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大劫案》节奏感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车大劫案》节奏感分析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测绘1102班陈美君20111707

《火车大劫案》这部影片之所以曾在美国银幕占据十年之久,我想是有它的原因的,虽然现在看来并不是非常好看。总体来说,影片的最大优点应在于导演对于影片中节奏的掌握。下面就是我对于影片的一些具体的分析。

第一个镜头:从画面中观众可以看到右边窗户外火车驶来节奏平缓,不仅交代了画面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火车的关系,同时也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加强。第二个镜头:画面中的“×”字图形,吸引人的注意,节奏加快,这个镜头把动作和情节连在一起,把紧张和构图连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的叙事。第三个镜头:导演并没有直接衔接上一个镜头说强盗们已经抢劫火车上的乘客了,而是将镜头对准了火车上的一个人物,通过人物在整理车厢内的包裹开始,这样做形成影片中张弛有度的节奏,同时可以说为下面的紧张做了铺垫。导演通过画面内人物的衣着和动作,通过画面右侧飞速移动的外景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对叙事起了交代性的作用。画面右侧移动的外景除了交代环境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外景“飞速”的感觉,营造紧张的节奏,形成画面内的时间流逝,对于影片中的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个镜头:这个画面中,出现的火车头的背面占了画面1/2的面积,让观众看不到列车的前进方向,这样会造

成观众心理上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暗示着车上乘客命运的未知。画面内两边移动的景物与火车上打斗的场面相结合,增加这种紧张的节奏。同时导演运人偶道具,设计让演员将人偶踢下火车的这出戏,具有震慑力,让观众心惊胆颤。第五、六、七个镜头:画面都是轻重不协调的,特别是第六个镜头中明暗对比强烈,这样也制造了一种不平衡感。这种视觉上的不稳定性,传达到心理表现出心理的不安全感。其中的第六、七个镜头将同一时间内,不同车厢内行抢的强盗聚集到了同一空间上。将原本分散的线集中起来,汇集成主线,强盗开始逃跑。由此形成总分总的节奏感,很有力度。第八个镜头:像书中说的那样,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极其巧妙的位置上,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用到了摇拍、俯拍、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同时,上一个镜头中我们看到火车从画面的左上角离开,到这个镜头中火车从画面的右下角出现,不需要任何语言文字的注释,就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变化(强盗逃跑用的时间),大大延伸了影片中的时间。第九个镜头:强盗落水,骑不上马,看起来似乎有点罗嗦,但是所谓“人的动作都是具有趣味性的”,我觉得这些小细节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效果,显得真实,有生活化的味道。同时后面镜头中开枪时发出的彩色烟雾,也是具有视觉上的趣味性的。我想这也是使得观众青睐的原因之一。第十个镜头:与前面第一个镜头相呼应,这种呼应使得影片的结构性较强。同时对于抢劫为核心的紧张气氛,起到了一个弱化的作用。但这种弱化又是和接下来的镜头相承接的。第十一个镜头:画面中人们舞蹈的欢快气氛与影片中的紧

张对比强烈,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种欢快中又暗藏着紧张,正所谓“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可以说这也是对于节奏上的考虑,有张有弛,使得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下的观众有机会喘口气,而不至于省美疲劳。第九、十、十一个镜头: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叙事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律的叙事时空。

本片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节奏感,该快就快,该缓就缓,缓急有机结合。让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倍感舒适,就仿佛同时在接受一场音乐的盛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