, he or she is believed to be unlucky. A black cat cannot be given as a present, because the black cat is regarded as an omen of bad luck.
1)常见英文禁忌词语:Common offensive English words God, Jesus, hell, bastard rascal, shit, a bit of shit, pigs, prick, gosh, bosh to hell with it! to make love to sb; have sex with sb. fuck, tits, Jesus Christ, Holy Mary, son of a bitch Damn. Damn it. Hell You chicken! That cur! Son of bitch! You’re the fat.

禁忌语与委婉语

禁忌语与委婉语

1)常见英文禁忌词语:Common offensive English words God, Jesus, hell, bastard rascal, shit, a bit of shit, pigs, prick, gosh, bosh to hell with it! to make love to sb; have sex with sb. fuck, tits, Jesus Christ, Holy Mary, son of a bitch Damn. Damn it. Hell You chicken! That cur! Son of bitch! You’re the fat.
2)英文中令人窘迫的话语(Awful questions in English) 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religion? How much do you make? How much did the dress cost you? Do you go to church? Are you a Catholic?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 Why did you vote for ---? So you’re divorced. What’s the reason?
2)产生 禁忌语本是古时人们的迷信的说法,在不同 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禁忌,如果不慎说 出,则会有相应的报应之说。不同的地域 有不同的禁忌语,因为宗教信仰,民俗生 活以及教育领域等的不同影响,致使人们 对于生活中的禁忌语不断地完善,至今, 禁忌语也成了一种语言上的文化遗产。
2. 汉英禁忌语(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 禁忌语 委婉语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 禁忌语 委婉语

称谓语
顾名思义,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
谦辞和敬辞
中央电视台王牌主持人 朱军
想一想,生活中常见的谦辞和敬辞有哪些?
●家父 家母 家严 家慈 家兄 家姐 ●舍弟 舍妹 舍侄 ●令尊 令堂 令兄 令郎 令爱 令侄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家大 令外人
舍小
用“小”,“拙”,“寒”, “愚”,“鄙”等字表谦。
小强看了这封信之后,大受打击,精神有些恍惚,神志不 清,于是他来到了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向护士询 问有关他的病情。 小强:小姐,神经科治的都是些什么病?
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些难治的病。 小强:像我这样的病多久能治好?
护士: (不耐烦)你只管好好养病,问这么多干啥。没听 说么,神经科神经科,活得少死得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这几句话对病人无疑是晴天霹雳,小强感到 求生无望,当晚就跳搂自杀了。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 辞谦语。
求人办事说__ 请改文章说__向人祝贺说__老人年龄说__ 看望别人说__送礼给人说__ 送人照片说__欢迎购买说__ 希望照顾说__赞人见解说__归还物品说__请人赴约说__ 对方来信说__自己住所说__ 请人谅解说__宾客来到说__ 等候别人说__未及迎接说__请人勿送说__ 请人决定说__
小乐:“没错。其中有一道清蒸鱼,我最爱吃的。吃完鱼的一面, 我迫不及待地把鱼翻过来了。没想到被我老爸骂了一顿。我也不 知道为什么,你知道吗?” 小强:不清楚。对了,你邻居赵老爷爷最近怎么样了啊? 小乐:唉,别说了。赵老爷爷他最初是耳聋了,后来得了重病住 进了医院,最后死了。
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 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 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具有不同的特征。

禁忌语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被认为不适宜或不礼貌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而委婉语则是为了避免直接表达而采用的含蓄、婉转或间接的表达方式。

以下将探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与委婉语的特征。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具体内容和敏感程度会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禁忌通常与宗教、性别、种族、身体状况、残疾等相关。

使用种族或宗教相关的词语可能被视为种族主义或宗教歧视。

而在中国文化中,禁忌通常与家庭、婚姻、生育、病痛、死亡等相关。

在中国文化中,直接提到死亡或者对长辈表达不敬可能被视为不吉利或不孝。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敏感度也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辱骂和粗言秽语被普遍视为不礼貌和低俗,会导致沟通的失败。

而在中国文化中,口头禁忌通常与讲究面子和礼貌有关。

在中国文化中,直接拒绝或批评他人可能被视为失礼或无礼。

与禁忌语相对应的是委婉语。

在西方文化中,为了避免直接冒犯对方,人们常常使用委婉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当面临拒绝他人请求时,西方人常常使用语气委婉的表达方式,并解释原因。

而在中国文化中,委婉语常常与直接表达相对立。

在中国文化中,善于使用“拐弯抹角”的委婉方式是被认为有修养的表现。

中西方文化中的委婉语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使用比喻、暗示或其他含蓄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而在中国文化中,使用反问、比较或双重否定的方式来表达委婉。

在中国文化中,为了表示谦虚,人们可能会使用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比喻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具有不同的特征。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禁忌和委婉方式对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与委婉语是每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这个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规范。

禁忌语是指在特定文化中被认为不雅、不合适或不恰当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而委婉语则是指通过措辞的方式,使用温和的语气和方式来表示否定、拒绝或不满。

中西方文化在禁忌语与委婉语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

接下来我将分别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来讨论这两个方面。

1.中文禁忌语特征在中文文化中,禁忌语通常与社会、家庭、性别、宗教等相关。

使用一些污秽的词语或谈论与性相关的话题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中国人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对上级或年长者模棱两可或含糊其辞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禁忌。

在中文文化中,尊重他人和保持社会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2.西方禁忌语特征在西方文化中,禁忌语通常与种族、性别、宗教、政治观点等相关。

西方文化倾向于更加开放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言辞激烈、攻击性言辞或种族、性别歧视的言辞都是禁忌的。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权利、言论自由和平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1.中文委婉语特征在中文文化中,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含糊其辞的措辞来表达。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关系的维护,因此在表达不满、拒绝或否定时会使用委婉的措辞。

“可能”、“或许”、“有点麻烦”等词语常常被用来表示拒绝或不满。

2.西方委婉语特征在西方文化中,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缓和的语气和方式来表达。

西方人注重个人和他人的自由和平等,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直接且尊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表达不满、拒绝或否定时,他们通常会使用措辞较为委婉、礼貌的方式来表达。

中西方文化在禁忌语与委婉语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征。

中文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尊重他人和维护面子,因此禁忌语多涉及社会、家庭和性别等方面。

委婉语通常通过含糊其辞的措辞来表达。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权利、言论自由和平等,因此禁忌语多涉及种族、性别、宗教和政治观点等方面。

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缓和的语气和方式来表达。

这些文化特征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待言语、关系和社会规范的态度差异。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社交和交际的规范和方式。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征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分析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征。

禁忌语是指在特定社交场合中,因为触犯了某种文化规范、宗教信仰或伦理道德等,被禁止或不宜使用的语言表达。

禁忌语反映了某些敏感话题或被视为不文明、不雅的内容。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不同:1. 社会角色和地位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社会角色和地位决定了禁忌用语的范围和程度。

在中国文化中,尊长和上级的称呼是关乎面子和尊重的,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之举。

而在西方文化中,尊重个体的个人权利和平等是重要的价值观,直呼其名被视为友好和真诚的表达。

2. 宗教信仰和敏感话题宗教信仰在禁忌语的产生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尊重宗教信仰和神灵被视为一种传统礼仪,对于这些话题的提及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宗教信仰相对较少,对于宗教话题的讨论和表达更加放松。

3. 社会敏感问题不同社会中存在一些敏感问题,禁忌用语往往与这些问题有关。

在中国文化中,一些政治、历史和社会问题被视为敏感,相关的话题和用语需要谨慎使用。

而在西方文化中,对于一些种族、性别和政治正确等问题有明确的规范和讨论方式,使用相关用语的边界也更加明确。

委婉语是为了在交际中表达提醒、劝告、拒绝等信息而使用的较为含蓄、不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中西方文化中,委婉语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区别:1. 礼貌和尊重中西方文化都重视礼貌和尊重,委婉语是一种尊重他人感受和保护他人面子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和面子在社交交往中非常重要,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少冲突和摩擦。

而在西方文化中,委婉语也被视为一种尊重对方隐私和自由选择的方式。

2. 直接与间接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表达方式的看法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直接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冲突,因此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方式表达信息,以保护对方面子。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中西方文化中常见的语言特征之一。

禁忌语是指在特定场合或特定文化背景下,被认为不文明或不得体的言辞,使用时容易引起不适或冲突。

委婉语则是指使用含蓄或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直接冒犯或伤害他人的感情。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1. 中西方禁忌语的典型表现中西方禁忌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它们都通常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宗教、种族、性别、疾病、死亡等。

禁忌语往往会触及到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违背了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约束。

禁忌语在某些情境下可能触发情绪上的冲突,引起争议或争端。

2. 中西方禁忌语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中西方文化对性话题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中,性话题往往是禁忌的,但在西方社会中,对性话题的开放程度相对较高,人们更容易直接谈论这类话题。

而在中文社会中,谈论性话题往往需要更为委婉和间接的方式。

中西方文化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往往被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可以直接谈论和面对。

而在中文社会中,谈论死亡的话题通常需要更为谨慎和敏感。

1. 中西方委婉语的表现方式中西方委婉语通过使用柔软的措辞,避免直接暴露和伤害别人的感情。

委婉语常常使用暗示、含蓄或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拒绝他人的请求时,中西方文化中的委婉语往往会使用一些措辞,比如“抱歉,我恐怕没办法帮忙”、“很抱歉,这个时候我可能有点忙”等。

2. 中西方委婉语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中委婉语的表现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社会中,委婉语的使用普遍被看作一种表现社交礼仪的行为,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在西方文化中,委婉语的使用则更多地与社会礼仪和传统相关,尤其是在正式场合。

中西方文化对于直接性和表达方式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社会中,过于直接和坦率的表达方式往往被视为不得体和冒犯,人们更喜欢使用委婉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欢迎阅读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2.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现代称谓语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A等;“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叨tāo”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奉惠玉(如玉成、玉体)垂(如垂询、垂爱)雅(如雅正,雅意)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斧正:敬辞,请人改文章。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2~3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5060708090100这就是12(1(2(3(4)特定的风俗习惯,个人隐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反映了不同社会中人们对某些话题的不同态度和文化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有以下特征:中华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1. 礼貌尊重:中华文化注重尊重和礼仪,因此禁忌语常常用委婉语代替。

比如,在询问年龄时,人们常常使用“贵庚”或“芳龄”来代替“年纪”;而在问候中,人们常使用“吃了吗”而不是直接问“你吃饭了吗”。

2. 避讳敏感话题:中华文化中,对某些话题如病症、死亡等存在较高的禁忌,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来避讳。

比如,对于病症,人们常用“小病小灾”来形容重病,或使用“安息”来代表“去世”。

3. 善意保护:在中华文化中,人们常通过表达委婉语来保护对方的面子和感情。

比如,当人们评价他人的时候,常常使用“一般般”或“还不错”来表示不满意,而不会直接表达不满。

4. 周全思考:在中华文化中,人们讲究周全考虑他人的感受,因此在使用语言时,会使用委婉语来减轻对方的压力。

比如,在拒绝别人请求时,常常会使用“有点困难”或“不太方便”来表达。

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1. 直接坦诚: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表达,因此禁忌语较少,人们常常面对面地交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相比之下,委婉语在西方文化中使用较少。

2. 个人隐私:在西方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等话题存在较高的禁忌,人们一般避免过多涉及他人的私人生活。

比如,在询问他人婚姻状况时,会使用更委婉的语言,如“你有没有伴侣”而不是直接问“你结婚了吗”。

3. 坦率直接: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餐厅用餐时,如果不满意食物,西方人会直接告诉服务员,“这道菜不够熟”或“这道菜太咸了”,而不会使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4. 态度明确: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会直接表达喜好和不喜好,不做过多的推测。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人们会直接说“你的表演太棒了”,而不会使用更委婉的语言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uphemisms and T aboo2008级4班吕佳佳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uphemisms and taboo. Taboo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judge whether a word is euphemisms or not. Taboos and euphemisms exist in every language. They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c ulture. Dealing with them appropriately enables us to successfully communicate. And euphemisms and tabo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have a clear view of som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bout them.No doubt, euphemism is a widely and frequently used figure of speech. As a hot research issue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it needs a concise and definite criterion to judge the scope of euphemism. Western linguists think the word “euphemism” comes from the Greek “eu”( meaning “good”) and “pheme”(meaning “speech” or “saying”), and thus it literally means “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Later on, euphemism is defined differently and more precisely. As traditional western linguistics restricts euphemism study to the lexicon, euphemisms are, therefore,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things considered to be rude or unpleasant.In simple terms, an euphemism is just a less explicit substitute for an explicit term or phrase. It manages to conceal the offending nature of the word or phrase, but still gets the meaning across. This has led to the birth of many satirical movies, shows and books t hat effectively use the art of “double meaning”phrases in an attempt to humor people.From a moral point of view, the person who produces this content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at his content does not offend any particular person, least of all, children. For instance, talking about sexual intercourse openly in a movie is bound to have a bad effect on children, and this will greatly offend their parents. As an alternative, the birth of phrases like “to sleep with” or “to make love to”have found their way in popular culture, and they are less graphic and explicit indicators of the same action. Read more on grammar and composition.The word taboo was borrowed from the Tangan language, originally used in Polynesia with religious connotations. Now in sociolinguistics it refers to a prohibition on the use of, mention of, or association with particular objects, actions, or person.What is taboo or not taboo depends on the context. Some expressions denoting some body functions are avoided on formal occasions but quite normal in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s when the patient complains about his physical problems to the doctor. Taboos and euphemisms are mostly culture-specific. What is taboo in one culture may not be so in another culture. It is a norm among English-speaking people not to ask about each other's income, but in Chinese culture there is no such a norm (though it is hard to predict whether there will be the same norm). In many cultures taboos and euphem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religion and superstition. Taboos and euphemisms exist in all natural languages but what is taboo is culture-specific.Concerning about euphemisms and taboo,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exist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ause much anxiety to people when the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erms of this puzzling problem, adequate examples are needed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how they are appropriately used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following examples illustrated can be fully to alleviate people‟s puzzle.One of the most common euphemism exampl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the phrase “passed away” to refer to someone who has died. To simply say that a person has died could be viewed as offensive by some people, and therefore a politically correct way of saying this had to be thought of. This is something that people are sentimental about, and al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so as to not offend somebody. Here are some humorous euphemism examples for you.The most common euphemism examples for kids are found in the realm of movies and cinema, and most filmmakers have even adopted this technique and made it beneficial for themselves. Movies like “Scary Movie” and shows like “Southpark” regularly make use of euphemisms to denote something explicit, but make a parody out of it at the same time. This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will teach you more about such tools.Euphemisms are terms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or actions which soften the name they are usually called. Usually it is a positive word to cover some harsh, unpleasant reality. For example, when someone dies, we often say they are sleeping, have passed away, etc. When they work, euphemisms may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or see the thing named. This may be good. If asking about a loved one who has “passed away” gives some sense of peace to the person who loved him/her, then surely it is a useful term which both protects feelings and shows our respect and concern.However, sometimes euphemisms are used to impress or worsen, to hide something that we really should know, to mislead and deceive. For example, the military uses many euphemisms to hide the dark reality of war. In “The World of Doublespeak,” Willia m Lutz tells us that the military calls killing the enemy “servicing the target” and tried to get funding for the neutron bomb by calling it an “enhanced radiation device” (Language Awareness, p.60). In Crazy Talk, Stupid Talk, media professor Neil Postman derides the term “Operation Sunshine” which the U.S. government gave to some experiments it once conducted with the hydrogen bomb in the South Pacific. He sees this euphemism as morally wrong.Postman warns us, however, that people who avoid the use of euphemisms in favor of more “earthy” language are not necessarily speaking more honestly or plainly. “To ask where the …shithouse‟ is, is no more to the point than to ask where the …restroom‟ is. But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ords, there is expressed a vast difference in one‟s attitude toward privacy and propriety”.A euphemism is the use other words or phrases instead of the word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 That is, people don‟t say directly wh at they mean due to politeness. For example, blind people are sometimes called “sight-deprived” and old people are often called “senior citizens.” The euphemistic “sight-deprived” and “senior” are usedto avoid offense — people may feel hurt when they are described as old or blind.In fact, a euphemism is a kind of indirect speech. In such speech the speaker gets the listener to understand what he really means according to the shar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hen someone says, “Could I ask where the restroom is” he does not mean to ask a question. It is a request. The speaker makes this request indirectly with a question to say that he wants to use the toilet.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ost obvious taboos are not religious or superstitious concepts but have to do with some private parts of the body, some functions of the body, private matters (such as income), distressing things (such as crisis and unemployment), and death. When euphemisms are in use for some time, speakers may not be aware of them. Many English expressions still in use are euphemistic, such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underprivileged, economic recession, mentally retarded, etc. In fact, euphemisms are in flux. The word crisis was replaced by depression, which in turn was replaced by recession.A taboo is something forbidden by religions, laws, morals or society and it is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of every n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many people consider the date the thirteenth or Friday to be unlucky. This has its roots in religion. According to the Bible, Judas, who betrayed his master, Christ, was the thirteenth person at Christ‟s last supper. And Friday was said to be the day Jesus was crucified.It is also a taboo to ask somebody about private matters such as money, their age and health. There is also a body language taboo. Taking the distance in social conversation for example, unless they know each other well, British and American people dislike being too close to each other while talking. Westerners of the same sex also do not hold hands, as many people in China do.With the devel 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improved a lot. Thus,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for us to master some knowledge about euphemisms and taboo, and to know when and where to use them appropriately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 proper use of them can help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and a respect between each other.In English is also often used to cover some of the more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poverty, crime, etc., for example: debt (in debt) has been called the money was ahead of its time (cash advance), or in difficulty (in difficulties) ; an unemployed mother (unemployed mother) is called welfare mother (the mother receiving welfare payments). High crime rate in today's society, also appeared in many related euphemism, especially in highly euphemism care of juvenile offenders, such as juvenile delinquents has been underplayed as problem children. Can not easily say that they are in prison, or their parents will be unhappy, so that they are in the adjustment center (adjusted education Center), more ridiculous is that they enjoy the government's expense (government spending).Euphemism meaning because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ambiguity (vagueness), in communication is often used to disguise the speaker would not directly say someth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dignity of others, for some negative people and things not directly answered, but the use of a more circuitous in answering the vague term would not be weakened, thereby reducing thefriction to maintain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play an active role. Euphemism of this positive feature is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prominent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teachers evaluate the students used positive language to replace the negative term. For example, in English class, when a student has answered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teacher, if the tenant is not properly answered, the teacher will not be immediately given a negative response. But that of a “not bad”, so the one hand, to encour 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their efforts, on the other will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the students to strive for the next step forward.In our actual life, we know that some harsh, blunt, unpleasant offensive and taboo things or acts should not be expressed directly in our daily lif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know how to avoid these linguistic taboos. Most linguistic taboos can be avoided by the employment of euphemisms. In other words, euphemism is a means of expressing the words or things that are prohibited.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we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uphemisms and taboo. Therefore, in our actual life, we can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by appropriately using them. And thus it can improve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